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Page 2 of 2 < 1 2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556399 - 2012-08-15 14:49:01 [轉貼] 喊台灣沒人才的三大謬誤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喊台灣沒人才的三大謬誤>

撰文者:劉佩修


近日「人才」問題,突然佔據各大媒體版面。細看官員與業界的大聲呼籲,令我非常納悶:
1.台灣的人才問題,政府要扛起責任?解決之道,就是政府撥錢培養留學生、或由政府砸錢到國外搶人?
2.大學、碩士畢業生,一出社會,就要能吃苦耐勞還要有技術有想法?,學校應該把學生通通教好,讓企業一聘僱就好用得不得了?
3.台灣人才流失,都是因為別人出更高的價碼?只要政府或企業出得起更高的價碼,就能留住或搶到人才?

謬誤 一:培養人才靠政府?

政府出手,未必能解決台灣人才問題,還可能適得其反。以政府目前沒效率又愛內鬥的情況看,企望政府出面相救,往往是浪費與扭曲資源的開始。

政府不會比民間企業更知道自己要甚麼人才,畢竟政府花的錢是人民出的,砸起來不痛不癢。更何況,現在政府債台高築,如果還要政府出錢多培養一些公費生或多招攬一些國外學者回來,除非政府能挪用其他預算,否則舉債、加稅,在所難免。而這些人才挖回來,如果沒給他們適當的環境,橘越淮為枳,挖了也是白挖。

看看現在的政府考試就知道,今年高普考報考人數近16萬人,創了17年新高,錄取率跌破2%,而且錄取者許多都是台大、政大等國立大學碩博士生。這些人,在教育體系都算是上上等人(至少分數是),應該可稱得上是「人才」吧?

結果,他們考進了政府體系,卻被一堆SOP、法律規章、繁文縟節、科層組織所綑綁,最後弄得只想不出錯、不犯法,安全下莊,領退休俸安享晚年。

其中比較上進者,好不容易爬到了局長、次長之類的位置,結果動輒要到立法院或各縣市議會備詢,遭受羞辱謾罵,各種關說、壓力紛至沓來,關係、利益凌駕專業。

試想,如果政府海外求才回來,遇到上述情況,人才能保住嗎?當然不能。


謬誤二:培育人才靠學校?

如果培養人才不能靠政府,那要靠誰呢?當然是民間。

民間,又以上市櫃公司,最有培養人才的本錢,也最該培養人才。偏偏,我們的上市櫃公司,甚至不少德高望重的大老闆,都只會喊著「沒人才」、「年輕人不好用」,似乎他們都不必為缺乏人才,負起任何責任!

難道,他們覺得人才會從天上掉下來?或者,政府培養好了給他們用?或者,學校把他們通通教好,就像打造一個機器人一般,一運到公司,就能立刻投入生產線?

就算是買一台機器人回來用,也要有工程師或師傅在側,經過多次的調整、校對、改裝,才能符合企業使用。那麼,企業僱用新人,難道不需要教育計畫嗎?怎可能期待新人一上工就上手?

一方面不肯投資金錢與時間來培養人才,二方面又呱呱叫沒有人才,彷彿企業欠缺人才、喪失競爭力,都是政府的錯,都是學校的錯,彷彿它們上天下地就是求不到人才,台灣沒人了!

真實情況是,許多上市櫃公司還停留在家族企業、派閥企業的層次,根本不想找人才,只想找人頭、找奴才、找土地公(多為退休高官)供著。

放眼望去,有多少上市櫃公司,高階經理人是洋將?不要說洋將,就連台灣以外的亞洲人,也屈指可數。仔細看看董事長與總經理,要不是有血緣、姻親、裙帶關係,要不就是同班同學、同校學長學弟。

他們對家族、私人利益的興趣,遠大於人才培育;要求忠誠,更甚於專業;就算是挖了一些業界高手來,也是內圈、外圈分明,財務、人事由內圈掌握,不容外圈挑戰。

就生物學來說,近親繁殖,物種品質一定每況愈下,企業亦同。偏偏這些民間企業專搞近親繁殖,就怕血緣不純、肥水流入外人田。這樣的企業缺乏競爭力,到底是找不到人才?還是根本無心培養人才、甚至排斥人才?


其實,要談育才,上市櫃企業應該是最有能力、做起來也應該是最有效率的。因為,上市櫃募資的管道多元,經濟規模較大,有銀彈做長期投資,更何況,這些企業要在國際市場競爭,人才是最大本錢,培養人才最終受惠者,還是股東。

偏偏,我們很多上市櫃公司,都未積極培養人才,大老闆一到公開場合,就是怨天尤人、怪東怪西,倒不去想,自己究竟花了多少功夫來育才。

謬誤 三:爭取人才靠高薪?

至於「薪資不如人導致人才外流」,這也是似是而非的論調。如果人才都因為薪資而流動,那麼,在歷史上,就沒有小企業變成大企業,窮國變富國的例子了!

我不否認薪資確實是重要因素,但絕非全部,人才還需要舞台、需要信任。尤其是,台灣的民間,潛藏許多早年創業賺了一筆而後收手,以及從外商企業退下來的經理人,他們許多都是四、五年級生,年紀不算太大,手邊也不缺錢,又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經驗,或是專業技術底子。這些民間高手,要不要為企業、為政府所用,決不會只考慮薪資問題,更考慮舞台與信任。偏偏,後兩者,台灣的政府與企業,最給不起。

當政府官員與企業主,都不約而同把人才變成庸才、奴才,卻又喊著找不到人才,還指稱大學生難用,人才見錢眼開等等,這種戲碼看了實在讓人心寒。好像別人家生的孩子都不堪用,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生的孩子才是人才似的。

奉勸這些跳出來喊沒人才的大官、大老們,別儘想叫別人培養人才送到你家門口吧!厲害的,自己想辦法,識才、育才、養才、留才。如果你不願花功夫在人才身上,人才又為何要留在你身邊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1556405 - 2012-08-15 15:00:27 [轉貼] 給下個年輕世代的殘酷真相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給下個年輕世代的殘酷真相>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幾週前,我在一個週日午後在我台北的公寓和兩個編輯以及一個大學生準備我下一本書的內容。我們在討論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最常見的夢想、目標和疑惑。

我們已經討論這些主題三個小時,快要結束了。我問那個年輕學生最後一個問題。

從一個20歲年輕人的觀點來看,未來十年中什麼是你們最常見的想像場景和你希望完成的目標?什麼是你想每個跟你年紀一樣的人在接近30歲時想像將會擁有的東西。

他的眼神立刻興奮亮了起來,然後回答了下面的話:

「22到24歲時念個好的研究所。在25歲左右開始第一份工作然後住自己租的公寓。順利的話我想要在28歲左右自己開公司,大約30歲左右結婚。我想我多數的同學和我在財務上想像我們能夠在28歲時擁有自己的車子,30歲時開始存錢準備有天能夠買自己的房子。」

他開始說的時候我還在客廳裡面踱步。他說到一半時,我停了下來,沉默的靠著牆站,看著他說完。

「OK,我現在有兩個選擇,我可以像是一般的長者,微笑然後說,『沒錯,我很確定你可以完成這些,你每個夢想都會成功。』或是我可以告訴你我過去十年來看到的東西,以及什麼是最可能發生,以及該如何做好準備。這或許不會是個開心的故事而且你可能不見得會喜歡我的回應,但是我想我應該盡可能真實地呈現經驗,至少讓你開始去想這些問題。」

他點點頭。

「上一代從五歲開始就一直告訴我們,用功念書、進個好大學,好研究所、找個好工作,然後你的人生一切都會很好,好像一台好車、好房子和婚姻會自動出現。不幸的是,這不是真的。你剛剛描述的每件事,很有可能,不會在未來十年達成。

我已經快30歲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我多數大同學並沒有靠自己買車,多半跟父母同住—如果他們住在同一個城市裡的話,談到工作的快樂大約僅是『可接受』而已,發現財務上根本不可能去想要成家,不靠家裡幫助也不可能去買房子,也幾乎沒人能夠成功創業。如果這真的那麼容易,那滿街都會是CEO和總裁了。」

他的微笑明顯垮掉了,他的表情少了滿是天真的熱情。

「當你還是學生時,很容易編織大夢,但是真實生活的數字,如月薪、稅、房租和每月存款在你拿到第一份薪水前,你腦中是沒有真實概念的。突然間你終於被打醒,發現你剛剛描述的一切是有多麼難以實現。想想看:如果你夠幸運,大學畢業後,可能起薪是35000元,相信我,你很多大學同學會領更低。35000元在台北也僅是剛好夠過活而已。在繳稅、交通費、手機費、保險、網路費、餐飲費之後,大概只剩下15000元。如果你想要搬出去住,大概要1萬元,所以多數在台北的單身朋友都跟父母住。從一個有野心的20歲年輕人眼中,十年後我還要跟爸媽一起住的想法爛透了。我們假設你每個月可以存1萬元,一年也不過12萬,而且這還是假設沒有額外支出如度假、買新手機、送女朋友的禮物的情況下。買一台車?別想了。就算你付得起頭期款,但之後還有每月分期付款、油錢、停車費、保險費。你的薪水可能一年漲3-5%,如果你幸運的話。這表示你30歲時,你大概僅會多賺5000元左右。而以台北的房價來看,想要買公寓是不可能的。即便你想要結婚生小孩,但誰敢買?只好永遠繼續租房子。

踏入社會第一天的悲哀事實是,你是否在台大連續拿了8學期書卷獎,或是一直『用功念書』然後進入到最好的學校拿最好的博士學位根本不重要。台灣很小,市場很飽和,而現在已經有太多大學了。在你人生的前25年所做的所有準備,財務上來說,結果並沒有差那麼多。從最好的研究所畢業,你的起薪可能不過比你念普通大學的高中同學多個5千元。」

我停了幾秒,組織我的想法準備總結我的重點

「即使當我在哈佛商學院時,我同學和我也很疑惑這套資本主義模式能夠像這樣持續多久?在已開發國家都是一樣,一旦你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GDP年成長率大概就是2-4%。但是教育費、房價、保險費、一年大概要漲個10%左右。」


學生問:

「這是不是說我們只是運氣不好,剛好在此時在台灣畢業?」

我回說:

「這些日子台灣每個人都在抱怨政府,但有多少真的是他們的錯,或他們有辦法控制的?其他地方還更慘。台灣的失業率大約是5%,西班牙、希臘是25%。歐元區平均超過10%,美國則是8%。當然我們無法和中國比,因為20年前我們已經有過我們的8%成長率階段。但真正恐怖的事情是?台灣大學生的起薪真的在往下掉或至少跟十年前一樣。這表示整個年輕世代比上個世代更窮,同時每個東西卻更貴。」

所以我該怎麼做?當我們起身並走向門口時他問。我跟他握手,然後給他我最後的建議。

「別弄錯我的意思,我不是在告訴你去忘掉你的夢想或是邪惡地想要打擊你。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雄心壯志,並有勇氣至少去嘗試。但每個人對此都應該有兩面態度:晚上編織浪漫夢想,但是白天是非常務實的執行者。停止像其他人一樣抱怨政府,因為最終那不會幫你解決任何問題,你明天還是要面對。而作為一個年紀較大的朋友,我僅是要提醒你這個殘酷的事實:擁有一台車、買一層房子、開公司,這些你所列出來的10件事有8件事可能不會如你所想的那麼快成真,甚至永遠不可能。這可能是從20歲到30歲最悲哀的事情。你發現你被教導的許多事情都是謊言,而你多數看來簡單的目標,如買車,都可能無法在30歲完成。為此做好準備。這是當我們進入社會時每天的殘酷現實。

一旦你不再是學生的那一天,就是你要開始做最好的夢但為最壞的做準備。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1557059 - 2012-08-17 16:41:07 Re: [轉貼] 給下個年輕世代的殘酷真相 [Re: 華阿姨]
Jung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05-02-19
文章數: 257
來自: 台灣
這十幾年來的政府流於政黨鬥爭, 犧牲了團結台灣力量跟上大陸及南韓的機會,

民間企業有遠見的企業主, 也沒有成功的轉型案例. 當初以買技術導入量產的

面板業, 現在也不是畢業生想去的明星產業. 大家說兩兆雙星已經變成兩兆傷心

, 令人慨嘆, 但台灣已經沒有當年孫運璿, 李國鼎的人物了. 大家自求多福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歡迎參觀 http://www.wretch.cc/blog/gnuj53

*****************************************************
↑回到頂端↑
#1557063 - 2012-08-17 17:00:32 Re: <世界反過來>美國製造in,中國製造out [Re: 華阿姨]
希洛唯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07-10-31
文章數: 273
<世界反過來>有一系列探討,我前兩星期就一口氣全都看完
真的很好,你大概只看一小部分,鼓勵你進入聯結耐心看。


物極必反阿....
昔日大陸啥都便宜 就缺投資
現在反過來美國最需要人投資 創造就業率



↑回到頂端↑
#1557102 - 2012-08-17 23:03:11 [轉貼] 我們35歲,我們好想回台灣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我們35歲,我們好想回台灣>
作者:郭奕伶

暑假期間,一群朋友們陸續從香港回台灣,他們年紀在三十五歲上下,出身台大或國外的一流學府,有資訊系、財金系、法律系等,在外資機構上班,薪水是台灣同業或同儕的四倍以上。然而一見面,大家談的話題竟然都是:我們好想回台灣。

最大的原因,台灣太適合居住了。對比香港職場的鉤心鬥角、居住空間的狹窄緊迫、教育的階級意識等,台灣真是一個美地。

然而,他們為什麼回不來?

姑且不論薪水的差距,畢竟兩地的物價水準有別,但是,台灣的工作機會還真的不多。他們開始研究起背後的原因,香港工作的多元、供給量大,與中國經濟脫不了關係,但台灣的工作機會,曾幾何時變得如此難求?

政府的管制,是很大的原因。

一位在外商銀行擔任資深副總裁的朋友,總管大中華區私人銀行業務,她舉例,近一、兩年,受歐債風暴影響,許多歐系銀行為了提高資本適足率,進行一波波的資產跳樓大拍賣,但是,台灣的金融業,尤其是保險集團,卻只能看著物美價廉的資產,一一被馬來西亞、中國、中東等同業買走。

朋友在旁看得焦急:一棟歐系銀行在英國的大樓,不過十幾億,以售後租回方式,保證三十五年,六%年利率的收益,相當不錯的投資標的!台灣的壽險業卻只能在旁乾瞪眼,因為台灣的法令限制。

更令人傷感的是,這位友人的台大同班同學,當初未赴港,目前任職台灣金融機構,一樣努力的工作,卻月領不到五萬,「我真想跟她說,不然妳到香港來當我的助理,薪水一樣,只是換成港幣!」她歎道。

類似例子不勝枚舉,仔細爬梳各行業的法規,到處充斥了「重除弊、輕興利」的管制思維,將台灣產業的競爭力,一個個活活扼殺,工作機會當然越來越少,台灣人的薪水自然漲不起來,負向循環下,就是人才一再外流。

歐債風暴後,全球產業大洗牌,但這個變局中,商機稍縱即逝,計畫趕不上變化,若政府的善意變成業者的手銬,讓他們無法靈活應變,那麼,行政院長、經濟部長、央行總裁們,要國人攜手挺宏達電的振臂疾呼,豈不諷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1558795 - 2012-08-22 14:33:31 [轉貼] 小政府vs.大政府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小政府vs.大政府>

【經濟日報╱社論】2012.08.22 01:47 am


今年11月美國大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正式提名高舉右翼意識形態旗幟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保羅.萊恩(Paul Ryan)出任副總統候選人。此一選擇,對美國政經以及全球金融與經濟的影響,可從3個角度觀察評論。

首先,對美國這次大選選戰而言,經濟尤其是財政、債務與稅制,肯定將成為主戰場。民主黨歐巴馬主政4年,恰是世紀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的4年,當前美國經濟難以振衰起敝,失業率居高不下,執政當局完全推卸不了責任,經濟自然成為競爭對手攻擊的要害。一般總統候選人挑選搭檔,通常會考慮地域、專長、經驗的互補與平衡。但此次羅姆尼卻選擇了背景與專長都和他相同的萊恩,兩人均為經濟專家,顯見共和黨的選戰策略,就是鎖定了經濟這個歐巴馬的弱項,痛下重手。

其次,這次選戰中的經濟政策之爭,表面上看,是關於要不要減稅,要不要大刪社會福利經費等公共政策的論辯,骨子裡,卻與政治經濟學中的「小政府」與「大政府」的哲學之辯有關。

這裡,不能不提一下萊恩的學歷背景與他的政策哲學。萊恩在邁阿密大學主修經濟,遇到一位極為保守的自由主義教授威廉.哈特,因而十分信奉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主張小政府,反對大政府。他對奧地利學派的海耶克(Friedrich Hayek)與芝加哥學派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十分敬仰,這兩位大師級的學者均先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經濟哲學與政策上均強調財政紀律與貨幣紀律,反對巨大的財政赤字,也反對央行濫印鈔票。

萊恩深受影響,也因此對美國自小布希執政8年及歐巴馬執政4年以來的政策極為不滿,一直多所批評。

事實上,自2008年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多數國家陷入經濟困境,美國與各國政府幾乎都採取了大量的凱因斯政策,結果也幾乎是全面失效,反而使各國陷入更大的財政困境與面臨更大通膨的威脅。似乎只有德國是唯一的例外。德國總理梅克爾不但自律甚嚴(嚴守財政紀律與貨幣紀律),並且要求任何接受德國援助的國家也必須「服從」紀律。梅克爾所以有此經濟哲學的傾向,亦與奧地利學派的影響有關。但現實上,梅克爾卻是孤單的,千山一人獨行。

無獨有偶,如今美國也出來了一個奧地利學派的信徒,因此有理由相信,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政策大辯論,規格或將遠高於一般公共政策的層級,而躍升到經濟思想與經濟哲學的高度。再宏觀點,從一個更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亦未嘗不可視之為兩位上個世紀的經濟學大師,凱因斯與海耶克,自20世紀以來,在「大政府」與「小政府」,在貨幣紀律與財政紀律,以及在短期與長期之間,世紀學術論爭的延續。

第三,如果歐巴馬連任成功,全球金融與經濟情勢自然變化不大,各方最多關注美國如何面對明年初所謂的「財政懸崖」問題。若共和黨勝選,羅姆尼及萊恩這一對經濟專家執政,變化及影響就相當巨大了。改變的將不只是財赤、債務、稅制等一連串與預算相關的政策(萊恩力主10年內削減聯邦政府4兆美元赤字),也必然影響到貨幣政策。美國貨幣政策的決定權雖不在總統手中,由聯準會決定,但聯準會主席由總統提名及委任,現任主席柏南克任期將在2014年屆滿,以萊恩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立場與表現,若羅姆尼入主白宮,柏南克的去留可思過半矣,量化寬鬆與印鈔的貨幣政策是否持續也可想而知了。


全文網址: 小政府vs.大政府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11286.shtml#ixzz24HlVvOAe
Power By udn.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1560143 - 2012-08-26 12:38:58 [轉貼] 重拾技職的驕傲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重拾技職的驕傲>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千金在美國一流名校攻讀博士學位,卻選擇在家中製作糕點,透過網路接單銷售,當朱主委在行政院政務會議時,透露這個訊息,立刻成為媒體頭條新聞,受到高度關注。之所以備受關注,想是兩個原因:其一,顯示朱主委的千金有高度的自主意識,寧可放棄眾人羡煞的名校學位,也要追求自己的興趣、主導自己的生活;其二則彰顯出朱主委十分開明、民主,尊重女兒的選擇,即使放棄家庭已投注巨額學費換來的學位,投入一項即使無學歷也可出人頭地的行業,也絲毫不以為忤。

與此同時,更受大眾關注的消息,恐怕是失業率再度回升到4.31%,而且後勢看壞,尤其15歲到24歲的青年與少年,失業率更高達12.96%,每7.8個人之中即有1人失業。勞委會指出這是畢業季勞動供給陡增,加上景氣欠佳兩者夾擊所致,而畢業生專業技能不符業界需求,又不肯放下身段自我設限,才使失業率達到今年最高點。事實上,最近企業大老也紛紛抱怨,我們的教育與產業的需求嚴重脫節,使得年輕人失業嚴重而業界則求才無門。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有太多值得尋味之處。在那12.96%的青年與少年之中,必令每個人對朱主委的千金都萬分嫉妒,如果他們有幸也能得到哈佛碩士,攻讀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學位,今天豈會坐困愁城,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反過來看,朱主委的千金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就可以有一個充分尊重個人興趣而且對靠手藝謀生全不歧視的環境,也許早就投入糕點製作,成為箇中高手且其樂無窮。

由此觀之,強要將所有的年輕人都放進同一個模子裡壓成相同的樣板,正是今天年輕人苦無出路而產業界求才無門的關鍵。因而許多壓成理想模樣的年輕人無比痛苦,亟待獲得解脫的機會,於是許多不同類型的人才就被毀棄了,國家寶貴的教育資源也無端浪費了。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壓不進模子裡、被迫放到技職體系的人,整個社會也並不重視他們,無法為企業所用。

結果,不論是否白首窮經、為人師表的材料,都被丟進「來來來、上大學,去去去、念博士」的行列,10年教改,竟然連過去技職教育的王牌頂尖學校,都給改成照著正規大學窠臼打造出來的科技「大學」,徹底毀棄了過去台灣製造業創造奇蹟的「扁擔」。

我們不敢期望台灣的家長們都徹底揚棄「唯有讀書高」的封建遺毒,不再千方百計讓子女就讀明星學校,最後獲得美國名校學位,但我們主掌公權力與公共資源的政府,卻不能再敷衍歧視技職教育。如今要求將林林總總的科大再重拾本來面目固然全無可能,但讓今天擁有科大之尊的原本頂尖技職學校重拾往日雄風,再度成為技職教育重地,為國家培養職場中不可或缺的精英,則斷無不能之理。

不過,要達此目標,政府主管必須看清一件事實:技職教育的確比一般正規學校要求更多的儀器設備投資,其辦學經費只能高出後者,不能像過去一樣只得其幾分之一。同時,技職教育的師資比正規學校需要更特殊而嚴苛的條件,因而其薪酬也要遠高出後者。

容有一天技職教育抬頭,明星學校反而不再是正規的高中大學,年輕人能真正在此找到自己一生的興趣,培養出紮實的技能而且憑此笑傲職場,到那個時候,年輕人自會放下身段、拋棄對靠一技謀生的自卑心態,而業界也會獲得無數生力軍讓他們再上層樓,今天年輕人與產業經營者的煩惱才能一筆勾消。


全文網址: 重拾技職的驕傲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20065.shtml#ixzz24eguZUir
Power By udn.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1563151 - 2012-09-06 01:27:29 [轉貼] 糧荒新解:科技、地產大亨瘋植物工廠 [Re: 華阿姨]
華阿姨 離線
五福臨門
註冊: 1999-12-21
文章數: 5045
來自: 台灣觀音

<糧荒新解:科技、地產大亨瘋植物工廠>
文章:天下雜誌 2012-09-05

高糧價時代,引來不少產能過剩的台灣企業家,在台北黃金地段的地下室、深坑、大陸、中東……,靜悄悄推動一場「糧食革命」。



這是風不調、雨不順的一年。

全球產糧大國——美國、印度、俄羅斯鬧旱災,巴西淹大水。大宗穀物價格,搭著極端氣候的熱氣球,升上了天。

偏偏,八月開始,蘇拉與天秤颱風接連襲台。蔬菜價格狂飆,民眾苦不堪言。

香菜一公斤要賣三九○元,漲了八倍。就連盛產季一大顆二十多元的高麗菜,現在竟然半顆一百元。

擁有三十多家食品公司,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很憂心,這一波糧價翻升,並不尋常。「景氣不好,『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價格卻大漲,過去從來沒看過。」

他沒說破的是,一段漫長的高糧價時代,已經來臨。

對台灣的科技界來說,這卻是一個新的翻身機遇。

天秤颱風肆虐南台灣之際,在每坪房價動輒上百萬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二一六巷的地下室裡,正在進行一場糧食革命。

佔地七十多坪的蔬果賣場,擠滿了幾十個消費者,搶購一包四十九元的青菜,收銀機忙碌地打著發票。

「我們的菜價始終如一,供不應求,」買菜人潮絡繹不絕,看在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眼裡,盡是笑意。

菜的產地,就在賣場隔壁,黃金地段的地下室「工廠」裡。

隔一道玻璃,是章啟明的「植物工廠」。兩層高的高科技「菜田」,種滿各式翠綠萵苣。刺眼的LED燈映照在青菜上。穿著無塵衣的科技農夫,嚴密監控每一株葉菜的成長進度。



「我是在商業空間,經營城市農業,」章啟明強調。

章啟明挪出昂貴的商業空間種菜,並用植物工廠為房地產「加值」。他正利用糧荒,測試一套新的商業模式。

以農糧為首的綠金產業,已成大企業下一波淘金標的。IBM、豐田等,就正在投資植物工廠。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榮譽董事鄭崇華、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光寶董事長宋恭源、億光董事長葉寅夫,也不約而同揮軍農業。

「點矽成糧」的新產業

他們的企業加起來,產值超過四.六兆元,相當於台灣GDP的三分之一。

他們現在最熱中的,不是蓋更多科技廠房,而是「點矽成糧」,興建植物工廠。

他們結合台灣既有的農業優勢,和本身的高科技生產實力,「強強相乘」,趁著糧價高漲,鍛鍊一種新的產業。

台灣大學校園內,傅鐘後方綠樹成蔭。這棟爬滿藤蔓的老舊校舍,外觀甚不起眼,貴客卻絡繹於途。

近兩年,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成為科技老董登門請益的「聖地」。他們舉辦植物工廠訓練班,連續六屆,班班爆滿。

課堂上坐滿了上市櫃公司的主管們,不斷追問,「我的產品可否用在植物工廠上?」

鑽研植物工廠十九年,台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系主任方煒,已是當紅名師。他的農學院學生一畢業,就被科技公司搶走,擔任植物工廠廠長。

今年初,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帶十多位總字輩高階主管來考察,」方煒翻開厚重的名片簿,整整兩頁都是台達電主管名片。一大本名片簿,塞滿台灣各大企業的老董名片,都是來找方煒合作。

早在二○一○年十月,金寶電子執行長沈軾榮,就帶領大批高階主管,拜訪方煒。聽完方煒的分析,沈軾榮當場決定要蓋植物工廠。

老牌電子工廠——金寶電子的深坑廠區裡,有兩座很神祕的工廠。不生產電子產品,改種青菜。

兩座工廠,每日生產一千三百多株葉菜。這是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的祕密基地。「未來還要推廣到金仁寶集團的全球廠區,自給自足,」一位金寶深坑廠主管指出。

這些年,營業額千億起跳的科技大老,為何紛紛搶進年營業額只有幾百萬的植物工廠?

「科技業界還在死守那最後的三~二%毛利,但是農業的毛利率都是兩位數,」台大生農學院副院長林達德,點出關鍵。

科技企業家看中的,並不只是「菜」,而是背後數千億的設備「財」。

「植物工廠創造出『環境控制系統整合』的商機。溫濕度、日照、風場,都必須靠電腦系統控制,」台大教授方煒分析,賣這些硬體設備,才是科技界爭先恐後,投入植物工廠的真正原因。

「整廠系統整合輸出服務,才是兵家必爭之地,」方煒強調。未來,台灣很有機會成為植物工廠的設備、服務輸出大國。

七倍速農業革命

最近一年,台灣LED產業遭遇中國業者的低價競爭。LED價格崩跌,產能嚴重過剩,業者苦不堪言。一看到植物工廠要使用數量龐大的LED燈,台商像是看見了苦海中的一盞明燈,快速投資植物工廠,找尋產品的出海口。

輸出植物工廠,可能是上天給台灣科技廠商的一條新出路。

極端氣候成了常態,看天吃飯已不可靠。用科技生產保障農業生產,成為人們愈來愈期待的「糧荒新解」。

有別於溫室農業,植物工廠就是「從光照、用水、通風的種植環境,都在人為監控下,像是一條條嚴密監控的工廠生產線,」野菜工房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林銘村分析。

簡單地說,「植物工廠」就是人工塑造一個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不受颱風、乾旱影響,全年無休,生產糧食。

再加上,把一片片「農田」在室內堆疊起來,用LED燈進行光合作用,產量遠比傳統農業大。

植物工廠的土地利用率很高。「在同塊土地上,植物工廠產量是自然農場的六到七倍,」台大生農學院副院長林達德指出,耗水量僅五%以下。很適合在高度城市化,與缺水的國家發展。

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食物,在運輸過程中耗損掉。台灣夏天吃的生菜,超過七成都是進口,消耗許多食物里程。相較之下,植物工廠更能實踐「吃在地」(locavore)的理想。

三把鑰匙 打開農業新大門

植物工廠的高密度種植特性,更能做到「前店後田」的經營模式。利用市區地下室等閒置空間,打造一個產能龐大的菜園。前面櫃台賣菜,後方的植物工廠不斷種菜。

有了植物工廠,連台北這種大都會,都能成為糧食「產地」。

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遇到強調製程、成本控管的科技大老,立即激盪出火花。

台灣農業要和國際競爭,需要資本、土地、管理、農業技術的結合。而「台灣科技大老掌握的三個鑰匙,就是資金、土地、管理,」台大生農學院副院長林達德直言。

長期以來,台灣科技產業都被刁鑽的國際大廠客戶嚴格要求,鍛鍊出快速、成本控管、精準管理的絕學。最適合把這樣的經營能力,移植到植物工廠。

成本控管,成為台灣發展植物工廠的最大競爭力。

台大教授方煒分析,LED設備成本,佔植物工廠的廠房設備成本一半。日本LED價格是台灣三倍,但台商最會降低成本。

鄭崇華的「開心農場」

在日本,蓋一間日產量一千株葉菜(重量約一百公斤)的植物工廠,平均造價為七、八千萬日圓(近台幣三千萬元,但不含土地成本)。台商建廠成本,只要日本的一半。

「植物工廠用到人工光源、自動化環境控制。這正是台灣科技業最擅長的領域,」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分析。

科技大廠中,最有企圖心的是台達電子。

走進台達電內湖總部,二樓的企業展示室,最近多了一個小型的植物工廠。這裡,是鄭崇華與海英俊的開心農場。

「直接摘下來就可以吃了,」鄭崇華招呼著客人,來吃現摘生菜。

今年初,台達電成立植物工廠研發團隊,密集研究如何把集團電源管理、風扇、LED照明技術,應用在植物生長上。

「我們在這裡,模擬了大自然環境下的溫濕度、日照,甚至風場。就是要塑造出最佳的植物生長環境,」海英俊看著不到三米長的植物工廠,裡面所有電子零組件,都是台達產品。

新竹縣新豐鄉,濱海公路旁的一棟百坪老房子裡,一座現代化的植物工廠「野菜工房」,已經吸引鴻海等超過七千位科技業主管來考察。

四十三歲的林銘村,是野菜工房總經理。原本經營年營收十多億元的半導體耗材生意,但歷經○八年金融海嘯,「我決定要回頭種田,做民生產業,比較有保障。」

他研究了快兩年,漸漸抓到管理植物工廠的方法。

愈來愈多科技人,離開電子工廠,帶著重視流程管理、成本控制的理念,走進植物工廠,引發新的糧食革命。

「做科技業的人,都被客戶嚴格要求慣了,」林銘村把植物工廠當做晶圓廠來經營。「我們被要求五條(○.○五公釐)的公差,農業卻可以放寬到十倍。」

把鏡頭移到新店烏來深山裡。原本經營LED的光茵生物科技董事長陳吉宗,正信心滿滿地擴大植物工廠的經營規模。

陳吉宗十五歲離開花蓮老家求學,他認為,光茵能做植物工廠、領先業界,台灣的科技業同樣也能打敗國際對手。

「還有哪個國家,同時擁有LED、資通訊和農業技術?」陳吉宗相信,植物工廠是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跳,還會矮人一截嗎?」(實習記者周宜儒協助採訪整理)

七個問題

教你認識「植物工廠」


1. 什麼是「植物工廠」?

全密閉式的植物工廠,其中照明、溫度、濕度完全由人控制,不受外界干擾。冰天雪地,也可種植亞熱帶蔬果,是植物工廠的最高境界。

2. 植物工廠跟基因改造食物一樣嗎?

基改食物是透過改變農作物基因,改善產量與品質,卻有可能對人體或生態環境造成傷害。但植物工廠是依植物需求改變環境、提高產量和品質,農作物本身並未經過改變。

3. 植物工廠生產的作物是有機的嗎?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副院長林達德指出,植物工廠的農作物,採水耕栽培,不接觸外面土壤。因此,必須使用含有鉀或磷的營養液,不符合有機蔬果的標準。然而,因為植物在無塵室裡成長,所以無菌無毒,口感、營養也不差。

4. 植物工廠可以種植哪些植物?

林達德指出,絕大多數農作物,都可採水耕栽培,也能在植物工廠生產。目前,因為植物工廠的生產成本較高,業者選擇栽培高價值的作物,包括萵苣、羅勒、薄荷等。隨著生產成本降低,水稻和小麥等五穀雜糧,也能在植物工廠生產,解決糧荒。

5. 植物工廠的農作物,能不能大量生產?

台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系主任方煒指出,植物工廠使用多層架,進行栽培。每單位面積的栽植密度,約為普通溫室的三倍。透過環境控制,可縮短種植時間。一年下來,植物工廠的作物產量,約為普通溫室的14倍。

6. 植物工廠耗用的資源,是否比傳統農場來得多?

總體看來,植物工廠使用的水資源,比傳統農場少。農業用水佔台灣七成的用水。但是植物工廠採用密閉系統,只有三%的水流失。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運送過程中浪費掉。植物工廠可以隨地建設,大大縮短食物的輸送里程。雖因使用人工照明和空調,耗電量高,但可透過LED等節能產品克服。

7. 植物工廠的產品,可以在哪裡購買?

國內業者積極和大賣場、餐廳等特定通路合作,直接銷售蔬果,或將產品使用在餐點中。台北市忠孝東路上的「So Fr3sh 太平洋鮮活」,是大賣場的典範。(周原)

太平洋建設

植物工廠為房產加值


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推開一扇門。一陣潮濕的冷風,從看不到盡頭的地下室吹來。

「我在台北,有幾千坪這樣的地下室,」章啟明說,「租金比地上便宜十倍,都很難租出去。」

碰一聲把門關上。回到忠孝東路四段,「248農學市集」地下室的「So Fr3sh太平洋鮮活」概念店。週五下午,人潮擠得水洩不通。沒有人知道,黑暗和他們只有一門之隔。

有些人做植物工廠,是賣設備,有些人是賣菜。章啟明都和他們合作,他看到的是,植物工廠能幫房地產增值。

「一直以來,我想賣『太平洋森活』,一種結合綠色植物的生活空間。」三年前,章啟明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的農學市集合作,塑造綠色消費的平台,就是這個概念。

但是,小農的幫助畢竟有限。

「當我看到植物工廠,我就知道,I got it,」章啟明興奮地說。植物工廠的科技,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太平洋集團每一塊地的價值,都有可能因此加碼。

太平洋建設和中國的大型開發商合作,只要有兩千戶以上的規模,就幫每一戶建構植物工廠。然後建立社區商場,販賣蔬果和台灣的文創產品。

「就像愛普生做影印機一樣,我的機器不用賺錢,我賺的是售後服務,」章啟明說。

往後,太平洋負責提供幼苗和農業技術,維持社區「開心農場」的營運。

章啟明更希望植物工廠進駐百貨。

超市的毛利率高達30%,百貨公司只有20%。透過植物工廠,百貨業可有新收入。

重慶一家超市,就和太平洋合作。超市釋出150坪的空間,建造植物工廠。一年四季,這家超商都一樣綠。

章啟明希望,植物工廠的蔬果經過加工,可以變成文創產品,或是類似生植牆的裝飾。往後開放各地通路加盟,綠色超商將遍地開花。

章啟明說,這是「發揚國威」的絕佳辦法。「台灣農業、科技業、建築和文創產業結合。就像網路改變生活,我要用植物工廠,創造新的生活型態。」(周原)

庭茂農技

一公斤菜四千元 綠金大筆賺


台北信義路四段的尾巴,國際會議中心斜對面,有一家面積接近200坪的超高級餐廳。

Nice Green餐廳,是庭茂農技公司的產品展示空間。充滿木頭裝潢的西式餐廳,隔著圓形的舷窗,穿著防護衣的員工,在無塵室裡栽培蔬果。

庭茂是一家結合傳統和新潮的奇特生物。董事長羅正茂,是協達水電工程的創辦人。

08年成立的庭茂農技,是協達的轉投資,目的是避免物價波動對家族企業造成風險。

羅正茂解釋,40年歷史的協達,承攬過許多大型公共工程,例如台北小巨蛋台幣四億元的標案。

但自04年以來,原物料價格波動變大。銅線只要漲一點錢,工程成本就大幅提升,協達苦不堪言。

羅正茂尋求新的投資機會。當時興起節能減碳風,他創立庭茂,投入LED燈具的製造。

LED照明競爭相當激烈,庭茂轉攻植物照明的專用領域。

「吃的,沒景氣好壞的問題,」庭茂總經理羅信沂解釋。

去年,庭茂營收200萬,全部來自賣菜。跟庭茂買菜的,有國賓、pH7等高級飯店與餐廳。

庭茂賣的是最高檔的蔬菜。羅信沂號召留學海外的農業人士,研究如何在台灣的植物工廠,培養20多種外國品種。

例如冰花,原產地是非洲東部沿岸,後來日本人拿去做健康食品,一公斤要賣台幣4000元。這些菜得跟國外進口,不是幾千元的豪華套餐,廚師都捨不得用。

庭茂用植物工廠種菜,賣價可能不比進口便宜,但是供給穩定、蔬菜新鮮,客戶反應很熱烈。因此,就算在寸土寸金的信義路種菜,也很划算。

庭茂今天的成就,是投資8000萬元做研發的結果。如今準備進入量產的階段,要打高檔蔬菜的品牌。

羅信沂說,廠房面積2500坪的桃園觀音廠,將於10月完成。

到時候,產能將提升兩倍。此後能靠賣菜支付所有的管銷成本,開始回收之前的投資。(周原)

光茵生物科技

從高級餐廳下手 吸引菜籃族


6月19日,副總統吳敦義參加南港展覽館的「台灣LED照明展」,卻是在看植物。

他在看光茵生物科技公司的植物工廠。香草和萵苣,在五顏六色的LED燈光下生長茁壯。吸睛的功力,媲美LED龍頭廠商億光的展覽。

光茵是植物工廠的設備供應商,據點橫跨東亞和中東。執行長陳吉宗,是科技大老務農的最佳示範。

他做LED有20多年歷史,曾經創立生產車燈的光韻,和生產燈具的光勁兩家公司。

但他99%的時間,卻花在光茵——這個08年成立,員工僅八人的公司。

因為食物比燈光重要。陳吉宗發揮累積的LED專業知識,進軍高價位的食品市場。

「一般消費產品的進入門檻太低,很容易被取代。我要找到門檻最高的LED產品,」陳吉宗解釋。

搶先跨入技術門檻最高的植物工廠,就能領先國內外的對手。

「大家都釣大池塘的魚,這邊的小池塘由我一個人獨享,」陳吉宗說。

為了學會用LED種菜,光茵投資上千萬台幣的研發經費。可是,去年銷售設備的營收,卻只有幾百萬元。如何把池塘變大?

陳吉宗針對消費力強、對食品要求高的客戶先做佈局,再接近一般民眾。

他將植物工廠鋪設在高級餐廳。例如,新北市新店的「J&D時尚饗宴」,就在光茵研發中心後頭的山丘上。

老闆娘邱子儀說,兒子念餐飲管理。他聽說有機會跟光茵合作,他勸媽媽引進植物工廠,提供食材給餐廳的米其林主廚使用。

來這裡大快朵頤的老饕,會發現盤子上的沙拉、咖啡裡的薄荷,都來自餐桌旁的植物工廠。

陳吉宗希望,滿意的客人把設備買回家使用。因為,社區設置植物工廠,居民就不用擔心外面的菜價,甚至能做出社區的食物品牌。

這位科技人,希望推動一場食物的新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我是命理志工-華阿姨~
歡迎光臨【華阿姨命理網】 收集本人圖文教學、命盤等,歡迎查閱。
*聊心事、po盤問事請來**華阿姨心情茶樓**
↑回到頂端↑
Page 2 of 2 < 1 2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愛因斯坦 63
Quantacy 43
rblin 41
元利 38
CHC 33
jcj 30
jwjwo 25
yungshow 23
ameliel 20
女真975 20
juya 20
hongrong51 19
貓迷毛帽球 18
紅兒 18
魯夫 17
最新議題
[size:14pt]續上風水與中醫(二
):傳統醫學理論與風水~六愚 風水與中醫(三):中醫學之診斷與風水堪輿
實務~六愚

by 草山人
16:00
試占以色列與真主黨的對立狀況。以以色列為
世,真主黨為應。

by CHC
15:36
怎樣解決入睡焦慮?
by ameliel
09:37
擇日要這樣看《嫁娶擇日實例2024062
0》(作者:台灣台南永康 陳俊誠老師)

by 陳俊誠
08:38
願解如來真實義
by rblin
03:02
風水與中醫(二):傳統醫學理論與風水~六

by 草山人
00:44
朋友能度過這一關嗎
by LOOz2023
21:47
房間漏水的問題要請人來處理嗎?
by LOOz2023
21:11
全家感冒大家都兩星期以上的感冒~會平安無
事會好嗎?不是武漢

by LOOz2023
21:03
請各位幫忙我看看我的事業運
by diodiodio
19:18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Josh Wang, 愛因斯坦, 1 隱形), 280 Guests and 732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1041 議題
2143106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308 @ 2024-06-08 01:42:1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