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卦例出自斷易天機
火水未濟,此卦,孔子穿九曲明珠,未徹,卜之,乃遇二女方始穿得也。
===============================================================
看完前篇那麼長的故事,我們把它精簡介紹一下:
孔子在陳國的時後,陳侯湣十分禮遇孔子,遇有大事,及任免官吏,
必向孔子諮詢而行。一班佞臣嫉賢妒能,因孔子主持正義,
他們恐怕官位不牢,便常在君前讒譖孔子。
一日,佞臣伯專向湣公奏道:“先君靈公遺留一顆九曲明珠,貫線斷脫,
無人能穿,久藏寶庫。臣聞孔子為萬能聖人,主公何不煩孔子穿珠,
以便賞玩。”
陳湣公准奏,宣召孔子進宮,命司庫取出九曲明珠,授予孔子說:
“此珠無人能穿,有勞夫子用絲線貫穿,以便賞玩。”
孔子接珠在手,細細觀看。原來那珠在蚌胎中原孕九粒,飽綻而未曾分顆,
便被人取出,用人工琢成一顆九曲巨珠。古時候的能工巧匠,
竟能鑽上彎曲的眼,穿上絲線。年代久遠了,絲線磨斷,至今無人能穿。
孔子打量了一番,很覺為難,便對湣公說:“穿絲未備,容臣帶回,三日後進呈。”
陳湣公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孔子便將九曲明珠帶回寓所。
這天晚上孔子苦思不得其解,遂卜了一卦得到火水未濟卦,
心有所悟,想起早先遇見的採桑娘的言語。於是第二天一早,
孔子向顏回說明原委,命顏回出宛丘東門,向泄莊採桑娘求教
九曲明珠穿法。
采桑娘子回答道:“以蜜汁潤珠眼,以細韌蠶絲粘蟻尾,同放匣中,
密蓋靜置,隔一夜蟻必能度絲穿珠。”
顏回返回,如實向孔子回報。孔子如法炮製,果然靈驗,不無感慨地說:
“丘智不如采桑女,徒有虛名!”
原來這位采桑娘是泄冶的孫女,泄冶曾做過陳靈公的司庫,所以家屬知道
庫中藏有九曲明珠。泄冶因見靈公與夏姬私通,以忠言直諫而被殺戮。
不等三天,孔子便將穿好的九曲明珠呈予陳湣公,滿朝文武無不讚譽孔子的智慧。
=====================================================================
看完精簡版,想必大家還是搞不懂這件事和 "火水未濟" 有何關係對吧?
小凱哥提出幾個觀點大家參考一下:
1.就卦象的易理來說,未濟者,失也,剛柔失位,求事未成,多有壅滯,謂之未濟。
孔子知道自己想不出好方法,由卦象知道應該求助別人的智慧才行,而坎為中男,
離為中女,因此,由此靈感和最近發生的事情來想,其實熟悉孔子的人都知道孔子
最中意的弟子非顏回莫屬了,遇到了這樣的困難,我們也猜想得到孔子第一個心裡
想到的參詳對象肯定是顏回了,於是想到,若顏回代換成卦中的中男的話,那麼
這個和顏回有關的中女會是誰呢?便不難想到早先,令顏回和孔子印象深刻的採桑女了。
2.卦辭:『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九曲明珠的難關,只是小人要陷害孔子的一個計謀罷了,孔子心知肚明,
幸而渡過此關,雖滿朝文武無不讚譽孔子的智慧,但佞臣們仍常在湣公
面前讒言孔子,套句孔子的話『小人難養也。』,我們也可以知道,孔子也一定發現了,
就此事件,雖然小人們沒能得逞陰謀,也勢必埋下了將來的隱患。
3.客觀的分析情勢,陳湣公對孔子儘管十分敬重,但陳國畢竟是處在吳、楚的卵翼之下
苟延殘喘,難有作為,因而孔子的宏圖難展,只好每天講學,研究學問,積累資料,
為未來“刪詩定禮作春秋”做著充分的準備。幸而外患強大,內憂不顯,雖有幾個佞臣
常在湣公面前讒言孔子,但裏外上下都在應付吳、楚的侵淩上,顧不了這許多雞毛蒜皮
的瑣事,因而孔子方得以在陳平安地度過了三年。也應了卦辭『貞吉悔亡,志行也。』
與三年有賞的印證。
4.卦辭『濡其尾』一語,和穿珠的方法,能否說是也屬另外的一種神機之寓呢?
事後諸葛實在不值一晒。不知個位大大們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