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這兩天回家做禮拜跟家人一起過聖誕節,
手邊念了幾本秘笈, 其中一本就是齊有堂齊秉慧醫案.
丹溪總結金元心法, 直接傳給戴原禮,
這個心法不知道為什麼被喻昌給參走了.
照理應該是寫"傷寒大白""症因脈治"的秦皇士為主流,
何時希家族幾百年用丹溪心法也用的蠻好的說.
接下來黃超凡串接喻昌與舒詔舒馳遠, 傳給齊有堂,
武進孟河費伯雄一家不知道為什麼又傳了下去,
接下來像余聽鴻, 丁甘仁, 繼續發揚光大.
這個比對醫案就可以發現脈絡了說. 雖然書上嘴巴上不講,
可是核心技法都會在看病的紀錄裡顯現.
看低頻的選方用藥挑的是什麼, 劑量用多少,
大概就可以抓到在想什麼說.
沿著時間軸這樣 trace 醫案真有趣,
很以前在追水龍河川那樣, 從源流處一直追到出海口.
最近沒有劑量診次的醫案實在念不下去,
反而回過頭來翻像冉家收集的方劑學大成.
齊氏醫案算是寫給自家小孩念的秘笈說,
rmb$12, 換成 nt$ 不到 50. 如果想要享受速度的快感,
這裡面的方子效果應該不輸給西醫.
馬光亞前輩在台北臨床 20 年第二集裡面提到的冷哮丸,
齊秉慧很早就寫在齊氏醫案裡了, 這種用砒霜的方子, 有兩種版本.
不過換另一個角度來看, 跟人們設計單一軸向方方正正的東西一樣,
這種速效頂貫串截的方子, 都得考慮常態分佈的大範圍,
否則可能某人的仙丹, 就是另一個人的毒藥, 反之亦然.
上帝設計的時候考慮多多, 考慮跟這世界已有的萬事萬物,
盡可能相吻合, 站在同一個設計原點上, 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
多半圓融, 瞻前顧後. 像水那樣, 盡可能循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