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切片法 八字與職能系列之三
第一眼,第一個動作,第一句話,或是一分鐘之內的動作,眼神,說話方式。都跟他的職能組合有關係。甚至他的樣子,臉上的皮膚狀態,坐姿站姿,看人的方式等等都已經透露了他最擅長,最不擅長,最想偽裝,最無法偽裝的各種想法。人腦是一種全面性的偵測器,在一眼之中,我們事實上已經感知到很多東西,但是如果我們的腦中,並沒有解讀這些收進來的資訊的知識系統,以及驗證此系統的經驗統計。那自然就會忽略掉,或是自動轉變成一種好惡的感覺而已。
簡單舉一些例子,這些描述,都是在第一眼當下所見的感覺。就是第一眼。不管對方動作小或是大,或是什麼話都沒有說,對方都在很多細微之處透露出來。我們事實上都已經偵測到,只是我們有沒有那個習慣去注意它。通常沒有訓練的人,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大多憑對方說的話,或當下對方對自己做了什麼來評鑑對方,尤其是網路。網路會養成這種只憑文字辨人的不良習慣。
影響力職能強的人,他在一開始就會傾聽一下,但是很多動作不會停,比如擺放物品,或是一開始就介紹他請你喝的飲品是什麼?影響力相關職能強的人,他的腦一旦開始有興趣要影響你「之前」,通常他無法直視你很久,往往都是看其它地方,有的人眼神會飄來飄去,有的人則是定定看某一個地方,好像是很用心在聽你說,實際上是在組織要說服你的內容。這些動作通常在前30秒就會出現。影響力職能越強的人,越會在發動影響力之前,會有5至10秒的排斥期,因為他需要時間buffer好,然後起跳。相對地,人際導向的人不會有這種buffering的動作。再高級的影響力職能都一定有buffering的動作,因為裡面要做的內心動作至少有七的小類別,若是buffering時間非常短,那麼品質就會下降,因此越是高階的這類別越不會冒然減少這個buffering 時間。若是跟一位這類人士長期接觸,發覺他的buffering時間在縮短,那就表明他的影響力品質在degrade。(而不是因為髓鞘成形,速度異於常人)。
人際導向的人,通常會想要握手先,或是作勢要搭你手,會站起來並熱情的歡迎你,眼神會亮起來,直直的注視你,即使是人多彼此站的位置有相當的距離,你還是會感覺到他有在關注你。請注意,若是對方對你有意思,或是你是成功人士被注意,那麼你若看到這些現象,那就都是表面的,要另尋其它蛛絲馬跡。我這邊提的都是最明顯基本的行為。遇到人際導向的人,會覺得對方關心你,且後續一直關心你,他以認識新朋友為樂。他的接納仍是為了他自己,這與身心平衡者的有包容性的接納感不同。差別在於資訊的收集動作,越是高級的人際導向人物,他們收集你的資訊的能力越是輕描淡寫,但是越會強烈解讀。而身心平衡者的包容式接納,他不會表現出特定的興趣。這是愛我與愛人的差別所在!!
身心較為平衡的人,他通常氣息平穩,態度是開放的,接納的,不會拖泥帶水,很少有多餘的動作,這跟對你無所求,或是他覺得跟你沒有關聯性的那種輕鬆客氣不同。平衡的人,他只是展現他自己。簡單直接表達他自己,並且會給他人說話的機會。他很少在初認識時,就會低頭思考你在說什麼,因為他的狀態是比較包容接納,因此各種可能性都是可以的,他不需要一開始就動用腦力。這點分別很重要,尤其當我們遇到所謂成功人士,他竟然會表現出傾聽你在說什麼,往往很多人都會有受寵若驚,被尊重等特別良好的感受,但其實這是影響力職能,之後你就會被牽著鼻子走了。要練好這種第一眼的切片法,自己本身要非常的平衡,否則判斷常常會出錯。
專業取向的人,氣息常常是一開始好像平穩鎮定,但又常常會有突然深思專注的動作,遇到他有興趣的話題,情緒會突然激動起來,這樣的人,他給人的感覺是封閉的,有限的開放。通常之後會發現他對於任何事物都有鑽研過的傾向,對於事物的認知會比較有系統不然就是一點點常識都不知道。要小心分辨的是,專業取向的人不一定都對數字非常敏感,這是很多有經驗的判讀者會搞錯的地方。數字不是專業取向的重點。專注數字的背誦是影想力職能。所以專業取向的這類人要跟所謂的知識豐富者區隔,不少人靠大量吸收各種知識,往往會很想表現他在各方面都很理解,這類人不是專業取向的人,這類人是商務人士,他屬於影響力取向。因此他的知識往往在相關專業看來,是對,但系統性不佳。在第一秒中,專業人士,往往會展現特有的自信,這個自信帶有點封閉,孤高的感覺。即使他笑容滿面。
經驗取向的人,他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厚實感,聊久一點,會比較主觀。他也會展現自信,但是斟酌審查的細微動作較常出現,這跟專業取向不同,專業取向只有在引動他的相關專業時才會突然發亮。但是經驗取向的人,由於人世間失敗率的經驗遠遠比成功率要高很多倍,因此養成審慎思考的傾向。很多時候他對你的想法表示保留時會有轉頭不太順的小動作,或是會傾一個角度沉默一小下子,然後改採其它應對方式,不正面回應。若是正面直接回應的人,就是經驗取向加人際導向的人(不自覺地鞏固人際圈)。
以上這些都是前一分鐘內的動作,若是一分鍾後就更容易辨別了,比如經驗取向的人,他有很多經驗故事,因此一旦他開始要說了,就會有一種有很多故事要跟你分享的尾尾道來的動作,很多子女看到父母都有這類感受,或是職場新鮮人遇到老鳥或是主管,也常被這類人的表現給堵住嘴。經驗取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但如果他一直只有故事要說,沒有其它專業內涵,那就是完全地經驗取向的人,這類人遍佈在社會各個階層。
還有各種不同類別的人。而每一個稍有年紀的人,都是各種職能傾向的綜合體。這裡只是非常簡略介紹一些第一眼我們大概看到什麼?且皮膚方面或是整體感的描述都是一種「象」,難以用文字表達。而事實上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是綜合的,因此越是長時間的相處,反倒越模糊,越是第一眼所見,越接近對方最慣用的模式。職能的觀察效度是短效型的,一兩年內可驗。行為統計模式在長期效應上,並不如它們原先認為的優。因為後來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人是非常容易受影響的生物。細微到令人非常詫異的程度。
切片法,有另一種靈學式的描述法,以及八字自然派的取象方式,留待有緣。八字與職能系列只就職能部份表達我的觀察。
陳政嶸2014/11/7于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