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为尊
解放以后,宁夏文物部门对西夏王陵曾作过比较详细的调查,并作了个别的试掘。据调查所知,在贺兰山麓的东南角上,有两个规模最大的陵墓,可能是西夏开国前尚未称帝以后又加封为帝的太祖李继迁、太宗李德明的嘉陵和裕陵。从陵区的整个布局来看,也是以这两个陵为首,其余诸陵则依它继续兴建。
坐北朝南
西夏王陵的建筑和其他帝王陵一样,分作地上陵园和地宫两部分。所有陵园的方向皆坐北朝南,每个陵都是一个单独的完整布局,形制大致相同,每陵占地约十万多平方米,四周有陵墙围绕,并分作内外两重。陵园的四角建有角楼,是为陵园范围的标志,与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的作用相似。整个陵园的布局自南往北依次排列为:阙门、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和灵台。内城墙四面辟门,献殿和灵台之间有一鱼背形土梁,长约五十米,为墓道封土的痕迹。其北端即是灵台。
黄土地宫
1972--197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发掘了一座王陵和三座陪葬墓,王陵的布局如同上段所述,在地宫前面有一个长49米的斜坡墓道,地宫为一前狭后宽的方形墓室,两侧各有耳室一个,深约25米。墓室均利用原黄土挖掘削平,并未用砖石砌筑,仅墓室前壁用土坯砌垒,表面刷以白灰,上绘武士像。墓门呈拱形,室内以方砖铺地。地面上有塔式灵台,从遗留的7级夯土塔身和瓦当、檐椽来看,似为一座平面八角的密檐式塔。外神墙与内城间距15米,用石块垒砌。陵园的最外一周现存夯土角台。这一王陵由于在几百年前即已被盗破坏,究属何帝之陵,尚待研究,但仍在残土中发现了一些重要文物,有金带饰、包金鞍边、鎏金甲片、鎏金银制装饰品、竹雕等等。三座陪葬墓的墓室,前面有阶梯式的斜坡墓道。墓室亦为方形土室,未用砖砌。墓中普遍发现了铜牛、石马等殉葬品。
随葬珍品
诸陵共出土石象7尊,屈膝跪坐,似背负重物,造型十分奇特。陪葬墓随各陵分属各区,虽遭破坏,仍有重要发现。如108号梁国正献王之墓出土的扎结丝线染色的藏花闪色锦,是中国建国后首次出土。101号墓出土的重188千克的婆金铜牛和重3554千克的石马,造型生动,是冶金雕铸精品。
与宋之异
西夏王陵的规制是在吸取宋代陵园规制基础上,体现了不同于宋陵的独特规格:将宋陵由门阙到南神门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安排到月城御道两旁,缩小了陵园的范围,显得比较紧凑;宋陵是单城呈正方形,而西夏陵是重城呈长方形;宋陵灵台就是墓室,而西夏陵的灵台位置在墓室前10余米;而且西夏陵园内均无袝葬的后陵,与其政治制度有关。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