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坏事也别做善事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两句话,曾引起许多的议论、纷争。
有一种批评是说,做了好事不求名,那就算了;做了坏事不至受到刑罚,那岂不是教人做了坏事又要逃避惩戒吗?这还成话!其实,它的意思,应当在上下文的脉络里来理解。它的前面,亦是名言,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前面已经分析过,庄子不主张极力追求知识,因为他的立场站在人生这一根本上,而知识并不是生命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样的道理,无论“为善”还是“为恶”,它们所招致的“名”和“刑”也都是外在的,虽然在世俗的眼光中,两者之间有好坏之别,但其实同样对自我的生命有害。刑罚不用说了,至于名声,人们也往往为其所累:或者善事做起来就不得停止,一路做去,疲敝精神;或者为了好名声,竭力维护,徒然增加许多不必要的作为,人为而虚伪,背离自己的本性。因而,从生命的本真而言,“善”、“恶”不妨一起放下,以免“名”、“刑”;这样,两句的意思,不是说可以“为善”或“为恶”,只要不至为名所累或招致刑罚,而是说不该去有意为善或为恶。《庄子·骈拇》篇最后有两句说得很明白:“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既不敢去做合乎仁义的事,也不敢去做邪僻妄为的事)。
“无”“为善”、“无”“为恶”,即是行“中道”。这两句的后面接着的便是“缘督以为经”一语,“督”过去就解释为“中”。(郭象《庄子注》:“顺中以为常也。”)离开世俗所谓的善恶好坏,走在中间道路上,从而保全生命本身,此乃庄子的本意。
原文: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01941.html 今译:不做善事,以免获得名声;不做恶事,以免遭受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