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王室成員的基礎教育上 這些內容應該都一直被保存與延續 教的人與學的人都能明白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周王室衰落 這些資料由王室流傳到了民間
平民有機會接受教育後產生的一些平民學者 因為沒機會了解王室在易經上的基礎教育內容
就開始從易經流傳出來的一些關鍵的概念 想盡辦法的胡亂猜 胡亂編 弄出自己的一套大系統
因為這些平民學者必須靠著開辦教育來謀生 所以這些猜測出來的資料就被紀錄流傳下來
反而真正明白易經內容的王室成員 他們不愁吃穿 衣食無虞 也不需靠販賣知識來謀生
最後就是我們今天看到這兩千多年來 易經研究弄出來的怪現象
valley解易訊息量不可謂不大,只是從史學的角度看又覺得偏狹,
如果說平民學者的解易是猜測出來的,而真正了解的王室成員不需販賣知識,
所以真正的易經意涵不得傳承,那valley的知識又是哪裡來的呢?除了靠了解詩經,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上古文獻,還有其他方法嗎?
史學家柯靈屋( George Collingwood)認為歷史的重構就如同重構命案的現場,用的是當代人的意識重構,而不是古代人的,反映的只是觀察者們的時代,不是還原被觀察者當時的原貌,而是將「我們這個時代的感覺」以歷史的體裁加以呈現‧柯靈屋說:「一切的歷史都是理念(思想)的歷史。」
準此而論,脫離當代人的心智,而聲稱更能了解古人,那是一種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