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後來查了一下, 才發現原來手邊那一拖拉庫:
陳松 陳麗中 御覽天象淵源 天文時憲志 ....
全是 19 世紀初, 徐光啟那個年代的數據表格,
wa li le, 裡面的程度大概只有到伽利略的程度,
都是用 360 度去做內插近似.
還沒有克卜勒行星 3 大運動定律的觀念,
更不用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了.
嗯,這個也反映出一些不同的想法,
有人說占星都要求時間要精確,
可是中國人兩個小時一個命還不是照樣算的嚇嚇叫,
這個~~~對啦
兩個小時一個命是算的嚇嚇叫,
但是當世界在進步,想法要跟著更新一下,
因為照這樣的邏輯,也是有兩頭箝那種玩意存在,
但是時間的精確並非抹煞了舊方法的功用,
而是讓後人有更開闊的世界可以去創造,
所以啊~兩個小時一個命當然能算,
精確的時間單位,可以激勵後人開發符合精確時間的論法,
這個是不衝突的,而且還引含了未來進步的空間哦。
我們資訊界都在強調創意,
像我們寫程式一樣,
有些問題用傳統的解法就是慢、不然就是行不通,
但是一個創意,就是一個新的演算法,
像我以前寫星學排盤程式,行星太靠近時就會重疊,
那時後怎麼寫都寫不好~~~改了兩三次還是會疊字,
後來一想,原本的單位是360度,是一度一個單位~
那我把他改成5度一個單位去畫圖,
哇~小小改變就解決了,不會有疊字的困擾了
呵呵~~~不要忽略小創意,有的事情太繁雜,只要簡單化就解決
當然有的事情太簡單,把他複雜化,又是不同的天空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