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Shiyee 大大,,
.............
.............
一.不知四象與五行之論是由誰提出?
﹝據我了解..八卦是伏羲..五行是鄒衍..不知是否正確?有相關文章嗎?﹞
五行體系至鄒衍算是理論完備,現存文獻最早是載于尚書洪範篇
四象應是隨著陰陽觀念產生就有了,同樣都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產生完整理論
陰陽五行觀念現存最初最完整應該是黃帝內經,其他可能應被秦始皇燒掉了
二.依卦爻看..一爻有兩種變化.二爻有四種變化.三爻有八種變化
也就是兩儀→四象→八卦之演化,似乎與五行無直接關係?
陰陽五行有關係喔
表面上看陰陽,五行,是兩種不同體系,不能混在一起
依進程,陰陽始于無極,五太(易初始素極),陰陽,
再依陰陽理氣形質的差異,演化為四象,八卦,......
從數理上論,正好是2的2次方,3三次方,合老子所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再看五行,五行又名五氣
後天卦完備時,五種氣充斥再大自然中
但是在造物階段時,五種氣並不是同時存在的
而是一個一個接著產生的
從河圖數理我們就可以得知這種情形
天一生水,天一又名天心,也就是太極,故而老子謂之上善若水
水為萬物本質,本原,與無極太極之理相同
在天地未判時,太極以理為中心,包涵著氣,為理中氣
天地已判時,輕清者為天重濁者為地,這時氣化為天形化為地,為氣中理
此階段萬物變化由氣為主導,氣有另一個字炁,無極中之火,意謂氣從火化之意
再來一個階段從火進化為木氣,都是從造化的程序一二三來說
木氣至,萬物生長,上古不知哪位聖人依此造了天干地支,來表示這個階段
木之後為金,萬物的發展隨著金氣階段的到來而固定下來,
這時後六十甲子納音體系也隨之出現,
納音體系出現後自然而然,先天卦氣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也在這個階段產生
最後一階段,五行之土氣,形成了聯繫水火木金四氣,而成後天卦氣
只要從造化程序的假說,就可以很清楚找到陰陽五行的關聯
每一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源流易圖來表示
三.承第一個問題,八卦﹝四象﹞出現應比五行早
那為何後世之中國命術卻反而以五行為主?
一樣從造化假說來看,現在存的這個世界是屬於後天卦氣形成的世界
自然中國術數以後天五行學說為主,但並不是說就沒有其他系統
例如卲子皇極經世以先天卦圖為主,干支納音等為其內涵
可以說中國術數全部都不離這些範疇的
四,引略...
你這個四時配法很明顯屬于先天圖的系統
且陰陽老少四氣天地否泰是與十二辟卦相配
中間少了一個土氣居於長夏
五術中土氣有兩種配法,一為土居長夏,一為土維四方
你又使用後天五氣的相生相剋來理解自然會覺得奇怪
先天卦理的用法不是這麼用的,但也不是數言可盡
一般來說,氣與四時相配都是引用內經素問之五運六氣
四季順序排列,春,夏,長夏,秋,冬
厥陰風木氣
少陰熱氣
少陽火氣
太陰濕土氣
陽明燥金氣
太陽寒水氣
(太上道祖)老子所說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這一ˋ二ˋ三,,,只能說,,,太厲害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須劍道爭鋒
千人指 萬人封
可問江湖鼎峰
三尺秋水塵不染
天下無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