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ient Hindu Astrology for the Modern Western Astrologer讀書摘要 - 4 - 印度的黃道12宮
印度的黃道12宮和西洋占星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印度占星用的是恆星黃道(sidereal zodiac),而西洋占星用的是回歸黃道(tropical zodiac),兩者之間的差距到今天已經有20多度了。
印度占星和西洋占星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所以用不著興沖沖地拿這一點區別來比較孰優孰劣。很有可能兩者理論架構的區別是著眼於各自所關注的問題,印度占星的「真實的」黃道12宮是用來預測事件的,而西洋占星很注重個人的性格。
瞭解西洋占星的讀者對印度星盤作出任何結論都要謹慎。
鑒於所有的行星相對於星座都移動了20多度,太陽、月亮、上升的位置和西洋占星盤很有可能在不同的星座,而恆星黃道12宮的含義和回歸黃道12宮是大同小異的,這就可能會導致看盤的時候對命主的性格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
然而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是問題,事實是印度占星從來不關心命主的性格什麼樣,所有的工作只是預測命主會遇上些什麼事情。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歲差(ayanamsa)的確定。春分點相對於恆星移動的速度已經由天文學確定了,回歸黃道帶和恆星黃道帶大約每隔26000年重合一次,問題在於的上一次重合的確切時間存在不同觀點。大部分佔星家同意上一次重合的時間在公元200-600年左右,也就是說1950年的歲差大致在19~25度之間。不同的人提出了多種歲差值,印度政府曾經確定N.C. Lahiri提出的歲差為官方歲差。本書的作者嘗試過幾種不同的歲差值設定,最終的體會是Lahiri歲差的預測結果比較準確,所以推薦讀者採用。
檢驗歲差準確性最好的方法是排大運(Vimsottari dasa)。印度占星的大運系統是將人的一生劃為幾個階段,每階段由不同的行星主宰。大運的排定要以月亮的度數為基準,月亮的度數差2到3度,大運的起始時間就可能相差4到5年。
歲差是排盤時很關鍵的因素,占星師們可能會希望由自己來決定採用哪一種歲差,但是這個決定應該是建立在實際測算的基礎上,而不是從什麼理論、概念、氣象、物候之類的學說上推導出來。
三種最常用的歲差系統在 1950年1月1日的值:
N.C. Lahiri(印度官方歲差) 23度9分
B.V. Raman 21度42分
Fagan-Bradley 24度2分
1950年之後每年加上48秒,之前每年減48秒。
幾個年份的Lahiri歲差值:
1900.1.1 22度27分59秒
1910.1.1 22度35分51秒
1920.1.1 22度44分43秒
1930.1.1 22度52分40秒
1940.1.1 23度01分21秒
1950.1.1 23度09分34秒
1960.1.1 23度17分54秒
1970.1.1 23度26分21秒
1980.1.1 23度34分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