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Page 11 of 11 < 1 2 ... 9 10 11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26317 - 2024-01-14 15:55:14 奮迅王問經下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奮迅王問經卷下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0942a21] 爾時,奮迅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法者,可有見法?若有見法,可見如來?」

[0942a22] 佛言:「有。何以故?奮迅王!色相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見色則見如來;如是,受、想、行、識之相,皆悉不生,本性不生,如是見識則見如來。戒有為相而是無為,如是見戒則見如來。三昧平等則清淨見,如是,我於燃燈佛所得清淨見。我於彼佛得見因緣,以見因緣即得見法,以見法故即見如來。」

[0942a29] 奮迅王菩薩白佛言:「世尊!燃燈佛來、所有如來,彼云何見?」佛言:「奮迅王!皆以色相分別而見,非見法身。奮迅王!我為汝說,汝今應知:我從初發菩提心來更不見佛,惟除燃燈。何以故?非見色相,淨見如來。

[0942b04] 「奮迅王!菩薩如是欲見佛者,應如我見燃燈如來,以一法故。云何一法?如我之身,彼燃燈身亦復如是;如燃燈身,我身亦爾。一身一法,證法不二,不分別證是因緣智。若見因緣,彼則見法;以見法故則見如來。若於一切有心生處皆悉證滅,不入涅槃、不得生死方便智說,此是奮迅。

[0942b12] 「彼實諦智何者是耶?聲聞之人何者?實時則觸解脫。如是實時,菩薩亦得不觸解脫,此是奮迅;緣覺之人何者?實時則觸解脫。如是實時,菩薩亦得不觸解脫,此是奮迅。

[0942b15] 「實諦智者,所謂知苦非諦、非實。何者為智?謂不實智,以是無窮顛倒生故。

[0942b17] 「知苦不生、畢竟不生,若如是知苦不生者,此名苦智。

[0942b18] 「云何斷集?如彼集法,如是斷集。云何名集?集故名集,平等斷集。若未來集於未來斷,此法法爾,非少有法若生、若斷。

[0942b21] 「愛使集有,彼斷愛使,故名斷愛。何者苦滅?若彼苦集性畢竟滅,無法失滅是故名滅。若滅一切攀緣相者,義不相應,有何法生?有何法滅?

[0942b25] 「何者為道?所謂有道——若善、不善,若漏、無漏,若垢、無垢,有為、無為——皆不可得,此名為道。平等名道,以一切法皆真實故;寂靜名道,以一切熱皆悉離故;安隱名道,不離一切善方便故;無漏名道,諸漏盡故;不行名道,分別見人不能行故;易行名道,正修行者所能行故;不捨名道,過去如來所不捨故;離相名道,以能斷除一切疑故。

[0942c03] 「若於此道不入二者,此得名道;若解如是四諦之義,名實諦智。若此四諦聲聞乘願、緣覺乘願,於二乘願不生悕望,是乃得名實智奮迅。

[0942c07] 「又,奮迅王!智奮迅者知聲聞乘,不取、不住;知緣覺乘,不取、不住,是智奮迅。

[0942c08] 「又,奮迅王!智奮迅者,若以一心遍知一切眾生之心、以一心體遍知一切眾生心體,若心、若智,二心不轉,是智奮迅。

[0942c12] 「又,奮迅王!智奮迅者,知見過去無障、無礙,而於過去心亦不轉;知見未來無障、無礙,未來、過去心亦不轉;知見現在無障、無礙,而於過去、未來、現在心不戲論,是智奮迅。

[0942c16] 「又,奮迅王!智奮迅者,若盡智知而善根行不盡亦知,無生智知知集亦知,是智奮迅。

[0942c18] 「又,奮迅王!智奮迅者,若一切法畢竟寂滅,知一切法非他因緣,以智力故不取涅槃——以為成熟諸眾生故——此是菩薩智奮迅也。

[0942c21] 「如是,奮迅王!菩薩欲以此智奮迅而奮迅者,應當善作智所作業,勿作慢業。何者慢業?諸有意行皆是慢業、諸有識行皆是慢業、諸有心行皆是慢業,諸樂善行、諸墮見施皆是慢業,諸墮想戒皆是慢業、諸依自他而行忍者皆是慢業、諸有起心分別精進皆是慢業;諸分別身般若亦爾,皆是慢業。

[0942c27] 「諸起我慢皆是慢業:『我菩薩者。』此是慢業;『我菩薩住。』此是慢業;『我能不斷佛種、法種、眾僧種。』者,此是慢業;『我於眾生利益行。』者,此是慢業;『未度眾生我令得度、未解脫者我令解脫、未安慰者我能安慰、未涅槃者我令涅槃。』此是慢業;『我行布施、我持戒、我忍、我行精進、我禪、我慧。』此是慢業;『我行慈心、我行悲心、我行喜心、我行捨心。』此是慢業;『我行少欲、我行知足、我遠離行、我不染行。』此是慢業;『我頭陀行、空閑正行、憶念分別。』此是慢業;『我行空行、我無相行、我無願行。』此是慢業;『我能實語、我能真語、我如說行憶念分別。』此是慢業;『我過魔業、過四魔羂、斷一切見、我修行忍。』憶念分別此心意業,諸如是等此中略說,『我菩提覺、我轉法輪、我令眾生得解脫已,然後乃入無餘涅槃。』憶念分別此心意業,奮迅王!諸有心行、起心作說,皆是慢業。

[0943a15] 「奮迅王!何者智業?於如是處,非是心意意識轉行,彼是智業;菩薩如是常作智業。菩薩云何常作智業?所謂菩薩常作二業,二者,所謂成熟眾生,攝取正法。云何菩薩成熟眾生?謂自智知成熟眾生。自智知者自住離慢,如是自知隨於何處自離住知,非意、非識;菩薩如是非意、非識,菩薩如是成熟眾生。

[0943a23] 「云何菩薩攝取正法?菩薩若於一切諸法皆不攝者,此是菩薩攝取正法。非色攝者是攝正法;如是,非受、非想、非行、非識攝者,是攝正法。如是次第,非界攝者是攝正法;非入攝者是攝正法;非善法攝、不善法攝是攝正法;非淨、不淨,非漏、無漏,有為、無為,非世間法、出世間法,非如是攝是攝正法;非施相攝是攝正法,非戒、非忍、精進、禪攝是攝正法。何以故?諸攀緣生皆有相生,非法、非律、非攝正法。何以故?無相、無礙,如來正覺,彼不可得相攀緣攝。菩薩若知如是業者,是則名智;若以是智作智所作,彼非盡智。

[0943b06] 「奮迅王!何者慧奮迅?謂為法分以句分析取四無礙。何等為四?一者、義無礙,二者、法無礙,三者、辭無礙,四者、樂說無礙。

[0943b08] 「義無礙者,於一切字惟取於義而不取字——所言義者,正知一切諸法之義。

[0943b10] 「又復義者,不可說義,於種種字皆悉不忘知前後聲,此名為義。非取語故得隨順義,若能如是語義平等則隨順義。若如是知,名義無礙;於一切義皆無礙故,名義無礙。

[0943b15] 「法無礙者,謂法隨順,不順非法。隨順法者不念非法。何以故?彼一切法離名字智。法無礙者,若乘、若法,不異法說,於法界相不壞法界。何以故?法界一相——所謂無相。彼於何者說法言語?聞彼語已響聲平等,隨順信解,信說法語法界平等,隨世俗知而不取著,以是諸義名法無礙。

[0943b22] 「辭無礙者,謂知字語——若龍、夜叉、若乾闥婆、若阿修羅、若迦樓羅、若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諸字語智,釋提桓因、梵世界主諸字語智,一語、多語、略語、廣語、女語、男語、若內官語、若過去語、若未來語、若現在語,一切皆知如法字語。若以字語令他眾生自意知解,如是而說,自語、他語,彼此不障、亦不取著。何以故?知一切法無字、無語。彼如是念:『何者字語?若說何法?彼如是法字語中無,故不可得、亦不可說。又,彼字語於法中無,故不可得、亦不可說。若說字語,字語無聲;若當真實有此言辭——善法言辭、惡法言辭——則不可得,應知此辭不在於法。辭無礙者於一切法皆不障礙,諸法不行。何以故?法不行故,一切諸法畢竟不行。』如是知已而為他說、教他令知,名辭無礙。

[0943c08] 「何者名為樂說無礙?若一切語皆悉樂說、於一切聲皆悉樂說、於一切名皆悉樂說。

[0943c09] 「云何樂說?於義樂說、於法樂說、於真樂說、於實樂說。若有眾生於修多羅語聲信解,為彼眾生修多羅語響聲樂說;若於祇夜語聲信解,則為祇夜響聲樂說;如是,伽他、和伽羅那、若憂陀那、若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曰多伽、若闍多迦、若裴不略、阿浮陀達摩語聲信解,為裴不略、阿浮陀達摩響聲樂說;若於前修語聲信解,則為前修響聲樂說。一切眾生諸根樂說,謂於信者信根樂說、於精進者進根樂說、於有念者念根樂說、於有定者定根樂說、於有慧者慧根樂說,如是廣說一切諸根二萬一千菩薩樂說。欲行者根八萬四千如來所知,彼一切根如來樂說,菩薩隨順相似樂說彼一切根二萬一千;瞋行者根八萬四千如來所知,彼一切根如來樂說,菩薩隨順相似樂說彼一切根二萬一千;癡行者根八萬四千如來所知,彼一切根如來樂說,菩薩隨順相似樂說彼一切根二萬一千;等行者根八萬四千如來所知,彼一切根如來樂說,菩薩隨順相似樂說彼一切根二萬一千,如是名為樂說無礙。

[0944a02] 「奮迅王!彼義無礙、法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如是一切以慧為根、依慧而住、隨慧而行,菩薩依慧,此等及餘種種奮迅而皆奮迅。

[0944a04] 「又,奮迅王!慧何為根?慧依何住?慧隨何行?奮迅王!聞為慧根,慧依聞住,慧隨聞行。

[0944a06] 「又,奮迅王!聞何為根?聞依何住?聞隨何行?奮迅王!善知識者則是聞根,聞者則依善知識住,聞者隨順善知識行。

[0944a09] 「又,奮迅王!彼善知識以何為根?依何而住?隨順何行?奮迅王!彼善知識敬重為根,依敬重住,隨敬重行。

[0944a11] 「又,奮迅王!如是敬重以何為根?依何而住?隨順何行?奮迅王!如是敬重深心為根,依深心住,隨深心行。

[0944a14] 「又,奮迅王!如是深心以何為根?依何而住?隨順何行?奮迅王!如是深心不諂為根,依不諂住,隨不諂行。

[0944a16] 「又,奮迅王!如是不諂以何為根?依何而住?隨順何行?奮迅王!如是不諂大悲為根,依大悲住,隨大悲行。

[0944a18] 「又,奮迅王!如是大悲以何為根?依何而住?隨順何行?奮迅王!一切眾生是大悲根,即依一切眾生而住,隨順一切眾生而行。何以故?奮迅王!菩薩為令一切眾生得解脫故,發起大悲一切智心。

[0944a24] 「奮迅王!此慧奮迅,菩薩發此一法門己,若於一劫、若餘殘劫異異法說無法妨礙。欲令眾生不見其身而為說法,隨意即能;欲令自身一切毛根皆出法聲,隨意即能。如彼眾生深心修行而為說法辯才樂說、如彼眾生身色示現而為說法,他來鬪諍不能破壞。

[0944a29] 「若諸外道五通所知,呪讀、智論、若鞞陀智種種語論、月日星智、知陰陽智、或有夢相、或時地動、陀毘羅呪種種方術、若烏語等;以呪術力能令鹿等輪聚不行,呪龍、夜叉、乾闥婆等;或有王鹿餘人身相、豐相儉相、星行戲相一切皆知;復知世間種種伎能,若書、若印、若數、若算一切解知;歌聲、樂聲、打鈸等聲、節脈處等一切皆知。

[0944b08] 「彼婆羅門外道之人、如是一切下劣種姓不得為說,彼菩薩如是一切皆悉現得。

[0944b10] 「有慧菩薩此一切法能示他人,如是一切皆悉善解。如是,菩薩善知呪毒、知呪毒處、知種種論;如是,一切菩薩悉知,而不惱亂一切眾生、不信此等以為正道。

[0944b14] 「奮迅王!菩薩如是有慧奮迅,千萬梵俱坐住語言,迭互相見、色色相示、語語相示。如是,菩薩青等諸色威德光明勝彼諸梵,於彼梵處心不悕望,如是諸梵到菩薩所心生敬重。如是一切天宮殿中示現自在,菩薩於彼不生悕望、不生貪樂,生無常想、苦無我想。菩薩如是隨順一切眾生解脫,奮迅王!此慧奮迅。

[0944b21] 「奮迅王!又,彼菩薩以慧奮迅於魔世界化作宮殿——勝彼魔宮過百千倍——令彼諸魔於勝宮殿悕望貪著;生貪著已,心則離慢;既離慢已,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乃為說無常法。

[0944b25] 「奮迅王!彼慧菩薩一切處行如是應知。以是慧故,若施、若受、若發願等一切應知;以是慧故,若自護戒、令他持戒,以是持戒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修忍、令他修忍,以是修忍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精進、令他精進,以是精進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入禪三摩跋提、令他入禪三摩跋提,以是入禪三摩跋提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攝法、若為他說,如聞觀察,應如是知;以是慧故,一切行來、一切威儀、一切放捨,應如是知。

[0944c06] 「有慧菩薩以慧力故,則能具得一切善力;有慧菩薩慧自在故得一切財;有慧菩薩慧奮迅故,於一切法得勝奮迅;有慧菩薩執慧力故,得佛相似莊嚴莊嚴;有慧菩薩於一切法皆隨順行而無功用。

[0944c11] 「奮迅王!譬如世人放箭向上,奮其勢力自然向下,乃至到地而無功用。奮迅王!有慧菩薩亦復如是,以慧勢力能放願箭而無功用,自然如是墮在一切善法之地,謂道場地示現慧力。

[0944c15] 「復有何力?以慧力故,右手能動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以慧力故,勝魔眷屬、勝魔莊嚴、乃至獲得菩提所攝如來十力。何者為力?他不能勝,所謂天、人、阿修羅等一切世間所不能壞。奮迅王!此是戒通智慧奮迅。

[0944c20] 「奮迅王!如是戒通智慧奮迅,若有不種善根眾生耳所不聞。奮迅王!若人得聞此法門已心歡喜者,如是之人於此奮迅則能奮迅。何以故?如是奮迅,一切聲聞、緣覺所無。」

[0944c24] 如奮迅王菩薩所問,世尊說已,奮迅王聞心生歡喜,合掌向佛一心瞻仰,目不暫捨而作是言:「一切眾生以如是等四種奮迅而為奮迅,猶如如來、應、正遍知之所奮迅。」

[0944c28] 爾時,世尊於奮迅王菩薩面前出種種色微妙色華、種種妙香葉相盛華。時彼菩薩即取彼華用散如來并眾會中一切菩薩,如是散已,彼眾會中華所著者一切悉為金相莊嚴,舉眾皆見。

[0945a04] 於虛空中百千諸天如是見已,一切同聲說言:「世尊!若有信解如是奮迅,既信解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之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何以故?以如是等一切奮迅悉皆隨順一切智心。又復,世尊!若有未發菩提心者,何處當得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奮迅法門?」

[0945a11] 爾時,世尊讚彼空中諸天子言:「善哉善哉!」讚善哉已,告奮迅王大菩薩言:「奮迅王!我念過去然燈如來次前復有第七如來,名普無垢淨光明王。彼佛、如來廣說如是奮迅法門時,有菩薩名具境界,以此法門問彼如來。如來既說此法門已,八千眾生得此奮迅,又復更得無生法忍;會中眾生三萬二千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於爾時得此奮迅,次後復於然燈佛所菩提滿足。如是,奮迅王!我涅槃已,若有能聽此法門者,彼人為取菩提之心必定速得無生法忍。」

[0945a21] 說此奮迅法門之時,會中眾生三萬二千諸天及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諸天子雨種種華、百千天樂供養如來,以佛力故,彼樂音中出妙聲言:「若有眾生勝信解心、諸根猛利、信解佛法、慧行成就、善知識攝、宿種善根、大悲憐愍一切眾生,爾乃得聞如是法門;聞已信解、受持、讀誦。」

[0945a29] 爾時,奮迅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如是十八不共佛法世尊所有。如是十力,菩薩有不?此四無畏,菩薩有不?如是十八不共之法,菩薩有不?」

[0945b03] 佛言:「皆有。奮迅王!一切菩薩於八地中作業成就乃得九地,謂具辯才、得不退忍、攝善方便慧波羅蜜。奮迅王!菩薩如是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乃得九地。

[0945b08] 「奮迅王!何者菩薩十菩薩力?一者、發起一切智心、堅固深心、大慈滿足、不捨一切諸眾生力;二者、不求一切財利、供養、名聞,一切世間希有之事不貪樂力;三者、滿足大悲之心,一切佛法清淨信解,法究竟力;四者、勤心不生懈怠,增上精進,不離憶念、威儀行力;五者、不動安住三昧,遠離二邊順因緣法,一切見行皆寂靜力;六者、菩薩一切分別及不分別戲論疑網皆悉滅故,滿足般若波羅蜜力;七者、成熟一切眾生,無量生死攝取未足,攝取世間一切善根,世間生死信解如夢,於生死中不疲倦力;八者、菩薩觀察法性本無眾生,本性無命、無富伽羅,信解諸法不生、不出,能於輪法信解不生,一切輪法不生忍力;九者、入空無相無願觀解脫門,於聲聞乘、於緣覺乘解脫知見解脫門力;十者、菩薩於甚深法而能自知,觀察一切眾生心行知無障礙滿足之力。奮迅王!此是菩薩十菩薩力。

[0945b26] 「奮迅王!何者菩薩四無所畏?一者、菩薩一切聞持,得陀羅尼憶念不忘,不畏大眾而為說法;二者、菩薩信解諸法則得忍力,不生、不出,信解法已得無生忍,得法忍已入空無相無願之法,不畏大眾而為說法;三者、菩薩於聲聞乘觀解脫門、辟支佛乘信解知見,信一切入、亦信解脫,如諸眾生病藥所須,如是而知一切眾生諸根成熟,亦如是知如應說法,菩薩如是不畏大眾而為說法;四者、菩薩離大眾畏,爾時無心,東、西、南、北若有人來難問我者我不能答,不畏不能,不見畏相,菩薩如是,一切眾生若有問難皆悉能答,如彼問難相應說答無所怖畏,能斷眾生一切疑心,不畏大眾而為說法。奮迅王!此是菩薩四無所畏。

[0945c11] 「奮迅王!何者菩薩十八不共菩薩之法?奮迅王!所謂菩薩無有人教而捨財物以用布施,又復初生即能起心捨財布施。又若魔王作佛身來說如是言:『若人布施則入地獄。』而彼菩薩不生慳嫉。又復菩薩一切自物皆用捨施,施心轉勝,如是布施是菩提因,不望果報,皆願迴與一切眾生。奮迅王!此是最初菩薩不共法。

[0945c19] 「奮迅王!又復菩薩無有人教,而彼菩薩——如來未出,無受戒處——於波羅提木叉正行悕學,不捨此不共法。菩薩在家如說護戒,雖不出家復無教者,如波羅提木叉說學,失命因緣不捨戒學,一切戒學隨順菩提,願斷一切眾生破戒。奮迅王!此是第二菩薩不共法。

[0945c24] 「奮迅王!又復菩薩,一切眾生罵詈、毀辱、割其身分不生瞋心。若貧窮人、若栴荼羅、若逼迦婆、若工作師種種罵辱,而菩薩心亦不生瞋,於彼眾生慈心普覆,有大勢力能加其惡而不作惡。如是,菩薩為隨順法;如是,眾生乃是菩薩佛法因緣;如是,菩薩於彼眾生令心寂靜為作饒益,著忍辱鎧起勇猛力。奮迅王!此是第三菩薩不共法。

[0946a03] 「奮迅王!又復菩薩設多衰惱而勤精進頭陀,不捨、不生劣心。見聲聞乘入於涅槃,見生死苦而心不求聲聞涅槃;見緣覺乘入於涅槃,見生死苦心亦不求緣覺涅槃;見佛、世尊一切義成一切佛法,所作已辦入於涅槃,自未有力知諸眾生未滿佛法而心不劣,起精進心:『我亦如佛入於涅槃。』奮迅王!此是第四菩薩不共法。

[0946a11] 「奮迅王!又復菩薩若轉輪王、若帝釋王、若魔自在婦女圍遶,有天歌樂、一切妙樂皆悉具足,於中入禪修習無量,而心樂於離欲之法,不隨異語。於生死中心大怖畏、於婬欲法生不淨想、於諸陰中生於怨想、於諸界中生毒蛇想、於諸入中生空聚想、於自眷屬生於死想、於婦女中生塚墓想。心常樂求攝取正法、悕望見佛親近供養、亦常不毀一切眾生,能令伎樂弦歌等中出禪分聲。魔既聞已,遮則聲滅,以彼菩薩前善根力,於虛空中即出佛聲、法聲、僧聲。又,彼菩薩棄捨國土富樂自在,入於山林。奮迅王!此是第五菩薩不共法。

[0946a24] 「奮迅王!又復菩薩一切世間諸禪定中不生堅想,有黠慧行,遠離使見,取義、取法;如是菩薩乃至夢中不生自見、不生他見、不生法見。此不共法,若有自見則有使見,以無自見則離疑網;魔王波旬不能令其生於疑見,若有疑見則離於法。菩薩如是成熟眾生、饒益眾生,不顧自惑,無有疑心。奮迅王!此是第六菩薩不共法。

[0946b03] 「奮迅王!又復菩薩離一切生無有功用,身業清淨,遠離殺生,於諸眾生施與無畏,若手、若塊、若杖、若刀不加眾生,遠離刀杖,手不執持。自財知足,於他所有至一把草不與、不取;設寶滿地不生貪心,寧失身命終不邪命而取財利、衣服、飲食;常行梵行乃至不生欲食之心。菩薩如是離欲鬪諍及諸煩惱,不行婬欲因緣惡法,是彼菩薩不共法處先思量已身業成就。奮迅王!此是第七菩薩不共法。

[0946b12] 「奮迅王!又復菩薩清淨口業,實語、真語,如說而行,不誑如來、天、龍、夜叉、若乾闥婆、若阿修羅、若迦樓羅、人非人所。口不惡言、不壞眷屬、自眷屬愛,不惡口語、愛語、軟語、不麁獷語,作相應語、作利益語、常於先語面狀笑語。如是,菩薩所有惡語、惡口說語、他不愛語、自他熱語一切不說,不違心語——若無言無,若有言有——如是淨語深心淨信得不共法,一切生處常得如法法相應語。以如是語,能令一切不淨心人心得清淨,心清淨者則能供養。彼以深心不共法故常得實語,有所言說如語不異,隨其所說一切皆爾。奮迅王!此是第八菩薩不共法。

[0946b25] 「奮迅王!又復菩薩自心自在,不貪、不瞋、正見不邪。如是,菩薩菩提之心無與等心,不忘、不失,遠離一切諂心、曲心、濁心、亂心,晝夜常行清淨慈心。奮迅王!此是第九菩薩不共法。

[0946b29] 「奮迅王!又復菩薩即於生時具足世智,若呪、若誦、若醫、若藥、書印、數算一切皆知,一切師術皆悉現知,一切伎能、諸論善知,於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因他知,自智成就,不觀他面。一切天人觀察菩薩,有如是心:『若菩薩說,我聞修學。』奮迅王!此是第十菩薩不共法。

[0946c06] 「奮迅王!又復菩薩若以種種利益眾生,能為他人療治病患,不求財利、供養、名稱,大悲為首療治世間,然後令住出世間法。如是,菩薩心常憶念:『如是惡界苦惱眾生,以何方便、何時、何法令彼得脫,既得脫已畢竟斷滅一切煩惱,所謂斷除一切苦惱,令住涅槃畢竟之樂?』奮迅王!此第十一菩薩不共法。

[0946c13] 「奮迅王!又復菩薩心不悕願帝釋天王、若梵天王、若轉輪王、統王國土而亦得之;彼菩薩如是不求帝釋天王、梵世界處、轉輪聖王、統王國土,雖不悕望自然而得。又,彼菩薩不為色故求於梵行,不求身色、不求國土、不求眷屬、不求財富、不求名聞、不求色相,如是梵行雖不悕望具足而得。奮迅王!此第十二菩薩不共法。

[0946c21] 「奮迅王!又復菩薩住好國土富樂之處不知念佛,而有諸天曾見佛者教令憶念,先呵責已如是教言:『此法應作、此不應作,若作此業則得菩提,當如是願。汝如是作、如是行已調伏諸根,未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天如是教,令憶念於菩提道,不越、不捨。奮迅王!此第十三菩薩不共法。

[0946c28] 「奮迅王!又復菩薩,何等惡人多惡、多瞋垢心眾生,於菩薩所不能加惡,菩薩於彼亦不報惡。彼大惡人多瞋心人——若身、若口、若心意惡——若見菩薩心即清淨。何以故?菩薩於彼不報其惡,置彼惡者住正法中令心清淨。彼雖作惡,以菩薩力不入惡道。何以故?以彼菩薩本來如是不共法戒清淨滿足,有如是心:『若有眾生,若以身業、若以口業、若以意業於我起惡,願彼眾生不入惡道。』以有戒故,隨願成就。奮迅王!此第十四菩薩不共法。

[0947a09] 「奮迅王!又復菩薩,若有眾生不信,慳貪邪見懈怠,不信業報,離佛、法、僧。若於沙門、若婆羅門,心不清淨見則不禮,亦不供養、不生敬重、亦復不生希有之心。如是眾生若見菩薩即住威儀,若聞語說心即清淨,起迎禮拜、供養恭敬、生希有心。何以故?以彼菩薩之勢力故。奮迅王!此第十五菩薩不共法。

[0947a16] 「奮迅王!又復菩薩,若有天、龍、若有夜叉、若乾闥婆、若有仙人、若婆羅門,於菩薩所生於師想,諸世間中為師首者皆師菩薩。以通力故,能令世間天、龍、夜叉、若乾闥婆、若諸仙人、若婆羅門皆來歸敬;彼既來已,歸菩薩語,禮拜菩薩、供養恭敬,是等皆悉先為歸首;既見菩薩即便禮拜、恭敬、尊重,生尊勝想,深相敬信。奮迅王!此第十六菩薩不共法。

[0947a24] 「奮迅王!又復菩薩,隨生何處、於何種姓——若村、若城、或人集處——彼處眾生善法增長、斷不善法,成熟眾生攝取正法。生正見家,父母正信、正行、正入,隨何方處、何處人中,菩薩生彼師中最勝,彼處眾人供養、恭敬,無一眾生入惡道者。如彼菩薩善根所攝,彼處眾生死則生天、若生人中。奮迅王!此第十七菩薩不共法。

[0947b02] 「奮迅王!又復菩薩隨順一切菩提分法,勝通滿足,一切諸魔不能得便。奮迅王!此第十八菩薩不共法。

[0947b05] 「奮迅王!不共法者,云何不共?一切佛法隨順正行,故名不共法。」

[0947b07] 爾時,奮迅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如來乃能與諸菩薩大法光明、能作無量殊勝光明。如我解佛所說法義:若有菩薩聞此法門,一經於耳得清淨心,餘修多羅則不能爾;若得聞已,受持、讀誦,彼人則攝一切佛法;若人能於此法門正觀察者,則為已修一切佛法,於此法門所有法忍得隨順忍;若有能行此法門者,一切佛法皆已修行。應如是知。又復,世尊!若人不離此法門者,彼則得通;如是,菩薩既得通已,當住道場。」

[0947b17] 佛言:「如是如是。奮迅王!如汝所說,若人不離此法門者,彼則得通;如是,菩薩既得通已,當住道場。

[0947b19] 「奮迅王!過去往世然燈如來前復久遠,有佛號曰波多婆那,次前又遠復有如來號曰提沙,次前又遠復有如來號曰弗沙,次前久遠復有如來號波除大,次前久遠復有如來、至佛、世尊,號曰天王,出現於世。

[0947b24] 「爾時,於彼天王如來、佛之世界,一切充足,安隱豐樂,天人熾盛。地平如掌,以毘琉璃、閻浮檀金、鉢頭摩華種種間錯;其地柔軟,觸力猶如迦遮隣提。人民安樂如兜率陀,所須飲食隨念速至,身色、形相、戲樂之處及諸宮殿與天不異,惟天與人二名不同。

[0947c01] 「彼三千界中更無有王,唯有如來,故名天王。

[0947c02] 「譬如轉輪聖王坐饒益座以法治世,非是非法;天王如來亦復如是,坐於法座師子座上為諸天人如應說法。欲說法時,東、西、南、北縱廣八萬四千由旬大眾充滿,爾時如來說法音聲遍三千界。彼諸天人供養、恭敬、禮拜如來、尊重如來,所謂無上佛法供養,彼無下劣信解眾生,惟信佛法。如是,彼處無有聲聞、緣覺之名,豈有乘處?況復有行?惟有清淨大菩薩眾圍遶世尊。彼處清淨無有女人,耳初不聞欲行之名。

[0947c12] 「彼諸眾生皆悉化生,於蓮華中結加趺坐。如是化生彼諸人天,受三種樂。何等為三?見如來樂、及聞法樂、觀察正法離欲之樂。彼諸天人心不放逸,具足財富,迭互說法,常懃精進。壽命長遠無量無數,業盡退時不生餘道,生佛世界。

[0947c17] 「如是,菩薩臨欲退時,上昇虛空高七多羅,出聲說言:『我今於此佛世界退。』無量菩薩聞彼聲已,皆共和合而來集會,觀彼菩薩示於法忍,作如是言:『於何法退?於何法生?』

[0947c21] 「彼退菩薩於彼菩薩集會眾中說如是言:『大仙當知:非有少法,若退、若生;如來所覺一切諸法皆無有退、皆無有生。非色有退、非色有生;非受、非想、非行、非識有退、有生。第一義中無我、無命,亦無眾生、無富伽羅、無人非人若退、若生。世尊正覺一切法空、無相、無願,彼空無相無願法中無退、無生。如來世尊證離欲際、證無為際、證不生際,非不生際有退、有生,無退因緣是故不退。無生因緣不相和合,是故不生。如是因緣無有和合、無退、無生。』

[0948a02] 「如是,菩薩為菩薩眾說此法已然後乃退。彼退菩薩如是退已,無身、無皮、無塊、無可知見;退已復到餘佛世界現見如來。

[0948a06] 「天王如來并諸菩薩不著袈裟,皆著清淨妙好天衣。彼不學戒而悉調順,一切皆得無生法忍,為菩薩眾不廣說法。何以故?彼眾一切少聞多解,以利根故。若彼如來為諸菩薩眾會說法,既說法已,彼處彼處乃至彼佛世界之中,若人、若天一切皆知。彼彼眾生有得忍者、或有獲得陀羅尼者,或有眾生得辯才者、得三昧者,時彼如來名聞十方。

[0948a14] 「奮迅王!天王如來為諸天人廣演分別如是法門,有諸菩薩七萬二千皆得授記。彼有菩薩名曰無垢清淨光明,不得授記,有如是念:『此諸菩薩威儀無礙、憶念意行、若慧、若通、得陀羅尼、及得三昧不勝於我,皆得授記。若彼得記,我何因緣不得授記?』

[0948a19] 「天王如來知彼菩薩心所念已而語之言:『汝未來世當得授記。善男子!於未來世然燈如來、應、正遍知為汝授記。』

[0948a22] 「無垢清淨光明菩薩聞是語已,心生歡喜,上昇虛空說如是言:『若未來世恒河沙劫然燈如來出現於世,我到彼時得一切智;如來真語、如來實語、不異語故。』

[0948a26] 「奮迅王!汝意云何?彼時無垢清淨光明大菩薩者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何以故?我是彼時無垢清淨光明菩薩。

[0948a28] 「奮迅王!次後如來名波除大,我於爾時供養彼佛,彼佛為我說此法門。我既聞已,受持、讀誦,爾時獲得光印三昧。

[0948b02] 「次後如來名曰弗沙,我於爾時供養彼佛,聞此法門、受持、讀誦,爾時獲得光明三昧。

[0948b03] 「次後供養堤沙如來,聞此法門、受持、讀誦,復得毘盧遮那三昧。

[0948b05] 「次後供養波多般那如來、世尊,聞此法門、受持、讀誦,得柔順忍。

[0948b06] 「次後供養然燈如來,爾時我得無生法忍,我時得此四種奮迅——謂戒奮迅、通奮迅、智奮迅、慧奮迅。

[0948b09] 「奮迅王!此門如是,應當善知。若有何人——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行菩薩行,今於我所聞此法門、受持、讀誦,一切速疾得通菩薩得此奮迅;得奮迅已轉大法輪,於此無上光明法中得智光明。」

[0948b14] 如來說此法門之時,會中一萬六千菩薩一切得忍,復有一萬二千眾生發菩提心。三千大千世界震動,百千諸天皆讚嘆言:「若此法門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有深種善根眾生乃能得聞如是法門。」

[0948b19] 爾時,慧命阿難陀白佛言:「世尊!當以何名名此法門?如是法門云何受持?」

[0948b20] 佛言:「阿難!此法門者名『四奮迅神通法門』,如是受持。」

[0948b22] 世尊說已,奮迅王菩薩、慧命阿難陀,并諸天、人及乾闥婆、阿修羅等,聞如來說,歡喜讚嘆。

奮迅王問經卷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22 - 2024-01-14 16:04:09 大集譬喻王經上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0948c06] 復次說此法時,命者奢利弗,從座而起,一肩優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問,願佛聽許,如我所問,賜為解說。」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隨汝所欲,當問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所問者,我為汝說,令心歡喜。」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閻浮洲若有雨時,於何處雨當名善雨?」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汝以妙辯善思念如是義,欲問如來,汝欲利益多眾生故,欲令多人得安樂故,憐愍世間、利益安樂諸天人故,亦為現在未來發菩薩乘諸善家子善家女等,令生精進力故。奢利弗!善聽善念!我為汝說。」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0948c20]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閻浮洲人,所有甘蔗蒲桃、大麥小麥、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豆畢豆、迦荼訶利那豆(似大豆,此土無),如是等田及餘苗稼,於彼處雨名為善雨。何以故?若於彼處成就諸味,閻浮洲人得用活命,是故於彼處雨,名為善雨。」

[0948c25] 奢利弗復言:「世尊!善家子善家女,若欲法施,於何處與名為善與?」

[0948c26]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我說法施,若於諸處普法施時,名為善與。奢利弗!我今復說,若法施時與諸菩薩摩訶薩,於法施中名為勝上善與。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求法,是故施彼法時,名為勝上善與。奢利弗!譬如於大海雨,非不有果、非無受用。如是奢利弗!若於菩薩摩訶薩所,與法施時,非不有果、非無受用。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求法故。奢利弗!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寶時,若勤用力,名為善作。何以故?奢利弗!磨拭摩尼寶時,與作百千水精珠等。如是奢利弗!於諸菩薩摩訶薩所,若作力者,名為善作。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眾生,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行無上菩提故。奢利弗!譬如大海,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何以故?大海漸深、大海漸下,是故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巧方便中修菩薩行,亦無有法而不能說。奢利弗!譬如一滴水池種優鉢羅華葉出生,雖同一池,其華外葉不如是妙,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內華則為男子女人稱讚貴重。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同一法界證已,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稱讚貴重。是故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發是心:『莫同一法界證而得聲聞獨覺名字,不得如是稱讚貴重,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我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得如是稱讚貴重,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若沈水樹、若栴檀樹,其葉不得稱讚貴重如自體香。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智慧,不得具足如真實香,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真香具足。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49b03] 「奢利弗!我說彼等由善友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歡喜愛者,教彼勤行令歡喜愛。何以故?奢利弗!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有一人欲取珍寶,更第二人亦欲取寶,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寶洲道所出寶處,我說是人無有慳悋。如是奢利弗!若示遍智寶洲道者,我說是人亦無慳悋。奢利弗!如大價寶直多百千,出大海中,寶在海時無人磨拭,至閻浮洲乃有磨拭。如是奢利弗!若有欲見如來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各各見佛勝功德已,彼即廣行當成聲聞,彼廣行已當成獨覺,彼廣行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餘諸善根由值善友皆成廣大。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求善友親近承事,既承事已須修多業,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49b21] 「奢利弗!如摩尼寶,若磨拭時細末流下,然其細末,不得如是稱讚貴重,如彼摩尼大寶,則為國王若王大臣及餘智人能別寶者,稱讚貴重。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同一法界證,不得如是稱讚貴重,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諸天及人、若乾闥婆、阿修羅等,稱讚貴重。奢利弗!譬如有人,自將金摶詣金師所、若金師弟子所,到已告言:『汝取此金為我作釧,我著脚上。』時彼金師若彼弟子,告言丈夫:『我以此金為作瓔珞,隨汝頂戴若頸若手,繫已,多有百千人眾見生歡喜,讚歎於汝。』奢利弗!時彼愚人不用金師利益善語,報金師言:『汝但為我作於脚釧。』如是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若如來所、若聲聞所,作勝上施法時,或有善友來至其所,告言:『丈夫!汝今作此勝上施法,是不順善。所謂以此勝上施法,而於有量法中迴向若聲聞地若獨覺地。汝今作此勝上施法,所有善根,堪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於世間出世間法中,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勝智慧。奢利弗!是故諸佛世尊,讚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此是無上迴向,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49c16] 「奢利弗!如有二人,於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縷,同一樹生,所作細衣價直百千。一人欲作僕使麁衣,到織師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娑縷善料理訖,同一樹生,為我好織。』織師報言:『丈夫!我當與汝作衣價直百千,何用麁衣?』彼人不納織師善語,報織師言:『但為我作僕使麁衣。』如是奢利弗!雖同一法、同一善根,或有攀緣聲聞地者,或有攀緣獨覺地者,或有住於無上道者。奢利弗!於中若有攀緣聲聞獨覺地者,應當語言:『汝此善根是如來因。』若求無上佛菩提者,應亦語言:『汝此施法所有善根,當同一聚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迴向,以彼善根施諸眾生,作無盡心當攝取之,因此善根願諸眾生,當得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稱智,三界最勝無上智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種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50a05] 「奢利弗!譬如國王第一夫人產生八子,於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相,得紹王位以水灌頂,餘諸王子復悉圍遶依法奉事。奢利弗!於意云何,非彼母腹而有過失,令餘王子不得灌頂大王位耶?」

[0950a09] 奢利弗言:「不也。大德世尊!何以故?彼餘王子,自於往昔不作王業、不種善根,以是因緣,彼餘王子悉不得紹灌頂王位。」

[0950a12] 佛言:「如是。奢利弗!同證一法界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得名法王,餘諸善家子等,得聲聞名,非此法界有過失耶?」

[0950a15]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界有其過失,然由彼等於往昔時所作善根不能迴向無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發願,不作勝上善根,又不願求遍知利益,是故今但生聲聞事。彼等亦不行如來行,又無如來功德,不具神通,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0950a21] 「奢利弗!以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應迴向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波利質多羅俱毘陀羅樹,有時初生三十三天皆大歡喜,作如是言:『此樹既生三十三天,不應久空。』如是奢利弗!有時善家子善家女,發無上菩提心,彼時所有正信三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心生忻躍,云此道場不應久空,菩薩摩訶薩得成無上菩提。

[0950a29] 「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多羅俱毘陀羅樹,三十三天見葉出時不讚不重,若見華時心生忻躍。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證一法界,諸天世人不讚不重,若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心生欣躍。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諸善根及三十二大丈夫相,所有光明勝於日月,能照無量諸佛剎土憐愍眾生。

[0950b07] 「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多羅俱毘陀羅樹,若增長時,三十三天,應知此樹不久當有多葉,百千俱致那由多葉,乃至無量阿僧祇葉以覆其上。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應知當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聲聞,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聲聞眾,圍繞在前,多有聲聞獨覺出現。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有別峯處高百踰闍那,或高二百踰闍那,乃至七百踰闍那,此等別峯不得言是大須彌山。如是奢利弗!從如來智出生聲聞,亦不得言其智具足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亦不具足如來十力、四無畏智、無礙智等;然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具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應知即有多天子眾,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諸天子眾,出現於彼在其山頂,受天福報心甚愛樂,天欲遊處隨意即遊。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應知當有多聲聞眾,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諸聲聞眾出現於世,諸聖行處隨意即遊。

[0950b28] 「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即有四畔俱時而住終無先後。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善根迴向無上菩提,爾時即有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德等俱時出生,亦無先後。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若分分斷,比於餘山猶為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善根迴向無上菩提,若即以比諸餘善根,足為最上高大住持。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有金色邊,若諸鳥獸至其邊者,皆同一色所謂金色,即與師子獸王同色。奢利弗!雖與師子獸王同一金色,然其力勢功德名稱,彼悉不共師子王等,亦復不如師子獸王遊戲頻申無畏吼聲。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與如來同於一味謂解脫味,不得即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等,彼無如來如是功德、諸力、無畏、師子吼聲;然其如來則具方便智慧諸法,此方便智,聲聞獨覺尚皆不聞,況能出生?如來功德、如來遊戲、如來雷聲,如來以師子吼而吼高出諸世。奢利弗!如諸鳥獸與師子王雖同一色,而餘功德悉不共等,不得名為師子獸王。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與如來同解脫味,而亦不共如來齊等,以彼不得功德名稱,不得如來無上上名及如來體,又亦不得無上菩提、諸力、無畏、無礙智等;以是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具足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當迴向無上菩提。

[0950c26] 「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普於須彌山邊而住,三十三天住於山頂。奢利弗!於意云何?須彌山上豈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住頂耶?」

[0950c29] 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須彌山上非是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種山上受用福報,以其不作如是業故,不得住於須彌山頂。」

[0951a03] 「如是奢利弗!我此法體亦無過失,而不容受諸聲聞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迴向無上菩提,亦不發願修如是行,不發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聲聞,不得遊於如來行處,又無如來功德,亦不具足諸力、無畏、無礙智等;以佛具足是智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停死屍。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不共慳居。奢利弗!譬如大海潮不過時。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若乞士來終不過時。奢利弗!譬如有人若取滴水於大海中,皆是一味所謂醎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以種種百千諸門所作善根迴向無上菩提,皆成一味謂遍智味。奢利弗!譬如金性出金(謂金鑛也),隨種種意作諸瓔珞,轉得種種瓔珞名字。如是奢利弗!以一佛智轉成多種百千瓔珞,所謂出生眾生善根。

[0951a20] 「奢利弗!如王作錢,若已印有文者得名為錢,若未印無文者不得錢名。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得無生法忍已,諸佛世尊然後記言:『汝善家子!於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見有人初住脇胎未記色類,以其未成男女相故,後時若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記言當生是男是女。如是奢利弗!菩薩未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彼後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方與其記:『汝善家子!於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0951b04] 「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不作是念:『我光當照此閻浮洲。』但使日輪共光出時,於閻浮洲必作照明,令閻浮洲所有諸人顯明諸色。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得遍智智時,亦不作念:『我當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是法行、坐是地分,具是生相、具是善根,彼當如是覺智。以是覺智,彼菩薩摩訶薩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譬如二人皆欲得寶入於寶洲,於中一人取無價寶,其第二人取有價寶。於時智人言:『丈夫!此處有無價寶,汝可取之。此寶多價,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餘智人別識寶者,皆共稱讚貴重為上。』此人不用彼人語故取有價寶。如是奢利弗!此佛教法亦似寶洲,有人到已即作無價念行具足,謂遍智智寶相應念,遠離聲聞獨覺等念。復有第二人,以聲聞獨覺相應念行。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數;復有自餘諸善家子,成聲聞已在聲聞數;得遍智者在普見數,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0951b23] 「奢利弗!譬如如意寶珠,隨到誰手彼即自在,無有一寶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無有一眾生所而不與作寶事,無有一眾生所而不教作善根乃至無為涅槃。奢利弗!譬如作摩尼人、若作摩尼弟子,隨所有寶外畔濁惡,若磨拭已光色勝上。知色勝已,彼作珠人若彼弟子,當得多種百千財聚而用活命。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隨於他心令生善根,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攝,以此善根成諸佛法。奢利弗!如摩尼寶,若未淨時須好覆藏。何以故?彼摩尼寶是無價故。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諸天及人、若乾闥婆、阿修羅世當須守護。何以故?彼善丈夫為諸天、人、阿脩羅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奢利弗!如摩尼寶雖未磨拭,當知即為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餘智人別識寶者稱讚貴重。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當知亦為諸佛世尊菩薩聲聞稱讚貴重。奢利弗!譬如有人若見佛時,當須如是生希有心:『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時出世,我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豐正法業,以此正法教諸眾生善根聚集,彼諸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迴向時,若有無信比丘、比丘尼、優波塞、迦優波斯迦,若摩羅波卑,若摩羅身天來到其所說大乘過,令其捨離令不樂欲。奢利弗!於意云何?彼等豈不為多眾生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等,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耶?」

[0951c23] 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修伽多!何以故?為諸眾生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

[0951c27] 佛言:「奢利弗!若欲不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者,應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諸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樂欲,莫退莫離。何以故?我說不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者,謂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欲不離不退者。是奢利弗!譬如飢饉惡世,所種不生,如在石上種。時若王、若王大臣、若剎帝利、若剎帝利大臣、若婆羅門、若婆羅門大家、若長者、若長者婦、若長者大家,在於城邑為眾人故,集種種穀而作大倉。時眾人等皆詣倉所,取種種穀將歸而食。時有一人到彼倉處放火燒之。奢利弗!於意云何?是不善人,豈不於多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所,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耶?所謂是不善人,於彼倉處放火燒壞,不令受用。」

[0952a15]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

[0952a15] 佛言:「奢利弗!如是如是,正法欲滅,於時有人聞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或時出世,彼人聞已於眾生所而生大悲,生大悲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時若有不善人出,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奢利弗!於意云何?是不善人,乃與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眾生等,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

[0952a26]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

[0952a26] 「奢利弗!譬如商主多將商人在道而去,逢大險河多有流水。時有一人語第二人作如是言:『丈夫!當作方便計挍用力求船。』其第二人語彼人言:『我正住此,不能求船。』於時彼人有志有力,勤作方便求船將來置於河邊,乃有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既得度已於彼岸住;其第二人嬾墮無智少力薄福,仍住本處不能度河。更有餘人來到河所亦欲求度,見彼懶墮無智少力薄福人已,語云:『丈夫!汝何不度?』時懶墮人作如是言:『共我伴者方便用力,求得船來置於河邊,已令百千那由多俱致眾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時彼餘人語是人言:『奇懶墮人,何不學伴,而墮此處受無量苦?』如是奢利弗!我見二人行布施時,一人語彼第二人言:『丈夫!汝可相應善作方便計挍用力,聚集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二人言:『我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欲到阿羅漢。若欲到阿羅漢者,亦須相應方便計挍用力,當得出生初第耶那,如是出生第二第三第四第耶那,虛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無邊處、非想非非想處三摩跋帝,於其中間即便命終,乘此得生非想非非想天,身當得長壽久住,乃至八萬四千劫限而住。』爾時彼人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為多眾生百千那由多俱致,乃至為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說法,說法已於後以無餘涅槃而取涅槃。時第二人,乘此仍在彼非想非非想天住。」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脩伽多!實如如來所說。世尊!當知彼人是其嬾墮,若樂初第耶那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樂著彼處,即樂著已更不能與上人法合,不作方便計挍用力,不近善友隨順承事,不如實觀三解脫門,當知是懶墮人。世尊!彼菩薩摩訶薩大勤精進,聲聞少信是其懶墮。世尊!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52c05] 「奢利弗!譬如有摩尼寶具多功能,將問作摩尼寶人言:『此摩尼寶有何功能?』問已,彼隨所知如是為說,於中若多知者說多,若少知者說少。如是奢利弗!同證一法界已,乃有轉生聲聞智者,彼等隨勝功德而知,隨勝功德而說,隨其所問還如是答,依有限智,以昔有限發願故。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無限智,以昔無限發願故,有無限無礙智,無限六波羅蜜,善巧方便成熟眾生。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薩道時集無邊願,以是無邊功德法莊嚴故證於遍智。奢利弗!譬如波利質多羅俱毘陀羅樹,初生小華其有香氣,彼閻浮洲諸生華香,若穌摩那、若婆梨師、若占波迦,自餘諸生華香,彼皆不及波利質多羅俱毘陀羅樹初生諸小華香。如是奢利弗!其諸聲聞獨覺所有善根,若名聞、若香、若威德、若力,皆不及彼初發菩提心菩薩摩訶薩,何況入行、何況不退、何況一生補處、何況至灌頂時、何況住普賢菩薩行、何況在勝道場、何況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所有香、所有威德、所有力,具足此力所謂諸佛世尊。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泊河小河大河等皆入大海,然其大海亦不厭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陀那波羅蜜而不厭足,如是尸羅波羅蜜、羼帝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弟耶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遍智,所有善根亦不厭足。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泊河小河大河等,大海之內悉能含受。如是奢利弗!所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所有眾生界等,菩薩摩訶薩悉能含受,與甘露味令彼等喜。

[0953a09] 「奢利弗!譬如大那伽那(大力士神)所著鎧甲,閻浮洲人皆不能著。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所著鎧甲,為諸眾生著彼鎧甲,其諸聲聞獨覺不能著彼鎧甲。如是奢利弗!從初發心乃至坐勝道場,不捨菩薩摩訶薩如是鎧甲行菩薩行。奢利弗!初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應如是學,相應用力勤修於業,則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雪山王南畔所有諸樹,具足諸華諸果諸香,彼等諸樹,閻浮洲人皆不得用。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雖有無漏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彼等眾生皆不得用。如諸菩薩摩訶薩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諸眾生等皆當得用。奢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所有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彼諸眾生皆當得用。若諸眾生不得用者,我無如是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

[0953a25] 「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所流行時,彼流行處潤此大地令其津澤,又彼流行逼地而去,凡諸塵土草木葉等,彼流行時悉攝將去。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閻浮洲行住坐臥,如是等處攝諸眾生,令其善根皆得潤澤。又復行住坐臥,逼切諸無智行、欲瞋癡行及顛倒行,皆攝受已行住坐臥。奢利弗!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聞此上說,雖多懶墮必須發大精進。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有處流時作聲大聲,有處少聲有處無聲。如是奢利弗!得無生忍菩薩摩訶薩,有處示現出生善根,有處自身示現隨順承事善友,有處自身為他而作善友,隨眾生器所堪,如是自身示現。奢利弗!譬如鏡輪若未善磨不善淨時,見其形像即不善淨;若彼鏡輪善磨淨時,然後分明見其形像。如是奢利弗!初業菩薩摩訶薩,如見自善根即承事善友,如承事善友然後增長佛法。

[0953b13] 「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增長滿時,於其兩岸草木枝葉皆漂將去,乃至於四大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所有此岸助墮黑事,行於諸見險道,我皆將去乃至到無餘涅槃界。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有時增長多沫,於中有多樹等,根莖葉果拔已將去,於中復有第二大樹,猶生而住。後時第二年中,恒伽大河更長過前,前者大樹更及諸木拔已將去。如是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承事善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而為惡友力故、以昔業行力故,受五欲福娛樂受樂皆共隨行,於後必須承事善友,乃至當得無生法忍。何以故?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終不虛棄,彼等必當出世作佛,號遍智者、號普見者。

[0953b28] 「奢利弗!譬如有時劫燒,彼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熾然,而作光明同一熾然,若燒若壞無墨無影。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無一眾生可見,於彼眾生界中,所有眾生皆不知者,我於彼等當令作不退法。奢利弗!譬如彼大焰聚然時,所有諸毒諸藥,彼等皆同被燒。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若有乘眾生、若無乘眾生,我於彼等皆當平等說法,如彼願、如彼信,彼諸眾生種種信行,當速令度,不作二相。何以故?諸法無二不作二相,諸法無我於如不知。

[0953c10] 「奢利弗!譬如彼大焰聚然時有焰,乃至光音天有焰,不能至爾許遠處。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雖平等入,而於十方世界智慧不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法界證已具無量智。奢利弗!譬如彼大火聚,十方世界不來不去,而燒三千大千世界,彼火亦非無因。如是奢利弗!彼諸佛智,十方世界不來不去亦不共聚,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實知十方世界諸眾生心行,彼智亦非無因,最上遍智當如是見。

[0953c20] 「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當知蔽諸螢火而作照曜。如是奢利弗!初發心菩薩生時長時,當知蔽諸具足分智聲聞獨覺光明而作照曜。何以故?彼作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具無邊光。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當知蔽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諸處星光皆不復見。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諸天來閻浮洲,出如是聲、告如是聲、說如是聲:『汝諸人輩,此菩薩摩訶薩,今從兜率天宮捨身。』爾時此閻浮洲所有獨覺大智具者,皆聞聲已發心向於涅槃。何以故?最勝福田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時,有如是自在力,何況生時、何況行七步時、何況初出言時——我於世間最大最勝,我當必盡生老病死——何況出時、何況至道場時、何況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可云最勝最上、最大最妙、無上無上上。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54a10] 「奢利弗!譬如大地所有種子,彼等牙生有種種名,同一地塵而有諸相。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證已,種種界眾生出種種名,而不破法界。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當於彼時,我證一法界已,種種界眾生種種名字以智當說,以是若干大智,而亦不壞法界,法界亦不作二,法界亦無增減可知。奢利弗!見是義故,菩薩摩訶薩當思如是法行,雖恒伽河沙數諸佛滅度,法界亦無增減可知;現在十方世界所有諸佛世尊具無礙智,所有聲聞具於少智,法界亦無增減可知;虛空界極法界相應,如是當知,法界為極,佛法相應亦如是知。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0954a24] 「奢利弗!譬如虛空界無與相似者,如是奢利弗!法界亦無與相似者。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此深法當以智觀。奢利弗!譬如有人於大海中取諸滴水,彼皆一味所謂鹽味。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出生聲聞。何以故?法界一而無二。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此深法中深處應當以智分別,於此法中般若波羅蜜當隨順行,非在餘處廣說譬喻,於無我法當思當觀當求當合,當生欲心當發精進作業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大海有魚身長百踰闍那者,乃至身長七百踰闍那者,彼諸魚身雖復增長七百踰闍那,大海亦無增減可見,然彼七百踰闍那魚身死時,大海亦無增減可見。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如是學,雖有恒伽河沙數等諸佛世尊滅度,而法界亦無增減可見;復有無量聲聞滅度,法界亦無增減可見。此雖一味謂解脫味,而諸聲聞不能轉生是智,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0954b14] 「奢利弗!譬如轉輪王有諸寶出,彼等諸寶餘處不生,唯於宮內出生諸寶。何以故?彼轉輪王昔作轉輪王業,以作業故唯於宮內出生諸寶。如是奢利弗!淨心菩薩摩訶薩,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欲施他,隨其所欲彼則出生。何以故?以彼先世善淨心故。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24 - 2024-01-14 16:06:54 大集譬喻王經下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大集譬喻王經卷下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0954b27] 「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寶性中(謂出寶處),問先入者言:『丈夫!諸寶何似何相?』於先入者報彼人言:『丈夫!汝癡,云何名入寶性?自見諸寶復問此寶。』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問,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於時諸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今當示眾生如此法界,為說令住。奢利弗!寶性者,所謂法界。入寶性丈夫問寶者,所謂愚凡夫輩。於先入寶性丈夫者,所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作是念:『我出有價諸摩尼寶,或出無價諸摩尼寶。』如是奢利弗!法界亦不作是念:『有知我已出有限智,或有出無邊智。』奢利弗!但於法界定隨所知得有限智,又於法界定隨所知得無邊智。

[0954c11] 「奢利弗!譬如未竟一日即知若干剎那,若干羅婆、若干瓶、若干筩,皆知一日有若干殘。如是奢利弗!未竟出生苦集滅道。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知此是證信我說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未到菩提。奢利弗!譬如水聚下大地,彼不令虛空多。如是奢利弗!雖恒伽河沙等諸佛世尊已入涅槃,而法界不見增減;無邊諸聲聞眾滅度,而法界亦不見增減。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所有眾生界不見增減,法界亦不見增減,我等作如是師子吼,乃至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無有是處我分別說,有人至海龍王邊,作如是言:『我欲得破毛端為百分,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時海龍王語彼人言:『丈夫!汝欲百分破於毛端,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我不捨大海。』如是奢利弗!於無邊眾生界,教授作力令喜大喜,彼作是言:『我等不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我於法亦不作分。

[0955a01] 「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熱時,有人往詣恒伽大河欲飲其水,而有一人障不聽飲。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於彼無主大水聚中而作障礙,得是順不?」

[0955a04] 答言:「不也。世尊!」

[0955a04] 佛言:「如是奢利弗,無攝法界、無攝諸佛法中,有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信解渴仰,而有眾生說大乘過令離令斷。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順不?」

[0955a08]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

[0955a08] 佛言:「是故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聞是說已,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欲精進相應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此大地中有地分所,於閻浮洲諸人無用。彼何者是?所謂坑坎、缺崖棘刺、高峻廢處。如是奢利弗!眾生界中有諸眾生,於諸眾生亦無所用。彼何者是?所謂發聲聞乘獨覺乘者,彼等於諸眾生則無所用。奢利弗!譬如有大地分,閻浮洲人得有用處。彼何者是?所謂具足園林華池,若有出金銀處,彼等閻浮洲人得有受用。如是奢利弗!眾生界中有諸眾生,於諸眾生得有所用,而彼等少。彼何者是?所謂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等為諸眾生而作歸依,畢竟作樂故。

[0955a23] 「奢利弗!譬如大海中有無價諸摩尼寶,而閻浮洲諸人不得受用。如是奢利弗!雖諸阿羅漢聲聞有無邊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而彼等於諸眾生則無所用。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彼等為諸眾生受用。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若不為諸眾生受用、畢竟能作樂者,非我善根。奢利弗!譬如尼瞿陀子其形雖小,而生時長時多引多覆。如是奢利弗!其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善根生時長時,當知他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是故奢利弗!發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雖小善根不可輕賤,莫言不增長耶。何以故?發大乘人善根若增長時,當知作無量阿僧祇。奢利弗!譬如有人大富多財多受用具,多有貝玉珊瑚金銀等,所謂若剎帝利大家子、若婆羅門大家子、若長者大家子,彼等出街市時,誰欲看者看,誰欲至者至,誰欲問者問。爾時所有諸寶大摩尼寶,直多百千,欲看者看,欲至者至,欲問者問,何以故?彼等心大,於此賣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法此大乘中,欲問者問,欲說者說。何以故?彼等信大,如是言說不斷,欲至者至,欲問者問,欲看者看,欲說者說。

[0955b17] 「奢利弗!譬如所有大摩尼寶,其價乃大直多百千。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大價摩尼寶,頗與水精得共居不?」

[0955b20]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何以故?世尊!其摩尼寶,自與摩尼寶居,不共水精等,亦不可為喻。」

[0955b22] 佛言:「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與發大乘眾生,應當共居共行共遊,親近承順給侍善事共脩多業,彼於其間發覺令憶,以如是故即隨當學。奢利弗!譬如有人欲學於射,彼當憶念親近射師。何以故?彼學此處,當須其間發覺令憶而慰喻之,如是取弓、如是作拳、如是把弓、如是放箭,以其射師發覺令憶及慰喻故,彼即隨學當得成就。如是奢利弗!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應當親近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隨順供養,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應當共居共行共遊共念,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親近隨順供養已,彼應其間發覺令憶,復當慰喻,彼於其間發覺令憶及慰喻時,即隨當學,此是陀那波羅蜜、此是尸羅波羅蜜、此是羼帝波羅蜜、此是毘梨耶波羅蜜、此是弟耶那波羅蜜、此是般若波羅蜜、此是方便波羅蜜,如是當學,普遍種智,所有善根,彼應其間發覺令憶復當慰喻,彼即隨當學而得成就。

[0955c12] 「奢利弗!譬如轉輪王,於閻浮洲中所去遊處,閻浮洲人不驚不怖不傷不損,多捨金銀令住十善業道,作如是行。其轉輪王行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悲泣憶念轉輪王功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佛剎行時遊時,彼應當學諸佛勝德,在在行處順法界行,彼去遊處,令諸眾生不驚不怖不傷不損,多捨金銀,令諸眾生住於十善業道,於十善業道上上令生,當如是行至無漏地,當如是作所有行處,彼諸人等當學當念,此是我善友行,於諸善法攝者、作力者、作覺者、說甚深處者、攝我等者,所行去處。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學如是勝上功德。

[0955c25] 「奢利弗!譬如彼轉輪王所去遊處次第行處,彼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無量眾生歡喜欲得彼來,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諸眾生,彼以善法攝諸眾生。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所去處次第行處,於種種方諸佛剎中,彼時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歡喜欲得彼來。何以故?彼當教諸眾生善法,又有種種善巧方便當攝眾生。

[0956a03] 「奢利弗!譬如彼大價摩尼寶直多百千,彼欲求時從何處得?當於賣處。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隨其方便見諸眾生堪為成器,彼處彼處而作方便教以善根,後當與取種種善巧方便求已,教諸眾生合善法中,勸於菩提心中。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已共作是議,如是當取王位,當制王法,當持王位,當宣王教。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熾盛修諸善根,承事多百千俱致那由多諸佛種諸善根,善修於慈常能普念,行於大悲喜菩提心,念道場故而行於捨,彼如是等大信者,欲作師子吼者、欲澍法雨者、欲擊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竪法幢者、欲安法船者、欲度諸墮四流眾生者、無量劫欲著鎧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牢鎧甲者、欲轉無上法輪者、欲降伏魔羅及眷屬者、欲著不思鎧甲者、欲著無比鎧甲者、欲著諸三界最勝最上鎧甲者,如是等類諸善家子,一處集坐共作是議,我等應當攝諸眾生於彼無漏諸善根中,我等應當令諸眾生迴向涅槃界,我等應當蘇息諸眾生於無為涅槃界中。

[0956a25] 「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時,餘下賤人不得至於彼處。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聚集坐時,餘少分智具足諸眾生等,不能見示如是境界,如諸菩薩摩訶薩示現。奢利弗!譬如大海有眾生身大如蟣子,復有眾生身大百踰闍那,復有眾生身乃至七百踰闍那。奢利弗!於汝意云何?豈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眾生,若彼大身諸眾生耶?」

[0956b04]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非是大海不容。世尊!由造業故,彼諸眾生成於小身;由造業故,彼諸眾生成於大身。」

[0956b06] 佛言:如是奢利弗!以發願力故,諸聲聞少智,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智。何以故?彼昔行菩薩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願,以造彼業成就乃至到無礙智最勝功德。奢利弗!譬如大海有諸眾生,與摩尼寶不相近合,不知彼名,何況受用。如是奢利弗!有諸善家子等於此法律中生,於彼法海具足遊者,其諸聲聞獨覺猶不知彼三摩地名,何況具足諸三摩地而欲當行;以具足三摩地,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0956b17] 「奢利弗!譬如射師作手作法,所放箭處彼處不虛。如是奢利弗!有善方便菩薩摩訶薩,以善方便攝取,般若波羅蜜具足,彼若發心當即不虛,無不攝取,無不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癡,非欲所染、非瞋所惡、非癡所迷。彼若發菩提心,即不入色乃至不入識,不入我乃至不入受,非眼界非色界,不入眼識界,乃至非意界非法界,不入意識界。彼若發菩提心即離欲瞋癡,若無欲瞋癡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若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即不可得,若不可得即無生滅,若無生滅即無斷常,若無斷常是名發菩提心,虛空界極法界究竟,虛空界業合方便智,是名發菩提心。

[0956c02] 「奢利弗!譬如寶樹生時長時非無諸寶功能。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共攝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猶如寶樹。奢利弗!譬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樹諸草枝葉,彼等皆為燈炷,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輪山、大輪山王,目真隣陀山、大目真隣陀山王,餘諸黑山及諸石山,彼等皆為燈器,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大海,彼等皆為油滿,若有聲聞乘獨覺乘善家子善家女,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前然彼諸燈。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善家子善家女,彼因緣故福德多不?」

[0956c16] 答言:「甚多。大德婆伽婆!甚多。大德脩伽多!」

[0956c17]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燈,彼因緣故何者福多?」如是語已,奢利弗言:「世尊!發大乘者乃至施一燈,福德是多,非聲聞乘獨覺乘以無邊阿僧祇無量燈施。」如是語已,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以故?若諸菩薩摩訶薩陀那波羅蜜,即諸眾生陀那波羅蜜。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彼諸眾生即得飲食衣服瓔珞乘等受用眾具。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彼諸眾生即得長者財穀倉庫等受用眾具,亦得田宅園林殿堂城邑聚落國土王都等受用眾具。奢利弗!略說諸菩薩尸羅、羼帝、毘梨耶、第耶那、般若。彼破尸羅眾生,乃至無智眾生,當得智慧。何以故?彼初發心如散種子,當如是見,彼修行已猶如種子增長,不退轉地如成枝葉,一生補處猶如出華,彼如來地猶如成果,隨眾生欲如是聚果,如來涅槃當如是見。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由初發心如來出生,由於如來出諸眾生所有樂具,亦由如來出諸聲聞獨覺。奢利弗!以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57a10] 「奢利弗!譬如月輪出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彼處皆見月輪,而彼月天子於自宮不動,彼之月輪不近一處,而於諸處現月輪影。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多諸佛剎,乃至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剎,自身示現彼諸佛剎所有村城聚落國土王都諸處。菩薩摩訶薩自身示現,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或復捨頭手足眼耳、或捨皮肉筋骨髓心、或捨子女妻妾宅舍村城聚落國土王都、或現無罪法祀大會,須食與食,須飲與飲,如是乃至騎乘衣服鬘香塗香床座倚枕燈明等,示現捨時,為攝慳惜眾生故,乃至為捨五受聚故。有處示現尸羅波羅蜜,不缺不穿不斑不雜,亦如犛牛護尾,為攝破戒眾生故,乃至令住三解脫門故。有處示現羼帝波羅蜜,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無瞋恚,為攝高慢瞋毒眾生耽富貴者故,乃至令住無生法忍故。有處示現毘梨耶波羅蜜,為懈怠眾生熾然精進故,厭離自樂令諸眾生住樂故,為攝懈怠小精進眾生令住精進故,乃至令住十地故。有處示現弟耶那波羅蜜,遊戲弟耶那解脫三摩地三摩鉢帝,為攝失念不正知無三摩地心亂心眾生故,乃至令住金剛三摩地故。有處示現般若波羅蜜,說難度深佛法故,處非處地非地,如眾生行為說法故。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巧攝方便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所欲得如是能作,如諸眾生信諸波羅蜜,如是為諸眾生示現諸波羅蜜,如諸眾生信色,如是為諸眾生示現於色,如信法本,如是為諸眾生說法,令彼眾生當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957b12] 「奢利弗!譬如有樹能與諸欲,若有眾生欲得諸寶來到其邊,令彼眾生所欲得滿,若食若衣若瓔珞。若其眾生所須諸寶,金銀毘瑠璃、頗梨赤真珠、馬碯車璩,如彼眾生有所須欲,諸寶即生。彼與眾生諸所欲樹,若割若破若斫,不見其樹割處破處及斫損處,轉更增長出種種寶。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訶薩,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有處示現尸羅、羼帝、毘梨耶、弟耶那、般若波羅蜜,巧方便為首,有處示現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兜率多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魔羅身天,乃至諸梵身天、梵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乃至生阿迦尼吒天,示現自身說法。有處示現有想無想眾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有處示現此閻浮洲作轉輪王身,為眾生說法。有處示現轉輪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有處示現力轉輪王形色。有處示現剎帝利、長者、大臣、王臣、小男小女、婦女丈夫、沙門、婆羅門、尼楗、梵志、天、龍、夜叉、楗闥婆、阿脩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形色。有處示現聲聞獨覺形色。有處示現下兜率宮、或入母胎、或出生、或梵釋捧接、或行七步、或口出言:『我是世間尊勝,當窮生死。』或詣學堂、或入天祠、或處宮內、或在閻浮樹下、或身出家、或至道場、或降魔羅軍眾、或證無上菩提、或轉法輪、或為四眾八部說法、或現涅槃,或一全身、或如芥子,或熾正法、或現法滅。

[0957c13] 「奢利弗!略說如諸眾生所信說法者,是諸菩薩摩訶薩自身示現,為成熟諸眾生故。如諸眾生信諸法本,是諸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說於法本,令彼諸眾生等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住四大道示種種幻,所謂象馬車步。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四分兵來處去處,十方諸世界中可得知不?」

[0957c20]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彼幻來去不可得知,而彼幻非無因。」

[0957c22] 佛言:「如是奢利弗!彼佛智若來若去,十方諸世界中亦不可知,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以是智具足故,十方諸世界中諸眾生所有心行皆如實知,而彼智非無因,彼智最上當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有人被捉咽喉,則諸處根皆當被捉。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以遍智心菩提心中入諸佛法,請諸眾生、攝諸眾生、持諸眾生。奢利弗!譬如有人壽命百歲,將一滴水來與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作如是言:『世尊!我寄此一滴水,願為持之,莫雜餘水。』如來取已擲恒伽大河中,擲已彼一滴水向於大海。時彼壽百歲人,過歲還來作如是言:『世尊!與我前所寄一滴之水,不令雜餘水者。』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如是智,謂不思智、無比智、出三界智,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是智已,從大海出彼前所寄一滴之水不雜餘水,還與彼人。如是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非一佛剎中說法,亦非二三四五,乃至非千佛剎中說法,種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說無量千佛剎中說法,種種善巧方便教化眾生。

[0958a16] 「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正熾熱時,有一丈夫乃與大眾欲過曠野,彼於行時遠見焰動,彼人慰喻彼大眾言:『汝等但來,有水可飲。』爾時彼人令彼大眾望水不絕,速出曠野便得蘇息,不損不傷安隱無畏至自境界。如是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令諸聲聞欲入阿羅漢果為其說法,如阿羅漢所作相應精勤用力,彼既作已便獲其利。奢利弗!若信是法,彼即信無塵法;若信無塵法,彼即信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若信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即於無塵法解脫;若於無塵法解脫,彼即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奢利弗!譬如漏盡阿羅漢,在阿蘭拏山遠險之處誦時,彼處有響,彼時更有異人聞已,即得阿羅漢果。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是誰調伏?」

[0958b02] 答言:「世尊!是阿羅漢。」

[0958b02]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漏盡阿羅漢,豈作如是念言:『我若誦時,當有眾生得調伏耶?』」

[0958b04]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

[0958b05] 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響從內、從外、從內外出?莫作是見。若諸眾生所出音辭當如是信,若有是說彼亦隨我。奢利弗!譬如丈夫婦女於睡夢中,乃見如來與聲聞眾圍繞說法。奢利弗!於意云何,如來聲聞其實來不?」

[0958b10]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

[0958b11] 佛言:「如是奢利弗!若人現見我聲聞眾圍繞說法,當信如夢,彼即現前見我及以法僧。奢利弗!譬如大海非無有寶而不取寶。何以故?彼於先世不曾作取寶業,是故彼摩尼寶黑不識不取。若人曾作摩尼寶業,彼即得入寶洲,入寶洲已取摩尼寶。如是奢利弗!非無法界,而不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但彼先世於佛境界,不作善根亦不發起,是故今入聲聞,彼等不行如來行處,亦無如來功德,不具如來力、無畏等及無礙智;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具如來力、無畏等及無礙智。奢利弗!譬如丈夫婦女執鏡自看面輪,見自面相便生喜躍。如是奢利弗!無聞凡夫不知影喻法本故,馳走流轉而生愛樂。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今為諸眾生說法,令於流轉當知當斷。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信諸法空虛不牢,如是當行。

[0958b28] 「奢利弗!譬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所作化,彼化生時無所生、滅時無所滅,於佛境界若問若答,此非二法,如來所化生時無所生、滅時無所滅。如是奢利弗!得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生,覺已不得一法,若生時生無處法生、若滅時滅亦無有為無為。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二故。奢利弗!譬如沫搏無有牢固,彼無牢固當隨順知。如是奢利弗!諸法無牢固,諸法是空,當隨順知,諸法如海,本性無有二相。奢利弗!譬如水泡從因緣生,以一一因不能得生。如是奢利弗!凡有眾生因不正念欲取於生,彼皆虛無空不牢固,彼諸眾生於實際中不如實知,不見不入不覺。我為彼等眾生,昔著如是鎧甲,云何令彼諸眾生等當見實際?我應為說流轉輪迴。

[0958c14] 「奢利弗!譬如鳥行虛空無法障礙。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等,於諸法無礙際、無塵際、無二際,信於遍智,我說是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等,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神通比丘行虛空時,雖見其行不見步跡。如是奢利弗!見菩薩行,而不能說彼法及善根迴向處。何以故?奢利弗!我所覺法不可言說,彼法諸天、龍、夜叉、揵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不能成就,唯除諸菩薩摩訶薩於諸世界最勝具足上智着大鎧甲。何以故?彼菩薩摩訶薩,諸天等世皆不能及。奢利弗!譬如手足能作諸事。如是奢利弗!於此法本當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有人能以一指示現五指。於意云何,彼難作不?」

[0958c29] 奢利弗言:「甚難。婆伽婆!甚難。脩伽多!」佛言:「奢利弗!我此說難,如虛空等法界,虛空等法覺已,為他解說此難於彼,我說希有。何以故?奢利弗!彼菩薩摩訶薩,虛空等法覺已,不作戲論而能增長。如是奢利弗!所有善根菩薩摩訶薩,當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善根皆是虛無空不牢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示現已,彼諸善根乃不欺誑,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信諸法是不牢固,若不入此忍者,不能成就八人法、須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羅漢法,何況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諸菩薩摩訶薩於諸三界最勝具足上智。奢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應近善友承事供養。何者善友?所謂示教行六波羅蜜。若以餘教,彼非善友。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言、如是教,如是應學諸波羅蜜,如是應學諸菩薩法,當知彼名菩薩摩訶薩真實善友。奢利弗!譬如以一滴穌擲大海中,於意云何?此為多不?」

[0959a19] 奢利弗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於彼水中還是一滴。」

[0959a20] 佛言:「如是如是。奢利弗!諸聲聞獨覺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少攝,不能為諸眾生而作利益。奢利弗!譬如以一滴油擲華池中,彼則遍滿不知其油滴法。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乃至諸有善根,為諸眾生當得受用,乃至究竟涅槃。奢利弗!譬如有一丈夫於大海中,破百分毛取一滴水。於意云何?彼一滴水比於大海水聚,何者為多?」

[0959a29] 奢利弗言:「世尊!假使取百踰闍那,猶當是少,何況彼人破百分毛取一滴水。」

[0959b01] 佛言:「奢利弗!如是諸聲聞獨覺智如一滴水,諸菩薩摩訶薩知見如大海水聚。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是知見故,能成熟諸眾生,乃至將到無餘涅槃界。」

[0959b05] 佛說此讚諸菩薩摩訶薩功德法本時,無量阿僧祇無邊諸眾生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阿僧祇無邊諸菩薩摩訶薩善根熾然增長勸行成就,無量阿僧祇無邊天人等世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0959b10] 佛說此經時,尊者奢利弗,及餘諸比丘、比丘尼、優波塞、迦優波斯迦,天、人、楗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譬喻王經卷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27 - 2024-01-14 16:10:14 僧伽吒經卷第一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A1]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陳如、慧命摩訶謨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訶迦葉、慧命羅睺羅、慧命婆俱羅、慧命[A2]跋陀斯那、慧命賢德、慧命歡喜德、慧命網指、慧命須浮帝、慧命難陀斯那,如是等二萬二千人俱;共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六萬二千人俱,其名曰:彌帝隷菩提薩埵、一切勇菩提薩埵、童真德菩提薩埵、發心童真菩提薩埵、童真賢菩提薩埵、無減菩提薩埵、文殊師利菩提薩埵、普賢菩提薩埵、金剛斯那菩提薩埵,如是等六萬二千人俱。復有萬二千天子,其名曰:[7]阿疇那天子、跋陀天子、須跋陀天子、希法天子、[8]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如是等萬二千天子俱;復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彌隣陀天女、端正天女、發大意天女、歲德天女、護世天女、有力天女、隨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復有八千龍王,其名曰:阿波羅羅龍王、伊羅鉢龍王、提彌羅龍王、君婆娑羅龍王、君婆尸利沙龍王、須難陀龍王、須賒佉龍王、伽婆尸利沙龍王,如是等八千龍王俱;皆向靈鷲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9]繞佛三匝却住一面。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演說正法利益眾生。世尊!無量億天眾、無量億婇女、無量億菩提薩埵、無量億聲聞,皆悉已集欲聞正法。世尊!如是大眾皆欲聞法。[10]唯願如來、應供、等正覺,為說妙法,令長夜安隱斷諸業障。」

爾時,世尊讚一切勇菩提薩埵:「善哉,善哉!一切勇!能為大眾請問如來如是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勇!於汝意云何?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於一佛福德之聚。」

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

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一切勇!若人得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一切勇!聞此法者能知生滅。」

爾時,一切大眾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幾量也?」

佛言:「善男子!諦聽!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1]渧,如閻浮提大地微塵,如恒河沙等眾生,悉作十地菩薩;如是一切十地菩薩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若人聞此法門,福多於此,[2]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一切大眾聞是說已,踊躍歡喜多增福德。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眾生渴樂正法?」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一切勇!有二眾生渴仰於法。何等為二?一者、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二者、[3]既聞法已等為眾說心無[4]悕望。」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聞何等法得近菩提?」

「一切勇!渴仰聞法得近菩提;常信樂聽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爾時,人、天、諸龍、婇女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等渴法,願佛世尊滿我所願。」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遍照十方上至梵世,還從頂入。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現此希有之相?」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於此會中一切眾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如來境界,是故佛笑。」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會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一切勇!能問如來如是之義。一切勇!以願勝故。一切勇!乃往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世尊號曰寶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切勇!爾時,我作摩納之子,此會眾生住佛智慧者,往昔之時悉在鹿中。我時發願:『如是諸鹿,我皆令住佛智慧中。』時鹿聞已尋皆發[5]聲言:『願得如是。』一切勇!此會大眾因彼善根,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此法者壽命幾劫?」

佛言:「其人壽命滿八十劫。」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劫以何量?」

佛言:「善男子!譬如大城縱廣十二由旬高三由旬,盛滿胡麻。有長壽人,過百歲已取一而去,如是城中胡麻悉盡劫猶不盡。一切勇!又如大山縱廣二十五由旬,高十二由旬。有長壽人,過一百歲以輕繒帛一往拂之,如是山盡劫猶不盡;是名劫量。」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一發誓願尚得如是福德之聚壽八十劫,何況於佛法中廣修諸行?」

「善男子!若有聞此法門者,所得壽命滿八十劫,何況書寫、讀誦之者。一切勇!若有人以淨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於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於現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6]妖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時聞僧伽吒法門。』九十五億佛,各將其人至其世界。一切勇!況復有人得具足聞如是法門。」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當聽受如是法門,得何福德?」

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是經者所得福德亦復如是。」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聽此法心無疲厭。」

佛告一切勇:「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聞法無厭,我亦如是聞法無厭;況復凡夫心生厭想。一切勇!若有善男子,聞此法門生信心者,於千劫中不墮惡道,五[7]千劫中不墮畜生,萬二千劫不墮愚癡,萬八千劫不生邊地,二萬劫中生處端正,二萬五千劫常得出家,五萬劫中作正法王,六萬五千劫修行念死。一切勇!彼善男子、善女人,無少不善,惡魔不得其便,不入母胎。一切勇!聞此法門者,生生之處,九十五阿僧祇劫不墮惡道,於八萬劫常得聞持,十萬劫離於殺生,九萬九千劫離於妄語,一萬三千劫離於兩舌。一切勇!如是法門難值難聞。」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謗此法者其罪多少?」

佛告一切勇:「其罪甚多。」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得幾數罪?」

佛告一切勇:「莫問此事。善男子!若有於十二恒河沙諸佛如來起於惡心,若有謗者,罪多於彼。一切勇!若於大乘起惱心者,如彼眾生被燒焦然。」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如是眾生云何可救?」

佛告一切勇:「譬如有人刀斷其頭,使醫治之,塗以石蜜酥油諸藥,以用塗之。一切勇!於汝意云何?如是眾生還可活不?」

一切勇白佛:「不也。世尊!」

「一切勇!又如有人刀害不斷,若得良醫治之則[1]差。彼人[*]差已知其大苦,我今知已更不復作惡不善業。一切勇!若善男子,念布施時亦復如是;離一切惡,集諸善法諸善具足。譬如死屍,父母憂愁啼泣不能救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不能自利、不能利他,無依父母。如是,[2]如是!一切勇!彼諸眾生臨死之時無所依止。一切[3]勇!無依眾生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作不善業;二者、誹謗正法;如是二人臨死之時無依止處。」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彼謗法者生何道中?」

佛告一切勇:「謗法之人入大地獄,在大叫喚地獄一劫受苦,眾合地獄一劫[4]受苦,燒然地獄一劫受苦,大燒然地獄一劫受苦,黑繩地獄一劫受苦,阿鼻地獄一劫受苦,毛竪地獄一劫受苦,睺睺地獄一劫受苦。一切勇!謗法眾生,於此八大地獄,滿足八劫受大苦惱。」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苦,大苦!我不能聞。」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何故不能聞? 此語甚可怖!
地獄為大苦, 眾生受苦痛。
若造善業者, 則有樂果報;
若造不善業, 則受於苦報。
生則有死苦, 憂悲苦所縛;
凡夫常受苦, 無有少樂時。
智慧人為樂, 能憶念諸佛;
信清淨大乘, 不墮於惡道。
如是,一切勇! 本業得果報;
作業時雖少, 得無邊果報。
種子時雖少, 得無量果[5]實;
植種佛福田, 能生果實處。
智者得安樂, 樂於諸佛法;
遠離於惡[6]道, 修行諸善法。
若以一毫物, 用布施諸佛;
八十千劫中, 巨富具財寶。
隨所受生處, 常念行布施;
如是,一切勇! 施佛得福深。」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陀言:「世尊!云何修佛智慧?云何聞此法門增長善根?」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若有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諸佛,施諸樂具;若復聞此法門者,所得福德與前正等。」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善根滿足?」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功德如佛者當知滿足。」

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何人功德與如來等?」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法師善根與如來等。」

一切勇菩提薩埵言:「世尊!何等是法師?」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聞此法門得何等福?書寫、讀誦此法門者,得幾所福?」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於十方面,一一方各十二恒河沙諸佛如來,一一如來住世說法滿十二劫。若有善男子說此法門,功德與上諸如來等。若有善男子書寫此經,四十八恒河沙諸佛如來說其功德不能令盡;況復書寫、讀誦、受持。」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問佛言:「世尊!若讀誦者得幾所福?」

爾時世尊說頌答曰:

「讀誦四句偈, 得此最勝福;
如八十四恒, 諸佛所說法。
讀誦此法門, 得如是福德;
如是諸功德, 言說不能盡。
十八億諸佛, 住世滿一劫;
十方一切佛, 常讚大乘法。
善說此法門, 而無有窮盡;
諸佛難值遇, 此法亦如是。」
爾時,八十四億天子至於佛所,合掌頂禮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是法藏願住閻浮提。」

爾時,復有十八千億尼揵子,來詣佛所白佛言:「勝也!沙門瞿曇!」

佛告尼揵:「如來常勝;汝等住顛倒,云何見汝等勝?汝無勝也!汝等善聽!今為利益汝等,為汝等說。」

「凡夫無慧[7]樂, 何處得有勝?
不知於正道, 云何得有勝?
我視眾生道, 以甚深佛眼。」
爾時,尼揵子於世尊所心生瞋恚。爾時,帝釋捉金剛杵,以手摩之用擬尼犍。時十八千億諸尼犍子,惶怖苦惱悲泣啼哭;如來隱形令其不見。爾時,諸尼揵子不見如來,悲泣頌曰:

「父母及兄弟, 無能救濟者。
見曠野大澤, 空無人行路;
彼處不見水, 亦不見樹[8]陰,
亦不見人眾, 無伴獨[9]受苦;
彼受諸苦惱, 由不見如來。」
時諸尼犍從座而起,右膝著地出大聲言:「如來哀愍願見救濟,我等歸依佛。」

爾時,世尊即時微笑,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往外道尼犍子所,為其說法。」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譬如須彌山王,小山無能出者。如是,世尊!於如來前我不能說。」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善男子!莫作是說,如來有多方便。一切勇!汝往觀十方一切世界,如來在何處?住於何處所,敷如[1]來座?一切勇!於尼犍所,我亦當自說法。」

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乘何神力?為以自神力去,以佛神力去也?」

佛告一切勇:「汝以自神力去,還時以佛神力而來。」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2]偏袒右肩[3]為佛作禮,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為尼犍說[4]法:「生苦生惱,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復有王難、賊難、水難、火難、毒難、自作業難。」

時諸外道心懷恐怖,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今更不忍生。」

爾時世尊說此法時,十八千億諸外道等得離塵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身十八千億,住於十地大菩提薩埵,現菩提薩埵種種神力,或作象形、馬形、師子、虎形、金翅鳥形,或作須彌山形,或作老形,或作獼猴,或作華臺結加趺坐。十千億菩提薩埵在其南面作,九千億菩提薩埵在其北面,皆作如是神通變化。如來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為眾生說法。

爾時,如來知一切勇菩提薩埵自用神力去已,七日至華上世界。時一切勇菩提薩埵,以佛神力屈伸臂頃來至佛所,到已右繞三[5]匝,發清淨心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以一神力,至十方諸佛世界,見九十九千億諸佛世界。第二神力,見百千億諸佛世界。至第七日到華上世界,亦至不動如來世界。世尊!我至彼國,見九十二千億諸佛說法。又見八十億千世界,八十億千諸佛,即日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悉供養復過而去。世尊!我即日至三十九億百千佛國,見三十九億百千菩提薩埵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悉恭敬禮拜,右繞三匝復過而去。世尊!又於六十億世界,見六十億佛,我悉供養恭敬禮拜而去。世尊!我見百億世界,百億如來入般涅槃,我亦供養恭敬禮拜復過而去。世尊!我見六十五億世界,諸佛正法滅盡,我心[6]燋惱而懷悲[7]泣;見天、龍、夜叉憂惱啼哭如箭入心。世尊!彼佛世界劫火所燒,大海須彌悉皆燒盡無有遺餘,我亦供養復過而去;乃到花上世界。世尊!我到彼世界,見敷百千億座。世尊!見彼南面敷百千億座,東、西、北方及以上、下,各[8]敷百千億高座。世尊!彼一一座七寶成就,一一座上有一如來,結加趺坐為眾說法。世尊!我既見已生希有心,問彼世尊:『此世界者名為何等?』彼佛如來即告我言:『此世界者名曰花上。』世尊!我禮彼佛,問其佛言:『如來世尊名號何等?』彼佛答我:『號蓮花藏,於此世界常作佛事。』我復問言:『此世界中無量如來,何者是蓮花藏如來之身?』彼世尊曰:『我當示汝蓮花藏佛。』爾時諸佛悉隱不現,唯見一佛;其餘座上悉是菩薩。我時禮佛,時有一座從地[9]踊出,我於此座結加趺坐;時我坐已,有無量座忽然而出空無人坐。我問彼佛:『此座何故空無人坐?』時佛世尊而告我言:『善男子!不種善根眾生,不得在於此會之中。』世尊!我時問彼如來言:『世尊!作何善根得在此會?』時佛告言:『諦聽!善男子!得聞僧伽吒法門者,以是善根得在此會;何況書寫、讀誦。一切勇!汝聞僧伽吒法門故,得在此會;無善根人則不能得見此佛國。』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彼佛言:『世尊!得聞此法門者得何福德?』爾時,蓮花藏如來即便微笑。世尊!我時作禮,問彼佛言:『佛何故笑現希有相?』時蓮花藏如來告一切勇:『善男子!一切勇菩提薩埵得大勢力,譬如轉輪聖王主四天下,於四天下種滿胡麻。善男子!如彼胡麻其數多不?』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世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一切勇:『有人聚彼胡麻以作一聚,一切勇!有人能數知其數不?』一切勇菩提薩埵白彼世尊:『不可數也!善逝世尊!』時蓮華藏如來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若胡麻等數諸佛如來,說聞經功德不能令盡;何況書寫、讀誦!』」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書寫得何等福?」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沙塵、樹葉、草木,以如此等數轉輪王,如是輪王寧可數不?」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不可數也!善逝世尊。」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聽此法者,如是一切諸轉輪王,所有福德不及此福。於此法門書一字者,功德勝彼一切輪王所有福德。如是,善男子!此法門者攝於一切大乘正法,不得以輪王福德為喻。如是,一切勇!此法門功德非譬喻說,如此法門能示法藏,滅諸煩惱,然大法炬,降諸惡魔,照明一切菩提薩埵之舍,說一切法。」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行梵行者甚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來行難得。」

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難得。若行梵行,若晝、若夜常見如來。若見如來則見佛國,若見佛國則見法藏。臨命終時其心不怖,不受胎生無復憂惱,不為愛河之所漂沒。」

爾時,世尊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善男子!如來出世難可值遇。」

一切勇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來出世難得值遇。」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此法難值亦復如是。一切勇!若有得聞如是法門經於耳者,八十劫中自識宿命,六十千劫作轉輪王,八千劫中作天帝釋,二十五千劫作淨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墮惡道,百千劫中不墮餓鬼,二十八千劫不墮畜生,十三億百千劫不墮阿修羅中、刀劍不傷,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癡中,七千劫[1]中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處端正、具足善色如如來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無病惱,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十九千劫不生龍中,六千劫中無瞋恚心,七千劫中不生貧賤家,八十千劫主二天下,極最[2]貧窮受如是樂,十二千劫不生盲冥,十三千劫不生聾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臨命終時識行將滅,不起倒想,不生瞋恚;見東方恒河沙等諸佛如來,面見南方[3]二十億佛,面見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諸佛如來,面見北方八十恒河沙等諸佛如來,面見上方九十億恒河沙諸佛世尊,面見下方百億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善男子!彼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汝莫恐怖,汝已聽受僧伽吒法門。善男子!汝見如是恒河沙等百千億佛世尊不?』『唯然已見。』世尊告曰:『此諸如來故來見汝。』是善男子問言:『我作何善諸佛見我?』諸佛告言:『善男子!汝在人中曾聞僧伽吒法門,是故諸佛故來見汝。』是善男子白佛言:『世尊!我[4]曾少聞得如是福,況復具足受持是經。』彼佛告言:『善男子!莫作是說。聞四句偈所有功德,我今說之。善男子!譬如十三恒河沙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聞此法門福德勝彼。若有供養十三恒河沙諸佛如來,若有於此法門聞一四句偈,此福德勝彼;況具足聞。』」

佛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胡麻,以此胡麻數轉輪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轉輪王,不如布施一須陀洹。若施三千世界一切須陀洹所得福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阿羅漢。若施三千世界諸阿羅漢所得福德,不如布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諸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施一菩提薩埵。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薩埵,不如於一如來所起清淨心。若於三千大千世界諸如來所生清淨心,不如凡夫聞此法門,功德勝彼;何況書寫、讀誦、受持。一切勇!況復有人以清淨心憶念此經。一切勇!於意云何?頗有凡人能度大海不?」

一切勇言:「不也。世尊!」

佛告一切勇:「於意云何?頗有凡夫以手一撮能竭海不?」

一切勇言:「不也。世尊!」

佛告一切勇:「樂小法者亦復如是,不能聽受如是法門。一切勇!若不曾見十八億恒河沙諸佛如來,不能書寫如是法門。若不曾見九十億恒河沙諸如來者,不能聞此法門。若人曾見百千億如來者,聞此法門不[5]生誹謗。一切勇!若有曾見百千億恒河沙如來,聞此法門能生淨信,起如實想不生誹謗。一切勇!聽!若有書此法[6]門一四句偈,彼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一切勇!彼諸眾[7]生壽命八萬四千劫。一切勇!若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於此法門聞四句偈,諸眾生設使造五逆罪,教人隨喜,若能聽受一四句偈,所有罪業能令除滅。」

爾時,世尊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往昔有人破塔、壞僧,動菩提薩埵三昧,壞滅佛法,殺害父母,作已生悔:『我失今世、後世之樂,當於惡道一[8]劫受苦。』生大愁憂受大苦惱。一切勇!如是之人一切世人所共惡賤,作如是言:『此人失於世間、出世間法。』此眾生於無量劫猶如焦樹不能復生,譬如畫堂不以焦柱而作莊嚴。此人亦爾,今世、後世所[9]生之處,人皆輕賤、打罵、毀辱、不施飲食。彼受飢渴、打罵苦惱,自憶念言:『我造逆罪,破塔壞僧。』作是思惟:『我向何處?誰能救我?』作如是念:『我當入山自滅其身,無人救我。』爾時彼人而說偈言:

「『我造不善業, 猶如燋木柱;
今世不莊嚴, 他世亦如是。
室內不莊嚴, 在外亦如是;
惡因造惡業, 因之入惡道。
後世受苦痛, 不知住何處?
諸天悉聞我, 悲泣啼哭聲;
無有救護者, 必入於地獄。
自作不善業, 自受苦痛[1]受;
我無歸依處, 必受苦痛受。
殺父母壞塔, 我作五逆業;
我登高山頂, 自墜令碎滅。』
時諸天告言: 『莫去愚癡人,
莫作不善業, [2]汝作多不善,
作已今悔過, 殺害自身命,
必受地獄苦。』 尋即墮於地,
如被憂箭射。 不以此精進,
而得成佛道, 不得菩薩道,
不得聲聞果, 更起餘精進。
汝詣仙聖[3]山, 往見大聖主,
頭面禮彼仙: 『願救苦眾生;
善作利益我, 驚怖不安隱。』
仙人聞告言: 『汝坐暫時聽,
驚怖苦不安, [4]當悔眾惡業。』
「仙人告言:『我[5]為施汝食,汝可食之。愁憂、苦惱、飢渴、恐怖世間無歸,我施汝食,汝當食之,然後我當為汝說法,令汝罪業悉得消滅。』彼食訖已須臾澡手,繞仙人已前面[6]?跪。仙人問言:『汝說作惡業。』答仙人言:『我殺母、殺父、破塔,亂菩提薩埵三昧,壞滅佛法。』爾時仙人告[7]彼言:『汝作不善造斯惡業,自作教人諸不善業,汝當懺悔。』爾時彼人心驚惶怖悲泣而言:『誰救護我?我作惡業必受苦報。』

「爾時彼人長跪合掌而作是言:『我作惡業自作[8]教人,莫使我得不善之報,勿使受苦,願大仙人當見救濟。我為仙人常作僮僕,所作不善願令消滅。』爾時仙人慰喻彼人:『汝莫惶怖。吾當救汝令[9]汝輕報,汝今現前聽法。汝曾聞僧伽吒法門不?』白仙人言:『[10]我未曾聞。』仙人言:『火燒之人誰能為其說法?[11]唯大悲者乃能說耳!』

僧伽吒經卷第一


編輯者: hui (2024-01-14 16:12: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32 - 2024-01-14 16:17:40 僧伽吒經卷第二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僧伽吒經卷第二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爾時,仙人告彼人言:『乃往古昔無數阿僧祇劫,時有國王名曰淨月,如法治世。善男子!時淨月王,生一太子。時淨月王,召諸占相婆羅門等,而問之言:「今此童子有何等相?」爾時,相師白大王言:「今此太子有不祥相,生此太子必有不祥。」大王問言:「汝何所說?」相師白言:「如是太子,若至七歲當害父母。」王時答言:「寧當殺我,不殺我子。人身難得,於無量劫修行乃得人身,不應以此身而殺人物。」爾時,太子始生一月如一歲兒,王知太子當殺我身,時淨月王捨位與子,作如是言:「汝治國事,一切財物自在隨意,如法治世勿為非法。」既授位已,時淨月王於其國內,不復行於王之教令。爾時無量億大臣,至淨月王所,白言:「大王!何故不行王之教令?」大王答言:「我無量劫常為王事心無厭足,我已厭矣!捨之修行。」爾時,太子未經多時,並殺父母集五逆罪。善男子!我亦憶念往昔之[13]時,既殺王已愁悲啼[14]泣自責悔過。爾時我以大悲之心為彼說法,彼聞法已逆罪消滅。』

「問言:『當於爾時說何等法?』答言:『爾時,演說僧伽吒法門。若聞此法,當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一切罪煩惱[A1]休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令汝聞已速得解脫。聞四句偈令不中闕,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布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爾時彼人合掌頂禮,讚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識!善能除滅諸不善業。善說[A2]僧伽吒法門。善哉,聞者!』爾時虛空中萬二千天子,至大仙所,合掌頂禮,白如是言:『大仙!憶念幾時事耶?』復有四龍王、十八千億夜叉王,頭面禮敬白大仙言:『憶念幾時事耶?』大仙答言:『我憶念百千億阿僧祇劫。』問大仙言:『以何善根憶爾許事?』答言:『以曾聽受僧伽吒法門。在彼眾中聞此法門發淨信者,皆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聞此法門須臾之間,悉能除滅無量百千億劫,閉惡道門開生天道。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功德如是,況復書寫、讀誦,供養華香、幡蓋,恭敬尊重,合掌禮拜一言讚善,如是功德不可思議。』」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合掌得功德等?誰讀此經一合掌禮?」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若教人作、若隨喜作,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合掌淨信能滅五逆。何況有人,於此法門具足書寫、讀誦、供養,如此功德多彼無量。善男子!譬如阿那婆達多池日光不照,從彼池中出五大河。一切勇!於意云何?頗有人能數此五大河水[1]渧數不?」

一切勇言:「不也。世尊!」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2]善男子!聞此法門善根亦復如是,百千萬劫數不可盡。一切勇!於意云何?須臾得聞如是法門,是難有不?」

一切勇言:「難有。世尊!」

佛告一切勇:「於此法門能生信者復難於彼。譬如阿那婆達多池出五大河,如是五河水之[*]渧數,數不可盡。」

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為五大河也?」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五大河者,所謂:[3]恒伽河、私陀河、[4]博叉河、耶牟那河、月分河,是五大河悉皆入海。此五大河,一河各有五百小河以為眷屬。一切勇!復有五大河在虛空中,一河各有一千小河以為眷屬。」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五河有千眷屬?」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第一河者名須陀羅,有千眷屬;第二河者名曰羶佉,有千眷屬;第三河者名婆呵帝,有千眷屬;第四河者名質多斯那,有千眷屬;第五河者名曰法蓋,有千眷屬。一切勇!是名五大河有千眷屬。一切勇!是五大河利益閻浮提,時時降雨增長華果,於閻浮提雨清淨水增長苗稼。一切勇!如護世天安樂閻浮提波(提波渚也)。此經亦爾,利益安樂閻浮提波,一切眾生如三十三天。」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三十三天?」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釋迦提婆之所住處,是三十三天。一切勇!彼三十三天作如是語:『若有眾生口行善語者,彼人功德不可數知。若有眾生行口惡者,彼墮地獄、餓鬼、畜生不可數知。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大苦惱,時彼眾生無救護者,於三惡趣獨受劇苦。口行惡者是惡知識,口行善[5]語是善知識,若見善知識則見如來,若見如來則滅一切不善之法。』一切勇!如護世天為閻浮提波而作利益。一切勇!此經亦如是,於閻浮提波而作佛事。若不聞此法門者,不能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能轉法輪,不能擊法鼓,不能坐於師子法座,不能入於涅槃之[6]界,不能成就無邊光明。如是,如是!一切勇!不聞如是法門,不能坐於菩提樹下。」

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問世尊。」

佛告一切勇:「隨汝所問,當斷汝疑。」

一切勇白佛言:「世尊!爾時仙人,度彼五逆人,令住不退地者,是何人也?」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如來所說微細難知,此僧伽吒法門,示仙人像。如此法門能示佛身,如恒河中處處見沙,此法亦爾。自作示現為人說法,[*]唯佛如來量與佛等。此法如是與佛平等,有此法處常有諸佛。」

爾時,世尊復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我念往昔九十九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寶上如[7]來;次第有十二億佛,皆號寶上。我於爾時名曰淨月,行大布施。時十二億如來,我悉供養,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香花、燈明、一切樂具,悉以供養;彼諸如來,不為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億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寶明。我於爾時名曰龍正,行大布施,以香花、瓔珞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8]二十億佛出興於世,皆號式棄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行大布施,以諸樂具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億諸佛出興於世,皆號迦葉。我於爾時行大布施,以諸香華、幡蓋、衣服、一切樂具,供養彼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六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淨光。我於爾時作大長者子,行大布施捨一切物。彼十六億諸佛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食飲、湯藥;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九十五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釋迦牟尼應[9]供、正遍知。我於爾時作大國王如法治世,彼九十五億釋迦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花、幡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一切樂具;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九億佛出興於世,皆號迦羅迦鳩村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作婆羅門子,巨富無量行一切施,以諸香花、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供養諸佛;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億如來出興於世,皆號迦那[1]伽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我於爾時行大布施,彼諸如來我悉供養,以香華、幡蓋、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樂具供養;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三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光明德如來、應、正遍知。我悉供養,以諸花香、幡蓋、衣[2]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供養尊重;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二十五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弗沙如來、應、正遍知。我於爾時出家作沙門行,如法供養以諸香華、瓔珞、幡蓋、衣服、臥具、飲食、一切樂具,尊重讚歎;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二億諸佛如來出興於世,皆號毘婆[3]施如來、應、正遍知。彼諸如來我[4]悉供養,以花香、幡蓋、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樂具,悉以供養;我時出家,彼諸如來亦不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最後毘婆[*]施如來說此法門,閻浮提眾生聞已,於虛空中即雨七寶。爾時,閻浮提眾生悉無貧窮,我於爾時,亦不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但聞空聲而告我言:『汝不久當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一切勇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經於幾時,得[5]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言:「諦聽!善男子!過九十二億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然燈如來、應、正遍知。我於爾時作[6]摩那婆子,名曰彌伽(彌伽者魏言雲),於然燈佛所作摩那婆,修清淨行。我見彼佛,以七莖青蓮花,供養然燈如來。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然燈如來即授我記:『摩那婆!未來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一切勇!我於爾時聞授記聲,[7]踊身虛空高十二多羅,住虛空中得無生法忍。無量阿僧祇劫所修淨行,與六波羅蜜相應,一切善根悉皆現前,如視掌中菴摩羅果。一切勇!我於爾時,令無量百千億眾生住於善法。一切勇!況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利益眾生。我觀眾生以何應度,隨其方便為其說法:若為諸天,現作天身而為說法;若在龍宮,示作龍身而為說法;於夜叉中,示夜叉身而為說法;於餓鬼中,作餓鬼身而為說法;若為人道,示作人身而為說法;應以佛身而受化者,示作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提薩埵身而受化者,示菩提薩埵身為之說法。我觀眾生以何應度,如是如是,為眾生現隨應說法。一切勇!我為眾生演說諸法有多方便。何以故?一切勇!具足善根眾生得聞此法,一切善根悉得增長。慳者布施,無福德者修行福德,自利利他修[8]於念死,彼聞法故作此善根,以聽法故過去善根亦得增明,彼得長夜利益安樂一切天人。一切勇!如是法門一經於耳,得生無量功德。

「一切勇!爾時,眾生各相謂言:『更有餘善法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善眾生言:『有法布施修行,口說善語,如是等法得善果報至無上道。』愚癡之人作如是言:『無法無施,無善惡果,無口善報。』彼愚癡人得大罪報,展轉墮於惡道之中。於八大劫墮於地獄受大苦報,十六劫中墮阿修羅,九千劫中生墮鬼神,十二劫墮餓鬼中受餓鬼苦,萬四千劫生處瘖瘂,萬六千劫母胎[9]腸墮,萬二千劫生作肉[10]摶,萬一千劫生處[11]目盲。彼諸父母作如是言:『我所生子虛受勤苦九月護胎,飢渴寒熱諸苦具受,而不得子報恩之力。』一切勇!如是如是,謗法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臨命終時為憂惱箭射之而去。一切勇!口善語者作如是言:『有法有施,有善、惡業果報。』彼人以是善根因緣,二十五劫生欝單[12]曰,二十五劫生三十三天受諸天樂,從天命終生欝單[*]曰,不入母胎目見百千世界,悉名安樂,見一切國土諸佛,不移本處成三菩提。一切勇!如此法門有大神力,能發清淨信心,不生邊[13]地,具[14]清淨戒。

「一切勇!復有眾生作如是言:『如來晝夜度諸眾生,而眾生界猶不盡耶?無量眾生願於菩提,無量眾生生於天上,無量眾生入般涅槃,何因緣故而不盡耶?』時諸外道婆羅門等作如是語:『我當問難沙門瞿曇如是之義。』爾時,有九十[15]四億諸外道婆羅門等,來詣王舍城。爾時,世尊熈然微笑。爾時彌帝隷菩提薩埵(彌帝隸者魏云慈也),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微笑?若無因緣,如來終不現希有事。願世尊說,何故現笑?』佛告彌帝隷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彌帝隷!今日王舍城必有大眾集會。』彌帝隷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1]眾集會?為天、龍、夜叉、若人、非人。』佛告彌帝隷菩提薩埵:『善男子!此諸天、龍、夜叉等悉來集會。復有八萬四千諸婆羅門,九千億諸[2]尼乾子,來欲談論。我悉降伏諸婆羅門為其說法,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千億尼揵陀,皆得須驢多波帝(魏言逆流)。萬八千億龍王悉來集會,聞我說法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萬億淨居天子亦來集會,復有三萬億惡魔及其眷屬亦來集會,有萬二千阿修羅王悉來集會,五百大王及諸眷屬悉來集會聽我說法。既聞法已,[3]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彌帝隷菩提薩埵,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即沒不現。」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彼五百國王名字何等?」

佛告一切勇:「諦聽!善男子!一、名歡喜王;二、名善歡喜王;三、名[4]憂波難陀王;四、名勝踊王;五、名梵將軍王;六、名梵響王;七、名善見王;八、名善歡喜王;九、名歡喜將軍王;十、名[5]歡喜正王;十一、名頻婆娑羅王;十二、名波斯那王;十三、名增長王。如是等有五百大王,一一大王有千億眷屬,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唯除增長王。從於東方有三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南方有五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西方有六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北方有八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下方有九萬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從於上方有百千億菩提薩埵俱來集會。彼諸菩提薩埵悉住十地,一切皆詣王舍大城至如來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詣十方諸佛世界,告諸菩提薩埵:『今日如來於王舍城演說大法,汝等十方菩提薩埵,合掌恭敬。』汝於須臾速還,及此眾會聽法。」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繞佛三匝忽然不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到十方國,告諸菩提薩埵言曰:「今日如來於王舍城演說大法,汝等今者應讚善哉,令汝永得安樂利益。」

爾時,一切勇菩提薩埵,到十方國供養諸佛,告諸菩提薩埵,言已還歸此土。譬如壯士屈申臂頃,至王舍城住如來前。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悉已集會,天、龍、夜叉、阿修羅、人、非人等皆悉集會,五百大王及其眷屬亦來集會,三萬億惡魔及諸眷屬亦來集會。

爾時,王舍城地大震動,時十方諸佛世界,雨栴檀末香雨天妙華,雨如來上成大華臺,金剛力士執金剛杵在如來前。爾時,四方有四風王,入王舍城悉吹城內糞穢土沙遠置城外。爾時,十方世界雨眾香水,十方世界雨[6]優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在虛空中化成華蓋。於虛空中有八萬四千億師子之座,七寶所成,一切座上皆有如來宣說妙法。

爾時,三千世界六種震動。時一切勇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於王舍城現希有事?」

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善聽!譬如有人吾我自高家居貧窮,日至王門,既[7]到王門自高直入,時守門者尋捉打縛。王聞有人直入王門,王作是念:『此人直入必欲相害。』時王瞋恚勅諸臣言:『汝將此人斷其命根,并其父母、兄弟、姊妹。』其人眷屬皆悉憂愁悲泣啼哭。如來說法亦復如是,吾我自高喻諸凡夫,得見佛身耳聞說法,自生高慢說種種語,住吾我地自不聽受亦不說法。若人說法一偈一喻亦不聽受,作如是言:『如此之法我已先知。』何以故?住我慢地,或恃多聞自[8]從放逸,與愚癡人共住不聞正法,自以多聞放逸不如法說,自作手筆而自說之。一切世人欺誑自身,作如是言:『有財施我,我是福田。』彼愚癡人自誑其身,亦誑世間,食他信施不能消故,命欲終時生大恐怖。諸人告言:『汝足[9]伎術,何不自救?』答言:『今日[*]伎術不能自救憂悲苦惱。』眾人語言:『為一人故,父母、兄弟、親里、眷屬,無事誅戮。』眾生如是近惡知識,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是,如是!諸婆羅門、諸尼揵子!我今告汝,汝莫放逸。譬如鳥子未生羽翼,不能高翔飛於虛空。汝等如是無有神力,不能飛至涅槃之界。所以者何?汝所行法非畢竟道,終歸破壞。汝等臨終自生悔心:『我等虛[10]受如是身命,修行不得天樂,不受人樂,不得涅槃,我等此身便為虛過。我當生何道?受[11]何等身?』」

爾時世尊,告諸婆羅門、尼乾子諸外道言:「閻浮提中滿中珍寶,汝等莫失所望,於佛法寶中莫作異學,汝等所疑悉問如來,佛當為汝分別說之。」

爾時一切婆羅門、尼乾子等,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晝夜多度生死眾生,眾生界不減不增。世尊何因緣故,眾生等[1]而是生滅?」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大誓莊嚴為然法炬欲問大事,白佛言:「世尊!當來世無[2]小眾生、無老眾生作生滅者。」

佛告藥上:「眾生有老作[*]小,如是生滅。善男子!如人沐髮著新衣服從舍而出,餘人語言:『善沐頭髮著新淨衣。』又如有人洗沐頭髮著故洗衣,善沐頭髮衣服非妙。如是,如是!藥上!眾生老者於閻浮提以為非妙,少者雖妙現有生滅。」

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為[3]小?」

佛告諸外道:「所言老者,數數往來餓鬼、畜生、地獄之中受苦無厭。」

爾時一切諸婆羅門天龍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惱。」

彼諸尼乾作如是言:「無[*]小眾生。」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觀此眾生如是難度。」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如來今日分別解說,汝善諦聽!有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在如來前不禮如來,亦不問訊。」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諸眾生不禮如來?亦不問訊請決所疑?」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若作是說無[*]小眾生,如是之人是[*]小眾生。彼人問言:『我等諸人是[*]小眾生。世尊!我等是[*]小眾生。』佛言:『如是如是。汝等是[*]小眾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爾時九萬四千億新學眾生,皆得十地住於虛空。」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此諸眾生快得善利得盡生死。世尊!此諸眾生離於生死得住十地。」

爾時一切婆羅門、諸外道尼乾子,諸龍國王惡魔眷屬,來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詣佛聽此法門,願我等輩皆得如來妙色之身形色像貌,願如如來、應、正遍知。」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來詣佛所聽此法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如來說此語已,諸外道尼乾子等,皆得無生法忍住於十地。時諸菩提薩埵以自神通,[*]踊在空中高七多羅,於虛空中化成七寶臺奉施如來,在於[4]虛空中作種種神通而自變化。

爾時諸天,於虛空中當如來上,雨眾妙花念佛如來,於其自身起佛身想。無量百千諸天子,以華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門瞿曇真是世間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眾生漸具方便,說一善語得離生死。」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諸天子,何因緣故作如是語,現諸神通善讚如來?」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彼諸菩薩不讚歎我,自讚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位,以其自身坐於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諸佛所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覺說法。」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無量眾生,然諸眾生猶不可盡。」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問於如來。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饒財,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園林、穀米、大小麥豆、稻秫、胡麻,彼於春時一切種植,至時則熟,熟復收穫,各各別盛,盛已食之,至於春時種之如前。善男子!眾生本業亦復如是,受樂報盡復作善業種諸善根,種善根已增長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歡喜。藥上!以歡喜心於百億劫樂報不失。善男子!如初發意菩提薩埵,不墮惡道總知諸法。」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發意菩提薩埵而見夢也?」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初發意菩提薩埵,於其夢中多見怖畏。何以故?淨一切業不可以身而受眾苦,以是罪故夢見怖畏。」

藥上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提薩埵,夢中見何等怖?」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其人夢見熾然火聚,彼菩提薩埵應作是念:『以此火聚燒我一切煩惱。』藥上!是名第[5]一夢見怖畏。又見水流垢濁不淨,彼初發心菩提薩埵應作是念:『漂我一切結縛煩惱。』藥上!是名初發心菩提薩埵第[6]二夢見大怖畏也。」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見何怖畏?」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於其夢中自見剃髮。藥上!菩[7]提薩[8]埵見已不應恐怖。何以故?應作是念:『剃貪、瞋、癡、墮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薩埵不墮地獄,不墮畜生,不墮餓鬼,不墮龍中,不墮天中。藥上!初發心菩提薩埵,[9]唯生清淨佛國土中。」

佛告藥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提薩埵心願菩提,以發心故,得眾多人毀辱打罵。藥上!於彼但應為其說法,菩提薩埵不應起於瞋恚之心。」

佛告藥上:「我於無量百千億劫行諸苦行。善男子!我不為資生國土財產,為知諸法實相故。藥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聞此法,即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此法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名;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1]國,善知滅道,知第一道,識第一善根,成就無比神通知無比滅。藥上!於汝意云何?云何名滅?」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法處名滅。」

佛言:「藥上!何等法處?」

藥上白佛言:「世尊!法是法處。如世尊說,勤行精進,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佛讚藥上菩提薩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佛問此義,汝善解說。」

僧伽吒經卷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33 - 2024-01-14 16:18:56 僧伽吒經卷第三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僧伽吒經卷第三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出世?」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為令眾生多聞具足,是故如來出現於世。如來出世開甘露法,若如來出世則知一切法。以方便故,知世間法、出世間法,知世間智、出世間智。」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世尊知何等法?」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藥上!如來知正法智。藥上!以是智故總攝一切法。藥上!若眾生聞如來出世信法者,此是第一利益。藥上!譬如有人出行治生,為得利故將千人眾擔負金寶。彼人父母告其人言:『子善諦聽!此金寶者是[3]他之物,汝好守護莫使亡失。』其人持寶未經多時自縱放逸,所持金寶悉皆散失。是時彼人憂箭射心,羞愧慚恥不能歸家。時彼父母聞已憂愁悲泣而說此言:『我等生此惡子,但有子名生我家內,財物悉皆散失,令我等貧苦,為他奴僕絕望而死。』子聞父母既喪亡已亦絕望死。如是,如是!藥上!佛說此法,於我法中無淨信者,彼無所望,臨命終時,為憂惱箭射心而死。如彼父母,為彼金寶絕望憂惱。

「如是,藥上!於我法中無淨心者,臨命終時受諸苦痛。先福受盡[4]彼不種善,臨死時至憂惱箭射,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受諸苦痛,作如是言:『誰救濟我,令我得離地獄、畜生、餓鬼之苦?』又如父母告其子言:『未來病苦,病有死苦,汝等得解脫時見行識生,身受苦痛遍體燋惱。自觀已死眼不見色,耳不聞聲,四支皆痛必歸於死,遍體頑癡猶如木石無所覺知。』[5]子答父母語言:『莫作是語,令我怖畏。觀身無熱,亦無餘病,[*]唯見死怖。我當歸誰?誰救濟我?父母若天,誰能救拔?』父母[6]答言:『祭祀天神必得安隱。』子答父母:『當速祭祀以求安樂,速至[7]天祠問守廟人。』時彼父母到天祠中,燒香求願。守廟者言:『天神瞋怒,須殺羊、殺人以用祭祀,汝子可脫。』爾時,父母自思惟言:『我等云何?我既貧窮,若天神瞋我子必死,若天神喜必得[8]大恩。』時速歸家盡賣家財得羊一口。復語餘人:『且貸我金,十日相還。若無相還,我身當為君作奴僕。』其人得金詣市買人,所買之人不知當殺以祭天祠。病人父母愚癡無智竟不至家,直詣天[9]祠語守廟者:『汝速為我設祭天[10]祠。』爾時,父母自殺羊、殺人然火祭天。然後天下告彼父母:『汝等莫怖,我護汝子令得安隱。』爾時,父母踊躍歡喜作如是言:『天神與我大恩,令我子差。』時彼父母歡喜還家,見兒已死。爾時,父母見子死已生大愁惱,憂箭射心絕望而死。」

佛告藥上:「善男子!近惡知識亦復如是。」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如是眾生墮於何處?」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莫問[11]是事。」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願佛慈悲說如是人墮在何處?」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汝今諦聽!其人母者墮於大[12]叫地獄之中;其父墮於眾合地獄;其子墮於[13]火燒然地獄;守天廟者墮於阿鼻大地獄中。」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生於何處?」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彼枉死人生於三十三天之上。」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何因緣故,生於三十三天之上?」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汝今諦聽!彼人臨死時,起一念淨心歸依佛陀。以此善根,當六十劫受於三十三天之樂,八十劫中自識宿命。所生之處離諸憂惱,生生之處離諸憂惱,一切苦滅。藥上!近惡知識,不得入於涅槃。」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不能入於涅槃?」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欲求涅槃者當勤精進。」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精進?」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精進者名須驢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進處,娑吉利陀伽彌果名精進處,阿那伽彌果名精進處,阿羅訶果名精進處,波羅提迦佛陀果名精進處,緣覺之智名精進處,菩提薩埵名字、菩提薩埵地果,名精進處。藥上!如是等處名精進處。」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譬如有人種於樹木,彼種樹已即日生芽,彼樹一日上下各生長一由旬。復有一人,亦復種樹不得其所,風動不生移置異處。二人共諍互相誹謗,彼人如是共相諍論。國王聞之即勅臣言:『[1]某處二人互相誹謗,速往喚來。』

「傍臣受[2]教遣使往捉。時彼使人微服而去,至彼人所作如是言:『王喚汝等。』時彼二人驚怖憂愁:『王今何故命我二人?』是時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時王問[3]言:『汝等何故共相誹謗而起鬪諍?』

「時彼二人[4]白大王言:『[5]大王!聽我所說。我借得少許空閑之處,種植樹林,即日生芽及葉,華果熟者中半。此人種植不生芽葉及以華果,須臾數移彼種不生,來見謗毀而起鬪諍。大王!如是之事,大王應知我無罪過。』

「爾時大王,集諸大臣滿三十億,告諸臣言:『汝等各說。』諸臣白言:『我等不知說何等語?』

「王問諸臣:『汝等頗見即日種樹即生芽葉及以華果熟者中半。』

「爾時諸臣從座而起。白大王言:『大王!我等不能決定信受如此之[6]言。何以故?大王!此事希有。』爾時大王問彼人言:『如汝所說,是事實不?』爾時彼人白大王言:『此實不謬。』王復答言:『如汝所說如此之事,即日種樹即生芽葉及以華果,此事難信。』爾時彼人白大王言:『願王自[7]植知其虛實。』

「時王集三十億臣禁守彼人,然後大王自種其樹,不生芽葉,不生華果。爾時大王,心大恚怒勅諸臣言:『汝等速取利斧,彼所種樹仰令斫伐。』爾時諸臣受王[8]教令斫斷彼樹,一樹斷已生十二樹,斫十二樹斷生二十四樹,莖、葉、華、果皆是七寶。爾時二十四樹,變生二十四億雞鳥,皆是金[9]嘴七寶羽翼。爾時,大王復生瞋怒,自執利斧往伐彼樹。王斫樹時,從樹出生甘泉美水。時王慚愧勅諸臣言:『放彼二人。』諸臣白言:『大王!受[*]教。』諸臣去已,放彼二人將至王所。王問其人:『汝種此樹。斫汝一樹生十二樹,斫十二樹生二十四樹。我所種樹不生芽葉,不生華果。此事云何?』其人答王:『如我此福德,大王則無如是福德。』爾時三十億大臣[10]胡跪,白其人言:『汝可治國而居王位。』爾時其人,為諸臣眾,而說偈言:

「『我不求王位, 不求世財寶;
心懷無上願, 願成二[11]足尊。
得寂滅涅槃, [12]至彼成如來;
為汝等說法, 令到涅槃城。
往昔作不善, 令我入王獄;
獄縛受諸苦, 罪報悉已盡。』
「爾時,有三萬[13]三千高座,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一高座上有二十五億雞而在其上,以金為[*]嘴,七寶羽翼,出人音聲告彼王言:『大王不善,不善斫伐諸樹,以此罪業必入惡道。王不知耶?種此樹者是何等人?』大王答言:『我未審之,願為我說,何等大人種此樹耶?』雞鳥告王:『如此人者照明世間名無上士,當度一切眾生生、老、病、死。』王復問言:『彼是何人種樹不生?彼作何等不善之業不生?當為我說。』鳥答王言:『彼是提婆達多,種樹不生,無少善根樹云何生?』爾時,三十億大臣聞此法門,皆得十地成就神通。時彼國王亦得十地,得通達一切善法三昧。」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三十億臣皆得十地成就神通?」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善男子!汝今諦聽!」即時微笑,從其面門放八萬四千光明,無量種種青、黃、赤、白、紅、紫光明。其光遍照無量世界,照世界已還至佛所,繞佛三匝從佛頂入。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現此希有之相?若無因緣,如來終不現希有事。」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汝見眾人從[14]十方來集會此不?」

藥上菩提薩埵白言:「不見也。世尊!」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汝觀十方一切世界。」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即觀十方,見東方面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見二萬五千億眾生在彼集會,默然而坐,不飲、不食。復見南方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下有二萬五千億眾生俱共集會,不語、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復見西方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下有二萬五千億眾生俱共集會,不語、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復見北方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下有二萬五千億眾生俱共集會,不語、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復見上方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下有二萬五千億眾生俱共集會,不語、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復見下方有一大樹,覆七千由旬,下有二萬五千億眾生俱共集會,不語、不食、不行,默然而住。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欲少問如來、應、正遍知,若佛聽許乃[1]敢發問。」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隨汝所問,如來悉能為汝解說。」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從於十方有無量眾生而來集會?以誰神力而來至此?」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自以神力而來至此。」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我欲觀諸世界,以誰神力而往至彼?」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以汝神力自往至彼。」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遶佛三匝忽然不現。過九十六[2]億世界有一世界名日月明,彼國有佛號日月土如來、應供、正遍知,與八萬億菩提薩埵恭敬圍遶而為說法。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既到彼國,至日月土如來前,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於娑婆世界在釋迦牟[3]尼前觀於十方,見無量眾生集會,在此不見?」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至日月土如來前,白佛言:「世尊!我過九十六億諸佛國土,來至於此不見一人。世尊!誰見誰聞?無知無覺樹上而生眾生。」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不也。善男子!汝頗見頗聞,無知無覺之樹能生人不?」

藥上白佛言:「世尊!不見、不知。」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汝欲見不?我今示汝。」

藥上白佛言:「世尊!願欲見之。」

爾時,日月土如來屈申臂頃,百千億眾皆悉來集,一一眾生手執香華供養如來。「藥上!汝今見不?」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4]已見,世尊![5]已見,善逝!」

佛告藥上:「善男子!此諸眾生無覺、無知[6]悉皆如幻。」時彼三萬億眾生各申[7]兩手,以諸香華供養如來。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此事希有。須臾之間此諸眾生,各生百手供養如來尚不得脫,況兩手者。」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此諸眾生無覺無知而生而滅。善男子!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滅。」

藥上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少眾生?何者是老眾生?」

佛告藥上:「善男子!亦有老者,亦有少者。」

藥上白佛言:「世尊!願佛解說,何者是也?」

佛告藥上:「無福衰者是老眾生,從彼樹生者是少眾生。」

藥上白佛言:「世尊!我欲見彼少眾生等。」

爾時,日月土如來即伸右臂,從於四方有百千億眾生,俱來集會至如來所。頂禮佛足遶佛三匝,在佛前立默然而住。藥上白佛言:「世尊![8]此眾生何故佛前默然而住?」

佛告藥上:「善男子!汝不知耶?地大之性無言無說,法聚無知無覺。何以故?藥上!此諸少眾生,不見生不見滅,不見老、病、死、憂悲苦惱,具受一切苦痛之惱,云何而語?是故藥上!如是眾生應當教之。」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少眾生者從何所來?何處終?當生何處?不知法者。」

佛告藥上:「善男子!汝今諦聽!此諸眾生非是人作,非金師作,非鐵師作,非木師作,非[9]陶師作,非王者作。男女和合惡業而生,受諸苦痛,作不善行受如是苦,名少眾生。藥上!彼不與佛言,不禮如來,彼受無量無邊之苦。藥上!有少眾生不共佛語者,受如是無量無邊苦惱。藥上!以不善知苦因緣故不共佛語,不共佛語故不知善、不知惡、[10]不知生,雖得人身不知生、不知滅。藥上!是名年少眾生。」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年少眾生云何生?云何滅?」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木挑火,木則漸燒。如是,藥上!眾生之類初生時苦、中苦、死苦。」

藥上白佛言:「世尊!生時誰生?滅時誰滅?」

佛告藥上:「善男子!如佛之生,如佛之滅。譬如有人閉在闇室眼無所見。復有異人曾受苦惱,作是思惟:『此人受苦甚為可愍,若不得脫是人必死。』以火與之令得少明。時闇室人見火[A1]歡喜心得安[11]樂。爾時彼火以少因緣熾然火焰燒彼闇室,爾時彼人被燒而死。時王聞之作如是念:『我國眾生若有所犯更不繫縛。』爾時國王告下人民:『汝等諸人莫生怖畏,於我國內施汝無畏。若有所犯,不加害汝,亦不殺汝,皆當安隱莫生怖畏。』藥上!如來亦復如是,燒諸煩惱、滅諸病苦,猶如彼人為令闇室眾生安隱,自燒而死。如來如是,為諸眾生令得安隱,不惜身命拔諸繫縛令得解脫。如是,藥上!如來永離三毒之惱,為諸世間作大燈明,於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老少眾生拔令解脫。」

爾時諸天,於虛空[A2]中,而說偈言:

「最勝好福田, 一切田中勝,
世間無上尊。 增長諸佛子,
佛田最勝田, 能除諸怖畏。
大師善方便, 守護諸眾生,
住於涅槃界, 而示在世間,
令世間寂滅。 佛為無上師,
救護少眾生, 亦救老眾生,
三界諸眾生, 方便而度之。
閉諸地獄門, 及畜生、餓鬼;
此世得安樂, 他世亦安樂。」
爾時如來,即時微笑而說偈言:

「善哉!見善人, 善哉!見佛陀,
善哉!聞法者, 善哉!能敬僧,
善哉!此法門, 滅除一切惡。」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來微笑?若無因緣,如來終不現希有相。」

佛告藥上:「善男子!汝見此等少眾生不?」

藥上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告藥上:「善男子!此諸眾生今日皆得住於十地。」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踊身虛空高八萬由旬,共八萬億天子,於如來上散眾[1]妙花,地上年少諸眾生等皆禮佛足。爾時,藥上於虛空中而作是言:「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皆聞此聲,地獄眾生聞此聲者悉得解脫,三十三天聞此音聲皆來集會。」

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時大海中八萬四千龍王動而來集,三萬億閻浮提夜叉俱來集會,二萬五千億羅剎餓鬼俱來集會,時如來所大眾悉集。爾時,如來為諸年少眾生說法。從十方世界有百千億諸菩薩眾,各以[2]自神力俱來集會。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從十方國有無量菩薩俱來集會,無量天、龍、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餓鬼、地獄,皆來集會欲聞[3]正法,[4]唯願世尊當為說之。」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下至此。」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以自神力從上而下,向佛合掌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法聚。法聚者何因緣故,名為法聚?」

佛告藥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淨行,淨行者能離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見如此少眾生不?」

藥上白佛:「唯然已見。」

佛告藥上:「此諸眾生離邪婬故,必得諸陀羅尼,必得具足一切諸法。」

僧伽吒經卷第三


編輯者: hui (2024-01-14 16:19: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36 - 2024-01-14 16:24:31 僧伽吒經卷第四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僧伽吒經卷第四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以何方便,令諸眾生悉聞正法?」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有諸眾生我說生苦,而不聽受老苦、病苦、憂悲之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死滅之苦。藥上!是名一切苦。」

時少眾生聞此法已。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有死耶?」佛告年少等:「汝一切眾生亦歸於死。」

彼少眾生白佛言:「世尊!云何死至?」

佛言:「善男子!臨死之時,滅行識風起,識轉風起,識相應風起。善男子!是三種風,臨死之時動於行識。」

彼少眾生白佛言:「世尊!何等三法,臨死之時惱於身識?」

佛言:「善男子!一者、刀惱;二者、針惱;三者、杖惱。是三種風惱切其身。」

彼少眾生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身?」

佛言:「善男子!身名火聚,身名燒然,身名愚癡,身名崩壞,身名[5]刺聚,身名丘塚,身名水泡,身名重擔,身名生惱,身名老、病、苦惱,身名為死、愛別離、怨憎會,是名為身。」

彼諸年少復白佛言:「世尊!如此之身云何名死?云何名生?」

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善男子!名為身者有無量億筋脈相纏,身有八萬四千毛孔,復有八萬四千戶虫,在中而住。彼諸虫等,亦有死滅。人將死時,諸虫怖畏,互相噉食,受諸苦痛。男女眷屬,生大悲惱,[6]迭相食噉。諸虫相食,唯有二虫,七日鬪諍,過七日已,一虫命盡,一虫猶[7]存,如彼虫鬪臨死不息。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乃至臨終[8]諍論不息,不畏生苦,不畏老苦,不畏病苦,不畏死苦,如彼二虫至死不息。凡夫眾生亦復如是,死至之時賢聖呵言:『丈夫!汝作不善,汝豈不見世間苦耶?不見生苦,不見病苦,不見老苦,不見死苦。』答言:『如是,已見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汝若見如是苦,何不作諸善根?何故不為後世樂故修諸善法?丈夫!我復問汝:何不作善離於生苦、老苦、病苦及以死苦?云何不修正念之觀?汝於閻浮提豈可不聞[9]犍椎聲耶?不見眾生行布施耶?不見眾生於佛福田種善根子,香華、幡蓋施佛之時汝不見耶?如來所有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佛法中有[1]此四眾能救苦厄。』賢聖[2]呵言:『不善丈夫[3]造作如是不善之業』

「爾時法王說偈告曰:

「『見如來出世, 聞擊法鼓音;
見演說法時, 寂滅至涅槃。
見於多眾生, 作福者甚少;
福能後世樂, 何故而不作?』
「爾時,彼人以偈答法王言:

「『我愚癡無智, 親近惡知識;
造作不善業, 由欲迷於心;
我以多習欲, 今受苦痛報。
多殺害眾生, 破壞和合僧,
破壞佛塔寺。 愚癡無智慧,
口作不善語, 呵罵於父母。
我以不覺知, 自多造眾過。
我見所生處, 在於大叫獄,
於眾合地獄, 受於大苦痛;
復於阿鼻獄, 受無量劇苦;
大蓮華地獄, 受於無量苦;
黑繩大地獄, 百千生受苦;
於一切地獄, 遍受諸苦惱;
無數百千劫, 受於大苦痛。
行於黑暗獄, 不見其門戶;
復墮火鑊中, 展轉受眾苦。
復有一地獄, 名曰刀劍獄,
百千億刀劍, 行列在我前;
以此割截身, 自業受苦惱。
非工師所作, 業感自然生;
大風吹令起, 割切遍其身。
我應受如是, 地獄諸苦惱;
一切諸眾生, 見我受此苦。
我所有財寶, 盡留在世間;
男女及兄弟, 姊妹親眷屬;
父母及知識, 奴婢作使人;
牛羊諸畜生, 我意迷於此,
貪著金銀寶, 及精妙衣服,
貪著造舍宅, 善工畫舍[4]師,
眾婇女娛樂, 箜篌、簫、笛音,
以此癡心[5]者, 香湯自澡浴,
如是自娛樂, 頑癡無[6]智身,
種種而供養。 我亦無兄弟,
虛妄心貪著, 今日受無量,
苦痛不可盡。 世間勝上味,
貪著而噉食, 香澤以塗髮,
寶珠以為鬘, 貪色自迷醉。
今無救濟者, 眼為惡業因,
見已則生貪, 耳因諸音聲,
聞已則生貪。 臂貫以寶釧,
指著金寶[7]鐶, 咽頸著寶瓔,
脚著於金釧, 作金寶羅網;
交[8]露覆其身, 身著種種寶,
以此自莊嚴。 世間第一者,
以為身莊嚴。 細軟上妙觸,
增長於愛欲, 種種妙床榻,
以自悅其身。 種種[9]好妙香,
以塗其自身; 栴檀龍腦[10]香,
以此自塗身; 麝香等諸香,
用之自塗身。 瞻蔔須摩那,
以此塗其髮; 第一精妙衣,
白㲲自衣身。 若捨白象乘,
復乘於馬乘; 為王治國政,
人眾悉敬重; 宮中諸妃后,
善學歌舞戲。 禽獸在曠野,
無事獵殘害; 作如是等惡,
不知後世報。 [A1]食噉他肉故,
受如是苦報。 愚癡無智慧,
不知當有死; 我以愚癡意,
養育於身命, 今日至死門,
無能救濟者。 汝等諸親族,
何用視我為? 何不服勝衣?
何故自憂哭? 何故不㧧髮?
而受於苦惱。 我命終不存,
造惡增多故, 狐、狼、烏、鵲等,
食我此身肉。 長養此身體,
為諸虫所食。 生死因此身,
眾生則有生, 應如是授藥,
令得離此難。 世醫不能治,
無人救濟者; 今日授法藥,
令滅煩惱病。 種種養此身,
會必歸於死; 世間無上尊,
救度諸眾生。 寂滅諸佛子,
亦能救眾生; 施諸妙法藥,
令遠離生死。 食肉長此身,
不知諸苦報; 長養於此身,
無有少利益。 此身頑癡聚,
不知少恩分; 妻、妾、男、女[1]等,
不知其恩力。 長養得成立,
無能救濟者; 絕望無有知,
憂愁入[2]死地。 眾生生有苦,
後則有死苦; 想行觸受等,
是則為中苦。 愚癡愛所[3]縛,
生在於諸[4]有; 為愛欲所縛,
樂著於境界。 眾生無知故,
唯有憂惱苦; 善法不識知,
心但著名[5]字。 不知於後世,
猶如惡毒蛇; 無明[6]轉眾生,
遠離於解脫。 不識解脫故,
惡業所流轉; 心有煩惱故,
眾生住生死。 煩惱燒眾善,
如火焚乾木; 流轉於五道,
無有少樂受。 不知好妙樂,
在於何處所? 清淨佛國土,
世尊轉法輪; 如來淨音聲,
說戒定智慧。』」
爾時,世尊復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如是,如是!惡行眾生命終之後,受諸苦惱,無救濟者、善果報者。今說伽[7]他:

「造惡不善業, 必入於地獄,
吞噉熱鐵丸, 飲於沸[8]融銅;
雨火灑其身, 遍身體火燒;
無處而不遍, 展轉受苦惱。
不知於淨樂, 於法亦不知;
愚癡作非法, 遠離於樂果。
信佛禁戒法, 修習於智慧;
以淨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
精進為第一, 生淨佛國土;
宣說善法要, 攝護諸眾生。
具足慈悲心, 修行淨梵行;
[A2]具解脫知見, 成如來善名。
世間之父母, 菩提心第一;
說此法門者, 第一善知識。
聽此法門者, 必作無上尊;
具世尊十號, 寂滅心相應。」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大地震動?」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言:「汝觀何故大地震動?」

爾時藥上觀四方時,見下方[9]界有二十億眾生從地踊出,見上方界二萬五千億眾生同時而生。時諸年少見是事已,白佛言:「世尊!今出生者是何等人?」

佛言:「汝等見此大眾不耶?」

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言:「此眾生出為汝徒伴。」問言:「世尊!此諸眾生亦有死不?」

佛告年少:「一切眾生悉皆有死,此亦不免。」時諸年少合掌向佛,頂禮佛足[10]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忍流轉生死。」

佛告年少:「汝等能起大精進不?」

年少白佛言:「世尊!我等面見如來,耳聞如來說甘露法,見菩提薩埵現大神力,見佛弟子諸聲聞眾集會,於此,世尊!願修精進,不能忍受生死流轉。」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及五百眷屬,以神通力[11]踊身虛空,身出師子、猛虎、白象,現大神通,於高山頂結加趺坐。滿二萬由旬,化作十千億日月。

時諸年少白佛言:「世尊!何故世間有此光明?」

爾時,世尊告諸年少:「善男子!汝等見此日月不耶?」

時諸年少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告年少:「此是菩提薩埵自身光明,現作日月示於眾生,為之說法,安樂利益一切天人,人中修行得此神通。」

時諸年少白佛言:「世尊!願說如此光明因緣?」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汝見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12a]不?」

[12b]時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我有少疑欲問如來,願佛聽許。」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隨汝意問,當為汝說令汝歡喜。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之事,當為汝說。」

藥上白佛言:「世尊!我見如來有八萬四千天子圍繞恭敬,復有八萬四千菩薩亦圍繞恭敬,又見萬二千億諸龍圍繞恭敬,復有萬八千億[13]天神等圍繞恭敬,復有二萬五千億諸餓[14]鬼圍繞世尊,何因緣故有此眾集?」

爾時,世尊告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言:「善男子!在此眾集為欲聽法。藥上!此諸眾生今當背生死,今日當得住於十地,住十地已得離煩惱,得寂滅佛法。」

藥上菩提薩埵白佛言:「世尊!此諸眾生雜業所生,如來云何淨此眾生?」

佛告藥上菩提薩埵言:「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藥上!此諸眾生愚癡無智,不知解脫在於何處,多有年少諸眾生等,今日當得法陀羅尼,得知一切法,得於十地。至十地已能作佛事,能轉法輪雨於法雨,紹無上佛法安樂眾生。天、龍、阿修羅、[15]健闥婆、餓鬼等,聞法歡喜皆住十地,擊大法鼓,吹大法螺。此年少等勤修行故得此十地,今所得法如十方佛。」

爾時,五千年少眾生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此身為重擔大可怖畏,不知道以非道,我等猶如盲冥之人。願佛憐愍,我等勸請世尊,願佛說法。我等生無智慧,不知法藥,願世尊為我等說法,令得遠離生死之苦,所生之處願見佛身。」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語諸年少眾生言:「汝等食已,然後為汝演說正法。」

時諸年少語藥上言:「我不識汝,汝為是誰,色相寂滅離三惡道怖,如汝身相離諸惡法;見汝掌中七寶莊嚴,身服寶瓔以功德聚,我不知汝是何等人?我等不須食,亦不須飲,以食入身甚可憎惡,變成屎尿,作血肉筋皮,是故我等不須食飲。不須一切細軟衣服,不須臂印金釧,真珠、瓔珞,莊嚴身具皆所不欲,以無常故。我等亦不顧惜身命,為離惡道,我等求於法施,為安樂天人,為求善知識,不求轉輪聖王,以轉輪王雖主四方不免磨滅,男、女、妻子不能隨從,所有七寶亦不逐去,無量人眾亦不隨去,於四天下無復自在。一身為王多見無常,作惡業故墮叫喚地獄,七寶自在遊四天下竟何所在?仁者!且聽我等所說速至佛所。佛觀一切愍之如子,我等無父、無母,無兄弟、親族,一切皆無。佛為我父,如來是母。佛如日月示人善道,於生死中能救眾生令不復生。諸煩惱河甚可怖畏,眾生在中煩惱漂溺,如來救之令不復入。世尊憐愍為說正法,示人無上菩提之處。我等不貪飲食,不欲世間富貴,不願生天,不畏[1]墮惡道。得人身已願見世尊,眾生短壽流轉無常,以惡業故貪著五欲不覺死至,知死必至亦不怖畏。不念生滅,不知細法,[2]不修細業。不知寂滅界,無明覆心,生已歸死,死已復生。心亦不生厭離之想,長夜受苦鞭撻撾打不生厭離,但起劫奪受獄縛苦五縛所繫。本惡業故命識欲滅,悲泣而言:『誰救濟我?一切悉與金銀雜寶,身為奴僕一切作使我悉能為,王位自在我悉不欲,不須財物但求活命。』如是仁者!我等不須飲食。諸王自在食則上味會歸於死,天食甘露亦歸磨滅,種種百味王所[3]貪著求實則無,飲食等味我等不須。我等求聞正法,令得離苦,願離愛縛諸結煩惱,歸依世尊願離諸縛。我等敬禮大仙世尊為諸眾生。未知仁者名字何等?願自說之。」

藥上菩提薩埵言:「世界廣博,眾生名字寧可盡知?」

諸年少言:「我等願知仁者名字,甚深名字願為宣說。」

藥上答言:「我名藥上,治眾生病,藥中最上。我今為汝等說,令離諸病、滅除一切世界病苦。世間貪為大病,能除滅之。瞋為大病,無智眾生流轉地獄、畜生、餓鬼。癡為大病,眾生受苦皆能滅除。」

諸年少言:「聞此妙法離諸苦難,凡夫無智受諸苦惱,聞此淨法離諸惡業,離惡業故無惡道畏。速見如來救一切病,醫王施藥療治眾苦。仁者速去禮敬如來,以我等語向世尊說:『世尊能除我等之病、滅煩惱火,欲火燒身不能滅除,我等極苦願佛憐愍。』身為重擔甚可怖畏,三毒所[4]壓不可得勝。去來常擔不能遠離,不知死至,不生驚怖,不知解脫道,亦不知示解[5]脫者。以愚癡意自謂不死,見父母死猶不生怖,諸業煩惱濁亂其心受諸苦惱,云何而食?我等無明覆心有如是苦,大怖重擔想行及受,癡愛無智流轉諸有,世間妄生不識解脫。世人愚癡浴以香湯,衣以上服,食以上味,耳聽樂音種種自娛,種種好色樂欲觀之,一切好味舌求貪食,細軟之觸身欲著之。二身和合癡心謂樂,此身頑癡何處有樂?著好履屣衣服飲食無如之何,臨終困至無有能救。自不能救,衣服之具豈能救濟?生在世間馳諸象、馬,[6]常作惡業不求解脫,自作教人不知後報。我等前死有生,今生有死憂悲苦惱。我具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喪亡悲哀憂愁苦惱皆悉見之。諸行皆空,智者云何而生樂著,不求寂滅法,不求離生死法,以貪覆心?生在世時不行布施,一切過中無過貪心。著於世法多作有行,不知修習禪定解脫之道,不知發大誓願成無上道。佛是父母,佛是示解脫道者,能雨利益眾生。愚癡眾生不知護法,發心願求無上菩提,名為護法。一切行空財物亦空,若觀我空不復受生,願仁者憐愍,以我等語具向佛說。為諸菩提薩埵故,諸菩薩法不應懈怠,勤修精進捨惡行善。仁者為我往至佛所,禮敬如來作如是言:『世尊知一切法悉無有疑,惡魔眷屬佛已調伏,如來已能然大法炬令眾得樂,如是之法能成佛者我等未聞。』仁者速往佛所,為我等故,我等不見如來,猶未得度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見此身已然後得度。」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語諸年少:「汝觀上方有何等相?」

諸人聞[1]已觀上方,見五百化佛,又見三千大臺七寶嚴飾,七寶羅網以覆其上,如蓮華葉出種種香。時諸[2]眾生問藥上言:「此諸華座是何等相?」

藥上答言:「此是汝座,速至佛所禮敬如來。」

諸年少言:「我等不知所行之路,不見如來,知詣何方,禮敬如來。」

藥上告言:「汝但禮敬如來世尊,如虛空塵無有住處,如來亦如是。如來安住處如須彌山,如來等須彌山,如大海水。三千世界微塵數等十方菩薩,欲求佛住不知所在,十方諸菩提薩埵但遙禮敬。」

諸年少言:「願仁慈恩滿我所願,心欲見佛親近禮敬。」

藥上告言:「如來不求香華,為眾生作因令離生死,惡魔眷屬不共諍論。歸依佛者不入死門,速得法陀羅尼。發淨心願即得見佛。」

爾時,世尊,以[3]加陵頻伽音熈然微笑。從其面門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下至十八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其光雜色,青、黃、赤、白、[4]頗梨等色,如是等[5]光從面門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遇斯光者一切眾生皆得安樂。照世界已還至佛所,繞佛七匝從佛頂入。

爾時,藥上菩提薩埵從座而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欲少問,若佛聽者乃敢發言。」

爾時,世尊告藥上言:「善男子!隨汝所問,如來為汝分別解說令汝歡喜。」

藥上白佛言:「世尊!此三萬億年少,欲聽如來微妙深法,願為說之。」

佛告藥上:「善男子!若聞如來深妙法者,當[6]覺諸法得具足一切功德,[7]日即得住於十地。能擊大法鼓,建大法幢。藥上汝見如是大臺不耶?」

藥上言:「世尊!唯然已見。」

佛告藥上:「此諸年少,今日得坐此臺,證一切法,滿足一切善根之法。今日當得擊大法鼓,無量天人,得聞法已悉得利益。無量地獄眾生,得聞法已得背惡道。」說此語時,眾中九千億老眾生,得須陀洹果。

「藥上!聞此法者,得離一切苦,具一切善法。藥上!一切皆能成就佛身。藥上!汝觀四方諸大菩提薩埵。」

爾時,藥上即觀四方,見東方界五十億恒伽[8]河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見南方界六十億恒伽[9]河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見西方界七十億恒伽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見北方界八十億恒伽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見下方界九十億恒伽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見上方界百億恒伽沙菩提薩埵而來向此,到已皆於佛前在[10]一面住。藥上白佛言:「世尊!於虛空中見黑色、黃色是何等相?」

佛告藥上:「汝不知耶?」

藥上白佛:「[11]唯佛如來能一切知。」

佛告藥上:「此是惡魔及[12]諸眷屬欲來至此。藥上!汝欲見不?」

藥上白佛言:「世尊!我欲見之。」佛令藥上即見惡魔。

藥上見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惡魔至此?」

佛告藥上:「魔欲亂此法座。」

藥上白佛言:「世尊!此諸菩提薩埵,為觀諸年少受位故來。」

「藥上!汝見[13]此諸[14]菩提薩埵,種種形色、種種相貌、種種力不?」

藥上白佛言:「世尊!唯然。我見百千億恒伽沙菩提薩埵,自在神通而來至此。」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一切勇菩薩,藥上菩薩,一切老少眾生,一切天人世間,阿修羅、揵闥婆,聞佛所說皆大歡[15]喜。

僧伽吒經卷第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39 - 2024-01-14 16:29:03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19]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萬二千人俱,尊者阿惹憍陳如、尊者摩訶目乾連、尊者舍利子、尊者摩訶迦葉、尊者思勝、尊者羅睺羅、尊者善[20]容、尊者賢護、尊者賢吉祥、尊者[21]月吉祥、尊者大勢至、尊者滿慈子、尊者善吉、尊者哩嚩諦、尊者栴檀軍,如是等皆大阿羅漢。

是時,有菩薩摩訶薩,其名曰:慈氏菩薩摩訶薩、普勇菩薩摩訶薩、童子吉祥菩薩摩訶薩、童子住菩薩摩訶薩、童子賢菩薩摩訶薩、無所減菩薩摩訶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善現菩薩摩訶薩、金剛軍菩薩摩訶薩、藥王軍菩薩摩訶薩,如是等六萬二千菩薩摩訶薩眾。

復有,最勝樹王天子、賢天子、善賢天子、法愛天子、栴檀藏天子、香住天子、栴檀香天子,如是等一萬二千天子眾。復有,妙身天女、極信天女、自在主天女、吉祥目天女、世吉祥天女、大世主天女、大力天女、妙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眾。

復有,優鉢羅龍王、伊羅鉢怛囉龍王、底民[A1]誐隸龍王、勝器龍王、最上器龍王、妙喜龍王、妙枝龍王、象頭龍王,如是等八千龍王眾俱來集會。

到佛所已,咸各頭面,禮世尊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是時,世尊默然而住。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普勇,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會菩薩及諸聲聞、天人眾等悉皆來集,樂欲聽佛宣說妙法。此諸大眾咸一諦觀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殊善色相,樂入佛法,以樂法心觀佛相故,久修習者即能遠離一切障染,初修習者即發無上修善法心,不復暫起諸不善想。」作是白已。

爾時,佛告普勇菩薩言:「我有正法名大集會,於閻浮提廣大流布,若有眾生暫得聞者,是人設有五逆重罪皆得銷滅,不復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勇!於汝意云何?汝謂是人得聞法者,所獲福聚與一佛等?」

普勇菩薩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言:「普勇!汝莫作是見,作是見者非真實見。」

普勇[1]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見,即知是人真實福聚?」佛言:「普勇!彼聞法者所獲福聚,與殑伽沙數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有福聚等無有異。又復,普勇!若有聞是正法者,一切皆住不退轉地,即得一切如來常所觀察,一切如來常現在前,降伏魔軍圓滿善法,是人即能於生滅理皆悉了知,一切皆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從座而起俱白佛言:「世尊!如一佛福聚,其量幾何?」

佛言:「諸善男子!汝等諦聽。一佛福聚所有數量,譬如有人竭大海水盡灑閻浮,於此水中[2]唯取一渧,作一殑伽河沙數量,如是一渧而復一渧,窮大海水一一渧成一殑伽河,此一一河滿中沙數,盡為菩薩皆住十地,彼諸菩薩所有福聚寧為多不?」

諸菩薩眾俱白佛言:「甚多。世尊!」

佛言:「諸善男子!一佛福聚復多於彼,有聞法者轉倍是數。又復,諸善男子!若有眾生於後末世,聞是正法生信解心,所獲福聚轉增於彼,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爾時,普勇菩薩復從座起而白佛言:「世尊!諸有眾生樂求法者,當云何求?」

佛言:「普勇!諸求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二者如所聞法為眾生說。」

普勇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所聞法,又復云何為眾生說?」

佛言:「普勇!亦有二種:一者以所聞法迴向菩提;二者於大乘法愛樂趣求,而復長時,心無懈退。若能如是為眾生說,是得名為真求法者。」

爾時,會中諸天子、天女眾,各從座起住立佛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深心樂求正法,如佛世尊大慈大悲,能滿一切眾生心願,願為我等廣分別說。」

爾時,世尊即於會中,放大希有淨妙光明,普照大眾。是時,普勇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放是光明?」

佛告普勇菩薩言:「汝今當知,今此會中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佛世尊生難遭想,尊重恭敬勸請說法,以是因緣放斯光明。」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修習而能成就?」

佛言:「善哉善哉!汝大勇猛,於大眾中能以此義問佛世尊,利益一切疾成佛道,汝今亦能以此善根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汝所問,今為汝說,汝當諦聽。我念往昔過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寶吉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於彼時為摩拏嚩迦,令諸眾生安住佛智。忽於一時見一鹿王受諸苦惱,我於是時竊作是念:『云何當能代此鹿王而受諸苦?』復自思惟:『一切眾生輪轉三界未離苦者,皆亦如是。』即發願言:『願我當來得成佛已,一切眾生離諸苦惱,生我佛剎,安住佛智。』普勇!我以如是善根大願力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普勇菩薩聞是說已,復白佛言:「世尊!彼佛世時,眾生壽量,其數幾何?」

佛言:「眾生壽量滿八十劫。」

普勇菩薩又復問言:「以何劫量而登彼壽?」

佛言普勇:「彼劫量者,譬如有人造一大城,廣[3]十二由旬、高三由旬,於彼城中置以胡麻,悉皆充滿。忽有一人百年一來,取一胡麻而擲於外,如是一來一擲,乃至胡麻擲盡城亦破壞,此劫數量亦復未盡。又復,譬如有一大山,廣二十五由旬、高十二由旬,有長壽天,百年一來一坐其上,以憍尸迦衣拂其山石,如是一來一拂,乃至彼山拂盡,其劫數量亦復未盡。普勇!如是名為劫量。」

是時,普勇菩薩又白佛言:「世尊!若人以一善根迴向菩提獲大福聚,得壽命八十劫,何況有人於佛深妙法中廣大修習,其所得福不可稱計。」

佛言普勇:「若有眾生得聞是大集會正法者,所獲壽命八萬四千劫,何況更能於此正法書寫、讀誦,彼獲福聚,轉倍於前,不可等比。又復,普勇!若人聞此正法,起淨信心恭敬尊重,是人九十五劫得宿命智,六萬劫為轉輪王,為一切人之所尊重悉皆愛敬,不為刀杖、毒藥所能侵害,臨命終時有九十五俱胝佛面現其前,安慰彼人,作是告言:『勿生怖畏,汝先已聞大集會正法,有大福聚。』是時,彼九十五俱胝佛皆為授記,一一來生我佛剎中,何況以此正法,令盡有情界廣大流布皆悉得聞。」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此大集會正法,樂欲聽受心無厭足。」

佛言:「善哉善哉!非唯汝心樂法無厭,我於此法喜大宣說,亦復無厭,何況諸凡夫類,於此正法起厭足心?又復,普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正法深生信樂,是人於千劫中不壞正信,五千劫中不墮惡趣,萬二千劫中遠離愚癡,八千劫中不生邊地,二萬劫中勇猛布施,二萬五千劫中常生天界,二萬五千劫中常行梵行,四萬劫中遠離眷屬之所癡縛、不為煩惱所能昏蔽,五萬劫中受持正法,六萬五千劫中安住正念。普勇!彼善男子、善女人,更不復起作罪業心,一切魔怨不能侵害,在在所生不處胎藏。又復有人於此正法聽受讀誦,是人八萬劫中得聞持具足,於千劫中離殺生業,九萬九千劫中離妄語業,一萬三千劫中離兩舌業。普勇當知,以是事故,此大正法不可得遇,至於名字亦不可得聞。」

爾時,普勇菩薩摩訶薩益加恭敬,右膝著地,禮世尊足,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人於此正法生輕謗者,是人得幾所罪?」

佛言:「甚多。」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彼所獲罪其數幾何?」

佛言:「普勇!若人於十二殑伽沙數諸佛所,起大惡心其罪尚輕,若於是正法起輕謗心者,其所獲罪甚多於彼。何以故?普勇!若人於彼正法起輕謗者,是即發起破大乘心,以煩惱火而自焚燒。」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眾生業習所纏,輪轉生死不能解脫。」

佛言普勇:「如是如是!譬如有人,自斷其頭。時有一人,持以良藥,所謂摩叱迦良藥、虞尼那嚩良藥、竭哩多嚩良藥、帶梨那嚩良藥,如是等良藥塗所斷頭。普勇!於汝意云何?汝謂是人還活其命不?」

普勇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是人雖塗良藥,其何能活?」

「普勇!彼輪轉者亦復如是。

「復次,普勇!譬如一時,有二丈夫,各持利刀,互欲害命,以力相敵故,俱不能害,唯致瘡損苦痛亦甚。時忽有人持以良藥,為塗其上,其瘡即愈。彼二丈夫既得愈已,憶念往苦互相謂言:『我等從今,不復更起相殺害心。』普勇!諸有智者亦復如是,雖復造業,即能追悔,而於正法不生棄背,如是漸能趣向一切離生死法。

「復次,普勇!如世間人捨壽報已,雖有父母憂惱、啼泣,而更不能為依為怙。彼凡夫類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不造善業亦復如是,臨命終時無所依怙,略有二種:一者,自造諸不善業,復勸他作;二者,於佛正法起輕謗心。」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有於佛正法生輕謗心者,是人命終當墮何處?」

佛言普勇:「彼謗法者,命終已後,當墮地獄受大苦惱,所謂大可怖地獄、眾合地獄、炎熱地獄、極炎熱地獄、黑繩地獄、阿鼻地獄、嚕摩訶哩沙地獄、呼呼尾地獄,如是等八大地獄中,一一地獄受一劫苦。」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甚苦。世尊!我今於此不忍聽聞。」

爾時,世尊即為普勇菩薩說伽陀曰:

「我所說地獄, 汝怖不忍聞,
彼地獄苦惱, 眾生業自造。
若作諸善業, 定獲安樂果,
作諸不善者, 必得苦惱報。
生苦與死苦, 憂苦等纏縛,
不造諸樂因, 愚人常苦惱。
智者得安樂, 信樂大乘法,
念佛最上智, 永不墮惡趣。
普勇汝當知, 前前世業感,
少種一善因, 定獲廣大果。
如世種增長, 百穀皆無失,
善因生佛剎, 獲果亦如是。
智者修善法, 遠離諸苦因,
彼成眾德本, 獲最上安樂。
若能平等施, 善法一毫量,
於八萬劫中, 獲廣大財富。
在在所生處, 常念行布施,
以施三寶故, 展轉報無盡。」
爾時,普勇菩薩聞佛說是伽陀已,即白佛言:「世尊!云何於此大集會正法乃能了知,而得聽受?」

佛言普勇:「若人於十二殑伽沙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圓滿善根,即得聽聞此大集會正法。」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能得如是善根圓滿?」

佛言普勇:「若能於一切如來平等知見,是即善根圓滿。」

普勇復言:「云何能於一切如來平等知見?」

佛言:「若於法師尊重恭敬,是即能於一切如來平等知見。」普勇又言:「而復云何於法師尊重恭敬?」

佛言:「若人於出世道發趣向心,是即於法師所尊重恭敬。普勇!如是等皆能圓滿善根。」

佛言普勇:「此大集會正法,有大功德,利益一切,若人能聽受、書寫、讀誦者,是人獲大福聚不可稱計。普勇!正使四方一一方各有十二殑伽沙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皆住十二劫,說此大集會正法,聽受功德而不能盡。又復四方各有如上殑伽沙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皆住如上劫,說此書寫功德,亦不能盡。又復四方各有如上殑伽沙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皆住如上劫,說此讀誦功德,亦復不盡。」

普勇菩薩白佛言:「世尊!願佛略說讀誦福聚,其數幾何?」

爾時,世尊即說伽陀曰:

「若人能讀誦, 一四句偈者,
彼所獲福聚, 與彼八十四,
殑伽沙數佛, 福聚等無異。
何況能一心, 安住於正法,
彼福聚無盡。 諸佛出於世,
宣說無邊法, 而實難得值。」
爾時,有十八俱胝尼乾陀眾來詣佛所,咸入會中,各坐一面,作如是言:「瞿曇!我等勝汝!」如是三復皆作是言:「我等勝汝!」

是時,佛告諸尼乾陀眾言:「唯佛如來得真勝名,於一切處無能勝者。」

尼乾陀言:「汝一瞿曇,云何得勝?」

佛言:「若汝尼乾陀定計勝者,是顛倒見、非真實見。汝等以何為勝?恣汝等說。」是時,尼乾陀眾咸一默然,互竊相視。

佛言:「汝等當知,唯佛世尊,於一切眾生,若已入佛慧、若未入佛慧,利根、鈍根,咸使得度,平等利益無有差別,是可名為無能勝者。汝善思惟,於自身心諸苦所逼,尚不能知,云何而能於此稱勝?我今示汝諸佛微妙廣大正法。」

諸尼乾陀眾聞佛是言已,忽大瞋恚生不信心。是時,帝釋天主居善法堂,以天眼見,即持金剛杵來入會中,而欲破壞。諸尼乾陀眾咸皆驚怖,生大憂惱,啼泣良久。即時,世尊於大眾中隱身不現,諸尼乾陀眾於佛世尊方生瞻仰,忽不見佛,轉增憂苦,即說伽陀曰:

「譬如人獨處, 空寂曠野中,
無父復無母, 恐畏無救者。
如江河無水, 游魚無所依,
樹木皆摧折, 飛禽無所止。
我等今怖畏, 苦惱亦如是,
不見佛世尊, 誰為救護者。」
是時,諸尼乾陀眾說是伽陀已,欲從座起,彼二膝輪適按地時,其所按地,忽發大聲,普震一切人天大眾。諸尼乾陀咸作是念:「如來最勝二足尊者,唯願慈悲,救度我等。」

爾時,世尊即時現身還復本座,告普勇菩薩言:「汝可為諸尼乾陀眾說法化度。」

普勇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譬如須彌山王殊妙高顯,有小黑山而居其側,云何可言相與等比?今佛世尊居大眾中,遣我說法亦復如是。」

佛言:「止!止!善男子!如來方便善巧,於十方世界隨所說者,皆是如來慈悲願力之所建立。此諸尼乾陀等欣樂於我,我當為說無上法要。普勇!汝今可往十方世界,親近諸佛宣揚法化。」

普勇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神通力而甚微小,非佛大慈假我神力,終不能行。」

佛言普勇:「汝今以自通力及佛神力,如是可往。」普勇菩薩承佛聖旨,即從座起繞佛三匝,忽於會中隱身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尼乾陀眾言:「汝等當知,所謂生為大苦,由生苦故,起諸怖畏,謂生有病怖;有病怖故,而有老怖;有老怖故,即有死怖。生何緣怖?謂為眾苦之所逼故。以生為因,即有諸怖;生法若無,怖從何起?由是即有囉惹難怖、陬囉難怖、惡毒難怖、火難怖、水難怖、風難怖,乃至雷雹等難怖,及自作諸不善業怖。如是等怖,因生而有;若了生法,即離諸怖。」

是時,世尊為諸尼乾陀眾略說是怖畏法已,時諸尼乾陀眾廓然開悟,悔過自責,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愚癡,起不正見,背真實道,違佛正法,深為過咎,願佛慈悲攝受我等。」作是言已,時十八俱胝尼乾陀眾,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時為十八俱胝大菩薩眾,一一皆得圓滿十地,乃以神通力各現種種神變,及現種種身:佛身、菩薩身、緣覺身、聲聞身,乃至天人、龍、神、一切趣類等身已,復各自變寶蓮華座,等分其半於佛左右,禮佛足已,各坐其座。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41 - 2024-01-14 16:30:10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二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0980a15] 爾時,世尊化諸尼乾陀眾已,即以方便善巧善說法,心住三摩呬多,舒金色臂經七晝夜,乃至普勇菩薩遊十方世界廣作佛事已,來還此土。

[0980a18] 是時,普勇菩薩從彼蓮華上佛剎,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到於佛前,禮佛足已,右繞三匝,住立一面。

[0980a20] 是時,世尊出三摩呬多已,普勇菩薩前白佛言:「世尊!我承佛旨往彼十方世界,以自神通力,過九十九千俱胝佛剎,以佛神通力,又過百千俱胝佛剎,乃至最後到下方蓮華上世界。其中過八千俱胝佛剎,見彼諸佛現大神通;又過九十二千俱胝佛剎,見諸如來現為眾生說深妙法。又過八十千俱胝佛剎,於一時中,見八十千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於世,我時於彼一一佛前恭敬供養。又過三十九俱胝佛剎,見三十九千俱胝菩薩摩訶薩同時出現,皆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即於彼初成道者,如是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一一恭敬禮拜供養已,即復以自神通力隱身不現。又過六十俱胝佛剎,見諸如來一一恭敬。又過百俱胝佛剎,見彼諸佛入般涅槃,我時還復一一於彼恭敬供養。從是復過九十五佛剎,知彼如來皆久滅度,所有正法將欲滅壞。我於是時竊自思惟:『此佛正法將欲滅壞、深為大苦。』作是念已,生大悲愍。是時復有欲色界天人、龍神、夜叉等皆大憂惱。又見其中有一佛剎,彼佛正法久已滅盡,劫火熾然從四面起,乃至大地、須彌山王、大海、江河、一切樹木,皆悉已焚,無所依止,唯一空界,蕩然無際。

[0980b14] 「過是剎已即到下方,於一世界,見百千俱胝如來各坐寶蓮華座,又見四方亦復如是,彼等諸佛各各現為一切眾生說法化度。世尊!我既到彼佛剎已,即作是念:『今此佛剎名字何等?』彼有一佛而告我言:『善男子!今此佛剎名蓮華上。』我時即問:『化主世尊,其名若何?』彼佛答言:『名蓮華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我於爾時,普皆作禮,一心恭敬,作是白言:『我今見此百千俱胝那庾多佛,一一皆處寶蓮華座,而復不知何者即名蓮華藏佛,唯願示我化主世尊。』時,彼蓮華藏如來於多佛中發是告言:『善男子!蓮華藏佛即我身是。』作是言已,彼諸佛等而各忽然隱如來身、現菩薩相。我當是時唯見化主蓮華藏如來,一佛世尊居大眾中,相好威神,無能勝者。即以頭面,作禮恭敬。是時,彼佛指蓮華座而謂我言:『善男子!可就此座。』

[0980c02] 「我於爾時既就座已,即見彼佛,於其左右復有無量寶蓮華座,殊妙莊嚴甚為希有,忽作是念:『如是等座云何皆空無能登者?』乃問彼佛。而答我言:『善男子!如此等座,皆是不可思議上妙功德之所建立,非少善根所能成就,若人於佛法分有未入者,尚不能見,況復能登?』我時又問世尊:『當種何善根,於此等座而乃得昇?』彼佛答言:『善男子!若有人能於此大集會正法暫聽受者,以是善根得昇此座,何況更能書寫、讀誦、常所修習。善男子!汝於過去無量劫來,已能受持如是大集會正法,若不以是善根力故,我此佛剎亦未能到,況復得見此座而欲昇耶?』彼佛作是言已,我即白言:『如是如是!世尊。』我復又問彼佛:『此大集會正法有幾所功德,而能生諸善法?』

[0980c18] 「爾時,彼蓮華藏如來,亦放希有淨妙光明,普照佛會已而謂我言:『善男子!汝大菩薩得大勢力智慧無礙,能於一切諸佛剎土,為諸眾生稱揚佛事,汝先已曾問彼娑婆世界釋迦如來,今以是法還復問我,我當為汝亦分別說,譬如有人於四大洲置以胡麻悉皆充滿,如是相合都為一聚,是為多不?』我即答言:『甚多。世尊!』時彼佛言:『假使有人,取一胡麻置於他處,如是從一至一欲知其數。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人可能知其數不?』我復答言:『不也。世尊!是人雖竭其力經於多劫,終不能知如是數量。』彼佛又言:『善男子!此大集會正法,所有福聚亦復如是,非算數譬喻之所能知,正使如上所說數量,一一皆是諸佛如來,復經俱胝那庾多劫稱量讚歎此大正法,聽受功德亦不能盡,何況有人書寫讀誦,其福甚多。』

[0981a05] 「我復又問:『若書寫者得幾所福?願佛略說。』時,彼佛言:『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盡取斷為一指節量,一一量數皆是轉輪聖王;又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土石盡碎微塵,一一塵數皆是轉輪聖王,如是等所有福聚,若算師等欲知其數,汝謂是人知其數不?』我時答言:『不也。世尊!如是福聚,雖算師等亦不能知。』彼佛又言:『若有書寫此大集會正法者,所獲福聚亦復如是,復多於彼,算數譬喻所不能知。但能於此正法書寫一字,是人所獲福聚已勝於彼;況復有人,於此正法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功德不可稱計,一切寶藏常所出現,一切煩惱皆得銷滅,一切法炬光明普照,一切天魔無能勝者,一切菩薩盡所觀察一切法門皆悉能入。』彼佛作是說已,我即白言:『世尊!若有眾生,能於如是大集會正法修正行者,乃得名為最上梵行,而彼梵行即如來行,若勤修習無間斷者,是人即得百佛如來於晝夜中常現在前,若見如來即入佛剎,入佛剎已,一切法藏皆能了知。』

[0981a25] 「我於爾時作是言已,彼蓮華藏佛又告我言:『善男子!諸佛如來時一出現,若得遇者,是亦為難,說此正法,復甚為難,得聞持者,轉復甚難。何以故?若有聞此正法者,是人於六十萬六千八十劫中,或得宿命智,或為轉輪王、帝釋、淨光天、大梵世主等,能不壞正信,不墮諸惡趣,不生阿修羅,無刀杖鬪諍,又復遠離愚癡得大智慧,相好端嚴,猶如諸佛,一一色相等無有異,不為眷屬癡惱所纏,常離病苦,常得天眼,不為那誐,不生瞋恚,又常遠離一切貧窶,為銅輪王受大快樂,諸根圓滿忍辱具足,乃至臨命終時,正念現前心不顛倒。即時,東方有十二殑伽沙數佛面現其前,南方有二十殑伽沙數佛,西方有二十五殑伽沙數佛,北方有八十殑伽沙數佛,上方有九十千俱胝佛,下方有百俱胝佛,如是等諸佛皆為現前,安慰其人,咸作是言:「汝善男子!勿生怖畏,汝先已能有大功德而為依怙,汝今見此百千俱胝那庾多殑伽沙數佛世尊不?」彼答言:「見。」時諸佛言:「善男子!此諸如來,以汝功德力故,俱來至此。」彼人復言:「我今以何善根力故,而獲如是?」彼諸佛言:「以汝久聞大集會正法大善根力。」彼人又言:「如我一人得聞正法,尚獲如是無量功德,何況能令盡有情界普得聞知。」』

[0981b20] 「時,蓮華藏如來廣說彼臨命終人見諸佛已,又告我言:『善男子!若人得聞此大正法一四句偈者,與彼供養十三殑伽沙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獲福聚等無有異。又若有人得聞此大集會正法者,所有福聚,譬如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悉置胡麻,是等麻量一一皆是轉輪聖王。假使有人,以諸珍寶各行布施如是輪王,所獲福聚,不如唯施一須陀洹;若施一須陀洹,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須陀洹;若施如是須陀洹,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一斯陀含,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斯陀含;若施如是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一阿那含,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阿那含;若施如是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羅漢;若施一阿羅漢,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阿羅漢;若施如是阿羅漢,不如施一緣覺;若施一緣覺,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所有緣覺;若施如是緣覺,不如施一菩薩;若施一菩薩,不如施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所有菩薩;若施如是菩薩,不如於一如來發淨信心布施供養;若於一如來信心供養,不如於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數量一切如來信心供養;雖於如是一切如來信心供養,不如有人於此大集會正法暫得聞持,所獲福聚倍多於彼,何況更能書寫讀誦,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0981c18] 「是時,彼佛又告我言:『善男子!汝可於此正法,發淨信心,宣揚流布。諸凡夫類於此正法,不能得聞,設有聞者生疑不信,如何能入此大法聚?譬如有人入於大海,而欲盡見其水邊際,汝謂是人而能見不?』我即答言:『不也。世尊!』『又如有人臨於大海,以手勺水欲盡枯涸。汝謂是人而能成不?』我復答言:『不也。世尊!是等愚人,雖於海水欲知邊際、欲盡枯涸,終不能就,徒自疲勞,深為大失。』時彼佛言:『諸凡夫類亦復如是,於此正法不能聽受,於生死海妄生顛倒增長愚癡,深為太失。是人雖經百千俱胝那庾多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於世,不種善根,不得見佛,不聞是法,不為諸佛之所護念。若有智者,能於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所發淨信心,見彼諸佛生大歡喜,乃從諸佛得聞是法,聞是法已,即如實知,不生輕謗,是人得大善利,即為諸佛共所護念。若人於此正法,能聽受書寫一四句偈者,是人當生過九十五千俱胝佛剎已,得生極樂世界見佛聞法,壽命八萬四千劫。』

[0982a09] 「彼蓮華藏佛復告我言:『若人於五逆罪,或自所作,或教他作,或見聞隨喜,是人當受五無間苦;若有得聞此大集會正法一四句偈,即得銷滅如是等業。』是時,彼佛即復為我宣說伽陀:

「『汝今聽我說,  聞此經功德,
  往劫有一人,  具造五種業,
  謂殺父害母,  破和合僧伽,
  毀菩薩三昧,  壞如來正智。
  彼人作是罪,  後即生追悔,
  憂惱復啼泣,  心生如是念:
 「我造眾惡業,  非唯壞此身,
  後世及多劫,  其身皆破壞。
  從苦生於苦,  苦受轉復深,
  遠離眾善友,  為世所輕誚。
  世出世間法,  我悉皆已焚,
  無量劫善因,  破壞不增長。
  如世間舍宇,  眾彩所莊嚴,
  而忽為火焚,  人皆絕愛樂。
  我作罪亦然,  此世與他世,
  為業火所焚,  自他非愛樂。
  在在世所生,  人譏罵捶打,
  常貧困飢渴,  苦惱眾所侵。
  如是等報應,  非別因所感,
  皆從五業生,  不善果無失。
  我今苦既然,  誰為救護者?
  親友力不能,  一切無依止。」
  復作是思惟:  「我不如今時,
  往彼高山頂,  墜身終此命。
  免增長惡業,  轉生於苦惱,
  此世及他世,  為惡業所壞。
  內既無依怙,  身外亦復然,
  現為過失因,  當受極惡報。」
  彼作是念已,  而復自啼泣。
  即時虛空中,  有天人告言:
 「悲哉!汝愚癡,  心生諸苦惱,
  無歸復無救,  汝自作五業,
  殺父害母等,  苦惱今自受,
  何故作是思,  欲高山殞命?
  我今勸於汝,  勿起愚癡見,
  但生悔過心,  何須損身命!
  貪瞋癡三毒,  從汝心所生,
  惡趣中苦惱,  無由得免離。
  雖欲絕身命,  不得名精進,
  此處命速盡,  後惡報速生。
  汝今聽我言,  為汝設方便,
  佛菩薩聖道,  汝未能趣向。
  今可往一山,  仙人修行處,
  汝當親敬禮,  彼能為救護。
  有最勝方便,  謂上妙正法,
  能離諸怖畏,  銷除極惡業。」
  彼人於是時,  聞空中言已,
  即詣於山中,  仙人修行處。
  到已見一仙,  即時頭面禮,
  合掌白是言:  「願仙救護我,
  我怖畏苦惱,  造極重五業,
  必墮於惡趣。  云何得免離?
  我於晝夜中,  飲食及坐臥,
  常憂生苦惱,  暫時無少樂。
  我今於仙人,  生信心尊重,
  如我所問者,  願仙為我說。
  我造眾惡業,  如何得銷滅?」
  時彼仙答言:  「汝問我當說。」
  是時彼仙人,  食已濯手足,
  即跏趺而坐,  聽彼親自首。
  彼人時右繞,  禮仙而退坐,
  白言我愚癡,  殺父及害母。
  破和合僧伽,  毀菩薩三昧,
  壞如來正智,  造此五種業。
  彼仙聞是說,  即時而謂言:
 「汝實不善人,  作如此等罪。」
  彼人聞仙言,  又復生憂惱,
  恐畏無所救,  必當墮惡趣。
  是時從座起,  禮彼仙人足,
  轉復生恭敬,  作如是白言:
 「仙人悲念我,  極重惡業者,
  疑惑苦惱深,  唯願作依怙。
  我雖如是悔,  無出離方便,
  仙人大慈悲,  令我罪銷滅。」
  仙聞是說已,  安慰彼人言:
 「汝今勿怖畏,  我能為救護,
  一心開導汝,  令汝離眾苦,
  得重罪銷滅,  我即是所歸。
  佛有妙法門,  名為大集會,
  是最上方便,  汝昔曾聞不?」
  彼人答仙言:  「我昔未曾聞。」
  仙人復告言:  「哀哉罪業者,
  如人火已焚,  誰當為說法?
  我今以悲心,  示汝微妙法,
  汝今當善聽。  我念往昔時,
  過無量無邊,  阿僧祇數劫。
  時有一囉惹,  無垢月為名,
  眷屬甚熾盛,  以正法治世。
  囉惹於一時,  而生育一子,
  即令召相師,  觀彼善惡相。
  乃問相師言:  『今我此一子,
  為善為惡相,  汝觀當云何?』
  相師前白言:  『怪哉此一子!
  如我所觀者,  其相極不善!』
  囉惹復謂言:  『不善相云何?
  如汝所觀相,  諦實為我說。』
  相師作是白:  『此子至七歲,
  當起癡害心,  斷於父母命。』
  囉惹復告言:  『其相雖如是,
  寧棄我身命,  此子終不壞,
  我若棄是者,  當不復人趣。』
  即令諸眷屬,  善養育我子,
  其後彼童子,  不久漸長大。
  是時無垢月,  憶彼相師言,
  即生如是念:  『今我業恐至,
  有何所悋惜!』  既作是念已,
  乃勅令童子,  汝今繼我位。
  復謂童子言:  『汝今當諦聽,
  今我此境界,  廣大復殊異,
  如日月照世,  富貴而自在。
  今我此提舍,  悉當付於汝,
  我於此境中,  不復為所有。』
  時諸臣僕等,  忽聞是事已,
  來詣無垢月,  咸作是白言:
 『我尊今何故?  棄捨於境界,
  其事知云何?  願尊為我說。』
  無垢月答言:  『汝等今當知,
  付提舍與子,  亦非無因緣。
  我念於往昔,  囉惹名蓮華,
  境界甚廣大,  自在而富貴。
  而彼於一時,  亦生於一子,
  其年漸長大,  即害其父母。
  我今若不以,  此提舍與子,
  當如彼蓮華,  受無量苦惱。
  我常自思惟,  不應生後悔,
  以是因緣故,  我今當付彼。』」
  是時彼仙人,  為造五業者,
  說是因緣已,  復告彼人言:
 「汝今造五業,  極重過於彼,
  我生悲愍心,  為汝設方便。
  汝可詣佛所,  聽大集會法,
  若得聽受者,  罪業皆銷滅。
  所有煩惱障,  悉皆得無礙,
  以聞正法故,  免墮於惡趣。
  若人能一心,  聽大集會法,
  一四句偈者,  獲無量福聚。
  滅五逆重罪,  得廣大果報,
  一切諸蓋纏,  剎那能解脫。」
  時彼造業人,  聞仙所言已,
  即合掌恭敬,  一心頭面禮。
  作如是讚言:  「善哉!善知識!
  能引示於我,  大集會法門。」
  仙人說此已,  時有萬二千,
  諸天子眾等,  來詣仙人所,
  各恭敬合掌,  頭面禮仙足。
  復有四俱胝,  諸大龍王眾,
  亦來詣仙所,  以頭面禮足。
  又有萬八千,  俱胝夜叉王,
  來詣於仙所,  亦頭面禮足。
  俱白如是言:  「善哉大仙人,
  深了諸佛法,  善開天界門,
  及滅億僧祇,  三塗受苦趣。
  稱揚大集會,  微妙最上法,
  有殊勝功德,  能息諸重罪。
  若人於一偈,  隨喜而聽受,
  乃可得名為,  深種善根者。
  何況更一心,  生尊重恭敬,
  以華鬘塗香,  栴檀末香等,
  珍寶蓋幢幡,  供養此正法,
  自作及勸他,  見聞生隨喜,
  所獲諸福報,  廣大無有窮。
  善哉汝仙人,  真實具悲者。」
  天子龍王眾,  及夜叉王等,
  作是稱讚已,  禮仙而不現。』」

[0984a04] 爾時,普勇菩薩於釋迦牟尼佛前,廣說蓮華藏如來稱讚大集會正法如是功德已,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若復有人,於此正法但能合掌頂禮恭敬,所獲善利而復云何?」

[0984a08] 佛言普勇:「是人所獲福聚亦復無邊,譬如無熱惱池,龍王所居,而彼宮殿,日所不照,有五大河,池水流出,無有窮盡。假使有人,欲知池水一一滴數,汝謂是人而能知不?」

[0984a11] 普勇白言:「不也。世尊!」

[0984a12] 佛言:「此大集會正法,所有善根廣大無比,亦復如是。假使有人欲知此法功德限量,縱經千劫終不能盡。又復,普勇!此法甚深,難解、難了,一切如來所共尊重,若復有人須臾聽受,即得如是廣大利益。」

[0984a16]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五大河其名何等?」

[0984a17] 佛言:「五大河者,所謂:殑伽河、細多河、嚩芻河、閻牟那河、贊捺囉婆誐河。此五大河,一一各有五百小河而共圍繞,其水流注入于大海。彼五大河一一河中,而復各有一大龍王,所謂:歡喜龍王、商珂龍王、嚩漢底龍王、唧怛囉西那龍王、法思惟龍王,如是等龍王,各與一千眷屬俱,於閻浮提時降甘雨,百穀苗稼皆悉滋茂,乃至山川、溪壑、林藪、泉池,花卉、菓蓏、枝葉、根莖,雨之所及,無不豐足。普勇當知,若有眾生於此正法,起不善語業而生輕謗,彼所獲罪無量無邊。又復,若有眾生於此正法,發善語業而行讚歎,彼所獲福聚亦無量無邊,是人即能親近善友、得見如來,若得見佛,即能銷滅一切罪障。普勇!譬如四大洲中有鐵輪王為一洲主,威猛、自在、廣大、快樂,復能利益一切人民。今此大集會正法亦復如是,於閻浮提中,為諸眾生作大利益。若不得聞此正法者,是人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能住菩提場、處師子座、轉大法輪、擊大法鼓,亦復不能入涅槃界、放大光明普照世間。」

[0984b09] 普勇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彼蓮華上世界,蓮華藏如來所說仙人,而能令彼造五業者得滅重罪,我實不知居何等位,願佛慈悲當為開示。」

[0984b12] 佛言普勇:「彼仙人者已得不退轉地,久已成就大集會正法。普勇當知,諸佛語言甚深微妙,若有聞此正法深生信受,是即見彼仙人,亦同見彼殑伽沙等諸佛如來殊妙色相,諸佛愛敬諸佛稱讚,常所安住諸佛三昧,而能通達如是大集會正法。」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47 - 2024-01-14 16:35:51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三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0984b26] 爾時,世尊告普勇菩薩言:「汝今諦聽。我念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前,值遇十二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寶上。我於爾時,修勇施行,即以飲食、衣服、殊妙莊嚴珍寶、瓔珞,及諸華鬘塗香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02]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十八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寶光。我亦是時,修勇施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07]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二十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頂生。我亦是時,修勇施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11]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二十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飲光。我亦是時,修勇施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15]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十六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無垢光。我亦是時,修勇施行,為大長者甚大財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20]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九十五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能寂。我亦是時,修勇施行,為大國王,能以正法治於一切,自在快樂、世財無量,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4c25]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九十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作莊嚴。我亦是時,修勇施行,為婆羅門有大寶聚,於一時中盡捨所有,辦如上等諸妙供具,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5a01]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十八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金仙人。我亦是時,修勇施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5a06]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十三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吉祥光。我亦是時,修勇施行,亦以如上諸供具等,一一供養彼等諸佛,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5a10]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二十五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妙華。我於爾時,初發信心,出家修道,常行精進,於如是等諸如來所,一一恭敬承事供養,如彼阿難等無有異。時諸如來亦皆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0985a15] 「普勇!我復又念過去劫中,值遇十二俱胝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同名勝觀。我時於彼,亦復出家。是時,閻浮提中,所有眾生悉皆大富,七寶具足,快樂無礙,無一眾生受不足苦。彼諸佛等既出于世,廣為眾生宣說大集會正法。我時於彼諸如來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求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諸佛等皆不與我授記。我即白言:『諸佛世尊!我於何時當得授記?』彼諸佛言:『善男子!汝從是過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曰然燈,彼佛世尊當授汝記。』我時聞是諸佛言已,修菩薩行轉復精進。即時又過阿僧祇劫,然燈如來出現于世,我時於彼為摩拏嚩迦,名為勝雲。修諸梵行,得見彼佛,生大歡喜,恭敬尊重,發希有心,即持優鉢羅華七莖,供養彼佛,作是願言:『願我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燃燈如來於大眾中與我授記作如是言:『善男子!汝於未來世過阿僧祇劫當得成佛,名釋迦牟尼,十號具足。』我於爾時得授記已,於彼佛前踊身虛空,高十二多羅樹,却復於地一心歡喜,即時證得無生法忍。

[0985b07] 「普勇當知,我於如是無數劫中,修諸梵行、種諸善根、供養諸佛,皆為圓滿諸波羅蜜故;自圓滿已,復令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眾生,悉皆圓滿如是一切諸波羅蜜法。我於今日,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為眾生廣大宣說最上甚深微妙法門。若有眾生樂見諸佛,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樂見菩薩,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樂見緣覺,即現緣覺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樂見聲聞,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又復,若在天趣,即現天身而為說法;若在人趣,即現人身而為說法;若在龍趣,即現龍身而為說法;若在夜叉趣,即現夜叉身而為說法;若在鬼趣,即現彼身而為說法。隨諸趣類一切眾生彼彼色相而為現身,以善方便為宣妙法,使無怖畏令深信解。

[0985b22] 「普勇!我今何故以諸方便,現種種身而為說法?以諸眾生聞是法已,於勝義諦得大總持,觀諸世間起無常想,常念修行一切善法,而能究竟離諸雜染,真實善根無所損減。我於長夜以是方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普勇!如我上說,此大集會正法,有如是功德。於此會中有生疑者,互相謂言:『正法果報為有耶?為無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可得耶?為不可得耶?一切眾生為能度耶?為不能度耶?』有作是言:『如佛所說,諸法實有因、能生果,果必從因。種善因者,善法何失?』有作是言:『諸法非有,果報亦無。因本自空何能有果?因果既無妄言歸趣。』普勇!一切眾生差別心行,明暗相違,因果自異。彼正說者,起真實見,是即名為建立正法。此人福報,汝今聽說,二十劫中不生北俱盧洲;二十五劫中皆生三十三天;彼天報盡乃生百千諸佛剎中,見彼諸佛聽聞正法,是人不復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邪說者,起斷滅見,是即名為破壞正法。此人罪報,汝今復聽,從此命終生大地獄受苦一劫;如是一劫而復一劫正滿八劫,一一別生一大地獄;於如是等八大地獄受大苦已,復於九千二十八劫中,尚於三惡趣,展轉復生,受大苦惱;過是劫已,雖得人身,於萬六千劫中,死母胎藏;萬四千劫中,舌根不具;萬二千劫中,為莽娑賓拏;萬一千劫中,生便無目。

[0985c20] 「普勇當知,一切眾生無有窮盡,若此界、若他界,若生緣、若死緣,若是處、若非處,若可意、若不可意,唯心造作,隨業發現。或有眾生,修諸善法,得生天趣;或有眾生為菩提故,修諸行願;或有眾生,漸得究竟無上寂滅。以是因緣,諸佛如來,為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眾生,若已發趣、若未發趣,若天人、龍神等說法化度,於剎那頃無有休息。」

[0985c27] 爾時,世尊當說法時,復有八萬四千婆羅門眾,九十千俱胝外道尼乾陀等眾,互相議言:「今沙門瞿曇,居王舍城鷲峯山中,普會大眾知說何等?我等今者可共往彼相與論義!」正當是時,諸婆羅門外道既相議已,乃與無數眷屬來詣佛所。

[0986a04] 是時,世尊即於會中,放大希有淨妙光明普照大眾。時,慈氏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非無因緣而放是光。今此大眾咸欲聞知,願佛慈悲,為我等說。」

[0986a08] 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今此會中有無量眾皆來集會。」

[0986a09]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為何等眾?若天眾耶?若人眾耶?若龍神、夜叉等眾耶?」

[0986a11] 佛言慈氏:「如汝所言皆來集會,復有諸婆羅門外道、尼乾陀等眾,來入會中與我論義。既調伏已,我即當為如應說法,彼八萬四千婆羅門,九十千俱胝外道、尼乾陀等眾,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慈氏!復有萬八千俱胝龍王眾,來入會中聞我說法已,亦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六萬俱胝淨光天子眾、三萬二千俱胝諸天魔眾、萬二千俱胝阿修羅眾,如是等皆來入會,聽受正法。復有諸大國王,所謂:歡喜王、妙喜王、最上喜王、人仙王、淨軍王、梵音王、善現王、愛軍王、喜軍王、妙色王、勝軍王、增長王,如是等五百大國王,各與千俱胝眷屬俱,皆來入會,聽受正法,一一皆住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慈氏!以是因緣放此光明。」

[0986a27] 爾時,慈氏菩薩聞佛說是大眾集會,於天、人非人等中,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聞正法生信受者,生大歡喜,禮佛足已,右繞三匝,即於會中,隱身不現。

[0986b01] 是時,諸婆羅門外道、尼乾陀、左囉迦波哩沒囉惹迦,若天若龍,乃至五百大國王等,到佛所已、隨自修敬、各坐一面。

[0986b05] 爾時,東方有三萬俱胝大菩薩眾,東南方亦復如是;南方有五萬俱胝大菩薩眾,西南方亦復如是;西方有六萬俱胝大菩薩眾,西北方亦復如是;北方有八萬俱胝大菩薩眾,東北方亦復如是,上方有十萬俱胝大菩薩眾,下方有九萬俱胝大菩薩眾,如是等十方諸大菩薩眾,一一皆已圓滿十地,隨方而來入佛會中,到佛所已,各各頭面禮世尊足,退坐一面。

[0986b14] 爾時,世尊告普勇菩薩言:「普勇!汝今復往十方世界,宣示諸菩薩眾,作如是言:『如來今日當為眾生宣說大集會正法。』令彼十方一切菩薩合掌頂禮,生隨喜心。」

[0986b18] 爾時,普勇菩薩承佛聖旨,即以頭面禮世尊足,右繞三匝,忽於會中隱身不現,遍往十方世界,隨一一方,發大音聲作是唱言:「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當為眾生宣說大集會正法!」

[0986b22] 如是三復、皆唱是言:「今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當為眾生宣說大集會正法!」

[0986b23] 是時,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皆聞是言,各各稱讚:「善哉善哉!釋迦牟尼如來,能與眾生利益安樂。」及讚普勇菩薩,能於十方世界宣揚佛事。

[0986b27] 爾時,普勇菩薩遍於十方世界,宣示諸大菩薩已,一彈指頃還復此土,住立佛前,禮世尊足,退坐一面。

[0986b29] 是時,四方有四風神王來入會中,盡王舍城所有境界過百由旬,悉令清淨無諸塵穢。帝釋天主持金剛杵來入會中,諸魔外道,懾然而視。十方世界,於虛空中,布大香雲、降大香雨,沈水栴檀不可為喻;又復雨眾天華,所謂:優鉢羅華、俱母那華、奔拏利迦華等。種種妙華住於空中變成傘蓋,又於佛上變作八萬四千樓閣,一一皆是七寶所成,眾彩雜飾殊妙莊嚴。又於空中現大寶座無量無邊,一一座上悉皆有佛,現為眾生宣說妙法。時,彼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0986c11] 爾時,普勇菩薩摩訶薩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於虛空中現斯瑞相?甚為希有。而彼大地忽然震動,願佛慈悲當為宣說。」

[0986c14] 佛言普勇:「今此會中十方諸大菩薩,及天人、龍神等皆悉來集,我今當為宣說正法。又復為諸外道,破彼邪心、令歸正見,以是因緣故現斯瑞。普勇當知,諸凡夫類雖得值遇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不能於佛殊妙色相,起尊重心、生難遭想,設得聞佛宣說正法,不能依法修行,復生取相起我慢心,暫得聽聞,妄生多解,而復起於易所得想,疑惑不信,作如是言:『如佛所說,若契經、若祇夜,我昔不聞知何所說,我今不能聽受記念,我於諸法悉自了知。』此人以是迷惑心故,恣己愚癡,違背佛法,作罪業因,自造經書,撰集義理,於世間中而為正說,作如是言:『我所造集是巧便智,轉勸他人使令修習。』雖復以己所造經書勸人修習,設使種種方便,終不能令一補特伽羅而獲利樂,於多生中自壞其身。業因緣故,臨命終時,受大苦惱。

[0987a01] 「普勇!此諸外道起迷惑心,生不正見,不能解脫,如彼初生飛禽,未生翅羽,其何能飛?說能飛者,是為虛誑!此外道輩,若不迴心歸佛正法,其何能得究竟無上清淨涅盤?彼常自計為涅盤者,亦為虛誑!何以故?此外道輩,造不正因,起戒禁取,破壞自身、斷滅正法、堅著我見,無由解脫。設得人身,尚非勝報,云何實得清淨涅盤?於其自身,猶未能知,本何所來?當何所往?生滅唐捐,受諸苦惱,增長惡趣,無有休息。我觀是輩,深可悲愍。」

[0987a12] 爾時,世尊作是說已,告諸外道、尼乾陀等言:「汝等當知,閻浮提中有大珍寶,無能護者隨意當用。我所宣說是大法聚,諸有求者,無所悋惜。汝等若有疑惑及所希求,當恣汝問,如來大悲一一為汝分別開示。」

[0987a17] 爾時,諸外道、尼乾陀等,各從座起,合掌向佛作是問言:「世尊!佛於長夜,度諸眾生令出輪迴,云何眾生,生滅相續無有間斷?我於是事,不能了知。願佛宣說。」

[0987a21] 爾時,世尊即於會中,告藥王軍菩薩言:「今此會中諸外道輩,以我大法光明威神照故,漸能開解,被精進鎧,息疑惑心,能以此義問佛世尊。藥王軍!一切生者,略有二種:一者久生,二者初生。譬如,有人富貴自在,忽於一時以水沐髮,復以鮮潔上妙衣服而為嚴飾,乃出其舍。時有貧人見已欣樂,即自還家,亦沐其髮,復以故衣洗濯令淨。是人雖復多汲其水,濯彼故衣,徒使疲勞,終不能令服飾新好。一切生中,若久生者,同彼貧人,濯其故服,終不能淨。若初生者,如彼富人,衣新好衣,未生塵垢。」

[0987b04] 爾時,諸婆羅門外道、尼乾陀等,聞佛作是說已,即白佛言:「何者初生?何者久生?」

[0987b05] 佛言:「彼六趣中,相續展轉受苦眾生,名為久生,何以故?此等眾生於六趣中,不生厭離、不求解脫。」

[0987b08] 時,諸婆羅門外道等,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久生眾生於輪迴中,受諸苦惱,不能解脫。初生眾生,願佛顯示。」作是言已。

[0987b10] 爾時,忽有九十四千俱胝摩拏嚩迦,來入會中,於世尊前,不伸禮敬,復無所問,默然而住。是時,藥王軍菩薩見是事已,即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今此輩等來入佛會,而不禮敬,復無所問?其事云何?」

[0987b15] 佛言藥王軍:「此諸摩拏嚩迦是初生者,於佛世尊未有所問。」

[0987b16] 是時,彼諸摩拏嚩迦即作是言:「世尊!我等是初生者。」

[0987b17] 佛言:「如是如是!汝等初生,如日初出,光明普照遍於一切,無量眾生所共瞻覩。汝等久於佛道,心已成熟,諸菩薩法昔已通達,雖名初生而久修習。」

[0987b21] 是時,九十四千俱胝初生摩拏嚩迦,即各踊身虛空,從空中下,一一皆得圓滿十地。

[0987b24] 爾時,藥王軍菩薩合掌恭敬,生希有心,前白佛言:「世尊!此等眾生得大善利,久已盡彼輪迴苦惱,具大精進,是名初生,今日見佛於剎那間即得解脫。」

[0987b27] 是時,諸婆羅門外道、尼乾陀等眾中有諸盲者,以聞法故,忽見光明,各得觀佛殊妙色相。見佛相已,咸作是言:「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是最勝師,我等歸依!」即起合掌生淨信心,俱白佛言:「我等今者得見世尊。」

[0987c03] 佛言:「汝等應當重復審諦,觀佛如來殊善色相。汝等當知,汝等今者諸善根力已成熟故,得見世尊,又得聽聞大集會法。」

[0987c05] 是時,諸盲外道,得是利已,生大歡喜,各各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987c08] 爾時,會中諸婆羅門外道、尼乾陀等,聞佛說法,亦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證得無生法忍,悉皆圓滿十地,即時又成大菩薩眾,乃各踊身虛空,高七多羅樹,於其空中各現種種神通變化,及化種種華鬘、瓔珞、傘蓋、幢幡、七寶樓閣等,住於佛上而為供養,各作是念:「今我此身從佛智生、從正法生,一切如來是真歸處。」作是念已,從空而下,禮世尊足退住一面。

[0987c17] 是時,會中有無數百千天子,見是事已即說伽陀:

「我佛大沙門,  得最上善利,
 於一切世間,  最尊無與等。
 三摩地願力,  皆悉已具足,
 一切勝義法,  無餘不知者。
 一切眾生類,  無始輪迴苦,
 佛善巧方便,  普令得解脫。
 婆羅門外道,  咸得大利樂。」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48 - 2024-01-14 16:36:53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四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0988a06] 爾時,藥王軍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益加恭敬,膝輪著地,禮世尊足,禮已合掌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此諸菩薩能於空中現諸神變,於如來前現諸色像?」

[0988a09] 佛言:「諦聽!藥王軍!此諸善男子,已得一切如來共所攝受,不久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大法座、轉妙法輪,以法光明普照群品,以是因緣,能為變化。」

[0988a14] 是時,藥王軍菩薩復白佛言:「如佛世尊於長夜中,度脫三界一切眾生其數甚多,云何是等無有窮盡?」

[0988a16] 佛言:「善哉善哉!藥王軍!譬如有人以諸穀麥而為種蒔,各各分別而無間雜。其後依時,彼諸種子皆悉成熟。是人即時次第而收,若穀、若麥亦無間雜。如是展轉收已復種,種已復收,無有窮盡。藥王軍!此諸眾生亦復如是,業因緣故,布諸種子,若善、若惡無有間雜。後時成熟,受諸果報亦無間雜。如是展轉,生已復生,亦無窮盡。

[0988a24] 「藥王軍!諸有修習菩薩行者,能布一切善法種子,一一成熟;既成熟已,即能出生一切善法;善法生已,生大歡喜,愛樂佛法。彼善法種,雖經多劫,終無能壞。藥王軍!當知是名初發心菩薩,而彼所得一切善法,聚集了知,轉倍增勝,雖復夢有所見,而能離諸怖畏。何以故?一切業障悉得清淨,不造惡法、離諸苦惱,惡境現前而不能動。若於夢中見大火聚,光焰熾盛。菩薩見已,不生怖畏。何以故?諸煩惱薪為智慧火之所焚燒,無能亂故。又於夢中若見大水,而不清潔,徹底濁穢。菩薩見已,亦不生怖。何以故?已盡一切所作業故,如牛撤軛而得自在。又於夢中,持以利刀,自斷其頭,復斷他頭。菩薩爾時,亦不生怖。何以故?貪、瞋、癡法,諸煩惱中而為根本,菩薩已斷,無所懼故。藥王軍!彼初發心菩薩於六趣輪迴已得解脫,而復於中隨順受生,皆是菩薩以方便力,示現化度一切眾生,而實菩薩常生諸佛清淨剎中,一切如來所共攝受。

[0988b14] 「藥王軍!汝今當知,於後末世若有眾生,能發迴向菩提心者,是即安住一切佛智,得見諸佛圓滿善法,永不復生諸疑惑心。藥王軍!我於無數百千那庾多劫,勤行苦行,修諸善法,於一切法覺了自性,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圓滿已,復以方便、善巧智慧廣說諸法,令諸眾生得生諸佛清淨剎中,受勝妙樂,而能了知諸滅道法、了知勝妙諸根本法、了知勝妙善處法、了知勝妙神通法、了知勝妙善處寂滅法。藥王軍!所言滅者,其義云何?」

[0988b24] 藥王軍菩薩言:「世尊!所謂法處。」

[0988b24] 佛言:「法處者何?」

[0988b25] 藥王軍菩薩言:「其法處者,所謂精進、持戒二法,若已發起、若未發起,戒行具足,是名法藏。世尊!諸法從是法藏所生。」

[0988b28] 佛言:「善哉善哉!藥王軍!於如來前能答是義。」

[0988b29] 藥王軍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以何義故,出現世間?」

[0988c01] 佛言藥王軍:「諸佛出世,為欲令諸眾生持戒多聞得具足故,令悉了知勝妙樂處故,令於一切勝妙法門通達趣入故,入是法門已,即能廣修一切善法,以方便力增長善根,於世出世最勝妙法皆悉通達。」

[0988c06] 藥王軍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出世法?」

[0988c07] 佛言藥王軍:「出世法者所謂涅槃法,若了諸法自性,是即了知涅槃勝法。彼諸法者即正法蘊,若於是法,如實而知、如實而證,於出世法中是為第一。藥王軍!諸異生類,於佛世尊深妙法中,自不生信趣向修習,亦復不能轉勸他人,此等異生身壞命終,而無善法為所依怙。

[0988c13] 「藥王軍!汝今諦聽。我念往昔有一商人,為求利故借千兩金,欲往他國而為貿易。其人父母以愛念故謂其子言:『此等金寶,非己所有,若自持往,或時散失,苦惱倍增,後悔何益?』是時,其子反生恚恨,不聽是言,即負此金,便往他國。既至彼已,時分未久,其所負金皆已散壞,復無所得,漸不能住,即便追悔,生大苦惱。其人後時,雖復還國,不自歸舍,以苦惱心,生大疾病。時,彼父母知子雖還,不便歸舍,又聞金寶皆已散壞,憂愁迷悶,竊相謂言:『此非我子,是大惡友,破壞我族,悉使貧匱,復致他怨,何所依賴?我等今者,作何方便,得免斯苦?』是時,父母以憂苦故,厭己身命,欲自殞滅。時彼商人既聞父母憂惱如此,即便還家向彼父母哽然而住。父母忽見其子,頓失前怒,即同謂言:『我子何能受斯病苦?我聞是事,恐汝命終,汝今既來,寬我憂慮。』時彼商人告父母言:『我身與心苦惱如是,支節痛逼,命將不救。何以故?我於今時,眼不欲視,耳不欲聞,心識迷悶,眾苦所集,設使父母如何救護?』父母告言:『我子於此勿生怖畏,汝命未盡,我皆救汝。汝今苦惱,必是虐疾,心識迷亂、妄有所見。』時,子答言:『我非虐疾、亦無所見,諸可愛境,皆不現前,唯見死苦,大可怖事。定趣命終,無能救者。』父母告言:『我子所苦,多是天神所持,世間諸有被執持者,皆詣天祠以求救護,若如是者、方得脫免。』子言:『可爾。』

[0989a11] 「是時,父母持以妙香,即詣天祠。既至彼已,告守門者,引至天前焚香啟願,祈求悔謝。時,守門者謂父母言:『汝若欲子病得脫免、天神歡喜,當設祭祀必獲如意。其所祭物,法應當須斷一人命,及一鉢戌,方名為祭。』是時,父母聞彼言已,共相謂言:『我今若不祀彼天神,我子何由得免斯苦?然我今者家復窮困,何能辦彼祭所須物?宜共還家作諸方計。』既相議已即便還家,盡其家中一切所有,而為貿易得一鉢戌。復共出舍,詣一富人,作是告言:『我今求貸黃金少分,當期十日,即便歸還。若違是言,過十日者,我皆以身,為君婢僕。』作是言已,富人即與。

[0989a23] 「時,彼父母既得金已,不復還家,即持是金而得一人,其所鬻人不知何作,即隨其主詣彼天祠。至天祠已,謂守門者言:『我等今者,持所祭物,來祀天神。』守門者言:『汝當隨意。』時,彼父母於天神前,焚香啟願作如是言:『願我此子,病苦得免,天神歡喜。』言已,即時以所祭人及彼鉢戌,自手斷命,而為祭祀。其所祭人當斷命時,既被持縛,無所能避,唯念諸佛,一稱是言:『那謨沒馱耶!』言已命斷。時,彼天神受其祭已,誑父母言:『汝子所疾是我所執,我今放捨令子得脫。』是時,父母聞其言已,歡喜踊躍,拜謝而出。父母相慶互相謂言:『我子從今既得病愈,又復決定而得長命,我等今者雖復無金可還富人,當如本言,為彼婢僕而無所恨。』是時,父母方共言議,未及還家,忽逢人告子命已盡。時,彼父母一聞是言,生大苦惱、俱死躄地。」

[0989b10] 佛言藥王軍:「我觀世間愚癡異生,惑業所纏,不善知識,共相集會,互為衰損,亦復如是。此等異生,身壞命終,墮於惡趣,受大苦惱,無能救護。」

[0989b14] 藥王軍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祀天神者,此等異生死墮何處?」

[0989b15] 佛言藥王軍:「止!不須問。」

[0989b16] 藥王軍復白佛言:「世尊!我等眾中有樂聞者,願佛為說。」

[0989b17] 佛言藥王軍:「汝今當知,時彼父母,既命終已,俱墮眾合地獄,受大苦惱。時,彼子者墮炎熱地獄中,受大苦惱。彼天祠中為守門者,以導引故,見作隨喜,命終已後墮阿鼻地獄,受大苦惱。」

[0989b21] 藥王軍復白佛言:「世尊!彼所祭人,當生何處?」

[0989b22] 佛言藥王軍:「此人命終生三十三天,六十劫中受勝妙樂。」

[0989b23] 藥王軍復白佛言:「世尊!此人以何因緣得生於彼?」

[0989b25] 佛言藥王軍:「此人臨命終時,純善相應發淨信心,歸依如來,一稱那謨沒馱耶故,是人即為深種善根;又復於八十劫中得宿命智,在在所生離諸煩惱、息一切苦。」

[0989b29] 爾時,藥王軍菩薩前白佛言:「世尊!諸有眾生,樂欲趣證涅盤法者,當修何行?」

[0989c01] 佛言藥王軍:「當修精進行,勇猛堅固。」

[0989c02] 藥王軍言:「云何名精進行?又於何處而能發起?」

[0989c03] 佛言:「精進行者,於諸果法而不懈退,是名精進行。精進處者,所謂:預流果名精進處,一來果名精進處,不還果名精進處,阿羅漢果名精進處,緣覺果、緣覺智果名精進處,菩薩果、菩薩智果名精進處。藥王軍!諸修菩提者,於如是等處而能發起廣大精進。」

[0989c10] 爾時,佛告藥王軍菩薩言:「我念往昔,於一時中有一摩拏嚩迦,於平實地纔種一樹,即生芽、莖、枝、葉、華菓,光潤可愛。其樹盤根廣一由旬,於少時間悉皆具足。次復有一摩拏嚩迦,寄前樹側亦種一樹,根纔置地,忽為大風之所偃拔,芽莖、枝葉尚不能生,況復華菓而能成就?彼次種樹人見是事已,即移其樹欲種他處。是時,先種樹人作如是言:『云何於我平實地上而致破壞?』彼次種樹人言:『我今自為移所種樹,非特破壞汝平實地!』如是往來互相諍競。是時,有人潛告於王。王既聞已,勅令往捉,使者奉命奔至於彼。時,二諍人各大驚怖,使者執持來至王所。是時,王問彼二人言:『汝等何故互相諍競?』先種樹人具如實說。次種樹者作如是言:『大王當知,我為自無地土種植,暫於此人借地種樹。我所種者,為風所拔,根不能固,至於芽莖、枝葉、華菓皆不能生。此人種樹於少時間即生芽莖,枝葉、華菓悉皆具足,又復盤根一由旬量。我見是事內自羞愧,即移其樹欲種他處。彼獲如意而復生瞋,以是緣故共相諍競,願王察我無賜罪罰。』

[0990a02] 「時,王即勅召集臣寮。是時,諸臣寮等有三十俱胝,聞王有命齊至王所,俱白王言:『有何宣令?』王言:『汝等當知,今我國中適聞一事甚為希有,此有一人纔種一樹,於少時間即生芽莖,枝葉、華果悉皆具足,又復盤根一由旬量,汝等頗曾見是事不?如我所見、諸有樹木,開華、結菓極甚疾者,亦半月分,或一月分,今此樹者昔未聞見,汝等云何?』是時,臣寮中有一人前白王言:『我於是事亦未決定如實可信,如王所說我亦生疑,願王更召此種樹人,審諦而問知其實不?』王即宣召先種樹人而復問言:『汝所種樹,於少時間開華等事,當如實不?汝若虛妄、我必罪汝!』時,彼人言:『王如父母能生於我,我今對王何敢虛妄?願王無疑,是事誠實。』王言:『我昔未聞,況復能見?我於是事,如何生信?』是時,彼人復白王言:『大王若或不信,願王詣彼親自觀察。』

[0990a18] 「時,王即與三十俱胝臣寮同詣樹所。既至彼已,即見其樹,枝葉滋茂、果實繁多,見已生信,歎其希有。王時於彼亦種一樹,亦不即生芽、莖、枝、葉,況復華菓。王既見已,慚對臣寮,生大瞋恚,即勅令伐彼先種樹。諸力士等咸遵王命,持斧競伐。伐一樹時,有十二樹同時復生,七寶莊嚴、廣大殊妙。時王見已,轉復生瞋,又勅令伐如是等樹。時,諸力士又共持斧伐十二樹。伐此樹時,是處復有二十四樹同時還生,彼一一樹、枝葉、華、菓轉復繁茂。又復皆有一金喙鳥游戲其上,眾色嚴身,音聲清妙。時王見已,復甚瞋恚,自索一斧,欲斷一樹。斧所及處,甘露流溢。時王見已,便生信悔,勅令召彼先種樹人。是時,此人先被持縛,今方得解,奔詣王所。王復問言:『汝何緣故,始種一樹,即生芽莖、枝葉、華菓?我令伐已,生十二樹,七寶莊嚴,廣大無比。如是又伐,即復又生,轉倍於前。異鳥奇音,甚為希有。我亦種樹,不即能生,況復華果、莊嚴等事。是義云何?汝當實說。』彼人答言:『大王!是我福德力之所致,故如是。』又言:『大王!是我福德力之所致故。』時,諸臣寮聞是語已,皆大瞋怒,咸作是念:『如何此人對王自矜我福德力?』即共責彼,而作是言:『汝愚癡人,如何對王自矜福德?若如是者,汝莫勝王、或與王等?』

[0990b14] 「爾時,彼人向諸臣寮,稽首恭敬說是伽陀:

「『我不樂王位,  廣集諸財寶,
  久發最勝願,  成佛二足尊。
  我至涅盤界,  而不住寂滅,
  以方便願力,  出現於世間。
  說法度眾生,  咸令至彼岸,
  離縛而自在,  得最上安樂。
  我以宿業故,  今被王持縛,
  勝願力既然,  我業盡銷滅。』

[0990b24] 「爾時,復有二十四俱胝金喙鳥,飛於空中,出清妙聲,奏諸音樂。是時,復有三萬二千妙寶樓閣,同時出現,一一樓閣,其量高廣二十五由旬,彼樓閣間,一一別有二十五俱胝金喙鳥翔集其上,說是伽陀:

「『大王何故起惡心?  伐彼可愛即生樹,
  佛神力故剎那間,  二六倍等復生長。
  王以我心亦種樹,  不生芽莖及華菓,
  見如是事信不生,  徒增煩惱起瞋恚。
  王善力故後生信,  當來定獲最勝果。』

[0990c05] 「爾時,王言:『空中聲者是大賢善。我本何心故生破壞,我今已信深自悔責。』時,王又聞空中作如是言:『大王!彼先種樹者,即當成佛出現世間,為天人尊。』王即仰問空中賢者:『彼次種樹人,以何緣故種樹不生?』空中答言:『大王當知,此人廣造罪業、無少善根,以是緣故一切破壞。』爾時,彼王以善根力久成熟故,得見如是希有事已,又聞空中如是言等,發起增上最勝善心,是時即得安住十地平等善法。彼三十俱胝臣寮,亦以善根成熟力故,亦復安住彼十地法。」

[0990c16] 爾時,藥王軍菩薩聞佛世尊作是說已,生大歡喜、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昔時王等以何緣故,即得安住彼十地法?」

[0990c18] 佛言藥王軍:「彼王與臣,諸佛如來久已授記,皆得成佛。藥王軍當知!彼所種樹、皆是諸佛神力所現,我於今日復現是事,與彼昔時等無有異。」

[0990c23] 爾時,世尊於眾會中,從其面門放大希有八萬四千淨妙光明,彼一一光各有無數百千種色,所謂:青、黃、赤、白、紅、紫、碧、綠,如是等種種色光,普照無邊諸世界已,其光旋還,右繞佛身,復從世尊頂門而入。

[0990c28] 爾時,藥王軍菩薩合掌恭敬禮世尊足,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放是希有廣大光明普照世界?若無因緣,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不放光明。願佛慈悲略為宣說。」

[0991a03] 佛言藥王軍:「汝今見彼隨方來者,諸世界中無數人眾,咸來集此大眾會不?」

[0991a04] 藥王軍言:「不也。世尊!我今不見。」

[0991a05] 佛言:「汝當審諦、重復觀察。」

[0991a07] 爾時,藥王軍菩薩承佛聖旨,四方、上下皆悉觀察,即於東方,見一大樹,殊妙莊嚴,其量高廣七千由旬,有二萬五千俱胝人眾,周匝圍繞入佛會中,於佛世尊,不伸問訊,亦無所說,寂然無聲,住佛一面。南、西、北方、上、下方等,亦復如是。爾時,藥王軍菩薩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伸請問,願佛世尊為分別說。」

[0991a14] 佛言藥王軍:「汝今有疑,恣汝所問,我當為汝一一開示。」

[0991a15] 是時,藥王軍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今此四方、上下世界,一一大樹有諸人眾,周匝圍繞,來入會中,寂無言說、各住一面。何因緣故,其事如是?」

[0991a18] 佛言藥王軍:「汝今欲知其事因緣,自可往彼隨方世界,一一親問彼佛世尊,必當為汝如實宣說。」

[0991a20] 藥王軍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旨,今當自往隨方世界,問彼世尊。然我以何神力而能往彼?」

[0991a22] 佛言:「汝當以自神力往諸世界,吾復為汝神力加被。」

[0991a23] 藥王軍菩薩即於會中繞佛三匝已,隱身不現。從是東方過九十六俱胝世界,到一世界名為月燈,彼有佛名月上境界,十號具足,有八十俱胝大菩薩眾圍繞說法。藥王軍菩薩既到彼已,即時頭面禮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彼佛言:「世尊!我於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見此東方,有一大樹,殊妙莊嚴,其量高廣七千由旬,有二萬五千俱胝人眾,周匝圍繞來入佛會,南、西、北方、上、下方等亦復如是。我不能知是事因緣,化主釋迦牟尼佛遣我來此,自問其故。唯願世尊為決所疑。」

[0991b06]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彼佛會中所來大樹,廣大殊勝,能於彼方施作佛事,彼諸人眾從樹所生,為顯諸佛神通力故。」

[0991b10]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是事希有,我昔未聞,況復能見?又復,世尊!今此會中無數人眾住世尊前,周匝圍繞、無空隙處,此諸人眾僅容其身,皆不能見彼二手臂。是事云何?願佛為說。」

[0991b14] 彼佛言:「善男子!此諸人眾,若行若住、或復屈伸,皆悉無礙。」

[0991b15]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我所未了。是義云何?」

[0991b16]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樂見此諸人眾伸其臂不?」

[0991b18] 藥王軍菩薩言:「我今樂見,願佛顯示。」

[0991b18]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即於會中,舒金色臂,普示大眾。是時,在會百千俱胝人眾,即各一時亦舒一臂,一一皆雨無數百千種香,所謂:塗香、末香等供養於佛。是時,彼佛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汝今見此人眾各舒一臂,雨眾妙香供養世尊如是事不?」

[0991b24] 答言:「已見。」

[0991b24]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此諸百千俱胝人眾,皆是化生、如夢所見。」

[0991b27] 爾時,藥王軍菩薩見是事已,即白彼佛言:「世尊!此諸人眾於須臾間各舒一臂,尚能雨彼無數妙香,何況盡令舒其二臂,雨是香等倍復甚多。」

[0991c01] 彼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此等類皆是如來神力所化,不可限量,諸眾生界亦復如是,若生、若滅、如夢、如幻,一切有為,皆無實法。」

[0991c04]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諸眾生類有初生者、有久生者?」

[0991c05] 彼佛言:「如是。」

[0991c06] 藥王軍菩薩言:「不知何者是名初生?又復何者得名久生?」

[0991c07] 彼佛言:「今此會中百千俱胝人眾,適舒一臂各雨香者,是為久生;彼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從樹生者是為初生。」

[0991c09] 藥王軍菩薩重白彼佛言:「世尊!我今於此而欲復見彼初生者,願佛顯示。」

[0991c12]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即時復舒右臂。是時,四方有百千俱胝人眾,上方、下方亦各有二十五俱胝人眾,同時而來入佛會中,亦復於佛不伸問訊,亦無所說,寂然無聲,住佛一面。是時,藥王軍菩薩前白彼佛言:「世尊!云何是等無數人眾,於剎那間來入佛會,亦各寂然,住佛一面?」彼佛言:「善男子!此諸人眾是初生者,不知生法、不知滅法;亦復不知老、病、死、憂、悲、愛別離、怨憎會等如是諸法;亦復不知苦及苦受不從苦生,於一切法非所修習,非所了知,云何於今能有所說?是故各各寂然而住。」

[0991c23]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此諸人眾是初生者,不知此等從何所來,於一切法皆不能知?」

[0991c25] 彼佛言:「善男子!此等眾生非業報生,非諸功巧所能造作;亦不由彼父母緣生,不從諸受相應所生;亦非過去業因緣生,亦不思念苦、受等想,生已無住,從如是來故無所說,乃於諸法不能了知,亦復不生我我所想。」

[0992a01]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此既名為初生者,為從何生?復從何滅?」

[0992a03] 彼佛言:「善男子!如佛所生,彼如是生;如佛所滅,彼如是滅。善男子!譬如有人,違背王法,為王繫閉,久處牢獄。而彼獄中,極甚黑闇,不為日光所能照燭,受大苦毒,多生驚怖。是時其獄,忽為火焚,四面熾然,人皆驚喚,彼所繫人,尚未能出。時王聞已,即遣力士,作諸方便令救是人。既得離彼獄火難已,而見於王。王言:『赦汝!自今已往,莫復更作如是罪犯,若更作者,為彼繫縛無有出期!』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已斷貪、瞋、癡等一切煩惱,圓滿一切出世善法,又能息除一切病苦,復以種種大悲方便,於六趣中救度一切受苦眾生,一一皆令離諸纏縛,如彼日光,破諸冥闇,滅諸罪垢、生善作意。善男子!若久生、若初生,一切眾生皆令解脫。」

[0992a17] 是時,彼佛說是法時,空中有聲說是伽陀:

「如來大悲者,  處清淨剎中,
 從善法種生,  因果無所失。
 佛境界清淨,  開微妙法門,
 以大悲方便,  度諸眾生類。
 次第而開導,  皆令至涅槃,
 常寂靜世間,  諸所作無染。
 自從無始劫,  若久生初生,
 三界六道中,  無數眾生聚。
 佛悲願力故,  咸歸解脫門,
 若世出世間,  普得大利樂。」

[0992a29]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即於會中放大希有淨妙光明,於其光中出廣大聲普震十方,復於聲中出如是言:「善哉!諸佛神通力。善哉!妙法功德力。善哉!和合大集會,種種神變不思議。善哉!宣說妙法門,一切眾生得利樂。」

[0992b05] 爾時,藥王軍菩薩見大光明,又聞空中作如是聲稱揚讚歎,合掌恭敬,禮彼佛足,前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放是光明?」

[0992b07]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見此會中諸初生者不?」

[0992b08] 答言:「已見。」

[0992b09] 彼佛言:「善男子!此諸人眾,根緣成熟,即於是日,聞我說法,一一皆當圓滿十地。」

[0992b11] 爾時,藥王軍菩薩即從座起,踊身虛空高八萬由旬。是時,復有八萬俱胝天人,於虛空中,雨諸妙華供養彼佛。時諸初生者,各各恭敬頂禮世尊。是時,十方有諸菩薩,乃至一切龍神、夜叉等,又悉雲集。時,藥王軍菩薩於虛空中合掌,一心而向彼佛說是伽陀:

「善哉佛神力,  放光出大聲,
 三千世界中,  無有不聞者。
 三十二地獄,  受苦諸眾生,
 得聞是音聲,  苦惱皆停息。
 三界諸天眾,  亦聞是音聲,
 各起恭敬心,  歡喜而稱讚。
 三千大千界,  普聞廣大聲,
 以佛大神通,  皆六種震動。
 三萬俱胝數,  大海諸龍王,
 聞是大音聲,  皆來至佛會。
 三萬俱胝數,  諸囉剎娑王,
 聞是大音聲,  皆來至佛會。
 二萬五千數,  俱胝必隸多,
 聞是大音聲,  皆來至佛會。
 毘沙門宮內,  無數諸夜叉,
 聞是大音聲,  皆來至佛會。
 十方諸世界,  有百千俱胝,
 菩薩以神通,  皆來至佛會。
 月上境界佛,  為初生眾生,
 欲說妙法門,  是故皆雲集。」

[0992c08] 爾時,藥王軍菩薩說是伽陀已,從空而下、住立佛前,合掌恭敬白彼佛言:「世尊!今此會中諸來菩薩,乃至一切龍王、鬼神皆已來集,各各樂欲聽佛說法。今正是時,願佛為說。」

[0992c11]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此初生眾已得遠離一切罪業,梵行具足得大總持,一切善法皆已圓滿,我今為彼說大法蘊。」

[0992c14] 時,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此諸大眾渴仰欲聞,願佛為說。」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50 - 2024-01-14 16:38:23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五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0992c24]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告藥王軍菩薩言:「汝等當知,一切眾生有身皆苦,生、老、病、死、憂、惱、悲、痛、怨憎會、愛別離、所欲不成就,如是等法,悉皆是苦,逼迫眾生,不能解脫。此一切苦,甚可怖畏,而諸眾生於是苦義不聞、不知。」

[0992c28] 爾時,會中諸初生者,聞佛說是諸苦法名,即皆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等樂聞此諸苦義,願佛為說。」

[0993a02] 佛言:「諸善男子!非唯汝等樂聞,一切眾生皆亦如是。」

[0993a03] 諸初生者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死者,其義云何?」

[0993a04] 佛言:「諸善男子!所謂:識滅、身壞,故名為死。一切眾生命欲終時,有三種風而來破壞,所謂:滅識風、動轉識風、起識風。此三種風,眾生命欲盡時,令識散滅、動轉改易。」

[0993a08] 諸初生者言:「世尊!彼滅識風,云何能令眾生識滅身壞?」

[0993a09] 佛言:「彼滅識風復有三種,所謂:刀、針、大力。由是三種,能滅其識。識既滅已,身即破壞。」

[0993a11] 諸初生者言:「世尊!云何名身?」

[0993a12] 佛言:「身者,所謂如幻、如焰,又如重擔,復如涎洟、腐爛等物,諸無智者不能覺了生為大苦,由生發起、緣法聚集、命根連持,而無其實、非愛相應,如是等法假名為身。」

[0993a15] 諸初生者言:「世尊!云何名命?復何名滅?」

[0993a16] 佛言:「識所連持是名為命,業報衰謝,識法離散,命根斷絕、身分破壞,故名為滅。諸善男子!我今復為汝說身分所有,當知人身諸分筋脈有一俱胝數,有八萬四千毛孔,有千二百身分支節,有三百八身骨,此等共成人身;復有八萬四千族蟲,如是生類、同依人身,於人身中晝夜咂食,而復諸蟲互相食噉,諸苦隨生。如是八萬四千族蟲,其中有二大者,於七晝夜互相交鬪,至第七日彼一蟲死,又復一蟲而共交鬪。一蟲死已,一蟲復生,如是展轉,乃至人命斷時,此諸蟲類,一切壞滅,無所依止。諸異生類,不能覺了內外苦法相續生滅,老、病、死法皆不能怖,若順若違互相交鬪,如身二蟲苦惱隨生,而不覺了身壞命終都無所有。

[0993b02] 「諸善男子!有一異生,命將不久。有善知識來為安慰,問其人言:『汝現生中,叵曾知見生、老、病、死諸艱苦不?』彼人答言:『我曾知見。』善知識言:『汝今既自知見如是等苦,何不生厭起增勝心?於二世中種少善根、斷諸惡法、修諸正行,若能如是,捨此報已,生他勝處,離諸怖畏,以其善法,為所依怙。況復世間,諸有苦法,一一分明,盡可觀察。汝豈不聞,大地若擊,能發大聲;善法若作,有大勝力。是故,於諸如來清淨剎中種諸善法,所謂以其華鬘、塗香、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如來及諸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四眾,如是供養是為於佛剎中種諸善種,當能出生一切善果。汝今於此遇大法王出現世間,若不種諸善根,而無所益。』時,善知識為彼異生說伽陀曰:

「『如來出世間,  擊廣大法鼓,
  開微妙法門,  令一切趣入。
  廣度諸眾生,  歸涅盤寂滅,
  汝今見是事,  何不起精進?』

[0993b22] 「爾時,彼人亦說伽陀,答善知識言:

「『若愚癡、無智,  復會遇惡友,
  廣造染法因,  謂貪慾等事。
  起我見增盛,  破和合僧伽,
  毀壞於塔寺,  不深信三寶。
  但造眾惡業,  不作善因緣,
  於一切時中,  常生諸過失。
  惱亂於父母,  不生孝敬心,
  出非法語言,  輕謗諸賢善。
  造此惡因故,  必墮地獄中,
  自受苦惱身,  無能救護者。
  可畏與眾合,  炎熱及阿鼻,
  如是諸獄中,  展轉受諸苦。
  從是大獄出,  復入小獄中,
  謂刀兵蓮華,  受苦而相續。
  如是大小獄,  有無數眾生,
  隨自業因緣,  輕重而受報。
  或百劫、千劫,  或復更長時,
  惡業繩所纏,  無由能解脫。
  彼刀兵地獄,  縱廣百由旬,
  不見彼獄門,  唯諸受苦者。
  百千俱胝數,  劍樹與刀山,
  驅彼罪人登,  身分皆斷壞。
  暫時雖死滅,  復被業風吹,
  即時還復生,  而受諸苦惱。
  地獄無邊際,  眾生亦無窮,
  以惡業因緣,  相續不間斷。
  我造諸惡業,  定墮彼趣中,
  善知識今時,  聽說所造業。
  我曾起貪心,  廣造於舍宅,
  彩畫復雕鏤,  金寶以莊嚴。
  復置諸園林,  倉庫及產業,
  畜牛馬生類,  皆以為資具。
  父母及眷屬,  內外數甚多,
  奴婢與妓人,  其數無有限。
  常令於晝夜,  動種種歌音,
  但縱己樂心,  不念於他苦。
  恃彼大富貴,  作種種莊嚴,
  凡所受用物,  悉金銀珍寶。
  以香水澡沐,  復塗諸妙香,
  龍腦與栴檀,  及彼麝香等。
  香水澡沐已,  次第而嚴身,
  手釧及指環,  皆用珍寶作。
  以真珠瓔珞,  而為項莊嚴,
  最上好真金,  復為耳璫等。
  身分莊嚴已,  頂戴諸妙華,
  蘇摩那瞻波,  及諸異香者。
  復著妙好衣,  謂最上細[疊*毛],
  鮮白復清潔,  皆妙香所薰。
  飲食最上味,  甘美復馨香,
  侍者供所須,  暫無饑渴想。
  地敷好茵蓐,  履踐而游行,
  左右有侍人,  自在復尊貴。
  如是廣嚴飾,  而愛樂其身,
  常保惜護持,  不生破壞想。
  既富樂具足,  餘復無所思,
  恣其染慾心,  造不善過失。
  眼貪於色境,  諸根亦復然,
  彼為過失因,  自不能覺了。
  見聞覺知處,  諸煩惱隨生,
  於順違境中,  起貪瞋癡法。
  柔軟等諸觸,  觸身心起愛,
  彼愛想既生,  諸罪業皆作。
  我曾於一時,  無故害有情,
  以箭射鹿身,  令彼命斷滅。
  但取其肉食,  不念後世中,
  果報自當受,  誰人能代者。
  我愚癡無智,  但資養其身,
  一日死苦來,  識滅身破壞。
  唯集諸苦惱,  無一可愛心,
  父母及諸親,  相視不能救。
  良醫妙藥等,  亦唐設其功,
  徒增悲惱心,  無救濟方便。
  我若命斷已,  棄於尸陀林,
  為鳥獸諸蟲,  充足而食噉。
  一切無所有,  虛幻法現前,
  諸境悉皆空,  唯果報不失。
  是時無所託,  唯善法可依,
  如我造惡因,  當墮於地獄。
  廣積罪業蘊,  後苦惱隨生,
  於彼三世中,  破壞善法種。
  受想行二法,  以諸觸為因,
  觸故諸愛生,  而成憂苦縛。
  善法如良藥,  能治貪愛心,
  貪等既不生,  諸惡不能作。
  我實無福慧,  虛受於人身,
  佛宣方便門,  布施持戒等。
  我不能自作,  不隨喜見聞,
  正法不能聽,  愚癡日增長。
  無明等煩惱,  隨轉而無窮,
  障善法因緣,  何由能解脫?
  迷惑心散亂,  無少時靜住,
  煩惱火所燒,  受種種纏縛。
  於身無少樂,  樂法不暫生,
  命將不久時,  一切皆破壞。
  唯諸佛勝法,  能救苦眾生,
  戒法真實門,  登者得大樂。
  如我所造業,  深自生追悔,
  今遇善知識,  是故如實說。』」

[0994c05]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諸異生類,臨命終時,生大驚怖,苦惱其心,無所救護。唯諸善法,能為所依,殊勝果報,而無所失。」

[0994c08] 爾時,彼佛即說伽陀曰:

「眾生作惡業,  定墮地獄中,
 饑時吞鐵丸,  渴復飲銅汁。
 身出猛火焰,  惡業故自燒,
 身分皆破壞,  受驚怖大苦。
 彼不見樂境,  不聞正法名,
 唯苦逼身心,  一切皆非愛。
 眾生作善法,  定生善趣中,
 善知識會遇,  勸導修善法。
 發生正信解,  具戒慧多聞,
 諸煩惱滅除,  而成正等覺。
 精進行最上,  佛出世所宣,
 策發諸善根,  不生於退屈。
 慈悲真梵行,  攝一切眾生,
 自利復利他,  皆令得解脫。
 善男子諦聽!  佛所說真實,
 出微妙法音,  令一切調伏。
 大悲心為父,  菩提心為母,
 善法為知識,  能救護眾生。
 正覺出於世,  說最勝法門,
 方便化眾生,  令住寂滅地。
 佛為大悲者,  最上世間尊,
 普觀諸有情,  等同為佛子,
 平等無有二,  使一切歸依。」

[0995a03] 爾時,彼佛說是法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時,藥王軍菩薩合掌恭敬白彼佛言:「有何因緣大地震動?願佛慈悲當為我說。」

[0995a05] 彼佛言:「善男子!汝當四方觀察有何所見?」

[0995a06] 是時,藥王軍菩薩承佛聖旨,即時四方觀察,見此大地震動,於少時間而復破裂,有六十五俱胝人從地而生。

[0995a10] 爾時,六十五俱胝初生者,即皆合掌俱白佛言:「我等從何所生?」

[0995a11] 佛於會中,指前初生者,告彼從地生者言:「諸善男子!汝等見此諸人眾不?」

[0995a13] 答言:「已見。」

[0995a13] 佛言:「如彼所生,汝等亦然。」

[0995a14] 從地生者又言:「此諸人眾、當應滅不?」

[0995a14] 佛言:「如是如是!彼等皆滅。諸善男子!非唯此眾,一切有情悉皆歸滅。」

[0995a16] 是時,先在佛會諸初生者,各起合掌白彼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生死二法,我等厭患、非所愛樂。」

[0995a18] 佛言:「汝等既能厭患生死,云何不能發起精進?」

[0995a19] 此諸初生者又白佛言:「世尊!我等於如來前聽受正法,見此菩薩聲聞大眾,有大神通威德具足,是我所樂,我等亦欲趣進修習,遠離生死。」

[0995a23] 爾時,藥王軍菩薩復見有諸從地生者,即時與五百大菩薩,各各以自通力於其會中,又復踊身虛空,高二萬由旬,於其空中或現經行相、或現跏趺相、或現師子王步相、或現象王步相、或現諸異獸等步相,現如是等諸相已,復於空中作諸神變。時,此菩薩等,各有身光,於虛空中如百千俱胝日月光明。

[0995b01] 爾時,諸從地生者俱白彼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有是廣大光明?及於空中現諸神變希有等事?」

[0995b03] 佛言:「諸善男子!汝等見諸菩薩住空中不?」

[0995b04] 答言:「已見。」

[0995b04] 佛言:「此大光明是諸菩薩各各身光,此諸菩薩一一皆能現諸神通變化等事。」

[0995b06] 是時,藥王軍等諸菩薩眾,即於空中出微妙聲,俱白彼佛言:「願佛慈悲,為諸眾生宣說法要,若天、若人得聞法者,皆得最上利益安樂。我等今時皆是如來大悲方便精進願力所建立故,願佛於今,顯法光明,普照世間。」作是言已,俱從空下,住於佛前。

[0995b11] 彼佛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汝今見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不?」

[0995b13] 藥王軍菩薩言:「已見。世尊!然今我等不能了知,以何緣故有如是事?又復,我今有少疑惑,欲問世尊願為開決。」

[0995b15]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有疑,恣汝所問,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等事,我當為汝一一如實分別演說。」

[0995b18] 藥王軍菩薩白彼佛言:「世尊!今此會中何故有八萬四千天子眾、八萬四千俱胝大菩薩眾、一萬二千俱胝龍王眾、一萬八千俱胝部多眾、二萬五千俱胝必舍左眾,以何義故如是等眾其數甚多?」

[0995b22]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當知,此諸大眾俱來集會,皆是於此聽佛說法,即於是日獲大利樂,永出輪迴;又復其中有得安住十地法者,有得安住涅盤界者,有得解脫老、病、死、苦住安樂法者,有得解脫煩惱縛者,有得深入佛正法者。」

[0995b27]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世尊!如來善為一切眾生作諸善巧,方便事業隨順攝化,云何是中而無懈倦?」

[0995c01] 彼佛言:「善男子諦聽!如來起大悲心,設諸方便,普攝有情,皆令解脫,常無懈倦;但諸異生,愚於善法,雖遇如來,不能親近,聽受修習,不求解脫。善男子!如來今日於大眾中,吹大法螺、擊大法鼓、出大法聲、演大法義,若天、若龍,乃至八部四眾,及諸初生者,如是一切大眾,咸於今日得大總持,圓滿善法,安住十地,普獲利樂。一切皆是如來神通方便所作,令諸眾生住精進地,得法具足,如佛世尊。」

[0995c10] 爾時,六十五俱胝數中,有五千初生者,俱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有身而為重擔,深為大怖,何由解脫?又復一切眾生處輪迴中,暫無寂靜,所欲礙心不能了知,住黑闇地不能明了,唯願世尊,攝受我等及諸眾生,施以無畏,令得安樂,勸請世尊宣說妙法,令諸少慧眾生增長正慧,苦惱眾生皆得解脫,世世所生,見佛聞法。」

[0995c18] 爾時,藥王軍菩薩向彼初生者,說是伽陀曰:

「汝等樂欲聞正法,  先須飲食資身命,
 後起無畏廣大心,  深得最上妙法味。」

[0995c21] 彼初生者亦說伽陀,答藥王軍菩薩言:

「汝尊者大智,  善調寂諸根,
 有廣大名稱,  一切皆愛敬。
 已圓滿善法,  一切無不知,
 云何作是言,  飲食資身命?
 如我等意者,  飲食為過因,
 食已於腹中,  成種種雜穢,
 雖增長色力,  而惡法隨生,
 三塗惡趣中,  當生大怖畏。
 諸眾生罪業,  皆從飲食生,
 所有貪愛心,  由飲食所起。
 世間愚癡者,  生種種貪心,
 營廣大田園,  舍宅樓閣等,
 諸妙好服飾,  及最上莊嚴,
 眾妙寶七珍,  真珠瓔珞等,
 象馬及車乘,  奴婢數甚多,
 富貴雖暫時,  終歸無常法。
 如其壽命盡,  流轉諸趣中,
 正法不能聞,  善知識遠離。
 假使四大洲,  為彼轉輪王,
 七寶皆具足,  圓滿千子眾;
 富貴大自在,  勇猛復威嚴,
 一切所歸依,  悉恭敬稱讚。
 盡一生勝報,  是等亦無常,
 彼壽限既終,  善惡業隨受。
 雖富有珍寶,  勇猛大威德,
 壽命若盡時,  自力不能救。
 尊者如我說,  一切無所依,
 唯諸佛如來,  是真所歸仗。
 如父復如母,  能養育出生,
 平等而愛憐,  一切皆如子。
 譬日月光明,  普照諸冥闇,
 所有輪迴苦,  斷滅令不生。
 拔彼煩惱根,  使離諸怖畏,
 普令有情類,  證無上菩提,
 宣說正法門,  令住不退轉。
 世間飲食等,  無利生過失,
 不得生諸天,  非為可愛果,
 於世間無樂,  當招極苦報,
 損減於壽命,  造不善業因,
 生富樂貪愛,  不能了無常,
 不造最勝業,  不了知妙法,
 不念離過失,  不住寂靜心。
 壽命既盡已,  諸趣受諸苦,
 無常杖所打,  五欲繩所縛,
 苦惱而轉增,  業報不能脫,
 過去業所照,  無救無所依,
 當識法滅時,  徒增悲惱怖。
 我寧以珍寶,  金銀及玻瓈,
 廣施一切人,  終不生悋惜。
 我寧以身力,  為他人僕使,
 設經彼長時,  終不生疲倦。
 若起貪愛想,  廣集諸珍財,
 及飲食上味,  我即生怖畏。
 願尊者諦聽,  如我等所言,
 假使彼諸天,  受勝妙樂報,
 以諸妙寶器,  盛種種上味,
 甘美復馨香,  食者生適悅,
 益天人身分,  色力及威力,
 彼受報若終,  一切皆非實。
 以是故我等,  不愛樂飲食,
 唯樂正法門,  求解脫眾苦。
 遠離貪愛縛,  得自在無礙,
 歸依佛世尊,  大仙真聖者。
 汝尊者大智,  我恭敬頂禮,
 具廣大慈悲,  眾生皆樂見。
 汝名字何等?  願尊為我說,
 若見聞隨喜,  得諸根清淨。」

[0996c02] 爾時,藥王軍菩薩復說伽陀,答初生者言:

「汝今欲聞我名字,  彼一切名唯佛知,
 百千俱胝眾初生,  彼名一一佛能了。」

[0996c05] 彼初生者又說伽陀曰:

「我曾從佛親聽受,  初生、久生一切名,
 唯汝名字最甚深,  未曾聞佛為廣說。」

[0996c08] 是時,藥王軍菩薩復說伽陀,答初生者言:

「當知我名字,  號為藥王軍,
 妙藥救眾生,  是故得其號。
 一切眾生類,  種種病所纏,
 我以方便門,  隨順而救濟。
 貪為病最大,  惱害於世間,
 由此病為因,  而生諸過失。
 瞋病如大火,  焚燒寂靜心,
 唯甘露法藥,  能除諸苦惱。
 癡病大可怖,  覆沒智慧心,
 死墮惡趣中,  不得聞正法。
 由此三種病,  展轉諸病生,
 益愚癡闇冥,  我皆施法藥。
 普令離過失,  滅一切業因,
 息苦惱不生,  永絕諸怖畏。
 既得離諸病,  速見正覺尊,
 因我妙醫王,  應病而授藥。
 一切有情類,  常為火所焚,
 熾然不能息,  轉生諸苦惱。
 貪欲為重擔,  無有解脫時,
 瞋癡法亦然,  展轉增過失。
 雖常負重擔,  不求解脫門,
 復不念無常,  不思出離道。
 煩惱業隨逐,  苦惱亦不知,
 眾病逼其身,  不能求妙藥。
 由無明因故,  諸行即隨生,
 行等法既起,  貪愛生過失。
 諸行不究竟,  一切法皆空,
 無智不能知,  無由生正念。
 不修寂靜行,  識滅苦惱增,
 經無數劫中,  不能得解脫。
 佛出現於世,  為彼天人師,
 如父母愛子,  開示正覺道。
 復雨大法寶,  普濟諸群生,
 除彼邪智人,  不攝受正法。
 發菩提心者,  得入正法門,
 了一切行空,  於空亦無礙。
 若了空無我,  一切無所依,
 諸煩惱亦空,  遠離諸過失。」

[0997a18] 爾時,諸初生者復說伽陀言:

「菩薩大悲者,  普救諸眾生,
 精進大醫王,  長時無懈倦。
 念彼輪迴苦,  以功德攝持,
 我諦信歸依,  起勇猛精進。」

[0997a23] 爾時,藥王軍菩薩復為說伽陀曰:

「汝等今當知,  佛為最上尊,
 世間出世間,  福智皆具足。
 具三十二相,  及眾好莊嚴,
 以最上大悲,  廣度諸群品。
 佛威容高顯,  猶如妙高山,
 智慧無有窮,  復如彼大海。
 善開諸方便,  隨順化眾生,
 瞻禮與歸依,  皆得安樂果。」

[0997b03] 爾時,月上境界如來出如迦陵頻伽清妙音聲普聞十方,又從面門出八萬四千種種色光,所謂:青、黃、赤、白、紅、紫、碧、綠,如是光明廣大熾盛,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三十二大地獄,蒙光所照皆悉破壞,諸天宮殿光所照處廣大明耀。如是光明照於三千大千世界已,復於光中,出一切眾生所有樂具現於虛空。作如是變化已,其光旋還繞佛七匝,復從彼佛頂門而入。

[0997b11] 爾時,藥王軍菩薩復從座起,合掌恭敬白彼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是重復放大光明普照世界。」

[0997b13] 爾時,彼佛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我於今日作大佛事,今此會中有諸眾生得大利樂,以是緣故重復放光。」

[0997b16] 藥王軍菩薩復白彼佛言:「我有所疑欲當請問,唯願世尊為我開決。」

[0997b17] 彼佛言:「善男子!如汝所疑,當恣汝問。」

[0997b18] 藥王軍菩薩言:「世尊!何故此會諸初生者,世尊為現種種希有等事,復為宣說微妙法門?諸久生者,云何世尊不皆如是?豈此等類於佛正法不能了知?」彼佛言:「善男子!汝今何故作如是言?於如來前而伸請問,此不得名柔順等語,何以故?如來於諸眾生平等化度,隨順方便而為說法,諸有聞者皆獲利益,具足得入諸總持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0997b26] 爾時,虛空中復有無數廣大殊妙七寶樓閣現於佛上。是時,彼佛告藥王軍菩薩言:「善男子!汝今見此殊妙樓閣不?」

[0997b29] 藥王軍菩薩答言:「已見。世尊!」

[0997b29] 彼佛言:「汝今當知,此等皆是諸初生者所共變現。何以故?此諸初生者,皆於是日圓滿一切善法;又復我於今日擊大法鼓,有無數天人得法具足,無數地獄眾生得離苦惱;復有無數眾生,暫生正念,歸依佛智,皆得解脫。」

[0997c05] 彼佛說是語時,會中有九萬九千俱胝久生眾生,證得須陀洹果,得法具足,斷除業障,遠離眾苦,如此等類,皆從如來正法出生。

[0997c09] 爾時,東方有五十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南方有六十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西方有七十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北方有八十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下方有九十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上方有百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彼會。是時,藥王軍菩薩白彼佛言:「世尊!云何虛空周匝皆作赤黑二色?」

[0997c17] 彼佛言:「善男子!汝今不知如是因緣?」

[0997c18] 答言:「世尊!我不能知。」

[0997c18] 彼佛言:「唯佛如來而自知察。善男子!汝今當知,諸方世界各有若干俱胝殑伽沙數諸菩薩眾來入佛會。」

[0997c20] 如是,諸菩薩眾隨方來已,從空而下住立佛前,禮彼佛足,各住一面。

[0997c22] 是時,藥王軍菩薩白彼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又復有此大菩薩眾而來集會?」

[0997c24] 彼佛言:「善男子!此諸菩薩大眾集會,皆以初生者為緣而起發故。」

[0997c25] 彼佛作是言時,所有會中諸初生者,即時皆得諸法具足安住十地。又復彼佛會中無數修菩薩行者,皆得安住諸菩薩法,得大神通。見聞隨喜一切眾生皆獲利樂。諸有已住菩薩地者,不復退轉,增勝堅固菩薩行法。

[0998a01] 佛說此經已,普勇菩薩等諸大菩薩,阿惹憍陳如等諸大苾芻,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2226354 - 2024-01-14 16:49:52 般舟三昧經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8
來自: 台灣台北
佛說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加隣竹園中,與大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阿須輪、諸夜叉、迦樓羅、甄陀羅、摩睺勒等,無央數眾,一切都在大會坐。是時颰陀和菩薩,從坐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願欲有所問,聽者今當問。」

佛言:「善哉!恣汝所問,今當為汝說之。」

颰陀和問佛言:「菩薩當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攬萬流?云何行,博達眾智所聞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識宿命所從來生?云何行,得長壽?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親、知識無不愛敬?云何行,得端正顏好美艶?云何得高才與眾絕異,智慧通達無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滿自致成佛威神無量,成佛境界莊嚴國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願不違?云何行,得入總持門?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師子無所畏,一切魔不能動?云何行,得佛聖性,諸經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離諛諂,不著三處?云何行,得無罣礙,持薩云若教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得八種聲入萬億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徹聽?云何行,得道眼覩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諸佛悉現在前?云何行,知四事之本無?云何行,便於此間見十方無數佛土,其中人民、天、龍、鬼、神及蠕動之類,善惡歸趣皆了知?所問如是,當云何行?願佛說之,釋一切疑。」

佛告颰陀和:「善哉!汝所問多所過度,不可復計。汝所以能作是問者,汝乃前世過去佛時,所作功德,供養諸佛,樂於經法,守禁戒行清淨所致;常行乞食不就請,多成就諸菩薩合會,教語令棄眾惡,視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復計。」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問悉可得也。」

颰陀和白佛:「願為說之。今佛說者,多所過度安隱十方,為諸菩薩現大明相。」

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薩常當守習持,不得復隨餘法,功德中最第一。」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菩薩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則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髮許,是定意法,名為菩薩超眾行。

「立一念, 信是法, 隨所聞,
念其方。 宜一念, 斷諸想,
立定信, 勿狐疑; 精進行,
勿懈怠。 勿起想, 有與無;
勿念進,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後; 勿念左, 勿念右;
勿念無, 勿念有; 勿念遠,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飢,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熱; 勿念苦, 勿念樂;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壽; 勿念貧, 勿念富;
勿念貴, 勿念賤; 勿念色,
勿念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長,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醜; 勿念惡, 勿念善;
勿念瞋, 勿念喜;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經, 勿念法;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捨,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識; 勿念斷,
勿念著; 勿念空, 勿念實;
勿念輕, 勿念重; 勿念難,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淺;
勿念廣, 勿念狹;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親, 勿念踈; 勿念憎,
勿念愛; 勿念得, 勿念失;
勿念成, 勿念敗; 勿念清,
勿念濁。 斷諸念, 一期念,
意勿亂, 常精進。 勿懈怠,
勿歲計, 勿日倦。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獨處, 勿聚會; 避惡人,
近善友; 親明師, 視如佛。
執其志, 常柔弱, 觀平等,
於一切。 避鄉里, 遠親族。
棄愛欲, 履清淨。 行無為,
斷諸欲。 捨亂意, 習定行。
學文慧, 必如禪。 除三穢,
去六入。 絕婬色, 離眾受。
勿貪財, 多畜積。 食知足,
勿貪味。 眾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綺飾。 勿調戲,
勿憍慢。 勿自大, 勿貢高。
若說經, 當如法。 了身本,
猶如幻。 勿受陰, 勿入界。
陰如賊, 四如蛇。 為無常,
為恍惚, 無常主, 了本無。
因緣會, 因緣散, 悉了是,
知本無。 加慈哀, 於一切。
施貧窮, 濟不還。 是為定,
菩薩行; 至要慧, 起眾智。」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此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之。譬如人夢中所見,不知晝、夜亦不知內、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礙故不見。颰陀和!菩薩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中,諸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無所蔽礙。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於此間終生彼間,便於此坐見之。譬如人聞墮舍利國,有婬女字須門,復有人聞婬女阿凡和利,復有人聞優婆洹復作婬女;時其人未曾見此三女人,聞之婬意即動,是三人皆在羅閱祇國同時念,各於夢中到其女邊,與共棲宿,覺已各自念之。」

佛告颰陀和:「我持是三女人以為喻,汝持是事為人說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無上正真道。若後得佛,號曰善覺。」

佛言:「菩薩於此間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則得來生。』」

佛言:「專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巨億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菩薩僧中說法不壞色。何以故?色、痛痒、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色,用念佛故得是三昧。」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三昧誰證者?我弟子摩訶迦葉、因坻達、須真天子,及時知者,有行得者,是為證也。如是,颰陀和!欲得見十方諸現在佛者,當一心念其方,莫得異想,如是即可得見。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念本鄉里家室親族,其人於夢中歸到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覺為知識說之如是。」

佛言:「菩薩聞佛名字欲得見者,常念其方即得見之。譬如比丘觀死人骨,著前觀之,有青時、有白時、有赤時、有黑時,其色無有持來者,是意所想耳!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於三昧中立自在,欲見何方佛即得見。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見其形,若以持鏡,若麻油、若淨水、水精,於中照,自見之。云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

颰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水、水精淨故,自見其影耳!影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

佛言:「善哉!颰陀和!色清淨故,所有者清淨。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癡,心無想是涅槃。是法無可樂者,設使念為空耳,無所有也。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

佛爾時說偈言:

「心者不自知, 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癡, 無心是涅槃。
是法無堅固, 常立在於念;
以解見空者, 一切無想願。
四事品第三

「菩薩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無有能壞者。二者、精進無有能退者。三者、智慧無有能及者。四者、常與善師從事。是為四。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彈指頃三月。二者、不得睡眠三月,如彈指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供養。是為四。復有四者,疾得是三昧:一者、合會人至佛所。二者、合會人使聽經。三者、不嫉。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作佛形像,用成是三昧故。二者、持好素寫是三昧。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

佛爾時說偈言:

「常信樂於佛法, 精進行解深慧,
廣分布為人說, 慎無得貪供養。
意善解便離欲, 常念佛有威德,
悉見知無數變。 過去佛及當來,
并現在人中尊, 諸相好若干種,
黃金色無穢漏。 堅固教無極慧,
聽是法無亂心, 常捨離懈怠行,
無恚害向他人。 敬於師當如佛,
慎無得疑斯經, 一切佛所歌歎,
常造立佛形像。 常教人學是法,
行如是得三昧。」
佛告颰陀和:「欲學是三昧者,當敬於師,承事供養,視當如佛。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菩薩敬善師從學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於中立,東向視見若干百、千、萬億佛,十方等悉見之。譬如人夜起觀星宿甚眾多,菩薩欲得見今現在佛悉在前立者,當敬善師,不得視師長短;當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不得懈怠。」

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菩薩得是三昧不精進行者,譬如人載滿船珍寶渡大海,船中道壞,閻浮利人皆大愁憂念,失我爾所寶。菩薩聞是三昧不學者,一切諸天人民皆悲憂言:『乃失我爾所經寶。』」

佛言:「是三昧經者,是佛所囑,佛所稱舉。聞是深三昧,不書、學、誦、守持如法者,是為愚癡。譬如癡子人持栴檀香與之,而不肯受,謂之不淨。香主言:『此栴檀香也,卿莫謂不淨。嗅之知香,視之知淨。』其人閉目不嗅不視也。」

佛言:「聞是三昧不肯受持者,如彼癡子,是為無知。反呼世間為有,不入空、不知無,自謂如法,反作輕戲言:『佛亦有深經乎?亦有威神乎?』反相形言:『世間亦有比丘如阿難乎?』」

佛言:「其人從持是三昧者,所去兩兩三三相與語言:『是何等說?從何得是語?為自合會作是經,非佛所說。』」

佛告颰陀和:「譬如賈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癡子。曰評:『此直幾錢?』賈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滿中寶。』」

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價能與一頭牛等不?寧可貿一頭牛與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颰陀和!菩薩聞是三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癡子。」

佛言:「菩薩聞是三昧信、受持、修行者,四面皆擁護,無所畏,持戒完具,是為高明。智慧深入,當分布語人展轉相教,當令是三昧久在世間。」

佛言:「癡人自於前世不供養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妬,貪財利故欲求名譽,但欲譁說不信深經。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學,反誹謗是經,言非佛所說。」

佛告颰陀和:「今我故語汝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持珍寶滿三千國土布施,設有是功德,不如聞是三昧信樂者,其福過彼上。」

佛告颰陀和:「如我所說無有異,今故說是語耳!今見我說是三昧有疑者,其人却後除在惡師邊,正使善師所,其功德不足言。如是輩人,轉與惡師從事,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學。何以故?其人所更佛少、智慧少,故不信耳!」

佛告颰陀和:「其有聞是三昧,不輕笑、不誹謗、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歡喜、樂書、學誦持者,我悉豫知見之。其人不獨於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於百佛所聞是三昧。却後世時聞是三昧,書、學、誦、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計。自致得阿惟越致,所願者得。」

佛告颰陀和:「聽我說譬喻。有人取一佛剎悉碎如塵,取一塵皆復盡破,如一佛剎塵,云何是塵數寧多不也?」

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有菩薩盡取一塵置一佛剎,其數爾所佛剎,滿中珍寶悉持供養諸佛,其福功德少少耳!不如聞是三昧,學、書、誦、持,為他人說守。須臾間聞,是功德不可復計,何況已得是三昧悉具足者。」

佛爾時說偈言:

「若有菩薩求眾德, 當說奉行是三昧;
信樂諷誦不疑者, 其功德福無齊限。
如一佛國之世界, 皆破壞碎以為塵,
一切佛土過是數, 滿中珍寶用布施;
不如聞是三昧者, 其功德福過上施。
引譬功德不可喻, 囑累汝等當勸教,
力行精進無懈怠。 其有誦持是三昧,
已為面見百千佛。 假使最後大恐懼,
持是三昧無所畏。 行是比丘已見我,
常為隨佛不遠離。 如佛所言無有異,
菩薩常當隨其教, 疾得正覺智慧海。」
四輩品第五

颰陀和白佛:「難及,天中天!若有棄愛欲作比丘,聞是三昧,當云何學?云何持?云何行?」

佛言:「棄愛欲作比丘,欲學是三昧者,當清淨持戒,不得缺如毛髮。常當怖畏於地獄痛苦,遠離於諛諂,是為清淨。」

「云何為缺戒也?」

佛言:「求色。」

「云何為求色?」

佛言:「其人意念我持戒自守,使我後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如是為樂愛欲,是為缺戒。」

佛告颰陀和:「其有欲學是三昧者,清淨自守、持戒完具,不諛諂,常為智所稱譽。於經中當布施、當精進,所志當彊,當多信、當勸樂,承事於師視當如佛,得三昧疾。設不恭敬,輕易欺調於師,正使久學是三昧,疾忘之。」

佛告颰陀和:「是菩薩若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聞是三昧,當視如佛常[A1]尊敬,不當持諂意向。菩薩不得有諂意,常當至誠,常樂獨處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請,自守節度,所有趣足而已。經行不得懈臥,如是經中教。學是三昧當守如是。」

颰陀和白佛:「難及,天中天!後世若有懈怠菩薩,聞是三昧不肯精進學,當云何?若有菩薩精進欲學者,我輩當隨是經教之。」

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歡喜,過去、當來、今現在佛皆助歡喜。」

佛爾時頌偈言:

「如我所說悉受持, 常獨處止行功德,
自守節度不聚會, 常行乞食不受請。
敬於法師視如佛, 除去睡眠志開解,
常自精進無懈怠,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比丘尼求菩薩道,欲學是三昧,當云何行?」

佛言:「比丘尼求是三昧者,不得自高,常當卑謙。不得自貴,不得自大,不得嫉妬,不得瞋恚,不得貪財利色。常當清淨,不得惜軀命,常樂經法念多學問,當棄婬、怒、癡,不得貪好服飾珠環,當為智者稱譽;當敬善師視如佛,不得有諂意。」

佛爾時頌偈言:

「若比丘尼求三昧, 常當精進勿懈怠,
無得聽於貪欲心, 除去瞋恚自高貴;
不得慢欺及調戲, 常行至誠立一信,
恭敬善師視如佛, 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若有居士修道,聞是三昧欲學者,當云何行?」

佛言:「居士欲學是三昧者,當持五戒令堅;不得飲酒,亦不得飲他人;不得與女親熟,不得教他人,不得有恩愛於妻子男女,不得貪財產,常念欲棄家作沙門;常持八關齋,當於佛寺中;常當念布施,布施已不念我自當得其福,用為一切施。常當大慈敬於善師;見持戒比丘,不得輕易、說其惡。作是行已,當學守是三昧。」

佛爾時頌偈言:

「居士欲學是三昧, 當持五戒勿毀缺,
常當思欲作沙門, 不貪妻子及財色,
常八關齋於佛寺, 不得貢高輕蔑人。
心無榮冀思所欲, 奉行經法心無諂,
棄捨慳貪常惠施, 常當奉敬比丘僧,
常志一行勿懈怠, 學是三昧當如是。」
颰陀和白佛:「優婆夷聞是三昧欲學者,當云何行?」

佛言:「優婆夷欲學者,當持五戒,自歸於三。何等為三?自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不得事餘道,不得拜於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視吉良日。不得調戲,不得慢恣有色想,不得有貪欲之心。常當念布施,歡樂欲聞經,念力學問,敬重善師,心常拳拳不得有懈。若有比丘、比丘尼過者,以坐席賓食之。」

佛爾時頌偈言:

「優婆夷欲學三昧, 奉持五戒勿缺毀,
承事善師視如佛, 不得拜天祠祀神。
除去殺、盜及嫉妬, 不得兩舌鬪彼此,
不得慳貪常念施, 見惡覆藏唯歎善。
不得諛諂有邪婬, 常當卑謙勿自大;
敬事比丘比丘尼, 如是行者得三昧。」
擁護品第六

颰陀和菩薩、羅隣那竭菩薩、憍[A2]曰兜菩薩、那羅達菩薩、須深菩薩、摩訶須薩和菩薩、因坻達菩薩、和輪調菩薩,是八菩薩見佛所說皆大歡喜,持五百劫波育衣布施,持身自歸,持珍寶供養。佛告阿難:「颰陀和等五百人,人中之師,常持正法隨順教化,莫不歡喜,樂隨侍者心淨無欲。」

時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白佛:「菩薩持幾事,疾得是三昧?」

佛言:「有四事:一者、不信餘道。二者、斷愛欲。三者、當清淨行。四者、無所貪。是為四。如是行者,今世即得五百功德。譬如慈心比丘終不中毒,兵刃不加,火不能燒,入水不溺、不害。正使劫盡燒時,墮是火中火即為滅,喻如大水滅小火。菩薩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賊、若水火、若龍、夜叉、蟒、師子、虎、狼、㹢玃、薜荔、鳩坻,一切毒獸及鬼神,欲嬈人、欲殺人、欲奪人衣鉢、壞人禪奪人念故,欲中是菩薩,終不能也。除其宿命不請,如我語無異也。」

佛言:「持是三昧者,終不痛目,若耳、鼻、口、身體,心終不憂,除其宿命所作。」

佛言:「是菩薩為諸天、龍、神,及阿須輪,夜叉鬼神,迦樓羅鬼神,甄陀羅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讚譽是菩薩;皆共擁護、承事、供養,瞻視敬仰思欲相見,諸佛世尊亦然。是菩薩所未誦經、前所不聞持,是三昧威神悉自得之。若晝日不得者,夜於夢中悉得之。」

佛告颰陀和:「其有持是三昧者,我說其功德,一劫復過一劫,不可盡竟,略說其要爾。」

勸助品第七

佛告颰陀和:「菩薩於是三昧中,將有四事助其歡喜。過去佛持是三昧,助歡喜自致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其智悉具足。今現在十方無央數佛,亦於是三昧中,四事助歡喜得。當來亦當從是四事助歡喜得,我悉助歡喜。」

佛告颰陀和:「是三昧中四事助歡喜,我於是中說少所譬喻。人壽百歲隨地行至者不休息,其人行過於疾風,寧有能計其道里不?」

颰陀和言:「無有能計者。獨佛弟子舍利弗羅、阿惟越致菩薩,乃能計之耳。」

佛言:「我故語諸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是人所行處,滿中珍寶布施,不如聞是三昧四事助歡喜,其福過布施者,百千萬億倍。當知是助歡喜福甚尊大。」

佛告颰陀和:「乃久遠不可計阿僧祇,爾時有佛,名私訶摩提等正覺、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佛、世尊,在空閑之處。是時閻浮利縱廣十八萬億里,凡有六百四十萬國,悉豐熟,人民熾盛。有大國名颰陀和,有轉輪王惟斯芩,往到佛所,禮畢却坐一面。佛知其意,便為說是三昧。其王聞之助歡喜,即持珍寶散佛上,自念曰:『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隱。』時私訶提佛般涅槃後,惟斯芩王壽終,還自生其家作太子,名梵摩達。爾時有比丘名珍寶,是時為四部弟子說是三昧。梵摩達聞之助歡喜,踊躍持寶直百億散其上,復持好衣供養之,以發意求佛道,與千人俱於是比丘所作沙門,求學是三昧,與千人共承事師八千歲不休懈。得一聞是三昧四事助歡喜,入高明智。因是却後更見六萬八千佛,輒於一一佛所,聞是三昧自致得佛,名坻羅惟逮等正覺、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佛、世尊。是時千比丘從得等正覺,皆名坻羅欝沈。教不可計人民皆求佛道。」

佛告颰陀和:「何人聞是三昧,不助歡喜學持守誦為人說者也?」

佛言:「若有守是三昧者疾逮得佛,但聞其功德不可計,何況學持者。若去百里、千里,有是三昧當求之,何況近而不求學也。若有聞是三昧欲學者,當承事其師十歲,供養瞻視不得自用,當隨師教常念師恩。」

佛言:「我故為汝說之。聞是三昧去四千里者,往到其所,正使不得聞,其功德不可計也。所以者何?專精進故,會當得之自致作佛。」

至誠品第八

佛言:「乃往昔有佛,名薩遮那摩等正覺、無上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比丘名和輪,其佛般涅槃後,是比丘持是三昧。我時作國王剎利種,於夢中聞是三昧,覺已便行,求是比丘,即依作沙門,欲得聞是三昧,承事其師三萬六千歲,魔事數數起竟不得聞。佛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故語汝等,疾取是三昧無得忘失,善承事其師,持是三昧,至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莫得有懈倦。守善師不離,若飲食資用,衣被、床臥、珍寶以上勿有愛惜。設無者當行乞食給師,趣當得是三昧莫厭,常當自割身肉供養於善師,何況寶物,此不足言耳!承事善師當如奴事大家,求是三昧者當如是。得三昧已,當堅持常念師恩。是三昧難得值,正使求是三昧至百千劫,但欲得聞其名不可得,何況學而不精進。得是三昧精進學轉教人者,正使如恒河沙佛剎滿中珍寶,用布施甚多,不如學是三昧者。』」

佛告颰陀和:「若有人欲學者,當助歡喜,欲學而得,學者持佛威神使學,當好書是三昧著素上,當得佛印印之,當善供養。何謂佛印?所謂不當行、無所貪、無所求、無所想、無所著、無所願、無所向生、無所取、無所顧、無所住、無所礙、無所結、無所有、盡於欲、無所生、無所滅、無所壞、無所敗,道要、道本是印。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何況愚癡者?是印是為佛印。」

佛言:「我今說是三昧時,千八百億諸天、阿須輪、鬼神、龍、人民,得須陀洹道;八百比丘得阿羅漢;五百比丘尼得阿羅漢;萬菩薩得是三昧,得無從生法於中立;萬二千菩薩不復退轉。」

佛告舍利弗、目揵連、比丘颰陀和等:「我從無數劫求道,今已得作佛,持是經囑累汝等,學誦持守無得忘失。若有欲學者,當具足安諦教之。其欲聞者,當為具足說之。」

佛說經竟,颰陀和菩薩等,舍利弗、目連、比丘阿難,及諸天、阿須輪、龍、鬼神、人民,皆大歡喜,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般舟三昧經


編輯者: hui (2024-01-14 16:50: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Page 11 of 11 < 1 2 ... 9 10 11



板主:  deepblue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愛因斯坦 101
Quantacy 45
rblin 43
元利 40
CHC 39
cheng1969 36
jcj 32
禾平 28
jwjwo 27
yungshow 25
迷路人乙 22
女真975 20
ameliel 17
紅兒 17
hongrong51 17
最新議題
人雖死但並未消失
by rblin
2024-06-16 03:01:10
該何時報名這個考試?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by 絕地審判者
2024-06-15 15:06:38
打妄語的可怕
by rblin
2024-06-15 03:02:03
談易經中的萃卦與升卦(十三)
by valley
2024-06-14 21:52:25
請問我在2024年10月與11月是否能成
功推甄上研究所?

by NitaJuliannaShelly
2024-06-14 20:46:07
問職業生涯方向
by Perona
2024-06-14 15:14:05
占問我的網站是否可以成功事業化?
by 一言
2024-06-14 07:55:17
學道容易悟道難
by rblin
2024-06-14 03:02:48
~~ 谈谈杨筠松 ~~六愚
by 草山人
2024-06-13 22:24:17
請問與剛認識的此男有緣分繼續嗎?
by 如微塵
2024-06-13 21:05:07
誰在線上
6 線上使用者 (Nguyễn DuyTuan, 蜀道之行, 貓迷毛帽球, 3 隱形), 88 Guests and 499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1024 議題
2142980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308 @ 2024-06-08 01:42:1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