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大師,其實我說的第二點不是很正確,因為這個觀念用於立春換年也是可行。
至於第一點,後來我有再去找資料(夏小正之類,關於曆法的資料),夏商周沒有明確建寅丑子月的依據,沒說是執政合法性也沒我說的敬鬼神,後人也只能推敲或許與農做時間有關。
再來我想再說明第三點,我的想法認為節氣是周而復始,似圓,而圓上的每個點都可以當作來年的依據(似冬至日的作用),無所謂的起始點,但又因為有置閏月的動作,因此寅月當新年的可行性就較大,當然這是建立在以冬至子月當歲始的情形成立的理論,若以節氣似圓的理論,每個月都是可以當歲始,只是古人一直以來都以冬至子月當歲始,因此年始於立春寅月也是較佳的安排!
我不是大師....
夏商周的確沒有明確建寅丑子月的依據
只有
史記。曆書有相關記載:
1.
昔自在古,歷建正作於孟春。於時冰泮發蟄,百草奮興,秭鳺先滜。物乃歲具,生於東,次順四時,卒于冬分。
2.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3.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窮則反本。天下有道,則不失紀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侯。
4.其後戰國并爭,在於彊國禽敵,救急解紛而已,豈遑念斯哉!
是時獨有鄒衍,明於五德之傳,而散消息之分,以顯諸侯。而亦因秦滅六國,兵戎極煩,又升至尊之日淺,未暇遑也。而亦頗推五勝,而自以為獲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歷度閏餘,未能睹其真也。後續便是漢如何改秦朝十月為夏正的過程,以及描述太初曆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