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筆
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系統編號: 91FJU00023011
出版年: 民92
研究生: 王寶環 Wang Pao-Huan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家圖書館索書號 ,未查獲者表國圖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詢國科會科資中心微片資料庫)
(連結至全國圖書聯合目錄) (連結至政大圖書館館藏目錄)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下載
論文名稱: 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以中國古代《人物志》及西方占星學為例
論文名稱: The Comparison of People-Reading Thoughts in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World: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hinese “
JenWuChih” and The West Astrology.
指導教授: 關 紹 箕 博士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學號: 489096131
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關鍵字: 識人思想 People-Reading Thoughts
人 物 志 JenWuChin
占 星 學 Astrology
[摘要]
本文之研究主要乃秉持「傳播研究中國化」的主張,從人際關係與傳播的角度出發,以人
際觀察之識人思想為主題,選取中國古代典籍《人物志》做為研究對象,並在對應當代社
會實際現況的情態之下,加以西方之占星學作為傳統與現代之古今識人思想的相互對照及
比較研究,希冀從中探析出古代中國、以及西方之識人思想的脈絡與異同,進而概廓出「
中國化」、本土化的識人思想之面貌與現況。再者本文以歷史詮釋法來進行對於《人物志
》與西方占星學所主張的識人思想進行意義的詮釋與了解,後再採思想史中的比較研究法
行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文中並加入「長時段」的歷史描述方式,以求得研究問題之解答
完善。文中除作識人思想之比較之外,並提出識人思想之省思,最後則提出本文所遇之研
究限制,並對於後續研究提出研究方向與建議。
[論文目次]
第 一 章 緒 論
一.研究緣起與動機------------------------------------1
二.研究概念 -------------------------------------7
三.研究問題與目的------------------------------------11
四.研究觀點與方法------------------------------------13
五.文獻整理 ------------------------------------19
第 二 章 識人思想之源起
一《人物志》識人思想之源起----------------------33
二.西方占星學之識人思想之源起------------------37
第 三 章 《人物志》識人思想之要旨
一.《人物志》識人思想之構成原理--------------46
二.《人物志》識人思想之識人學理要旨--------50
第 四 章 西方占星學之識人思想之要旨
一.西方占星學識人思想原理之構成---------------65
二.西方占星學之基本學理要素---------------------68
三.西方占星學識人思想之識人學理要旨---------77
第 五 章 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
一.非言語傳播之重要性 ----------------------------95
二.識人思想源起之比較 ---------------------------100
三.識人思想之識人學理要旨比較----------------- 102
四.文本內容之特殊性--------------------------------114
[參考文獻]
甲.中文部分
一.中文原著
王士文(2000): 〈前言〉,《星座友誼學—從星座認識你的朋友和人際關係》。台北:未
知館文化。
王中和(2001): 〈占星其實很Easy〉,《你可以成為生活星象家》。台北:時報文化。
王超群(1998): 《思維解密》。台北:揚智。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三民書局。
江曉原(1995):《歷史上的星占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李英明(1989):《科學社會學》。台北:桂冠。
李慕如(2001):《人文學》。高雄:高雄訃聞圖書出版社。
吳敬東等著(1998): 《中國哲學思想》。上海:新華書店。
吳璧人(1998): 〈序文—不懂「現代占星學」,喂,你落伍了!〉,《星星之我心:十大
行星V.S十二星座》。台北:時報文化。
汪榮祖著、編寫組編(2000):《傑出人物與中國思想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林啟彥(1994): 《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
雨路(1998):〈我們有兩個血統〉,《占星活出你自己》。台北:方智。
洪能平(2000): 《印度占星學入門》。台北縣:博揚文化,頁12--26。
洪能平(2000): 〈第一章導論〉,《西洋占星學入門》。台北縣:博揚文化。
洪鎌德(1997):《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台北:揚智。
袁選開、周瀚光主編(1998): 《中國科學思想史(上)》。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唐立淇(2002): 〈自序—星星入門第二課—金星火星〉,《火星激發你的行動力》。台
北:方智。
唐君毅(1968):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新亞書院研究所。
許思園(1997): 〈世界文化概述〉《中西文化回眸》。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
郭 泰(1996):《識人學》。台北;遠流。
張再林(1997):〈中國文化之背景〉,《中西哲學比較論》。長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張佩琪(1997):《Peggy來占星(2)》。台北:大塊文化。
葉至誠(2001):《社會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史第一卷》。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頁14。
鄭玉光(1982):《知人善任的奧秘—劉邵《人物志》研究譯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蔡尚思(1939):《中國思想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
蔡崇名校注(2000):《新編人物志》。台北:台灣古籍。
燕國材主編(1999): 《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台北:遠流。
雕胡(2000):<中國思想史研究對象不同觀點的資料選編之四.張巖之論中國思 想史研究
>,張巖之編,《傑出人物與中國思想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錢 穆(1982):《中國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關紹箕(1990): 《觀察家100—中國先哲「知人審政」的智慧》。台北:遠流。
關紹箕(1994):《中國傳播理論》。台北:正中。
關韶箕(2000):《中國傳播思想史》。台北:正中書局。
韓良露(1998):《愛情全占星》。台北:方智。
韓良露(1998):《人際緣份全占星》。台北:方智。
韓良露(1999):《寶瓶世紀全占星》。台北:方智。
韓良露(1999),《生命歷程全占星》。台北:方智。
羅志田(2001): 《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鄺士元(1994): 《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里仁書局。
二.翻譯書籍
Charles Horton Cooly(1992):《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包凡一等譯。台北:桂冠。
C.Grenard(2001):《占星術》,吳岳添譯。香港:三聯書店。
Erving Goffman(199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徐江敏,李姚軍譯。台北:桂冠。
Frances Sakoian & Louis S. Acker(1997):《占星玩家手冊—深度命盤解析》,李逸民
譯。台北:方智。
George Herbert Mead(1995): 《心靈、自我與社會》,胡榮、王小章譯。台北:桂冠。
G.Cornelius & M.Hyde(1996):《占星學》,丁致良譯。台北:立緒。
Joseph A. DeVito(2000): 《人際傳播》,沈慧聲譯。台北:揚智文化。
Joan Ferrante(1998):《社會學:全球性的觀點》,李茂興、徐偉傑譯。台北:弘智文化
。
Julia T. Wood(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遊梓翔等譯。台北:雙葉書廊。
J.Spiller(1999):《靈魂占星》,吳四明譯。台北:方智。
Micheal.E.Roloff(1991【1982】): 《人際傳播—社會交換論》,王江龍譯。上海:上海
譯文出版社。
M.Hyde(2001):《容格與占星學》,趙婉君譯。台北:立緒。
Richard Chase(1990): 《神話即文學》,陳炳良等合譯。台北:東大出版。
Santiago Ramony cajal(2000):《研究科學的第一步》,程樹德譯。台北:究竟出版社。
三.博、碩士論文
黃志盛(2001):《劉卲及其人物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鄭志敏(2001): 《中國中古時期天文星占與政、軍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
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廣鈞(2002):《東漢魏晉名實思想探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紀東陽(1992):《台灣諺語之傳播思想初探》。私立輔仁大學大傳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維君(2000):《占星術與日常行動: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論文。
許尤娜(2000):《魏晉隱逸的內涵—道德與審美側面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
張心儒(1997):《孟子與韓非政治傳播思想初探》。私立輔仁大學大傳傳播研究所碩士論
文。
趙世瑋(1995):《戴震倫理思想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駱怡心(2001):《星辰與人間—占星人對占星的應用、占星體系以及生活事理的交互影響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瓊瑩(1997):《中國大陸諺語之家庭傳播概念分析:一個民間思想的初探》。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 刊
王中和(2001年10月): 〈占星術與科學的思考〉,《科學月刊》,382:859--863。
王曉毅(1992年1月): 〈《人物志》人才理論研究(上)〉,《中國文化月刊》,147:
58--75。
王曉毅(1992年2月): 〈《人物志》人才理論研究(下)〉,《中國文化月刊》,148:
32--42。
王曉毅(1995年9月): 〈《人物志》成書、版本及學術價值〉,《中國書目季刊》,29(
2): 13--20。
王寶貫(1997年9月):〈一種星空,兩般神秘—占星術與天文學〉,《聯合文學》,13(
11): 91--95。
牟宗三(1978):《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修訂第四版。
李軍(1993年2月): 〈論三世紀世界傳統教育理論的一朵奇葩—劉卲《人物志》教育思想
初探〉,《哲學與文化》,20(2): 220--231。
李幸錦(1998年9月): 〈《人物志》其人、其書之探究〉,《鵝湖月刊》,24(3):25--
36。
林秀蓉(2000年9月):〈魏晉人物的經典著作--《人物志》與《世說新語》〉,《中國語
文》,87(3): 75--79。
林秀珍(2002年6月): 〈《人物志》「觀」的審美精神〉,《中國文化月刊》,267:
30--40。
林安梧(1995年10月):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序〉,《鵝湖月刊》,21(4):29
—36。
林基興(2001年10月): 〈為何相信星相?〉,《科學月刊》,382:838--853。
高柏園(1999年2月): 〈《人物志》論性之哲學依據與論性傳統〉,《鵝湖月刊》,24(
8):19--30。
科學月刊編(2001年10月): 〈人物專訪〉,《科學月刊》,382:864--873。
施寄青(1999年2月): 〈迷失於星座的愛情〉,《科學月刊》,30(2):115--120。
施寄青(2001年10月): 〈星星不知你心〉,《科學月刊》,382:854-859。
莎樂美.戈利普勒(1997年9月): 〈遠離星空《布拉黑檔案》裡的星象魔咒〉,《聯合文
學》,張心華譯,13(11): 85--89。
黃志盛(2001年12月): 〈人物志的人才思想淵源探蹟〉,《國立高雄海院學報》,16:
103--129。
黃金榔(2001年11月): 〈從漢末人物品鑑至魏正始玄學之轉向論劉卲《人物志》人才學
思想〉,《嘉南學報》,27:341--351。
張弘明(1997年9月):〈寶瓶世紀都會文本—星座書傳奇〉,《聯合文學》,13(11):
96--103。
張佩琪(1996):《Peggy來占星.1,愛情魔法書》。台北:大塊。
張佩琪(1997):《Peggy來占星.2,工作gogo》。台北:大塊。
陳念萱(2001年10月): 〈求神問卜為哪樁〉,《科學月刊》,382:848--858。
蔡崇名(2000):《新編人物志》。台北:台灣古籍。
韓良露(2001年10月): 〈我對占星學的省思〉,《科學月刊》,382:838--847。
賴麗蓉(1995年10月): 〈《人物志》何以入「名家」〉,《鵝湖月刊》,21(4): 29--
35。
盧郁佳(1997年9月):〈彗星降臨之日—繪作文學星圖〉,《聯合文學》,13(11):
81--84。
乙.西文部分
Adorno , Theodor W.(1994),The star down to earth:and other essays on the
unrational in culture ,London, Rouledge.
Baker, S(1994),astrology Alert. Omni,Vol.16,Issue 4.p.81.
Bracher, K(1993),0 years ago : Astrology is not extinct. Mercury. Vol,22,
Issue 5.p.5.
De Robertis, M.M. and P.A.Delaney(1994),The Roots of Astrology. Mercury. Vol,
23,Issue 5.pp.21-23.
Feher,S(1992),Who Looks to The Star? Astrology and its constituency. Journal
for the Scienitific Study of Religion. Vol.31,Issue 1.p.88.
Kelly,I.W.(1997),Modern astrology: A critique. Psychological Reports. Vol.
81. pp.1035-1066.
- - - - - (1998),Why Astrology doesn’t work. Psychological Reports. Vol.
82, Issue 2. pp.52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