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747708 - 2006-06-27 14:22:45 風水小說-----父子宰相
何宗陽 離線
四季平安
註冊: 2004-11-09
文章數: 4020
玉儿,你不可看低自己。瓒儿就是这点上太过拘谨,一生惕惕厉厉。这也是为父多年心系山林,造成你们兄弟都有些畏惧进取。为父读《易》多年,阅人无数。你的才学在众兄弟之上,我张氏门楣,还要在你手上光大,你不可自误哇。”
“父亲,孩儿只怕力有不能。”
“不,你能。你看这龙眠山水,处处绝佳。玉儿,为父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有些话不说怕来不及了。”
“父亲,您……”
“玉儿,你别打岔,听为父把话说完。人生不能太过极盛,所谓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那年圣上幸西溪山庄,第二年高士奇就殁了。今年圣上要来龙眠,这样自古未有的荣宠,个人臣承受得起。为父归土之日恐为时不远了。玉儿,为父已在这龙眠胜境为自己卜下了一块归葬之地,就是那饮荷亭之上的山坡。此处乃凤形地,松山祖茔原为落凤窝,我身后葬在凤形地是再合适不过了。今日说给你,以后不必再费心寻找了。为父一生谨慎,从没想过会官居一品,邀宠如此。当今天子如此圣明,必有数代盛世可期。玉儿你躬逢盛世,又有父兄二人积下的人缘,此后前程不可限量。可是叶落归根,你百年之后,可葬在那匹山上。那里有处金交椅,在凤凰翅膀之上,是为父替你卜的葬地。”
张廷玉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那金交椅在两座山岭之后,高高地兀立着,约莫离此有二里路光景:“那怎么成,孩儿的墓地怎能高过父亲?”
“在家为父子,在朝论官职。你我父子都是朝廷之臣,当以官职论大小。”
“那也不成。父亲您官居一品大学士,孩儿只怕终生望尘莫及。”
“不。玉儿,你前程无量,这一点为父心里比谁都明白。为父之言你记牢了,绝没有错。”
廷玉只好默然,心想父亲是望子成龙之心太切。自己只能姑妄听之。
走下饮荷亭,张英领廷玉往对面的大屋走去。这处大屋也是新建的,廷玉以前并未见过。张英道:“这就是我早年跟你说起过的双溪草堂了。”
廷玉记起尚在幼年时,父亲初在龙眠山中置产,就说过要在双溪边建一座草堂,仿杜甫草堂之意。盖因张英平生最喜白香山和杜工部的诗,所以在城中建宅谓之“五亩园”,是仿白居易居住意境,在龙眠山中盖一草堂,便可学杜甫读书其间了。
果然,那座大宅以黄土筑墙,茅屋为顶,四周的低矮的院墙也是黄土筑成,明晃晃的在阳光下很是抢眼。园门虽是竹木搭建,门楼倒高大堂皇。门楣上书“双溪草堂”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对长联“筑宅隐双溪风景怡人舒骥伏,卜居慕三李文章假我挹龙眠。”那字和联都是张英亲手所撰,行云流水,草而不狂。进得园门,园内甚是开阔,草堂四周都植有茶树,那茶树树龄都在十年以上,显是从别处移栽过来的。
果然张英告诉廷玉:“这茶都是椒园主人送的。”
那双溪草堂乃是一座高轩大屋,中间是大厅,左右各一个偏厅,偏厅之后又是五间正屋。正中大厅的堂门上又是一联:“绿水青山任老夫消磨岁月,紫袍金带看吾儿燮理阴阳。”廷玉再次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
出了双溪草堂,再上行几步,便是垂云泮了。垂云泮乃是一块天然巨石,嵌在山腰,宛如一处平台,大可半亩。人若登临其上,身在半空,背倚青山,俯瞰流水,头顶的云彩在水中飘动,真恍若置身仙境。如今那平台之上已建起一座石屋。屋顶宽大,飞檐翘角,似亭非亭,檐角下一块石匾,刻着“爱吾庐”三个大字。
爱吾庐里外共两间,外间是厅堂,里间是书斋,墙上都挂着些字画。有录的苏辙《龙眠山二十韵》,也有自题的咏龙眠诗,看那落款,大多是桐城的名流文士。想来父亲是经常在此与客人品茗小酌的,因为那石屋后面,还有一间小小的火房,里面摆着一路茶炉瓦釜。另有几只水缸,分别写着“仙姑井”、“大龙井”、“灵泉”、“媚笔泉”、“洞宾泉”等,廷玉知道那是桐城几处著名泉井。父亲一生嗜茶,终于能在晚年归隐龙眠,煮茶延客,品茗话诗,也算是得享清福了。
看过了父亲两年来在龙眠山所构建的房舍,廷玉又和父母一起,商议布置了有关接驾事宜:宜妃娘娘住在赐金园里,母亲和三姐陪住在佳梦轩;皇上及其随行大臣住在双溪草堂,张英父子陪住;随行侍卫、太监宫女分住两处侍候。厨子已请了城里最著名的福瑞楼红白案大师傅,还有碧峰庵中做素菜的女尼静一师傅。
直在山里忙了十多天,方才一切布置妥当。圣驾一路阅视河工,照例要到三月初才能抵达江宁,而来桐一趟,必也匆匆不过一二日。廷玉是皇上身边的近臣,如此长时间的分离自然不妥,张英也不能满足于这一二日的相聚。于是,一俟龙眠山中诸事办妥,这父子二人便急着动身去迎驾。这里便由姚夫人和令仪主持,李氏也留在了山中。

二月中旬,张英父子二人在清江浦接着了圣驾。康熙在御舟之上与他二人会见,又命宜妃出来接见了二人。当下商定三月中旬待圣驾巡幸过苏杭等地,在江宁驻跸时,抽空往桐城一行。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英便住在张廷玉的舟中,日日跟着李光地等人一起陪在皇帝身边。李光地此时已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当年的几位老友,熊赐履已衰病不堪,韩菼也已于三年前病死任上,只有李光地一人还在朝中。此番老友相见,自是有说不完的话。然而,张英在康熙身边呆得久了,深知他的脾性,总觉得此次相会,皇上不像以前那样谈笑自若,幽默潇洒了。常见他时时皱眉蹙额,陷入沉思之中,显得心思重重。问李光地,李光地也不太说得清。
忽然有一日,随驾群臣登上御舟,朝见过皇上后,康熙遣散众人,独留下张英,问:“敦复,太子从小是你的学生,你看他德性如何?”
张英闻听此言,心里叫声不好:皇家事体,外臣哪能随便插嘴。但康熙直截了当问到头上,不回答是不行的,遂字斟句酌的说:“太子的风度仪表是没得说的,很有些像圣上当年。但性格上绵软了些,似还要多加历练。”
“朕也道他性格懦弱,几次出巡留他在京理事,就是要给他历练的机会。可他却好……唉,不说了,敦复,朕在教子上,可差你远喽。你看廷瓒廷玉,一个比一个强。家中还有几个儿子?都成家了?”
“回圣上,老臣家中尚有三子廷璐、五子廷瑑、六子廷瓘,俱已成家生子。四子廷璂早逝,其他三子俱在攻书,皆为县学生。”
“好,诗书世家,朕去看看你的儿子们,可都像廷瓒、廷玉一样。”
“圣上恩典,老臣代小儿们谢过。”

旖旎一月之后,圣驾驻跸江宁。先在龙潭行宫,后将众人留下,自己带着宜妃移驾江宁织造曹府。自打四十二年拘禁索额图之后,后宫诸人均知皇帝常常对太子心生不满,连带着诸皇子都常常不讨好。皇帝的脾气渐渐让人不好琢磨,众嫔妃自是不敢多嘴。太后也觉得对于太子,因为他自幼丧母,自己对他是格外娇纵了些。一岁时立他为太子,又是自己的主意,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当初立太子是太过仓促了些。皇帝对太子不满,自己也有一份责任,所以也不敢过多干预。众人都知道,凡是皇帝不高兴时,只有宜妃能够给他解闷。所以此次他带宜妃悄悄移驾曹府,众人都道他又在为太子或皇子们生气了。
第二天,几乘轿子从曹府出来,直奔江边,早有两只快船等在那里,众人下轿上船。那船一路逆水而上,不日到达安庆府,一行人从船上下来,并未惊动官府,悄悄住进了鸿福客栈。幸得张英早有安排,前几日即托人带信,将鸿福客栈悉数包下,要不这四五十人一下子到来,哪家客栈能接纳得下。
吃过晚饭,女眷们休息,男客们走出客栈,去逛街景。这安庆是座古城,又坐落在长江边上,甚是繁华热闹。不远处就是迎江寺,那振风塔上的风铎被江风吹得叮叮咚咚地响。那五十来岁的客人听得神往,便要往寺中去。两位老者竭力劝阻,却如何拗得过。幸好寺门已经关闭,那三十多岁的年轻客人便道:“寺中正在晚课,我们还是别打搅了。明天还要赶路,不如回客栈早些休息了吧。”那五十来岁的客人终于意兴阑珊,带头往回走去。
不消说,这一行就是康熙君臣。五十来岁的客人便是康熙本人,二位老者则是张英和李光地,那三十多岁的当然就是张廷玉了。其他几个侍卫并不与他们同行,只不远不近地跟着。
第二日,车轿早已准备妥当。廷玉骑在马上,与众侍卫一起护着车轿徐徐而行。这队人马声势太过浩荡,走在官道上,颇为引人注目。好在张英穿着大学士的官服,从总铺起就传下急递公文,说是张相国京城的旧友来桐相访。一路上各驿各铺均打起精神,洒扫房舍,备下茶水,并清扫道路,上下护送,生恐对这位致仕的相爷服侍不周。其实寻常时候,张英在县里来往,从不自亮身份,生恐打搅了地方。但这次是圣驾到来,安全当是第一要务,只得让沿途驿站和递铺小心侍候了。
一路无事,到了县城,大队人马来到阳和里,廷璐兄弟早在五亩园接着。稍事歇息,张英陪着康熙等在园中行走一圈,又去六尺巷走了一遭。
园中逼仄,不宜停留,况日已向西,张英请圣驾起行,穿过县城,直往龙眠山而去。
时过清明,龙眠山中花树绽放,沿溪桃粉李白,满山杜鹃红遍。傍晚时分,暮霭四起,山中田园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朦胧缥缈间,恍若来到了世外仙境。
众人都将车上轿帘高高撩起,贪看山间景致。李光地道:“敦复,你别是带圣上到了桃花源吧。”
康熙道:“真要到了桃花源,朕可就终老在此,不回去了。”
“好哇,圣上还在这儿做皇帝,我和敦复做左臣右相。”
“榕村啊,你就是功名心炽盛。朕在这只想做个耕夫樵子,又做什么皇帝来。唉,朕巴不得有一日,也与敦复这般归隐林下,悠哉闲哉啊。”
康熙自来经理国家大事,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像这样颓然而叹的情形就连张英和李光地也没见过。两人不敢插嘴,但都知皇上的叹息与太子有关。
好在山行不远,即到双溪。廷玉早已飞马先至,当下双溪草堂前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四周村民都围拢观看,只道是京城里来了相爷的旧友,这在双溪也是常事了。张英致仕回乡后,来龙眠山相访的旧友同僚自然不少,双溪村民早已习惯,但像今天这么大的阵势却也从未见过,来者恐怕身份不小。兼之还有女眷,个个绫罗绸缎,鲜衣华服,就连服侍的下人,也都男的精干,女的秀美,在山民眼里,个个赛似天人。
待到进了双溪草堂,张英将康熙和宜妃安座堂上,这才整理朝服,与夫人一起跪拜下去。那姚夫人也穿着那难得一穿的一品诰命服色,拜过康熙后,又来给宜妃磕头。宜妃早已一把扶起,一声“姐姐”,叫得姚夫人老泪盈眶。
一阵乱过,时已黄昏,就在双溪草堂里摆上晚宴,自有太监宫女们侍候着,倒也不需张家人插手。
晚宴已罢,康熙接见张家众人,廷璐兄弟俱各有赏。
那边宜妃也已移去赐金园里,自与姚夫人夜话。
接连两日舟车劳动,当晚众人便都早早睡下。

第二日早起,宜妃过来请安,姚夫人也跟着过来。早饭毕,张英领着众人游览龙眠山。姚夫人年事已高,又小脚丁伶的,自是不便攀登山路,宜妃虽作汉家打扮,却是大脚片子,当然是要跟着皇上游山的。好在宫女中旗人不少,自来是不裹脚的,平时在宫中穿着花盆底走路惯了,一改了汉人的平底鞋,只觉走起路来十分轻快,都前呼后拥跟在娘娘后面。廷玉兄弟照顾着皇上和李大人。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日昔在山间盘桓,对山中景致比廷玉兄弟还要熟悉,登起山来也毫不费力。
众人从双溪出发,先往来路回走二里,游览碾玉峡。前几日刚刚下了一场春雨,那山中溪流水量丰沛,碾玉峡堪可一观。出了碾玉峡,再进绕云梯冲,上宝山湾。一路过媚笔泉、澄元谷、玉龙峡等地,走的仍是当年张英领着戴名世和方氏兄弟走的路线,盖因这条路线是游览龙眠诸景的最佳线路。
从山上一路绕行,最后由玉龙峡下来,便到了双溪草堂。
下午,众人在碧池边留连,那池中荷叶已铺满水面,宜妃与姚夫人携手坐在饮荷亭上闲话。张英吩咐家人早早将爱吾庐上茶具准备妥当,然后引着康熙、李光地上了垂云泮。
那垂云泮在半山腰上,四周山坡上都是茂密的茶园。其时清明刚过,谷雨将临,正是摘早茶的好时机。三三两两的红男绿女在茶棵间忙活,山湾里不时飘来炒青焙叶的茶香。张英亲到后面火房煮水,康熙和李光地也跟着踱到后面,见那水缸上写着字,不免要问各水的来历。廷玉跟在后面一一介绍:仙姑井乃是何仙姑成道之时所点化,此井水质甘冽,微隐酒香,自来为人们煮茶所推重;那大龙井乃是龙眠山深处的一处瀑布;还有一眼则是媚笔泉,传说就是这睡龙之眼,当年李公麟正是因为在这龙眼中洗笔,才得了睡龙的灵气,画出的老虎一画上尾巴便即能活;灵泉则是当年黄庭坚来访李公麟时,借住在西山寺中,黄公好茶,谓寺中井水有灵气,是煮茶妙品,自后那寺便以灵泉为名,寺中井水便也为嗜茶者所好;洞宾泉不消说是缘于吕仙洞宾了。那一年桐城大旱,赤地千里,吕洞宾为渡何仙姑来到桐城,途中为解村民干渴,遂以剑划地,掘土为泉,那泉便是洞宾泉。那吕仙滞留之地便是如今的吕亭驿。
李光地笑道:“桐城文人太过风雅,一般是无色无味的水,竟也杜撰出许多故事来。”
当下康熙点了“大龙井”的水。张英赞道:“果然圣上高明,这龙眠山上茶就得配龙眠山中水,才得其真味。”大龙井在龙眠山极深处,离双溪尚有十几里山路,且路陡难行,非是山民樵夫绝难前去取水。
然而虽如此说,张英还是点起一只只炭炉,用五只红陶瓦壶分别灌了五种泉水,坐在火上烧煮。那炭炉中还不时喂以松球,淡淡的青烟便弥漫开来,火房里便腾起一种松脂的清香。
不移时,炉上之水一壶壶次第煮开。张英在每人座前各摆下五只蟠龙青花细瓷盖碗。张廷玉跟着捧来一只竹筒,旋开筒盖,用一只小竹勺从中挑出米粒大的茶叶,放入盖碗中。每人面前五杯茶,分别用五种泉水冲泡,一缕缕茶香缭缭在石屋里漫延开来。李光地看着张英不紧不慢地做着这一切,笑道:“只听说古人饮茶注重茶外功夫,今日才得以亲见。”
张英道:“非得在这些功夫中,才能洗涤身心,慢慢进入茶道。待得饮时,才能品出茶中真味。圣上,这茶是今年刚摘的头茬新茶,正是老臣茶园中自种的。每年老妻都要托人将这头茬新茶带进宫中,献给宜妃娘娘,想必圣上已经尝过。只那玉泉山水虽好,却是北方之水,不合南方茶性。煮茶最贵水性,请圣上品尝。”
那康熙一只只揭开杯盖,只见扑面清香中,那茶叶都舒展开来,一叶一芽,静静躺在杯底。那茶汤则有的清澈碧透,有的绿中带黄,有的微带粉色,呷一口,咽下,一股清香直透卤门,接着心头一阵清明;再呷一口,五脏六腑都仿佛被茶香薰透。不由赞道:“这不是茶,是空谷幽兰,绝壁苍松。”
张英道:“圣上真乃品茶高手。老臣这龙眠茶中确有一股兰花幽香,原是因这山中自生有兰花,混在茶棵中,春兰吐蕊之时,正是春茶长芽之期,这茶叶日昔受其薰染,自然就带有隐隐兰香。只是若非静心细品,寻常人是品不出这兰花气息的。”
李光地也已品咂多时,道:“嗯,是有一股兰香,又有若许松脂清香。哦,我知道了,那松香是松树混在茶棵里,染上的。”
张英道:“榕村这就外行了。你道为什么煮茶讲究用火,就是要让水的品质提升。适才我在炭火中加入松球,则这水自然就会带有松香了。”
“那若用樟木檀木,岂不更香。”
“那又不然,茶香贵在淡,茶味贵在浓。若用樟木檀木,那香气就刺得你神亢脾奋,哪还有心思去品咂茶味呢?只有从茶的苦味中品出甜来,才是真正品出了茶的真味。”
“我可是怎么品也品不出甜来。”
“朕倒咂磨出一点甜味来了。”
李光地品了一会茶,他对面的墙上正挂了一幅姚孙斐的题诗,《孙鲁山贻山园新茶》:“俱理山中藓荔裳,多君胜事在茶筐。紫葺手焙调生熟,白绢函题寄色香。活水煮泉鱼眼沸,小瓷注液乳花尝。醒余午后都神爽,蝴蝶休报绕竹床。”落款却是张廷瓒敬录。再看四壁挂的《龙眠山二十韵》、《龙眠山庄图》等都是廷瓒临摩的字画。不禁叹道:“廷瓒这孩子天不假年,也是才艺太高之故啊。”
一句话,引起了康熙的心思:“敦复,廷瓒葬在何处?他在朕身边服伺多年,朕想去他坟上看看。”
张英吓得赶紧跪下:“圣上,使不得,廷瓒何德何能,万万担当不起呀!”
康熙让廷玉搀起父亲,说:“朕既是布衣微服,便不是帝王之尊,朕只当是去祭奠老友。”
张英见康熙说得动情,便道:“廷瓒茔地离此尚有二十里地。在县北晗山冲里,圣上龙体贵重,还是别去了吧。”
李光地道:“要不咱们回程的时候绕道去一下?”
张英道:“南辕北辙,还是不成。回程是往西南,晗山冲在县北。”
康熙道:“此地往安庆府也就大半天路程,绕个十里二十里的不碍事。”
当下计议已定,明天圣驾回銮,先往晗山冲廷瓒墓地,再折回西南安庆府。张英虽想留皇上在龙眠多住几天,但他扈从多年,知道圣驾在外,安全为第一要务,多耽搁恐走露风声,引起麻烦。况且圣驾自三月十三从江宁出来,今日已是第三日,明日返回,后天才能到江宁。这一来一去一共五天,江宁行宫中要保证不露痕迹也不容易。扈从大臣们呆在江宁,自是巴不得皇上早一日回驾。他也是朝臣,能不理解同僚心理?于是也不强留,只是觉得在山中这一日,圣上的眉头终于开展了,令他心中稍感安慰。
从垂云泮下来,见宜妃已不在亭中。康熙便欲往赐金园去见宜妃,张英陪到园门口,早有太监迎出接进。赐金园里花木众多,紫的辛荑、白的珠兰、红的桃花,灿然一片,更有那满园兰草幽香四溢,康熙的心情聚然好起来。
姚夫人正陪着宜妃说话,见康熙到来,便磕头退下,自回佳梦轩中。这里宜妃命给皇上献茶,康熙摆手道:“茶就免了,适才已饮了太多,再饮就要醉了。爱妃,你和姚夫人总在携手说话,怎么有那么多话说,都说些啥呢?”
“皇帝爷难道不知道,女人本来就话多嘛。臣妾看这龙眠山好景致,适才跟姚夫人说,不想回京城了哩。”
“朕也不想回了。就在这山里做个山里翁,爱妃就做个山里婆可好。”
“那是再好也不过了。臣妾跟着皇上什么福都享过了,就想过过百姓的日子哩。”
“爱妃就不想封个皇后什么的。”
“不想。臣妾真的不想封后,臣妾也告诫胤祺好好做他的皇子,别给他皇阿玛添乱。”
“爱妃的心思朕知道,惟有你真心希望朕快乐。胤祺也很孝顺,朕不会负你。太子不孝,朕很伤心,朕这些心思只能跟你一个人说,其他嫔妃不是心气太高,就是不明事理,只有你能懂朕。朕不会负你。”
“什么负不负的。你是皇上,若不是皇上,我必不许你娶许多女子,只让你守着我一个人,过那平安喜乐的寻常日月。”
“唉,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朕的红颜知己只有爱妃一人呐。”
“有一人还不够吗?别想宫中那烦心事了。皇帝爷,你看臣妾住的这房子无联无匾,想是为臣妾所建,张大人不敢随便取名,还是皇帝爷给题个匾吧,也好让臣妾此行有个纪念。”
“还说要做个普通人呐,连在这山庄小住都生怕芳踪湮灭。”
“臣妾不是为自己,你想张大人和姚夫人这对贤伉俪为咱们到来费了多少心机,这处屋子纯是为臣妾所建,你给题个字,也算是一种荣耀嘛。”
“好,朕已多日不动笔墨,这一日游山看水,还真想写几句。来,笔墨侍候着。”
当下题了“皇姑堂”三个大字,又挥就一首《春日山居有赠》:“淡抹浓妆总是新,拈须慵懒度三春。若非碌碌红尘缚,也得清心养谷神。”这一匾一诗,无疑已将康熙携宜妃来龙眠小住的隐情埋下,只因白龙鱼服,不便张扬,有这一匾一诗在,自能为张家接驾双溪留下凭证。
写罢,犹不尽意,冥想稍顷,便大笔一挥,又题了一联:“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宜妃在一旁看着,道:“这一联放在皇姑堂似不恰切。”
康熙道:“不是给皇姑堂的,是朕为双溪草堂题的。就许你在龙眠留下芳踪,难道朕曾驻跸双溪就不该留下点痕迹吗?”
“很该的。以臣妾看,皇上这次桐城之行,倒像是参禅悟道了。这诗啊联的都透着那么几分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味道。”
“天地是我师,万物皆有佛性。你以为只有坐穿蒲团,点尽枯灯才能悟道吗?但世事再烦难,朕也不会一甩手遁入空门。”话说至此,宜妃再不敢接言,因为顺治皇帝究竟是病死还是出家,在朝中也是个迷,谁也不敢动问,然康熙这话的意思似乎又是说的父亲,宜妃如何敢深究下去。
是夜,乃是三月十五,月亮早早爬上山顶。
晚宴后,康熙君臣沿万松堤缓步消食。
月亮的影子从树隙间投到地上,斑斑驳驳。双溪之水骨突突在鹅卵石河床上淌过,似碎银,似锦缎,更似天上银河遗落而下。
山风凉凉的吹过来,让人冷得清醒,水也是冷的,月也是冷的,铁骨般的松树也是冷的。两边的高山更是巍巍然矗立着,冷冷的不言不语。在这一片冷寂中,康熙觉得自己真想化作一块卵石,一棵松树,或者是出没山间一只奔走的小兽,那他便将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没有这社稷万民的重负压在头上。
他的一生是崇高的,他的文治武功将永载史册,但他却没有过常人的幸福,那种平安知足的幸福,那种子孙绕膝的幸福。想到子孙,他又烦燥起来,那山那树那水那月,都变得冷冰冰的不通人性,谁也不能给他真正的安慰和开示。
走在他身边的三个臣子见皇上不语,也都静悄悄地走着,各自想着自己的心思。
一个帝王,二个宰相,还有一个未来的军机大臣,在一个平常的夜晚,行走在双溪河畔。这是一段秘密,将在康熙的起居注中一笔带过。但双溪的石头知道,万松堤的松树知道,还有这两岸沉默的高山和天上皎洁的明月知道。然而它们也只当这是四个寻常人,四个世间的匆匆过客。
十六日一早,康熙一行就悄悄开拔。早起的山民们目送那大队人马离去,谁也没想到那就是当今的皇上。这个秘密要待日后进入赐金园的人,看见御笔亲书的“皇姑堂”三个字时,才能猜出眉目。
出了龙眠山,一路沿龙眠河而下。进北拱门,出东祚门,过紫来桥,一路急驰,不过一个时辰,车驾便到了吕亭驿。
张廷玉勒马快行,先去吕亭驿安排歇息片刻。谁知驿中只有一个看门老头,一问才知半月前一场大雨,山洪暴发,把项河桥冲毁,前天修桥的款子拨下来,此刻驿丞正在河上督促修桥哩。
张廷玉驰回车队,告知前面桥毁,车轿无法过河。张英便请示康熙掉头向西。康熙说:“且到河边看看。”
到了河边,果见河上只剩几根木柱,几个木匠正在加固桥墩,桥面上的铺板一块不剩。驿丞见大队人马到来,赶紧过来打探。此时张英已经出轿,那驿丞如何不认识,连忙趋上见礼:“老相爷这是要往哪里去?”
“京城来了几位旧友,想去廷瓒坟上看看,不意这桥毁了。晗山冲是去不了了,你还是回驿站,烧点水,让我们歇歇脚吧。”
“不碍的,您老的旧友大老远从京城而来,要去廷瓒大人的墓地,怎么能在我这儿阻了道呢?您看我的,不消半个时辰,我必将这桥铺好。”
康熙此时也已走出车轿,饶有兴致的看着那驿丞,道:“哦,半个时辰就能修好,我可一块桥板也没看见啊。”
“这位老爷您别急,看我的。”
那驿丞带着驿丁走进村庄。不一刻,只见村中家家户户走出人来,人人肩头扛着门板木料,又有许多人帮着木匠们铺设门板,果真不到半个时辰,一道六尺来宽的木桥已经搭成。
康熙拍着驿丞的肩膀笑道:“你这个驿丞挺有人缘,怎么一下子就征集了那么多材料?”
“回老爷话。不是小丞有人缘,是张大人有人缘。张大人是桐城的骄傲,他身居高位却礼贤下士,他为官清廉更是不消说了,一家父子三人在朝为官,却从不欺压百姓,那六尺巷的故事妇孺皆知。我一说是张相爷要带远道来的朋友去廷瓒大人的墓地,请大家帮忙临时借点木料搭桥。村民们二话没说,拆床拆门,还有的老人连棺材板都拆开了。这不,一下子就齐了嘛。”
“敦复,贵县民风淳朴,真让人感动啊。”
“回三爷的话,老臣如何当得起忒大的人情。这都是托您齐天洪福哇,否则老臣绝不敢如此错承民爱。”
“没事,你不必介怀,回头看朕的。”康熙悄悄对着张英的耳朵说完此话,又大声说:“现在可以过河了罢。”
车轿在驿丞的指挥下依次过桥,张英对着围拢在桥头的众人团团作揖:“众位乡亲,老夫在此谢过诸位了。回头让驿丞将各家所献木材登记明白,老夫按价赔偿。”
“张相爷不必客气,快请上轿罢。”
过河不过十里地,便到了晗山冲,廷瓒的坟是前年才葬的。张廷玉也是首次来坟前祭奠,一边在拜台上拈香摆贡,一边热泪滚滚而下,忍不住呜咽有声。康熙是皇帝,当然不能给臣子下礼,但他抚着墓碑,心中回味二十余年的君臣之恩,也忍不住心头哽塞。李光地是长辈,也不能多礼,但他还是点了三柱香,向着墓碑拱手为礼。张英恐康熙动情,便强自忍着心头的丧子之痛,催着康熙下山。康熙走出几步,又回头看了看廷瓒的墓地,忽然发现那座小山包圆圆墩墩的像个乌纱帽,便道:“你们看,那座山像不像一只纱帽,廷瓒的墓地就像嵌在帽上的那块白玉。这山就叫纱帽山吧。”
张英忙道:“谢圣上恩典,小小一座山头,也蒙上了圣恩。”

午牌时分,车轿再次过桥。驿丞已在桥头迎候,驿中已备下午饭,众人便歇轿驿中。
吕亭驿是个大驿,有驿丁十二人,驿马五十匹,房舍二十多间。饭后,众人分房休息。张英又嘱咐驿丞快去将今天各人所献木材统计清楚,他要按价赔偿。康熙听了,也不说话,自去休息不提。
那驿丞无奈,只好带个驿丁去村中打问。待得驿丞回来,来到张英房中,却见一人蟒袍玉带座在当厅,那驿丞以为是在梦里,吓得腿一软,跪倒在地,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张英、李光地、张廷玉也纷纷穿上补服,那些家人也都穿上了侍卫服饰,赫赫然圣驾到此,那驿丞如何敢信。
张廷玉知道他吓着了,便走上前来,温声道:“圣驾在此,还不快快见过。”
那驿丞这才回过神来,磕头如捣蒜:“微臣有眼无珠,不知圣驾到来,微臣该死。”
“你不该死,该赏!将那手中簿册给朕看看。”
张廷玉从驿丞手中接过簿册,呈给皇上,康熙略略一看:共有十几家献上了木材,有的是床板,有的是门板,有的是棺木板,有的是准备建房的木料。
“赏。传朕的旨意,每户不论献木多少,一律赏银十两;另赏银千两,架坚固木桥一座;驿丞赏食从七品俸禄。”
“谢圣上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那驿丞万想不到有这等好事,一边磕头,一边还怕是梦,生怕一下子高兴过头,醒来还是一枕黄粱。
这里,驿中早已轰动起来,四周百姓也已惊动,纷纷赶来,将个吕亭驿围了个水泄不通。
康熙既决定亮明身份,张廷玉早已派人去县衙知会,不到一顿饭功夫,那知县已带着县里兵丁赶到。这时,康熙才在众人簇拥下走出驿站。围观百姓齐刷刷跪下,山呼“万岁”,声如雷响。
待山呼过后,李光地宣读圣旨,就是适才对驿丞所宣之意,众人又是一片谢恩声。
康熙待众人声过,说:“朕本想赏你们一座石桥,但不能彰扬你们为朕临时搭建木桥之情。所以朕赏你们一座木桥,这木桥河上以后都不要建石桥,就建木桥,好不好。”
众人齐声道:“好――!”
“唉,朕还没问,这木桥河叫什么名字啊?”
话音甫落,就听人群中一人大声说:“皇上金口玉言,这河从此就叫木桥河!”
“对,就叫木桥河。”众人一片声欢呼附和。
欢呼声中,行驾卤簿已经排起,康熙登上龙辇,起驾西行。吕亭驿百姓们跟着车驾送出好远。

张英这下子倒放了心,康熙已亮明身份,一路自有官府接送护卫。当天傍晚到达安庆,第二天回江宁。
龙驾回到江宁曹府,张英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此后,康熙继续在江苏省方巡幸,张英也一路随驾在侧。直到四月二十九日,圣驾结束南巡,从杨州返回,张英才在瓦窑厂码头与康熙拜别。圣驾回銮,两岸送行的百姓人山人海,在一遍山呼“万岁”声中,张英看着龙舟缓缓起行,不觉鼻子一酸,两行老泪潸然而下。

从正月二十二日起行,一直到五月二十二日,圣驾才返回京师。这次南巡整整四个月时间,是康熙历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一次,康熙仿佛把江南山水已经踏遍,此后他再也没有南巡了。
其实,四十六年的康熙内心承受着是否让位给太子的煎熬。这几年他频频出巡,让太子在京理政,就是想放手看看太子的能耐。无奈太子理政后,亲小人,远贤臣,不是仁君气象。更可怕的是太子掌权后,身边形成了一班太子党,恨不能把经国大权一下子全揽过去。太子即位之心如此急切,让康熙十分不悦。朝中又有人密报太子私下里一切服饰礼仪都效仿皇上,又私下里抱怨自古哪有做三十多年太子的,僭越之心昭然若揭。
康熙一代圣君,总想事事超越前人,但太子所选非人,不仅意味着皇室中可能出现谋逆丑闻,更可怕的是大清江山能否长久。毕竟清朝坐稳龙庭才五十多年,这对于一个朝代来说是太短暂了,要保社稷无虞,必得有三代以上的圣君共同努力。如若胤礽当政后,不能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那么又如何能够统驭住几万万民众?
康熙对太子的信心已经动摇,但废太子是件大事,同样关乎社稷安稳,他不能轻易决定。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外出,他要进一步的观察太子,看他到底是否包藏祸心。
五月二十二日回京,康熙仍住在畅春园。六月出口外避暑,七月又远历塞外,巡行各蒙古部落。张廷玉一直陪着康熙在塞外游历,直到十月下旬才返回京师。康熙仍住在畅春园,宫中诸事都是胤礽打理。只不过康熙既然回到京师,太子也就不敢妄自作主,诸事需得请康熙定夺。
张廷玉回到家中,却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李氏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这孩子生于十月初一,不消说是回桐之时,在家乡暗结珠胎的。愁的是自己已经三十七岁,已有三个女儿,却还没有一个男丁。这香火后代可是大事,父母年事已高,自己无后,不单是自己的心病,也是父母的心病啊。
更愁的是李氏自生下孩子后,就一直没能起床,得了产褥热。遍医无效,挨到正月十六,终于撒手而去。
李氏年轻貌美,善解人意,又是康熙所赐,张廷玉一直对她颇为喜爱。谁知年轻轻的就已死去,算来他和自己在一起还不到三年,真是天妒红颜啊。

说话间,已是康熙四十八年。
自李氏殁后,张廷玉一直心中郁郁。幸得康熙又继续频频外出,他扈从在外,诸事忙碌,也就将家中之事淡忘了不少。
二月,巡视畿甸。三月返回畅春园。五月康熙又从畅春园起驾,巡幸塞外。张廷玉每日跟随圣驾在大漠里驰骋,心情开朗了许多。
是日,在达里诺尔,张廷玉陪康熙泛舟湖中,湖中水草丰美,岸边蒹葭苍苍,天鹅和大雁在浅滩里嬉戏,成群的鸥鸟追着渔船盘旋。康熙混然忘了自己是个千古一帝,撩起袍子,挽起袖子,一网又一网撒下湖中,湖中的魤子鱼一拨又一拨拥来,仿佛争着成为网中之物。这高原湖泊中鱼类品种不多,那魤子鱼倒是达里诺尔的特产,每条都不过筷子长,浑身圆滚滚的尽是肉。那鱼肉肥厚鲜美,骨头细脆,用滚油炸过之后,连骨头全都酥了,吃起来不用吐骨,非常方便。
这一天,康熙扮个打鱼郎,满载而归。晚上营帐就扎在砧子山上。砧子山是一处湖心岛,岛上树木葱茏,鲜花盛开,云杉参天遮日,白桦美如少女,那遍地鲜花更像绚丽多彩的丝毛地毯一样盖满全岛。
康熙拍着张廷玉的肩膀道:“廷玉,这大漠风光也不输于你的家乡江南吧。”
“不输,不输,这有山有水,有草有木,简直就是塞外江南。”
晚上吃的是全湖宴。所谓全湖宴,就是说凡餐桌上食品全来自湖中:鱼是日间康熙所捕的魤子鱼,禽是浅水滩里侍卫们射杀的各种水鸟,那天鹅蛋更是芦苇丛中俯拾皆是,还有岛上的白蘑、嫩蕨、马齿苋、凤尾菜,这些都是贡嗄尔草原上牧民们常食的菜蔬。酒是马奶酒,茶是马奶茶。大家吃得尽欢而散。
康熙的侍卫中多有来自蒙古的悍将。晚上在这水阔天高的孤岛之上,星稀月寒,侍卫们点起了大堆的篝火,围着篝火唱歌、喝酒、打布库。康熙好兴致,一直待在火边看着大家玩乐。直到夜风吹得人全身寒战,大家才进帐歇息。
张廷玉回到自己帐中,又点起风灯,开始记录这一天的起居注。做完起居注,他又提笔给父亲写信。这已是他多年的习惯了,每当出门在外,他必将沿途所见所闻,自身所历之事,一一写信禀报父亲。在家他则每天必做笔记,这些信和笔记,每过三五天,他便通过驿站给父亲邮去。
写完今日在达里诺尔的见闻经历,落款已是六月初九日,来塞外已经半月有余了。前次在赤峰口给父亲寄过一次家书,记载的是由京师出口外的见闻。将近几日来在贡嘎尔草原的信笺一整理,竟又有七封之多了,他将这些信笺按时日理顺,装入一只大信袋中,又写了一封请安的信,报道自己安好。同时叮嘱父母,年事渐高,要注意颐养。
将信封好后,他躺在地铺上,心里一下子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毕竟父母亲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去年回家他就觉得父母亲一下子仿佛都老了许多,想来大哥的死对他们是个极大的打击。大哥死后,自己就是家中的长男了,父亲明显对自己期待更高了,母亲也对自己更加慈爱了。真想像廷璐他们那样,永远待在父母身旁,可人在朝中,身不由己,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再见到父亲母亲……

这么远的路,没想到母亲竟一个人来到了达里诺尔。他一个翻身就要坐起,母亲却将他按下,就坐在他的身边,就像小时候一样,慈爱的看着他。他也就赖在被窝里,和母亲说话:“阿妈,这么大老远,您怎么来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哇。一年多没见你了,妈想你,可不就来了吗?”
“妈,您坐轿来的吗,走了很长时间吧?”
“路是太远了,怕有三四千里吧。妈过了两条大河,又过了一座大山,走得累死了。”
“那两条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淮河吧。还有那些山,从家乡过来,要翻越燕山山脉,才能到口外。怎么,妈,您是走来的吗?为何不坐车轿呢?”
“车轿太慢,妈想你,巴不得一下子就看见你,所以我就顺脚走来了。”
“妈,您看您的脸都让大漠的风给吹皱了。”
“傻玉儿,那是妈老了,脸上自然就长皱纹了。”
“妈不老,妈永远都像年轻时一样好看。”
“不跟你说了,妈看见你很好,也就放心了。妈这就走了啊!”
“怎么,妈,您刚来就要走哇?”
“不走不行啦,回去的路还很远哩,不走就来不及了,你爸还在家等着我呃。回头惊动了皇上更不好。玉儿,以后你要自己保重喔。”
廷玉见母亲的眼里一下子涌出两串热泪,急得一把拉住母亲的手,说:“妈,我不让你走!”可是一把没拉住,母亲的手竟像蛇一样从他的手中滑脱,同时母亲一转身,一阵风似的旋出帐篷。
廷玉急得大叫:“妈――妈――”想追出去,却浑身像钉在铺上一样,一动也不能动弹。他急得猛一挣,醒来了,却原来是南柯一梦。然而,他已汗湿衣衫,全身冰凉。但分明帐篷的门帘尚在晃动,空气里犹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异香,那香味正是母亲身上的。到底是梦非梦,倒让他也糊涂了。
第二天,他便病倒了,忽而烧得热炭一样,浑身汗湿,忽而又如坠入冰窖一般,浑身冰凉。原来毕竟塞外风寒,虽是夏季,但昼夜温差太大。又兼饮食都是牛羊肉,过于肥腻。张廷玉自幼脾胃弱,天天吃牛羊肉,喝奶茶,本就不习惯,加之昨天在湖上被风吹了一天,夜里又受了风寒,便发起寒热来。
康熙急召随驾御医疹治,吃了些丸药。三日后,症状减轻,便又随着圣驾继续巡幸。
谁知他这病却不是真的痊愈,白天好好的,每隔一天便要在夜间发寒发热,几个时辰之后,又不药而愈。他是个要强的人,见没什么大碍,也就随它去。心说等回了北京再慢慢调治罢。
就这样,白天驰骋劳累,晚上隔日折腾一次,他渐渐尫瘦下来,直至形销骨立。康熙见他消瘦苍白,精神短少,问他,只说是南人不耐北方气候,没什么大不了的。
拖到七月中,圣驾从贡嘎尔往鄂尔多斯。在归化,一日康熙得了蒙古一部落首领进献的赤免马三匹,便赐了一匹给张廷玉。说是这马个小、性驯,最适合廷玉这样的斯文人骑乘。廷玉骑上马,那马便飞奔起来,果然步伐稳妥,速度极快。张廷玉骑得称心,不合多骑了几圈,待马一站定,他竟眼前一黑,从马上摔将下来。
这一下惊着康熙,急召御医症脉,却是脉滑而浮,显是虚弱已极。再细问随侍营中的廷玉家人,才知一个多月来,廷玉隔夜便寒热一次。高热时满嘴胡话,声声喊的都是父母,又见神见鬼的,但一觉醒来又好了。御医这才找出根源,原来在达里诺尔所患寒热之症已转为疟疾,又因延误治疗,那疟疾竟转成了恶症,现下已是人事不省。
康熙真是急了,想廷瓒中年谢世,对张英已是绝大打击,如果廷玉再有个三长两短,那张英如何再能经受得住?况他父子三人都是自己身边近臣,对自己一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廷玉这孩子又深得自己信任,日昔在身边,那感情是君臣也似父子,自己对他的喜欢竟还胜过了某些皇子。他不听众人劝告,执意不送廷玉回京。怕沿途巅波,耽搁治疗,对廷玉反而不利,坚持让廷玉留在行营中,他要看着御医们疹治。当时皇室已有西洋教师进贡 的金鸡纳霜是治疟疾的特效药,康熙派快马疾驰宫中取药。自己也不再巡幸,暂时驻跸在归化,等待张廷玉病愈。
回京取药的使者不仅取回了金鸡纳,还带回了一封信,言是吴夫人托速速交给廷玉。廷玉其时尚在谵妄中,家人见信未封口,便抽出信一看,信笺顶头描黑,原来竟是讣音。细看之下,才知是姚老夫人归西凶信。家人情急之下,只得来寻李光地,光地见信大惊,以廷玉现在情况,是万不能陡闻凶讯的,否则恐有性命之忧。但兹事体大,他也不敢自作主张。便进内密奏皇上,皇上闻奏欷歔不已。姚夫人虽是内室,但与康熙也有数面之缘,更兼她贤名远播,举朝公认。想他与张英伉俪情深,一旦撒手西去,张英是七旬之人,如何能承受这丧妻之痛。此事当然瞒廷玉不得,但廷玉现病得七荤八素,自身能否度过难关尚是未定之数,若闻母丧,急痛攻心,非死不可。当下康熙作主:任何人不得将凶信告知廷玉,什么时候告诉需得视病愈情况,由皇上亲定。
又过了十余日,服了金鸡纳霜,经御医精心调治,廷玉方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御医天天向皇上禀报廷玉病况,康熙见已性命无忧,始令其家人将凶信缓缓告诉廷玉。廷玉乍闻之下,如晴天霹雳,五内俱迸,哭倒在床。稍顷,又索过丧报细看,才知母亲是六月初十日去逝的,想起初九日之梦,原来母亲的魂魄真的千山万水到了达里诺尔,母亲临死还来见了自己一面,可自己不孝,至今才知道母亲凶信,痛定思痛,又哭了半晌。问起来,才知因他病Ó
↑回到頂端↑
#747709 - 2006-06-27 14:29:50 Re: 風水小說-----父子宰相
何宗陽 離線
四季平安
註冊: 2004-11-09
文章數: 4020
↑回到頂端↑
#2008321 - 2018-10-22 10:22:59 Re: 風水小說-----父子宰相 [Re: 何宗陽]
何宗陽 離線
四季平安
註冊: 2004-11-09
文章數: 4020
↑回到頂端↑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329
紅兒 97
謝尚橗 88
圓仔寶寶 59
CHC 56
hui 55
golden621 48
大內高手 42
jcj 36
follow 34
yungshow 30
愛因斯坦 29
無極 28
jwjwo 27
元利 27
最新議題
賀瓏 & Albee
by 歐達善
11:22
歌曲:白度母心咒
by jwjwo
10:59
[日文童謠]阿彌陀佛
by jwjwo
2025-07-05 12:36:17
工作上遭遇上司的刁難,何時才能改善
by tenen
2025-07-05 09:40:15
試占丹娜絲颱風對台灣的影響。
by CHC
2025-07-05 09:16:27
[日文童謠]觀音微微笑
by jwjwo
2025-07-05 08:19:57
還有一小時三十分,日本龍樹諒見到7月5日
大災難會否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7-05 01:36:08
還有二小時,日本龍樹諒見到7月5日大災難
會否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7-05 01:33:37
還有二小時三十分,日本龍樹諒見到7月5日
大災難會否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7-05 00:37:00
今年的申请还有希望吗?
by singasong
2025-07-05 00:33:14
誰在線上
6 線上使用者 (CDF, 等你下課, 4 隱形), 83 Guests and 41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187 議題
216082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