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先說三聲謝謝,因為是大師替我解答。
但其實看了,我不知道要不要回,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在門外也不懂。
因為我知道你們論命要仔細,可能要收取相當費用,大師已回覆多次了。
這一套系統知識,我是局外人,故我不能理解。
如果大師對於貪和忘貴的解釋有詳細的解釋能讓有興趣的人更多明白,是一大樂事。
興趣,是興趣,每個人都有興趣。
但我只是不明白案例是案例?但案例的解釋是這樣二元對分嗎,我把您的丙辛合照你意思解釋心之所向/利之所在的二元區別?(你再回文很清楚表示了。)
既然您說我的心之所向不是利?那我這個案例的利是什麼呢?這一刀切的標準在哪?我就是問這個?
心之所向是感情情緒還是什麼絆和是吧?
那利又是什麼?既然是兩個相反的東西,總有實例與為什麼?
因為我還是不明白沒有有力的丙火到底指的是對我哪些事情沒有助益?還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丙火在作祟的原因?那到推回來心之所向的標準是什麼?
聽得不是很明白,這可能不是命理上大師的判斷闕如,但這是一個邏輯上沒有很通透的問題。
不曉得這些案例的生辰八字,但是看不出來他們真的有心之所向的問題。
曾子或陶淵明做不做官,自古文人有一套標準,躬耕漁田,背後常常說的是對現實或君王的不滿,它本身仕途可能就充滿危險。
何況古書上說的載錄事實與否還未可知?這些文人特愛作詩為文講述自己不得志的,但誰知道躬耕漁田的背後真實原因是什麼?他們想做官,它們想成為儒學大聖阿。
而且做官很明顯跟文學不同,陶淵明的詩文讓它傳送鄉里,曾參跟孔子講學,
做官不是道德清官做得成的,那是官僚體系的技術,儒家道家那套外聖內王的表面道理,與仕途之路的實際判斷有很大的差別,寫得了文章,未必治得了一地。但你怎麼知道他心心念念的不是做官,他只是恰巧文章能抒情,當時的文人講學風氣與風雅愛好。
溫莎公爵,那時候都要二次世界大戰了,他基本上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他那口吃的弟弟,他弟也不相接皇位,那是一個重擔。
你知道那個時候,他的表兄俄國皇帝都被共產革命的勢頭拿下了,他其實很想逃離王室,一般人其實很難相信他就是想逃離家裡這個幌子,一頭金髮俊俏的他原本就是皇室公關的招牌看板。退位還有爵位,封地與錢財,但不用管事啊。
圖個虛名存在也不一定必要阿。
羅大佑更不用說了,他連開個縱貫線退休演唱會照樣替賺進無數斗金。
在這行他的地位遠超於做一個醫生。
本來就無所謂【對&錯】的問題,但是【利益&意願】的取捨
心之所向究竟是不能還是不為?很難看出這些人的命造心之所向的真實原因?
也未比不是更有利的存在。
這些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除溫莎公爵看不出來)。
根本是心之所向,心誠則靈。
一如徐志摩追求才高的林徽音。
家財萬貫的陸小曼。他還坐飛機死於非命都還算不得一個爛結果。
這不僅僅是道德制高點的問題,心之所欲本來就充滿了個人欲求。
所以就小民我而言,那是指事情不容易成?還是卦象哪些不容易成?
如果都不成,那我也看不解釋心之所慾是在什麼部位解釋得通了。
編輯者: Dorae (2021-12-13 06: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