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多年以來,社會崇尚競爭,學生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學會競爭。以佛教的觀點看,有何不妥?
索達吉堪布:對此,有人曾用一個比喻來形容:每天一早,非洲的梅花鹿就會想:“我今天要用最快的速度跑,不然就會被吃掉。” 獅子則考慮:“我今天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追,否則就會餓死。” 每個眾生製定的目標雖不相同,但其實根本上都是為了自己。
我還看過一種說法:在電影院裡,如果前排的一兩個人站起來,後排的人因為看不到,也只好從座位上站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其結果是:最終電影院裡的所有人,都只能站著看電影,即使腳痛也沒辦法。
⋯⋯
如今的社會就是這樣,許多人只考慮自己而不管別人,由於自私自利、唯利是圖,以至於很多工廠都在造“毒”品,根本不顧他人的健康和利益,如此,到頭來只會害人終害己。
這種現象究其根源,就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的信仰,不相信前世後世存在,缺少善惡有報的因果觀。這樣的心理危機,實際上遠遠超過了經濟危機。
—— 《殘酷才是青春》
rblin讀後心得摘要:
「在電影院裡,如果最前排一兩個人站起來,後排的人因為看不到,也只好從座位上站起來」,
「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結果是最終電影院裡所有人,都只能站著看電影,即使腳痛也沒辦法」。
「如今社會就是這樣,許多人只考慮自己而不管別人,由於自私自利,到頭來只會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