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vicky 兄早安,
書阿 ....
以前跟實驗室學長學針灸的時候,
小弟常常跟師妹互扎說.
學長是鍾永祥老師的學生,
鍾永祥老師強調取穴有一定的姿勢跟穴位的人體自然指標, 這個很難從書上學到說.
比如說合谷穴的取法, 手掌就得立著取穴進針.
扎針的時候其實是有點像是入地眼那樣,
所謂的針感是在感覺氣的運行.
-------
vicky 兄, 不是在創見堂那邊學嗎 ?
印象創見堂那邊, 胡乃文老師也是一代大師,
中醫這邊東東沒有老師傳承不容易自學,
畢竟生命寶貴, 不能隨便亂搞.
小弟跑去台大傳醫社聽了幾次胡乃文老師講頭皮針,
發現頭皮針強調" 有效為得氣 "很有意思,
胡乃文老師的全息跟耳針用法, 也是夫唱婦隨.
而那個針體針身不動, 用意不用力,
" 緊按慢提為補, 緊提慢按為瀉 "的補瀉法很好用,
只是那樣一天沒辦法扎太多人, 頂多 10 個自己就很虛弱了.
------
" 有時有效, 有時沒效 "的問題也困擾小弟很久,
後來想想古人強調 1 針 2 灸 3 用藥,
尺有所長, 寸有所短, 術業有專攻,
所以現在就跑去上張步桃老師的醫案課,
努力學習臨證處方用藥的經驗囉.
這個很奇怪,
歷代成名大師多半以方脈醫藥入手,
以針灸成名大師就少很多很多.
或許是因為用針就那一根針調氣而已,
會隨用針的高手狀態如何而定.
所以" 氣至病所 ",
以血液當藥物, 運用到需要的組織器官,
比較不容易像用處方藥物那麼穩定,
而要調節血液中的成分, 或許藥物比較容易做到.
可能 vicky 兄有機會再請教看看其他大師的意見好了
小弟後來就比較少用針了, 因為吃點東東比較自然,
要人家讓你扎一針,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那得有很大的勇氣
-----
小弟是猜彩光那個觀念, 或許是把人體的氣當成是身體裡面的光.
就像白天黑夜一樣, 光在地球有四季明暗之分,
很自然就很像在人體裡面有不同的氣候一樣.
把灸調成不同波段的紅外線加熱也是蠻可行的,
看很多診所都這樣子做.
至於可見光不可見光, 光本來就是電磁波,
會不會手機門號發射接收特定電磁波也可以有療效,
這也很難說. 哈哈, 不過手機講太多肯定是會破財就是了.
呵呵, 搞不好過一陣子就會有人發展出所謂的" 手機療法 "

就像慧心齋主把手機當風水來設計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