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我的忠實讀者來信給我許多鼓勵 實在不敢當
沒想到我胡亂填鴨 寫起來也像是那麼回事
這就有點像是風水了 各憑吹牛的本事 所以看來我還蠻會吹牛的 難怪有人封我為吹牛大王
我浪費在寫風水文章上 真的是太多時間了
所以有空還是要回頭把寫了好久的命理文章POST出來給一些需要的人參考
這篇就來談一下傳統風水上的點穴與立向
因為這個東西被許許多多風水人士渲染的非常神秘 非常奧妙
好像沒有得到真傳 沒有明師指點 是無法得到真訣的
其實這東西很簡單
大家看完我這篇文章就能明白 阿 原來就這麼簡單阿
一座山 哪一個點才是真穴呢 呵呵 滿山其實都是阿 滿山也可能都不是
我有空再去照一張照片POST出來給大家看
滿山都是真穴阿 只要你往地上挖個洞 不就是穴了嗎 呵呵
古人對於風水的觀念與應用 其實有它的一套系統法則
這個法則基本上和八字的應用是非常類似的
八字是由年月日時根苗花果作為判斷基礎
風水是由來龍入首結穴砂水作為判斷基礎
八字的整個十神結構是用日干作為參考點 和其他的干支用陰陽五行生剋法則產生
風水的整個結構則是用立向作為參考點 和其他的來龍入首砂水同樣是用陰陽五行生剋法則產生
唐朝的玄空風水 它最大的貢獻與發明 也是跟八字類似的 因為他們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
所以風水的二十四山 就分成了正神 零神與尊神
這些觀念與應用法則 我會放在後面先天羅經十二位的文章來詳細的說明
整個玄空風水的應用 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大道理 也沒有什麼玄奇
我想現在的人學八字 很少人或者說大概沒有人會跟人炫耀 我得到徐子平的真傳或是李虛中的秘本
但是為什麼搞風水的人 就整天只會講 我是楊公真傳 我有楊公秘本
好像不這樣講 就沒法顯示自己在風水上的厲害
楊公都是千年前的人物 風水理論與應用在這千年之間 其實一直不停的改進和發展
能夠了解這些基礎 才能明白整個玄空經文中的許多觀念和應用
當然 我在先前的許多文章中有一再提到
玄空經文沒法用自己去猜的 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一個詳細的指導教材
例如天玉經的乾山乾向 卯山卯向 午山午向 坤山坤向
這些不能用自己聰明的頭腦 一個一個去破解與猜想編造
因為這四個訣 只是把玄空風水二十四山應用中 四個最強的格局做一個摘要
只要你明白整個玄空風水在二十四山中的法則 很快就能懂這四句是在講什麼
但是如果你不懂這些 卻想用這四個訣去反推出在二十四山的應用
這個就會錯的一塌糊塗
但是許許多多的人 一直把自己推想出來的東西 當作是風水無上的秘寶
這也是為何幾百年來 這麼多風水人士或是所謂的大師
無論它怎麼解 怎麼編 都沒辦法把這四句訣弄到合情又合理
最後沒辦法 就只能把它弄得神秘點 說這裡面有個大秘密 非有緣者不能得之
或是說 其中奧秘需心領神會 得訣者自能悟通
這些我一看 就知道 都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整個天玉經的四句訣 我很早就寫好了 不過有些地方文字還要做些潤飾 因為一直太忙碌而沒有補齊
像是卯山卯向
陳希夷在註解這個應用時說
「卯上朱雀乘龍來 一紀出賢才」
為什麼是這樣呢
這個不能硬想硬解 因為如果你沒看到答案 你很難去猜到 應該說根本就不可能猜到
卯山卯向 在唐朝玄空風水的應用上 反而不是卯山 而是丁龍
所以這也是陳希夷要特別補充 朱雀乘龍來 陳又特別說了 「坐卯災旋至」
這些東西 都不是用易經八卦或是六十四卦 又或是紫白九星等等可以湊出來的
回到這篇的主題 點穴與立向
整個基本應用上 點穴應用上是分緯 立向應用上是分經
分緯就是我先前有篇文章提到的天地人三穴的觀念 這篇還沒寫完
分經則是玄空風水所謂的收山出煞
而是點穴與立向的結構上 它是一個固定的形體
這就像是我們人體上的穴道 它是順著經脈而分布一樣
點穴的基礎它是依著郭璞葬書中的 壟葬其麓 支葬其巔
立向的基礎則是依麓及巔和來龍的方向決定
郭璞在葬書中 並沒有很詳細的說明麓或巔的點到底要怎麼決定
也就是它的分緯高度
而在立向上 因為在郭璞的時代 還是沿用五行作為方位的區別
所以它整個應用的精確度誤差會比較大
楊筠松從郭璞的觀念中做了更詳細的說明 而這時方位上也有了二十四山新的一個座標系統
因此在分緯和分經上 明顯就較郭璞的時代進步許多了
一直到賴布衣的催官篇 在這個麓及巔上就有了更明確的應用
麓的分緯高度就像是人的腰部 巔的分緯高度則像是在人的耳部
所以整個催官篇就是在腰受氣與耳受氣上 做了很清楚的歸類與應用說明
至於耳跟腰怎麼立向呢 這兩者的立向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他們同樣必須依照來龍的方向而決定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 這幾百年來 所謂那些理氣大師們
不管他們用哪一個秘訣那一個理論哪一個方法 弄出的立向法則其實都沒辦法全對
因為最關鍵的地方 你必須明白你點的地 它是支還是壟阿
可是這些所謂的大師們 對這個關鍵點 其實完全不明白 只會拼命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做文章
支和壟的差別在哪呢
支是用來龍的15度和30度作為立向的參考
壟則是用來龍的120度作為立向的參考
這就是所有風水點穴與立向的秘密
明白了這個 你再回頭看這幾百年來 各種風水理論 各門各派 你就不會頭暈眼花
很多研究風水的人 一直沒辦法搞懂催官篇 對於一直無法進入催官篇應用的人
看完我上面的說明 可以再回頭把催官篇拿出來研究 你就會逐漸明白 最後會整個明白
當然如果還真不明白 我其實很早也整理好了整個對照表 一看就能明白
談到這邊 有人會提出一個疑問
依照你這種說法 請問你的15度和120度的根據在哪邊呢 可信嗎
呵呵
這就是風水弄了老半天的天人合一阿 也就是氣感而應的共振道理
人和大地之間的形體 基本上是類似的
在人體中 手掌的合谷穴可以說是整個身體最容易得氣的地方 也是氣感最強的點
當你把手掌彎曲面對自己身體時 合谷的點正好合手臂的方向呈現120度
所以整個虎口的形狀就是壟
手腕是入首過脈
手臂則是來龍
合谷的點約位在手腕到虎口的中間位置 所以古人稱為腰受氣
記得我曾問過那個靈生山人為何要格龍 我想其實他也答不出來
明白這個道理 就能明白風水為何那麼重視格龍 因為它是用來作為立向的參考
有人可能會問 你這個只解釋了120度的問題阿 那什麼時候是15度呢
呵呵
在手掌的食指盡頭 有個商陽穴 這個點就正好合食指的方向呈現15度
這個位置又像是在人的耳部 所以古人稱為耳受氣
我好人做到底
搞風水的人 開口閉口往往離不開左青龍右白虎
為何吉穴一定要有左青龍右白虎呢
你可以看一下我POST的圖 在合谷穴的位置點上 食指延伸出來的就是青龍 拇指延伸出來的就是白虎
這樣大家是否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是不是一定要有青龍白虎呢
呵呵 當然不是阿
如果是在商陽點上 有沒有青龍白虎就不是關鍵了
這就是所謂真訣一張紙 假訣萬卷書
我想就先談到這邊 因為這些東西 詳細寫來 大概也要幾十萬字吧
一般來說 結穴其實是各式各樣都會有 就像是人體中的奇穴
不過簡單寫來 就只要我post的這張圖就可以了
一個字也不用寫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