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470926 - 2007-05-14 15:40:16 Re: 仲景歸真 陳煥堂
jfive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3-04-16
文章數: 1169
來自: hemingwang.blogspot.com
仲景歸真 p.85

" 論仲景之傷寒補內經之未逮 "

自有傷寒論以來, 人知仲景補內經之未逮, 豈知仲景止以內經二節, 七十四字,
而能詳出傷寒三百九十餘症乎.

如經曰: " 人知傷于寒而為熱病也. " 即此十字, 仲景採之以作傷寒之總綱者也.

經曰: " 未滿三日, 不入于府者, 可汗而已. 既滿三日, 已入于府者, 可下而已. "
這二十六字, 仲景採之以作傷寒之總治也. 如正治, 誤治, 皆由此而來矣.

經曰: " 傷寒, 一日太陽受之, 二日陽明受之, 三日少陽受之, 四日太陰受之,
五日少陰受之, 六日厥陰受之. " 這三十八字, 仲景採之以作傷寒之總症者.
如正病, 壞病, 雜病, 合病, 陰陽表裡, 淺深順逆之病, 莫不由此而來者.
即此共七十四字, 而成傷寒全套工夫, 吾試詳之.

吾想仲景意, 謂傷寒者, 初因人為風寒所傷之病耳.
經曰: " 人之傷于寒而為熱 ", 倘人之傷于風, 更可以為熱也.
如人之傷于寒而為熱, 寧無傷於寒而不為熱乎 ?

夫傷于寒而為熱, 是指傳經之傷寒, 乃熱症者也.
傷於寒而不為熱, 乃不傳經之傷寒, 寒症者也.
故仲景又將風寒熱, 預為傷寒之總因.

如傷寒, 如中風, 如風溫, 如中熱, 急溫, 急下, 等類,
三百九十餘症, 莫不因此三者而成也.

仲景又立表裡陰陽四者, 為傷寒之辨症, 凡有諸症,
皆可即曰表, 曰裡, 曰陰, 曰陽, 此四者而分也.

凡立麻黃湯諸條以治傷寒, 立桂枝湯諸條以治中風,
至於表寒而傳經者, 立麻黃湯, 葛根湯, 等條以散之.
裡寒而不傳經者, 有四逆湯, 白通湯, 附子湯, 等條以溫之.

又表熱宜發表, 則有麻黃桂柴葛.
裡熱宜清裡, 則有白虎, 承氣.

如此等症等方計有數十條, 是從經曰: " 人之傷於寒而為熱病也 ",
這十個字之中, 而橫推直想得來也.

----

經曰: " 未滿三日, 不入於府者, 可汗而已. ", 即此十三字耳,
仲景論之曰: " 人傷於風寒, 未滿三日, 有病之輕者, 有病之重者.
有病在太陽陽明, 或有病在少陽. 有脈若靜, 不傳經, 而愈者.
有脈若緊, 即傳經, 而不愈者. "

況未滿三日, 尚在三陽, 本不應入於府, 而可汗.
亦當慮其竟入於府, 而反有可下者. 或不入於府, 而應在表.
或不入於府, 而亦不在表者, 或在上, 或在下, 或在中, 或在半表半裡,
如此等症, 故不可下, 且又不可汗者, 其奈之何 ?

故仲景立麻桂柴葛, 預治其未入府而可汗.
立調胃承氣, 預治其竟入於府而可下.
立瓜蒂散, 梔子豉等湯, 治其未入府而在上者.
立五苓散, 十棗湯, 抵當湯, 治其未入於府而在下者.
立大小陷胸湯及諸條瀉心湯, 治其未入府而在中者.
立小柴胡湯, 黃連湯, 治其未入於府而在半表半裡者.


即使未滿三日, 未入府者而可汗矣. 仍須量其大汗小汗微微似汗之分,
又或可汗而夾熱, 可汗而夾寒, 又或可汗而過於汗, 或未可汗而誤於汗,
不可不辨.

如可大汗, 則有麻黃湯.
可小汗, 則有桂枝二麻黃一湯,
可微微似汗, 則有桂枝湯, 麻桂各半湯.

如可汗而夾熱, 則有麻黃加石膏湯, 麻杏石甘湯, 大青龍湯,
陽旦湯, 越婢湯, 桂枝加葛根湯, 葛根湯.

可汗而夾寒, 則有麻黃附子細辛湯, 小青龍湯, 麻黃加附子湯, 桂枝加乾薑湯.

至於誤汗而亡陽, 則有四逆湯, 附子湯.
誤汗而陽虛, 則有桂枝人參湯, 桂枝加附子湯.
誤汗而至叉手冒心, 則有桂枝甘草湯.
誤汗而振振欲擗地, 則有真武湯.
誤汗而遂漏不止, 則有桂枝加附子湯.

其餘可汗而已, 或可汗而不已, 亦當細論.
故仲景立此等症等方數十條, 是從經曰: " 未滿三日, 未入于府者, 可汗而已. "
此三句共一十三字之中而來者.


又經曰: " 既滿三日, 已入於府者, 可下而已. "
意仲景曰: 人患風寒, 既滿三日, 應入於府者, 或至於五六日, 始入於府者,
或至八九日十三日, 仍有不入於府者, 有輕有重, 或愈或不愈, 均不可量.

況既滿三日, 當入於府而不在表, 或未入府亦不在表, 或在上, 或在下,
或在中, 或在外, 亦豈可定 ? 且夫患病, 既滿三日, 比那未滿三日者,
表裡輕重, 又大不相侔.

故仲景預其已入於府者, 則可下, 故設大小承氣湯.
預其或未入府而尚在表者, 仍可汗, 故以麻桂柴葛等湯.
但既滿三日, 尚未入府, 其邪在上, 如咽喉腫痛, 立桔梗湯, 甘桔湯, 半夏湯, 苦酒湯.
其邪在中, 胸中痞硬, 則立大小陷胸湯, 諸瀉心湯.

腹滿而吐痢, 則有理中湯, 四逆湯, 小建中湯.
其邪在下而蓄血, 則有桃花湯, 桃仁承氣湯, 抵當湯.
其邪在下而致挾熱痢, 故立葛根黃芩黃連湯, 桂枝人參湯, 白頭翁湯, 豬膚湯, 桃花湯.

其邪在中, 而有煩不得臥, 故立黃連阿膠湯, 梔子豉湯.
其邪在外, 發為黃疸, 則立麻黃連喬赤小豆湯, 梔子柏皮湯.
溼熱在內, 則立茵陳五苓散, 茵陳湯.

此等方症數十條, 皆從經曰: " 既滿三日, 已入於府者. ", 九字而來.
至於經云可下而已者, 仲景曰: " 夫病既滿三日, 已入於府者, 可下矣. "
但可下二字, 仍當分辨.

如可大下, 則宜大承氣湯.
可小下, 則宜小承氣湯.
可微和胃氣, 則宜調胃承氣湯.
其或宜用大承, 先且試之以小承.

或應下而不敢下, 則用導法, 或蜜煎導, 或豬膽汁導, 土瓜根導之類是也.
其餘脾燥乾凅, 宜脾約丸, 麻仁丸之類是也.

或宜急下, 或宜緩下, 通由可下二字, 而生巧變化而來者.
且可下之義, 不止邪熱入府為可下, 即如蓄血亦為可下,
水飲停滯亦為可下, 大便謂可下, 小便亦謂可下.

如桃仁承氣湯, 抵當湯, 是血可下者.
大陷胸湯, 大陷胸丸, 是熱可下者.
十棗湯, 是停水可下.
三物白散, 是實寒可下.

大便可下, 宜承氣.
小便可下, 謂五苓.


設可下而過於下, 謂可下而誤於下, 下後挾熱痢,
下後痢不止, 下後亡其陰, 下後寒其胃, 一一有方.

如誤下成結胸, 專立大小陷胸湯, 陷胸丸.
下後挾熱痢, 立葛根芩連湯, 桂枝人參湯, 白頭翁湯.
下後痢不止, 赤石脂禹餘糧湯, 桃花湯.
下後亡陰, 則有炙甘草湯.
下後寒中, 則有理中湯, 附子湯, 真武湯, 四逆湯是也.

至及可下而已, 不可下而已, 仲景莫不道及, 已上方症數十條,
非由經曰: " 既滿三日, 已入於府者, 可下而已. ", 這三句一十三字中生化而來者.

--------

又如經曰: " 傷寒一日, 太陽受之. ",
仲景於太陽二字, 言出太陽一經之步位自頭至足,
倘受風寒所傷, 故見其應有之症. 再將受之二字, 詳論出受之之形,
或受寒, 或受風, 或受熱, 或受之在表, 受之在裡, 受之在上, 受之在下,
受之輕, 受之重, 於是立症立方以治之.

如太陽受寒則用麻黃, 受風則用桂枝, 受熱則用陽旦湯, 麻杏石甘湯.
受之在表, 則用麻桂. 受之在裡, 則用五苓 (太陽水蓄).

受之膀胱之前, 則用五苓 (太陽便濇閉).
受之膀胱之後, 則用抵當 (太陽蓄血).

受之在上, 則有瓜蒂散, 梔子豉等以吐之.
受之在下, 則用五苓, 十棗, 抵當, 桃仁等以利之.
受之在中, 則用諸瀉心湯以解之.

至於誤治而變症, 或結胸, 或痞滿, 或亡陽, 或其氣上衝,
凡有其症, 必預有其方, 此太陽一經之內, 仲景所言方症,
均從太陽受之四字而出者.


經曰: " 二日陽明受之 ", 仲景亦必先論明陽明一經步位, 應有之症, 次言陽明受之之形.
凡陽明一經所病皆熱, 外來者是從太陽鬱熱傳入, 內生者是由少陰鬱熱傳出,
陽明從無初受風寒之例. 即有風寒之證, 乃係太陽未罷之風寒耳, 非陽明之正病也.

正病者, 有太陽陽明 (脾約), 少陽陽明 (大便難), 正陽明之別 (胃家實).
仲景立葛根湯, 是治陽明之經症, 仍夾太陽之未罷之故.
如葛根湯, 全係太陽之藥, 可知仍係太陽之表邪傳來而未罷者也.

立諸承氣湯, 白虎湯, 是治陽明之府, 經即為表, 府即為裡, 故陽明有經府之別.
其受病與太陽自殊, 然亦有內外之別, 如在外者為黃疸, 如在內者為乾枯,
為痞滿實燥, 為溼熱, 譫語, 潮熱, 大便閉結, 小便短赤, 大渴消水之類,
此陽明受之之症也.

故仲景立麻黃連喬赤小豆湯, 梔子柏皮湯, 治陽明受之在外者.
立白虎湯, 茵陳湯, 豬苓湯, 是治陽明受之在內者.

立人參白虎以潤燥, 立大承氣以治痞滿躁實,
立小承氣調胃以治潮譫閉結, 立豬苓以治渴, 立麻仁以治燥.

此一經之方症數十條, 皆從陽明受之四字而來也.


又經曰: " 三日少陽受之 ", 四字, 仲景從少陽一經受病, 應有之症, 逐一指陳.
如受之在上, 則見目眩耳聾, 口苦喜嘔. 受之在中, 則有痞滿脅痛.
受之在下, 則見腹滿下痢. 受之在表, 則見寒熱往來.
受之在裡, 則見驚悸嘔惡, 或痰或咳.

仲景立小柴胡一方, 統治諸症, 隨症加減, 緣此係在半表半裡,
凡汗吐下皆在所禁, 止以和解之法, 已通治之.
然亦不能執定古板治法, 仍要隨人變通.

尚有表裡之分, 如表盛惡寒, 有用桂枝柴胡乾薑湯, 柴胡桂枝湯, 亦為汗法也.
如裡熱(兼陽明), 盛極潮熱, 譫語, 便硬, 有用大柴胡湯, 柴胡加芒硝湯, 亦為下法者.
是仲景又係誨人圓通活變通者也, 此從" 少陽受之 "四字來者.


四日太陰受之, 太陰之脈, 自足上腹, 至於口益, 乃純陰之藏, 寒症獨多, 而熱症甚少.
此經受病, 在上則吐, 在下則痢, 在中吐而且痢, 以及腹滿賬痛, 故仲景立理中湯,
為太陰寒症統治之劑.

太陽症醫誤下之, 傳入太陰者, 是為陽邪, 故立此桂枝加芍藥湯, 加大黃湯,
是治陽邪腹滿賬痛者.

立理中丸, 四逆湯輩, 是治陰邪腹痛自利不渴者.
至於寒格, 則立乾薑芩連人參湯.
腹滿嘔惡, 則立朴薑半草人棗湯.
此經止有數條.

若是太陰症, 或見發熱, 或見身痛, 是為標病,
仍以桂枝湯先解其表, 後用四逆湯, 以溫其裡.
可知太陰一經, 亦有陰陽表裡之分.

以上方症之論, 仲景是從" 太陰受之 "四字而來也.


經曰: " 五日少陰受之 ", 少陰之藏, 陰極陽生, 水火之藏, 有寒有熱,
有內真寒外現假熱, 有名曰亡陽, 有名陰盛格陽, 皆此經之症也.

其經自足上腹, 上抵咽喉, 受病在上, 口燥咽乾, 咽喉腫痛.
受病在下, 則有瀉痢, 膿血清水. 受病在中, 則有腹痛煩躁, 不得眠, 或時時欲寢.
然有陰陽迥異, 仲景備方, 寒熱不等.

如受病在上, 喉咽腫痛, 陽症則有甘桔湯, 寒症則有半夏湯, 苦酒湯.

寒症下痢, 完谷不化, 則有四逆湯, 附子湯.
熱症則有豬膚湯, 便膿血, 則有桃花湯.
下利純清水, 則以承氣湯. (?)

心煩不得臥, 則有黃連阿膠湯.
發熱欲寢, 則有麻黃附子細辛湯.
發熱脈微, 則以四逆湯.
陽症發厥, 止以四逆散. (?)
陰症發厥, 則以四逆湯.

此經陰陽莫測, 仲景詳治之, 皆從" 少陰受之 "四字來也.


經曰: " 六日厥陰受之 ", 厥陰之藏, 陰陽夾雜, 其脈自足上腹, 環繞陰器,
上繫舌根, 而循喉嚨. 受病在上者, 則有舌捲, 有喉痺.
受病在下者, 則有下痢血膿 (少陰亦有此症), 陰囊或縮.
受病在中者, 其或腹痛, 或煩躁, 或吐蚘, 或乾嘔, 或消渴.
夾雜之症最多, 陰陽淆混, 仲景厥陰立方, 不過數條.

治寒者, 吳茱萸湯. 治熱者, 則有白頭翁.
寒厥則以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熱厥則以四逆散, 大承氣湯.

至於寒厥, 熱厥, 毫厘千里, 仲景亦言之再三, 隨人以通變.

及有藏厥, 蚘厥之名, 所立烏梅丸方, 寒熱夾雜之藥,
專治寒熱夾雜之症, 知通變者於熱症則減少熱藥, 於寒症則減少寒藥.

仲景又於此經, 預人核辨陰陽之條.
如蚘厥乾嘔, 熱氣衝胸, 喉痺口糜, 下便膿血, 消渴飢不欲食, 此為陽也.
如膚冷寒中藏厥, 除中, 下痢, 躁厥, 頭疼, 此為陰類.

此治法皆從" 厥陰受之 "四字來也. 吾想內經所說六經, 每經止說六字,
仲景將此六字, 必推詳透徹如此.

-------

仲景仍復據理推測, 合病, 併病, 陽與陽合, 陰與陰合,
又陰與陽合, 如此等條, 不可勝數.

仲景有明言者, 有不明言者, 又在讀者之善會而已.
如明言者, 太陽與陽明合病, 所立葛根湯, 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與少陽合病, 所立黃芩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三陽合病, 所立白虎承氣等湯, 各論是也.

至陰與陰合, 仲景而未言明者,
如厥陰應厥, 少陰應利, 倘厥而且痢, 是少陰合厥陰也.
太陰應有吐痢而無厥, 倘吐痢兼厥, 是太陰合厥陰也.
豈非陰與陰合.

仲景所設三陰名下之方, 如少陰, 例用附子湯.
厥陰, 例用當歸四逆, 以及吳茱萸湯.
太陰, 例以理中. 至於四逆湯, 三陰皆用.
熱則三陰合病, 當用四逆湯矣. (?)

又如少陰合太陽, 則以麻黃附子細辛湯.
太陽合少陰, 則四逆湯.
太陰合太陽, 先以四逆湯溫裡, 後用桂枝湯攻表也.

少陽合厥陰, 則以四逆散.
陽明合太陰, 則以大承氣湯.

其餘太陽轉入太陰, 則有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大黃湯,
等條皆陽與陰合者也.

論內凡言先以四逆, 後以桂枝數症, 亦皆為陰陽相合者也.
仲景又再推及溫症, 暑症, 痙濕, 霍亂等症, 是皆傷寒同類, 亦皆列入論中.
千古以來, 誤認經旨, 以此等症亦為類乎傷寒, 而不知皆為傷寒之類者也.

仲景論中, 有曰太陽中暍, 有曰太陽病痙, 有曰太陽病溫, 是為傷寒之名.
有用人參白虎湯, 有用四逆湯, 理中湯, 豬苓湯, 是皆傷寒之方.
次等症候, 又入傷寒之書, 焉得而非傷寒之類乎. 但治不同, 在人分辨而已.


論內所立壞症方症十餘條, 或用麻黃升麻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加桂湯等, 皆為三陽誤治留連日久, 猶在三陽之症者.

--------


以上一切方症之論, 總不外乎傷寒, 亦總不外乎六經之病,
亦總不外乎風寒熱三者所生之症者也.

然仲景只從內經七十四字, 而生化出來者.

嗟乎, 非有內經, 斷不能以七十四字, 使人生出三百九十餘論.
非有仲景, 亦不能以內經七十四字, 而生出三百九十餘論者.

且三百九十餘論, 非僅湊數之論也. 一言半字, 仍可以為後人之格言,
尊為宗旨也. 後人只知讀仲景傷寒論, 而不知讀仲景所以立論者.

茍知仲景, 以經之七十四字為傷寒之軀殼, 以風寒熱為傷寒之筋骨,
以陰陽表裡為血脈變化. 是善讀仲景之書, 而亦能窮傷寒之理.

吾作此論, 是欲學者善讀仲景云爾.
↑回到頂端↑
廣告



全部議題
議題 貼文者 : 張貼日期
脈望 jfive 2005-01-23 19:56:35
如能以寫成文字流傳下去的東西、都已經是「糟粕」啦... DejaVu 2005-01-24 01:57:41
Re: 如能以寫成文字流傳下去的東西、都已經是「糟粕」啦... jfive 2005-01-26 06:05:11
Re: 收電腦當徒弟... DejaVu 2005-01-28 02:14:24
Re: 脈望 jfive 2005-01-26 05:36:36
Re: 脈望 jfive 2005-02-14 04:11:36
Re: 脈望 jfive 2005-03-05 21:16:28
Re: 脈望 vicky.baby 2005-03-07 02:24:05
Re: 南北斗 vicky.baby 2005-03-14 01:17:31
Re: 南北斗 jfive 2005-03-14 03:12:47
陳裕三醫師講義 jfive 2007-04-28 10:02:13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jfive 2007-04-29 15:15:26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jfive 2007-05-01 16:13:43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jfive 2007-05-11 04:58:19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jfive 2007-05-11 04:59:51
仲景歸真 陳煥堂 jfive 2007-05-11 17:28:10
Re: 仲景歸真 陳煥堂 jfive 2007-05-14 15:40:16
神通 jfive 2007-05-18 16:10:43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radiumtw 2015-09-10 08:50:01
Re: 陳裕三醫師講義 ap2541 2007-07-16 10:08:02
交泰丸 jfive 2007-07-18 05:06:10
Re: 交泰丸 ap2541 2007-07-18 07:59:46

板主:  jengjiu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245
紅兒 104
謝尚橗 87
CHC 61
圓仔寶寶 59
golden621 51
大內高手 42
jcj 38
follow 34
愛因斯坦 32
jwjwo 32
yungshow 30
hui 30
無極 29
雙斗魂 27
最新議題
靈魂轉世的奇人異聞
by jwjwo
昨天 at 21:25
日本鬼界破火山口會否在2025年7月內爆
發?

by golden621
昨天 at 14:56
身體有些小不安,近期身體狀況是如何呢?
by ameliel
昨天 at 11:14
以「芃」字測能不能吊車尾入取
by 得見淇水
昨天 at 06:27
利用天災造成的災害
by 小慧~。~
2025-07-09 21:48:54
歌曲:日光菩薩咒
by jwjwo
2025-07-09 18:29:04
問題:卜問2025年七月美國關稅政策對臺
灣影響

by 少室山野人
2025-07-09 11:02:29
歌曲:大隨求心中心咒
by jwjwo
2025-07-09 09:23:47
從南鯤鯓代天府牌樓應風災而倒,卜問本月罷
免選舉對臺灣影響

by 少室山野人
2025-07-08 13:51:24
一個小時寫的 有緣無份..向粉星下戰書.什麼仇女.仇才
.仇富..胡說八道..

by 君無邪
2025-07-08 10:16:30
誰在線上
2 線上使用者 (golden621, 1 隱形), 47 Guests and 228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203 議題
2160932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