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龄墓地】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九龄墓位于韶关北郊墩子头村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因历朝均有祭扫,这座山被当地百姓称作丞相山。
沿着一条卵石小路,我们来到山脚处的“张文献公祠”。据介绍,该祠堂为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坟墓时所建,“文革”期间荒废。1982年韶关市政府重修坟墓时将该祠一并修整,使之焕然一新。祠内墙上镶嵌有张九龄、张九龄夫人、张九皋(张九龄弟)、张九章(张九龄弟)4块旧墓碑。这些碑石可能是民国八年建祠时在土墓前取来嵌到这里的。碑上刻字仍可辨识,只有部分剥落。韶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松南告诉我们,张九龄夫人的墓地就在张九龄墓地稍下处。而九龄弟九皋之墓在九龄墓右面山下,九章墓在左面山下。1978年,该山周围被列为“张氏家族墓地”,1985年8月这里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卵石小路在张文献公祠旁继续蜿蜒而上,至半山腰地势稍平处就见到张九龄墓地。墓宽六七米,高约四五米,墓前呈凹字形,墓碑上书“右丞相始兴伯张文献公墓”,墓的左右两侧有“樵苏永禁,竹帛犹存”的圆形石刻。
据介绍,该墓多次被盗,1960年7月,广东省博物馆组队挖掘时,仅余零星残物,幸存一块很完整的石刻,是为“张九龄墓志铭”,也就是这块墓志铭解开了张九龄诞生年月之谜。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皆称张九龄生于公元673年,而一些民间资料则记载张九龄生于678年。
记者在当地专家带领下,手持电筒摸索着走进漆黑的张九龄墓室内,几平方米的墓室为穹庐顶,内壁还有壁画斑块,这在唐朝比较罕见。对张九龄墓及其家族墓地,广东省文化厅前后投了6万元,韶关市政府投了四五万元用于保护和修缮。
张九龄墓前有一株桃花引起我们的好奇,据这里的文物保护员梁新华老人介绍,这株桃花自生自长于斯。从这里看过去,眼前宛若一个小盆地,开阔雄奇。山岗下的小村炊烟袅袅依稀可见。这不由让人想起张九龄的《感遇》之二:“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