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Page 1 of 5 1 2 3 4 5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793593 - 2015-07-22 04:57:51 有求皆苦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 文/釋繼程

世間的標準,皆以多、大為好;財富、學問、名位,事業等等,莫不如此。

故累積成為世間的象徵,通過累積,才能將事情做大,才能使所獲增多。而要累積,就要不斷的追求。

既然大眾認可的標準如此,那就去追隨吧!

於是大夥兒就不顧一切去追求、去累積,以期能成為一個在標準上,受到承認的人物。

但在追求時,有些人可能會往內心去看,這真的是自己所需所求的嗎?有的人則發覺在追求中會造作不少的業,在累積中就使自己捲入流轉不息的輪迴中。

然而,世間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去追求或累積,似乎連生存本能所需也無從獲得,這又是事實。

這些追求與矛盾成為了世間的苦惱,追求的人有因追求而產生的種種苦腦;不願捲下去的人,也會有矛盾心理產生的苦惱;求得、求不得都一樣是會有苦惱。

這一切皆與求有關,而會如此也與自我生命個體的存續有關,而問題中心在生命的自體愛。

因內執自我,外求我所,故形成了追求的苦,因外在的追求而苦,想放下卻又不能放下內在的自我,故形成矛盾的苦。

若能明白外在的一切存在,內至深細的自我感,皆由因緣聚散而形成生滅現象,得與不得皆是空,求與不求也是空,乃至我與我所亦復如是。於是,將所有執著與追求都一一放下,不再刻意地追求,只是隨順因緣的聚散而得、而不得。

有求皆苦,無求自安。

-------------------------------------------------------------

看到聖嚴法師的法子,釋繼程的一篇文章"有求皆苦",對照來命理網問命的朋友們,圍繞著我打轉的種種得失的憂慮,的確阿,對於自我的執著,真的是煩惱的根源。

但是所謂的我是甚麼呢?不過是因緣而生,而且每一刻不斷變異的現象。

想起聖嚴法師說,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一定要,不該要不能要的,就更不能要了。

如此作為,是不是可以稍稍安自己的心呢?我做了覺得有效。 冰淇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廣告
#1796499 - 2015-08-05 05:05:43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昨天在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禪論集:歷史發展一書中,讀到,中國禪宗之祖菩提達摩,感到慧可求道之精誠,提及入道之途,為書籍傳燈錄所收錄。

其中,恰恰提到無所求行,正好呼應了前文釋繼程所說,有求皆苦一說。

內文如下

夫入道之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

@行入
行入者,謂四行,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之行。

一、 報冤行:修道之人,若受苦時,常自念: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危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報冤行。

二、 隨緣行:眾生無我,並業識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苦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知,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隨緣行。

三、 無所求行: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行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追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理,故捨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說無所求行。

四、 稱法之行: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

法體無摼吝,於身、命、財,行施捨,心無吝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
感覺上,菩提達摩所說的理入,頗似日本曹洞宗的默照禪法。不論動靜,皆以默照行之,不加分別,其實默照甚難,凡人如何能不起分別與好惡心?記得書中讀過,已有明心見性經驗者,較能採行此法,藉此默照,將細微的我執與習氣,脫去得更徹底。若是平常人,則以遇事較不會黏著的人,適合修此法。

鈴木大拙亦坦白指出,各式經典如楞伽經、金剛經等,對於真誠而懇切的追求者而言,對於真正想開悟而非只是追求學問的人而言,並非目標,並不會有多大的幫助,因為想開悟者,必須自己以赤手空拳去掌握赤裸裸的事實,經典只是指月的手指,並無法直接讓你體悟月亮本身,此事只有在一個人運用了全副的精神與努力,到此內在意識自動從他裡面開放時,始可辦到。

的確,求道者眾,得道者少,可見以自我去追求無我,是多麼不容易,不過,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亦提供了可行之法,有志者或可一試。

打完了,灑花。 灑花
↑回到頂端↑
#1807495 - 2015-09-16 05:49:54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李宗盛: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這發自心底唱出的生命之歌,豈不正說著有求皆苦嗎。

有幸得到情歌大師李宗盛的背書,裱起來。 花痴


↑回到頂端↑
#1810725 - 2015-09-30 11:11:17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 信     心      銘 》

                      -- 禪宗三祖僧璨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爲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勿追尋

才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像 不見精粗 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心入邪路

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沈不好

不好勞神 何用疏親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智者無爲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妄自斟酌 夢亂空華 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複歸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啓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盡淨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虛明自然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妄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附加檔案
myhome.jpg

↑檔案描述: 書法/釋繼程


↑回到頂端↑
#1810806 - 2015-09-30 17:13:28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喜喽喽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0-01-18
文章數: 301
可不可以請教大德?,是貪重要,還是所貪之物重要。?
貪若不重要,貪又何以稱為貪,物又如何當物?,
貪跟物算不算對等的關係層次,?如果不是對等,為何要揀擇。
貪跟緣的份際是在哪?(這點後學不是很瞭解。)

是救人重要?還是救自己重要?如果救人即同救己,那如果救人救ˇ不了己,應當如何自處為宜?
如果還要說放眼談三世,那依所見,今即三世,今當如何自處為宜。為或不為,是不是看得或不得?來說為或不為?(這點後學更不瞭解。)

求不得是該求還是不求?求得是繼續求是不?
依教所言,不求而得,算是求還是不求?

還有您是在說認命,還是在說快樂?
造命是要先認命還是不認命?才能有造命可言?

問題有一點蠢。


編輯者: 喜喽喽 (2015-09-30 17:43: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10912 - 2015-10-01 10:15:13 Re: 有求皆苦 [Re: 喜喽喽]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張貼者: 喜喽喽
可不可以請教大德?,是貪重要,還是所貪之物重要。?
貪若不重要,貪又何以稱為貪,物又如何當物?,
貪跟物算不算對等的關係層次,?如果不是對等,為何要揀擇。
貪跟緣的份際是在哪?(這點後學不是很瞭解。)



你的問題蠻有深度的,就我所學的和你分享。其實我接觸佛法也只二年多,不敢當你是後學或自認前輩的,大家互相切磋。

對於開悟者而言,貪不重要,所貪之物亦不重要,於凡夫俗子而言,貪和所貪之物,可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在於凡夫執著自我,將自我的得失和苦樂看得非常重要,為了滿足自我的欲樂或價值觀,不斷在每個當下,隨著習性揀擇有利於自身生存或自身價值觀的事物,所貪之物,會隨自我的需求變化。說來說去,貪念之興起,所貪之物的不斷改變,在於自我作祟。

而開悟者不以自我好惡去做揀擇,他們是冥順於道,隨緣而行。他們能如此做的原因,在於開悟者親證無我,所以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感受或念頭是我,而因身體感受念頭的需要,而起貪心,所謂五蘊皆空,他們體證自身五蘊的色受想行識皆因空性而生的因緣而起,本性為空,因此他們與本性,也就是空性合一,故能冥順於道,隨緣而行。

你問,貪和隨緣的分際在哪裡?

中國禪宗之祖菩提達摩: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隨緣行。

因此,冥順於道,就是隨緣行,而貪則有分層次,貪圖色聲香味觸等自身能力範圍可得之物或貪圖不屬於自己的分外之物。

其實凡人貪心是一定的阿,也很正常,接納自己有貪心,並且以建設性的方式,利人利己的方式,來滿足貪心就很好了。而平時少一些執著,多一些隨緣,把鑽牛角尖的個性鬆綁一下,就會讓自己好過許多。

要真正做到隨緣行,非開悟者莫辦,因為只有開悟者才真正體悟了道,掌握了隨緣行的竅門-冥順於道,就連開悟者中的初果和二果,也只是貪嗔薄弱,他們還是有貪,但他們已見道,所以他們可以真修,不斷深化對道的體悟和執行力,而後徹底斷除貪,達到三果的層次。不過是一輩子就達陣,或者要輪迴幾世達陣,就不一定了。

所謂冥順於道的道,又是什麼?便是親證萬物皆是因緣而生的一體性,而能與萬物產生一體感,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也知萬物因因緣而起變化,是因為其本性空,而深知萬物的本性皆是空性,而能依此起平等心待人處事。

開悟者雖然深知世間是因緣生因緣滅,也就是空性所幻化,而能不生執著,做到了轉識成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為成所作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但看到凡夫無法體悟自身是因緣有自性空的存在,未見自身的空性,反而認同與貪著隨因緣生滅的八識,事事沾黏,被自身的識(業力)所轉,而會隨緣助其覺醒。

而轉識成智的那幾智,便是悟者隨緣行的行事準則。大部分凡夫跳脫不了自身的命運,很難轉變命運,是因為他們認同識,進而被識所轉,我想,所謂算命會算得準,也就是算出了每個人身上帶著的這個識,並因此產生的習性。
↑回到頂端↑
#1810915 - 2015-10-01 10:47:44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喜喽喽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0-01-18
文章數: 301
寫得很好,很感謝。

我覺得和你有緣,干脆你帶我出家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10916 - 2015-10-01 10:49:22 Re: 有求皆苦 [Re: 喜喽喽]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張貼者: 喜喽喽

是救人重要?還是救自己重要?如果救人即同救己,那如果救人救不了己,應當如何自處為宜?
如果還要說放眼談三世,那依所見,今即三世,今當如何自處為宜。為或不為,是不是看得或不得?來說為或不為?(這點後學更不瞭解。)

求不得是該求還是不求?求得是繼續求是不?
依教所言,不求而得,算是求還是不求?

還有您是在說認命,還是在說快樂?
造命是要先認命還是不認命?才能有造命可言?

問題有一點蠢。


你問
是救人重要?還是救自己重要?如果救人即同救己,那如果救人救不了己,應當如何自處為宜?

為或不為,是不是看得或不得?來說為或不為?

關於救人還是救自己重要,或者行為與否,是否看能不能得到?這要看我們在哪一個意識層次回答這個問題耶,在有我和無我的層次,會有不同答案的,即使都在有我的層次,也會因個人信念不同,而有不同答案的。每件事情發生當下的因緣,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平常行為盡量朝愛人愛己以及真誠追求真相而為,比較容易讓我們在單一事件發生時,趨近於更好的選擇和作為,也較能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達到突破點,進而改變命運,因為愛人愛己以及真誠追求真相的心,冥順於道,無形中會得到天助。

正如耶穌說:我與天父同在一國,而你們都是我的兄弟。這是指每個人都可以是耶穌或是神,也都可以活出佛陀所說的佛性,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但悟者卻親證了它,進而彰顯了它。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悟者的可能。

而悟者作為,則沒有得不得的問題,應該說他們不大會為了自我慾望而去作為,他們對於得與不得沒有執著了,一切皆因緣,本性即為空。他們的作為是出於真愛,是三輪體空之為,是因為親證萬物一體性和平等性所產生的。世俗事物的得與不得,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隨緣得之,隨緣失之,不起執著,當然他們在精神上是非常寧靜的,他們愛護萬物,卻因有空性的般若慧為後盾,身體或有疲累,心裡卻不會生疲累或煩惱,也不覺得是自己在愛護萬物,他們已無自我感,而是所謂的道或神性以他們的肉身為工具來行事,他已與道或說與空性合一。


你問
求不得是該求還是不求?求得是繼續求是不?
不求而得,算是求還是不求?

這個問題還是要讓每個人從自己的層次下手,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一定要有所求,千萬別損人利己,益人益己是最好的了,損人利己則寧可不求,而為了利人而損己者,卻往往在後來會得到大利益,有些路看似比較好走,卻會愈走愈難,有些路看似難走,卻會愈走愈見柳暗花明的。至於悟者,則不為自己而求,不會求個人的華服美屋功成名就,他們只有無意欲作為(例如吃飯喝水睡覺)和為他人意欲作為(愛護他人)。



你問
造命是要先認命還是不認命?才能有造命可言?

我是覺得,造命要以自我接納為基礎。認命是自我接納,然後朝益人益己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自我放棄。如果不接納自己的某些部份,卻強行想要改變命運,第一個,改變命運的阻力會變大,因為不接納自己會導致內心衝突,這會耗損自我能量,減弱所作所為在現實世界顯化的能力,而內心的衝突,也會反映在外在的人我關係和行事作風上,增加外界他人造成的阻力而非助力,第二個,就算真正有幸達到了物質世界的目的,或著改變命運了,我們所不接納強壓下去的部分,會不時跳出來作怪,即使達到外在目的,內心的不滿足感,卻因為我們的不能接納自己而依舊存在。

然後,我覺得要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必須以自覺為前導,也就是說,造命的重點在於自覺,要先有自覺,才有自我接納,在沒有自覺能力之前,人基本上是隨累生累世的業識所轉,然後依此造業,但有自覺能力其實非常不容易,後知後覺已經算很好,有時我們為人處事根本是不知不覺。

我覺得佛法中的戒定慧,是培養自覺能力很好的利器,戒定慧的增長,可使我們避免造惡業,並且增長心的清淨,更容易看清當下的事情,做出更善巧且益人益己的行為,命運隨著對於每個當下的自覺而作為,而非隨著習性和業識而作為,就愈發跳脫原來的舊軌道,往好的方向前進了。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造命方法,是無我,也就是與神性和空性合一,這樣的狀態將可得到天道與眾人的助力,大幅增加心想事成的能力以及同步化事件的出現,但這個層次太高,等我摸索出一個比較清楚的道理來再做分享,現在就暫不多言了。 hehe


編輯者: 天光微亮 (2015-10-01 11:16:23)
↑回到頂端↑
#1810921 - 2015-10-01 11:20:35 Re: 有求皆苦 [Re: 喜喽喽]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張貼者: 喜喽喽
寫得很好,很感謝。

我覺得和你有緣,干脆你帶我出家算了。


謝謝稱讚,很高興你覺得有用,你的問題還蠻有挑戰性的,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你真的想出家阿?善哉善哉。 微笑
↑回到頂端↑
#1810957 - 2015-10-01 13:51:46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喜喽喽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0-01-18
文章數: 301
看得出大德,很用心費神回覆。坦白說見解,我個人認同所說,且認為說得不錯!







編輯者: 喜喽喽 (2015-10-01 14:01: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12984 - 2015-10-10 10:58:31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極具天賦的體操選手,因一次車禍意外而恐被剔除於奧運入選資格,他正忿忿不平時,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動搖他:那只不過是你的渴望,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這種痛苦,得不到,就受盡折磨,就算得到,苦難也不會結束,因為你無法永遠擁有。

多麼有智慧的一段話阿!真的,所有事情都只能經歷,而不能永遠擁有,畢竟世事無常,萬物皆變,這可是不變的定律。但看不破慾望背後隱藏的深意和空性,就只能不斷在苦難中輪迴。實在看到太多人受這種苦,然後自己切身感到這種苦時,才真正知道其厲害,有求皆苦啊。

老子說話了: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王邦雄怎麼註解的呢?由可欲的心知執著,衝向欲得的人為造作,用盡心機算計,只問目的而不擇手段,說是愛天下救天下,實則是打天下害天下。

那該怎麼解套呢?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王邦雄下註:我生養了你而你不歸我所有,我為你做了一切而你未虧欠我,我帶你長大而你不必聽從我,生成萬物的同時,又放開萬物,給出萬物自生自長的空間。如此既不傷人亦不自傷,即是玄德。

上善若水。老子這位兩千多年前的老先生真的太帥了。 帥
↑回到頂端↑
#1816005 - 2015-10-24 09:55:57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你願意被擠壓、拭去、消除或化為烏有嗎?
你願意成為虛無飄渺的,為人所遺忘嗎?
如果不願意,那麼你永遠無法真正脫胎換骨。

~勞倫斯<火鳳凰>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龍樹大士<中觀>


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莫執著。

~釋聖嚴


大道之聲,空性之聲,所謂最大的奧秘,其實俯拾皆是,因此震耳欲聾,真心想見者,必定得見阿。
↑回到頂端↑
#1816771 - 2015-10-28 01:56:32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丹米爾曼在2011年接受誠品專訪,訪談內容平實懇切,語言中的光輝,卻一閃一閃亮晶晶。 讚

-------------------------------------------------------------------------

依循心靈法則,找到中庸之道 專訪丹米爾曼/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作者

文/誠品網路編輯群

「心靈法則指向宇宙內在的規律和智慧,這些法則應用於存在的每一個層面。它們可以引導你通過生命裡的淺灘和暗礁。

依循這些法則的人不單獲得物質上的成功,也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與成就感;而忽視或抗拒心靈法則的人,則會遇到引發他們甦醒的事件,有朝一日,他們將從更高的領悟中尋到平靜與安寧。」

—《鹿智者的心靈法則》開場

1966年之前,我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在安穩的環境中長大,在世界彈簧床錦標賽中拿到冠軍,周遊歐洲各國。可是這段生命歷程為我帶來受之無愧的讚賞,卻沒有為我的內心帶來永恆的寧靜。一天,凌晨三點二十分,在一個通宵營業的加油站裡,我首次與蘇格拉底相遇…
這是大家所熟悉的《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開場,作家丹米爾曼(Dan Millman)以半自傳體的方式寫作這個故事,書中主人翁與智者的對談大哉問,抓住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心靈,陪伴青春生命,勇敢走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成長旅程!

丹米爾曼自身也如同書中所教誨,開始學習如何生活--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規,掌握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能清醒地過著單純、快樂、不複雜的生活。他修行寫作不綴,至今出版十數本靈性成長書籍,並在世界各地主持「和平勇士之道」(The Peaceful Warrior's Way)的演講、研討會,影響廣大。

如今,他的書《鹿智者的心靈法則》(The Laws of Spirit: a tale of transformation)中文版在台出版,他並應台北國際書展之邀來台,舉辦見面會、演講和一日工作坊,親身向大眾傳達他的啟發與教誨。

說話面帶笑容、令人如沐春風的丹米爾曼先生,在誠品站專訪中暢談新書精要,以及如何將這十二個法則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將生命中的恐懼憂慮,轉化為自由清明。



誠品站:在台灣,您出版的第一本書是《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及《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之後,如今又出版了《鹿智者的心靈法則》。作為一名您的忠實讀者,要如何接續在這兩本之後,來看待這本書呢?

丹米爾曼:過去讀我的作品的讀者,常問我說:「我要如何將書中的教導,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呢?」心靈法則,就是我所教導的主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法則「平衡」,其實也就是道家的主要精神、儒家所謂的「中庸之道」。

我的教導並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是真正宇宙裡面的心靈法則,就像是地心引力之於物理學。我從來不是為了寫書而寫書,每本書都有其存在意義,對我來說這整件事情都是很神秘的,就像有一本書喊著說:把我寫出來吧!所以「心靈法則」是很自然的演化過程。

誠品站:和《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相比,《鹿智者的心靈法則》是不是更適合做為一本進階思考的書呢?

丹米爾曼:有些讀者會跟我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開啟他們心靈旅程的窗口。他們說:「那對初學者是很好的一本書。現在我需要比較進階的書了。」我就問:「何謂進階?」讀者說:「其實我沒有真正瞭解你的書。」所以我又另外寫了《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

對很多人來說,寫得平易近人的,就叫做容易懂的書,看不太懂的,就是進階書。但是我覺得進階書可能是寫得不好的書,因為要寫得簡單易懂不容易。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我的思想和教學的基礎。生活是我的導師,《鹿智者的心靈法則》則用另一種角度來呈現智慧。對我來說,用一個有智慧的女人在野外教導我,是很自然的故事設定。

《鹿智者的心靈法則》雖然不像《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一個故事,卻用寓言式的法則來教導我們如何生活。李小龍曾說:「有很多的手指頭指著月亮。」我的書就像是其中的一個手指頭,指著天上的奇觀美景。


誠品站:《鹿智者的心靈法則》當中的十二個法則,是否哪幾個法則特別重要?

丹米爾曼:人家常問我:「那麼多書裡面,你最喜歡哪一本?」我問他們說:「你們有孩子嗎?你們覺得哪個孩子最重要?」他們無法回答—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但是都很重要。
這十二個法則,沒有哪一個特別重要,而是某一個法則、對某個人、在某一個時間裡比較重要。但願我可以告訴你最重要的法則為何,但是全要看你需要的是什麼。但是我認為這十二個法則,確實是人類心靈成長最重要的法則。


誠品站:這十二個法則,多著重在內心自修。我們有沒有可能藉由哪種方法,把法則帶給別人?
丹米爾曼:有一位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說,孩子從來不會好好聽父母所說,但是會看、會學習父母所做。所以把這些法則帶給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教」,如同「誠實」法則所說的。

有一名聖人曾說,當你要影響一個人時,你的身教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所以這些法則不是只有知道就好,而是要運用在生活中,要示範給他人看:除非我們生活在平衡的生活中,不然我們無法向他人傳達平衡;其他的法則也是一樣。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管外在還是內在,都會經歷挫折,所以這些法則可以運用在內在和社會上的挑戰。他們就像種子一樣,一旦我們吸收到身體裡,時候到了就會開花結果。

誠品站:當生活連第一法則都無法達到,真的無法平衡時,如何在這般忙碌的狀態中,時時調整內心?

丹米爾曼:平衡不是目標,而是過程。

人們有時候問我:「你是不是已經達到了這十二個法則呢?」答案是:「不,但是我一直在練習。」如果人家看我實際的生活,他們不會看到一個完美的範例,但是可以看到一個很好的範例。

這些法則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時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每天多多少少都能練習。我認為大家可以把這十二個法則的關鍵字抓出來,每天早晨或睡前看一眼這些關鍵字,來提醒自己每天要練習的目標。

這些小練習,其實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

誠品站:台灣最近有兩則新聞事件:一則是廢死爭議,另一則是司法誤判造成枉死。這兩者似乎互相矛盾,但也反映了社會的恐懼憂慮。如何運用法則來化解這個難題?

丹米爾曼:心靈法則的重要性,不是在於評斷對錯是非,而是去瞭解行為,和其造成的後果。例如「慈悲」法則,就是讓我們瞭解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立場。

我個人其實是反對死刑的,但是贊成和反對死刑的人們,就他們的立場來說都是對的,這個爭論兩邊都是有道理,我兩邊都很尊重。不過社會慢慢會改變。美國歷史上曾支持蓄奴,但改變了,大家都是踉踉蹌蹌的在尋找光明。

運用心靈法則來解決墮胎、槍械管制這類的政治爭議,是很有挑戰性的。我相信心靈法則為我們所做的,是讓我們更能夠理解它們,社會也需要花時間來消化這些法則。

每次我和我太太討論政治時,我們都覺得如果由我們來統治世界的話會更好,但可能其他人也這樣覺得,且他們的觀念和我們不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彼此要努力尊重,並懷抱慈悲。


誠品站:我想要行動改變這個社會,心靈法則是否又適用?要如何使用它?

丹米爾曼:我想到一個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當中的故事。

我的老師蘇格拉底和我有一天晚上散步,那時我的內在正在做很多努力和成長。我看到路邊海報寫:「拯救飢餓兒童!」我問蘇格拉底說:「我是不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幫助兒童,而不是花時間在內在旅程上?」

蘇格拉底轉身,打了我一拳。我其實不懂他為何要打我,但是我想這應該是個測試和挑戰,所以我嘗試打他耳光;他將我過肩摔,並壓住我的手肘,非常的痛。

他把我扶起來,說:「你注意到這一點點的槓桿原理,就能有很大的力量嗎?如果你想幫助別人,依循你心去做,同時繼續你的內在旅程。唯有如此,你才可以瞭解慈悲和勇氣,並保持清明的思考,才會知道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用槓桿原理的方式去幫助人。」

心靈法則就是幫助我們瞭解,槓桿應該放在哪裡,我們就會做出比較明智的選擇,並對世界造成更大的影響。

誠品站:和平戰士(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系列共有四本書,包括《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及《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是您的重要著作。另外兩本未翻譯的"Sacred Journe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The Journeys of Socrates: The Way Begins",又講述了哪些重要道理?

丹米爾曼:這些書不太一樣。

寫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之後,有十年我都沒有再寫書了,因為我沒有新的想法想說。然後我又遇到一位新的人生導師,我對於當時的學習非常的興奮,每年都寫一本新書,就是"Sacred Journey"系列。

寫了十五本書,過了二十五年後,我才想要寫有關蘇格拉底一生的故事。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故事,當時的時間點動機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像是和讀者對話,小說形式。

大部分人喜歡透過故事學習,而非條列式的,我相信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道理比較深入人心。

誠品站:已經懷有信仰的人,或者身為一個無神論者,又該用什麼角度來看待您所談到的心靈法則?

丹米爾曼:這有點像問有宗教信仰的人,如何看待地心引力?不管是佛教徒、基督徒、回教徒,他們都必須承認地心引力,當他們高空彈跳和攀岩時,地心引力都是存在著的。不管我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地心引力都是一個現實。

同樣的,我所描述這些心靈法則也是:存在、平衡、慈悲等法則。不管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這些法則都是重要的。

事實上這些法則,不是某種宗教,或者試圖取代某種宗教信仰,而是普通常識,是人生的提醒,但經由這些提醒,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信徒。

我收到的讀者來信中,包含各種宗教,有牧師還有長老。至於我個人,不隸屬於任何一種宗教團體,但我是所有宗教的朋友。

誠品站:在媒體當中,時常可以看到社會的憂慮恐懼,或者窺視曲解的價值觀,我們要如何運用心靈法則來看待媒體?

丹米爾曼:新聞報導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心靈法則指向永恆。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真理,他讓我們看到生命更大的圖像和更高的召喚,讓我們不斷演化。雖然我們很容易被現在發生的事情所分心,我們必須實際照顧現實生活,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人在性靈上更高的演進,這也是儒道的思想。孔子為社會定下了一些需要遵守的規範,合乎倫理的行為,而老莊看到生命更宏觀的視野。

很多人會責怪媒體專注在負面的新聞上,但我不會這樣責怪媒體。如果我們的身心很健全舒服,但我的膝蓋卻很痛,我的注意力一定是放在膝蓋上,而不是健康的耳朵手腳上。媒體的任務就是報導社會問題所在,所以不是他們的錯,但是確實會扭曲了人們對現實真相的感覺。

我們看了媒體之後,會覺得世界充滿了暴力!但是現代社會的戰爭,比起歷史紀錄來說,是非常少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是我們必須偶爾爬到山頂,看群景,保持視野的寬廣。

很多事情都要有點距離才能看到他們的美感,所以我總是建議:你的頭要在雲端,但要腳踏實地的行走。
↑回到頂端↑
#1817796 - 2015-11-02 06:43:47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在誠品台北車站地下街,喜迎戰利品。 smug


附加檔案
0.JPG

1.JPG

2.JPG


↑回到頂端↑
#1817798 - 2015-11-02 06:46:18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好文連發。有始有終。 扇子


附加檔案
3.JPG

4.JPG


↑回到頂端↑
#1818238 - 2015-11-04 07:08:32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守屋洋/日本作家

到中國旅行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生活水準低。每個人都會覺得"好窮啊"。但是再試著稍微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人們在悠閒的時光流動中,似乎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享受人生。

譬如早晨的上海街角,拎著鳥籠的年長者們三三五五地聚集,宛如位彼此的鳥感到驕傲一樣,傾聽鳴叫聲;或者四處空地也有悠閒自在享受太極拳的人們。這些展現出他們對各自的境遇很知足,並且踏實享受人生的樣態。當然,為了享受人生,或許最好是經濟上很寬裕。可是,要說沒有錢就不能享受人生的話,也並非如此吧。

人生無法重來,既然難得生在世上,就應該在生活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樂趣,踏踏實實地品嘗人生。

守屋洋說,這便是莊子所言"窮亦樂,通亦樂"。佛陀亦說,享受色聲香味觸等欲樂並非錯,不過須注意到享受的對象和享受本身,其產生的果報和可能的風險以及無常性。

享受卻不致沉溺貪戀,隨緣得之,隨緣失之,是門大大大的學問,超越了是大大大自在。 帥
↑回到頂端↑
#1824430 - 2015-12-02 04:21:40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這篇說得特別明白易懂,文中,既有觀念又有實行的方法,釋繼程法師,真不愧出家前做的是小學老師阿。 崇拜


文:釋繼程

有情心在造作,有情生命在流轉,愛染心是深細而有力的。愛染的力量使有情執著、染著,而不能從種種的約束中超脫。

有情的愛染以生命自體的愛為最強,再依此而對外塵有著不同程度的染著,亦即多以自體的愛染為準,對外在能引發自己喜歡的塵境,或去執求,或去奪得,或占為己有,不能捨下。總之,是種種取有。因而在心中、在生活中,有了許多的約束、纏縛,不能自在。

而所執有的種種相、種種塵,也只不過是緣起生滅的假相而已,因此不可能永遠擁有。不是這些塵境因各種條件的離散而失去,就是生命自體的因緣散去而死亡,再也無法擁有所執求的種種事物。

然而有情卻不見此實際情況,仍然隨順著心中的愛欲,不斷地攀求,在得與失之間,苦惱地生存著。在種種得失之間,又看不透生滅的虛幻,執得為樂,視失為苦。然得非永恆,轉瞬間又失去;縱未失去,為長久保有,又得費盡心思精神,換來心的不自在。但有情竟然執苦為樂,汲汲於此得失無常幻化的追求中。

當然,會有一些有情終於在此得失之間看出了事事物物幻生幻滅的實情,於是息下愛染之心,不再做無謂的追求。但有情生命形體的存續,卻是不能沒有外在塵緣的助益,因此並不刻意去排拒這些塵境。只是看出了這一切外在的存在現象,也只不過是條件組合的顯現,包括了生命形體的作用,也未嘗不是如此。於是捨下患得患失的心情,視得失為必然的事,得者只不過是條件具備、組合而有,失者也只不過是條件不足或離散。可得者不妨取之,若失去則能捨下,那又何來苦惱?

於是便能離去種種欲求,卻又適當地受用所需、所能得的塵境,心就能自在、超脫了。
↑回到頂端↑
#1825414 - 2015-12-06 04:10:26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再補一篇。若能做到繼程法師說得這樣,是不是很好呢?日日是好日,秒秒都想快樂的喵喵叫。 花痴

重點:

得之感恩,珍惜愛護,善加應用,分享於眾;
失之感恩,捨下卻喜,無牽無掛,輕鬆自在。

無得非放棄一切,無失也非緊抓不放,
反而是隨順因緣,不追逐,不排斥,不染著,不厭棄。
即使得世間大利益,也因無得無失之心,
而能以之饒益眾生,行菩薩道也。

---------------------------------------------------

無得
文:釋繼程

執相為實,對相染著,
便追逐而想得之、擁之,占之,以滿足慾望。
想得之念,苦;追逐之際,苦;
得之而存,苦;存而怕失去,苦……。
得之念一生起,輪迴不息,皆為苦也,
即使有得之少樂,也常會因患得患失之念而苦。

生存於世,不得不有種種的外緣為所依,
五根得緣五塵,或五境、或五欲,方能運作,生命個體方能生存。
這原是無可厚非,只是執為實而追逐,
則是成了種種的苦,又將得不償失。
因世間諸相,必無常無我,不實而空。

任何追逐,皆如追空,任何得皆非真得,因必失去。
若見諸相無相,諸法非法,知其因緣生滅,
生時不可謂之有,而知其有卻非實;
滅時不可謂之無,見其不存而知其有後續。
故知生滅非真生滅,緣生緣滅耳,故其本性不生不滅。

得失亦復如是,非真有得失之相,而緣得緣失,本性無得無失。
見相而不追逐,隨緣得之,隨緣失之,心無牽掛。
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無情緒上之波動,無樂苦之迷惑。
得之感恩,珍惜愛護,善加應用,分享於眾;
失之感恩,捨下卻喜,無牽無掛,輕鬆自在。

故知無得非放棄一切,無失也非緊抓不放,
反而是隨順因緣,不追逐,不排斥,不染著,不厭棄。
故即使得世間大利益,也因無得無失之心,
而能以之饒益眾生,行菩薩道也。
↑回到頂端↑
#1826019 - 2015-12-08 15:10:20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樓上才提到鈴木大拙的報冤行義理篇,這廂聖嚴法師又來一實踐篇,好事成雙。 灑花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報冤行」就是面對任何的逆境,不論是惡意的打擊、無理的要求、種種的困擾,都將它視為是自己的果報,應該毫無怨尤地接受下來。

在這次禪七後,有位居士寫了一份心得報告,上面說──在未打七前,心裡總是忿忿不平,埋怨自己的丈夫不負責任、不會賺錢、不知照顧妻兒。

打完禪七後,她整個的觀念都改變了,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跪在丈夫面前求懺悔說:「以往的種種都是我不好,你已盡到最大的責任,我卻怨天尤人,弄得家裡痛苦不堪,現在我知道,這些不如意的感受都是自己的果報,你是個好丈夫。」在兒女們的面前說:「你們要好好孝順父親啊!爸爸是位好爸爸。」

我不知道這位居士的先生有什麼反應,是不是受寵若驚?還是懷疑他的太太神經有問題?我想,她這麼做,先生、兒女會受感動的。她自己呢?從此以後再也不會抱怨,她會安於現實,接受她的丈夫,這就是修報冤行的功效。

用「報冤行」可以退除心魔和環境魔。什麼是環境魔呢?剛才我在休息時,聽到果慈居士在三樓教唱念,又打又敲。唱的聲音我聽不到,但她們在桌子上敲得乒乒乓乓,我在二樓隔一層樓板,聽得就好像每一節拍都打在我的頭上。

我邊聽邊想:「這是要我修報冤行了。」經這麼一想,雖然聲音還是響個不停,但已和我無關了。為什麼?因為我不想它,而且接受了它;它客觀地存在,但已不會影響我了。
↑回到頂端↑
#1829519 - 2015-12-25 05:28:03 Re: 有求皆苦 [Re: 天光微亮]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非干我事》

仰山慧寂禪師問溈山靈祐禪師:「百千萬種現象一起來的時候,該怎麼辦?」

溈山說:「青不是黃,長不是短,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

許多問題都是圍繞著「我」而產生的。人間的凡夫不可能離開「我」,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我」。「我」需要、「我」不要、「我」喜歡、「我」討厭……凡事不論內外大小,都是跟自己發生關係以後才來得重要,若跟自己沒有關聯就無所謂。

不過,我的事雖然最要緊,卻也最讓自己困擾;而因為有「我」存在,把他人當做對象,一切都從自己立場出發與別人相處,也就困擾了別人。對稱心的對象想佔有他、利用他,不順意的想對付他、抗拒他、離開他。這些都是圍繞著「我」而產生的身心行為反應。

這種情形好不好呢?從一方面看,如果沒有「我」的觀念或自我執著,幾乎無法生存,因為衣服不用穿了,飯也不用吃了,生病了也不用看醫生了。所以,基本上,「我」是有用的。但是,也就因為有這麼一個「我」,困擾不斷產生。這是一般人的情況,而禪師們又如何呢?他們既能活下去,又不干擾他人,也不困擾自己;知道如何處理自己、處理他人。

在此禪語中,仰山禪師問溈山禪師:「百千萬種現象在你面前一時出現,怎麼辦?」若是普通人就亂了,就像身陷兵慌馬亂之中。我們這個時代如此混亂,怎麼辦?我們這個環境,比如紐約、台北等大都會,如此壅塞雜沓,又該怎麼辦?這裡說:「青不是黃,長不是短。」青的就是青的,長的就是長的,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一般人在處理的當時,誠然免不了困擾和阻礙。

以交通壅塞為例,紅綠燈故障,交通警察不在現場,你挺身去義務指揮,可能還挨「指揮不當」的詈罵。不過,罵歸罵,你依然一輛一輛來指揮,自己終於也可以上路。別人所罵的話你聽得清清楚楚,不過,「非干我事」。你所做的事跟他所罵的內容毫不相干,他罵他的,你做你的。讚歎你的人當然也有,不過,你只是做了你能做的事,把事情處理掉而已;不是為了他人的讚歎,也不自認有功勞。

我曾跟很多人說,要時時存著這樣的觀念:「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因為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所以我去幫忙處理。而處理不是為了我,所以心中無事,但還是經常在為別人做事。這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好處,至少不會困擾自己、困擾他人,並且進一步為許多人解決困難。

(聖嚴法師公案100)
↑回到頂端↑
Page 1 of 5 1 2 3 4 5 >



板主:  留學生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329
紅兒 98
謝尚橗 88
圓仔寶寶 59
CHC 56
hui 55
golden621 50
大內高手 42
jcj 36
follow 34
yungshow 30
愛因斯坦 29
無極 28
元利 27
jwjwo 27
最新議題
吐噶喇群島附近群震開始減少,是什麼原因?
by golden621
今天 at 21:52
台灣第一廟,南鯤鯓代天府牌樓全倒。是否中
華民國氣數在7月滅亡?

by golden621
今天 at 16:55
賀瓏 & Albee
by 歐達善
今天 at 11:22
歌曲:白度母心咒
by jwjwo
今天 at 10:59
[日文童謠]阿彌陀佛
by jwjwo
2025-07-05 12:36:17
工作上遭遇上司的刁難,何時才能改善
by tenen
2025-07-05 09:40:15
試占丹娜絲颱風對台灣的影響。
by CHC
2025-07-05 09:16:27
[日文童謠]觀音微微笑
by jwjwo
2025-07-05 08:19:57
還有一小時三十分,日本龍樹諒見到7月5日
大災難會否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7-05 01:36:08
還有二小時,日本龍樹諒見到7月5日大災難
會否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7-05 01:33:37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蒼銀, tenen, 1 隱形), 68 Guests and 57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189 議題
2160829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