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二三子問》:「此言大德之好遠也,所行☐☐☐☐☐遠,和同者眾,以濟大事,故曰:『 利涉大川』。」
☰
☲
《同人》乾上離下的組合。乾為天為健,離為日為火,天氣上行,火氣亦上行,有天日同照,為上下心志相同,所以稱之為同人。
象徵同心者眾,利於涉險犯難(錯《師》伏震,震為木為舟,故利涉險,涉為水路。),利於遵守正道。
此卦以六二爻、九五爻為主爻,二五陰陽相應,六二得位得中。故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
卦辭: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與人同心協力,和同於人。
于野:在曠野處,比喻德行遠大,心胸廣闊。
利涉大川:利於渡越大河川,比喻利於涉險犯難。(內卦錯《坎》比喻險阻。)
利君子貞:利於守正的君子,不利於心胸狹小,朋比為奸的小人。
《易》予告誡,利於守正,不利行邪。
如若取名〝同人于野〞者,愛在網路、或與人相處時,總愛鬥嘴泡,謾罵,常與人意見相左者。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個性再不改,禍近矣,慎戒慎戒。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與火同人:天在上,火炎上,二者性質相同,象徵與人心志相同。
君子:才德出眾,富有禮義規範,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
以類族辨物:在不同的群族,能夠分別辨認其同類或異類,如君子者,或小人者。分辨善惡是非者,能知物情之離合,事理異同者。
為君子所能辨明,故處理事物不失其方法。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六二爻居下卦,陰爻處陰位,又得中。與上卦的乾卦九五爻相互感應,陰陽相應。(二、四、六為陰的位子,一、三、五為陽的位子。)
乾行:外卦上為乾,乾健也。象徵剛健前行,是以剛健之心來前行。六二爻上應九五爻,九五居乾卦之中,象徵六二和同於九五剛健前行。
文明以健:《同人》內卦《離》,離為火為光為廣。《同人》伏《姤》,姤卦內卦為《巽》卦,巽為文昌。健指上卦乾。故為文德輝煌,文采光明。
此段主要在解釋卦辭「利君子貞」。
中正而應:中正者,指的是內卦六二爻,陰位居陰爻又得內卦之中爻曰得正位。外卦九五爻,陽位居陽爻又得外卦之中爻曰得正位。也就是內外卦中爻均得中得正且相呼應。
意指所以行為能中和持正,上下均能陰陽相互應和。
君子正也:君子行為端正,以正道持身持事。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伏戎于莽:在草莽裡埋伏軍隊。戎:士兵、軍隊的代稱。莽:草莽、雜草叢生處。
升其高陵:升為登高。震為陵,乾為高陵,伏艮為山陵。登上高陵。乾為頭,故有登高觀望之象徵。
三歲不興:三歲:三年也。不興:不敢興兵起事。
帛書《易經》:「服容於莽,登其高陵,三歲不興。」
崔憬:「一爻為一年,自三至五,頻遇剛敵,故三歲不興,安可行也?」
程頤注:「三以陽居剛而不得中,是剛暴之人也。在同人之時,志在於同,卦惟一陰,諸陽之志皆欲同之,三又與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
與五相應,三以剛強居二五之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故不敢顯發,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懷惡而內負不直,故又畏懼。
時升高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歲之久,終不敢興。此爻深見小人之情狀,然不曰凶者,既不敢發,故未至凶也。」
濱海村夫
馬蓋仙
編輯者: 村夫 (2021-03-09 1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