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
天地並沒那麼仁慈,在提供生存條件後,並沒有差別待遇,會一視同仁地把萬物像祭祀過的芻狗一樣扔著,放任自生自滅。
老子反對幫助不努力、只想靠別人養的人的那種過度的社會救濟制度,因為不符合「道」。
老子在這裡提了一個很殘酷而重要的觀念:道生萬物,但道不會負責養你一輩子。當你無法再進步時,道甚至會毀了你,好把你的額度留給其他人。也就是新陳代謝,這樣群體才不會被拖累。
這個概念,在老子好多章節都反覆出現。比如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物極必反,當無法再進步時,讓其反轉退化就是道牽引的;強極而衰,當無法進一步成長時,道會作用使其衰弱,好讓群體汰弱留強。
天下萬物,必須先出現實有,才能代表其存在;而這實有的屬性,則是由有之中,無的狀態來決定的。
道、天地、聖人重視的是整體的存活與進步,不會為單一個衰弱的個體表現他們的同情心。除非這個同情對整體有益,否則自己的生存,要自己負責。
但是這樣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怎麼可能一直進步而不退化呢?
老子認為可能。他在這裡提出的方案是:「有生於無」,你若要持續維持你的「有」,那麼你就要不斷淘汰你自身的某些東西,也就是如何做到「無」。
當你有辦法把自身老舊、錯誤、不合時宜的東西淘汰,才能繼續成長前進。
我認為道德經很重要。我在讀周易時,不時會參照道德經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求 身似彩雲常伴月
卻是 心隨碧草不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