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手是隨著心念所指而動作前往,
因此所有技術的背後都是" 人 ".
而人又像王弼所講的" 得意忘象更忘言 ",
關鍵在意念神識的變幻莫測.
所以前一陣子透過鐵板數條文跟鐵板大師請益,
比較常碰古法論命東東, 像政餘, 琴堂, 被 push 反覆在唸:
-- 徐樂吾前輩" 子平粹言 "最後面" 古法論命 "部分.
小弟都把這部分跟鍾義明" 命理實用集 "一起念,
因為手上有止止居士的" 星命抉古錄 ", 感覺還算順手.
-- 廖瀛海前輩" 子平四言集掖 "的小字註解部分.
-- 博古樓版" 算命講義大全 "也常翻,
這書應該改名為" 鐵板八字講義 ".
-- 另外陳道隱前輩對琴堂派(政餘+八字干支)巨著" 蘭臺妙選 "的註解:
" 八字特殊格局彙解 ".
剛好裡面許多民初八字, 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相關傳記,
實在亂像是史記裡面各家傳記, 過了 2000 多年, 人性似乎還是沒什麼改變:
言過其實的人多半顯達, 無恥之人多半富有.
----
前幾天順便 survey 了一下秦瑞生前輩的" 實用占星學 ",
趕緊跑回去念念四庫全書裡面, 黃道周的" 三易洞璣 ".
理由很簡單, 看起來近代占星學跟西方學術一樣,
不停向外擴張, 亂度越來越大, 跟股市各種技術指標一樣,
每個人各說各話, 越搞越多越複雜.
前幾天重念陳鼓應" 道家易學建構 ", 大概我們玩的這些不離史家範疇,
史家常以天文曆算與易學經學這些模式當不變的原點, 當時間軸來描述人事變遷軌跡,
相繼於近代學術不停向外演繹, 這樣方式似乎比較像是尋找規律定律似的內省.
比較像是看當" 1 隻手指, 指著別人 "時,
回過頭來看那指向內的另外 4 隻手指.
puka 大師有聽過 solder 學長聊關於黃道周" 三易洞璣 "的想法嗎 ?
黃道周蠻強的, 被抓去幹掉很久之前, 就寫下自己會在 62 歲丙戌年遭遇不測,
那個動亂年代的大師似乎都蠻強的, 像黃宗羲, 像傅山, 像黃道周, 像劉宗周...
有時想想, 強欺弱, 大欺小, 身懷利器, 殺心自現,
似乎是人性中無法避免的盲點.
在野的學術似乎也都強於執政的,
或許這就是所謂" 反者道之動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