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這麼理解:
不包括已棄紅塵入僧道,或決定終生侍奉上帝的那些人
信仰就分四種:
第一種是 迷信,就是盲目地,人家說什麼就怎麼做的人
第二種是 不信,這種人特別相信自己的努力,對人生的掌控力很是樂觀
第三種是 半信半疑,不否定也不肯定,偶然也會接觸,不特別誠心
第四種是 雖信不信,這種人能分清楚,教義是教義,戒條是戒條,神佛是神佛,自己是自己,天是天,地是地,人是人。有自己的依據該怎麼做
第一種人
不論信與不信,只是想找安心行為,不管是雪中送炭抑或錦上添花,其實自己也沒想過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沒什麼好說的,反正爽就好了
第二種人
符合現下偏向科學,物質,商業,自我的普遍社會風氣 (以香港來說),這些人視野比較狹隘,經歷也不深刻,往往運氣也不錯。想做的 剛好又做到了,沒感受到外力的重大影響。是依法不依人老師指的 好運就不會信命 的情況
第三種人
這種人會很認真的思索宗教的問題,會慢慢發覺,宗教有許多矛盾,偏離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會很認真的去想怎麼證實有沒有神明的問題
第四種人
人相來說,是水平最高的人,這些人能深切體會自己有多渺少,外力有多強大,又或對世界的知識積累到某種地步,又可能是領悟到某種人生哲理。例如 牛律,朋友問他說一句「沒有神,為什麼會有這剛剛好的機率,讓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他就信了。 又例如 朱元璋,這位的經歷就不必介紹了,經歷巨大起伏的人,自然會相信外力。 由古至今,古今中外.... 商家巨賈,士人學者,帝王將相,有信仰的人比比皆是,但他們的「信」是很不一樣的,例如他們會明白,就算是佛經,佛經也經過人手去寫,於是佛經本身也不是必然正確的東西。他們的信 是經過他們飽滿的判斷後,去蕪存菁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