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螺旋氣場效應》續八
7)堪輿學與微波技術基本相符
甲. 爲什麽說堪輿學是科學?
科學是以事實爲基礎爲依據,而邏輯和信仰則放在較弱的地位。因而科學的統一性強。
宗教則以信仰爲主,事實並不重要,所以宗教的統一性也較弱。
宗教,科學的不同特點如下表:
現在我們來看堪輿學夠不夠科學的條件
首先,如果是科學,根源於定律,而堪輿學源於“宇宙螺旋聲場效應”,並且根據大量事實總結了有利人類居住的規律和定律,諸如“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河右爲吉,河左爲凶”、“曲則有情”等地面的規律;還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三元運氣”等天體運行規律;有易於接受宇宙之氣——微波的各種形態的建築設施;有體現生物鐘規律的“三元卦命;有已經被科學證實的重要堪輿理論:易經八卦等等……。
如果是科學,事實性應該很強。堪輿學決不是理論說教,而有被世界名勝,中國六大古都,古今中外名人故居等大量事實爲依據,可驗證。
如果是科學,信仰應該較弱。堪輿學雖然與道學有關,在延用的名詞術方面尚有宗教色彩,但這是歷史的原因。堪輿學的吉凶是宇宙氣場能量與環境和住房相互作用,與人相互影響的客觀結果,與宗教信仰沒有必然聯繫。
堪輿學中的“天人感應”,“同氣相求”的定論,是較其他科學學科關於宇宙同一認識是最早的,最精碎的。直到當代,“全息論”、“分形學”方才被認識到。
當今,堪輿學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和應用的事實本身,更有力地說明堪輿學所具有的統一性。可見堪輿學是曾被埋沒了多年的應用科學。尤其可喜的是,在科學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全息論,生物鐘,微波技術等新學科層出不窮,這就有助於我們逐漸揭去堪輿學神秘的面紗,去其糟粕,留其精華,還其本來的主體面目。
乙. 最新的微波技術可與古老的堪輿理論對號入座
微波技術,堪輿學,談不上推仿誰,或是誰啓發了誰。如果說,
“英雄所見略同”則是不過分的。因爲它們可以對號入座:堪輿學中“山環水抱必有氣”的山環水抱,尤其是“山環”,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鐵鍋狀的微波天線。
堪輿學的馬路、氣口、通道微波技術的“波導管”。
堪輿學中的宅院、房子、相當於微波技術中的“諧振腔”。
堪輿學中的門前障礙物及化解法,相當於微波技術産生的“駐波”及匹配元件。
堪輿學中風對氣的影響,相當於微波技術對流層對微波的影響。
這種古與今不謀而合的事,並不奇怪。例如國外測試人體場時,發現在人體的“電磁聚焦點”與東方中醫經絡的“穴位”十分相符。這是歷史的必然,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必然。
8)微波天線對氣場優先的貢獻
甲. 堪輿之氣——微波
《控制論》的作者N·維納曾預言說,“在科學發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穫的領域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部門之間的被忽視的無人區”。這個無人區指的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所謂“邊緣學科”,即書籍學科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也許是遠親結婚,甚至可能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維納的預見已被近幾十年的許多科技成就所證實。
這裏筆者論述的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神秘的氣與當代最新的微波技術的結合。
何爲氣?前面“氣本質”中已經做出回答:是超微粒子;是場是波。但具體到堪輿學中的氣是什麽?這就好似我們要從人群中找出具體的張三李四來。
中醫講氣,道家講玄、道,儒家講浩然之氣,已經幾千年了。今天練氣功,論堪輿還是講這個氣,被練氣功、修內丹者視爲經典的老子《道德經》把氣稱爲“道”,而且有具體描寫,說它資格很老,“無名”,生在“天地之始”。如果一定要起個名字,就叫它“萬物之母”。說當你練功時,就可“以觀其妙”,而且這種所謂“玄”,“玄之又玄”,乃是“衆妙之門”。
這個懸案放置了幾千年以後,科學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才可能對宇宙的創生進行探索,弄清中國古代聖賢所說的“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到底是什麽樣子,對氣也就好下定義了。
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發給了美國兩位射電天文學家——彭齊亞斯和威逸爾遜。爲什麽?捕看瑞典科學院的頌獎決定中是怎麽評價的: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是一項帶有根本意義的發現;它使我們能獲得很久以前,在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資訊。”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發現的過程。1964年,他們在新澤西洲架設衛星通訊天線時,收到了來自天頂的3.5K的干擾信號。
他們的天線不是我們常見的杆狀無線電天線,而是微波用的喇叭形狀天線,外形頗似昂首朝天的一口“大鐵鍋”。這種大鐵鍋我們在地面衛星通訊站或在高樓頂部以及軍隊的雷達基地都可見到。來自頂的3.5K干擾信號使兩位元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們反復檢查確信不是天線本身的故障後,於是利用整整一年時間,把大鐵鍋分別按季節朝向四面八方,這個干擾信號依然如故,這說明干擾信號既然不隨季節和方向而改變,那麽它不是太陽系造成的,當然也不是太陽系某個星發來的,而是彌漫於整個宇宙太空的輻射,叫做“背景輻射”。具體是在4080兆赫上的微波。後來人們把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的發現淮爲“開啓了探討宇宙整體物性演化的大門。”
那麽,這種産生於“天地之始”,不愧爲“萬物之母”,彌漫於宇宙太空的微波到底是什麽呢?
微波。它是電磁波家族的一員,最年輕。它和“光”的頻段相毗鄰,按波長它是光的“哥哥”。
微波很有“個性”被專家們譽爲“黃金區”。
顧名思義,“微波”是波長極短的電磁波,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
首先,微波類似光波特性。衆所周知,光波在空間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微波也在空間直線傳播,遇到障礙物時傳播要受阻。
光波遇到鏡子會發生折射,微波也是這樣,就像利用太陽能聚焦製成的“太陽竈”那樣,微波也可以通過抛物面反射鏡而聚焦用於接收或者照射。這種抛物反射鏡的外形就像一個巨大的鐵鍋,由於微波天線的尺寸與波長有關,一般大鐵鍋都做成直徑幾米左右,這是工藝製造容易實現的。如果無線電的中、短波也要趕時髦,配個大鐵鍋天線,那它的尺寸將大到難以製造的程度。
第二,微波還有穿透“電離層‘的透射特性。電離層是位於大氣上層的稀薄空氣,被太陽和宇宙射線的作用發生電離而形成的,它對無線電通訊的電磁波産生折射,但卻擋不住微波,微波可以“天馬行空,獨往獨來”。
第三,是寬頻帶特性,它是短波頻帶的一萬倍。就是說,它的資訊容量很大。
第四,搞低頻干擾的能力。能將雨天的雷電雨暴和晴日的星辰電磁干擾拒之門外。
其實,到了近代的明、清時代,由於發起的洋務運動,興科學,辦學堂的影響,少數對易經八卦研究有素者,對氣與科學的聯繫,就已提出了大膽的設想。
我倦“氣本質”中曾經談到,清末明初的杭辛齋在《讀易雜誌》中提出,“《周易》上言光言氣,都不是泛指光明與氣象,皆與物理上所說的光與氣在關”。物理講的光當然指紅、澄、黃、綠、青、籃、紫七色光,還有兩端的“紅外”、“紫外”。所以杭氏接著說,“光分兩種,一種可見,一種不可見,X光即不可見之光,或稱射線”。杭氏指物理之氣非氣象之氣,即非大氣之氣,當指“電氣”了,電之氣,無非是指電場、磁場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物理研究表明,有電則有電場,有磁則産生磁場,所以電、磁、場是一家。“場動生波”,所以電磁場與電磁波也是統一的,而光是可見的電磁波,微波是見不到的光!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宇宙創生時就充滿了太空的那種微波輻射,當然就是光,看不見的光。它誕生在天地之始,它有能量,故名萬物之母。我們不妨可以認爲,光中有氣,氣中有光,光氣一體,氣是看不見的光,光是看得見的氣。所以,由於受到歷史的局限,杭氏認爲“光爲氣始”以及同意《易緯》上說的“光盛生氣”的觀點是不妥的,事實上,光氣是一回事。總之,本質是同一事物,名稱各異而已。如果沒有射電天文學家的新發現,我們今天認識氣的本質,還將停留在籠統的光的範疇,而不會抓住氣家族的一個成員微波。也只停留在僅僅是對太陽的歌功頌德。
事實上,在諸多方面,氣與微波是不謀而合的:
堪輿學的氣功都以氣爲核心,近些年來,氣功之外氣測量發現有:受低頻調製聽遠紅外線,8毫米的微波,靜電富集,微粒子流等。
在理療上,它們是並駕齊驅的,微波可以引起某些生理效應,易被人體吸收。微波可以用於診斷也可以用以治療,然而氣功有素者也可以用氣探測疾病和發放外氣治療疾病。
在輕工業上,微波可以使酒去掉辛辣而使酒老熟;氣功外氣也可使酒的濃度變低變得更加宜口。
在農業上,微波可以提高種子發芽率,而氣功有素者發放外氣也可做到,湖南農學院實驗表明,每隔幾天發功30分鐘,可使魔芋種子的體眠期縮短60天,出苗期提早40天。
近年來,微波已經進入家庭,“微波爐”成了時髦的用具。
總之,雖然一個是無生命之微波一個是人體之氣,其實是一個本源。正如古人認爲“天人相應”,道家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乙.“拿來主義”——鐵鍋當微波天線
我們把微波天線稱爲“大鐵鍋”,這不僅是形容,竟也是事實,做飯的鐵鍋果真具有“第二職業”;當做微波天線。
中國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炒菜做飯的黑鐵鍋,最近被日本引進科學大雅之堂!
科研人員將大、中、小不同口徑的鐵鍋的中心位置加裝一個轉換器經調試竟能收到衛星轉播的清晰圖像,其效果不亞于索尼牌微波天線。可以想象,一旦這種廉價天線上市,國人將會直呼其名大鐵鍋了,像當年收音爲“戲匣子”、“話匣子”那樣。
這不禁使筆者聯想到“山石之鍋”——盆地爲什麽富庶的奧秘,難道不是較好地吸收宇宙微波的緣故嗎?所謂氣場寶地,不無道理!
丙. 學實驗證明植物固有微波天線
像所有自然科學一樣,專門研究天文和地理的堪輿學同橛也産生了許多定理、定律、公式。乃是前人一代代經驗積累的總結。其中“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就是重要的定律,而且是在優選居址時首當其衝的重要規律。這已被古今中外的都市鄉鎮選址和名人故居所證實,無可爭辯。
因爲氣的特點是“遇風則散,遇水則止”,所以山環水抱可以保存收攏宇宙之氣,這樣的解釋和理解是樸素的,如欲登科學大雅之堂,就得把氣昇華爲微波的層次來理解。前已論證,微波近似光波,在空間延直線傳播,當照到物體或人體時,也具有光波的反射、透射和繞射等表現。像微波或雷達一樣,地球上的動植物要想較多收到宇宙之氣,也得具備一個微波天線,一個鐵鍋狀、喇叭狀的天線。達不到大鐵鍋或喇叭那樣完美程度,但只要有一定弧度、一定環狀,當然也還可以將就。
說來人類選擇好的氣場——山環水抱,或許也是一種不自沈的“仿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番生機盎然的大自然,就會發現形形色色的植物也都長有接收微波的天線。
先看植物的葉片,大多數是勺形即呈湯匙狀,往往還是向上翹攏的,而且它們與整個植株構成一個面向太空的環狀。
再看花朵,它們大多是由湯匙狀的花瓣拼成喇叭狀,有的甚至乾脆就是個完整的喇叭狀,牽牛花最典型,“喇叭花”由此而得名。
當然,局限於太陽系而言,植物的葉子和花朵的功能是光合作用,但若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大宇宙觀點來看,它們之所以不是扁平而是勺狀的,則是爲了接收宇宙之氣微波。這一發現,洽是植物學的空白。
實驗證明,植物本來就具備了微波天線。
1979年,筆者得知國外科學家測到宇宙背景輻射是微波的消息後,又看到植物的葉子、樹冠的形狀頗似微波天線,於是動手將院內的大樹、室內的盆景用導線引入電視天線插口,果然不出所料,圖像比用室內天線清楚多了。由於植物的葉子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必像室內的拉杆天線那樣轉來轉去,尋找最佳方向。
無獨有偶,1990年5月筆者在科技雜誌上見到一條最新發明的消息,內容是“ 印度科學家發現香蕉樹不僅可以提供人們香甜可口的香蕉,其樹葉還是絕妙的微波天線。方法是將導線刺入其杆的脈絡,另一端再接到電視機上,可得到清晰的圖像。如果這也算發明的話,筆者首次用微波解釋、破譯堪輿之謎,則似應申請專利了。
丁. 科學實驗證明鳥類生就了微波天線
生態平衡的客觀事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凡氣場好的地方,不僅爲煙稠密,而且也是鳥類喜歡棲身之地。所以鳥類不可能對微波感應。
國外兩位科學家報告說,“微波能引起鳥類一種有趣反應。當小雞受到平均每平方釐米50毫瓦的9.29GHZ微波輻射時,即停止活動,並産生介身反應,即靠近輻射源的翅和腿展開,而對側的肢體卻縮起來。鴿和鷗也有類似反應,但鴿還有開始飛翔的趨勢”。
兩位科學家還在麻醉條件下拔掉小雞的羽毛,再實驗,上述反應消失!直到12天後羽毛再豐,才重復上述反應。顯然,羽毛在感受微波方面成著重要作用。
後來又有兩科學家繼續研究發現:“鳥的羽毛起著微波介質天線作用”。認爲“羽毛在感受微波場強度方面,可能起著接受器的作用”。
請注意,爲了實驗迅速取得明顯結果,使用的微波劑量大大超過宇宙先天背景輻射微波的劑量。前面我們談到,在氣功師手上測到的微波功率僅是微瓦級的,而天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也是很微弱的。這正如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重要性相似,洽洽是微量的微波輻射才洽到好處地益於動植物和人體,而一旦超量則成爲“公害”。
什麽叫介質天線?通常人們的要領是天線要用金屬導電材料,而介質天線則可以是非導體非金屬,如羽毛、山石、樹木和建築物等,這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爲什麽石頭的“文筆峰”可以接收宇宙微波輻射,以及“天之氣爲陽”故有“山地生男”的論斷;“地之氣爲陰”,故有“澤地生女”的規律。
戊.人類會建造微波天線
人爲萬物理學之靈。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能創造工具主動地改造世界。
人是可行動的生物,他無需在身軀結構上也長個喇叭狀微波天線,但卻可以做出各種姿式,創編多種功法來採集宇宙之氣,這在練功語中稱“采氣”,其姿式大多由肢體或軀幹做成弧狀而面向天空。然而,生命的三分之一是睡眠,光靠練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選擇一個天然的微波接收天線——山環水抱,投身一個天然的較強氣場,或者以土石建築仿造一個山環。山環,是接收宇宙微波的介質天線,而“水抱也大量收集微波。
環形山、喇叭花、勺狀葉、羽毛,乃天生地造的微波天線。從微波的直線傳播特性,從抛物線狀天線,從氣功感氣等方面來看,都無懈可擊。如果不懂氣功,郵局不懂微波則很可能提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光的反射需要水銀玻璃,古代則爲銅鏡,現代微波天線也是個金屬的“大鐵鍋”。那麽,自然環境的土石之山、普通之水怎麽能與之相提並論呢?
如果懷疑土石之山、磚瓦之房、江河湖海它們不是鏡子,不會反光聚光,那麽就請舉頭望明月吧,八月十五,一輪明月懸挂空中,其照度可供老大娘月下紡線。月與地球同樣不會發光,光源來自太陽。地球也可反射陽光如明月當空照,不過,這得隨阿波羅號飛船運河登月,方能大飽眼福。不僅可見地球如明月高懸,而且還可通過儀器觀看到萬里長城。
地氣差,是否應多收天之氣?
香港原是石頭島,地氣不能算好,但多收四周的海之氣而彌補了一些。此外,那些林立的高樓大廈,猶如一個個微波天線,又收到許多天之氣。
建築構形對收天之氣很有關係。如北京國際飯店、悉尼的大劇場等,就像一個個微波,有的像環形山,也有的像盛開的花朵之瓣。
已.將邪氣拒之門外的反光鏡
子.乾清宮的反光鏡
我們先不給“反光鏡”下定義,先增加些感性認識。許多人都遊覽過北京故宮,筆者認爲,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向人們訴說著堪輿學的道理,更不必說它的整個佈局以及室內佈置還有與房主的配合,簡直是集堪輿之大成!
如果你在乾清宮門外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宮內共有四面約五米高的水晶大鏡,若再高幾乎就遮住了整個大窗。迎面見到的兩面大鏡,其位置恰與大門兩邊的左右門遙遙相對;再向東、西望去,也各有一面大鏡,爲避免迷信之嫌,我們則稱“反光鏡”。
離開中軸線,住西宮走,很快就來到了雍政皇帝辦公和慈嬉太后垂簾聽政的“養心齋”。最西邊一間是雍政看書休息的小屋,五平方米左右。他也是普通人,屋小氣聚,有利身體,這可不比太和殿、保和殿那樣宏偉氣派,在那裏舉行典禮,接見外賓,聽取彙報都是暫時性的對身體影響不大。小屋的門開在後面即北方位,觀衆可以從東繞到後面,從玻璃中就可清楚地看見一出後門,便有一木制影壁,或曰屏風,其正中挂了一面鏡子,當然遠不及乾清宮那“四大門神”個大。這,也是所謂風水鏡,像個小衛兵。
如果沒到過北京故宮,也不免會在民間見到某家門前或窗前挂了小圓鏡,同樣也是所謂風水鏡。
嚴格說,古代將士鎧甲上的“護心鏡”以及寺廟塑像肩、肘等處的鏡子都是所謂風水鏡。
丑.李時珍論古鏡,有助理解“反光鏡”。
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對鏡子的醫用價值頗有見解,他在《本草綱目》中告訴我們,“古鏡又名鑒、照子”。不過,古代沒有玻璃,指銅鏡。
“主治:驚癇邪氣,小兒諸惡,辟一切邪魅,女人鬼交,及治暴心痛,百蟲入耳鼻中將鏡就敲之,即出……”
顯然,鏡子可以辟邪。他進一步解釋說,“古鏡如古劍,若有神明,故能辟邪魅忤惡,凡人家宜懸大鏡,可辟邪魅”。這裏的“神明”可以做“氣”和“資訊”理解。
理解注意的是,李時珍說鏡子上“文字彌古者佳”,意思是到處都是古代象形文字的鏡子,辟邪效果好,實際這是指鏡子加上符的綜合效果,因古字與符相似。當代在鏡子上畫上八卦等符號用以辟邪,乃源於此論。
寅.“反光鏡”爲什麽能避邪?
這要解決兩個問題:一,何爲氣,二要有光學知識。
我們已經知道,古人所謂的氣是個綜合概念,除了人呼吸的氧氣外,還包括廣義的電磁波,即可見光及不可見的紅外線、微波等電磁波,據控發現的“波粒二相論”,這些氣都有光的特性,因而也遵循光學的一切定律,“反光鏡”主要運用反射、聚焦等原理。反射用於排斥邪氣,邪氣在醫學上認爲人疲勞後産生的物質,堪輿裏還要加上對“沖煞”及不祥之物的排斥;而聚焦用於將吉氣集中,收攏,吸引,爲我所用,理同、形同微波天線。
卯.“反光鏡”共分幾種類型?
可分三種。有平面的,有凸面的,有凹面的。
其中平面和凸面的可以通用。
辰.各種反光鏡的特點及應用
先說平面鏡,這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然而它的奧秘未必人人知道。
請您對著鏡子舉起右手,看一看鏡中的您舉的哪支手?對,是左後,恰好所以平面鏡具有“換向”作用,對外來物,不僅有反射或曰“推回去”的作用,而且由於回去的與原來的方向相反,因而有“抵消”作用,在電子學中稱“反饋”,而且是“負反饋”,正反饋有嗇加作用,而負反饋有減少作用。
正因如此,最近,美國研究出一種“正面反映影像的鏡子”。其原理是“負負得正”,即鉸鏈將二塊鏡子相連接,一塊呈90度角,另一塊呈75度角,使通常相反的景象,經另一塊鏡面反映,從而變成正面景象。
凸鏡的本領比平面鏡大多了。除反射外,它還具有散光的作用。其外形好似汽車反光鏡。
凹鏡,有聚合之作用。可聯想一下“太陽能竈”的“大鐵鍋”,還有微波天線的模樣。
這三種形態的“反光鏡”,由於功能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凡門、窗對著樹,電杆、尖形建築等,這叫做沖煞,爲了將這些沖煞的氣場反射回去,了,可以用平光鏡或凸面鏡,前者價廉,後者效果好。近年來,也有用有反光底的門燈代用平鏡、凸鏡的,兼有照明作用,可一舉兩得,也能遮人耳目。
平面鏡,還有一種相反的應用,就是將屋外的景物“吸”進來,角度應對準吉祥物或生氣方向。一般臨街店鋪門市可採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的顧客都會明顯地發現這個商店,而店內顧客亦從鏡中感受到店外的繁榮景象。所以,裝大鏡結果是納入氣還是排斥氣,關鍵在於選好角度,“潛望鏡”就是這個道理,簡易礦坑,也有用大鏡通過折射原理把地面上的陽光折射到地下坑內,這不是納氣而是簡易照明。
當然,生意興隆還要靠其他方面的綜合效應,例如房屋形狀中談到過,如果是‘前窄後寬“呈納氣型,自然可以“寶貴如山”。反之,如“前寬後窄”呈散氣型,就難免“失印逃走了”。例如筆者在海南海口市講學時,發現一個三角形樓,已經幾易主人,這種不利氣場的構形,在路上再作文章,也是難以奏效的!
每人都有自己的“吉向”,如果門窗與吉向不符,又無法改門,也可用反光鏡“改向”原理,使用平光鏡。
但若將屋外吉氣“吸入”屋內,最好還是應凹面鏡只是成本高,不易買到。
巳.取代“反光鏡”的方法
在大陸內地或海外都可能遇到所謂“鬥風水”的麻煩。
內地由於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摧殘至今餘毒未消,因而人們難免害怕迷信之嫌。在海外,雖無迷信之嫌,但亦有鬥風水的麻煩,所以,不用“反光鏡”而採取同樣功效的秘密措施,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措施有:大窗玻璃貼上金鉑、銀鉑紙,或換爲水銀玻璃。若是作生意的鋪面房門,可用明亮的鋁板或馬口鐵皮包上,用小釘子釘成S 形曲線或八卦圖形以及吉祥圖案。這樣,不會被堪輿一知半解者發現,既扣不上迷信的帽子也不會引起風水之爭。
午.室內的梳妝鏡以及衣櫃鏡應該怎樣擺放?
由於天人相應,所以人體之氣與宇宙之氣是一個本源,表現的內容也基本相同。就是說,也有電磁波的不可見光的成份。
如果一個鏡子經常對正寫字臺或睡床,那麽,主人的氣就會被反射掉一部分,影響身體健康,尤其夜間陽氣弱,最怕鏡子對著床!
知道了這個道理,梳粧檯的鏡子,衣櫃上的鏡子乃至挂在牆壁上的鏡子都不要對著寫字臺或睡床,如果實在擺不開,可以平時不管它,寫字和睡覺時,挂上個厚布簾,如果其上還有八卦圖之類的圖案,則更好了。
庚.能誘發中舉的“文筆峰”
“文筆峰”是先哲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之一,說的是某處高山上人爲建造一個塔,稱之筆峰。古代實行科舉制選拔人才,先哲發現,某地方原本邊年出人才,後來連連落選,原來是山上之塔:文筆峰倒了,於是集資修好,次年又出人才了。
先哲發現,欲出人才,必要有高物,能接天之氣。
今日民間仍然懂得蓋房要比別人家高些,哪怕高一塊磚也好。如較鄰居房矮,還可架起電視天線予以彌補,天線能引下宇宙氣場。
氣,通過氣功外氣測試,已發現有遠紅外、微波等,說明氣的內容包括了電磁波,故可從天線引導而下,同時氣也具有光的特性,礦又可用反光鏡破解邪氣。
大家知道,氣功是以健身和開發大腦智慧的,氣功之氣與宇宙之氣是同一本源,礦先得、多得宇宙之氣,自然有助於開發大腦智慧,變得聰明起來。北京的玉泉山塔,杭州六合塔、延安的寶塔等都具有這種開發智慧的功能。
前面談過,接收微波,要靠抛物面天線,也就是外形得像大鐵鍋。那麽,文筆峰相當於直的天線,又如何起作用呢?
原來,由於微波像光一樣傳播,遇到障礙物就要被阻擋而反射,所以,只要注意觀察城市的高大建築物上,往往安放一個或多個白色大鐵鍋模樣的微波天線。由於高,避免了微波反射的損失,正所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微波的遠距離傳輸,需要像田徑比賽的接力賽那樣,因爲光線不會隨地球的圓弧而拐彎,而接力天線就要架得很高,名曰“微波接力天線塔”,該塔或建樓頂,或設山巔。當然,頂端還是要有個鐵鍋狀的天線,總之,杆狀與抛物面狀相結合的天線才能神通廣大。
所謂文筆峰,並不是指尖形的山,而是山上要修塔,而塔頂上的“樓閣”本身就具備了類似鐵鍋的天線作用。至此,我們可以恍然大悟,爲什麽先哲修道都要進入深山?筆者曾體驗過河南少林寺嵩山山頂的“達摩洞”、山東嶗山頂上的“張三豐洞”的氣場,這些洞的氣感很強,難怪成就了一代宗師!
近年,尖形建築露頭角,或許設計師懂得了文筆峰的道理。
9)微波在人體,絕妙誰知曉
甲.人本的微波
按古人天人感應道理,人體是個小宇宙,宇宙有微波人體怎麽能沒有呢?不過,一般人體微波較弱,經過氣功鍛煉,就可強化了。下面我就以酒與魔掌和微波爲題,說明微波在人體的客觀存在。
說起飲酒,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英雄海量”,這是形容身體強壯或武術造詣深的人能飲大量的酒而不醉倒。
1978年底,筆者在參加人國氣功考察時,發現了杭州的氣功師區漢榮有“變酒”的技術:桌上好端端地放著一杯酒,他的“魔掌”一揮,酒的濃度明顯變淡了,而且濃度趙大的酒,對比的感覺就趙明顯。此外,他接角過的糖果味道也更加適口。
大家都知道,茅臺酒需貯存5~8年,才能達到香醇可口的程度,而剛經發酵釀造出來的新酒,總帶有辛辣、甚至苦澀味,飲之,嗆人口鼻。
能否用人工方法使酒提前熟化,縮短釀造周期呢?
實驗表明,用微波處理新酒,能在一兩分鐘內把新酒的雜味去掉。處理後的新酒,基本上可與自然老熟的酒相媲美。微波是頻率極高的電磁波,用於催熟生酒時可使用頻率爲915~2450兆赫的微波用微波催酒熟的原理在於:微波可迫使水分子與乙醇分子組合,加速其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所以能使酒味變得醇香。
氣功師的“魔掌”和微波都能促使酒味變化,使新酒老熟,這二者之間有什麽聯繫呢?
人體的機關報陳代謝産生生物電、生物磁,因而産生生物磁場,這種場在人安靜、螟想時最強,國外科學家稱之爲“人體能場”。近年來,我國氣功科研人員人氣功師手掌中也測到了電磁波的發放,其中有的是低頻調製的遠紅旗外輻射,“魔掌”之謎就在於遠紅外輻射對酒的化學影響。
微波與遠紅外的波長相毗鄰。當電磁波的波長爲1毫米至1米時,就叫做微波,而小於1毫米的一段叫做遠紅外輻射,或叫亞毫米波。
當然,氣功有素者所發放的電磁波遠不只遠紅線。最近,有了又從氣功師身上測到了8毫米的微波資訊。實際上,對於人體經過特殊訓練而産生的全部電磁波內容,還有待於測試手段的不斷完善。不過,目前所測到的遠紅外輻射和微波資訊就已經能初步解開“魔掌”對酒産生影響的謎團了。
氣功有素者發放的遠紅外、微波資訊是低頻變化的,即有強弱的調製變化,而酒的自然老熟也是受季節影響的,如果在現行的微波老熟新酒工藝中加進低頻變化的調製,將會産生更好的效果,這將是氣功仿生學在造酒上的應用。
近年來,內地高等院校也對氣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西安交通大學在一位陳氣功師手掌上測到功率爲65瓦的微波在石氣功師手掌上測到功率爲46微瓦的微波。
這些例子說明,無論天體,還是宇宙的寵兒人類都與生俱來地具有微波。但還要清楚,源泉在於宇宙天體,人體是一個開放系統,每時第六刻都在與天體母親進行能量交換,更多的則是索取!“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話未免有些鼠目寸光了,還應該靠浩瀚的宇宙。
乙.“氣遇水則界”之謎 ——水吸收微波能量
水,能夠吸收微波能量。這點古人說不清楚,但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可以解開“遇水則止”之謎了。
微波投射到某一物體後産生什麽作用,不僅取決於微波的頻率和強度,還取決於該物體的性質:例如大小、開頭材料及電學特性。大小和開頭以及材料,屬於住宅形狀講座的問題,涉及到微波的吸收、反射、折射、透射引起的綜合效應。這裏只談物體的電學特性。
化學知識告訴我們,水雖然不帶電荷,但它卻是“極性分子”。什麽叫極性分子?極性分子是具有一個或多個連接不同原子的偶極子,因而其水的電荷分佈是不對稱的。微波能量造成的振蕩電場,可以以旋轉、扭轉、拉長或扭彎種種方式引起分子的攪動,這些振蕩的分子運動産生分子磨擦,而使微波能轉變爲熱能。這種産熱類型稱爲“容積熱”或“共振熱”。
對於容積熱,當然容積大,吸收微波就多,難怪先哲有如下精闢的論述:“大蕩大江收氣厚,涓流點滴不關風,若得亂流如織錦,不分元運也亨通。”
古都和控大城市的選二也證實了古人的論斷。翻開世界地圖一看便知,凡有大江大河的彎環處、入海處必有大都市,縣往往作爲首都或大商業中心,而不懂堪輿學的人只是看到其交通之便利,那是很片面的。
丙.氣之微波頻率與皮下經絡默然契合
我們不妨先假定一下,即微波背景輻射4080兆赫的頻率,肯定對人體氣血運行有利。假定的依據是天人相應理論即今天所稱的全息理論。通俗地說,母親的乳汁無需化驗,必定對嬰兒有益無害。
前面講過,水可以吸收微波能量,而人體有70%爲液體,所以人體亦能較好地吸收微波能量。
須知,微波透入活體組織的深度取決於其頻率。具體說,透入肌體的深度隨頻率增加而減小,即成反比。實驗表明,微波頻率在2~3萬兆赫時,能量主要被皮膚吸收。頻率在1千~3千兆赫時,結果在表層和深部被吸收;1千兆赫以下被深部組織吸收;150兆赫則穿過人體,浪費掉了。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微波頻率從高變低,透入人體的部位是:皮膚——表層——深度——穿透,而我們感興趣的則是“皮下組織”,按中醫經絡學說,經絡存在于皮下的筋肉之間,這是人體氣之通路人體12正經及奇經八脈均在這個層次。
我們現在來選擇一個合適的微波頻率範圍,前面談到,100~3千兆赫時,可以進入人體表層或深部,希望淺一些,不要到深部,根據頻率與深度成反比規律,就必須使頻率比3千兆赫再大些,似乎4千多兆赫合適。
現在我們再重溫宇宙背景輻射的微波頻率是多少?答曰4080兆赫,正巧是4千多,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就好像是萬能的造物主專爲疏通人體的氣之路——經絡而專門設計的微波頻率!
如今,發現宇宙背景微波輻射的兩位美國科學家,已經榮獲諾貝爾獎了。難道我們不該爲發現氣和經絡的中國先哲高歌一曲嗎?
丁.發現舒適感的奧秘——氣流與內氣速度相符
限副教授歷史原因和地域的不同,人們在認識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採取的方法、角度乃至用語都不盡相同,這好比登珠峰,無論從南坳還是從北坡出發,最終都可達到光輝的頂點。請記住,凡是業已造福於人的或者歷經坎坷而不衰的,必然都有人類心血的結晶,切不可輕易否定,它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同是研究人類居住條件的現代建築學和古代堪輿學,正是這樣的兩支登山隊。
筆者發現二個不同時代的學科,認識客觀規律是那樣的要似,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例如現代建築學用“相對濕度”,“採光”等科學概念探索人的住宅舒適感,而古代堪輿學則以“陽”、“陽氣”的哲學概念概括了相對濕度偏低,陽光照度過分;相反則以“陰”概括。又以陰陽平衡來概括不高不低恰到好處的濕度,照度,通風等客觀指標。尤其對於通風的舒適感的配合默契認識,決不亞於三國演義中火燒戰船前諸葛孔明與周瑜分別在手心中所寫的火字!
如果說筆者對發揚中國傳統堪輿學有一點貢獻的話,那麽也就是在跨學科領域裏進行探求。而現代建築學與古代堪輿學的聯繫,則是筆者涉足較早較深的領域,其投入精力大於本職的電子學專業。
中醫講經絡、氣血,而諸多治療手段包括今天方興未艾的氣功療法,都不外乎“通經絡、活氣血”的治療原則。所以中醫對病的概念與西醫明顯不同。
何爲病?西醫認爲發燒發炎才算數,體溫計不指37.9度不開假條,確實身體難受,也得帶病堅持工作。
中醫對病的概念則不然:不適則爲病。就是說,身體感到不舒適時,就是病了,就要調理氣血了,等到有了炎症發燒,豈不晚矣,況且中醫素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則。
不適,在氣血的流速上有所表現,所謂“通則不疼,疼則不通”。近年來,由於氣功興起,引起了科研人員的興趣,大家紛紛進行科學測試,發現人體內氣運行遠比神經傳導爲慢,是以每秒運行釐米級計算的。
氣功發功時,將內氣轉爲外氣,在空氣中爲每秒20釐米,最多不超過50釐米。
而內氣則爲每秒20釐米。這就證實了古人關於人一呼氣行三寸,一吸氣行三寸“的描述。爲取得最佳療效,中醫推拿按摩循經速度也取每秒20釐米左右的速度。以求相符,共連中國的太極拳之所以較西方體操速度爲慢,也是遵循了這個氣血速度。
無獨有偶,現在我們再看看現代建築學對“舒適感”研究中所發現的氣流最佳速度。
貝特福德認爲,“使人舒適精神愉快的條件包括空氣的氣味、溫度以及流通等條件”,而空氣流通最值得注意,因爲流通好,氣味和濕度都相應解決了。
“冬季在英國政黨室溫時,氣流速度是每秒15釐米。而低於每秒10釐米就會引起悶氣。當然,夏季應取更高的數值。
請看,這個冬季的15釐米以及夏季的高15釐米,與我國測到外氣的20釐米多麽相似!在此,筆者很想建議英國建築專家,用你們更先進的手段測試一下英國人在冬夏不同季節的外氣流速,取個中間值,總會比“舒適”、“愉快”這類帶有主觀色彩的研究更客觀,更科學。我想,和我們的每秒20釐米,最多不超過50釐米,一定會八九離十,相差不多。
氣與氣不同,這在氣本質的論述中已經強調過。那麽,這裏爲什麽又把氣與氣相提並論呢?堪輿學中有句精闢的論述:“風爲送氣之媒”,即認爲風是必要的,這裏指微風、和風。而“氣遇風則散”則是強大風、強風。前者需要,後者應回避。所以氣與氣有聯繫,是榮辱與共和平共處的關係,而不是有你沒我、你死我活的關係。
我在給氣下定義時曾說,泛指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物質,這就不驊排除對人有益的氧氣。只是因爲今人將氣誤解爲空氣,而且氣主要指看不見的光,即電磁波。所以很少從化學角度談及氧化,希讀者不要誤會。
那麽,怎樣保障氣流暢快?
首先是住宅的結構所決定的。如果門對馬路則爲“沖煞”,必然使氣流過暢,與人的氣血流速不符,會有“吹風感”就不吉利了。但如果窗子設計不合理,也會影響氣流通暢。
此外,許多情況屬於室內家俱擺放的不合理。尤其是雜亂無章,胡亂堆放,則室內可能出現“死角”,會影響氣流通暢。
當然進氣方向的“氣口”也很講究,應把氣口取在吉位,才能進吉氣。還有,按“三元”理論,看是收那個方位的氣。不過,這是另外的問題了,這裏暫不談。這裏假定宅內進的吉氣,但是,切記“氣流不暢損健康,氣流受陰難發旺”。
戊.天子臥室與庶民相似
微波天線,太陽能竈都是凹形的,目的在於聚光、聚波收氣。大致辭來說,每一間臥室也是一個微波天線或太陽能竈,也可聚氣。古人說“宅小人多氣旺”,反之“宅大人少氣衰”,“聚則氣旺,散則氣衰”。
如不信,可運河北京故宮一覽——養心齋,雍政皇帝的書房和書房後面的臥室,其面積決不比百姓的大,10多平方米而已。就連舉行大典前,他休息的地方:交泰殿,也比大典的宮殿小得多。
難道“真龍天子”也願和百姓同甘共苦嗎?回答是否定的。其實,真龍天子也是血肉之軀,同樣怕氣散。因此,如果你留心參觀就會發現,皇帝的臥室面積、木床大小並無特殊之外,唯一不同的是:床帳子是雙層的,說明他比百姓還怕氣散。而且木床緊靠北牆,符合堪輿學“床要有靠山”的原則。
筆者見到當今不少老幹部的臥室很講排場且面積寬敞,但卻多有慢性病,令人可悲,應盡塊調整。
美國歷史較短,石油大王不如封建皇帝警覺,他們的臥室有僅寬敞,且床無靠山不利養生。
氣之散,固然與臥室大小直接相關,試想,一個大而嚴僅的房間與一個四處滲風的小屋,那個容易氣散?顯然是後者。不難看出,關鍵還是要控制氣流之速度使其與內氣行速相符。當然屋小則容易實現,而且又經濟實惠。
10)“波導管”受陰及其識別與處理
甲.堪輿學的"沖煞"乃微波傳輸不暢
中國漢字寓意深廣.閑字就是個例子,門里加個木字,或閘對著樹,不吉利,遊手好閒或失業沒工作.只有懂堪輿學,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字的來源。
堪輿學中,如果門窗前面正對著樹或電線杆,煙囪等障礙物,視爲不吉利。民間知道要挂個鏡子避一避邪氣。
以往人們只知道影響進氣,其實對於源源不斷的空中大氣來說,這點障礙是微不足道的,真不必大驚小怪。如果知道了房屋就像微波通訊天線大鐵鍋那樣在接收宇宙微波,問題就不那麽簡單了。難道不是嗎?民間早就知道用鏡子反射,如果指的是空氣,那是絕對無須此舉的,如果針對的是光波,就對上號了,微波就是光波。 一根“探針”即可改變傳輸中的微波的大小和方向,此乃沖、煞的科學破譯,沖煞只不過是形容接收微波受到干擾而已。
儘管前人不知道宇宙之微波的存在,但經實踐表明行之有效就被延用下來。民俗中,這類情況著實不少。
對於門前障礙物還有一種所謂“搞平衡”的辦法加以消除影響,如門前方有一電杆不吉,一般認爲會影響進入之氣。解決的方法是,在門和門前方的電杆之間、再設置對稱的兩根電杆,與原電杆相搞衡,從現象看,似乎門前增加了兩個守門神,那麽,這增加的“哼哈二將”爲什麽能有作用呢?
這要從微波的傳輸談起,大家知道,微波的傳輸不走實心的電線、而是走空心的金屬管子,術語叫“波導管”。其實,堪輿研究的住宅形狀也不妨認爲是宇宙微波的波導管。
微波在波導管中的傳輸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要碰到障礙物,此狀術語稱“不匹配”。碰到障礙物就像光的反射一樣,産生了所謂“駐波”。怎麽辦?解決辦法是在反射點附近接入“匹配元件”,即接入一段波導管,一端接負載,一端接傳輸波導,加入匹配元件後,就人爲地産生一個或幾個反射波,用來抵消不匹配負載産生的反射而達到匹配。
所不同的是駐波的消除要經過嚴格設計和製造匹配元件,而堪輿學辟邪之法則僅憑延用的經驗。個信終有一天,堪輿學中的一些解破之法也能實現科學化、工藝化,變成商品。
爲了更有說服力,下面利用微波實驗的發現,來破譯堪輿學中所謂的“沖”、“煞”。
大家可以理解,古人處在科學尚不發達的時代,他們不可能用科學語言,也難於闡明道理,只是經驗證明好的爲“吉”。不好的是“凶”,有干擾的爲“沖”、嚴重干擾的爲“煞”而已。
目前,研究微波對人的利與害的檢測過程中,發現不少具體技術問題,恰恰是堪輿中所指的沖、煞等凶象。
科學家在做微波動物實驗時,對於動物的實驗小屋很有講究,即一定要“置於無反射小室接受輻照”這是爲什麽呢?因爲反射可以改變微波場,而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這對我們研究堪輿學的化解之法,提供了可貴的科學依據。例如“水晶屋爲什麽不吉利?爲什麽鏡子不能對著床?爲什麽化解沖煞要挂麵鏡子?這一系列貌似迷信的現象,終於有了謎底。
科學家測試微波分佈密度與犧牲學作用之間的關係時,發現“很難測定“,原因是”由微波在物體和人的透射、反射、折射或吸收等複雜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理解,古往今來人們何心把堪輿學當作一門高深莫測難於掌握的學問來對待的原因。
例如,測試時,“由於生物體或物件及材質的反射,使結果發生變動,受到干擾,而這種干擾對測試環境的某些區域電場加強,相應使另外區域減弱”,這與堪輿學中則稱爲沖、煞的現象有關。
“當反射波與投射波同相相交時,就産生了‘駐波’或稱‘熱點’,好像相對行駛的汽車相撞發光起火。出現“高功率密度”。相反,“如果起互相抵消作用,就出現‘零點’、‘低功率密度’”。
再如,“輻射距離的‘遠場’或‘近場’,是由輻射線通過的孔徑大小決定的”。這個“孔徑”在堪輿學中相當於住宅的門或窗。如在門窗前方有樹、電杆、煙籮等物就會干擾氣之微波的進入和輻射距離的遠近,是被稱爲沖、煞的真實原因。
這些實驗例於使我們深刻領悟到,室內家俱的排放情況無疑會影響氣場吉凶,室外景物的善也肯定會干擾居室氣場的強弱。
我想,認爲堪輿迷信的同胞,可以從微波科學實驗中獲得啓迪而猛醒。
只有理解了原理和本質,堪輿學的措施才能靈活運用。例如白色的牆、鍍鉻的門、鋁制百葉窗等都有化解的“驅邪”之效,而不必千篇一律地挂鏡子了。
我們已經知道,人的氣血的經絡中運行如果不暢,則要生病。於是,中醫則有針灸、按摩等治療措施促使經絡中氣血疏通,所謂“通則不疼,疼則不通”。
同理,宇宙微波傳輸受阻,也會使環境之氣場異常,干擾人的健康。
經絡是古人之稱、從微波技術角度看,稱經絡爲“波異管”也未償不可,世間竟有如此驚人相似的事物,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先哲們用煞、邪、鬼、神等字詞、實在是不應責怪的。
乙.尖形建築損人利己
再強調一下,中國符號學的特點在於氣,不是空氣的氣,古時用“氣”字,我們今天還是應還它本來的面目。“陽化氣,陰成形”這句精闢的話一定要牢記,它適用於宇宙一切事物。
今人只注意事物的“形”,而很少注意事物的“氣”,這實際上是機械唯物主義,不符合事物的本來面貌!堪輿學經典《青囊經》說得好:“理寓於氣,氣囿于形”,後人悟道:“言形氣雖殊,而其理則一,示人以固形求氣,爲地理入用之準繩也,形止氣蓄,萬物生化。”掌握了這個基本理論,就自然學會瞭望形斷氣的決竅。說句通俗的話,就是有什麽樣的形,就有什麽樣的氣,形氣的關係就像人的形與影一樣:形影不離!此頗似微輕粒子場的定義。
尖形建築自然産生尖形的氣場,與兇器氣場相同。古往今來,鎮妖的塔,僧人的墳墓,古埃及法老的墳墓,教堂都採取尖形建築,都與“陰”有關,而活人居住的,過夜的陽宅,是不取尖形的。
至於文筆峰或稱文筆塔是一種特例,它作爲接受宇宙之氣的“天線”用,要講究距離和方位其距離和方位的規定,就不會對居者造成沖煞。
建築師們往往從建築藝術角度設計,要追時髦,也要標新立異,但往往就不符合堪輿學要求。
例如最近北京南郊落成的“光彩體育館”的外形,如同“刺向藍天的處劍”休息廳茶色玻璃圍成三角錐體,其構思可能是來自亞運會在這裏進行擊劍比賽。作爲休息廳是不符合八卦氣場的,幸好比賽大廳保持了矩形佈局。
如果領隊懂得堪輿,應另找休息場所或不離比賽大廳,將有助爭取奪標。
它是否作爲沖煞呢?第一幸好不太高,第二周圍沒有居民。如果建在鬧市區,那就另當別論了。
新建的香港中國銀行從建築角度看堪稱傑作,但從堪輿學角度看形如一把利劍,地處樓房如林的香港,恐怕會影響他人的氣場。據說對面的滙豐銀行爲此增設了一個形似炮臺的設備。
“風爲送氣之媒”,您不妨做個小實驗:輕輕吹手裏的紙條,取另一手的食指,從嘴的一側逐漸向嘴前移動,就會發現,由於手指對氣干擾,分流,紙條就會有扭動——小動——不動的變化。可見,如果住宅的生氣方位來的吉氣,被一建築扭向調整,甚至完全遮擋,當然就爲沖煞啦。
這個氣流小實驗,無疑是對“風爲送氣之媒”的理解有助的,因爲它是可見、可感知的。可惜,人們對微波的存在不能感知,因此,尖形建築使微波傳輸受阻的事實,是不能忽略的。
排除干擾法,可用反光鏡,當然最好是遷居。
丙.大門對樹不太妙
中國文字中就有堪輿學思想,如前所述,這個問題正應了一個閑字。大門對著樹,不是生活清閒,而是無事可做,失業了。當然不吉。
不吉利,一是影響進入的生氣,二是遮信陽光,三是樹木屬於陰氣。
從現代科學意義上講,則是使微波傳輸受陰,故而不太妙。
神話,聊齋裏常有大樹遭雷電劈倒之事,據說原因是精靈妖怪茂於樹洞之礦,當然這是文學作品,不足爲證。但是樹大樹老易招來烏鴉蟲害是可能的,起碼是不衛生的。此外,樹木之氣的干擾也不可輕視。
一次筆者在舉辦“宇宙氣場養生學”講座時,一位河北某縣縣醫院院長就深有感角地說:那一年搞綠化,剩下一棵松樹,就隨便地栽到了大門口,誰知不久醫院的大夫接二連三地病了,大多是心,肝方面的病,後來懷疑問題發生在樹上,移走樹,又逐漸恢復了正常。
不難看出,松樹成了門中剛烈之直線符,其風陣陣進入院內而松樹之氣入肝,同氣相求,肝火旺,功能亢進。肝屬木,木生火,心爲火,故心功能也受影響,這樣用中醫觀點一分析,西醫院長心服口服了“堪輿學不是迷信”他連連說。大家會問,“松柏古人心”是長壽的象徵,怎麽也使人致病呢?這裏有個量的問題,量多了,就要引起量變質變。人參好,青年人吃多了,鼻子會上火流血!這個例子說明的是松樹的位置犯了堪輿學所忌,問題在於方位,而不在於樹本身。
排除干擾法:遷走樹木或挂反光鏡。
門前左右對稱有兩棵樹,好不好?
當然好。套用八卦舊說是,“左有青龍,右有白虎”。
如果砍折舊掉其中一棵,剩下一棵,氣破壞了,身體欠佳,事業也走下坡,爲什麽?
前面曾談過,房屋納氣,不僅是空氣中之氧氣,而且還有看不見的“微波”。微波如光線走直線,門、院、屋,走到實際上相當於微波的“波導管”。在微波傳輸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産生所謂“駐波”,住下來,停一停的意思。怎麽辦?再配個“匹配元件”産生相反的波,來抵消障礙物産生的駐波,於是波導就暢通無阻了。
門前左右兩棵樹之所以對稱,正如障礙物與匹配元件的配合使用原理,缺了一個,微波不暢,當然不吉利了。
解決辦法有二,一是補種上砍掉的一棵,如果因修路無法補栽,索性將剩下的一棵移走,不過是犧牲了一個納涼之所而已。
還有一種沖煞叫作“頂心煞”。
門外附近的電線杆,紀念碑等非植物物體叫頂心煞,原理同前述微波、駐波大批量,化解方法一是去除,二是對稱方位增加一個。
丁.識別門前不祥物
其實,只要掌握了聚氣的規律,就可以靈活辨別門前之物是吉還是凶。舉幾個例子:
干擾氣場不利:除了前面提到的樹,煙囪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