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米爾曼在2011年接受誠品專訪,訪談內容平實懇切,語言中的光輝,卻一閃一閃亮晶晶。
-------------------------------------------------------------------------
依循心靈法則,找到中庸之道 專訪丹米爾曼/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作者
文/誠品網路編輯群
「心靈法則指向宇宙內在的規律和智慧,這些法則應用於存在的每一個層面。它們可以引導你通過生命裡的淺灘和暗礁。
依循這些法則的人不單獲得物質上的成功,也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與成就感;而忽視或抗拒心靈法則的人,則會遇到引發他們甦醒的事件,有朝一日,他們將從更高的領悟中尋到平靜與安寧。」
—《鹿智者的心靈法則》開場
1966年之前,我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在安穩的環境中長大,在世界彈簧床錦標賽中拿到冠軍,周遊歐洲各國。可是這段生命歷程為我帶來受之無愧的讚賞,卻沒有為我的內心帶來永恆的寧靜。一天,凌晨三點二十分,在一個通宵營業的加油站裡,我首次與蘇格拉底相遇…
這是大家所熟悉的《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開場,作家丹米爾曼(Dan Millman)以半自傳體的方式寫作這個故事,書中主人翁與智者的對談大哉問,抓住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心靈,陪伴青春生命,勇敢走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成長旅程!
丹米爾曼自身也如同書中所教誨,開始學習如何生活--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規,掌握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能清醒地過著單純、快樂、不複雜的生活。他修行寫作不綴,至今出版十數本靈性成長書籍,並在世界各地主持「和平勇士之道」(The Peaceful Warrior's Way)的演講、研討會,影響廣大。
如今,他的書《鹿智者的心靈法則》(The Laws of Spirit: a tale of transformation)中文版在台出版,他並應台北國際書展之邀來台,舉辦見面會、演講和一日工作坊,親身向大眾傳達他的啟發與教誨。
說話面帶笑容、令人如沐春風的丹米爾曼先生,在誠品站專訪中暢談新書精要,以及如何將這十二個法則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將生命中的恐懼憂慮,轉化為自由清明。
誠品站:在台灣,您出版的第一本書是《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及《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之後,如今又出版了《鹿智者的心靈法則》。作為一名您的忠實讀者,要如何接續在這兩本之後,來看待這本書呢?
丹米爾曼:過去讀我的作品的讀者,常問我說:「我要如何將書中的教導,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呢?」心靈法則,就是我所教導的主要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法則「平衡」,其實也就是道家的主要精神、儒家所謂的「中庸之道」。
我的教導並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是真正宇宙裡面的心靈法則,就像是地心引力之於物理學。我從來不是為了寫書而寫書,每本書都有其存在意義,對我來說這整件事情都是很神秘的,就像有一本書喊著說:把我寫出來吧!所以「心靈法則」是很自然的演化過程。
誠品站:和《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相比,《鹿智者的心靈法則》是不是更適合做為一本進階思考的書呢?
丹米爾曼:有些讀者會跟我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開啟他們心靈旅程的窗口。他們說:「那對初學者是很好的一本書。現在我需要比較進階的書了。」我就問:「何謂進階?」讀者說:「其實我沒有真正瞭解你的書。」所以我又另外寫了《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
對很多人來說,寫得平易近人的,就叫做容易懂的書,看不太懂的,就是進階書。但是我覺得進階書可能是寫得不好的書,因為要寫得簡單易懂不容易。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我的思想和教學的基礎。生活是我的導師,《鹿智者的心靈法則》則用另一種角度來呈現智慧。對我來說,用一個有智慧的女人在野外教導我,是很自然的故事設定。
《鹿智者的心靈法則》雖然不像《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一個故事,卻用寓言式的法則來教導我們如何生活。李小龍曾說:「有很多的手指頭指著月亮。」我的書就像是其中的一個手指頭,指著天上的奇觀美景。
誠品站:《鹿智者的心靈法則》當中的十二個法則,是否哪幾個法則特別重要?
丹米爾曼:人家常問我:「那麼多書裡面,你最喜歡哪一本?」我問他們說:「你們有孩子嗎?你們覺得哪個孩子最重要?」他們無法回答—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但是都很重要。
這十二個法則,沒有哪一個特別重要,而是某一個法則、對某個人、在某一個時間裡比較重要。但願我可以告訴你最重要的法則為何,但是全要看你需要的是什麼。但是我認為這十二個法則,確實是人類心靈成長最重要的法則。
誠品站:這十二個法則,多著重在內心自修。我們有沒有可能藉由哪種方法,把法則帶給別人?
丹米爾曼:有一位作家鮑德溫(James Baldwin)說,孩子從來不會好好聽父母所說,但是會看、會學習父母所做。所以把這些法則帶給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教」,如同「誠實」法則所說的。
有一名聖人曾說,當你要影響一個人時,你的身教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所以這些法則不是只有知道就好,而是要運用在生活中,要示範給他人看:除非我們生活在平衡的生活中,不然我們無法向他人傳達平衡;其他的法則也是一樣。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管外在還是內在,都會經歷挫折,所以這些法則可以運用在內在和社會上的挑戰。他們就像種子一樣,一旦我們吸收到身體裡,時候到了就會開花結果。
誠品站:當生活連第一法則都無法達到,真的無法平衡時,如何在這般忙碌的狀態中,時時調整內心?
丹米爾曼:平衡不是目標,而是過程。
人們有時候問我:「你是不是已經達到了這十二個法則呢?」答案是:「不,但是我一直在練習。」如果人家看我實際的生活,他們不會看到一個完美的範例,但是可以看到一個很好的範例。
這些法則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時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每天多多少少都能練習。我認為大家可以把這十二個法則的關鍵字抓出來,每天早晨或睡前看一眼這些關鍵字,來提醒自己每天要練習的目標。
這些小練習,其實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
誠品站:台灣最近有兩則新聞事件:一則是廢死爭議,另一則是司法誤判造成枉死。這兩者似乎互相矛盾,但也反映了社會的恐懼憂慮。如何運用法則來化解這個難題?
丹米爾曼:心靈法則的重要性,不是在於評斷對錯是非,而是去瞭解行為,和其造成的後果。例如「慈悲」法則,就是讓我們瞭解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立場。
我個人其實是反對死刑的,但是贊成和反對死刑的人們,就他們的立場來說都是對的,這個爭論兩邊都是有道理,我兩邊都很尊重。不過社會慢慢會改變。美國歷史上曾支持蓄奴,但改變了,大家都是踉踉蹌蹌的在尋找光明。
運用心靈法則來解決墮胎、槍械管制這類的政治爭議,是很有挑戰性的。我相信心靈法則為我們所做的,是讓我們更能夠理解它們,社會也需要花時間來消化這些法則。
每次我和我太太討論政治時,我們都覺得如果由我們來統治世界的話會更好,但可能其他人也這樣覺得,且他們的觀念和我們不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彼此要努力尊重,並懷抱慈悲。
誠品站:我想要行動改變這個社會,心靈法則是否又適用?要如何使用它?
丹米爾曼:我想到一個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當中的故事。
我的老師蘇格拉底和我有一天晚上散步,那時我的內在正在做很多努力和成長。我看到路邊海報寫:「拯救飢餓兒童!」我問蘇格拉底說:「我是不是應該花更多時間幫助兒童,而不是花時間在內在旅程上?」
蘇格拉底轉身,打了我一拳。我其實不懂他為何要打我,但是我想這應該是個測試和挑戰,所以我嘗試打他耳光;他將我過肩摔,並壓住我的手肘,非常的痛。
他把我扶起來,說:「你注意到這一點點的槓桿原理,就能有很大的力量嗎?如果你想幫助別人,依循你心去做,同時繼續你的內在旅程。唯有如此,你才可以瞭解慈悲和勇氣,並保持清明的思考,才會知道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用槓桿原理的方式去幫助人。」
心靈法則就是幫助我們瞭解,槓桿應該放在哪裡,我們就會做出比較明智的選擇,並對世界造成更大的影響。
誠品站:和平戰士(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系列共有四本書,包括《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以及《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蘇格拉底如是說》,是您的重要著作。另外兩本未翻譯的"Sacred Journe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The Journeys of Socrates: The Way Begins",又講述了哪些重要道理?
丹米爾曼:這些書不太一樣。
寫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之後,有十年我都沒有再寫書了,因為我沒有新的想法想說。然後我又遇到一位新的人生導師,我對於當時的學習非常的興奮,每年都寫一本新書,就是"Sacred Journey"系列。
寫了十五本書,過了二十五年後,我才想要寫有關蘇格拉底一生的故事。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故事,當時的時間點動機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像是和讀者對話,小說形式。
大部分人喜歡透過故事學習,而非條列式的,我相信用這種方式,來表達道理比較深入人心。
誠品站:已經懷有信仰的人,或者身為一個無神論者,又該用什麼角度來看待您所談到的心靈法則?
丹米爾曼:這有點像問有宗教信仰的人,如何看待地心引力?不管是佛教徒、基督徒、回教徒,他們都必須承認地心引力,當他們高空彈跳和攀岩時,地心引力都是存在著的。不管我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地心引力都是一個現實。
同樣的,我所描述這些心靈法則也是:存在、平衡、慈悲等法則。不管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這些法則都是重要的。
事實上這些法則,不是某種宗教,或者試圖取代某種宗教信仰,而是普通常識,是人生的提醒,但經由這些提醒,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信徒。
我收到的讀者來信中,包含各種宗教,有牧師還有長老。至於我個人,不隸屬於任何一種宗教團體,但我是所有宗教的朋友。
誠品站:在媒體當中,時常可以看到社會的憂慮恐懼,或者窺視曲解的價值觀,我們要如何運用心靈法則來看待媒體?
丹米爾曼:新聞報導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心靈法則指向永恆。
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真理,他讓我們看到生命更大的圖像和更高的召喚,讓我們不斷演化。雖然我們很容易被現在發生的事情所分心,我們必須實際照顧現實生活,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人在性靈上更高的演進,這也是儒道的思想。孔子為社會定下了一些需要遵守的規範,合乎倫理的行為,而老莊看到生命更宏觀的視野。
很多人會責怪媒體專注在負面的新聞上,但我不會這樣責怪媒體。如果我們的身心很健全舒服,但我的膝蓋卻很痛,我的注意力一定是放在膝蓋上,而不是健康的耳朵手腳上。媒體的任務就是報導社會問題所在,所以不是他們的錯,但是確實會扭曲了人們對現實真相的感覺。
我們看了媒體之後,會覺得世界充滿了暴力!但是現代社會的戰爭,比起歷史紀錄來說,是非常少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是我們必須偶爾爬到山頂,看群景,保持視野的寬廣。
很多事情都要有點距離才能看到他們的美感,所以我總是建議:你的頭要在雲端,但要腳踏實地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