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晶片 人腦操控電腦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
一名二十五歲、四肢癱瘓的前高中足球隊員今年六月在腦部植入了一塊感應晶片,
靠著伸出頭骨外的電線與電腦相連,他只要動念思考就可以玩電玩「Pong」。
根據「今日美國報」十一日報導指出,這項突破性的人體實驗將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今年才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同意進行人體實驗的麻州Cyberkinetics神經科技系統公司表示,
這名患者現在能用思考來控制電腦,讓他看電視、打開電子郵件,控制輪椅行動方向,玩電玩的準確率更可達到七十%。
據負責醫師穆康德表示,患者說讓他的生活完全改觀。
Cyberkinetics公司把這種技術稱為「大腦門」,除了可幫助四肢癱瘓患者,未來的義肢可能與真的四肢無異,
只要使用者想著動動指頭,義肢的指頭就真的會動。據創設Cyberkinetics公司的神經學者唐納休表示,
這就好比是「路克天行者」的念力一樣。
有些專家認為,這項技術未來還可以演進成類似頭盔的裝置,不必實際進入腦內即可讀取神經訊號。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目前正提供資金贊助這種被稱為「大腦機械界面」(BMI)的技術研究。
Cyberkinetics公司的技術是源於唐納休在布朗大學期間對猴子所進行的類似實驗,當時唐納休及研究小組在猴腦中植入感應器,
再讓猴子學習用滑鼠控制游標追逐電腦螢幕上的白點以換取食物獎賞。在猴子玩遊戲時,研究人員用電腦讀取感應器傳回訊號,
再發展出數學模型來判定那些訊號代表游標的上下左右動作,最後把滑鼠拿走,證實猴子完全靠思考來控制游標移動。
Cyberkinetics公司的技術突破在於能夠同時讀取上百個神經元訊號,並藉助電腦高速運算達到幾乎同步解讀資訊的效果。
人體實驗中把存有一百個感器器,體積如一片隱形眼鏡大小晶片像圖釘一樣植入大腦皮質,感應器讀取神經元的電流後,
再由電線把訊號傳至電腦中。
------
以前邀請劉文泰教授回來演講的時候, 就是在做這樣的 chip 說,
只是上回做的是視網膜晶片, 這回做的是大腦訊號控制晶片.
年會中特別邀請到傑出校友,現任北卡州立大學教授的劉文泰博士主講「人造網膜」。
學電機出身的劉博士表示,大約在十一、二年前,他和杜克大學醫學院的醫師言談之中,
迸發出利用電子原理讓盲人重見光明的構想,於是雙方開始著手研究如何使用電子儀器替代已經喪失功能的視網膜。
他說,在九十年代初期,當他把這個雛型建構出來並向產官學界提出時,所得到的回應是他在寫「科幻小說」。
但是,劉博士及其合作夥伴並不因此而氣餒,除了繼續研究之外,仍不忘持續推銷,希望取得經費以實現他們的夢想。
終於在九五年左右有所突破,部分產業及官方機構被說服。從此,他的研究就從理論階段跨向醫技和實體的建造。
劉博士用英語解說人類視覺系統的構造功能,以及電子儀器替代因眼疾而失明的視網膜的原理。
他說,視覺神經達百萬之數,所以人工網膜的電子儀器必須非常精密,才能達到替代效果。
當他們從動物實驗轉移到人類時,徵求到一位志願接受實驗的盲人,他是來自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
年紀七十四歲的丘池先生 (Mr. Church)。他的團隊成功地將他開發出的第一代人造網膜移植到丘池先生的眼裡。
手術完成後,丘池先生果然重見光明,能夠正確地辨識物體及英文字母。
這種劃時代的突破,不但受到全世界媒體的追跡報導,同時也得到柯林頓總統的肯定,特別在當年的國情諮文中提到。
在講述過程中,劉博士同時用電腦播放手術過程的實況錄影,令與會校友看得驚心動魄,也歎為觀止。
劉博士在演講結束後答覆校友們的提問時表示,這項技術仍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他說,他的理想是把人造網膜變成無線的儀器,盲人只要戴上一付類似太陽眼鏡的電子設備就可以重見光明。
雖然他無法預測何時可以上市,但他強調,透過手術方法植入人造網膜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事實。
當本報記者問他是否將研究成果商業化,劉博士表示,他個人完全是本著造福盲人的心態來作這項研究,
他只是大學的教授及團隊成員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完全歸屬校方,雖然有一家私人企業已取得商業化權利,
但這與他個人無關。他說,他所屬的團隊已轉移到加州洛杉磯,為了工作上的方便,
他將轉往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任教。
呵呵, 跟 spider 2 的" 八爪博士 "一樣, 直接在大腦 register 動手去改設定值,
反過來說, 那個 sensor 被雷打到, 或者是受到手機電磁波干擾的時候,
可能連帶著大腦記憶體就跟著 ...... 所以要做非侵入式的說 .....
這個是個好題目, 不過可能會連帶產生更多問題,
像魔鬼終結者那樣電影情節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