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與心
在「敦煌」石窟的佛經變文中,有一篇關於身與心的講經文,叫「鬼還鞭故屍」和「散花於屍」,故事大意如下:
從前在印度,有位和尚一日在墓地的樹下行禪觀,忽看見一個咽喉像針孔,腹如泰山的鬼,手裏握著根鐵棒來到墓地,挖出一具死屍,亂打了一陣才罵死屍說:
「恨你生前慳吝、貪心、嫉妒、只會算計別人,從沒發過絲亳善心,頭頭增罪,種種造殃,害得我死後角落在餓鬼道。」罵完後又一頓毒打,再數死屍之罪說:
「怨你在世之日,對父母不孝順,對兄弟姐妹親戚無情無義,只知損人利己,害我受罪痛苦。」
和尚看餓鬼不斷棒打死屍,勸他住手,說:
「你痛打死屍有什麼用?害你受苦楚的是你的心,為什麼不打心,徹底懺悔呢?」
餓鬼才慚愧的離去。
又一日,和尚仍墓地行禪觀,忽見一個天神從天而降,在一具骷髏上散花,並且摩娑著枯骨。和尚便問道:「你已經死了,為何還回來摩娑枯骨,和散香花呢?」天神說:「這是我生前的身體,在我生前,他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欺騙、不惡罵、不嫉妒、不生氣、不癡。使得我得生天上,享受快樂,我怎能酬愛他呢?」
和尚說:「你怎不酬愛你的心呢?一切善惡都是從心造作,何必捨本逐末。」
天神聽後深覺有理,便謝過和尚,冉冉升天。
以上兩個極端的故事,其實只有一個共同的含意,那就是心善即身善,心惡即身惡,萬法唯心造,萬相由心生,心主宰人的一切行為。
有時候,我們常會對某些事想不開、看不透,或者是人的關係、環境的因素帶給你困擾,如果可以冷靜下來思考一番,不過就是心態上的問題,境隨心轉,用什麼樣的心去看世界,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世界。
當我們為生活而奔走,為工作而忙碌時,可曾想過,自己的心還在嗎?善良的心、謙卑的心、快樂的心,請記得呵嚄你的心,別讓它躲在角落。
你今天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