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814267 - 2015-10-16 21:08:20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又看到一篇好文章。 花痴

-----------------------------------------------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
作者:資深蒙特梭利老師 李坤珊口述,吳碧芳整理

粉絲提問:我有二個女兒,一個剛滿二歲,一個六個月。二歲的小孩佔有慾很強,什麼東西都是他的,連跟朋友的小孩玩他也什麼都不給別人碰,如果一有人要過來拿,他就會推人或打人,但是如果碰到比他大的孩子,他又會縮在一旁不敢吭聲。為此我跟他說過很多次,但是依舊是這樣。請問老師有沒有好方法可以提供給我?

親子天下Baby駐站專家李坤珊老師回覆:
要求四歲以下的孩子分享玩具還有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本來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孩子的發展其實是從自己被滿足擁有之後,才從因為自己獲得滿足擁有,也可以跟別人分享,所以孩子學會分享的發展歷程,是從“己”到“推己及人”到“他人”的過程。

玩具先分類
建議這位媽媽,假如要邀請朋友到你們家玩的話,不妨先從家裡的玩具分類整理上著手,比如說孩子有很多種扮家家酒、炒菜的玩具,那麼是不是可以把它分成好幾籃,一籃專門是食物的,一籃專門是炒鍋、鏟子之類的,把它分為好幾籃。

引導分享三步驟:告知、預習、確認
舉例來說,JOE是兩歲的孩子,朋友來家裡來之前可以先跟他說:有朋友要來我們家玩!讓他有心理準備。在朋友來訪之前,可以先讓他練習跟你分享玩具,藉此了解哪些東西他可以讓他朋友玩,哪些東西不能分享。

先有這樣的預習準備後,等朋友來家裡的時候,大人陪著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直講說:「你要讓他啊!你要讓他啊!你那麼小氣!」因為大人越是這樣說,孩子會更加覺得沒有安全感,他就會越不想要分享,比較適當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大家坐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說:「哇~你有這個,他有這個,我們一起玩,很好玩。」

用數數引導孩子學習輪流
當有個東西兩個孩子都想要的話,不妨說,那你們誰先拿,拿了之後我數到10或20,就換另外一個玩囉!而當你數到20,就跟先拿玩具的孩子說:「謝謝你!讓另外一個小朋友玩一下囉!」所以等他給另外一個小朋友之後,跟他說:「那你玩完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喔!」

口頭的讚美鼓勵能強化好行為
用這種輪流的方式,大人要去鼓勵輪流的人,要去讚美他大方,而拿到那樣東西的人,要讓他去跟對方表示謝謝你跟我分享。所以用這個輪流的方式,來來回回,而且大人的言語去加以說明這樣的行為,還有行為之後所帶來快樂的情緒,慢慢之後等孩子越來越大,當他覺得自己被滿足之後,就會慢慢學會如何真誠地分享。

【貼心小叮嚀】
所以在學習分享的過程裡面,最忌諱爸爸媽媽常常動不動就說:「你大的應該讓小的。」或者「你那麼小氣,為什麼不讓別人玩。」因為你越這麼說,孩子對東西的佔有慾就會越強。
↑回到頂端↑
#1822099 - 2015-11-21 00:48:01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很不錯的文章。崇拜


孩子永遠記得的5件事

1、那些你讓孩子覺得安全的時刻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弱點,都需要被保護。你的孩子會永遠記得你大吼大叫地幫他趕走床底下的怪獸,或是你緊緊抱住從惡夢中醒來的他。但是他們也會記得當你像怪獸一般憤怒咆哮,令他們畏懼的時刻。孩子們大概時不時會看到我們發脾氣,因為憤怒也是生活的一部份,但身為父母,你的責任就是當孩子和你在一起時,隨時給他安全感。

2、那些你專注在孩子身上的時刻
孩子以他們得到的「注意力」來衡量他們得到的「愛」。當你放下手邊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吃點心,或走出戶外跟他們玩球,這些記憶,會縈繞孩子的腦海一輩子。花點時間,陪陪孩子,將會成為他們(和你)無比珍貴的回憶。

3、那些你與配偶互動的方式
孩子觀察父母的互動,從而建立起他們自己的愛情觀。父母用心經營婚姻,孩子才會對婚姻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夫妻互敬互愛,為對方付出,孩子才會對婚姻關係有安全感。

4、那些你肯定或批評孩子的字眼
孩子的心版如同潮濕的水泥,早期生活的烙印會逐漸變硬成形。他們的自我認同、自我價值、甚至對自我能力的判斷,都奠基于幼兒時期父母對他們的評價。父母一部份的工作是要糾正、規範他們,但即使是在糾正他們的時候,也要用慈愛的話語,鼓勵的態度,以及正面的管教。

5、你們的家庭傳統
驚喜很好,但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規律。他們會珍愛你建立起來的家庭傳統,例如每週一次的電影之夜、每月一次的家庭旅遊、你們一起慶祝的生日和節日、或是其他特殊的家庭傳統,這些記憶直到孩子終老,都能帶給他們幸福感。用點心思,創造孩子可以傳給孫子的家庭傳統吧。


文/親子天下
↑回到頂端↑
#1825432 - 2015-12-06 12:44:31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1. 你的孩子不是國王或女王
教養孩子成為人類、社會、社群、家庭的一份子——而非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

2. 現實人生經常會令人失望
及早學會處理失望,有助於讓你的孩子在充滿各種局限的世界上成為有自信的、能自我管理的、樂觀的。

3. 自主與自我管理才是目標
有效的自我管理與健全的自尊,來自於了解自己在現實世界做事時的長處與短處,以及所獲得的反饋,而非來自過度的鼓勵或讚美。

4. 別餵給孩子垃圾讚美
垃圾讚美(例如,在進行普通活動時,說「好棒!」),就好像垃圾食物,它會讓人上癮,並取代了內在智慧的發展,內在智慧對做出善巧的決定是必要的。

5 韌性來自彈性
不要保護孩子免於犯錯,面對失敗或了解局限(自己的或他人的),它們能教導我們如何在面對人生中無可預測的挑戰時如何保持彈性。

6.幫助孩子以耐心對待天賦才能與創造力
勤勉與耐心對發展真正的創造力是必要的。要在任何領域展現創意,大約需要十年的時間。

7.仁慈與慷慨能帶來最大的快樂
引導孩子以慈悲與助人的心對待他人。教導孩子隨時觀察(而非只在特殊場合)身邊誰需要幫助、協助,或支援。到處都有許多感受助人最樂的機會。

8.好品格才是贏家
禮貌、良知、美德,是好品格所必備的,它們能提供成功的最佳基礎。

9.在人際關係中以身作則
對自己的父母、伴侶或長輩展現尊敬、仁慈與關注的態度。如果你不這麼做,你的孩子也不會持續關注長輩與其他的家庭成員,包括你在內。

10. 教育孩子成為家庭的一份子
做為家中一員所代表的意義遠不止是出生於此。所有孩子都應該被教導在一生中對家庭的福利、值得慶祝的事,以及合作有所貢獻,成為重要的一份子。

------
一本教養小孩的書,書名: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說得很不錯。

何止小孩需要這些,大人也不遑多讓,值得學習。 讚
↑回到頂端↑
#1827503 - 2015-12-15 13:02:34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作者:鄭石岩

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我們偶爾會一起去百貨公司買些東西,順便逛逛書店。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

「對!」「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對!」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盡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最後我們衡量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地準備出門了。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點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

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地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

快到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的約定。如果想買的玩具超過預算,我們就把錢累積起來,等下次再買。

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之後,他們就去看玩具。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我回答:「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

「不夠。」「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我們盡情地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今天先不買搖控汽車,我們可能需要二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他們說:「好!」於是我們一起專心地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他們說:「不買。」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

他們說:「好吧!也好。」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

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他們說:「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

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過程裡,學會了如何節省、如何累積,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心理習慣——「延緩報償」。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的性格缺憾。我們要慢慢地從日常生活當中,培養孩子基本的生命態度與價值觀,他就自然地學會負責。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有次我和太太逛呀逛地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不買玩具的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

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

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硬是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然後她就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的情緒。透過親子互動學習,所有的父母都能啟發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及適應社會的潛能。
↑回到頂端↑
#1830403 - 2015-12-29 13:58:18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很感人的真實故事,六個年過半百的中年老爸,組成了一個搖滾樂團,罕病兒的負荷,重到快壓垮人,卻仍讓他們感到甜蜜,是怎麼樣茁壯出這種韌性的。真是不簡單。

↑回到頂端↑
#1832126 - 2016-01-05 20:41:52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鄭石岩:
愛建立在彼此的了解和體諒上,了解孩子要有耐性,要有時間跟他們相處。
愛本身就是協助一個人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併吞一個人,使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回到頂端↑
#1833448 - 2016-01-12 15:11:02 Re: 強迫孩子分享玩具 只會讓他佔有慾更強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赫然發現,在與神對話這本書裡,竟然看到與鄭石岩老師差不多的說法。



作為雙親、配偶及被愛的人,不要將你的愛造成一種黏人的膠,毋寧成為一塊磁石。

它首先吸引,然後轉而拒斥,以免被吸引的人開始相信他們必須黏著你才能存活。不要讓他們失能。再沒有比這離真相更遠的了。再沒有比這對別人危害更甚的了。

讓你的愛推你所愛的人進入世界,並且完全體驗他們是誰的經驗裡。這樣做,你才算是真正愛過人。

書名:與神對話
↑回到頂端↑
#1839244 - 2016-02-14 13:10:19 Re:父母不該干涉孩子讀書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哲學家:孩子要不要用功讀書,或是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這原本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

簡單來說,就是就算父母代替孩子讀書也沒用吧?

年輕人:是啊,話是那麼說沒錯。

哲學家: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所以當父母命令孩子「好好用功讀書」時,就像帶著滿腳泥巴踩進別人家裡,干涉了別人的課題。這麼一來,就很難避免衝突了吧。因此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

年輕人:切割之後要怎麼做?

哲學家:不涉入他人的課題。就只有這樣。大致上,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只要能做到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應該也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年輕人:那到底要怎麼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呢?說真的,在我看來,讓孩子用功讀書也可以算是父母的責任啊,因為幾乎很少有孩子是喜歡而且自願用功讀書的,不管怎麼說,父母都是監護人嘛。

哲學家:要區分是誰的課題,請想一想「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

如果孩子選擇了「不用功讀書」,那麼最後要接受這個決定所導致的結果,例如功課跟不上,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等等的,不會是父母,毫無疑問的,就是孩子自己。也就是說,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

年輕人:不對,不對,完全不是這樣!為了不讓事情惡化到那個地步,身為人生路上的前輩和監護人的父母,也有責任告誡孩子,要他「用功讀書」吧。

這是為孩子著想,並不是干涉他們的行為。或許「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沒錯,但「要讓孩子用功讀書」就是父母的課題了。

哲學家:世上的父母的確常常說「這是為你著想」這句話。但是很明顯的,父母們是為了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正因為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才會有反彈的舉動。

年輕人:那麼您的意思是,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所以即使孩子完全不用功讀書,也都應該隨他去囉?

哲學家:這裡必須注意的是,阿德勒心理學並不鼓勵放任主義。所謂的放任,是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也不想知道。我所說的不是那樣,而是清楚知道孩子在做些什麼,在身旁守護他。以讀書來說,可以事先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如果他想要用功讀書,你會隨時在身邊提供他需要的支援。但是,絕對不要干涉孩子的課題。在孩子沒有提出請求的情況下,不要一一插嘴干涉。

年輕人:這種做法不限於親子關係嗎?

哲學家: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因為無視當事人的意願,強迫他「改變」,只會在事後引起更強烈的反彈。

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39334 - 2016-02-14 21:56:24 Re:父母不該干涉孩子讀書 [Re: 天光微亮]
宏观 離線
三陽開泰
註冊: 2015-05-05
文章數: 3608
哲學家很會說,但很少聽過那個哲學家教出有成就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原發微(轉貼) http://ppt.cc/nRC54
八字基礎 http://ppt.cc/sdT5H
不要把五術當作萬靈丹。 http://ppt.cc/lqcop
大陸盲派命理也分好多派別 http://ppt.cc/MxBjw
↑回到頂端↑
#1839775 - 2016-02-17 13:11:47 Re:父母不該干涉孩子讀書 [Re: 宏观]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你覺得怎樣的小孩算是有成就?

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39786 - 2016-02-17 13:50:22 Re:一味上網看TV的禍患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鄭石岩老師在書籍"人生路這麼走"中提及,現代小孩子大量上網看電視,家長卻缺乏耐心陪伴的後果,深感這些負面現象,已出現在許多小孩子的身上,為人父母的,該怎麼做呢?

覺得老師真的提出了很好的見解,供為人父母者參考。

附檔是遠流圖書上傳於網路的部分內容,遠傳有免費上傳這整本書的前半冊,有興趣者,可搜尋"人生路這麼走"。




附加檔案
aq.JPG

qw.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39792 - 2016-02-17 14:22:23 Re:一味上網看TV的禍患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延續上文。


附加檔案
23.JPG

34.JPG

45.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50684 - 2016-04-20 14:17:42 Re:孩子不是你的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一個懷抱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他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對自己的渴望。
他們經你所生,
卻不是從你所出,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
但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裡可以住著他們的身體,
卻住不了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你無法拜訪,即使是在夢中。

你可以努力去像他們,
但不要想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
也不會駐足昨日。

你是弓,
子女是從你身上射出去的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看到在無窮路徑上的記號,
用祂的氣力彎曲你這支弓,
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愉悅地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正如祂愛那飛馳的箭,
同樣祂也愛那穩定的弓。

紀伯倫/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54991 - 2016-05-11 13:55:09 Re:寬恕父母的傷害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如果在小時受了傷害
自然只有很少數的孩子知道如何消化痛苦

大多數的孩子
都不知道該如何處裡這樣的傷痛

如果小時候受了傷
就會透過某種方式
把傷痛發洩到我們生命中的人身上

我們許多人都相信
處理一段傷痛的關係
最好的方法就是切斷關係

相信
分開是處理這段關係最好的方式

但你的父母並沒有活在你的外在
他們活在你的內在
而你也活在他們的內在

你對父母的憤怒和抱怨也許情有可原
因為他們對你不好
或沒有滿足你的需求

但你必須了解
每個人都只能給予他們所擁有的
他們無法給予你他們所沒有的

如果你的父母也沒有從自己的父母那裏得到愛
他們肯定也無法給予你愛

如果父母擁有愛
他們就會給予你

如果父母擁有美麗
他們就會給予你

如果父母擁有教養
他們就會給予你

父母會給予你他們所擁有的
父母給予你他們「所是的」

除了他們「所是的」
他們還能給予你什麼呢?

我們常常沒把自己父母視為「人」
看見他們也是渴望愛
對生命有自己的期望
覺得沒安全感的人

不知何故
在孩子眼中
往往沒把父母視為「人」

對其他的關係
或在大多數的關係中
我們都更包容

但卻無法包容自己的父母
我們往往將父母視為理所當然的

巴觀說:
如果你無法寬恕
你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是
像抱著新生嬰兒般抱著你的傷痛
不去批判它譴責它或為它辯護
就是溫柔抱著它
抱著傷痛與經驗痛苦

奇妙的是
你會發現它非常痛
它成為在你胸口的痛苦
但漸漸地
你就會發現了自由與喜悅
而喜悅就會轉化為愛

是你內在的那些衝突憤怒沮喪與憎恨
一直在傷害你

當你全然的經驗傷痛寬恕父母時
你與他們的關係就改善了

如果我們能透過接納與寬恕
療癒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這就會強烈的改變我們的內在
我們就可以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喜悅與豐盛

文/巴觀(愛從接納自己開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58703 - 2016-05-29 15:12:07 Re:覺,教導的智慧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近日看了一本鄭石岩老師的書,書名為"覺,教導的智慧"。

真心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好了,頗收暮鼓晨鐘之效,打算周遭有小孩的朋友,每人送他們一本。

文中強調野心作祟下的價值判斷,不知道戕害了多少青少年,大人不應把物慾的觀念加諸於子女的教育上,那會破壞孩子潛能發展的契機,損害他身心成長的自然律則,教育的任務是肯定每一個孩子,依其資質志向能力和志趣,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機會。

在分工合作的開放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我實現做一個有用的人:人不一定要出人頭地,但一定要過得充實而愉快;不一定要出類拔萃,但要讓自己活得有用有價值,能勝任並且喜歡自己的職業和生活。

教育應有平常心,平常心不是一種造作或野心,更不是追求任何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和羨慕,而是心平氣和地看清事實,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的需要,做適當的回應,從而發生鼓勵引導,支持和啟發的效果。

平常心的反面即非常心。在教導兒童或青少年時,最常見的錯誤態度有三種。一種是功利的求好心切型;一種是養而不教的放任型;另一種是愛而無心的委託型。這三種教育態度,對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都是無益的。

此書有很多很好的內容,族繁不及備載。

書籍獲得行政院優良圖書金鼎獎,誠屬佳作,也推薦給有小孩的朋友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80017 - 2016-09-20 10:54:17 父母之愛:用有能力的愛,教出優秀孩子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孩子會惹出許多問題,讓你大發雷霆。當然你很想狠狠給他一巴掌,或給他尖酸刻薄的語言攻擊,否則就無法出這口氣。但你一定要自我控制,否則會把「教導」的程式弄亂,引來更多困擾。

*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有待學習的地方很多。因此,自己就是學習者,而不是已經成熟的完人。如果你已體會到這一點,你就能和孩子分享相互勉勵和彼此的溫馨。這也就是所謂「教學相長」。反之,如果你以為孩子應完全聽命於父母,你就會因為享受權威而變得更獨斷。最後無視於自己的弱點,又不能從孩子那裡得到回饋,無從改進自己的生活修養,漸漸走向兩代之間溝通的困難與情感上的淡漠。

*如果你平常就注意教導的原則,關懷你的孩子,愛你的子女,那麼你偶爾發脾氣,不會有什麼不好影響。不過,我要提醒你,你要懂得發脾氣之道。你可以光火,表現氣憤,這就是一種教誡,不過你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打孩子,不要用辱罵貶損孩子,這是你必須做到的起碼條件。

*體罰並沒有讓孩子真正了解做人處世的道理。除了用懼怕來達到遏阻外,並無啟發作用。

*父母深怕孩子嘗到失敗而傷心,於是費盡心思,設法防止孩子遭遇失敗。但是,過度的保護就無法激勵孩子積極上進。

--------------------------------------------------------------

父母的教導角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長輩,同時又是朋友。長輩的角色提供了權威和安全感,形成孩子依賴的溫暖,並奠定道德意識的基礎。朋友的角色提供了情感溝通與彼此了解的機會。一切教導活動都在這兩個活動角色中進行。

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扮演著雙重的角色,他們既是指導者,又是學習者。指導者的角色,提供了典範、身教和學習的方法與動機。學習者的角色,是從孩子的反應和回饋中,了解自己對孩子的教導是否得當,而學習改正。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看似單純,事實上則非常複雜。因此,教導的活動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上,重視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教育才會見效。也只有重視生活本身,透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了解,孩子才會體會到父母的關懷和心意。

就生活而言,你一定會發現自己有待學習的地方很多。因此,自己就是學習者,而不是已經成熟的完人。如果你已體會到這一點,你就能和孩子分享相互勉勵和彼此的溫馨。這也就是所謂「教學相長」。反之,如果你以為孩子應完全聽命於父母,你就會因為享受權威而變得更獨斷。最後無視於自己的弱點,又不能從孩子那裡得到回饋,無從改進自己的生活修養,漸漸走向兩代之間溝通的困難與情感上的淡漠。

循循善誘
父母親對於孩子最好是扮演著循循善誘的角色。但父母親畢竟是平凡的人,不是完美的聖者,所以當他們被孩子的頑皮或不認真惹得發火時,不免要大發脾氣,大聲責罵,給他一個嚴厲的處罰,甚至體罰。於是,有許多父母問道,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嗎?我的看法是:你不要內疚,不必為此擔憂。你會有控制不住的時候,如果你平常就注意教導的原則,關懷你的孩子,愛你的子女,那麼你偶爾發脾氣,不會有什麼不好影響。不過,我要提醒你,你要懂得發脾氣之道。你可以光火,表現氣憤,這就是一種教誡,不過你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打孩子,不要用辱罵貶損孩子,這是你必須做到的起碼條件。

你當然可以處罰孩子,可以罰他到書房裡閉門思過,可以罰他停看一次卡通影片或影集,當然也可以藉減少零用錢來罰他。處罰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負性增強制,它被用來消除某些不合宜的行為。對孩子犯錯,父母給予處罰是負責任的行為。

我反對體罰孩子,但是有許多父母都告訴我,不打不行。這一點我要加以說明。體罰是以恐懼和疼痛的方法,禁止孩子再犯錯,它像是一服劇烈的藥物,很快見效,但會留下很多副作用。例如:

1.父母親在生氣時才打孩子,往往失手過重,打傷孩子。我親眼看過父母把孩子打成重傷。更看過父母生氣時把孩子燙傷。這種傷害在親子間往往留下不可磨滅的重創。
2.經常打孩子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敵意,但對父母的敵意是非道德的,於是形成孩子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後果是用惹是生非來抗議父母,用自暴自棄來逃避心理的矛盾。
3.體罰本身阻礙了親子之間的溝通,情感交流受到影響。
4.體罰並沒有讓孩子真正了解做人處世的道理。除了用懼怕來達到遏阻外,並無啟發作用。
5.體罰使孩子產生被動的態度,失去活潑、積極和進取的思想。
6.體罰所產生的懼怕和不安全感,有礙心理健康,同時影響創造力的發展。

父母親一定要注意,體罰固然是很簡便的方法,一時奏效很快,但是副作用太大了。另一方面,父母親在使用體罰時,因為成效快,用起來簡便,於是「體罰孩子的行為」很容易被增強,養成以體罰教導子女的習慣。

體罰的副作用很大,最好少使用,或避免使用。

教導角色的協調
父母親是兩個不同的教導角色,特別是在心理發展上,父母所代表的教導意義是不同的。因此,正常的教導是由父母共同負起責任。

認同是孩子人格成長的重要過程,父親所能提供的角色和母親所提供者不同。例如男孩在性器期,便開始模仿父親的行為,以討母親的歡心,因而逐漸男性化;女孩開始模仿母親,以討得父親的喜愛,而漸漸母性化。就心理分析學家的看法,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是男孩子男性化並產生男性行為和態度的動力,而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是女孩子女性化和學習女性行為和態度的動力。如果父母親不同時提供相互平衡的教導角色,孩子的心理發展上就不免受影響。特別是在性角色上,可能發生障礙。

此外,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夫妻兩人都必須外出工作的時代。大部分的母親已不再像過去農業社會一樣,有充分的時間在家教導孩子。如果教育子女的工作還是單單落在母親的身上,顯然孩子所得到的關心與照顧是不夠的。因此,父親在教導子女上必須與母親相互配合,共同肩負教導的責任。茲建議父母教導角色協調的原則:

1.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要一致。意見若有不同必須私下協調,不宜在子女面前為了管教問題爭吵。
2.父母親對孩子的教導必須相互配合。因此,和諧的父母較能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教育。
3.教育子女並不是父母唯一的事情,因此教育子女與事業的發展要同時兼顧。父母親的自我實現是子女最好的學習典範。
4.父母雙方應該經常就教導孩子交換意見,才能充分發揮兩個教導角色的效能。

孩子的命運大部分決定於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上。無論是心理上的發展,價值上的判斷和行為舉止的模仿,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互動的結果。孩子把這些互動的記錄牢牢地刻在腦海裡,在長大成人之後,往往不加思索地拿來處理事務。因此,父母的行為舉止,影響孩子思想行為的品質殊大。

一番心血無盡喜悅
教導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有耐性聽孩子說話,還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比如說,孩子在睡覺前對你說「我以後要當警察,專門對付歹徒」。你就要知道,他可能看了電視新聞上孩子被綁票,而內心感到害怕。他在造句作業上寫「真想──我真想再也不回家」,你就該警覺到孩子對父母有了敵意。父母對子女的了解,不是像警探一樣揭發孩子的隱秘,而是了解之後,不著痕跡地加以輔導。

孩子會惹出許多問題,讓你大發雷霆。當然你很想狠狠給他一巴掌,或給他尖酸刻薄的語言攻擊,否則就無法出這口氣。但你一定要自我控制,否則會把「教導」的程式弄亂,引來更多困擾。

回到家裡,經過一天的工作,你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你還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難題。許多父母告訴我說,我教孩子做家庭作業,一而再的解釋,他還是不會。我氣得肚子發脹,但還是耐著性子講解下去,真是父母難為。

父母深怕孩子嘗到失敗而傷心,於是費盡心思,設法防止孩子遭遇失敗。但是,過度的保護就無法激勵孩子積極上進。父母真是難為。

孩子要求參加種種活動,讓他參加則顧慮其安全,不讓他參加則於心未忍。天下父母心,無處不是為兒女著想。真讓父母為難!

孩子有很多欲望,給予滿足,現在當然彼此高興,但是將來呢?寵壞孩子的痛楚,誰來承擔?也讓父母為難。教導孩子本來就需要一番心血,你投入多少,孩子就受益多少,你的為難愈多,表示你付出的也多,收穫的會更多。因此,你必須堅守教育的原則,為孩子開拓光明的人生。這是你的責任,當你盡了這個責任,就會感受到無盡的喜悅。


書名/父母之愛:用有能力的愛,教出優秀孩子
作者/鄭石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98774 - 2016-12-02 10:12:28 Re: 教導孩子成才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1.每個孩子都能成材

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成材,期待他們表現出色,成績優異,禮貌懂事,順利通過種種考試,有著光明的前途。其實只要教導得宜,每個孩子都會成材的。

孩子從學習、成長到成材,能獨立負起生活和工作的責任,而獲得成功和成就,這固然是父母親所期望的事,但我們也要認清,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學習的方式互異,成長的環境也彼此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特質都不一樣。既然不一樣,就不能拿孩子跟別人比較,不能用同一種目標和標準來期許他們。要讓孩子成材,就得用父母的慧眼去欣賞和肯定他的優點,擴充他的信心,延伸學習的範圍,給他茁壯的機會。

成材的關鍵
成材是指每一個孩子都能運用自己的才華、潛能和性向,接納自己,歡喜實現其潛能,發展成功的人生。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材,都能用他自己的特質去學習、成長和茁壯,去展現獨一無二的人生。所以父母親不宜用比較的心思教導孩子,拿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去跟別的孩子做比較,這只會帶來不必要的焦慮,抑制學習種種學問的興趣。而孩子們都應該在學習中展現好奇、試探和思考,從而發展興趣、信心、勤奮和主動性,這樣孩子就能開展潛能,自然也就能成材。

競爭是現代人必然要面對的事實。即使在教育園地裡,兒童和青少年也不能免除競爭。但競爭只是競爭,不能讓它與丟臉、懼怕和自卑掛勾,否則失敗和挫折就會砸毀信心,破壞自我認同。批改作業和評閱考卷的正誤,是為了幫助孩子有效學習,而不是在「品評人的高下」。把握這個原則,就能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將來是否能成材,是靠他的主動性、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以及心理健康等因素共同發展出來的。

許多教育方面的追蹤研究都指出,孩子的智商和成績表現傑出,並不保證他一定會有好的成就,或擁有幸福成功的人生。人生的成敗,還有許多其他決定性的因素,例如健康、情緒、品格、人際互動等,對孩子的未來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

從工作與研究中,我有較多機會對人生做全程的了解與觀察,而我的人生歷練也很多樣化,除了少年務農之外,做過建築工、水果販和大批發。另外,我有很豐富的學術和行政閱歷,從事教育、科學和文化的工作,因此有許多機會觀察失敗和性格偏差的人,看出失敗的成因;也有許多機會欣賞和分析傑出的人,看到成功者的特質。我發現要培養孩子成材,絕非只靠成績和才藝,真正的核心課題是一個人身心靈的健全發展。

壯碩的心力
許多孩子成績很好,學習力強,但父母師長卻因求好心切,在不知不覺中教給孩子「懼怕失敗」的心結。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懼怕是衍生成焦慮症候群的元凶。焦慮具有轉移性,它慢慢擴大開來,而把一個人困住,不但會抑制潛能和美好的才華,在情緒上也變得畏懼和不安。我看過不少在學校裡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焦慮不安,懼怕失敗,害怕人際交流,後來在職場上無法勝任愉快,因此不能順利地走出自己的一片天,而落得抑鬱沮喪。

我也看過有些孩子,在中小學時成績傑出,但長期孤軍奮鬥,得不到人際交流的社會支持。在中學以前,他們因為成績出色,許多同學找他請教,和他保持來往,因此用漂亮的成績還可以維持自尊。但這些缺乏主動人際互動的兒童或青少年,一旦考上第一志願,周邊的同學都是一流的佼佼者,他不與人往來,別人也少和他來往,學習的交流及友誼的溫暖便會驟然減少。然而,人的學習大部分是從伙伴互相討論中得來的,這個單打獨鬥的人,開始嘗到敗績的壓力,情緒上又得不到紓解,因此壓力大增,終而陷入困境與痛苦。

在實務工作中,也不難發現高學歷的人,雖然具備專業的能力,但他們的人際適應不良,或者情緒不健康,經常陷入紛擾而愁眉苦臉,甚至連婚姻和自身的社會功能都賠了進去。他們的生涯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真是可惜。

所以為人父母者不應把孩子成材的定義,局限在只有學業成績、名校和才藝上,要注意孩子完整心力的陶冶和培養,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不過,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要重視課業的成就,更不是要你忽視孩子的學業,而是由衷的指出,教導孩子要重視全人發展,要培養孩子的壯碩心力。

堅毅與耐力
此外,父母無須對高智商或者資優生做過度的聯想或幻想。高智商或資優是對某一領域有特殊的學習力和領悟力,而發掘資優生,是為了幫助他發展其特殊的才華,但更重要的是,協助和輔導他發展其心理適應。因為他們生活在與一般人不太相同的情境中,受到比較多的讚美,也承受更多別人的期待和壓力。

許多心理學的追蹤研究指出,高智商和資優生後來的發展,並沒有比一般人更有成就或更成功。一九二一年心理學家路易士‧特門(Lewis Terman)發展出兒童智力測驗,施測後建檔並追蹤資賦優異的孩子。後來他逝世了,其同僚繼續追蹤了五十餘年,結果發現這些資優生的成就與一般人並沒什麼差別:有很有成就的專業人員、科學家和學者,也有沒沒無聞的普通人,甚至有非技術工人和遊民,其表現與一般人大致上並無顯著差異。這項追蹤研究並指出,一個人願意把心力奉獻在所做的事情上,負起責任,持續的學習和成長,則是獲得傑出成就的主要原因。

專注和鍥而不捨的堅毅,是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心力。芝加哥大學教授班哲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追蹤有傑出成就的美國人,發現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具有鍥而不捨的專注和耐力;這些人從投注於所做的工作,到他們獲得傑出成就獎為止,平均花了十七年。在科學研究和創意工作方面,耐性和挫折容忍力也被認為是成功的重要心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的,並非來自天賦。

良好性格特質
孩子要在未來成材,並不單單是成績卓越,或發展他的特殊天賦,而是必須同時陶冶其性格特質。茲歸納最重要的素質如次:

1.信心和健康的自尊(healthy self-esteem):這要從欣賞其成就,鼓勵並協助其獲得成功的經驗這兩方面做起。

2.主動性和勤奮:透過信心與興趣的培養,促進孩子為興趣和好奇做快樂的學習,而不是強制其與別人一爭高下,造成焦慮。

3.思考和創意能力:透過科學的思考和訓練,發展其求真的精神和創造力。

4.良好的情緒習慣:培養樂觀和安定的情緒,並避免將懼怕、悲傷和敵意的情緒,施加到孩子身上。

5.豐富的生活教育:透過生活經驗,教導其禮貌、誠實、愛人、孝順等品格,並培養他負責和承擔的生活態度。

6.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透過信仰、家族活動和社區參與,發展光明積極的價值觀,並領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這些寶貴的心力,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學習得來的,因此,培養這些心理素質,一定要透過「伙伴計畫」,結合家庭、社區和學校的力量,彼此互助協調,締造陶冶的環境,才能辦得到。不過,最基礎的還是父母的態度和家庭。只要家庭的功能健全,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心力,令孩子得以成材。

建言:不要太功利

教育孩子成材,不是建立在單一的功利價值上。每個孩子的資賦、性向和興趣各不相同,環境和因緣也不一樣,因此要配合孩子的理性因緣,協助他走出自己的人生路,踏上幸福的生活,這才是成材的真正意義。

若想教養孩子成材,就必須認清以上幾點基本觀念,把握核心的價值,踏實的陶冶和教化,千萬不要逞一時之快,拿孩子與別人較量。

教養孩子成材,不是誘導他去實現父母未能實現的目標,更不是要他遂行父母心目中理想的職業,而是培養其多方面壯碩的心力,去開展他的潛能和才華。

儘管每個孩子的性向和才華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平等的,都需要父母予以尊重和肯定。凡是受到教導、肯定、啟發和愛護的孩子,悉皆成材,因為他們都能走出成功的人生,都會發現自己的幸福。

你想要孩子成材嗎?請掌握以上簡單的要領,用有能力的愛去培養孩子,相信你和孩子都將會獲致豐碩的成果。

11.注重情緒陶冶
情緒影響一個人的健康、思考判斷、生活品質和工作表現,這是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的事。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便把情緒表現的品質,稱為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Q)。一個人的情緒智商高,他的熱忱、毅力、人際關係和同理心,也都表現得比較好,因此情緒可以說是成功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一個人在童年以前的情緒學習經驗,特別是家庭生活,父母的情緒身教,乃至家人的情緒表現,都是孩子情緒生活的基礎。而到了青春期,情緒的起伏比較大,加上叛逆和衝突,如果沒有處理好,便有可能使孩子的情緒扭曲,造成重創,而影響人格的正常發展。

良好的情緒生活可以帶動一個人走向積極光明的人生;相對的,情緒低落則令人鬱鬱寡歡,抑制創造力和活力。穩定自在的情緒能產生沉著堅毅,應付種種挑戰;不安焦慮的心境則躁動莫名,畏首畏尾,無法工作和安寧。友愛和諧的心情可以讓人際生活良好,自助人助,溫暖快樂;憤怒和敵意的態度則會引發對立和衝突。

孩子的情緒陶冶,是培養孩子成材的重要課題,父母親要幫助他們發展良好的情緒智商。心理學家諾曼‧安德森(Norman B. Anderson)曾歸納出,影響人生的三大負面情緒是:悲觀(憂鬱)、懼怕(焦慮)和敵意(憤怒),所以我們要極力預防這三大負面情緒作祟,積極培養其正面的情緒,這是對孩子情緒陶冶的核心課題。

樂觀VS.悲觀
在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活動中,不免會發生挫折或失敗,遇到打擊或失落,這時候的情緒,與他對挫敗或損失的解釋有關。如果採取的是區隔式的思考,認為挫敗只是一小部分,或者只是暫時而非永久,依然相信自己還擁有許多不錯的表現或實力,這樣他就比較能夠承受失敗的打擊,保持積極和振作,這就叫樂觀的思考模式。但如果他把挫折無限上綱,像洪水一般的淹沒全部心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能力,到哪裡都一樣沒有人愛,或沒有成功的機會等,就會造成悲傷和沮喪,這就是悲觀的思考模式。

樂觀的人經得起挫折,能從敗部復活,能經得起考驗。他們比較健康,有較好的毅力和創意,心情也比較穩定快樂。悲觀的人則容易變得沮喪無助,隨之而來的是悲傷和鬱卒,甚至發展成憂鬱症。

孩子的思考模式,大部分是直接從父母那兒拷貝過來的。樂觀的父母遇到孩子有了挫敗時,懂得區隔思考,他們會對孩子說:「你只有一科沒有考好,其他科目都在水準之上,只要下次再多用功一些,一定會有更好的成績。」或者:「你在考試時沒有答對的題目,現在已經改正過來,顯然你已經會了。這在爸媽的眼中,就是上進的孩子。不要為一時的挫敗而難過,未來還有很多表現實力的機會。」此外,樂觀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有一點進步,或某方面表現良好,就會對孩子說:「我相信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你在其他方面也會更有信心。」

而悲觀父母的反應則可能是:「你成績落後,所有的人都會瞧不起你。」「你在一年級就表現這種爛成績,將來也不會有好表現。再不努力,前途鐵定完蛋了。」從諸多個案中可以發現,悲觀思考的孩子,都與他的父母、師長或周邊的人的悲觀思考模式有關。

此外,悲觀者會把自己的成功和優點加上限制性的解釋,他們相信那只是一時偶然獲勝,不是自己真有本事。他們的信心和喜樂總是無法開展,每天著眼的都是自己的弱點、挫敗和無助,這樣的父母很容易引致孩子悲觀。

一般而言,當挫敗或不幸的事情發生時,樂觀的人會說,這是暫時的,它不會影響我的生活;或者,不是我能力不行,只是因為偶發的因素所造成。然而悲觀的人則說,這是永久的傷害,全都是我的錯,我能力不好。反之,當成功或好事發生時,樂觀的人會說這是我努力的結果,我有信心可以持續做更多的嘗試,它對我有積極正面的價值。

因此,父母親自己要學會樂觀思考,才能帶動孩子樂觀上進,如果你經常表現出沮喪和無助,那麼孩子的憂鬱特質便會漸漸累積,形成嚴重的負向情緒,將來就比較容易衍生憂鬱症。

安全VS.懼怕
父母親都希望孩子的生涯有所保障,能有好的工作和發展空間,更注重他們的安全和幸福,於是諄諄教誨,提示他們人生多麼容易受傷害,要如何避免危險,尋找安全。結果在孩子的心理世界裡,有了兩種力量:安全和懼怕。當安全感大於懼怕時,情緒就安寧祥和;而如果懼怕遠遠超過安全感,就會呈現出緊張和焦慮。

父母對孩子的成績有過高的要求,或應用威脅性誘因來敦促孩子用功,那孩子就很容易發展成考試焦慮和懼學症等毛病。從我的輔導實務工作中,歸納出最常引發孩子焦慮的因素包括:

1.過度的保護,以致剝奪了主動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2.對孩子的期望太高,讓孩子懼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
3.用威脅性的教導方式,強制孩子用功,因而導致不安。
4.父母交惡,婚姻破裂,給孩子帶來不安和創傷。
5.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傷害。
6.對孩子冷漠、虐待和遺棄,造成重創。


這些負面因素在孩子的心理生活中,有著揮之不去的恐懼,長此以往,就會產生焦慮症候群。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注意維護孩子的安全感,要關懷孩子,保持其信心,鼓勵其自發自動,而不是採用威脅恐嚇的方式。

如果父母用懼怕來當作手段,即使孩子得到好成績,也只不過是眼前的小成就,將來還是不能成材。因此正確的教育態度是:

1.指導孩子學習和生活時,要採取正面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附帶威脅性的條件。
2.保持關懷和肯定孩子,並協助其成功學習。
3.發展多方面的能力,肯定其表現,建構健康的自尊。
4.協助孩子發展人際關係,而不是鼓勵孩子競爭。
5.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不因成績起落而有差別。


透過父母的愛,發展孩子的潛能;用支持肯定的方法,建立信心和自尊;用包容及同理心,了解孩子的困難和需要;用安全和自在,鋪陳創意和想像力。這樣就能避免孩子恐懼和焦慮,從而培養安全感和自在感。

青少年以前所種下的懼怕和焦慮,不但會抑制創意和潛能的開發,而且會造成情緒的不穩定。這些現象到了成年之後,會因為生活與工作的壓力增加,而併發焦慮症候群,包括恐懼、恐慌、緊張與廣泛的焦慮。這些人不但會失去健康,工作表現大受限制,甚至每天被焦慮折騰而無法安眠,導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而且焦慮的孩子容易在記憶和思考能力上受到抑制,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避免用威脅和懼怕來提升效果,而要用正面的鼓勵和肯定,來發展其主動性和自律能力,這樣才能開發其潛能,展現健康自在的人生。

友愛VS.敵意
研究發現,當孩子獲得較多的愛與照顧,得到大人公平的對待,受到適當的尊重和肯定,對自己的價值和尊嚴得到認同,就會有被愛和受關心的感受。反之,如果這些需要受到剝奪,或者遭到貶抑和挫折,就會引發敵意和憤怒。敵意有攻擊性,它會發展出暴力和攻擊的行為。

當孩子在同儕間受到歧視或不公平對待時,就容易發展出敵意;同樣的,在兄弟姊妹之間,父母有所偏袒,孩子也會因為不平而生氣,最後產生敵意。尤其是受到貶抑和尊嚴上的屈辱,更容易憤怒,產生對立性的衝突。有不少孩子就是因為受到這方面的重創,因而鋌而走險,往不良幫派尋找歸宿感和依恃,從而步上黑社會之路。

一個人的敵意越深,對人的信賴度就越低。他們對一般人抱持著懷疑和防衛,因此只要受到一點威脅,就會立刻反擊。像這樣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維持合作、友誼和互助的關係,因此無法施展抱負,亦難獲得成就的肯定,結果敵意和挫敗惡性循環,造成更惡劣的情緒。

再者,處在充滿敵意的人際環境中,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影響亦深。琳達‧羅賽克(Linda Russek)追蹤研究發現,沒有感覺到自己與父母之間有溫暖關係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一在中年即患病;而覺得與父母關係溫暖者,只有百分之四十五罹患疾病。此外,健康心理學家謝爾登‧科恩(Sheldon Cohen)也指出,人際網路小的人比大的人更容易感冒,其感染率高出四倍。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友愛和支持,能陶冶其情緒智商,幫助他發展人際關係,減少敵意,促進婚姻的和諧,以及帶給他健康的身心。

建言:情緒管理是終生的功課
憂鬱、焦慮和敵意,是三個主要的負面情緒,它們令個體不快樂,失去健康,抑制創意和思考,導致生涯的潰敗。而這些負面情緒的根源都發展得很早,甚至在童年時就已經種下危險的因子。因此,父母親如果希望孩子成材,就必須培養他正面的情緒,發展其樂觀的思考模式、安全感和友愛的態度。不過要切記的是,這種陶冶不是用語言說教來達成的,而是要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和身教,才能發揮功效。

作者:鄭石岩
書名:教導孩子成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918507 - 2017-03-03 11:22:41 Re:決定幸福因素是「心」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看了一本鄭石岩老師的著作,覺得很感動,如果父母能有這樣的教育心態,小孩子能夠適性發展,而非被強迫從眾,建立起健康心態的小孩子,會很快樂地成長吧。

摘錄一些片段分享。

文章如下:


大人常給孩子太多預設,告訴他們什麼是有利可圖的,什麼是沒有前途的工作,天天在貴賤中打量思想,再從高下間批評計較,結果許多孩子一旦無法好好讀書,卻也不願意去工作,這才是斷送孩子的前程。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天賦,他們注定要照如所從來的根性特質去成長,只要大人不挑剔,好好引導他們展現潛能,孩子就會喜歡自己的選擇,專注的學習,將來也會樂觀,有趣地工作和生活。

我們不能用利誘和威脅來使孩子就範。「你好好讀書,將來有好地位,好前程。若不肯用功,將來就去當一名沒出息的工人吧!」這是我們常聽到的大人對孩子的訓勉,但這句話卻隱藏著錯誤的指引。

讀書是為了求知、明辨是非,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把讀書當作「書中自有黃金屋」時,讀書的本質就被扭曲了,變成地位和虛榮的象徵,而不是教一個人過成功生活的過程。

其次,現代是工業社會,誰能沒有工作?做一名工人是很自然的事,當工人更不是卑微的事,他一樣可以發展一片天地,過成功的人生。

生活是平等的,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決定幸福的因素是「心」,你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夠體面,那麼當工程師也會自卑;如果你有正確的人生觀,一個小小的職員也能開出幸福生活的花朵。所以教育學家吉諾特說:「我們寧可培養一位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培養一位失去人性的博士。」

有一位農夫寫信給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請教如何才能使兒子也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並說為了向愛式學習,所以給孩子也取了個相同的名字。愛因斯坦的回答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從野心或只有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人及事物的愛與熱忱所產生的。」

書名:教師的大愛---發揮有能力的愛,做學子們的貴人
作者:鄭石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102
Quantacy 79
kit13 79
元利 76
bluenwater 66
jcj 59
rblin 52
愛因斯坦 50
小休 41
hui 38
紅兒 34
yichinyichin 32
圓仔寶寶 32
圓學施少偉 31
yungshow 31
最新議題
解鈴還須繫鈴人
by rblin
03:03
甚麼時候可遇到相守一生的人
by cassiopeia
01:07
新的租屋處是否平安
by 0093
18:03
《永遇樂.懷古》 甲辰年戊辰月 六愚
by 草山人
16:26
測"樂",這筆賬時間
拖長是否要得回來?

by 雷克雅維克
10:38
問4/26生活狀態:造物由來總好生
by 圓仔寶寶
07:28
問4/25生活狀態:汝今心地不分明
by 圓仔寶寶
07:16
誤會的產生
by rblin
03:06
能靠這張證照轉職成功嗎
by cassiopeia
2024-04-26 17:24:40
試占民主同盟對抗邪惡軸心之意象。民主同盟
為世,邪惡軸心為應。

by CHC
2024-04-26 10:19:00
談易經中的萃卦與升卦(十)
by valley
2024-04-26 07:54:48
人生两难抉择
by 靜觀自得
2024-04-26 03:43:04
貼心又忠實的靈魂伴侶
by rblin
2024-04-26 03:05:54
請教事業 姻緣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9:37
請教 姻緣 事業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4:41
情緒越來越陷入低潮, 熟齡女能情歸何處
by Rie
2024-04-25 15:29:39
參加完海外評審活動後的成效?
by mtk160
2024-04-25 10:10:57
差點沒命
by rblin
2024-04-25 03:03:36
大法官大還是民意大..
by 君無邪
2024-04-24 12:28:17
請問最近要買茶几去淘寶買會比在台灣買好嗎
?

by hongrong51
2024-04-24 10:24:50
問今年春天的運勢:平生富貴成祿位
by 圓仔寶寶
2024-04-24 09:55:43
猜測徐巧芯的八字
by 乃哥
2024-04-24 09:53:23
想要請問一個星相強弱的問題
by g69gle
2024-04-24 09:40:57
妄念多,身心才會生病
by rblin
2024-04-24 03:03:53
請問「時上一位貴」是什麼意思?
by Xx雲飄飄xX
2024-04-23 21:52:10
誰在線上
1 線上使用者 (Quantacy), 210 Guests and 35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Wush77, 劉劉, PG, fonien, BGBGBG
8173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69 議題
2140778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