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寶璐
從第一年營收二十五億,到二○○三年四百五十六億元,十二年來,新光三越營業額成長了十八倍。傲人成績的背後,是吳東興把荒地點石成金的故事。
趕在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一早九點,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先在台北信義計畫區A4一千九百二十三坪的土地上舉行動土典禮,十點,又轉往剛啟用的新光三越位於信義計畫區的第三家店〈A9〉主持開幕酒會。
從一九九七年進台北信義計畫區開店,六年內,新光三越在這個號稱台北曼哈頓的地區,已有三家店,營業面積達三萬六千多坪,足足是台北一○一購物中心〈B1~4樓,不含5樓金融中心,實際營業面積一萬二千坪〉的三倍。在統一高島屋百貨、遠東集團進駐信義區之前,吳東興已經卡好位。
十二年開十一家店
近十年成長最快的百貨集團
由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各出資五億成立的新光三越百貨,在二○○三年,全省十家店營收規模合計達四百五十六億元,較二○○二年成長一一%,是台灣近十年來成長最快的百貨集團。十二年來開了十一家店,四百五十六億元的營收,是第一年二十五億營收的十八倍。
除了在台北信義計畫區占最大最好的立地,六十五歲的吳東興,也早在十年前,就相中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內土地,並在二○○○年十月、國內經濟最不景氣時,開出營業面積高達三萬一千六百二十一坪的台中店〈成為當時全台最大的百貨公司。〉
原台中荒涼土地
創造單店業績一年一百億
新光三越台中店開店前,附近還全是田地,吳東興的次子、新光三越副總經理吳昕陽當時帶國外廠商去看,沒人相信這裡能蓋百貨公司。如今,台中店二○○三年營業額已經破百億元,不但是台中的百貨龍頭,單店業績也高居全台灣百貨第二,僅次於台北Sogo忠孝店。
開百貨公司,很多人知道「立地」最重要,地點好壞決定生意是否興隆。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就像投資股票,何時進場?在什麼價格進場?才是最大的學問。
早期在新光人壽不動產部門挑選土地投資標地的吳東興,豐富經驗累積出來的選地哲學,讓他走在百貨同業前面,在荒煙蔓草中看到土地未來潛力。以台中店為例,當初吳東興曾看過接近台中市中心的干城車站、英才路附近土地,最後,卻挑上當時最荒涼的七期重劃區。
新光三越協理田博才透露,決定買七期重劃區土地時,內部曾經出現過反對意見,但吳東興非常堅持,他認為,這個位置能吸引台中市及周邊縣市人潮,吳東興還親自說服日本三越百貨。事後證明吳東興是對的,台中店如今一年能做到一百億,就是因為位於中港路這個交通樞紐上,顧客從台中縣市、彰化、嘉義等地湧入,這是市區的百貨公司做不到的。
吳東興選地三要素
規模、交通、停車位
選土地看的是整體環境。第一,土地規模一定要大,再來是周邊的交通方便、停車位要多,吳東興看好台中店擁有停車場,過去還有連續三個公家的停車場。
至於現在很熱鬧的台北信義計畫區,六年前更是寂靜的區塊。吳昕陽回憶,新光三越在台北信義區開第一家店時,附近只有中國信託總部一棟大樓,晚上根本是漆黑一片,甚至等了半小時才來一輛計程車。人潮不多、業績做不起來,有一段時間,吳東興有點「悶」。
儘管如此,當時吳東興腦中還是畫好未來要在信義計畫區一連開四家店的藍圖,他認為,這塊地基地規模大又完整,附近有世貿、凱悅,加上都市計畫當中有捷運線、還留有十五米的人行步道……。
待商業設施成熟
信義店就能啟動磁吸效應
看地眼光夠遠,但也要願意熬、且熬得夠久。以營業額來看,目前新光三越信義店二家店的面積,大約是Sogo忠孝店的一‧七倍,但業績卻做不過Sogo。田博才認為,比起東區連成一氣的店家及交通設施,信義區的商業設施則尚未成熟。未來,市府規畫的輕軌電車以及捷運信義支線完成後,信義區就可以發揮開闊、休閒的優點,成為強力磁鐵。吳東興則認為,現在信義店的坪效的確不好,但是等到商圈空地都蓋起建物,業績一定會有四、五倍的成長。
懷抱最大哲學
同業眾星拱月
吳昕陽形容,新光三越在信義計畫區一家店一家店開,就像在玩拼圖一樣,如今,拼圖就快完成了!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耶誕夜,趁著和台北市長馬英九一起點燈慶祝耶誕,吳東興也破天荒戴著一頂聖誕帽站在人群中,從不同角度看他這三棟「孩子」。信心支持著吳東興繼續完成他的開店大拼圖。甚至,未來不排除繼續標購信義區剩下的商業用地。
曾經邀吳東興到企業內部演講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觀察,吳東興雖然靦腆不多話,但他的企圖心強。他有一套「最大哲學」—— 在每個商圈都要做到最大,因為最大的業者可以創造遊戲規則,同業只能眾星拱月般地圍著新光三越。
分眾區隔商品
是信義三館最大問題
不過,當新光三越在每個商圈做到最大,新光三越本身也面臨商品自我區隔的問題,二 ○○二年第二家店〈A8〉開幕後,大約有半年,第一家店〈A11〉和第二家店因為商品重疊性高,導致A8館侵蝕到原本A11館的客人,不但沒有做出特色還互相拉客人。業績沒有當初預期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兩個館業績只成長了五六%。二○○五年,A4館又要開幕了,屆時,先不論與其他百貨的競爭,如何與自己的其他三館做區隔就是一大問題。「現在該有的都有了,」田博才說,未來A4館的定位究竟是什麼?怎麼和其他三館區分?將是非常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