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11219 - 2023-09-24 14:26:53 豐卦、臨卦、不周山、與同人于宗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前幾天和大家聊到豐卦,就順便來談一下豐卦來源與其他相關的故事。


西周有三都,周原、鎬京、雒邑。雒邑為成周。而所謂宗周,即是鎬京。
鎬京相臨豐京,二處合稱豐鎬。豐京即豐卦由來--在豐京因日蝕引發的一場流產政變,而周原是臨卦。

周朝發源於周原,即古郮國之地。
《欽定四庫全書·居易録卷二十八》:
「郮。《潛夫論》:『詹、資、郮、翟,黃帝之後。』《玉篇》:『資、郮故國,黃帝之後,封在岐山之陽,所謂周原膴膴者。』此非周之先,何以其封地同?又引大雅綿之詩也。」

郮國為黃帝之後。在商朝時原本統治者是妘姓周氏,和殷商發生長期戰爭。姬姓豳侯古公亶父趁周原混亂之際,讓三兒子季歷聯姻殷商,娶了殷商女太壬,並立季歷為繼承人。 在殷商的支持下,姬姓豳侯入主周地,建立了姬周。

古郮國在岐山之南,所以封神演義中都稱姬周為西岐。
《說文解字第六篇下》:「考岐山見於夏書、雅、頌、漢志。𨙸邑因岐山以名。……山有兩岐。因以名焉。此說文山部原文也。山有兩岐、當作山有兩枝。山有兩枝、故名曰岐山。」
山有兩枝,還以此特地名為岐,可見在古人眼中可能覺得這兩「枝」山本來應該是同一「枝」,那為什麼分成兩枝呢?
此處既名周原,其山必名周山。當地貌改變、山出兩岐之後,方名為岐山。此後周山即不名為周山,名為岐山,但也可能名為--不周山。
《山海經‧卷十六‧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山而不合,即山出兩岐之意。
岐山山出兩岐,為兌卦,在周原之北,二者組合為臨卦。臨為君臨統治之意,因為周原為國都。

商末西伯伐崇侯虎,崇國在終南山之北。崇古通宗,終南山即宗南山,宗南之山。文王取崇國之後,先建豐京、為宗廟園林之處,再建鎬京、為君王宮室之所。豐京名源灃水,鎬京名源「蒿」,「蒿」是郊的意思,也就是在豐京郊區又蓋了一個「京」,「京」在當時也只是高地之意。高地即艮卦,因為是君王所居,也就帶表行政中心與君王。所以當君王高居人民之上,即為剝卦;君王自下於人民,即為謙卦。因為鎬京為崇國之地,故又名宗周。宗是地名,並非宗主、宗室之意。所以同人六二「同人于宗」並非對宗室之同,而是指政令不出皇宮--內互巽包於乾鍵之內,鍵者、門拴也,故吝。

順便提一下,我又換頭像了 joyf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11306 - 2023-09-25 07:21:58 Re: 豐卦、臨卦、不周山、與同人于宗 [Re: kit13]
jcj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3-01-29
文章數: 6065
來自: 台灣新北市
腦袋突然冒出哈里遜福特主演的冒險片,蘇聯的女頭子想要更多的外星知識,多還要更多,想要的更多,當有了更多,就表示掌握了主導權,就擁有了世界,真的是這樣嗎?人類目前利用科技主宰著地球豐富的資源,看似繁榮興盛,卻夾著貪欲伴隨著自大狂妄的隱患(日蝕),對浩瀚宇宙還是要謙卑以對,不知臨事反觀自省,那一天地球被搞爛失其所能居都不知道,某方面這與豐(旅)跟臨(觀)有一點相關吧!

明年值年卦正好是豐卦,今年世界經濟衰退,各國都在想辦法解決衰退的問題。


編輯者: jcj (2023-09-25 08:28: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是理解的,不是算的.
運是來學習,不是享受的.
↑回到頂端↑
#2211468 - 2023-09-26 18:58:32 Re: 豐卦、臨卦、不周山、與同人于宗 [Re: jcj]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皇極經世的值年卦,我一直搞不懂怎麼用。
這是邵雍發明的,假如他自己不說清楚,可能永遠都沒人懂。
至於他是怎麼校準的……據他說,是用朝代興替這類大事去對照的。
我稍微查了一下,其實各朝代滅亡的年卦都不一樣,沒有規律性。
而且,就算得出結果,也不知道是只能用在中原王朝,還是各國一體通用?

相對地,周易還簡單許多。
舉個例子,臨卦「至於八月有凶」,這個線索就遠大於皇極經世。
大家在解這個八月,都想當然爾看成酉月。
其實周子、商丑、夏寅,三代時改朝換代就重定正朔。
若是商朝,八月在申,前一個月未月闢卦為遯卦,剛好與臨卦為錯卦。
所以在當時解卦的觀點,凶象會應在錯卦之後。
這可能也是一個錯卦的古老用法。

另外,像我上面提的,艮在某個程度可以代表君王。
所以蠱卦,當然可以解為后妃生下王儲。
《說文解字.蟲部》:「蠱,腹中蟲也。」未成形的胎兒,就是蟲狀物。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爻辭裡面一堆父、母。
這些可用於推理的資料,遠遠多過皇極經世。
我已經懶得研究卦氣了,但值年卦……說實在的,比卦氣還難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11968 - 2023-09-30 15:54:00 Re: 豐卦、臨卦、不周山、與同人于宗 [Re: jcj]
jcj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3-01-29
文章數: 6065
來自: 台灣新北市
我覺得值年卦是蠻符合整個世態的運行

2022,既濟整個情勢的反轉年由全球化準備轉為區域性保護主義

2023,家人,美國與大陸兩大強權所組成的聯盟的對抗,政經的對抗切割,今年下半年全球只是維持表面上的安定。

2024,豐,挽救經濟衰退的努力。錯綜為旅渙,遷徙流盪。

2025,革,這是最恐怖具傷害性的一年,革者,革命革除,如果經濟衰退造成社會動盪,由下往上的變革,錯綜為蒙鼎,蒙為底層階級,鼎為煮飯之器。


編輯者: jcj (2023-09-30 16:09: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是理解的,不是算的.
運是來學習,不是享受的.
↑回到頂端↑
#2212361 - 2023-10-03 10:46:59 Re: 豐卦、臨卦、不周山、與同人于宗 [Re: jcj]
jcj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3-01-29
文章數: 6065
來自: 台灣新北市
剛看到一個講全球政經的視頻,講的是全球的政經由左轉右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與明年值年卦豐卦是蠻相應的,朝更封閉保護與緊縮的方向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是理解的,不是算的.
運是來學習,不是享受的.
↑回到頂端↑
#2236258 - 2024-05-08 01:59:13 從姬豳到同人于宗 [Re: kit13]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再來跟大家講一段考古。
《史記·周本紀》記載,姬周先祖最早稱公者,為公劉。公劉在夏朝晚期失去了后稷這個官職,就帶族人搬家到豳。豳,後來叫邠,這兩個字發音都是彬,地點就在現在彬州市附近。
傳到古公亶父,因戎狄攻戰,「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不得不從根據地豳,只帶著私屬遷徙到周原。所以此前叫姬豳,姬姓豳氏;此後叫姬周,姬姓周氏。
姬周和商朝聯姻,文王就是商朝貴族之女太任所生。文王因崇侯虎的譖言,被紂王囚於羑里七年,後來靠賄賂離開。離開時,還獻出洛西之地,請紂王廢除炮烙之刑,紂許之。

現在的考古,發現這裡面不完全是事實。
首先,周人遷岐之前的遺址挖掘,聚落都一直穩定延續,沒有戰亂痕跡。所以古公亶父並非因為戎狄而搬家到周原,史記上那一段悲天憫人的「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是假的。因為古公亶父搬家後立刻與商王朝聯姻,所以周人遷岐只有一個理由,商朝要利用他們,叫他們搬過來的。
《詩經.大雅.綿》:「周原膴膴 ,蓳荼如飴。」說周原種出來的苦菜像麥芽糖一樣甜。周原其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不可能一直空著等你搬來。之前周原早有一個方國,叫做妘周。商朝之前一直對妘周做殖民式滲透,滲透到妘周很不爽,在武丁時跟商朝打了一仗。這一仗之後,商朝聚落全部消失、退出周原,但妘周也被打服了,名義上歸順。商朝後來自己又封了一個侯國過來,但還是沒活下來,當地敵意太強。
到了武乙之時,想到了代理人戰爭。《竹書紀年》:「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太公亶父就很愉快地搬過來,還和商朝貴族聯姻。這裡連商朝自己封的侯國都活不了,姬周敢搬過來,絕對不是自由遷徙,一定是得到商王朝授權、被收編的。《詩經.大雅.綿》:「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所謂「來朝走馬」,當然是拜見商王。
那麼那個妘周呢?妘周後來跟著姬周,混得不錯,一起回去打掉商王朝,還一直存活到西周,這是商王朝始料未及的。
商王朝叫姬周搬過來,本來就沒安什麼好心。一開始輸出青銅兵器給姬周,要他們幫忙料理周邊麻煩,姬周也辦得不錯。竹書紀年:「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瑴,馬十匹。」
但姬周壯大得太快,連鬼方都打下來了。《竹書紀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不但如此,西周甲骨文稱季歷為「王季」,可見他偷偷稱王。於是,《竹書紀年》:「文丁殺季歷。」
文丁殺季歷沒多久,自己也死了,子帝乙繼位,但在周人看來,事情不能這樣就算了。《竹書紀年》:「帝乙處殷二年,周人伐商。」
講到這裡,不得不再說說周人的起源。前面講過,公劉曾當過夏朝農業部長「后稷」,可見周本身就是個農業部族。周的甲骨文,根本就是個田字。其實不止周,華這個字,甲骨文和金文完全不同,甲骨文像樹上開花,金文卻長得像甲骨文的麥字。可見起初是兩個字,後來混用了,華就是麥,就是種田的。周人搬進周原之後,「周原膴膴 ,蓳荼如飴」,一開始只看到關中平原很好種田,沒想到過幾年後,才發現商朝的華北大平原更肥美,所以野心就跟著大了起來。
另外,講到商朝末年為什麼要扶植姬周,其實就是為了對東夷用兵,沒空再去管妘周了。當時淮河老是洪澇改道,所以東夷老是叛亂。在商紂王派太子武庚去征伐東夷之前,已經大戰過兩次,還好有成功平叛。
帝乙二年的「周人伐商」,商王朝的解決方案就是周易的「帝乙歸妹」。於是周文王又乖了好一段時間……其實也不是變乖,而是開始偷偷打一些旁邊的小國,來壯大自己。而商王朝這邊,仍騰不出手、仍用綏靖政策,只要姬周別太誇張。
說別太誇張,只是時間問題,姬周一直打,早晚還是會打到不該打的東西。畢竟西邊的土地沒東邊的肥美,但東邊的卻又都是商朝貴族的。史記提到文王獻出「洛西之地」,這個「洛西之地」考古一挖全都是商貴族遺址。所以很可能是文王打下了商朝的洛西貴族,才被紂王抓去關在羑里的。紂王在殺、不殺之間猶豫不決,一關關了七年。後來紂王乾脆殺了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文王也歸還了「洛西之地」、還獻出一堆賄賂後……還是被關著。
《楚簡·容成氏》:「九邦叛紂。文王聞之,曰:『雖君無道,臣敢勿事乎? 雖父無道,子敢勿事乎? 孰天子而可反?』紂聞之,乃出文王於夏台之下而問焉,曰:『九邦者其可來乎?』文王曰:『可。』」
一直到商朝有九個小諸侯背叛,文王自告奮勇要平叛,才被放出來。當然,歸還「洛西之地」也跟廢除炮烙一點關係都沒有。
文王回來後,就真的放手去打,因為「觀國之賓」觀了七年,他也看透了商王朝沒精力對付他。文王過世前打掉的商朝最大貴族,就是崇侯。把崇國納進來,叫做「同人于宗」,宗即是崇。崇國非常難打,地形險要,崇山峻嶺,打了好久。《詩經·大雅·皇矣》:「臨衝閑閑、崇墉言言。」還要造出重型攻城器械臨車和衝車,才勉強打下來。《荀子·議兵》、《戰國策·蘇秦連橫約從》都把文王伐崇之戰,與堯伐歡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武王伐紂相提並論,顯然這個難度是一致的。崇國很難啃,所以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295 - 2024-05-08 11:23:43 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Re: kit13]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左傳·宣公》
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言於衛侯曰:「令尹似君矣。將有他志,言語瞻視,行步不常。雖獲其志,不能終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令尹其將不免乎。」公曰:「何以知之?」對曰:「詩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棣棣,富而閑也。選,猶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書,數文王之德。逸書曰:『大國畏其力,小國懷其德。』言畏而愛之也。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言則而象之,言文王行事無所斟酌,唯在則象上天。紂囚文王七年,諸侯皆從之囚,可謂愛之矣。文王伐崇,再駕而降為臣,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蠻夷帥服,可謂畏之矣。文王之功,天下誦而歌舞之,可謂則之矣。文王之行,至今為法,可謂象之,有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北宮文子懂相人術,和衛侯在討論令尹圍之威儀。看來他相術的教科書就是詩經,很有趣。裡面就剛好談到文王伐崇的過程:
文王在伐崇之前,就先做政戰工作,「聞崇德亂而伐之」,到處派人去數落崇侯亂德的過錯,就像討伐之前的檄文一樣。但效果如何呢?效果真的不好,重型攻城車都用上了,打了一整個月還打不下,只好先退兵回來想辦法。
第二次再攻打時,教士兵冒箭矢到城牆邊去堆土壘,慢慢堆到城牆那麼高,就攻下來了。

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都爬上對方城牆了,還攻而弗克、打不下來,怎麼會吉呢?九四與初九不應,上下又都是陽爻、承乘皆陽,此爻困之極矣,吉從何來?現在看了上面這段故事,大家就應該心領神會了。
「義弗克也」,上天告訴你,這樣還打不下來,就是先別打了。當你領悟到這個道理,那就是吉。
比如賭博,越睹越輸,就越想翻本。當你了解這個「義」,就能從失敗的迴路中脫離,這樣就是吉,這叫做「困而反則也」。
同人下卦離為城池,城池跑不了;上卦乾為行人,來去自如。這個月打不下來,下次再來打,不怕你跑掉。
回來冷靜想一想,第二次捲土重來,就馬到成功。

同人卦和師卦互錯,都是講戰爭,師卦是野戰,同人像攻城。雖然同人卦的「同人于野」會讓人聯想到牧野之誓,但九四爻絕對不是武王伐紂。原因就在於朝歌城並沒有像樣的城牆,無險可守,不會讓你「乘其墉,弗克攻」,所以紂王一聽野戰失利就萬念俱灰,跑去自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387 - 2024-05-09 11:31:07 Re: 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Re: kit13]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史記·周本紀》
九年,武王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遂興師。師尚父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周武王繼位之後,曾於孟津大會諸侯,史稱孟津之會,又稱孟津觀兵。所謂觀兵,就是大閱兵或演習,是一種耀武揚威的行為,尤其地點又是在國境。可能觀兵觀著,就打過去了,像俄羅斯打烏克蘭一樣。
孟津古渡口在現在洛陽以北,黃河南岸,渡河再北上一段路就是朝歌,情勢已經很緊張。當時「自動」會盟的諸侯有八百多,但有些關鍵的大諸侯沒到,所以後來武王縮了。
最扯的是,商朝那邊全不當一回事。台灣只要有共機繞台,就一定會有戰機升空迎上去,但商朝卻連一支部隊也沒出現,甚至連派個官員來關心一下都沒有。那麼商朝到底怎麼了?
商朝當時還有25萬大軍在跟東夷作戰,也就是處於兩線作戰的窘境。有些人會說,這就跟明末崇禎一樣,進入了所謂的歷史的垃圾時間,等滅亡而已。其實後來牧野之戰時,紂王再怎麼拮据也是可以馬上再擠出幾倍於會盟的軍隊,當然主力是被牽制在東南沒錯,但仍是沒崇禎那麼慘。而且,紂王當時的甲骨占卜一直在問,商朝大軍到底走到哪邊了?可見他還是滿緊張的。所以呢,可以把紂王這次的不作為看成在唱空城計。武王在不清楚底細的情況下,不敢貿然進兵,也是合理的。

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 三歲不興,安行也。


內互巽為伏,下離為甲兵、為戎,故伏戎於莽。本來上乾為行,直讀為甲兵前行,但內互巽為疑,而三爻處於內外卦之交,相當於國境處,有疑慮則先暫緩。同人九三、九四都有暫緩之意,原因就在於內互巽為憂疑、為伏、為進退、不果,風以散之,故緩。
前面談到同人六二是文王消滅崇侯、九四是伐崇的攻城,為什麼九三武王觀兵反而時間在九四之後?
若以關中平原當一個整體,把統一關中平原看成一個內卦,那麼六二同人于宗在內卦二爻、孟津觀兵在三爻,這是合理的。
若只把周國看成一個整體,那麼把越境入侵崇國攻城放在或躍在淵的九四爻,也是很合理的。
總之,爻序功能不止時序而已,還有空間。周易是一本卦書,不是史書,別搞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393 - 2024-05-09 12:01:44 Re: 同人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Re: kit13]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史記·周本紀》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逖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空城計只能用一次,第二次絕對不行。所以雖說同人九三「三年不興」,但武王只忍了兩年就再度出兵了,看破手腳了嘛。
上面這兩篇誓,就是知名的「泰誓」與「牧誓」,先數落對方罪狀,表示自己師出有名,用來穩定軍心的。

革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革九三相應上六,但承陽、遇敵而難前、征凶,且和同人九三一樣、內互巽為憂疑而貞厲,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上六自己往三爻靠過來。上六兌爻為言,讓兌言靠過來三爻,就是「革言三就」。周易很多「三」都是因為三爻位置,比如同人九三的「三年不興」、損六三的「三人行」、以及需上六的「有不速之客三人來」。
「革言三就」,就是精神喊話,就會有孚、有信心。這個孚、被九三孚的是上六,不是六二。有人認為革卦兩個陰爻,正好一篇泰誓、一篇牧誓。我認為革六二是等時間,九三是穩定人事,如此九四才能改命,所以兩篇都算九三的。

革卦上六以下,是一個小同人卦,這說明了同志對革命的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04 - 2024-05-11 12:27:17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來講一下紂王這個人。
紂王,姓子名受,日名為辛。商王族的天干日名與祭祀他的日期有關,所以看到日名,就知道他已經死了。若以廟號正式稱呼,要叫帝辛,帝在這裡是先祖之意,當然也是死人在用的。商王的廟號,要嘛文、武,比如文丁、武丁,沒什麼作為就叫帝,比如歸妹那個帝乙、和這個帝辛。盤庚是因為遷都,所以叫盤。假如不是商王,就會叫X子X,比如微子啓、微子衍,通常第一個字可能是封地,第二個子字是姓,第三個字才是名。
帝辛活著時,武王稱他「商王受」,但死了卻送給他惡諡「紂」字,「紂」是綁馬臀的皮帶,引申為殘義損善,猶如「剝床以膚」的剝。於是後世大家跟著一起駡,駡了兩千多年。《論語·子張》:「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子貢認為紂王沒那麼壞,和武王的認知不同。
那麼紂王到底做了什麼事,讓武王這麼駡他?


《尚書·周書·牧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歸納一下罪狀,大概這四點:
提高女性的政治發言權;
降低祭祀的重要性;
打壓貴族的政治權力;
提高平民、罪犯的政治權力。

這個放在今天,根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改革者。那麼很明顯,紂王最大的錯,就是動到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卻又沒有妥善地善後。想想看吳起和商鞅最後怎麼死的,就知道這群人會怎麼反撲。
先來說說這裡面有哪些人。商朝王族以日干為名,是王權與神權結合的制度。所以紂王最後選擇自焚,自焚後他就回到神界了,他不用投降。
神權最麻煩的是,一旦對神的奉獻、祭祀變多或變繁瑣,就會有很多人可以從大白象工程之中漁利,這會變一個無底洞。商朝的人牲祭祀,到末期經過改革,已經減少到每年只用一兩個而已,而且還是外包給姬周去做,那麼你叫祭司和抓捕人牲的軍隊去喝西北風嗎?當然反啦。
另外被動到利益的還有舊貴族系統,這些人除了少部分躲起來真的武裝作亂、想推翻紂王的之外,其他大部分都變成姬周的帶路黨。

商容:躲在太行山造反。
《韓詩外傳》:「商容嘗執羽、籥,馮于馬徒,欲以伐紂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

膠鬲:帶路黨。
《韓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予;費仲來求,因予之。 是膠鬲賢而費仲無道也。 」
《呂氏春秋·貴因》:「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週師,武王見之。 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將之殷也。』膠鬲曰:『曷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 子以是報矣!』膠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軍師皆諫:『卒病,請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膠鬲以甲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 至殷,因戰,大克之。」
《孟子》:「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膠鬲還有上司,牧野之戰前膠鬲被派去催武王快一點。

辛甲:看名字就知道是王族,變成姬周的智囊團。
《漢書·藝文志》收錄有辛甲所著《辛甲》二十九篇。班固注:「紂臣,七十五諫而去,周封之。」
《韓非子·說林上》:「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 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


微子啓:身為王族,私通外藩。
《呂氏春秋》:「武王即位,觀周德,則王使叔旦就膠鬲於次四內,而與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為三書同辭,血之以牲,埋一於四內,皆以一歸。又使保召公就微子開於共頭之下,而與之盟曰:『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諸。』為三書同辭,血之以牲,埋一於共頭之下,皆以一歸。」
這件事是發生在伯夷、叔齊去找武王理論之時,所以牧野之戰還沒開打,微子啓理論上應該效忠他弟弟紂王,卻跑去和武王會盟,還被伯夷、叔齊看到而流傳下來。


但話說回來,這些人不反可以嗎?不行,會死的。
《戰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
鬼侯就是歸順的鬼方之一,又叫九侯,是紂王岳父之一。只是因為女兒和紂王的閨房勃谿,就被殺掉醃成肉乾。其他人不反,難道還等死?

紂王是被商貴族窩裡反、聯合姬周一起弄死的,有點像當年老蔣一樣。紂王身邊敢講話的不是沒有,但紂王不聽。
《尚書·商書》記載著一篇《西伯戡黎》的故事。文王打下黎國,這黎國已經很接近朝歌了,隔著太行山看不到而已。商朝大臣祖伊奔告紂王,而紂王反駁說自己有天命,全不當一回事。
紂王的自信其來有自。他文武全才,打人方幾乎百戰百勝,加之神權的洗腦搞不好讓他真的以為自己是神,說是當時地球上權力最大的人也不為過。他會輸,就像下棋下到一半,莫名其妙被將軍了一樣,其實就是認知遭到自己遮蔽,所以不知危險近身。


姬周在西南為坤,商朝在東北為艮。商朝對姬周,為山地剝;姬周對商朝,為地山謙。
紂王的認知不明,是最後害死他的主要原因。易卦對於認知不明有四個卦:睽、蒙、豐、與明夷,有三個與離卦的「明」有關。
睽是看到的只是片面的瞎子摸象,而感到怪異與不解;蒙是未受教育的蒙昧,教育文化是離卦,所以蒙卦中無離卦;豐是暫時被遮蔽,很快又真相大白;明夷才是糊塗到底。
周易雖沒明講,但把紂王放在明夷卦。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文王、箕子都遭遇過「艱貞」,所以放在明夷卦。那麼請問,這兩人所遭遇的「艱貞」,到底是誰?是誰一直在找他們麻煩?
就是紂王嘛!

革卦上爻之下是一個小同人卦,想改革,真的不能沒有同志。紂王難道沒有同志嗎?有的,但下場都不好。
武王牧野戰勝後,立刻發兵狙擊所有來勤王的諸侯,比如商朝的惡來將軍,就被呂尚的部隊擊敗。剩下朝歌周邊紂王的盟國也被聯軍清洗一遍,滅掉的大小邦國部落有九十九個。進入朝歌後,揪了一堆官員出來殺;班師回周原時,也帶了一群俘虜回去殺。這些人,都是紂王的同志,也就是《牧誓》駡的「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這一群人,是當初背骨的商朝貴族要武王幫他們除去的,武王當然很給力的殺到底。

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你攻克敵國首都後,沒有留下來,還打道回府、讓大家散去?
歷朝歷代,哪一場戰爭千里迢迢跑過來打贏了,還要風塵僕僕趕回去的?
兩個原因。其一,這是一場和商朝貴族聯合扳倒紂王的戰爭,所以紂王的軍隊才會前線倒戈,就像小早川秀秋在關原之戰倒戈一樣。這群貴族在武王進入朝歌時,就算不是手握重兵,也是像微子啓一樣等著受封的。所以武王進朝歌的第二天,就又趕到商朝太廟去拜拜,跟成湯這些敵人的先祖神明禱告說,都是紂王一個人的錯。你滅人國家,還會去拜他的祖先嗎?可見商朝貴族勢力當時還在,武王只是他們盟友,來幫忙清理掉紂王而已,清理完就該回去,不會像大清一樣不講武德,一屁股坐在北京城就不走了。
其二,武庚趕回來了,他手中至少還有二十幾萬兵。考古挖掘發現,朝歌城旁有蓋一半的城牆,推測就是這群人蓋的。所以當軍隊打贏還要撤退把地方還人家的,常常就是敵人主力還沒被消滅,正在趕回來,所以才會宣稱已經達到政治目的而撤退,就像吳楚爭霸的入郢都、和中共的懲越戰爭一樣。
周人自己的歷史說把武庚封在殷地管理遺民,但武庚會願意受封嗎?殺父之仇,還手握重兵,會乖乖受封嗎?是我就翻桌了。周武王讓三監帶兵留下,自己先回去,這就表示戰爭還沒結束,只是形成一個姬周、商朝貴族、和武庚彼此三方對峙的局面而已。
另外,武庚那時其實也不叫武庚,武庚是死後的廟號。梁山七器的大保簋銘文「王伐錄子耳口」,他叫祿子聖,聖字只有上面的耳口。周的分封一定有爵位,祿子聖並沒有爵位,他也不是受封於殷,不然就叫殷子聖。他很可能已經繼位為商王,所以才會有廟號武庚。
總之,周的崛起大概是這樣子的,季歷伐鬼方、文王伐崇、武王伐紂,一直到周公東征才真正滅商。

同人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九五是攻進朝歌,上九就是「掰掰,我事情辦完要回去了」,所以才說是「無悔」、「志未得也」。

有時候看別人亂寫,要不是曲解,不然就是根本文不對題、不知所云。不如我自己來寫,還比較暢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20 - 2024-05-11 19:16:16 Re: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cheng1969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8-05-26
文章數: 192
valley的顛狂是會傳染嘛?以史解易,怎麼會是一個正確途徑?當然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胡樸安的周易古史觀,就被批評為胡言亂語;甚至李鏡持周易通義,慎引恩格斯註解易經,稀奇古怪無奇不有。至於程頤將「理」(經)在「事」(史)的實現合為一爐,經史一體,經學為體,史學為用的交互運用。並不是以為易經是歷史,而是將易經作為歷史哲學的價值判斷,換句話說就是歷史為用,而周易為體來判別歷史興衰,而不是直接將周易當成某朝代的破爛朝報。

春秋左傳:冬,蔡穆侯將許僖公以見楚子於武城,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楚子問諸逢伯,對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啟如是,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復其所,楚子從之。
尚書·微子之命: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作《微子之命》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很顯然史記不採取呂氏春秋的意見,而是直接引用左傳;甚至尚書正義中提到,啟知紂必亡,告父師少師而遁於荒野,「微子作誥」是其事也。武王既克紂,微子乃歸之,非去紂即奔周也。如果已經有盟誓,還需要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呂氏春秋成書是比左傳尚書早嘛?微子啟叛周,這除了毛澤東的論證外,古籍沒跡證,只有現代自由心證,結果中國網路一面倒,但能找出什麼古籍佐證?如果真的賣國求榮這麼糟糕,孔子會說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另外就史籍而言,孔子曾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則吾能徵之矣。」 就歷史文獻來說,孔子難道比現代人還搞不清楚啟的行為?

這種解史或解易大概就跟以封神榜來解釋紫微斗數星曜一樣,孔子需要為這種街頭巷議,晚年越讀越上頭,還要三絕皮帶?還要說假我數年,可以無大過?

啟的問題先在此掠過,繼續看同人卦,從王弼到日講易經,都沒這樣解釋的,最多就只是以周朝王室和諸侯之間的盟會為例,這說的制度,而非特定那一場會面,而講特殊事件,只有革卦說湯武。什麼都要比附周朝歷史,會不會有點先射箭在畫靶的味道?


編輯者: cheng1969 (2024-05-11 20:19:44)
↑回到頂端↑
#2236522 - 2024-05-11 20:28:22 Re: 明夷:利艱貞 [Re: cheng1969]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三代的歷史,左傳撐起了半邊天。
我們現在對春秋了解得比戰國還要透徹,都是拜左傳之賜。
我相信「楚子問諸逢伯,對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啟如是,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櫬,禮而命之,使復其所,楚子從之。」這一段對話是真有其事,但微子啓當年是否真如對話中所說,領銜表演自縛投降,這我是存疑的。我甚至覺得是當事人記錯了。

微子啓要跑之前還問過父師少師,也不怕人家知道,可見當時朝中已經很流行逃跑了。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同志,甚至微子啓還跑得晚了點,還要請教別人。
至於武王克商之前,就呂氏春秋這麼記載他和武王的會盟,要說沒有嘛……左傳雖然這麼寫,也不能證明沒有呂氏春秋那一段。這裡我可以保留,就只能再等考古證據看看。

我之所以認為微子啓不可能表演這一齣,有幾個人性上的理由:
▪︎微子啓要為了什麼錯出來跪?他早就是一起努力扳倒紂王的同志,等著分紅而已,不需要跪。
▪︎我前面講過,當時商貴族勢力仍在,微子啓不可能不要這個臉。
▪︎武王「復其位如故」,到底武王復他什麼位?有封他什麼嗎?武王到死都沒有封他。當時還有合法繼承人武庚,武庚手中也還有兵,就算要跪也是武庚代表出來跪武王才是吧?微子啓跪這個,不夠格。
▪︎史記也寫武王「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殷地還是武庚說了算。到頭來微子啓什麼都沒有得到,而且還什麼都不是,假如他真的這麼表演,那就太虧了。我覺得,微子啓當時假如還想在殷地活下去,他該跪的是武庚,這是政治現實。

當然,我也認為微子啓該跑,他背叛紂王是合理的,不需要苛責。因為不跑隨時會死,他還算跑得晚了。

至於比附周朝歷史,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假如能幫大家了解並學會應用這些卦爻辭,這也是很好的。
還是您覺得我這麼解卦,不符合您知道的卦意?我比較在意這一點。
我前面也解過一篇否卦,也和歷史上其他人不同,您可以指正一下。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175125#Post21751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34 - 2024-05-11 23:20:29 Re: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cheng1969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8-05-26
文章數: 192
你認為啟自編自導,這純屬誅心之論,莫須有,沒有實證,那這怎麼證偽呢?valley也認為有啊,難道大家說有,想當然爾嘛??還有用恩格思的家庭奴隸制度來解易經,李也覺的可以啊,但我就覺的不行啊!我的原則就是歷史,要嘛文獻,要嘛考古實物,想當然爾,這沒啥意義。至於易學那就更簡單,從漢以下一直到近代,從義理象數討論各有千秋,要以易證史或以史證易,那麼請拿出中國幾千年來的易學傳統,證明自己的方法,是可以受公評的。我也沒啥能指正的,因為易學深奧,解釋方式多端,但有的解釋方法就是死路,這是幾千年來的趨勢,沒啥好討論的,對我來說以史解易,就跟推背圖附會一樣,你說圓他說方,連到第幾象有共識嘛?沒有,但還以為自己掌握天下趨勢,那不是自欺欺人嘛。甚至在未來ai興起之後,要編故事,要附會,能超越它嘛?前面的討論就是個例子,舉一可以反三,生命很寶貴,浪費在這種無聊的事上,那就無異於慢性自殺。

VALLEY的問題好處理,因為他連古典文獻的支持都沒有,你的問題就比較麻煩,因為你會引用文獻,寫的東西也不像VALLEY東一棒槌,西一棒槌.所以要討論,就要牽涉易經研究的角度和文獻運用上面,這幾乎沒交集,結果對易經的解釋方向自然大相逕庭,那對解卦的角度當然也不會一樣.從根本上來說啟怎樣根本和易經無關,提出來只是要點出援引文獻上的可議之處,這是我的基本想法.

如果以史解易,64卦是不是都能找到相應的史實?以史解易和彖傳,象,繫辭,說卦,序卦雜卦怎樣結合?例如人類歷史演進的序卦,跟周朝歷史怎樣搭邊呢?天火同人,爻辭就算你可以比附,但為何是天火,而不是其他組合?真正要論,就會發現,問題重重。而這些歷史的記載,怎樣和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結合?怎麼能夠穿越時空,在現代獲得應用,甚至以其為基礎演化出各種術數?


編輯者: cheng1969 (2024-05-12 00:26:15)
↑回到頂端↑
#2236539 - 2024-05-12 00:31:19 Re: 明夷:利艱貞 [Re: cheng1969]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我同意你說這些解釋都是各說各話。
那就相信你想相信的,不用互相強迫。
我這些也都只是使用易來預測事物的練習而已。
這種練習到底有沒有效,時間久了自己會清楚,不需要別人贊同。
週末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56 - 2024-05-12 09:31:45 Re: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cheng1969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8-05-26
文章數: 192
張貼者: kit13
三代的歷史,左傳撐起了半邊天。

假如能幫大家了解並學會應用這些卦爻辭,這也是很好的。
還是您覺得我這麼解卦,不符合您知道的卦意?我比較在意這一點。
我前面也解過一篇否卦,也和歷史上其他人不同,您可以指正一下。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175125#Post2175125

知道自己所解只是練習而已,既然練習,有沒有效不知道,還等時間驗證,沒聽過自古嘗試成功無嘛?既然這樣又怎能希望幫助別人真正理解易經,而非錯誤引導呢?再者既然不需要贊同,上面有何需要在意,也無須指正啊?何謂強迫?我已經言明,無法指正,因為自己沒有做之師的野望啊,何來強迫?不過各引證據而已,難道非要相互商業互吹:閣下對易經理解實在令人嘆服如滔滔江水,一開前人未有之奇?


編輯者: cheng1969 (2024-05-12 10:57:36)
↑回到頂端↑
#2236557 - 2024-05-12 10:15:15 Re: 明夷:利艱貞 [Re: cheng1969]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張貼者: cheng1969
張貼者: kit13
三代的歷史,左傳撐起了半邊天。

假如能幫大家了解並學會應用這些卦爻辭,這也是很好的。
還是您覺得我這麼解卦,不符合您知道的卦意?我比較在意這一點。
我前面也解過一篇否卦,也和歷史上其他人不同,您可以指正一下。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175125#Post2175125

知道自己所解只是練習而已,既然練習,有沒有效不知道,還等時間驗證,沒聽過自古嘗試成功無嘛?既然這樣又怎能希望幫助別人真正理解易經,而非錯誤引導呢?再者既然不需要贊同,上面有何需要在意,也無須指正啊?何謂強迫?不過各引證據而已,難道非要相互商業互吹:閣下對易經理解實在令人嘆服如滔滔江水,一開前人未有之奇?

我有進行什麼商業活動嗎?

我覺得您有些誤會。
我的文章都是在討論並分享我對易卦如何應用的觀點,因為易卦的學習必須以應用為前提才有意義。
為了避免錯誤引導,我也會做如下文章的歸納: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231946#Post2231946

或以時事進行預測來印證易理: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208563/1

我不需要您的商業互吹,也不需要您的贊同。
但我想聽聽您對易理的觀點,畢竟您上面這些都沒半句在討論易理的。
歡迎您來對易理進行討論,有討論才會有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59 - 2024-05-12 11:02:35 Re: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cheng1969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8-05-26
文章數: 192
奇怪了,要指正的是你,又不是我,說強迫的是你,也不是我,你說的這些話跟易理有關?難道你寫的一定我一定要看,還要讀後心得?學易也不是一天兩天,有空看琅琊王,不如好好讀北齊史,這樣的進步才真實,至於思而不學則殆,不是嘛?

周禮說:「凡卜筮,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占之中」意思是卜卦之後要工作紀錄,年終總檢討,根據這段sop,一般學者都認為易經非成於一時一人。至於其中所引事件,也不過是遠舉例近取譬,來說明休咎,而所引史事最晚則為周文武王,如隨上六。這是一般對易經的看法,雖然對成書時間容或有衝突,但大體上對易經為卜筮之書則無太多質疑,至於十翼則是最早的解釋易經的註解。

如果以十翼序卦看: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這是從否到同人,之後大有,謙遜然後得到安樂,這是一系列的過程。當然要腦補說,武王出兵血流漂杵搜刮財物,然後知道收斂,最後得到安樂,這也不是不行啦。

從京房易看
二氣同進,健而炎上,〈乾務上,坎務下。〉
同途異致,性則合也。《易》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九二得位居中,六三積陰待應。《易》曰:「先號咷而後笑。」
〈隔於陽位,不能決勝,先故曰號咷;後獲合方喜也,故曰後笑也。〉
八卦復位,六爻遷次,周而復始。上下不停,生生之義,易道祖也。天與火,明而健;陽道正,陰氣和也。
〈六二居內卦中,能奉於陽。〉
吉凶故象,五行昭然。

在引一段王弼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注】二為同人之主。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注】所以乃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注】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應不以邪,而以中正應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貞。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注】君子以文明為德。



《象》曰:天與火,同人;

【注】天體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義也。



君子以類族辨物。

【注】君子小人,各得所同。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注】居同人之始,為同人之首者也。无應於上,心无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于門也。出門同人,誰與為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注】應在乎五,唯同於主,過主則否,用心偏狹,鄙吝之道。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注】居同人之際,履下卦之極,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黨相分,欲乖其道,貪於所比,據上之應。其敵剛健,非力所當,故伏戎于莽,不敢顯亢也。升其高陵,望不敢進,量斯勢也,三歲不能興者也。三歲不能興,則五道亦以成矣,安所行焉。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注】安,辭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注】處上攻下,力能乘墉者也。履非其位,以與人爭。二自五應,三非犯己,攻三求二,尤而效之,違義傷理,眾所不與,故雖乘墉而不克也。不克則反,反則得吉也。不克乃反,其所以得吉,困而反則者也。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注】《彖》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然則體柔居中,眾之所與;執剛用直,眾所未從,故近隔乎二剛,未獲厥志,是以先號咷也。居中處尊,戰必克勝,故後笑也。不能使物自歸,而用其強直,故必須大師克之,然後相遇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注】郊者,外之極也。處同人之時,最在於外,不獲同志,而遠於內爭,故雖无悔吝,亦未得其志。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注】凡處同人而不泰焉,則必用師矣。不能大通,則各私其黨而求利焉。楚人亡弓,不能亡楚;愛國愈甚,益為它災,是以同人不弘,剛健之爻,皆至用師也。


不論義理象數註釋提到啥歷史?再者王弼說「故舉卦之名,義有主矣。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讀易經重點在於義雖博,則知可以一名舉也。

先賢著述那麼多,看都沒時間,還能指正別人?不過是說一說看法而已。


編輯者: cheng1969 (2024-05-12 12:08:13)
↑回到頂端↑
#2236567 - 2024-05-12 13:37:15 Re: 明夷:利艱貞 [Re: cheng1969]
kit13 離線
六六大順
註冊: 2002-03-07
文章數: 6521
來自: 臺灣
張貼者: cheng1969
奇怪了,要指正的是你,又不是我,說強迫的是你,也不是我,你說的這些話跟易理有關?難道你寫的一定我一定要看,還要讀後心得?學易也不是一天兩天,有空看琅琊王,不如好好讀北齊史,這樣的進步才真實,至於思而不學則殆,不是嘛?

先賢著述那麼多,看都沒時間,還能指正別人?不過是說一說看法而已。

那我大概知道了,你是因為我的看法不同於古人,所以才要我多看古人的書,就像你舉例的王弼。
你引的王弼,我也看過,但看法未必非跟他一樣不可,就像你未必贊同我的看法一樣。

王弼對否卦九五的註解: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注】居尊當位,能休否道者也。施否於小人,否之休也。唯大人而後能然,故曰大人吉也。處君子道消之時,己居尊位,何可以安?故心存將危,乃得固也。

像這一段我就不認同了,而且我覺得他的解釋和爻辭本意方向不同。
我也有在連結說明我自己的看法。
比如「繫于苞桑」就是詩經的句子,由其涵義就能知道休字是什麼意思。
王弼的解釋,完全是他的想像,和「繫于苞桑」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易卦的應用就是需要想像力,才不會都自限前人的見解。
所以我認為王弼要這麼引申也是可以的,就如我要引申成武王伐紂,也是可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
↑回到頂端↑
#2236570 - 2024-05-12 14:06:16 Re: 明夷:利艱貞 [Re: kit13]
cheng1969 離線
終日乾乾
註冊: 2018-05-26
文章數: 192
我能有古人的皮毛,那就感謝天地了
↑回到頂端↑



板主:  chu8, 孤隱者, 陳男網事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愛因斯坦 229
CHC 78
kit13 73
元利 73
rblin 59
jcj 57
cheng1969 46
bluenwater 46
紅兒 45
Quantacy 44
yungshow 41
圓仔寶寶 31
魯夫 29
hui 26
Rie 25
最新使用者
郭老, 鈞鈞, 洞房花燭夜, KKleaung, Tmy
81748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48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883 議題
2141963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