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心性
淨空法師:
這給你講,這是明心見性的性,性沒有內外,也沒有中間,內外中間都在性裡面,沒有離開性,沒有離開自性。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這是沒有時間,前面是沒有空間。它沒有形相,沒有色相、沒有形相,長短方圓是形相,它什麼都不是。覓之了不可得,這是真的,為什麼?六根緣不到,眼看不到它,耳聽不到它,心裡想不到它。心想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它對內能緣到阿賴耶,對外它能緣到虛空法界,就是緣不到自性,為什麼?它是妄心,妄心見不到真心。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你不能說它無,它會現相,它現的是什麼?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就是它能夠變現出百界千如,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是從它發生的,可是你不能說宇宙萬物裡頭有。
為什麼不能言它有?你要懂得它的緣起,它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累積的現象,正像我們看電影,看屏幕上的相一樣,看到好像是有,實際上沒有,叫剎那生滅。我們這個剎那,要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個剎那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生滅。所以生滅太快,快到無法想像,生滅就是不生滅。這個話意思很深,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生滅就是不生滅,這個話不是廢話嗎?確實有生滅,生滅太快了,不但我們六根能力沒有辦法見到這個生滅,我們六識去思惟想像它也想不出來,它速度太快,我們的六根六識都是它變現的。要怎樣才能見到?我們把六根六識放下,它自然就現前。
所以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是怎麼開悟的?惠能大師在方丈室聽講《金剛經》是怎麼開悟的?沒有別的,大乘教裡告訴我們,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開悟了。這個東西跟宗門裡面要求的修行綱領是一個意思,宗門裡修行要求人離心意識參,參禪。怎麼叫參?離心意識才叫參,用心意識叫研究。用心意識,你修學佛法,你是搞佛學;離心意識,那你真的學佛,為什麼?你成佛了。心是什麼?心是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裡的業相,稱之為心;末那是執著,四大煩惱常相隨,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離心意識是什麼?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離得乾乾淨淨,自性就現前。
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懂,懂了怎麼樣?懂了叫解悟,沒有辦法證得,證得才管用,解悟還不管用。證得的時候叫證悟,你真的放下了,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們很厲害,頓捨頓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他一下就放下。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他把那一念放下了,這個很厲害。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這叫圓頓根性;在中國唐代的時候,我們從惠能大師那裡看到,那也是頓悟、頓捨。問題是你肯不肯放下?不肯放下是解悟,放下是證悟。我們現在是解悟,在大乘教裡面這麼多年的薰習,我們承認,一點都不懷疑,我們也能稱得上大乘裡面的中上根性。你對事實真相明白、認清楚了,你不懷疑了,就是沒放下。這是古人所說的「悟後起修」,現在你要幹的是什麼?放下。怎麼放下?吃飯的時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穿衣的時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工作時候亦如是,處事待人接物亦如是,你就成功了,那叫真修!
節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2010/4/13(第20集)淨空法師主講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