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22 of 41 < 1 2 ... 20 21 22 23 24 ... 40 41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845236 - 2016-03-21 13:25:12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70 集 *****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DXkoIODVM&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70


在影音1小時10分至結尾的這段教誨中,實在太精采了。蔡老師講述宋朝是繼五代十國這些短命的國家後,可以綿延幾百年國祚的朝代,原因就在於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趙匡胤領受母親教誨,開啟一個穩定長治久安的時代,中國老祖宗說女人是世界的源頭,每一個偉人、聖哲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的確是!我們也許只記得歷史上的名人,不記得他們背後那位教養他的母親,但是沒有母親,絕對沒有偉人、聖哲人。

另外,蔡老師講述楚國孫叔敖的歷史故事,貴為一國宰相,在就任餐會興高彩烈的當下,可以虛心、慎重、恭敬地領納一位老者的教誨,確確實實是每一位當官的應該謹慎持滿的態度,很精彩!敬獻給各位,分享這個發人省思的好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6354 - 2016-03-29 11:06:39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大意:對人施恩應該一開始從淡薄、逐步增加,而漸漸濃厚。如果一開始對人恩德很濃厚,使對方期望值過高,後來卻冷淡下來,別人就會忘記曾經接受的恩惠。對人的威嚴應該從最初就要嚴明,使之納入正軌,而後可以逐漸放寬。如果先前寬鬆,使人沒有畏懼之心,沒有依循的規範,放逸成性,以後卻要嚴格要求,別人就會抱怨過於嚴酷不仁。儒家說,凡事要慎於始;西方格言也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人對事開始能把握尺度,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避免以後可能的不良後果。



語云:「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大意:諺語說:登山要忍耐走過艱險的小路,踏雪賞景要耐心走過高峭危險的小橋。這句話中,一個耐字極有味道和意趣。就如同在險惡邪僻的人情世故中、經歷崎嶇坎坷的世道艱險,如果不依靠一個耐字支撐堅持過去,又有幾個不會墜入紛亂、險惡的處境中呢!《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凡事若不能忍耐,就會功虧一簣,陷入危機。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大意:處世不要蒙昧欺騙自己的良心,待人不要拂逆違背一般的人情事理,享用不要竭盡耗費物質資源。這三件事做到,就可以為天地間樹立人心的準則,為人民樹立主宰命運的典範,為後世子孫創造福報。



居官有二語,曰:「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居家有二語,曰:「惟恕則平情,惟儉則足用」。

大意:對於身居官位的人有兩句話應遵循:「只要用心公正就能生出智慧,只要廉潔無私則能產生威信,使人敬畏信服。」居處在家庭內部也有兩句話應該奉行:「凡事只要能互相體諒,推己及人,則能保持心情平和公允;只要生活節儉,不追求奢侈豪華,就能夠生活富足,不至於匱乏。」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大意:不必和卑鄙的小人互相敵視、結下怨仇,小人作惡多端,自然有他的冤家對頭;即使人力無法懲治,也會受到因果的懲罰,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必向道德高尚的君子討好諂媚,真正的君子大公無私,正直平等,原本也不會藉公眾利益行私人的恩惠,怎麼會接受別人的諂媚巴結呢?《弟子規》也說:「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大意:能夠最終建立功勛業績的人,多半是態度謙虛、行事圓融通達的人,才能得到眾人的幫助和擁戴,突破種種困難。最後導致事業失敗、失去時機的人,必定是性情執拗、堅持己見的人。即使才智過人,但處世剛愎自用,不能容人納物也會失去大眾的支持而獨木難支,無法成就事業。



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遇民信也。末世貴爵厚賞,而民不信也。夫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則分職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即賦斂省;不奪民時,即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尊;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罰當罪則姦邪止;賞當賢則臣下勸。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意解:(公孫弘上疏說:)我聽說上古堯舜的時代,不重視封爵、賞賜,而人民都能努力向善;不崇尚用嚴刑重罰,而人民卻不輕易犯法。這是因為堯舜自身以無私公正之心領導臣民,對待人民有信義。到了後世重視封爵,厚加賞賜,可是人民卻並不信任。豐厚的賞賜、嚴厲的刑罰,不足以勉勵人們向善、禁止人們為非,必須對百姓有信義才行。所以,按照能力任用官員,則各自分配的職務就能治理得當;去除無用的言詞,就能了解事物的真相;不製作無用的器物,就能減少稅賦;不耽誤農時,百姓就能富足;有德行的人予以進用,無德行的人予以斥退,朝廷就能樹立起威信;有功勞的人得到提拔,無功勞的人給予降職,群臣就能明白退讓的道理;處罰的輕重適合其罪行,姦邪之人就會止步;獎賞的多少適合其賢能程度,臣下就會得到勉勵。總括這八點,是治國的根本。



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绥之斯倈,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意解:在上位的君主教化下面的臣民,下面的臣民服從君主,猶如陶土放在製陶器的轉輪上,任憑陶藝師傅拉坯成形;又如同金屬在模具裡,任隨鑄造技工鑄造。「以仁政安民,則遠方之人就會前來歸附;以樂教感動人民,則百姓就會和睦喜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教明於上,化行於下。人有恥心,則何盜之為?」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奔秦焉。

意解:趙武回答晉侯說:「周人諺語有這麼一句話:『能看清深潭中游魚的人不吉利,以智巧料知隱匿事物的人會遭殃。』您要想使晉國沒有盜賊,不如選拔賢良並予以任用,使朝廷中政教清明,百姓中好風氣流行。人們有了羞恥之心,哪還會去作盜賊呢?」於是晉侯任用隨會主持有關政務,眾多盜賊便逃往秦國去了。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工。

大意:喜歡宴請賓客聚會、飲酒作樂,物欲享受多的家庭,不是一個好的人家,家道必定無法長久。貪圖名聞利養、榮華富貴的習氣超勝,不知道回歸內心涵養道德,就不是一個好的讀書人。謀求、保護自己官位名譽的念頭深重,必定不能忠心報國,為民造福,就不會是一個好的大臣宰官。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大意:人的一生,在無始無終的長劫輪迴中,就好像石火電光一閃而過,極其短暫。世人還要在短暫的人生中計較微小的出入、爭競長短是非,卻沒有想到人生又有多少光陰呢?世間萬物,在浩渺無垠的虛空法界中,只好像蝸牛的觸角一樣微小狹隘。世人還要在裡面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較量勝負得失、評論高低雌雄。不知道所爭的世界只是這般大小而已。



矜名不如逃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閒?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係;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大意:矜惜重視自己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有真正意趣;即使人事練達、八面玲瓏,哪裡比得上凡事簡省那樣清閒自在呢?修道的人要像獨來獨往的白雲從巖岫間飄出,歸去或停留都沒有絲毫的繫縛;要像清朗如鏡的明月高懸碧空,人世的寂靜與躁動兩者都毫不相干,不受任何影響。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大意:世間一般人因為把「我」字認識得太過於真實,故而多生出種種的慾望愛好、種種的煩惱造作。從前的古聖先賢說:如果不再知道有一個「我」,怎麼能知道身外之物的寶貴呢?又說:人如果能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貪瞋癡慢的煩惱又向何處侵襲呢?這真是正好擊中要害的言語呀!一切的煩惱都是由於人把身體當作「我」,生起虛妄的執著、貪求,而產生的。看清這個事實真相,放下身見,放下我相,煩惱自然無從生起。



視民為吾民,善善惡惡或不均;視民為吾心,慈善悲惡無不真。故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是謂同仁。」

大意:即使做到看待一切人民都是我的子民,也還是有善有惡,或許不能均等相同;只有看待一切人民都和我是一個心體,不管對賢善的表示慈愛,或者對醜惡的表示悲憫,就沒有一樣不是出於真心。所以說:天地和我是同一個根本,萬物與我同一個體性法身,明瞭這個才叫作真正的平等博愛,一視同仁。



「靜極則心通,言忘則體會。」是以會通之人,心若懸鑑,口若結舌,形若槁木,氣若霜雪。

大意:人心安靜到極處就能通達一切,突破障礙;忘卻言語的表達,則能用心體察領會萬物的真意。因此對宇宙萬物的理事因果真正融會貫通的人,內心如同明鏡高懸,洞察一切;口中卻如同拙於言語的人一樣張口結舌;其形像如同枯槁的樹木一樣沉寂,其氣節卻像寒霜冰雪一樣高潔。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循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大意:萬物萬法體性空寂,而不離幻象,所以佛說真空不空。執著事相不是真實體性,破除一切妄相也不是真實體性。請問世尊,這些問題要如何處理呢?修行人要在世間法中超越世間,追求五欲的享受是痛苦煩惱,斷絕一切慾念也會讓人感到苦悶空寂。聽憑我等同參道友善於修身持守。



性天澄徹,即飢飧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撥弄精魄。

大意:悟了天性本然清淨澄澈,即使和常人一樣,飢餓時需要吃飯,口渴時也要飲食,無非都是保養身心健康,作為修道的幫助,而不會貪戀癡迷在飲食的享受中。如果內心沉淪迷惑,縱然整天高談禪機教義,演說佛經偈頌,總都是消磨時光,信口空談,虛耗精神而已,沒有真實的領悟與受用。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糠,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大意:纏縛與超脫只是在各人自己內心。能了悟自心,則見到屠場鬧市中的糟糠廢物,也儼然像是清淨佛土。如果不然,縱然隱逸清淨山林,與一架古琴、一隻野鶴,一片花叢竹林為伴,愛好雖然清雅,內心分別執著的魔障終究還是存在。因此諺語說:能夠放得下,世俗塵境也是真實境界;若自心沒有了脫,即使出家為僧,住在深山古剎也還是俗家凡塵。



把物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操持既堅,又當混迹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不亂,以養吾圓機。

大意:當我們在外物環境中還把持不定的時候,應該杜絕接觸紛擾喧囂的塵世,遠離五欲六塵的環境,使這顆心不去見到足以引起我們欲念的事物,而不會迷亂,這樣來澄定自己真心寂靜之體。等待自己的操守行持已經堅定不移的時候,又當混雜在現實生活的五欲六塵中,歷事練心,使這顆心見到足以引起欲念的境界,而能保持不會迷亂,這樣來涵養自己圓融機靈、自在無礙的後得智。這一節所講的就是佛法修學的次序,前面一段的出世是修養根本智,當根本智現前,還要入世歷練修養後得智,才能圓滿真實智慧,而不會落於空寂,失去作用。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下於天下者,方能出世間於世間。

大意:能夠就現前一個凡身而了悟萬物一體的法身,就會知道外界的宇宙萬物都是自己內心萬象的投影。這樣的人方能把萬物的妄相歸付到萬物共同的體性真如,就好像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回歸圓心一樣。對於權力地位沒有貪戀,可以把天下的利益交還給天下百姓的人,方能夠在出世間,而於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世間中不離世間,解脫繫縛,得到永恆的清淨自在。



「為鼠常留飯,憐蛾紗罩燈。」古人此點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即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意解:為了愛護老鼠,常常留下一點飯菜給牠們吃;因為憐惜撲火的飛蛾,怕牠們因此喪命,而以紗罩罩住點燃的油燈。古人這一點慈悲一切眾生的念頭,就是我們人類一點生生不息、養育萬物的樞機。如果沒有這一點仁愛之心,就是一般人所謂泥塑木雕的身體,而失去了靈魂的人。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大意:閒暇無事的時候,就要觀察心裡有沒有起妄想雜念;有事的時候,就要考慮有沒有心浮氣躁、意氣用事;事事順心、春風得意的時候,就要反省有沒有驕傲自負的言語神色;失意淪落的時候,就要回思有沒有怨天尤人的情緒。這樣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到這些念頭漸漸從多到少、從有到沒有的地步,才見到學問的真實消息,因為真正的學問就是引導人回歸清淨無染的真心。



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縻。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大意:鐘鼓的形體中間本來是空的,因為能發出聲音,而招致人們來撞擊,最後傷害自己;麋鹿的本性喜歡閒散自由、無拘無束,卻因為被人飼養而失去自由,受到束縛、拘禁。由此可以看出名聲其實是招來災禍的根本,欲望則是使人心志散亂迷失的媒介,因此學道的人不能不努力排除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把心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才與道相應。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3-29 11:09: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6355 - 2016-03-29 11:08:31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鍊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大意:學習聖賢大道的人如果在行動和靜修的時候,操守產生變化;喧鬧和寂靜的環境中,志趣有了差異,還是因為德行的磨煉鍛造沒有純熟,心神依然雜亂不明,才會隨著境界轉移動搖。真正的節操涵養功夫成就,應該是靜時心如止水,像白雲停留在空中,而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活潑靈動,生機盎然的景象。而在動盪忙亂中,仍然保持心地恬靜祥和,波瀾不驚。達到這樣動靜一如,不隨境轉的功夫,才能看出守住一體的大道,以不變應萬變,萬法平等的奧妙。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大意:如果我真的具備卓越的德行和智慧,還怕有什麼樣的惡人、愚人不能感動、教化?就好像巨大的熔爐、高超的工匠,無論如何堅硬頑鈍的金屬都可以陶鑄、熔化。如果我真的心量廣大開闊,又怕有什麼樣的逆境惡緣不能包容接納呢?就好像汪洋大海、長江黃河,能夠接納一切的橫流和污水溝。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有的問題一定是在自己,而不能向外找原因,怨天尤人。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論。

大意:想要涵養學問的人,能把自己性格情操上的偏頗之處、私心雜念消融化解,歸於正直平等,這就是一門大學問,也就是《大學》所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必讀太多高深的經論,能夠消除家庭中的猜疑、誤會,甚至矛盾、怨恨,達到家庭和睦,每個人都心平氣和,這就是一部大經大論。自己的德行修養達到一定境界,才能感化一個家庭;能夠治理好一個家庭,就能治理好國家、社會,乃至世界。所有的學問、經典,無非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大意:修積一切福報的基礎,只是在常常保持一個念頭的仁慈祥和。因為有仁愛之心,就不會造作惡業傷害別人;就會時刻想到別人的需要,愛護幫助一切眾生;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仁愛之心能夠圓滿一切善業,招感一切福報,所以說是百福之基。開啟一切善行的途徑,就是常常保持內心的謙卑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謙遜的人不會自以為是,得少為足,能夠接受別人的提醒和建議,不斷改正自己的過失錯誤,提升道德學問,善行一天天圓滿,所以叫萬善之門。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

大意:佛法講「一即一切」,就像大海之水,任何一勺,都具備了四大海水的味道,而不需要把所有的海水一一嘗過。修行也是這樣,世出世間法是相通的,並不需要把世間法通通體驗過,才能瞭解世間萬象。一切即一,就像地上千萬條江河中,都有月亮倒映其中,總歸都只是天上一輪明月。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本體不離自性,自心如同摩尼寶珠,宜當如月光明朗皎潔,獨自朗現,則一切法都會通達明瞭。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大意:我們為人處世,應該用真誠正直的態度與人交往,才能得到真正的愛戴,長久的友誼。與其得到別人的當面稱讚,不如讓別人真心敬重,不會在背地裡毀謗批評。當面讚歎,或許是礙於我們的身份地位,別有目的。唯有真實的道德節操,才能避免背後的譏毀批評。與其讓人在剛剛開始交往時感到非常歡喜,不如讓人不會因為相處長久而厭煩。乍交之歡是好的開始,如果沒有真實德行,或許無法長久;久處不厭則是好的結果,必定曾共同經歷過風雨陰晴。所以一個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絕不會面諛背毀,也不會喜新厭舊。



己之情欲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適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大意:涵養德行,對自己的感情欲望不能放縱,應當要用相反的方法來控制約束,原則就只是一個「忍」字,降伏自己的貪瞋煩惱,使之合乎道義。對別人的感情欲望則不能違背常情,應當先用隨順的方法因利勢導,原則只是在一個「恕」字,要懂得推己及人,寬恕別人的過失。現在的人都是用寬恕來順從自己的感情欲望,而要求別人剋制感情欲望,恐怕是不可以的吧?人和人之間的衝突、不和,常常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真正有涵養的人只會要求自己,而不會一味苛求別人。



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大意:有智慧的人懂得隨順在時尚風俗之內,善巧方便匡救時弊,就好像和煦的清風在不知不覺間就消除了夏日的酷暑炎熱。如果表現得不合時宜,不但無法匡正風俗,還會招來毀謗和災禍。要混同世俗之中而不沾染世俗之氣,就好像雲薄風輕,與天邊朦朧的月光相互輝映,若有若無,才能啟發人心回歸純淨,如果表現得過分清高超脫,讓人感到無法企及,反而會退失信心,自暴自棄。佛法中講恆順眾生,老子講和光同塵,佛法世法,修行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眾生和社會覺悟,長善救失。恆順是為了更好的發現和解決問題,這就是它的功德利益。



與人者,與其易疎於終,不若難親於始;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大意:和人交往,與其開始很親密,到後來輕易疏遠冷淡而終結,還不如從一開始對交往持非常慎重的態度。而管理事務的人,與其開始時疏忽放任,造成損失,到後來費盡心思機巧去維持局面,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安於本分,盡心守成,雖然看上去很笨拙,卻可以避免日後的危機。《大學》告訴我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常言也說要慎於始,任何事情前面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後面才能有健康順利的發展。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大意:待人交友要留有餘地,不能將恩情禮義用盡,則可以維繫貪得無厭之人心,因此要常常保持對人的恩惠禮遇,無有窮盡,要用禮來節制保留,就可以長遠維繫人心不會厭煩。統御操作事業或者管理一些事務,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有所保留,不要發揮到極致,以免給同事或者下屬造成壓力,就可以防止發生意想不到的變故,所謂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餘不盡」才能持久,給別人留餘地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餘地。這段話似乎是專對居於領導地位的人而說,實際上擴展開對每一個人都需要。



羶穢則蠅蚋叢嘬,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大意:有羶臭污穢的東西,就會招來蒼蠅蚊蚋聚集叮咬,芬芳馨香的鮮花則會招來蜜蜂蝴蝶的採集侵擾,都會受到損傷。因此有智慧的君子不會去造業,而帶來災禍;也不願追求立好的名聲,而造成困惑。他只是保持自性渾厚質樸的正氣,不露鋒芒,這樣就能在修身處世中得到一片清靜恬然的天地,避免虛名的困擾。



師古不師今,捨舉世共趨之轍;依法不依人,遵時豪恥問之塗。

大意:求學問,要以古人為老師,不能以現在人為老師,學習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態度,捨棄整個世間人共同趨向的錯誤道路,不能隨波逐流。正知見,要依據世出世間聖賢所傳的經典正法為標準,遵守時豪俊傑恥於問津的通途倫常大道,但要依法不能依人,對現代人的言論亦要不恥下問,與法相應則可遵從時豪俊傑,不相應的不依。因為古聖先賢的經典、教誨是從自性流露,是數千年智慧的結晶,經歷無數人的驗證,可以帶我們走向幸福美滿,走向究竟大覺。現代資訊雖然層出不窮,卻多是從妄想執著中產生的錯覺,無法經受時間和現實的衝擊,怎麼可以作為我們人生的指導和方向呢?



求見知於人世易,求真知於自己難;求粉飾於耳目易,求無愧於隱微難。

大意:為人處世,希求受到世間一般人的賞識、成為人所周知的名人還比較容易,尋求真正瞭解知道自我,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卻是非常困難的。粉飾外表的言行舉止,以求掩人耳目,得到名利,是很容易的;力求自己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即使在隱秘細微的地方也無愧於心,才是最困難的。



廉所以戒貪,我果不貪,又何必標一廉名,以來貪夫之側目?讓所以戒爭,我果不爭,又何必立一讓字,以致暴客之彎弓?

大意:提倡廉潔是為了戒除貪婪的索取,我果然沒有貪求之心,又何必故意去標榜一個廉潔自守的名譽,表現與眾不同,而招來貪婪之人的憤恨、斜視呢?謙讓是為了戒除鬥爭,如果我果然沒有競爭之心,又何必樹立一個謙讓忍耐的名字,似乎故意彰顯別人的短處,以致引起橫暴之人反目成仇,陷入危機呢?廉潔、謙讓都是美德善行,但是只能用來要求自己,如果存有沽名釣譽的念頭,就落入虛偽,惡報也就難以避免了。《太上感應篇》舉出「形人之醜」一條,不只是用言語形容別人的醜態,像這裡所講的用自己的善,故意反襯別人的不善,同樣屬於形人之醜,是災禍的來源。



口裡聖賢,心中戈劍,勸人而不勸己,名為掛榜修行;獨慎衾影,陰惜分寸,競處而復競時,才是有根學問。

大意:如果口裡講的都是倫理道德、孝悌仁義的聖賢道理,滔滔不絕,內心卻充滿了貪瞋癡慢的煩惱,只知道勸戒別人而不知道勸戒自己,這種就叫做掛名標榜的修行,所謂欺世盜名而已,並沒有實質意義。即使是獨自一人的時候,也常常保持謹慎恭敬,對於每一分、每一寸短暫的光陰都倍加珍惜,爭取一切時、一切處都不空過,這才是學問有了根基,不會動搖了。



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之人?構千楹而招來賓客,孰若葺樹椽之矛,以庇孤寒之士?

大意:與其花費千兩黃金去結交有名望的賢士豪傑,哪裡比的上倒出半瓢粗糧,去接濟一些正在忍受飢餓的窮人,更有實際利益?與其建構宏偉高大的廣廈千間,去招攬接待賓朋貴客,還不如蓋幾間簡陋狹小的茅屋,來庇蔭一些孤獨無依、忍受寒凍的讀書人,來的更有價值。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並非事情本身困難,而在於難以得到回報,人不願做而已。而正是這種不求回報的施與,才是真實的善行善德,又怎麼會沒有善報呢?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3-29 11:09: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7588 - 2016-04-05 15:43:33 為什麼壞人會盯上你?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為什麼壞人會盯上你?

《大學》有句話講得很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就是從皇上到賣菜的,到販夫走卒、推小推車的,“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你不修身,當皇上不能把這個國家治理好,甚至連媳婦都不會娶。

今天很多人完全把價值觀弄顛倒了。 我記得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見到我就痛哭流涕,說她丈夫欺騙她。 她剛跟她丈夫結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是個流氓。 她說她現在想離婚,想找一個好人過日子,問我行不行。

我看著她說:“我直接跟你講,你找不到。”

她當時就不哭了,很震驚地說:“我的命為什麼那麼苦呢?”

我說:“’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為什麼這麼苦,你知道嗎?你價值觀錯了。你看,你穿著衣服跟沒穿一樣啊。這不是以醜為美、以惡為善、以非為是嗎? ”

她當時就愣了,有點兒不好意思,“您這是什麼意思啊?”

我說:“我問你個問題,人群當中哪個正人君子願意靠近你?對穿成你這樣的女子感興趣的,都是什麼人?不是好人嘛。你自己的心沒改,你的觀念沒轉過來,穿成這樣,打扮成這樣,好人不會靠近你,一看你就害怕。什麼人對你感興趣呢?你丈夫這樣的花花公子。你能把這樣的人一個一個地感召來,來一個離一個,年年離婚。”

她頭一次聽人這麼說,這才有了一點兒覺醒。 哪個女人不想幸福啊,有些人為什麼得不到呢? 她不知道這個道理,沒人講。

古人告訴我們一個詞叫“感召”。 “感”,大家見面有感覺;“召”,你把這個人給召來了。

我曾經到監獄裡採訪,碰到一個剛被抓起來,判了 6 年刑的犯人。 他一見到我就說:“你別採訪我,我可冤了。”

“為什麼?”

他說:“我剛認識那兩個人,他們就讓我跟他們一塊兒去詐騙,結果就被抓進來了,你說我多冤。”

我說你不冤。 為什麼呢? “感召”。 《周易》裡有一句話,“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一類的人往一塊兒湊合。 來聽這個論壇的,我估計百分之百都是好人。 如果哪兒坐著一個流裡流氣不正經的人,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女就湊過去了,因為他們看到他就有感覺——“感”,然後就湊近了——“召”。 我穿著這身衣服往人群裡一坐,學傳統文化的一看,“哎,這個挺好。”他就湊過來了,也是感召。

那個犯人就問我是什麼意思,我說:“你在鏡子裡看看自己的形象。賊眉鼠眼的,你站在人群裡,一看就不像好人。有想做壞事的人,在人群裡一找,就看見你了。這就叫’感召’。”

所以一切災難都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可以查查自己的通信錄,看看你身邊都是什麼樣的朋友。 你好色,你那些朋友基本上都好色;你貪財,周圍那些人也都貪財;你喜歡騙人,你周圍的人可能也都是這樣的。 如果是做正人君子,單位裡很少會有壞人、惡人,你不用怎麼管。 所以很多企業家說員工不好管,家長說孩子不好管,學校說學生不好,某人說朋友不好,他們都不懂啊,是自己不好。 你的心很正,你說的話都是正人君子的話,你感召來的,自然都是正人君子;你說邪門歪道的話,那喜歡耍貧嘴的就都來了。

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價值觀轉變過來,不要再怨社會,不要再怨別人了,都是自己的價值觀錯了。 不正、不善、不美、沒有智慧,感召來的就是災禍。 為什麼別人遇不到,你遇到了呢? 你有問題啊!

2016-04-05陳大惠老師 世知東方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7590 - 2016-04-05 15:50:36 糟蹋這些東西最損福報,你珍惜了嗎?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糟蹋這些東西最損福報,你珍惜了嗎?

發布:yj861001

世人會珍惜貴的東西,貴重的東西難得,比如金銀珠寶,就特別珍惜。浪費便宜的東西,比如說米飯,以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輕易浪費。要知道,浪費自然界的東西,更為損福報。

比如說水,有的人洗衣服,水都是嘩嘩流,覺得一噸水才幾塊錢。或者去吃快餐,米飯吃不完,就扔掉。一碗米飯才幾毛錢。或者衣服,衣服很便宜,穿的不喜歡,就扔掉重新買過。這個是誤區,就是用錢來衡量價值。

無論多富貴,一輩子吃的糧食,用的水都是有定數的。沒有福報了,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比如六零年代,餓死的很多。那現在,沒有福報,有糧食也吃不著,好比得了咽喉癌。因為這輩子的糧食,都是給他吃完了。用水也一樣,不要覺得水到處都有,像跑到甘肅等沙漠偏遠地區,要用水就很困難。這麼浪費水,下輩子就會投胎到沒水的地區。沒有水的地區成長的人,就缺少智慧。腎臟主水,和人的智慧有關。江南多水地區,人多聰慧。浪費水,下輩子就缺乏智慧。

浪費水和糧食,乃至能吃的東西,都不是幾塊錢的問題。不要拿錢來衡量這些價值。人類要對自然有敬畏,水,糧食,乃至人類吃的,都是自然產生的,要有敬畏之心。以前人把五穀看成有五穀神,水有水神,這就是要敬畏。

人類來到地球,什麼都沒有辦法創造,都是用自然的,吃的用的,都是來自大地。應該要敬畏。人類現在善業在顯現中,所以糧食、水都很便宜。要是惡業現前,糧食欠收,或者旱災來了,你看怎麼用錢來衡量這個米糧和水的價值。沒有金銀財寶不會餓死,沒有糧食人就餓死。所以要記得,這些養色身的糧食,水,蔬菜,都是上天的賜予,要珍惜。

人來到世界上,吃多少都有定數。哪怕是百萬富翁,還是乞丐。只要命中帶著吃的,都不會餓死。要是命中吃的沒了,有錢也會餓死。禪宗叢林,出家人晚上一般少吃飯,一來留些口糧給窮人,二來也給自己留些口糧。吃的一分,命中少了一分,那浪費糟蹋一分,命中就少了十分。上天最看不過的,就是人糟蹋和浪費。同時要教育孩子養成珍惜的習慣。


-------
轉自
http://repentance2015.pixnet.net/blog/post/198369778-%E7%B3%9F%E8%B9%8B%E9%80%99%E4%BA%9B%E6%9D%B1%E8%A5%BF%E6%9C%80%E6%90%8D%E7%A6%8F%E5%A0%B1%EF%BC%8C%E4%BD%A0%E7%8F%8D%E6%83%9C%E4%BA%86%E5%97%8E%EF%BC%9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8108 - 2016-04-08 16:44:46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先王為禮,以達人之性理,刑以承禮之所不足。故以仁義為不足以治者,不知人性者也,是故失教,失教者無本也。以刑法為不可用者,是不知情偽者也,是故失威,失威者不禁也。故有刑法而無仁義,久則民忽,民忽則怒也;有仁義而無刑法,則民慢,民慢則姦起也。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兩通而無偏重,則治之至也。夫仁義雖弱而持久,刑殺雖強而速亡,自然之治也。

意解:古代先王制定禮法來實現人們本性的仁義,調整刑罰來彌補禮制的不足。所以認為仁義不足以治國,是不懂得人性本善,於是就缺乏教化,缺乏教化的治理就失去了根本。認為刑罰不可以治國的,是不了解人習性的偽詐,於是就失去威攝,失去威攝就不能禁止惡行。所以有刑法而沒有仁義,時間久了百姓就會疏忽道義,百姓疏忽道義就會發生叛亂;有仁義而沒有刑法,百姓就會怠慢,百姓怠慢,就會作奸犯科。所以說,以仁義為根本,以法律為佐助,使兩者結合而不偏重,這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仁義教化雖不顯著,但是效果持久;刑罰效果顯著,(過分依賴) 卻會加速國家的滅亡。這是治理國家的自然之道啊。



古者篤教以導民,明辟以正邢。刑之於治,猶策之於御也。良工不能無策而御,有策而勿用也。聖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

意解:古時候,聖人竭誠用孝悌仁義的教化來引導百姓,把法令宣講清楚以依法執行刑律。用刑律來治理國家,就像用馬鞭駕車一樣。技藝再高的駕車者也不能沒有馬鞭駕車,而是拿著馬鞭但不輕易使用罷了。聖人藉助於法令來做好教化工作,教化成功了,也就不用實行刑罰了。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號,臣如響。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為人臣者,操契以責其名。名者,天地之綱,聖人之符。張天地之綱,用聖人之符,則萬物之情,無所逃之矣。

意解:英明的君主好比是身體,臣下就如同手臂;君主好比喊聲,臣下就如同回聲。君主謀劃根本大計,臣下操辦具體細節;君主治理關鍵問題,臣下實施詳細措施;君主掌握國家權柄,臣下從事日常事務。作為臣子,手握符契(任職憑證) ,就要以此要求自己名實相符。名,是天地的綱紀,是聖人 (做事) 的符節。伸張天地的綱紀,使用聖人的符節,那麼萬事萬物的情況,就無所隱瞞了。



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而上不救,則民不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罰之所以繁,而姦邪不可勝者也。故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也。此上天之理,而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為制,大夫之所當循以為行也。

意解:(董仲舒回答策問說:) 富有的人生活奢侈,豐裕過度,貧窮的人窮困急迫、愁苦不堪,而在上位者不去治理救助,那麼人民就會感覺到活著沒有樂趣。人民如果不樂意活著,那就連死都不會躲避,又怎能懼怕犯罪呢?這就是刑罰繁多但姦邪仍然制止不了的緣故。所以享受俸祿的人家,以俸祿為生就行了,不應當再與人民爭奪產業,然後利益就可以普遍分布,而百姓也可滿足家用了。這是上天的公理,也是遠古的治國之道,天子應該效法作為制度,大夫也應當遵循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民務變,謂之變業。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橈之,則賊其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虛靜,而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意解:凡是法令變更,利害情況就跟著改變;利害情況改變了,民眾就會改變其所從事的工作;從事的工作改變,就稱為改行。所以從這個道理來看,讓大眾做事業如果頻繁地變動他們,就少有成功;收藏珍貴器物假如經常遷移,就會多有毀壞;烹煮小魚如若經常攪動,就會有損廚師的烹飪之功;治理大國要是政策經常朝令夕改,那麼百姓就會深受其苦。因此懂得治國之道的君主最重清虛恬靜,而對於變更法令很慎重。所以說:「治理大國,就像烹飪小魚一樣。」



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師乎,吾語汝。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子張又問,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缀兆,執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可履,禮也;行而可樂,樂也。聖人力此二者,以恭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萬國順服,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

意解:子張向孔子請教君王如何實施教化治理政事,孔子說:「子張啊,我來告訴你。聖王通曉『禮』和『樂』,把它們交互施用罷了。」子張進一步請教,孔子說:「子張,你認為依定要大擺宴席,賓主拱手相讓上座下座,相互斟酒敬獻,這樣才叫做『禮』嗎?你認為一定要舞者排列好行列跟位置,手拿雉羽和樂器,擊鳴鐘鼓,這樣才叫做『樂』嗎?說出來的話可以踐行,就是『禮』;施行起來能夠使大家歡樂,就是『樂』。聖王能勉力做到這兩點,以恭敬律己的態度居於帝位,因此天下得以太平,各國順服,百官盡職盡責,上上下下都有禮節。」



傅子曰:「能以禮教興天下者,其知大本之所立乎!」夫大本與天地並存,與人道俱設,雖蔽天地,不可以質文損益變也。大本有三:一曰君臣,以立邦國;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婦,以別內外。三本者立,則天下正;三本不立,則天下不可得而正;天下不可得而正,則有國有家者亟亡,而立人之道廢矣。

意解:傅子說:「能夠用禮義教化而興旺國家的,是知道治理國家的大根大本啊!」大根大本,是與天地同在的,是與人倫相互依存的。即使天地被蒙蔽了,大根大本的形式有所增減,但實質從未改變。根本有三:一是君仁臣忠,這是安邦定國之本;二是父慈子孝,這是安家立業之本;三是夫義婦德,這是區分內外之本。這三種根本關係的道義確立了,則天下歸於正道;反之,天下就不能歸於正道。天下不能歸於正道,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會很快衰亡,立身做人的準則也會廢棄。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義理,禮之文。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意解:古聖先王創立的禮,既有根本精神,又有外在文飾 (制定形式的原則)。忠信,就是禮的根本精神;合宜得理,是禮的外在文飾。沒有忠信這一根本精神,禮就無法成立;沒有合宜得理的形式,禮就無法在現實中推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意解:有子說:「禮的運用,就是以和為貴。古聖先王的為政之道就是制禮用和,以用和為最美,無論小事大事都注重溫和融洽。但也有行不通的,就是若知道『和』的可貴而一昧求和,不用禮來節制,那也是不可行的。」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易俗。

意解:情志透過宮商之聲流露出來,五聲音律聲聲相應而成韻律便叫做「音」。太平盛世的音樂安詳而歡樂,反映當時政治平和;亂世的音樂怨恨而憤怒,反映當時政治乖戾僻違;滅亡或瀕於滅亡的國家的音樂哀傷而憂愁,反映當時的百姓流離困苦。所以要矯正政治得失、震動天地、感動鬼神,沒有什麼比詩歌更近於能實現這個目標。前代君王就是以詩來調理夫婦的關係,培養孝敬的行為,敦厚人倫常道,使教化美善,以及改變風氣和習俗。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意解:(漢文帝下詔說:)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產業,是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大部分的民眾拋棄最根本的農業生產去從事工商業,糧食就會匱乏,國民生活就不能得到保障。



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飢寒之患。此令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不勝,不為姦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意解:珠寶美玉和金銀,飢餓時不能吃,寒冷時不能穿,然而大眾卻認為它們很貴重,這是因為君主使用它們的緣故。金銀珠寶這些物品,輕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中,可以走遍天下而不會有飢寒的憂患。這樣就使得人民容易離開家鄉,盜賊受到鼓勵,犯罪逃亡的人有了便於攜帶的財物。粟米布帛產生於田地中,隨時令而生長,凝聚了人力在其中,不是一日之間就能長成的。幾石重的糧食,一般的人難以拿動,也不被姦邪之人所貪圖,然而一天得不到就會感到飢寒。所以,英明的君主重視五穀而輕視金玉。



齊桓公問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為之有道乎?」對曰:「勿創勿作,時至而隨。無以私好惡害公正,察民所惡,以自為戒。黃帝立明臺之議,堯有衢室之問,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諫鼓於朝,湯有總街之庭,以觀民誹也。此古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

意解:齊桓公問管仲說:「我想擁有天下而不失去,得到權力而不喪失,做到這一點有方法嗎?」管仲回答說:「不要刻意創新,時機來臨就隨之行事,不要以個人的好惡來損害公正,了解人民所討厭的事,以便自己引以為戒。黃帝建立了明臺的議政制度,堯帝設有衢室的諮詢制度,舜帝設有獎勵人們進諫的旌旗,夏禹在朝廷上設立了進諫之鼓,商湯有通衢大道旁的亭舍,用來了解百姓的批評意見。這就是古代聖君賢王所以擁有天下而不失去、得到權力而不喪失的方法。」



先王重於爵位,慎於官人。制爵必俟有德,班祿必施有功。是以見其爵者昭其德,聞其祿者知其功。

意解:《易經》說:「聖人之大寶,在於有崇高地位 (因為擁有地位可以更好地利益人民)。 怎樣保守其位?在於仁愛的美德。」所以上古賢明君王對於爵位很重視,對授予官職很謹慎。賞賜爵位必定授予賢德的人,頒發俸祿必定施與有功的人。所以看到官員的爵位就明白他的德行,聽說官員的俸祿就知道他的功勞。



為政者,不可以不知民之情,知民然後民乃從令。己所不欲,不施之於人,令安得不從乎?故善政者,簡而易行,則民不變;法存身而民象之,則民不怨。

意解:治理政事的人不能不了解民情,了解民情然後百姓才會聽從命令。自己不想要的,不強加給他人,百姓怎麼會不聽從命令呢?所以善於治理政事的人,政令簡明容易推行,百姓就不生變亂;以身作則遵守政令而百姓效法,那麼百姓就不會埋怨。



公之於法,無不可也,過輕亦可,過重亦可;私之於法,無可也,過輕則縱姦,過重則傷善。今之為法者,不平公私之分,而辯輕重之文,不本百姓之心,而謹奏當之書,是治化在身而走求之也。

意解:以公心執法,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只要出於公心,) 用法輕一點也行,用法重一點也行(人民都會心服);以私心執法,都是不可以的,用法太輕就會縱容姦邪,用法太重就會傷害善良。今天那些執法者,不平衡公私的區別,卻來辨析法律輕重的條文,不以民心為出發點,而只謹慎於使上奏判罪的文書得當,就好像治理教化之道本在自身卻跑去別處尋求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8109 - 2016-04-08 16:46:39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哀敬折獄,咸庶中正。

意解:不是靠巧言善辯能夠斷案,只有善良公正可以斷案,目的無非是使判決公正。要懷著憐憫體恤的心審判案件,那麼幾乎所判的案件都可以公正了。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

意解:(周武王說:)兩軍對陣,勢均力敵則看其德行,德行相當則看其出兵是否符合正義。



歷觀古今,用兵之敗,非鼓之日也,民心離散,素行豫敗也;用兵之勝,非陣之朝也,民心親附,素行豫勝也。

意解:縱觀古往今來用兵失敗者,並非敗在擊鼓決戰的當日,而是民心離散,平素的行為就顯示出失敗的徵兆了;用兵獲勝者,並非勝在兩軍對陣的那天,而是民心擁護,平素的行為就顯示出勝利的徵兆了。



會聞,用師觀舋而動。德邢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

意解:(士會說:) 我聽說用兵,要先觀察敵人的過失而後採取行動。若其德行、刑賞、政治、國務、典章、禮儀沒有違反常道,是不可抵擋的 (指不能征討這樣的國家)。



夫將師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昔者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意解:身為將帥,一定要與士卒同甘苦、共安危,才可對敵作戰。從前有位良將帶兵打仗,友人送他一簞美酒,他就下令把酒倒在河裡,與全體士卒同流共飲,一簞美酒雖然不能使整條河的水都有酒味,但三軍將士因此而願意拚死效力,是因為將帥同甘共苦的精神及於自身的緣故。



廉隅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污也。風有所從來,俗有所由起。疾其末也,刈其本;惡其流者,塞其源。夫男女之際,明別其外內,遠絕其聲音,激厲其廉恥,塗塞其虧隙,由尚有胸心之逸念,睇盼之過視,而況開其門,導其徑者乎?

意解:端方不苟、堅貞高潔,是美好的品德;放蕩無節、任性私奔,是污濁的行為。風氣都有其來由,民俗也有其根源。嫉恨其末梢就該割斷其根本,厭惡其濁流就要堵塞其源頭。男女之間,即使明確地分開其外內的處所,疏遠隔絕其交談,激勵其廉恥之心,堵塞造成非禮的空隙,還會有內心放縱的念頭、越禮的斜視,更何況大開其門,並為之引路呢?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意解:君主的禁令愈多,人民動輒得咎,不能安心工作,就會愈來越貧窮。百姓多權謀,上下寡恩少義,國家就愈來愈混亂。人主看重技藝機巧,上行下效,奇麗奢華之物就會興起。珍奇物品愈多愈精美,人民想要不勞而獲,盜賊就愈來愈多。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意解:如今人們背離農業趨向商業,食用糧食而不耕種的人口眾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的大禍。



君子之御下也,民奢,應之以儉;驕淫者,統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賊,讓行而爭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風易俗。」豈家令人視之哉?亦取之於身而已矣。

意解:君王治理百姓,民風奢侈了,就提倡勤儉;民眾驕縱放蕩,就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化。從沒有上位者仁義而下位者卻暴虐的,也沒有上位者讓路而下位者爭路的。所以孔子說:「移風易俗。」難道是要一家家地去查看嗎?其實只要君王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就行了。



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

意解:君主崇尚美德,則臣下重視修養德行;君主喜好高談闊論,則臣下熱衷粉飾巧言。修養德行則仁義之道興起,粉飾巧言則詭詐之風興起,這是必然現象。美德難修成也難被發現,高談闊論容易撰寫也容易討人喜歡。古代聖王之道巧言易說且多數人愛聽,所以不提倡。



文公問於郭偃,曰:「始也吾以國為易,今也難。」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矣。」

意解:晉文公向郭偃問道:「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治理國家是很容易的事,現在才感到很難。」郭偃回答說:「君上如果以為容易,那麼困難將會到來;君上如果認為困難,那麼容易將會到來。」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聖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眾人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則身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任聖人之智;獨用其力,而不任眾人之力,故其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之國,勞而多禍。」

意解:賢明的君主不靠自己的智慧,而用聖人的智慧;不靠自己的力量,而用眾人的力量。所以憑藉聖人的智慧思考問題,就沒有不明白的;用眾人的力量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能夠不固執己見而依靠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會自身安逸而造福眾多。昏君獨恃自己的才智,而不信賴聖人的智慧;獨恃自己的能力,而不依靠眾人的力量,所以自身疲勞而禍患眾多。所以說:「獨斷專行的國君,其國勢必疲於奔命而又多禍。」



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刑政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躬請巖穴,廣採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

意解:以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賞賜輕而刑罰重,刑法和政令混亂。國君的奢侈耗盡了民力,國君的雙眼被美色迷惑,心志被財寶腐蝕污染,姦邪之臣在位掌權,賢明之人隱居退避,百姓憂慮恐懼,天下人深感痛苦,因此最終遭到國破家亡的禍患。漢朝之所以強盛的原因,就在於君主親自履行誠信,聽取諫言,招納賢才,恩惠施及微賤之人,親自禮請隱逸的賢士出山,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全面進行考察,從而成就了其宏遠的計畫。這些都是過去的鮮明例證。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故患無所救。

意解:實行王道的國家,致力於讓百姓富裕;實行霸道的國家,致力於讓士人富足;勉強生存的國家,高官貴族們特別富裕;瀕於滅亡的國家,君王的糧倉府庫特別富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層富得溢出而下民窮困不堪,像這樣,一旦有亡國的禍患就無法挽救了。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意解:(崔駰勸諫竇太后之兄竇憲:)生來就富有的人會驕傲,生來就地位貴顯的人會傲慢。生來富貴而能夠不驕傲不傲慢的人,是不曾有過的。如今您的榮寵和祿位剛剛顯盛,百官都在看您的行動,您處在堯舜一般的盛世,正是榮耀顯赫之時,怎能不晝夜勤勞,長久擁有大家的讚譽? (竇憲未聽,之後圖謀篡位,漢和帝察覺而將其賜死。)



昔陳靈之被矢,灌氏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實為之。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三緘之戒,豈欺我哉。

意解:從前陳靈公被射死,灌夫被滅族,災禍不是從天而降,而實在是言語造成的,言行是人生的關鍵,它主宰著人的榮譽或恥辱。古人關於三緘其口的告誡,難道是欺騙我們的嗎?



分土地,趣本業,養桑麻,盡地力也。寡功節用,則民自富。如是則水旱不能憂,凶年不能累也。

意解:將土地分給百姓,致力於農業耕作,養蠶種麻,充分發揮土地的出產能力。減少徭役,節省政府的費用,那百姓自然就會富裕起來。如果能這樣,那麼水旱災害就不足以使我們憂愁,荒年也不足以讓我們受苦。



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術法,不得長生。

意解:天下有三個必然的道理:一是再聰明也有做不成的事;二是力氣再大也有無法舉起的東西;三是再強大也有不能勝過的對手。所以雖然具有堯的智慧,而沒有眾人的幫助,也沒有辦法建立偉大的功業;雖然具有烏獲那樣大的力氣,而沒有別人的幫助,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雖然具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強壯,而沒有正確的方法,也不能永遠取勝。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意解:蒙卦的《象傳》說:高山下流出泉水,這是啟迪蒙昧的象徵。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動時如水之必行,果決不疑、堅持不懈,來培育美好的德行。 (泉水剛從山下流出時,沒受到污染,也沒有固定的方向,好比人的童年時期。此時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幼童見到善行必啟發善心,聽到道義必仰慕道義,因此君子要果決地引導幼童培養德行。)



聖王深識人情,而達治體,故其稱曰:「不以一眚掩大德。」又曰:「赦小過,舉賢才。」又曰:「無求備於一人。」

意解:聖王都深刻明瞭人之常情,而且通曉為政之道,所以他們說:「不要因小的過錯來掩蓋大的德行。」又說:「饒恕小的過失,任用有賢德的人。」又說:「對於一個人不能求全責備。」



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也。事君也,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也。人主也,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敢交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意解: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法令,像這樣的平民,家庭必然一天比一天富足,自己必然一天比一天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吉人。觀察事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很誠實守信、德行高尚、樂於為善,像這樣的臣子,事奉君主會一天比一天有所增益,官職會一天比一天晉升,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朝廷官員大多賢能,身邊的侍從大多忠正,君主有過失,他們都敢於交相直言諫諍,像這樣的君主,國家會一天比一天安定,君主會一天比一天尊貴,天下百姓也會一天比一天敬服他,這就是所謂的吉主。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為右。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

意解:治理國家有常理,以利益民眾為根本;政治教化有方法,以政令通行為上。如果有利於百姓,就不必效法古人;如果措施合宜於事理,就不必順從舊俗。所以聖人制定法度隨著時代而變化,制定禮儀隨著風俗而演化。衣服和用具,都適合百姓所用;法律制度和政策命令,都根據百姓所適宜的情況。所以改變古人的作法不一定值得非議,而順從舊俗也不一定值得讚譽。



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查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意解:觀察君主所舉用的人,其國家是政治清明還是混亂不堪便可以預見;觀察一個人的同夥,那這個人是賢明還是不賢明便可以論定。



仁者在位,而仁人來;義者在朝,而義士至。是以墨子之門多勇士,仲尼之門多道德,文王之朝多賢良,秦王之庭多不詳。故善者必有所主而至,惡者必有所因而來。夫善惡不空作,禍福不濫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

意解:仁者在朝廷執政,就能感召仁者前來;義士在朝廷執政,就能感召義士前來。所以墨子的門下多勇士,孔子的門下多道德之人,文王的朝中多賢良之臣,秦王的朝堂多不善之人。所以善人到來必有其原因,惡人到來也必有其緣由。善惡不會憑空發生,禍福不會隨便到來,都是人們心靈所趨向和意志所實行的結果而已。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意解:為天下謀利益的人,天下人就擁護他;給天下人帶來禍害的人,天下人就反對他;使天下人得以生養的人,天下人就感激他;殺戮天下人的人,天下人就毀滅他;以真心真情對待天下人,天下人皆以真情相待而無隱瞞;讓天下人的意願不得抒發而陷於窘境的人,天下人就仇視他;使天下安居樂業的人,天下人就依靠他;讓天下遭受危難的人,天下人也將帶給他災難。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得到天下。



臣聞,謙遜靜愨,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應,應之以異。

意解:(東方朔勸諫漢武帝說:) 我聽說做人謙虛恭謹、沉靜樸實,上天就會感應,應之以福;驕橫自滿、奢侈無度,上天也會感應,應之以怪異現象。



夫天下之大器,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人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耶!

意解:天下好比一個大的器物,現在人們放置器物,放在安穩處就安穩,放在危險處就危險。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放置器物沒有什麼差別,就看天子把它放在什麼地方。商湯、周武王把天下放在仁義道德、禮樂教化上,於是恩德廣被,禽獸繁衍,草木茂盛,德行覆蔭子孫幾十世,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秦始皇把天下放置於法令刑罰上,沒有一點恩澤,於是怨恨充滿世間,人們憎恨他如仇敵一般,禍害差一點殃及自身,子孫被誅殺滅絕,這是天下人都看到的,誰對誰錯這就清楚地得到呈現和驗證了啊!



人主能安其民,則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有憂則憂之,有難則死之。人主視民如土,則民不為用。主有憂則不憂,有難則不死。故曰:「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

意解:君主能使人民生活安定,那麼人民事奉君主,便會如同事奉自己的父母一樣。因此,君主有憂,人民便會為他分憂;君主有危難,人民便會為他效死。君主若視人民如同泥土,人民便不會為他效力。君主有憂,人民不會為他分憂;君主有危難,人民便不會為他效死。所以說:「君主不能使人民安樂,人民便不會為君王分憂;君主不考慮人民的生存,人民就不會為君王效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8618 - 2016-04-11 13:48:46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81 集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R08H485hY&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81


這則影音是蔡老師講解治國最重要的綱領。

引文
--------
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人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是報之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齋莊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

現階段中國大陸習主席強力打貪腐,也整治了不少老虎,不過國內貪腐風氣依舊糜爛,似乎治標不治本。群書治要引出孔夫子與諸侯王的對話,說明修身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本身的德行品格完善了,自然而然會感召賢德君子來朝效力,一個賢德的人,可以吸引很多志同道合之士為國效力。【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商湯舉伊尹,文王舉姜太公,而國大治,可以見得。

引文
--------
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詹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也。」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


---------

另外,蔡老師講述,每個人都應該依靠自己的賢德品格立身,哥哥爸爸真偉大,無法依靠;孝子賢孫也無法依靠。就像大舜賢德,但是父親跟弟弟依舊愚昧;商湯為臣如此仁至義盡,夏桀王朝依舊滅亡。只有自己真正修養品德,有福報了,才能安身立命,帶旺整個家族或朝政。
另外,教育人民真的很重要,不教而殺謂之虐,只有領導者帶頭做,給庶民百官樹立榜樣,品德廉潔的教育真義才能落實,而領導者真正愛護百姓,那顆心啊,人必有感而互相勸善,這就是政治的真義啊!

引言
--------
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


----------

影音前面40分鐘,值得當朝執政者警惕自勵,希望台灣不要淪為貪腐治國,希望能向上提升,成為民主國的最佳典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5191 - 2016-05-12 14:14:31 當心折損已有的福報!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聖嚴法師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災難必然會接踵而來,命終還會墮入惡道。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叫崇禎皇帝,他前世是個小沙彌,在廟裡蓋房子時不慎摔死。師傅明白他的前後因果,想幫他了苦,就叫弟子用馬把他的屍體拖散。但師兄弟不忍心,悄悄地把他埋了。結果他後世作皇帝時,天下大亂,沒過一天好日子,最後只得上吊而死。

前些年某地來了一個術士,有人請他測一個人,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人家問當官怎麼講?沒當官怎麼講?他說:如果沒當官,則他還活著,如果當了官,則他已經死了。果然,此人是一個小電站的站長,剛剛死。因為他的福報小,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還要到惡道中去消業。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億觀音心咒,她到處跟人講,後來請一位仁波切給她作回向。仁波切說:你的功德已經沒有了。為什麼?因為這麼多人的稱讚,再加上自詡功德,功德里夾著傲慢,已經消耗掉了。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而且貪污千萬人的財產比貪污一個人的財產,罪報要大千萬倍。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像!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幹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乾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要愛惜字紙,不要用有字的紙墊坐,特別是上廁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紙;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乾淨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道火坑裡推。許多大德開示:不要把先人的骨灰或照片 供在家中,天天對它上香。很多人以為這樣先人會保佑自己,殊不知先人自己都不知道落到了哪一道中,可能他自己都顧不上自己。這樣做對先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給他們帶來傷害。我們可以把先人的較小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為先人祈願,願他們脫離輪迴。這樣,我們其實是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對先人上供。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這樣也十分不好。最好把骨灰混以泥土,造一些不動佛的像,並請大德誦經開光,然後把佛像投放在海洋中。這樣做,對先人的利益極大。如果沒有條件造佛像,應該請大德為骨灰誦經,然後把骨灰帶往聖地朝禮,最後把它撒在乾淨的山上或海中。

《百業經》裡有個例子: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懺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懺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所以我們做人要小心謹慎、謙虛禮讓、多行力所能及的善事,勿做惡事;為自己和家人多積累些福報資糧,以酬來路!忘卻小我,成就大我!


轉自如下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6038015--%E7%95%B6%E5%BF%83%E6%8A%98%E6%90%8D%E5%B7%B2%E6%9C%89%E7%9A%84%E7%A6%8F%E5%A0%B1%EF%BC%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5192 - 2016-05-12 14:21:59 一念的因緣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一念的因緣

有一次佛陀與弟子出外拖缽,經過一個賣水果攤販。弟子看到賣水果的商人在面對兩位陌生顧客,給予不同的服務,而感到不解。於是問佛陀,三者因緣為何?

佛陀說,水果商人之所以對路人甲和顏悅色,多般服務, 售以便宜價錢;對路人乙則厲聲言詞,不見好臉色,有所刁難,而售以厚貴之原因,那是因為三個人在前世時,有下面這一段因緣:

這名賣水果的商人在前世時,是一位家境非常貧困的人, 家有八十幾歲的母親需要奉養,由於母親生病垂危,因一念之差,而犯下強盜之事。當時,此罪甚重,被捉後處以死刑,並遊街示眾。

在遊街時,路人甲對該犯人(即今世之水果商人),生起悲憫同情之念,脫口說:「可憐啊!!這麼年輕就要被處死刑」,犯人聽後生起慚愧後悔之意,故一念之間結了善緣。

而後,經過路人乙面前時,乙心生惡念,大聲責罵他: 「這種人死好,做那種壞事,活該被處死。」犯人聽後,對乙生起瞋怒,久久不能平復。雖經隔世,但此惡因緣並未間斷。 今世再遇到時,便惡言相向,並賣給較高的水果價錢。

如此可知,人的心念遍虛空法界,而且變化遠度之快,超過光速。同時這一念,含藏過去、現在、未來之因緣,可以上下古今,中外奔馳,神遊太虛,無遠弗屆。

因此,不可小看這一念之善惡,短暫的一念,可以成佛作祖,也可能造下生生世世瞋恨、貪痴、痛苦、不快樂之因緣,我們能不看好這一念嗎?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5-12 14:22: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5196 - 2016-05-12 14:31:04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養什麼老!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

有個同修打電話給我,問我將來到哪裡去養老?我說我養什麼老!我天天講經,哪一天不講就走了。我的老師給我做榜樣,李炳南老居士,他九十七歲的時候往生的,往生之前只停了兩次講經,他每個星期講一次,只停兩個星期他就走了。我也是如此,不講經就走了,養什麼老!

~恭錄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0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5198 - 2016-05-12 14:35:07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問: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答:如果你相信佛法,無論如何你都不要灑殺蟲劑,現在的人種有機的也很賺錢。你如果有福報你種有機的也會賺錢,你如果沒福報,你再怎麼用殺蟲劑也沒有用。因為你越殺生就越沒有福報,越沒有福報你就越生病、越賠錢,賺一百賠兩百那沒用啊。

像廣化老法師的做法是念大悲咒水灑一灑,蟲自然就離開了,就是在我們護國寺,我師父現在在那裡,他們過去都自己種菜,念大悲咒,蟲就不見了,這樣就圓滿了。


轉自如下
http://2011dharma.blogspot.tw/2015/05/20150510-0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5239 - 2016-05-12 19:46:53 Re: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Re: 文靜的太陰星]
連鎖反應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9-07-14
文章數: 2634
大悲咒怎麼念的呢
↑回到頂端↑
#1855328 - 2016-05-13 09:49:35 Re: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Re: 連鎖反應]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張貼者: 連鎖反應
大悲咒怎麼念的呢



大大您好~

在網路上搜尋大悲咒全文,提供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gn08084419/blog/213520233-%E5%A4%A7%E6%82%B2%E5%92%92%E5%85%A8%E6%96%87+(%E6%B3%A8%E9%9F%B3%E7%89%88)


這個是影音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C4jkyM


供大大參考看看~^^~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5-13 09:51: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58454 - 2016-05-27 14:08:04 丘美珍:明星高中畢業30年後,才發現人生的真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全文網址如下
邱美珍:明星高中畢業30年後,才發現人生的真相。


不論幾歲,愛與陪伴,是治癒所有人生創傷的良藥。

人生中的種種意外,堅忍處之,最終將成為生命中的祝福。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就,而在幸福。

歲月是人生的魔法師,高中畢業後的這30年,在同學們的故事中,我看到:有夢的,實現了;尋找的,尋見了;空虛的,圓滿了;心痛的,療癒了;柔弱的,剛強了。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功,而在成熟;不在獲得,而在分享;不在成就,而在幸福。在高中畢業的第30年,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真相,竟然如此耐人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62387 - 2016-06-22 16:16:56 現在不少人以為,人能夠死在醫院裡,是科學昌明時代的一種現象。佛教怎麼看?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問:現在不少人以為,人能夠死在醫院裡,是科學昌明時代的一種現象。佛教怎麼看?

答:《寶燈經》中說:“臨終隨念佛,指向佛陀像,讚頌皈佛偈,此人獲佛光。”臨終者如果能隨念佛陀,並有善友在旁邊為他指示佛的莊嚴寶像,為他念誦讚頌皈依佛的偈文,這時他一定會得到佛的加持。

寂靜無干擾的環境,是修行人在臨終時最佳的往生條件之一。如果在家中或者醫院裡,這種條件很難具足,親戚朋友或醫生的吵鬧,兒女後代為財產而爭吵,這些鬧劇經常會在那些臨死者身邊發生。亡者在這樣的氣氛中,不但無法修觀,而且很容易產生貪嗔煩惱。

藏地很多修行人到了臨終時,自己會找一處清淨的寺院或山林,離開親友們去迎接死亡。在安多、康區一帶,老人們如果覺得活不了多久,就會盡快到寺院中,在僧眾的修法幫助下迎接死亡,人們經常有這種說法:“啊,某人沒有活的希望了,該去寺院了。”在良好的修法環境中,臨終者可以不受干擾,保持著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在清明的境界中隨念佛陀正法。

——《入菩薩行廣釋》索達吉堪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62388 - 2016-06-22 16:17:51 小小念佛機是有光的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磁場最殊勝的,真的,阿彌陀佛。我們常常念佛,佛光加持我們,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氣­功功夫好的人他能看出來,你的光特別強,得到佛的加持,你心裡常常有佛。對於鬼神、異­類,那就更殊勝了。就是念佛機,這是個機器,裡面是念阿彌陀佛的,這麼一個小機器,你­放在房間裡,你晚上把它打開,它有光,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光多大?一般講,這個中心­區四十里範圍,這裡面的幽冥界眾生統統得利益。念佛的、誦經的、講經的,這個場面都很­大,跟你的心量有關係,你的心量愈大,它的光就愈大,心量小,光就比較小。所以我們的­心量能夠幫助念佛機擴充它的影響,擴充它的範圍。佛光遍法界虛空界,那是自性的光明,­不可思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自己因為有業障,看不到它,阿羅漢能看到,菩薩能看到。­修行位次愈高,看得愈清楚,看得愈遠、愈大。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一集) 2013/2/17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62391 - 2016-06-22 16:25:00 素時尚 不殺生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素時尚 不殺生 ●慕 如

一次在學生架設的BBS社版上看到一個新鮮的名詞「素皮鞋」,當下對於年輕人的可愛創意佩服得呵呵笑!

學佛吃素的人,能不能不要過分樸素或邋遢,而和一般人同樣過著時尚而自在消費的生活呢?── 這是個問題嗎?是的,這的確是個值得設身處地思量的問題。對於一些初學佛的人,這一類問題經常就能構成生活的困擾,或者人際溝通交往上的煩惱。如果不加以釐清疏通,有時就可能影響學佛道心的持續精進。

一般人學佛,都是處在紅塵中獨自修行,默默地從自己心地上去撫塵除垢,儘量做到覺察灰塵來了,隨髒隨擦,進而找出不沾塵垢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清淨一些。但由於個人因緣千差萬別,難免需要適度地與週遭人事配合,以免太過於突出自己「清高」的佛子色彩,而遭致不必要的耳語誹謗。其實走的正是一條考驗── 你如何覺悟「恆順眾生」真諦的試煉之路。

觀音普門示現就是恆順眾生

和娑婆世界結下很深緣分的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等的普門示現宏願,都是悲智雙運的恆順眾生最佳示範。如果今天菩薩觀眾生機,發現有一位淑女名媛機感成熟,將要前往度化,如果不能化身成淑女名媛與她「同事」,可能就連見一面、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相同的,若是要度化一個滿身銅臭的商人也一樣,需要有他看得上眼的一身行頭,或者能說上一口上道的生意經,才有資格進行第一類接觸。

因此雖然學佛人應力行簡樸少欲知足,然而有時候,適當而合宜的時尚感卻也是必須的,才不至於總是與家人、世人格格不入,落得只能獨善其身的小乘修法,可就遺憾了。

時尚也可以很素

在這個過度消費的物欲叢林裡,許多的消費當中都以無辜生命作為代價。翻開時尚豪奢的歷史,多的是一幕幕血淋淋,令人不忍目睹的殘影。就像皮草的興盛本身,就是有著美麗皮毛動物的虐殺血淚史。這段文字走過的同時,腦海中依稀還能浮現一年前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短片「皮草的代價」,片中慘遭虐殺的每一隻動物,都只因長了一身好皮毛,就得流著淚被生剝皮毛,胡亂棄置一旁殘喘的身軀持續顫抖著,眼神裡充滿著無奈與怨恨,這樣的時尚,誰還忍心?

時尚也可以很素!只要一點點改變,口裡改吃蔬食菜餚、身上改穿棉麻天然纖維、臉上改擦不以動物做試驗的保養化妝品、腳上改踩人造皮革的設計鞋款,時尚的氣氛一分不減,慈悲的氣質卻是不容置疑的神清氣爽,沒有負擔的時尚感,真的好自在!

尊重生命善意消費

不管是不是佛弟子、素食者,在消費自娛的同時,如果能多想一下生活的意義,多存一分尊重生命的善意,就能減少一分對其他生命的歉意。關懷生命與時尚潮流,合則雙美,一點都不衝突。只要你我多一點點的留心,這個世界就會少一張哭臉,多一張笑臉,何樂而不為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62392 - 2016-06-22 16:26:34 晾曬的蘿蔔乾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樓下住著一對老夫妻,男的是離休的處級幹部,女的退休前是一家大醫院的主任醫師,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是某局裏的中層幹部,一個在國外讀書。
  
入秋的一個傍晚,我看見那老夫人在翻曬蘿蔔,我很奇怪,像她這樣的家庭,還用自己醃菜吃嗎?我問她,張阿姨,你家還醃鹹菜嗎?那老夫人很有豐韻,笑起來一臉的幸福,她說你王伯就愛吃我做的蘿蔔醃菜,吃了一輩子都不膩,過去工作再忙,都要給他晾菜,何況現在退休了,有多是時間。
  
望著翻菜的老人,忽然就想起林語堂先生的名言:愛一個人,從他肚子起。對那些走過幾十載風風雨雨的婚姻來說,愛可能真的就落在碗裏,落在“蘿蔔乾”上了。
  
不是每份愛都是驚天動地的,實實在在,樸實無華是婚姻的一種境界。


---------
轉自
http://blog.xuite.net/hyunhuang122706/twblog/137935529-%E6%99%BE%E6%9B%AC%E7%9A%84%E8%98%BF%E8%94%94%E4%B9%BE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6-22 16:35: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62395 - 2016-06-22 16:32:49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

有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子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

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弟姐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日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弟姐妹們所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愛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地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棵小樹?

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盡管沒有成為一個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哪怕這只是一句。


-----------
轉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5OM9KVqMU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6-22 16:36: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Page 22 of 41 < 1 2 ... 20 21 22 23 24 ... 40 41 >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新議題
算盤要會打
by rblin
34 分 53 秒 之前
今年是否能夠順利轉學
by hihi0933729
昨天 at 20:57
台灣四門已乍辟,侍等突如其來。
by golden621
昨天 at 17:41
請問小女子適合從事建造業/ 土木工程相關工作嗎?
by xiaoyung
昨天 at 14:34
請問身體狀況及如何投資理財?
by hongrong51
昨天 at 13:58
姪女目前的感情狀況
by 2xxiilll
昨天 at 11:14
請各大師幫忙看看財運和事業運,謝謝
by ALFREDLEE827
昨天 at 10:36
從中國聯合利劍環島軍演,卜問臺灣未來之象
by 少室山野人
昨天 at 09:26
遲早都得還
by rblin
昨天 at 03:09
請問如何才能讓夫妻感情更好?
by hongrong51
2024-05-23 14:44:13
最新使用者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哈尼尼
81754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4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955 議題
214249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