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32148 - 2024-03-11 16:34:43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T0468 文殊師利問經卷/篇章 一
No. 468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2]扶南[3]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一千[4]三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身心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調伏諸根,摩訶那伽所作已辦、可作已辦,捨於重擔已,到自事[5]義,有使已盡,正智善解脫到,一切心自在。

其名曰:長老阿若憍陳如(此言已知,陳[6]如姓也)、舍利弗、大目[7]揵連(此言羅茯根,其父好噉此物因以為名)、摩訶迦葉、離婆多(此言常作聲)、須婆吼(此言善[8]脾)、阿難陀(此言大歡喜),如是等一千[*]三百五十阿羅漢。

復有一千三百凡夫比丘眾,復有金剛菩薩、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德勇猛菩薩、無盡意菩薩、大意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如是等無數菩薩摩訶薩。

菩薩戒品第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問世尊勝語世間菩薩戒,願為我說,我當諦聽。」

佛告文殊師利:「我今當說,汝善諦聽。不殺眾生、不盜他財物、不非梵行、不起妄語、不飲酒,如是當憶。不歌舞倡伎、不著花香持天冠等、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過中食。若行此事,不成就三乘。何以故?以有犯故。髮長二指當剃,或二月日若短而剃,是無學菩薩:若過二指,亦是無學菩薩。爪不得長得如一[9]䵃麥。何以故?為搔癢故。若如此者,是分別菩薩。

「為供養佛、法、僧,并般若波羅蜜及父母兄弟,得畜財物。為起寺舍、為造像、為布施,若有此因緣,得受金銀財物,無有罪過。若食摶當[10]如鷄卵大,正食時,無因緣不得看他,是分別菩薩。

「不得賣、買,受他施物不得貨賣,若施至億萬,亦皆應受。何以故?有因緣故。

「不以自[11]身作惡,亦不教他。不得為利養故,讚歎他人。若為己殺,不得噉。若肉如材木、已自腐爛,欲食得食。文殊師利!若欲噉肉者,[A1]當說此呪:

「『多[12]姪咃(此言如[13]是) 阿捺摩阿捺摩(此言無我無我) 阿視婆多阿視婆多(此言無壽命無壽命) 那舍那舍(此言失失) 陀呵陀呵(此言燒燒) [1]婆弗婆弗(此言破破) 僧柯慄多弭(此言有為) 莎呵(此言除殺去)』

「此呪三說乃得噉肉。飯亦不應食。何以故?若無思惟,飯不應食。故何[A2]況當噉肉?」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若得食肉者,《象龜經》、《大雲經》、《指鬘經》、《楞伽經》等諸經,何故悉斷?」

佛告文殊師利:「如深廣江,不見彼岸,若無因緣,則不得渡。若有因緣,汝當渡不?」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當渡,我當渡,或以船、或以筏、或以餘物。」

佛復告文殊師利:「以眾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為此因緣故斷食肉。文殊師利!有眾生樂糞掃衣,我說糞掃衣;如是乞食,樹下坐、露地坐、阿蘭若塚間,一食過時不食,遇[2]得住處三衣等,為教化彼,我說頭陀。如是,文殊師利!若眾生有殺害心,為彼心故,當生無數罪過,是故我斷肉。若能不懷害心、大慈悲心,為教化一切眾生故,無有[3]過罪。

「不得噉蒜。若有因緣得噉,若合藥治病則得用。

「不得飲酒。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

「不得服油及塗身等,若有因緣得用,得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我先噉乳糜,為風[4]痰冷故。」

佛說此祇夜:

「若身覆是善, 心口覆亦然,
一切處所覆, 菩薩所應行。」
佛告文殊師利:「有三十五大供養,是菩薩摩訶薩應知。然燈、燒香、塗身,塗地香、末香、袈裟及繖;若龍子幡并諸餘幡,螺鼓、大鼓、鈴[5]盤,舞歌以臥具,或三節鼓、腰鼓、節鼓并及截鼓;曼陀羅花持地灑地,貫花懸繒:飯、水、漿飲可食、可噉,及以可味香和檳榔、楊枝、浴香,并及澡豆,此謂大供養。」

佛告文殊師利:「有二十六邪見,是菩薩摩訶薩應離。殺馬祠火、殺人[A3]祠火;一時射四方,殺馬四千頭,去除五藏,內以七寶施婆羅門;殺人內寶亦如是。箭射四方,齊箭至處,布滿七寶施婆羅門;走馬四方,窮其所至,布以七寶施婆羅門;隨此箭馬所極之處,滿中眾生皆悉殺害,聚積雜物一切燒盡,一切天神悉皆當禮,一切林樹悉皆當禮,一切山神悉皆當禮,古昔居處悉皆當禮,諸有大樹悉皆當禮,諸雜神像悉皆當禮。摩醯首羅、毘紐拘摩勒、梵天、閻羅王、[A4]龍毘沙門、因陀羅酒、天女割多、耶尼獨伽、舌陀遮文持、優摩羅,與邪見相似,是等可捨,不應禮拜。文殊師利!我不說此以為功德。」

佛說此祇夜:

「如上二十六, 悉是邪歸依,
非勝非安隱, 不得脫眾苦。
若依佛法僧, 及以四聖諦,
勝安隱歸依, 一切苦解脫。
「彼先邪見相傳,說此功德:殺馬功德、殺人功德、射方功德、走馬功德、殺一切眾生功德,實非功德。若生一念[A5]慈悲心,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文殊師利!此是菩薩所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欲問如來、應供、正遍知,未來諸菩薩諸行。如來若許我,今當問。」

佛告文殊師利:「隨意所問。」

文殊師利白佛言:「四眾於何時中不得作聲?或身、口、木、石及諸餘聲。」

佛告文殊師利:「於六時不得,禮佛時、聽法時、眾和合時、乞食時、正食時、大小便時。」

[6a]
文殊師利白佛:「何故於是時不得作聲?」

[6b]佛告文殊師利:「於是時有諸天來,彼諸天常清淨心、無染心、空心、隨波羅蜜心、觀佛法心,以彼聲故,令心不定。以不定故,悉皆還去。以諸天去故,諸惡鬼來,作不饒益、不安隱事。彼[7]人於此,生諸災患,人民飢餓,更相侵犯。是故[A6]文殊師利[A7]!應寂靜禮佛、應供、正遍知。」

佛說此祇夜:

「不作身口聲, 木石餘音聲,
寂靜禮佛者, 如來所讚歎。」
不可思議品第三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當更問,願佛解說。」

佛告文殊:「隨意所問。」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來何故入於涅槃?」

佛告文殊師利:「我不入涅槃。何以故?由眾生故。文殊師利!如琉璃珠,清淨無垢,若值白物,青、黃、赤物,此琉璃珠則隨物色,琉璃無心令見異色。文殊師利!如來亦爾。或有眾生,見佛涅槃、轉法輪,見降眾魔、見[8]並現神通、大小便利,或食或眠,或行或笑,如眾生意悉見,如來如是。文殊師利!如虛空無色,而色於中現;虛空無取,亦取諸色;虛空無意,而生憶想;虛空無處,為眾生處;虛空無墮,而墮依虛空。如來法身非是穢身、非血肉身,是金剛身,是不破身、不可破身、無譬喻身,而能示現一切諸色;以智慧金剛身,現為碎身。文殊師利!若佛不涅槃,世間不知佛是法身!非金剛是碎,是金剛不碎。何以故?如來慧身示現涅槃,非真涅槃,以方便故說入涅槃。文殊師利!涅槃者多義:大者非涅槃,名涅槃者無[1]識。大乘涅槃,是說大般涅槃;小涅槃者,如緣覺、聲聞涅槃。大者非涅槃,涅槃如虛空故;小者是自業,非他業,是故說小涅槃。涅槃者下義,我說死名涅槃。如來不死。何以故?聲聞尚不生老死,不憂悲苦惱,何況如來法身、不可思議身、不生身、不滅身、不燒身!彼長壽諸天,見如來入涅槃,悲傷戀慕,堪種般若波羅蜜,亦堪種聲聞、緣覺、菩薩因緣。」

佛說此祇夜:

「如來金剛身, 今日已破壞,
此身尚破碎, 何況羸力者;
以此生悲戀, 疾當得法身,
以是故如來, 示現涅槃相;
如來妙法身, 非可見聞法,
不生亦不滅, 不可得思議。」
於此眾中大意菩薩,說此祇夜:

「如來不涅槃, 涅槃非如來,
亦非心意識, 離有無相故;
若人見牟尼, 永離於生死,
得成無所執, 不著彼此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如來無心意識,云何當作眾生事?未來眾生當有此疑。」

佛告文殊師利:「如虛空無心意識,亦為一切眾生處;四大無心意識,為一切眾生所依。日月無心意識,光照一切眾生;樹木無心意識,能與眾生花果。如是,文殊師利!有摩尼珠,名隨一切眾生意,生於海中,安置幢上,隨人所樂,金銀、琉璃、真珠等物,從摩尼珠出,能長養壽命。摩尼珠者,無心意識,隨眾生意,而無損減。若此世間一切消盡,當往餘方。珠若未墮,大海不乾。文殊師利!如來如是,作一切眾生事,如來不滅。何以故?如來無心意識故。」

佛說此祇夜:

「佛無心意識, 作一切眾事,
如來不思議, 能信者亦然。」
爾時文殊師利讚嘆如來,說此祇夜:

「我禮一切佛, 調御無等雙,
丈六身法身, 亦禮於佛塔,
生處得道處, 法輪涅槃處,
行住坐臥處, 一切皆悉禮。
諸佛不思議, 妙法亦如是,
能信及果報, 亦不可思議。
能以此祇夜, 讚歎如來者,
於千萬億劫, 不墮諸惡趣。」
佛言:「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來不可量、不可思議!」即說祇夜言: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佛, 不畏地獄苦。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2]佛, 不畏[3]餓鬼苦。
佛生甘蔗姓, 滅已不更生,
若人歸依[4]佛, 不畏[5]畜生苦。」
無我品第四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未來眾生當說有我遍一切處。何以故?一切行故。出過三世,苦、樂、瞋、愛悉是我相。世尊!外道計我,其意如是。」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6]磁石,吸一切鐵屑,為鐵屑是我?[*]磁石是我?若汝當說:『鐵屑非我、[*]磁石非我。』是則非遍。若[*]磁石、鐵屑悉是我者,云何以我而自吸我,又亦不遍。何以故?自吸其身故。所有色一切是四大,一切無常,若無常不真實。若不真實、不諦。若不諦無處,無處故無我。文殊師利!猶如老人於夜中坐,自捉兩膝說如是言:『那得有此兩小兒耶?』若此老人身中有我,云何不識自膝,謂是小兒?以是事故,實無有我;是邪見人,於無處橫執。譬如見焰而生水想,實無有水,以眼亂故。如是非我,橫生我想,是闇惑邪見,非正見也。

「若我遍一切處,則遍行五道。人、天是樂,地獄、餓鬼、畜生是苦。若我遍一切處,我受地獄苦,則人、天亦應苦。樂者由善業得,苦者由惡業得。樂者生染,苦者生瞋。或有勇健,或有怖畏,如是異相,故知不遍。我不說此是真實思惟。若我過三世者,過去已沒,如燈已滅;未來未到,如未來燈;現在不[7]停,猶如流水。我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無時節。何以故?過時節故。

「若無時,則無數,以無數故,亦無有我。何以故?以可分故。

「阿者,離我聲,多者不破,[8]麼者滅憍慢。又阿者,真實離我。真實離我,故兩[9]過說阿。是故,文殊師利!分別字故,定無有我。」

佛說此祇夜:

「[*]磁石吸鐵屑, 二種誰是我?
不遍及自吸, 決定無我故,
如渴人見焰, 非水生水想,
邪見橫執我, 其事亦復然,
分別於阿字, 定知無有我。」
涅槃品第五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涅槃者,聲聞、緣覺、凡夫不能分別,唯如來、正遍知之所能說。」

佛言:「文殊師利!涅槃不滅。何以故?無斷煩惱故,無所到處。何以故?以無處故,到者得義,無到故無得。何以故?無苦樂故,無斷不斷,無常不常。」

佛說此祇夜:

「不斷不滅, 不生不起, 不墮不落,
不行不住。
「常住涅槃,不斷不常相。何以故?無生死故。文殊師利!我尚不見生死,何況當見生死過患?文殊師利!我尚不見涅槃,何況見涅槃功德?」

佛說此祇夜:

「若見有一法, 餘法悉應見,
以一法空故, 一切法亦空。
「文殊師利!當知諸法空,若不滅則不生,若不斷則不滅,若不常則不生。無煩惱[1]可斷故,是故不滅;無煩惱處故,是故不生。」

佛復告文殊師利:「無障礙故不滅,不滅故無障礙。生善、不善、無記,故不障礙。文殊師利!是說涅槃。」

佛說此祇夜:

「不滅不到, 不斷不常, 不障不礙,
是說涅槃。」
佛告文殊師利:「常住涅槃,無日月、星宿、地、水、火、風,無晝夜、數量,無色、無形、無老病死,無年歲、無所作,是常、是恒,離眾苦業,如是涅槃善人所說。」

佛說此祇夜:

「彼無有日月, 星宿及四大,
晝夜與量數, 形色及虛空;
亦無老病死, 年歲諸所作,
已斷生死本, 是常亦是恒,
如是涅槃相, 善人之所說。」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有諸外道,說世間空,又說不空,此是外道邪意分別?」

佛告文殊師利:「此外道意,不真實思惟。若世間空,則無生死。何以故?以空故。生死若空,涅槃亦空;若涅槃無,則無神通;若世間不空,生死亦無。何以故?以不空故。以生死不空,涅槃亦無;若無涅槃,亦無神通。文殊師利!若世間不生、不壞,何用涅槃?若生死無失壞,不名生死。何以故?以無失故。若生死無失,即生死為涅槃。是故文殊師利,不應說世間空與不空,亦不應說世間應斷及以不斷。何以故?以無有故。斷者是斷煩惱,不斷者非斷煩惱;亦無煩惱,及非煩惱,亦無解脫。若無解脫,則無涅槃。文殊師利!滅亦無。何以故?生死空不空故。是故,無滅。若生死如此,誰樂得涅槃?」

佛說此祇夜:

「若諸世間空, 則無有生死,
以生死無故, 涅槃亦不有;
世間若不空, 亦無有生死,
生死若無者, 涅槃亦非有;
生死若如是, 誰當樂涅槃。」
般若波羅蜜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一切聲聞、緣覺,從般若波羅蜜出不?一切佛、一切法,從般若波羅蜜出不?」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一切佛、一切法,從般若波羅蜜出。[2]菩薩於色行,行於相;於色壞行,行於相。若於色滅行,行於相,若行色空,[3]行於相,如是菩薩無方便修行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不以心意識修行。」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不可取,云何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修行、非修行,不以心意識故。文殊師利!心者聚義,意者憶義,識者現知義,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此修行,是修行;以無處,是修行。修行者,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外、非中間,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不修形色,是修行般若;非地水火風,是修行般若。非有、非無,非聲聞、緣覺,非善、不善、無記,非十二因緣,非男、非女、非非男、非非女,非常、非智,非滅、非生,非可數,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無可依、無名字、無相、無異相,無增、無減,自性清淨,真實不可覺,普遍等虛空;無色、無作,出過三世,不苦、不樂,無日月星宿,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羅蜜。真實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真實。文殊師利!如此修行,名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說此祇夜:

「此法不思議, 離於心意識,
一切言語斷, 是修行般若。」
有餘氣品第七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聲聞、緣覺有起煩惱不?起幾種煩惱?」

佛告文殊師利:「有餘故名起者,譬如香氣。所言氣者,有二十四種業氣:見處氣、染氣、色染氣、有染氣、無明染氣,行氣、識處氣,名色氣、六入氣、觸氣、受氣、愛氣、取氣、有氣、生氣、老氣、病氣、死氣、憂氣、悲氣、苦氣、惱氣、疲極氣、依氣,此謂二十四氣。身、口、意餘,此謂業氣。斷見、常見[1]此謂見處氣;著衣鉢等此謂染氣;十種色意此謂色染氣;無色界此謂有染氣;不清淨智、有障礙智、不遍知智,此謂無明氣;若身、口、意種種覺,此謂行氣;憶一切色有苦、樂、不苦不樂想如是分別,此謂識處氣;堅、濕、熱、輕、動一切悉有,此謂名色氣;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此謂六入氣;冷熱、堅濕、飢渴、暖滑,此謂觸氣;苦、樂、不苦不樂受,此謂受氣;姓名、國土、欲界、色界、無色界,苦惱、飢渴等,於彼不知足,此謂愛氣;欲取、見取、戒取,此謂取氣;欲有、色有、無色有,此謂有氣;於後苦地必當生,此謂生氣;諸根衰壞,此謂老氣;種種疾患,此謂病氣;涅槃想、死想,此謂死氣;身體枯燥,此謂憂氣;號叫、啼泣,此謂悲氣;體煩熱故,此謂苦氣;過苦故,此謂惱氣;身心困弊,此謂疲極氣;有怖畏、無所歸,此謂依氣。文殊師利!此謂二十四氣。文殊師利!諸佛世尊無歸依,氣是歸依處。何以故?唯有如來為眾生所依,一切眾生非歸依處。世尊非有相,無思量、無積因,聲聞聞法,佛不聞法。何以故?無所不知故。」

佛說此祇夜:

「阿羅漢有氣, 以有過患故;
唯佛獨能度, 為眾生歸依。」
來去品第八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來者何義?去者何義?」

佛告文殊師利:「來者向義,去者背義;若無向背,不來不去,是聖行處。來者癡義,去者不癡義;非癡非不癡,是聖行處。來者有為,去者無為;無有為、無無為,是聖行處。來者識義,去者非識義;非識非非識,是聖行處。來者名色義,去者非名色義;非名色非不名色,是聖行處。來者六入義,去[2]者非六入義;非入非非入,是聖行處。乃至憂悲疲極亦如是。

「文殊師利!來者我義,去者無我義;非我、非無我,無來無去,是聖行處。來者常義,去者非常義;非常非不常,是聖行處。來者斷義,去者非斷義;非斷非不斷,是聖行處。來者有義,去者無義;非有非無,是聖行處。文殊師利!來去義如是。」

佛說此祇夜:

「來去義無相, 諸法亦如是,
非知非可說, 是名來去義。」
中道品第九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說無二法故,一切聲聞、緣覺、菩薩,並無疑惑,悉知中道,乃至凡夫,亦能生信。」

佛告文殊師利:「明、無明無二,以無二故成無三智。文殊師利!此謂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行無行無二,以無二故,成無三智。文殊師利!此謂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識、非識乃至老死、非老死,無二亦如是。文殊師利!若無明有者,是一邊,若無明無者,是一邊,此二邊中間,無有色、不可見、無有處、無相、無相待、無標相。文殊師利!此謂中道。行、識,乃至老死亦如是。文殊師利!此中道具足,真實觀諸法,諸法無二,無二有何義?謂末陀摩(末者莫義,陀摩者中義,莫著中此謂末陀[3]摩)。何以故?不取常見、有見故,是故名末陀摩。」

佛說此祇夜:

「諸法[4]無有二, 亦復無[5]有三,
此中道具足, 名為真實道。」
世間戒品第十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菩薩有幾種色衣?云何歸依?願為廣說,為饒益諸菩薩故。」

佛告文殊師利:「不大赤色、不大黃、不大黑、不大白,清淨如法色,三法服及以餘衣,皆如是色。若自染、若令他染,如法擣成,隨時浣濯,常使淨潔。如是臥具,得用青、黃、雜色。文殊師利菩薩!衣色如是,菩薩內心寂靜,如法被著,與大乘相應,著涅槃僧,離踝二指。若諸菩薩欲與國王、大臣共語,隨彼一問,此亦一答,勿令差異,當如實說。若彼多問,此亦多答。如是餘婆羅門、剎利、毘舍首陀、沙門、闍梨和[6]上,及父母、妻子、僕使,及[7]餘卑族貧窮、乞人,隨其尊卑各隨問答,或餘天、龍、夜叉、羅剎、毘舍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8]羅、摩睺羅伽、若人、若鬼,佛及緣覺、聲聞、菩薩、凡夫,隨有所問當如法答。不為利養、不為自身,不邪命、不戲笑,如是應念。」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歸依?」

佛告文殊師利:「歸依者應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歸依佛,乃至菩提歸依法,乃至菩提歸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復言:『我某甲,已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僧竟。』如是三說。次言:『大德!我持菩薩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殺[9]眾生,離殺生想;乃至菩提,不盜,亦離盜想;乃至菩提,不非梵行,離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語,離妄語想;乃至菩提,不飲諸酒,離飲酒想;乃至菩提,不著香花,亦不生想;乃至菩提,不歌舞作樂,離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臥高廣大床,離大床想;乃至菩提,不過中食,離過中食想;乃至菩提,不捉金銀生像,離捉金銀想;乃至當具六波羅蜜,大慈大悲。』」

佛說此祇夜:

「發誓至菩提, 歸依於三寶,
受持十種戒, 亦誓至菩提;
六度及四等, 皆當令具足,
如是修行者, 與大乘相應。」
出世間戒品第十一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菩薩出世間戒有幾種?」

佛告文殊師利:「若以心分別男女、非男非女等,是菩薩犯波羅夷;若以[1]心分別畜生、餓鬼、男女、非男非女,諸天神男女、非男非女,是菩薩[2]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受出世間菩薩戒而不起慈悲心,是菩薩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他物——若小若大、若長若短、若有色若有形、若住若動——若覆藏、若移處,若有封印、若盛貯,若以心起盜想,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起妄語心,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樹葉、若皮、若汁,若以心欲取,犯菩薩僧伽婆尸沙;若以身口取,不堪得三乘。

「若起歌舞、作樂、華香、瓔珞想,是犯菩薩僧伽婆尸沙;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起[3]廣大床想,是犯菩薩僧伽婆尸沙;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起過中食想,是犯菩薩僧伽婆尸沙;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起捉金銀珍寶想,是菩薩僧伽婆尸沙;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若剃身毛、若[4]剪爪,如初月形,若起此想,是菩薩偷蘭遮;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若起斬斫草木想,犯偷蘭遮;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起毀他名譽,若色、若姓、若財物、若[5]技術、若車乘、若身力等想,是犯偷蘭遮;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佛法僧物——若花香、塗香,若衣服、若珍寶——若菩薩以脚踐蹹,犯波夜提。若佛塔、若佛所行處,及菩提樹轉法輪處,若以脚踐蹹,犯波夜提;若不信者,不堪得三乘。

「若吐舌、動眼,毀諸威儀,起此想者犯突吉羅;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見他物、他樂種種服[6]翫,詐現求利及說人罪過,若起此想犯波羅提舍;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

「若未犯前罪逆,守護令不生,是菩薩僧炎伽陀尼(僧炎是逆守義,[7]加陀尼是令不[8]生義)。眼耳鼻舌身意,令無異,是菩薩應當學,此謂具出世間菩薩戒。」

上出世間戒品第十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上出世間戒,無漏不可思議,無處無所著?」

「文殊師利!戒者於彼眾生,無我、非無我,無事、無因、無教化人,無行、無不行、無行處,無名、無色,無色相、無無色相,無寂、無不寂,無可取、無不可取,無真實、無不真實,無身、無言、無說、無心,無世間、無非世間,非世法、非不世法,不自歎戒、不毀他戒,不求他過,不以持戒輕慢他人,不覺戒、不思惟戒,無所思惟、無所覺故。文殊師利!此謂上出世間聖戒,無漏、無生、無所著,出三界離一切依。」

佛說此祇夜:

「有出世戒人, 無垢無所有。
憍慢及所依, 無明與繫縛,
如是諸過患, 一切皆無有。
無內寂外寂, 亦無內外寂;
內外覺亦無, [9]知者得解脫。
「文殊師利!是有戒人於佛法,不自觀身不著壽命,不著一切生得正行,是正住。文殊師利!是謂有戒於佛法,不著世間、不依世間得光明,無明闇、無所有,無自想、無他想、不著想,清淨戒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無所著、無所縛,無罪過、無漏。文殊師利!此有戒人於佛法及名色,心不執著,常平等饒益,常寂靜,心無我、無我所。是人如所說戒,住無所學,無解脫、無所作,是得上道,是清淨戒相。無勝戒、無定戒、無智慧戒,是聖人性不可得,是佛所歎戒,是空無與我等戒,能安聖定。若清淨定,成修行慧;以慧得智,以智得解[10]脫。」

菩薩受戒品第十三

[11]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菩薩所受戒法,當云何?」

佛告文殊師利:「應於佛前至誠禮拜,作如是言:『我某甲,願諸佛憶念我,如諸佛、世尊、正知以佛智慧無所著,我當發菩[12]薩心,為利益一切眾生令得安樂,發無上道心,如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發無上菩提心,於一切眾生,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親友等,為彼解脫得出生死,乃至令發三菩提心,勤起精進,隨諸眾生所須財法一切施與。以此財法,攝受一切眾生,漸漸隨宜。為解脫眾生出生死故,乃至令安住無上菩提,我當起精進,我當不放逸。』如是再三,是名菩薩摩訶薩初發菩提心。文殊師利!此諸菩薩所受所行,為化菩薩,不為聲聞、緣覺,不為凡夫諸不善者。」

字母品第十四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字母,云何[1]說一切諸法入於此及陀羅尼字?」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法,入於字母及陀羅尼字。文殊師利!如說阿字,是出無常聲;說長阿字,是出離我聲;說伊字,出諸根聲;說長伊字,出疾疫聲;說憂字,出荒亂聲;說長憂字,出下眾生聲;說釐字,出直軟相續聲;說長釐字,出斷染遊戲聲;說梨字,出相生法聲;說長梨字,出三有染相聲;說[2]㙠字,出所起過患聲;[3]說翳字,出聖道勝聲;說烏字,出取聲;說[4]燠字,出化生等聲;說菴字,出無我所聲;說[5]阿字,出沒滅盡聲;說迦字,出度業果報聲;說[6]佉字,出虛空等一切諸法聲;說伽字,出深法聲;說[7]恒字,出除堅重、無明、癡、闇、冥聲;說誐字,出預知行聲;說遮字,出四聖諦聲;說車字,出斷欲染聲;說闍字,出度老死聲;說禪字,出攝伏惡語言聲;說若字,出說安住聲;說多字,出斷結聲;說他字,出置答聲;說陀字,出攝伏魔賊聲;說檀字,出滅諸境界聲;說那字,出除諸煩惱聲;說輕多字,出如是無異不破聲;說輕他字,出勇猛力、速無畏聲;說輕陀字,出施寂靜,守護安隱聲;說輕檀字,出聖七財聲;說輕那字,出分別名色聲;說波字,出第一義聲;說頗字,出作證得果聲;說婆字,出解脫縛聲;說梵字,出生三有聲;說磨字,出斷憍慢聲;說耶字,出如法分別聲;說[8]囉字,出樂、不樂第一義聲;說邏字,出斷愛聲;說婆字,出勝乘聲;說捨字,出信精進念、定意慧聲;說屣字,出攝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聲;說娑字,出覺一切智聲;說訶字,出正殺煩惱聲;說[9]攞字,出最後字,過此諸法不可說聲。文殊師利,此謂字母義,一切諸字入於此中。」

佛告文殊師利:「我當說八字。云何八字?跛字,第一義,一切諸法無我悉入此中。羅字,以此相好、無相好,入如來法身義。婆字,愚人法、慧人法如法度,無愚、無慧義。闍字,度生老病死,令入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義。[10]伽字,度業果報,令[11]人無業果報義。他字,總持諸法,眾語言空無相、無作,令入法界義。[12]捨字,奢摩他、毘婆舍那,令如實觀諸法義。[13]沙字,一切諸法念念生滅,亦無滅不滅,本來寂靜,一切諸法悉入涅槃。文殊師利!此謂八字。是可受持,入一切諸法。」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說無常聲?」

佛告文殊師利:「無常聲者,一切有為法無常。如眼入無常,耳鼻舌身意入亦無常;色入無常,聲香味觸法入亦無常。如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亦無常;色陰無常,乃至識陰亦如是,此謂無常聲。

「無我聲者,一切諸法無我。有說我、人、作者、使作者等,或斷、或常,此謂我想、我覺,是外道語言。若過去已滅,若未來未至,若現在不停,十二入、十八界、五陰,悉無有我,是長阿義。

「諸根聲者,謂大聲。如眼根名大聲,耳根乃至意根名大聲,此謂伊字,是名大聲。

「多疾疫聲者,眼多疾疫,乃至意亦如是。眾生身心種種病苦,此謂多疾疫聲。

「荒亂聲者,國土不安、人民相逼,賊抄競起、米穀不登,此謂荒亂聲。

「下眾生聲者,下劣眾生貧窮、困苦、無善根,諸禽獸、蟲蚋等,此謂下眾生聲。

「直軟相續聲者,直者不諂,不諂者不曲,不曲者真實,真實者如說行。如說行者,如佛語行,此謂為直。軟者[14]有六種,眼軟乃至意軟,此謂為軟。相續者不離一切諸善法。是謂直軟相續聲。

「斷染遊戲聲者,斷欲界染三十[15]六使,思惟所斷四使。斷者除滅義,遊戲者五欲眾具。眾生於此遊戲如是應斷,此謂斷染[16]遊戲聲。

「出相生法聲者,一切諸法無我為相,念念生滅、寂靜相。無我為相者,色陰無常乃至識亦如是,此謂無我為相。念念生滅者,一切諸行念念生,生者必滅,此謂一切諸法念念生滅。寂靜者,空無處所,無色、無體與虛空等,此謂寂靜相者。過去、未來、現在無常,此謂相生法聲。

「出三有染相聲者,相者五欲眾具欲界相,色染色界相,無色染無色界相,此謂相。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云何欲有?地獄乃至他化自在天。云何色有?梵身乃至色究竟。云何無色有?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著三界九十八使,此謂出三有染相聲。

「所起過患聲者,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欲求者,求色聲香味觸。云何色求?色有二種,一謂色,二謂形色。色有十二種,謂青、黃、赤、白、煙、雲、塵、霧、光、影、明、闇。形色有八種,謂長、短、方、圓、高下、平、不平,此謂欲色。云何欲聲?聲有七種,謂螺聲、鼓聲、小鼓聲、大鼓聲、歌聲、男聲、女聲,此謂欲聲。云何欲香?香有七種,根香、心香、皮香、糖香、葉香、花香、果香,或男香、女香,此謂欲香。云何欲味?味有七種,甜味、酢味、醎味、苦味、澁味、淡味、[1]辛味,或男味或女味,此謂欲味。云何欲觸?觸有八種,冷、熱、輕、重、澁、滑、飢、渴,或男觸或女觸,此謂欲觸,此謂欲求。云何有求?欲有色有、無色有,此謂有求。云何梵行求?出家苦行,欲求天堂、欲求涅槃,此謂梵行求。求者何義?謂樂著義。

「云何所起過患聲?眾生諸有,悉名過患,除天堂及涅槃,餘處求一切有過患,此謂所起過患聲。

「聖道勝聲者,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無過患、無所著,故謂聖道。此謂聖道勝聲。

「取聲者,執捉諸法,此謂取聲。

「化生聲者,四陰受想行識,此謂化生。復說胎生、卵生、濕生、化生。胎生四種,東弗于逮,南閻浮提,西拘耶尼,北欝單越。卵生一切眾鳥。濕生蚊、虻、虱等。化生諸天也,此謂化生聲。

「無我所聲者,一切諸法非是我所,無我起故。無我所者,無我所慢,此謂無我所聲。

「沒滅盡聲者,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生滅故憂悲苦惱滅;沒盡者,泥洹寂靜不復更生,此謂沒滅盡聲。

「度業果報聲者,業者三業,謂身三、口四及意三。業果報者三業清淨,此謂度業果報聲。

「虛空等諸法聲者,諸法與虛空等。云何與虛空等?一切法唯有名、唯有想,無有相、無分別,無[A8]體、不動、不搖,不可思議、不起不滅,無所作隨無相,無所造無相貌,無形色、無行處,等虛空住平等。不老、不死,無憂悲苦惱。色者虛空等,受想行識亦如是。過去已沒,未來未至,現在不停,此謂虛空等諸法聲。

「深法聲者,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憂悲苦惱滅。彼理真實,是名為深。深者,是十二因緣一切語言道斷,無邊、無處、無時節,斷丈夫、斷世性,入平等、破自他執,此謂深法聲。

「除堅、重、無明、癡、闇、冥聲者。堅者,身見等五見;重者五陰;無明者,不知前、後際,及有罪、無罪,不識佛、法、僧,不知施戒天,不知陰界入,此謂無明。癡者,忘失覺念,此謂癡。闇者,入胎苦惱一切不淨,而生樂受迷惑去來,此謂闇。冥者,於三世無知,無方便、不明了,此謂冥。除者,真實諦開示光明,除[2]自果、除煩惱,除非煩惱、除餘習,入平等不可思議為主,此謂除義。此謂除堅、重、無明、癡、闇、冥聲。

「豫知行聲者,八種豫知行,謂正見乃至正定,此謂菩薩豫知行。除斷五見謂正見;不思惟貪瞋癡謂正思惟;身意業清淨此謂正業;口業清淨此謂正語;欺誑、諂諛、詐現少欲、以利求利,五種販賣:酤酒、賣肉、賣毒藥、賣刀劍、賣女色,除此惡業此謂正命;善身行、善意行謂正精進;念四念處此謂正念;以定心無染著,寂靜相滅相空相,此謂正定;此謂預知行聲。

「四聖諦聲者,謂苦、集、滅、道諦。云何苦諦?能斷十使。云何集諦?能斷七使。云何滅諦?能斷七使。云何道諦?能斷八使四思惟斷,乃至斷色無色結。此謂四聖諦聲。

「斷欲染聲者,欲者染樂不厭,欲莊嚴、著姿態,思惟欲,思惟觸,待習近。染者繫縛,樂者樂彼六塵,不厭者專心著緣無有異想,欲者歡喜,莊嚴者為染意,著者遊戲,姿態者作種種容儀,思惟欲者著五欲,思惟觸者欲相習近。待者以香花相引,習近者欲染心[3]遂。斷者悉除前不善法,此謂斷欲染聲。

「度老死聲者,老者,身體消減,[4]柱杖羸步,諸根衰耗,此謂老;死者,諸根敗壞。何故名死?更覓受生處,彼行業熟,此謂為死。云何老死差別?諸根熟名老,諸根壞名死,先老後死此謂老死。度此老、死,此謂為度。度有何義?過度義,到彼岸、自在、不更生義,此謂度老死聲。

「攝伏惡語言聲者,攝伏者,攝伏語言、攝伏身體。云何攝伏語言?以同類語破異類語,以異類語破同類語;以真實語伏不真實語,以不真實語伏真實語;以非語言伏語言,以語言伏非語言;以第一義伏非第一義,以非第一義伏第一義:以決定語伏不決定語,以不決定語伏決定語;以一伏多,以多伏一;以無犯伏有犯,以有犯伏無犯;以現證伏不現證,以不現證伏現證;以失伏不失,以不失伏失;以種類不得伏種類,以非種類不得伏非種類。惡者,說不實、不諦、不分別。伏者,斷義、遮義、[1]陰義,此謂攝伏惡語言聲。

「說安住聲者,說令分明開示分別說,不覆障道隨法說,此謂說;安住者置在一處,說泥洹、說出世間,述成所說,無相語言、無貌語言、無異語言、無作語言、覺語言、空語言、寂靜語言,此謂說安住聲。

「說斷結聲者,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滅一切陰。滅者,失、沒、斷、無有生,此謂滅。斷者,斷一切諸使、斷煩惱根無有遺餘,此謂斷結聲。

「置答聲者,隨問答、分別答、反問答、置答。云何隨問答?如問即答。云何分別答?隨彼所問,廣為分別。云何反問答?若人有問,反問令答。云何置答?如問我斷、我常,置而不答,以分別問問,隨問答;以反質問問,分別答;以置答問問,反質答;以隨問答問問,置答;此謂置答聲。

「攝伏魔賊聲者,魔者四魔,色、受、想、行、識,此謂陰魔賊。從此有、度彼有、息一切事,此謂死魔賊。無明、愛、取,此謂煩惱魔賊。五欲眾具為天魔體,此謂天魔賊。此謂攝伏魔[2]賊聲。

「滅諸境界聲者,滅色乃至滅觸。境界者,色、聲、香、味、觸,此謂滅諸境界聲。

「除諸煩惱聲者,斷滅煩惱。除煩惱者,染欲大毒,不淨觀為藥;瞋恚大毒,慈悲為藥;無明大毒,十二因緣觀為其藥,此謂除諸煩惱聲。

「無異不破聲者,無異者,無破、無異、第一義、實、諦、空、無相、無形、平等,不動、不可思議,此謂無異。不破者,無異形、平等、無相、不動、不破、不斷,純一、無過患、無心、無前後,此謂無異不破聲。

「勇猛力速無畏聲者,勇猛者精進,力者十力,速者[3]駃也,無畏者一切處不怖畏,此謂勇猛力速無畏聲。

「施寂靜、守護安隱聲者。施者二種:內施、外施。云何內施?說真四諦。云何外施?[4]施肌肉、皮血、國城、妻子、男女、財物、穀米等。寂靜三種,謂身、口、意。云何身寂靜?不作三過;口寂靜者,無口四過;意寂靜者,不貪、不瞋、不癡。守護者,守護六根。安隱者,同止、和合、不覓彼過,知足、少欲、不求長短。不覓他過者,不相覓過,不以此語彼,此謂施寂靜守護安隱聲。

「七聖財聲者,一信、二慚、三愧、四施、五戒、六聞、七慧,此謂七聖財聲。

「分別名色聲者,名者四陰,色者四大。分別者,分別名、色,此謂分別名色聲。

「第一義聲者,分別五陰,此謂第一義聲。

「作證得果聲者,果者四果,須陀洹乃至羅漢及緣覺果,得者入[5]義也,證者現證也,作者造作也,此謂作證得果聲。

「解脫縛聲者,縛者三縛:貪、瞋、癡縛。解脫者離此三縛,此謂解脫縛聲。

「生三有聲者,所謂生有、現有、後有,此謂[6]出生三有聲。

「斷憍慢聲者,憍者,色憍、盛壯憍、富憍、自在憍、姓憍、行善憍、壽命憍、聰明憍,此謂八憍。慢者,[7]慢慢、大慢、增上慢、我慢、不如慢、勝慢、邪慢,此謂七慢。斷者,斷憍慢,此謂斷憍慢聲。

「通達諸法聲者,通達者,如境而知。諸法者,善不善法。五欲眾具謂不善法,除斷五欲此謂善法,此謂通達諸法聲。

「如法分別聲者,如者等義,法者,善法、不善法。不善法者,不斷五欲眾具;善法者,斷五欲眾具。斷者,破滅義,此謂如法分別聲。

「樂不樂第一義聲者,樂者,五欲境界;不樂者,不著五欲;第一義者,空無[8]相;此謂樂不樂第一義聲。

「斷愛聲者,愛者,色愛乃至觸愛;斷者,滅除;此謂斷愛聲。

「勝乘聲者,所謂三乘:佛乘、緣覺乘、聲聞乘;般若波羅蜜十地,此謂佛乘。調伏自身、寂靜自身,令自身入涅槃,此謂緣覺乘。軟根眾生、怖畏眾生,欲出生死,此謂聲聞乘。此謂勝乘聲。

「信、精進、念、定意、慧聲者,隨逐不異思惟觀,此謂信;勇猛勤策、行事持事,此謂精進;專攝一心此謂念;諸事不動此謂定意;般若純一平等此謂慧;此謂信[9]精進念定意慧聲。

「攝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聲者,六入者,眼入乃至意入;攝伏者,攝伏色乃至攝伏法;六通者,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身通、漏盡通。不知者無明,不得不知者,除彼無明。此謂攝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聲。

「覺一切智聲者,一切智者,一切世法皆悉知。世者,念念生滅。復次世者,[10]諸陰界入。復次世者二種:一眾生世、二者行世。眾生世者,一切諸眾生:行世者,眾生住處,一切世界可知、悉知。智者二種:聲聞智、一切智,此謂智覺者。覺自身、覺他身,此謂覺一切智聲。

「正殺煩惱聲者,殺者,除斷義;煩惱者,九十八使。欲界苦所斷十使,[1]習滅七使,道諦八使,思惟四使;色界苦所斷九使,[*]習滅六使,道七使,思惟三使;無色亦如是。正者,分明除斷無餘垢。此謂正殺煩惱聲。

「是最後字,過此法不可說聲者,若無有字,此謂涅槃;若有字者,則是生死。最後者,更無有字,唯除羅字。不可說者,不可得、不可分別,無色故不可說。諸法者,謂陰界入三十七品。此謂最後字過此不可說聲。」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顯示版權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廣告



板主:  showshowshow, 小水蛙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102
kit13 79
Quantacy 79
元利 77
bluenwater 66
jcj 57
rblin 52
愛因斯坦 50
小休 41
hui 38
紅兒 34
yichinyichin 32
圓仔寶寶 32
圓學施少偉 31
yungshow 31
最新議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
by rblin
今天 at 03:03
甚麼時候可遇到相守一生的人
by cassiopeia
今天 at 01:07
新的租屋處是否平安
by 0093
昨天 at 18:03
《永遇樂.懷古》 甲辰年戊辰月 六愚
by 草山人
昨天 at 16:26
測"樂",這筆賬時間
拖長是否要得回來?

by 雷克雅維克
昨天 at 10:38
問4/26生活狀態:造物由來總好生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07:28
問4/25生活狀態:汝今心地不分明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07:16
誤會的產生
by rblin
昨天 at 03:06
能靠這張證照轉職成功嗎
by cassiopeia
2024-04-26 17:24:40
試占民主同盟對抗邪惡軸心之意象。民主同盟
為世,邪惡軸心為應。

by CHC
2024-04-26 10:19:00
談易經中的萃卦與升卦(十)
by valley
2024-04-26 07:54:48
人生两难抉择
by 靜觀自得
2024-04-26 03:43:04
貼心又忠實的靈魂伴侶
by rblin
2024-04-26 03:05:54
請教事業 姻緣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9:37
請教 姻緣 事業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4:41
情緒越來越陷入低潮, 熟齡女能情歸何處
by Rie
2024-04-25 15:29:39
參加完海外評審活動後的成效?
by mtk160
2024-04-25 10:10:57
差點沒命
by rblin
2024-04-25 03:03:36
大法官大還是民意大..
by 君無邪
2024-04-24 12:28:17
請問最近要買茶几去淘寶買會比在台灣買好嗎
?

by hongrong51
2024-04-24 10:24:50
問今年春天的運勢:平生富貴成祿位
by 圓仔寶寶
2024-04-24 09:55:43
猜測徐巧芯的八字
by 乃哥
2024-04-24 09:53:23
想要請問一個星相強弱的問題
by g69gle
2024-04-24 09:40:57
妄念多,身心才會生病
by rblin
2024-04-24 03:03:53
請問「時上一位貴」是什麼意思?
by Xx雲飄飄xX
2024-04-23 21:52:10
誰在線上
5 線上使用者 (小休, 少室山野人, 醉是迷人, 2 隱形), 216 Guests and 36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Wush77, 劉劉, PG, fonien, BGBGBG
8173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69 議題
214078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