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Page 7 of 14 < 1 2 ... 5 6 7 8 9 ... 13 14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23356 - 2023-12-30 10:13:52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 [Re: jwjwo]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遶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阿僧祇門闥、阿僧祇窓牖、阿僧祇階陛、阿僧祇欄楯、阿僧祇道路,皆七寶成;阿僧祇幡、阿僧祇幢、阿僧祇蓋,周迴間列;阿僧祇眾寶瓔珞、阿僧祇真珠瓔珞、阿僧祇赤真珠瓔珞、阿僧祇師子珠瓔珞,處處垂下;阿僧祇半月、阿僧祇繒帶、阿僧祇寶網,以為嚴飾;阿僧祇寶鐸風動成音,散阿僧祇天諸雜華,懸阿僧祇天寶鬘帶,嚴阿僧祇眾寶香爐,雨阿僧祇細末金屑,懸阿僧祇寶鏡,然阿僧祇寶燈,布阿僧祇寶衣,列阿僧祇寶帳,設阿僧祇寶座,阿僧祇寶繒以敷座上;阿僧祇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祇雜寶諸形像、阿僧祇妙寶菩薩像,處處充遍;阿僧祇眾鳥出和雅音;阿僧祇寶優鉢羅華、阿僧祇寶波頭摩華、阿僧祇寶拘物頭華、阿僧祇寶芬陀利華,以為莊嚴;阿僧祇寶樹次第行列,阿僧祇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祇諸莊嚴具,以為莊嚴。

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廣博嚴麗皆同虛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善財童子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

爾時,善財童子見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踊躍無量,身心柔軟,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於無礙解脫之門。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纔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遍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

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於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彼諸如來如是眾會、如是壽命,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

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成就清淨國土,或見護持如來正教,為大法師,得無生忍,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於無上菩提之記。

或見彌勒為轉輪王,勸諸眾生住十善道;或為護世,饒益眾生;或為釋天,訶責五欲;或為焰摩天王,讚不放逸;或為兜率天王,稱歎一生菩薩功德;或為化樂天王,為諸天眾現諸菩薩變化莊嚴;或為他化自在天王,為諸天眾演說一切諸佛之法;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或為梵王,說諸禪定無量喜樂;或為阿脩羅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為其眾會常演說法,斷除一切憍慢醉傲。

或復見其處閻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或見在於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飢渴;或見在於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眾生。

或復見為護世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忉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焰摩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兜率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化樂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他化自在天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大梵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龍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夜叉、羅剎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乾闥婆、緊那羅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阿脩羅、陀那婆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迦樓羅、摩睺羅伽王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其餘一切人、非人等眾會說法,或復見為聲聞眾會說法,或復見為緣覺眾會說法,或復見為初發心乃至一生所繫已灌頂者諸菩薩眾而演說法。

或見讚說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或見讚說滿足一切諸波羅蜜,或見讚說入諸忍門,或見讚說諸大三昧門,或見讚說甚深解脫門,或見讚說諸禪三昧神通境界,或見讚說諸菩薩行,或見讚說諸大誓願,或見與諸同行菩薩讚說世間資生工巧種種方便利眾生事,或見與諸一生菩薩讚說一切佛灌頂門。

或見彌勒於百千年,經行、讀誦、書寫經卷,勤求觀察,為眾說法,或入諸禪四無量心,或入遍處及諸解脫,或入三昧以方便力現諸神變。

或見諸菩薩入變化三昧,各於其身一一毛孔,出於一切變化身雲;或見出天眾身雲,或見出龍眾身雲,或見出夜叉、乾闥婆、緊那羅、阿脩羅、迦樓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屬、長者、居士身雲,或見出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來身雲,或見出一切眾生身雲。

或見出妙音,讚諸菩薩種種法門。所謂:讚說菩提心功德門;讚說檀波羅蜜乃至智波羅蜜功德門;讚說諸攝、諸禪、諸無量心,及諸三昧、三摩鉢底、諸通、諸明、總持、辯才、諸諦、諸智、止觀、解脫、諸緣、諸依、諸說法門;讚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諸聲聞乘、諸獨覺乘、諸菩薩乘、諸地、諸忍、諸行、諸願,如是等一切諸功德門。

或復於中,見諸如來,大眾圍遶;亦見其佛生處、種姓、身形、壽命、剎劫、名號、說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場眾會種種不同,悉皆明見。

又復於彼莊嚴藏內諸樓閣中,見一樓閣,高廣嚴飾,最上無比;於中悉見三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釋梵天王捧持頂戴、遊行七步、觀察十方、大師子吼、現為童子、居處宮殿、遊戲園苑、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詣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觀菩提樹、梵王勸請轉正法輪、昇天宮殿而演說法、劫數壽量、眾會莊嚴、所淨國土、所修行願、教化成熟眾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爾時,善財自見其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亦見於彼一切眾會、一切佛事,憶持不忘,通達無礙。復聞一切諸樓閣內,寶網鈴鐸及諸樂器,皆悉演暢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說種種法。所謂:或說菩薩發菩提心,或說修行波羅蜜行,或說諸願,或說諸地,或說恭敬供養如來,或說莊嚴諸佛國土,或說諸佛說法差別。如上所說一切佛法,悉聞其音,敷暢辨了。

又聞某處,有某菩薩,聞某法門,某善知識之所勸導發菩提心,於某劫、某剎、某如來所、某大眾中,聞於某佛如是功德,發如是心,起如是願,種於如是廣大善根;經若干劫修菩薩行,於爾許時當成正覺,如是名號,如是壽量,如是國土,具足莊嚴,滿如是願,化如是眾,如是聲聞、菩薩眾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經爾許劫,利益如是無量眾生。

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如是諸波羅蜜。或聞某處有某菩薩,為求法故,棄捨王位及諸珍寶、妻子、眷屬、手、足、頭、目,一切身分皆無所吝。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守護如來所說正法,為大法師,廣行法施,建法幢,吹法螺,擊法鼓,雨法雨,造佛塔廟,作佛形像,施諸眾生一切樂具。或聞某處,有某如來,於某劫中,成等正覺,如是國土,如是眾會,如是壽命,說如是法,滿如是願,教化如是無量眾生。

善財童子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身心歡喜,柔軟悅澤,即得無量諸總持門、諸辯才門、諸禪、諸忍、諸願、諸度、諸通、諸明,及諸解脫、諸三昧門。

又見一切諸寶鏡中種種形像。所謂:或見諸佛眾會道場,或見菩薩眾會道場,或見聲聞眾會道場,或見緣覺眾會道場,或見淨世界,或見不淨世界,或見淨不淨世界,或見不淨淨世界,或見有佛世界,或見無佛世界,或見小世界,或見中世界,或見大世界,或見因陀羅網世界,或見覆世界,或見仰世界,或見平坦世界,或見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世界,或見天人充滿世界。於如是等諸世界中,見有無數大菩薩眾,或行或坐作諸事業,或起大悲憐愍眾生,或造諸論利益世間,或受或持,或書或誦,或問或答,三時懺悔,迴向發願。

又見一切諸寶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網,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玻瓈色、或水精色、或帝青色、或虹霓色、或閻浮檀金色,或作一切諸光明色。

又見彼閻浮檀金童女及眾寶像,或以其手而執華雲,或執衣雲,或執幢幡,或執鬘蓋,或持種種塗香、末香,或持上妙摩尼寶網,或垂金鎖,或挂瓔珞,或舉其臂捧莊嚴具,或低其首垂摩尼冠,曲躬瞻仰,目不暫捨。

又見彼真珠瓔珞,常出香水,具八功德;瑠璃、瓔珞,百千光明,同時照耀;幢、幡、網、蓋,如是等物,一切皆以眾寶莊嚴。

又復見彼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各各生於無量諸華,或大一手,或長一肘,或復縱廣猶如車輪,一一華中皆悉示現種種色像以為嚴飾。所謂:男色像、女色像、童男色像、童女色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是一切眾生色像,皆悉合掌,曲躬禮敬。

亦見如來結跏趺坐,三十二相莊嚴其身。

又復見彼淨瑠璃地,一一步間,現不思議種種色像。所謂:世界色像、菩薩色像、如來色像及諸樓閣莊嚴色像。

又於寶樹枝、葉、華、果一一事中,悉見種種半身色像。所謂:佛半身色像、菩薩半身色像,天、龍、夜叉,乃至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長,及以四眾半身色像。其諸色像,或執華鬘,或執瓔珞,或持一切諸莊嚴具;或有曲躬合掌禮敬,一心瞻仰,目不暫捨;或有讚歎,或入三昧。其身悉以相好莊嚴,普放種種諸色光明,所謂:金色光明、銀色光明、珊瑚色光明、兜沙羅色光明、帝青色光明、毘盧遮那寶色光明、一切眾寶色光明、瞻波迦華色光明。

又見諸樓閣半月像中,出阿僧祇日月星宿種種光明普照十方。

又見諸樓閣周迴四壁,一一步內,一切眾寶以為莊嚴。一一寶中,皆現彌勒曩劫修行菩薩道時,或施頭目,或施手足、脣舌、牙齒、耳鼻、血肉、皮膚、骨髓乃至爪髮,如是一切,悉皆能捨;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國土、王位,隨其所須,盡皆施與。處牢獄者,令得出離;被繫縛者,使其解脫;有疾病者,為其救療;入邪徑者,示其正道。或為船師,令度大海;或為馬王,救護惡難;或為大仙,善說諸論;或為輪王,勸修十善;或為醫王,善療眾病;或孝順父母,或親近善友,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菩薩,或作如來,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或為法師,奉行佛教,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立佛支提,作佛形像,若自供養,若勸於他,塗香散華,恭敬禮拜。如是等事,相續不絕。或見坐於師子之座,廣演說法,勸諸眾生安住十善,一心歸向佛、法、僧寶,受持五戒及八齋戒,出家聽法,受持讀誦,如理修行。

乃至見於彌勒菩薩,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行諸度一切色像;又見彌勒曾所承事諸善知識,悉以一切功德莊嚴;亦見彌勒在彼一一善知識所,親近供養,受行其教,乃至住於灌頂之地。

時,諸知識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觀此菩薩不思議事,莫生疲厭。」

爾時,善財童子得不忘失憶念力故,得見十方清淨眼故,得善觀察無礙智故,得諸菩薩自在智故,得諸菩薩已入智地廣大解故,於一切樓閣一一物中,悉見如是及餘無量不可思議自在境界諸莊嚴事。

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見種種物,所謂:城邑、聚落、宮殿、園苑、山林、河池、衣服、飲食乃至一切資生之具;或見自身父母兄弟、內外親屬;或見大海須彌山王,乃至一切諸天宮殿、閻浮提等四天下事;或見其身形量廣大百千由旬,房舍、衣服悉皆相稱,謂於晝日經無量時不眠不寢受諸安樂。從睡覺已,乃知是夢,而能明記所見之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力所持故,知三界法皆如夢故,滅諸眾生狹劣想故,得無障礙廣大解故,住諸菩薩勝境界故,入不思議方便智故,能見如是自在境界。

譬如有人,將欲命終,見隨其業所受報相:行惡業者,見於地獄、畜生、餓鬼所有一切眾苦境界,或見獄卒手持兵仗或瞋或罵囚執將去,亦聞號叫、悲歎之聲,或見灰河,或見鑊湯,或見刀山,或見劍樹,種種逼迫,受諸苦惱;作善業者,即見一切諸天宮殿無量天眾、天諸采女,種種衣服具足莊嚴,宮殿、園林盡皆妙好。身雖未死,而由業力見如是事。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菩薩業不思議力,得見一切莊嚴境界。

譬如有人,為鬼所持,見種種事,隨其所問,悉皆能答。善財童子亦復如是,菩薩智慧之所持故,見彼一切諸莊嚴事,若有問者,靡不能答。

譬如有人,為龍所持,自謂是龍,入於龍宮,於少時間,自謂已經日月年載。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住菩薩智慧想故,彌勒菩薩所加持故,於少時間謂無量劫。

譬如梵宮,名:莊嚴藏,於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諸物不相雜亂。善財童子亦復如是,於樓觀中,普見一切莊嚴境界種種差別不相雜亂。

譬如比丘,入遍處定,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隨所入定,境界現前。善財童子亦復如是,入於樓觀,一切境界悉皆明了。

]譬如有人,於虛空中見乾闥婆城具足莊嚴,悉分別知,無有障礙;譬如夜叉宮殿與人宮殿,同在一處而不相雜,各隨其業,所見不同;譬如大海,於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色像;譬如幻師,以幻力故,現諸幻事種種作業。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彌勒菩薩威神力故,及不思議幻智力故,能以幻智知諸法故,得諸菩薩自在力故,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

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

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

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

彌勒答言:「於來處去。」

曰:「從何處來?」

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善男子!彼莊嚴事亦復如是,不住於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言:

「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恒不捨離一切佛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眾生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然,善男子!汝問於我從何處來者。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於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於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於彼。而從彼來。」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

答言:

「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為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3]蜜家故;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為乳母,尸波羅蜜為養母,忍波羅蜜為莊嚴具,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為澣濯人,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三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生於如是尊勝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於諸世間無所惡賤;知一切法如變化故,於諸有趣無所染著;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心無疲厭;以大慈悲為體性故,攝受眾生不覺勞苦;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憂厭;知諸界、處同法界故,於諸境界無所壞滅;知一切想如陽焰故,入於諸趣不生倒惑;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得自在故,於一切趣通達無礙。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眾生差別色相,等一切眾生殊異言音,等一切眾生種種名號,等一切眾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等一切清淨眾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眾生所作事業,等一切眾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善男子!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於種族憍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而生於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善男子!我住於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善男子!我為隨順眾生心故,我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為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捨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為皆無常故,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為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為欲攝化諸同行故,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故,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而入普賢行門?云何成就?云何廣大?云何隨順?云何清淨?云何圓滿?』善男子!彼當為汝分別演說。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於一切諸佛眾中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讚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為汝說一切菩薩祕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為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於一切處咸得究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
↑回到頂端↑
#2223357 - 2023-12-30 10:17:4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十 [Re: jwjwo]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


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是時,文殊師利宣說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財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薩無邊際陀羅尼、無邊際願、無邊際三昧、無邊際神通、無邊際智,令入普賢行道場,及置善財自所住處;文殊師利還攝不現。

於是,善財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及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善知識,悉皆親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無有違逆;增長趣求一切智慧,廣大悲海,益大慈雲,普觀眾生,生大歡喜,安住菩薩寂靜法門;普緣一切廣大境界,學一切佛廣大功德,入一切佛決定知見,增一切智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薩深心,知三世佛出興次第;入一切法海,轉一切法輪,生一切世間,入於一切菩薩願海,住一切劫修菩薩行,照明一切如來境界,長養一切菩薩諸根;獲一切智清淨光明,普照十方,除諸暗障,智周法界;於一切佛剎、一切諸有,普現其身,靡不周遍;摧一切障,入無礙法,住於法界平等之地;觀察普賢解脫境界,即聞普賢菩薩摩訶薩名字、行願、助道、正道、諸地、地方便、地入、地勝進、地住、地修習、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

渴仰欲見普賢菩薩,即於此金剛藏菩提場,毘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起等虛空界廣大心、捨一切剎離一切著無礙心、普行一切無礙法無礙心、遍入一切十方海無礙心、普入一切智境界清淨心、觀道場莊嚴明了心、入一切佛法海廣大心、化一切眾生界周遍心、淨一切國土無量心、住一切劫無盡心、趣如來十力究竟心。

善財童子起如是心時,由自善根力、一切如來所加被力、普賢菩薩同善根力故,見十種瑞相。何等為十?所謂: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如來成正等覺;見一切佛剎清淨,無諸惡道;見一切佛剎清淨,眾妙蓮華以為嚴飾;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身心清淨;見一切佛剎清淨,種種眾寶之所莊嚴;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諸相嚴身;見一切佛剎清淨,諸莊嚴雲以覆其上;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互起慈心,遞相利益,不為惱害;見一切佛剎清淨,道場莊嚴;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心常念佛。是為十。

又見十種光明相。何等為十?所謂:見一切世界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網雲,周遍照耀;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輪雲,種種色相周遍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色像寶雲,周遍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焰輪雲,周遍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眾妙香雲,周遍十方,稱讚普賢一切行願大功德海;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日月星宿雲,皆放普賢菩薩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眾生身色像雲,放佛光明,遍照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佛色像摩尼雲,周遍法界;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菩薩身色像雲,充滿法界,令一切眾生皆得出離、所願滿足;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如來身色像雲,說一切佛廣大誓願,周遍法界。是為十。

時,善財童子見此十種光明相已,即作是念:「我今必見普賢菩薩,增益善根,見一切佛;於諸菩薩廣大境界,生決定解,得一切智。」

於時,善財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起大精進,心無退轉。即以普眼觀察十方一切諸佛、諸菩薩眾所見境界,皆作得見普賢之想;以智慧眼觀普賢道,其心廣大猶如虛空,大悲堅固猶如金剛,願盡未來常得隨逐普賢菩薩,念念隨順,修普賢行,成就智慧,入如來境,住普賢地。

時,善財童子即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諸菩薩眾所共圍遶,最為殊特,世無與等;智慧境界無量無邊,難測難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薩無能觀察。見普賢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光明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除滅一切眾生苦患,令諸菩薩生大歡喜;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種種色香焰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而以普熏;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雜華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華;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香樹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香;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妙衣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衣;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寶樹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摩尼寶;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色界天身雲,充滿法界,歎菩提心;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梵天身雲,勸諸如來轉妙法輪;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欲界天主身雲,護持一切如來法輪;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三世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為諸眾生,無歸趣者為作歸趣,無覆護者為作覆護,無依止者為作依止;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清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於中出世,菩薩眾會悉皆充滿;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淨不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純染眾生皆得清淨;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眾生身雲,遍法界、虛空界,隨其所應,教化眾生,皆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稱揚種種諸佛名號,令諸眾生增長善根。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宣揚一切諸佛菩薩從初發意所生善根;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於一切佛剎一一剎中,宣揚一切菩薩願海及普賢菩薩清淨妙行;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賢菩薩行雲,令一切眾生心得滿足,具足修集一切智道;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正覺身雲,於一切佛剎,現成正覺,令諸菩薩增長大法、成一切智。

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遍喜,踊躍無量;重觀普賢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風輪、水輪、地輪、火輪,大海、江河及諸寶山、須彌、鐵圍,村營、城邑、宮殿、園苑,一切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天龍八部、人與非人,欲界、色界、無色界處,日月星宿、風雲雷電、晝夜月時及以年劫、諸佛出世、菩薩眾會、道場莊嚴;如是等事,悉皆明見。如見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見;如見現在十方世界,前際、後際一切世界亦如是見,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如於此毘盧遮那如來所,示現如是神通之力;於東方蓮華德世界賢首佛所,現神通力亦復如是。如賢首佛所;如是東方一切世界。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世界諸如來所,現神通力當知悉爾。如十方一切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佛剎,一一塵中皆有法界諸佛眾會,一一佛所普賢菩薩坐寶蓮華師子座上現神通力悉亦如是。彼一一普賢身中,皆現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剎、一切眾生、一切佛出現、一切菩薩眾,及聞一切眾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來所轉法輪、一切菩薩所成諸行、一切如來遊戲神通。

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大神通力,即得十種智波羅蜜。何等為十?所謂:於念念中,悉能周遍一切佛剎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悉能往詣一切佛所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悉能供養一切如來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普於一切諸如來所聞法受持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思惟一切如來法輪智波羅蜜;於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議大神通事智波羅蜜;於念念中,說一句法盡未來際辯才無盡智波羅蜜;於念念中,以深般若觀一切法智波羅蜜;於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實相海智波羅蜜;於念念中,知一切眾生心智波羅蜜;於念念中,普賢慧行皆現在前智波羅蜜。

善財童子既得是已,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既摩頂已,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各以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而為眷屬;一一三昧,悉見昔所未見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大海,集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助道具,生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上妙法,發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誓願,入一切佛剎微塵數大願海,住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出要道,修一切佛剎微塵數諸菩薩所修行,起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精進,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淨光明。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佛所,普賢菩薩摩善財頂;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塵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普賢菩薩悉亦如是摩善財頂,所得法門亦皆同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我此神通力不?」

「唯然!已見。大聖!此不思議大神通事,唯是如來之所能知。」

普賢告言:

「善男子!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一一劫中,為欲清淨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一一劫中,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施會,一切世間咸使聞知,凡有所求悉令滿足;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財物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佛智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城邑、聚落、國土、王位、妻子、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為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而為布施;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故,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如來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所須悉皆奉施,於其法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善男子!我於爾所劫海中,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於一念間生瞋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遠離菩提心、於生死中起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唯住無上不可沮壞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莊嚴佛土,以大悲心,救護眾生,教化成就,供養諸佛,事善知識;為求正法,弘宣護持,一切內外悉皆能捨,乃至身命亦無所吝。一切劫海說其因緣,劫海可盡,此無有盡。

「善男子!我法海中,無有一文,無有一句,非是捨施轉輪王位而求得者,非是捨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善男子!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以智光普照世間,願為開示出世間智,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讚一切諸佛所有功德。』我如是等往昔因緣,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海,說不可盡。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諸善根力、大志樂力、修功德力、如實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淨神通力、善知識力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淨法身,復得清淨無上色身,超諸世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現形,入一切剎,遍一切處,於諸世界廣現神通,令其見者靡不欣樂。善男子!汝且觀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無邊劫海之所成就,無量千億那由他劫難見難聞。

「善男子!若有眾生未種善根,及種少善根聲聞、菩薩,猶尚不得聞我名字,況見我身!善男子!若有眾生得聞我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若見若觸,若迎若送,若暫隨逐,乃至夢中見聞我者,皆亦如是。或有眾生,一日一夜憶念於我即得成熟;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憶念於我而成熟者;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生,憶念於我而成熟者;或見我放大光明,或見我震動佛剎,或生怖畏,或生歡喜,皆得成熟。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方便門,令諸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男子!若有眾生見聞於我清淨剎者,必得生此清淨剎中;若有眾生見聞於我清淨身者,必得生我清淨身中。善男子!汝應觀我此清淨身。」

爾時,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好肢節,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海;一一剎海,皆有諸佛出興于世,大菩薩眾所共圍遶。又復見彼一切剎海,種種建立、種種形狀、種種莊嚴、種種大山周匝圍遶,種種色雲彌覆虛空,種種佛興演種種法;如是等事,各各不同。又見普賢於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化身雲,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善財童子又見自身在普賢身內,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教化眾生。

又,善財童子親近佛剎微塵數諸善知識所得善根、智慧光明,比見普賢菩薩所得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諭亦不能及是。善財童子從初發心,乃至得見普賢菩薩,於其中間所入一切諸佛剎海,今於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所有邊際;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別、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滅所有邊際;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菩薩眾海藏、菩薩眾海差別、菩薩眾海普入、菩薩眾海集、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亦不能知入眾生界、知眾生根、教化調伏諸眾生智、菩薩所住甚深自在、菩薩所入諸地諸道,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毛孔剎中,或於一剎經於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而行,亦不於此剎沒、於彼剎現,念念周遍無邊剎海,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是之時,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即說頌言:

「汝等應除諸惑垢, 一心不亂而諦聽;
我說如來具諸度, 一切解脫真實道。
出世調柔勝丈夫, 其心清淨如虛空,
恒放智日大光明, 普使群生滅癡暗。
如來難可得見聞, 無量億劫今乃值,
如優曇華時一現, 是故應聽佛功德。
隨順世間諸所作, 譬如幻士現眾業,
但為悅可眾生心, 未曾分別起想念。」

爾時,諸菩薩聞此說已,一心渴仰,唯願得聞如來世尊真實功德,咸作是念:「普賢菩薩具修諸行,體性清淨,所有言說皆悉不虛,一切如來共所稱歎。」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爾時,普賢菩薩功德智慧具足莊嚴,猶如蓮華不著三界一切塵垢,告諸菩薩言:「汝等諦聽,我今欲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說頌言:

「佛智廣大同虛空, 普遍一切眾生心,
悉了世間諸妄想, 不起種種異分別。
一念悉知三世法, 亦了一切眾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師, 念念示現無邊事。
隨眾生心種種行, 往昔諸業誓願力,
令其所見各不同, 而佛本來無動念。
或有處處見佛坐, 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淨, 無量劫中不見佛。
或有信解離憍慢, 發意即得見如來;
或有諂誑不淨心, 億劫尋求莫值遇。
或一切處聞佛音, 其音美妙令心悅;
或有百千萬億劫, 心不淨故不聞者。
或見清淨大菩薩, 充滿三千大千界,
皆已具足普賢行, 如來於中儼然坐。
或見此界妙無比, 佛無量劫所嚴淨;
毘盧遮那最勝尊, 於中覺悟成菩提。
或見蓮華勝妙剎, 賢首如來住在中,
無量菩薩眾圍遶, 皆悉勤修普賢行。
或有見佛無量壽, 觀自在等所圍遶,
悉已住於灌頂地, 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見此三千界, 種種莊嚴如妙喜,
阿閦如來住在中, 及如香象諸菩薩。
或見月覺大名稱, 與金剛幢菩薩等,
住如圓鏡妙莊嚴, 普遍十方清淨剎。
或見日藏世所尊, 住善光明清淨土,
及與灌頂諸菩薩, 充遍十方而說法。
或見金剛大焰佛, 而與智幢菩薩俱,
周行一切廣大剎, 說法除滅眾生翳。
一一毛端不可說, 諸佛具相三十二,
菩薩眷屬共圍遶, 種種說法度眾生。
或有觀見一毛孔, 具足莊嚴廣大剎,
無量如來悉在中, 清淨佛子皆充滿。
或有見一微塵內, 具有恒沙佛國土,
無量菩薩悉充滿, 不可說劫修諸行。
或有見一毛端處, 無量塵沙諸剎海,
種種業起各差別, 毘盧遮那轉法輪。
或見世界不清淨, 或見清淨寶所成,
如來住壽無量時, 乃至涅槃諸所現。
普遍十方諸世界, 種種示現不思議,
隨諸眾生心智業, 靡不化度令清淨。
如是無上大導師, 充滿十方諸國土,
示現種種神通力, 我說少分汝當聽。
或見釋迦成佛道, 已經不可思議劫;
或見今始為菩薩, 十方利益諸眾生。
或有見此釋師子, 供養諸佛修行道;
或見人中最勝尊, 現種種力神通事。
或見布施或持戒, 或忍或進或諸禪,
般若方便願力智, 隨眾生心皆示現。
或見究竟波羅蜜, 或見安住於諸地,
總持三昧神通智, 如是悉現無不盡。
或現修行無量劫, 住於菩薩堪忍位;
或現住於不退地, 或現法水灌其頂。
或現梵釋護世身, 或現剎利婆羅門,
種種色相所莊嚴, 猶如幻師現眾像。
或現兜率始降神, 或見宮中受嬪御,
或見棄捨諸榮樂, 出家離俗行學道。
或見始生或見滅, 或見出家學異行,
或見坐於菩提樹, 降伏魔軍成正覺。
或有見佛始涅槃, 或見起塔遍世間,
或見塔中立佛像, 以知時故如是現。
或見如來無量壽, 與諸菩薩授尊記,
而成無上大導師, 次補住於安樂剎。
或見無量億千劫, 作佛事已入涅槃;
或見今始成菩提, 或見正修諸妙行。
或見如來清淨月, 在於梵世及魔宮,
自在天宮化樂宮, 示現種種諸神變。
或見在於兜率宮, 無量諸天共圍遶,
為彼說法令歡喜, 悉共發心供養佛。
或見住在夜摩天, 忉利護世龍神處,
如是一切諸宮殿, 莫不於中現其像。
於彼然燈世尊所, 散華布髮為供養,
從是了知深妙法, 恒以此道化群生。
或有見佛久涅槃, 或見初始成菩提;
或]有住於無量劫, 或見須臾即滅度。
身相光明與壽命, 智慧菩提及涅槃,
眾會所化威儀聲, 如是一一皆無數。
或現其身極廣大, 譬如須彌大寶山;
或見跏趺不動搖, 充滿無邊諸世界。
或見圓光一尋量, 或見千萬億由旬,
或見照於無量土, 或見充滿一切剎。
或見佛壽八十年, 或壽百千萬億歲,
或住不可思議劫, 如是展轉倍過此。
佛智通達淨無礙, 一念普知三世法,
皆從心識因緣起, 生滅無常無自性。
於一剎中成正覺, 一切剎處悉亦成,
一切入一一亦爾, 隨眾生心皆示現。
如來住於無上道, 成就十力四無畏;
具足智慧無所礙, 轉於十二行法輪。
了知苦集及滅道, 分別十二因緣法;
法義樂說辭無礙, 以是四辯廣開演。
諸法無我無有相, 業性不起亦無失,
一切遠離如虛空, 佛以方便而分別。
如來如是轉法輪, 普震十方諸國土,
宮殿山河悉搖動, 不使眾生有驚怖。
如來普演廣大音, 隨其根欲皆令解,
悉使發心除惑垢, 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聞施戒忍精進, 禪定般若方便智,
或聞慈悲及喜捨, 種種音辭各差別。
或聞四念四正勤, 神足根力及覺道,
諸念神通止觀等, 無量方便諸法門。
龍神八部人非人, 梵釋護世諸天眾,
佛以一音為說法, 隨其品類皆令解。
若有貪欲瞋恚癡, 忿覆慳嫉及憍諂,
八萬四千煩惱異, 皆令聞說彼治法。
若未具修白淨法, 令其聞說十戒行;
已能布施調伏人, 令聞寂滅涅槃音。
若人志劣無慈愍, 厭惡生死自求離;
令其聞說三脫門, 使得出苦涅槃樂。
若有自性少諸欲, 厭背三有求寂靜;
令其聞說諸緣起, 依獨覺乘而出離。
若有清淨廣大心, 具足施戒諸功德,
親近如來具慈愍, 令其聞說大乘音。
或有國土聞一乘, 或二或三或四五,
如是乃至無有量, 悉是如來方便力。
涅槃寂靜未曾異, 智行勝劣有差別;
譬如虛空體性一, 鳥飛遠近各不同。
佛體音聲亦如是, 普遍一切虛空界,
隨諸眾生心智殊, 所聞所見各差別。
佛以過去修諸行, 能隨所樂演妙音,
無心計念此與彼, 我為誰說誰不說。
如來面門放大光, 具足八萬四千數;
所說法門亦如是, 普照世界除煩惱。
具足清淨功德智, 而常隨順三世間,
譬如虛空無染著, 為眾生故而出現。
示有生老病死苦, 亦示住壽處於世;
雖順世間如是現, 體性清淨同虛空。
一切國土無有邊, 眾生根欲亦無量;
如來智眼皆明見, 隨所應化示佛道。
究竟虛空十方界, 所有人天大眾中,
隨其形相各不同, 佛現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門大眾會, 鬀除鬚髮服袈裟,
執持衣鉢護諸根, 令其歡喜息煩惱。
若時親近婆羅門, 即為示現羸瘦身,
執杖持瓶恒潔淨, 具足智慧巧談說。
吐故納新自充飽, 吸風飲露無異食,
若坐若立不動搖, 現斯苦行摧異道。
或持彼戒為世師, 善達醫方等諸論,
書數天文地眾相, 及身休咎無不了。
深入諸禪及解脫, 三昧神通智慧行,
言談諷詠共嬉戲, 方便皆令住佛道。
或現上服以嚴身, 首戴華冠蔭高蓋,
四兵前後共圍遶, 誓眾宣威伏小王。
或為聽訟斷獄官, 善解世間諸法務,
所有與奪皆明審, 令其一切悉欣伏。
或作大臣專弼輔, 善用諸王治政法,
十方利益皆周遍, 一切眾生莫了知。
或為粟散諸小王, 或作飛行轉輪帝,
令諸王子采女眾, 悉皆受化無能測。
或作護世四天王, 統領諸龍夜叉等,
為其眾會而說法, 一切皆令大欣慶。
或為忉利大天王, 住善法堂歡喜園,
首戴華冠說妙法, 諸天覲仰莫能測。
或住夜摩兜率天, 化樂自在魔王所,
居處摩尼寶宮殿, 說真實行令調伏。
或至梵天眾會中, 說四無量諸禪道,
普令歡喜便捨去, 而莫知其往來相。
或至阿迦尼吒天, 為說覺分諸寶華,
及餘無量聖功德, 然後捨去無知者。
如來無礙智所見, 其中一切諸眾生,
悉以無邊方便門, 種種教化令成熟。
譬如幻師善幻術, 現作種種諸幻事;
佛化眾生亦如是, 為其示現種種身。
譬如淨月在虛空, 令世眾生見增減,
一切河池現影像, 所有星宿奪光色。
如來智月出世間, 亦以方便示增減,
菩薩心水現其影, 聲聞星宿無光色。
譬如大海寶充滿, 清淨無濁無有量;
四洲所有諸眾生, 一切於中現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爾, 無垢無濁無邊際;
乃至法界諸眾生, 靡不於中現其影。
譬如淨日放千光, 不動本處照十方;
佛日光明亦如是, 無去無來除世暗。
譬如龍王降大雨, 不從身出及心出,
而能霑洽悉周遍, 滌除炎熱使清涼。
如來法雨亦復然, 不從於佛身心出,
而能開悟一切眾, 普使滅除三毒火。
如來清淨妙法身, 一切三界無倫匹;
以出世間言語道, 其性非有非無故。
雖無所依無不住, 雖無不至而不去;
如空中畫夢所見, 當於佛體如是觀。
三界有無一切法, 不能與佛為譬諭;
譬如山林鳥獸等, 無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無量色, 佛身差別亦復然;
如來非色非非色, 隨應而現無所住。
虛空真如及實際, 涅槃法性寂滅等;
唯有如是真實法, 可以顯示於如來。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盡說佛功德。
若有聞斯功德海, 而生歡喜信解心,
如所稱揚悉當獲, 慎勿於此懷疑念。」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十
↑回到頂端↑
#2223892 - 2024-01-03 02:23:39 菩薩十住行道品 [Re: hui]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回到頂端↑
#2223893 - 2024-01-03 02:26:14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菩薩十住行道品[9]一卷

西晉[10]三藏竺法護[11]譯

曇昧摩提菩薩持佛威神,便於佛前[12]入是阿難波[13]渝迦三昧,悉見十方諸佛——十方諸佛者,其數如千佛剎塵等;一塵者為一佛剎,一佛剎如是十方[14]四面——見十方諸佛皆悉言:「善哉,善哉!曇昧摩提菩薩!」十方諸佛皆賜與智慧,悉語曇昧摩提菩薩言:「是釋迦文佛前世本願所結成功德威神使若益。諸經益[15]者,佛威神益。深入經處,悉示諸十方虛空法,心無所著;悉入無所罣礙中、悉入大道中,疾近[16]逮佛;悉知諸經、諸十方人所思想;悉學知十方諸所說經,皆悉知用。是故,悉為諸菩薩等說菩薩十法住,悉及得持佛威神,悉能說。」

爾時,曇昧摩提菩薩所語說,無所罣礙、無所難也;無有盡[A3]儩時、無有能[17]升量者、無有極止時;無有能[18]逮者、無有能得長短者;未曾有忘[19]時、無不得明者,悉等無異;無有[20]懈慢時,眾所不能及。持是三昧力,十方諸佛等皆各各伸右手著曇昧摩提菩薩頭上,以曇昧摩提菩薩[21]使於三昧中覺,[22]便語菩薩言:「諸佛子皆聽,菩薩舍甚大,悉如虛空。經處何因菩薩舍甚大——過去諸佛悉那中生、當來諸佛悉那中生、今現在諸佛悉那中生?何因菩薩入大道中?從何因緣入是大道中?何因正爾?

「菩薩有十法住,用分別[23]如過去當來今現在佛等所說。何等為諸菩薩十[24]法住?

「第一者、波藍[25]耆兜波菩薩法住。

「第二者、名阿闍浮菩薩法住。

「第三者、名渝阿闍菩薩法住。

「第四者、名闍摩期菩薩法住。

「第五者、名波渝三般菩薩法住。

「第六者、名阿耆三般菩薩法住。

「第七者、名阿惟越致菩薩法住。

「第八者、名鳩摩羅浮童男菩薩法住。

「第九者、名渝羅闍菩薩法住。

「第十者、名阿惟顏菩薩法住。

「一、何等為波藍[*]耆兜波菩薩法住者?上頭見佛端[26]政無比,視面色無有厭時,無有及逮者、尊貴無有能過者、飛無有能過者、所教授無有能過者。是菩薩見佛威神儀法如是,使稍入佛道中轉開導之,皆隨其意教度。[27]既見勤苦者皆愍傷,稍稍近曉佛語信向之。新發起意學佛道,悉欲得了佛[28]智十難處,悉欲逮得知之何等為十難處十種力。

「波藍[*]耆兜波菩薩教有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當供養佛諸菩薩,二者、隨其所樂當教語,三者、所生處皆尊貴,四者、天上天下[29]一無有能及者,五者、佛[30]所有智悉當逮得,六[31]者、波[32]羅世所生處常見無央數佛,七者、所有深三昧經悉當逮得,八者、死生道無邊幅處以來,九者、[33]命既去不久,十者、若悉當度脫十方人。所以者何?益入於佛法中故。

「二、何等為阿闍浮菩薩法住者?有十意念十方人。何等為十意?一者、悉[34]念世間人善,二者、淨潔心,三者、皆安隱心,四者、柔軟心,五者、悉愛等,六者、心念但欲施與人,七者、心悉當護,八者、心念人與我身無異,九者、心念十方人我[1]觀如師,十者、心念十方人視如佛。阿闍浮菩薩法當多學經;既多學經,以當獨處止;既獨處止,當與善師從事;既與善師從事,當在善師邊;既在善師邊,當易使;既易使,當隨時;既隨所作為,當勇所作為;既勇,當學入慧中;既學入慧中,以所受法當悉持;既當悉持法,當不忘;既不忘,當安隱處止。所以者何?益於閔傷十方人故。

「三、何等為渝阿闍菩薩法住者?入於諸法中用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諸所有皆無常,二者、諸所有皆勤苦,三者、諸所有皆虛空,四者、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諸所有皆無所住,六者、諸所有皆無利,七者、諸所有皆無所止,八者、諸所有皆無有處,九者、諸所有皆無所著,十者、諸所有皆無所有,諸法悉入中不復還。

「渝阿闍菩薩教法悉當念於十方人;念於十方人已,悉當念法處;念法處已,悉當念諸佛剎;念諸佛剎已,悉當念地法;念地法已,悉當念水法;念水法已,悉當念火法;念火法已,悉當念風法;念風法已,悉當念欲法;念欲法已,悉當念色法;念色法已,當念無有欲色法處;念無所欲色法處已,心無所貪。所以者何?用是故悉[2]當法明。

「四、何等為闍摩期菩薩法住者?常念於佛處生,有十事。何[A4]等為十事?一者、不復還,二者、多深慈於佛,三者、深思惟法,四者、皆視十方人[3]慈心,五者、思惟十方了無所有,六者、十方佛剎皆虛空,七者、宿命所作了無所有,八者、諸所有皆虛空,譬如作幻耳,九者、諸所有勤苦無所有,十者、泥洹虛空無所有。用是故生於佛法中,是為闍摩期菩薩教法。

「過去諸佛虛空無所有、當來諸佛虛空無所有、今現在諸佛虛空無所有;過去諸佛法無所有、當來諸佛法無所有、今現在諸佛法無所有;過去諸佛法念從何所出生?索了無所有;當來諸佛法念從何所出生?索了無所有;今現在諸佛法念從何所生?索了無所有。諸佛法等悉了無所有。所以者何?是三世法等皆了,無所有[4]一。

「五、何等為波渝三般菩薩法住者?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悉護十方人,二者、悉[5]令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命安隱,四者、悉愛十方人,五者、悉哀十方人,六者、悉教十方人莫使作惡,七者、悉引十方人著菩薩道中,八者、悉清淨於十方人,九者、悉度十方人,十者、悉脫十方人令般泥洹。

「不可復計十方人、不可復數十方人、不可復議十方人、不可復稱十方人、不可復量十方人、了不可議說十方人。何等為十方人者?都盧十方人皆虛空人、皆非我所人、皆無所有人,皆所有、皆無他奇。所以者何?心無所著故。

「六、何等為阿耆三般菩薩法住者?有十法深慈心哀。何等為十法?一者、用說佛善惡,[6]心無有異,二者、說法善、說法惡,心無有異,三者、說菩薩善、說菩薩惡,心無有異,四者、求菩薩道、人共相道善惡,心無有異,五者、中有人言十方人多、十方人少,心無有異,六者、都十方人轉相道善惡,心無有異,七者、中有人說言十方人易脫、難脫,心無有異,八者、說法多、說法少,心無有異,九者、說法壞、說法不壞,心無有異,十者、有法處、無法處,心無有異。是菩薩當學是諸法無有處。

「復有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諸法無有處,二者、諸法不可得見處,三者、學諸法譬如化作,四者、諸法皆虛空,五者、諸法若干種虛空,六者、諸法無有罣礙[7]極虛空處,七者、諸法譬若幻所化,八者、諸法譬夢中[8]所有,九者、諸法不可計,十者諸法無所有不可得視。所以者何?益深入佛法中無有能勝者。

「七、阿惟越致菩薩者何等法住?菩薩聞十事堅住。何等為十事?一者、有佛無佛不動還,二者、言有法無法不動還,三者、有菩薩、無菩薩不動還,四者、有求菩薩道者、無有求菩薩道者不動還,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9]得不動還,六者、有諸過去佛、無諸過去佛不動還,七者、有諸當來佛、無諸當來佛不動還,八者、有諸現在佛、無諸現在佛不動還,九者、佛智慧盡、佛智慧不盡不動還,十者、過去世事、當來世事、今現在世事[10]乎若干種、[*]乎一種,心終不復動還。

「是菩薩當教令學此十事。何等為十?一者、[11]向一慧入若干慧,二者、持若干慧入一慧,三者、一慧入若干事,四者、從若干事入一慧,五者、持十方人[12]處虛空,六者、持虛空皆入十方人,七者、持思想入不動搖,八者、持不動搖入思想中,九者、持虛空入想中,十者、持想入虛空中。所以者何?諸功德法悉入中,用是故不復動。

「八、鳩摩羅浮童男菩薩者為何等法住?菩薩於十事中住。何等十?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淨潔,二者、無有能得長短者,三者、心一反念在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誰慈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種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為悉知,八者、諸剎土成敗悉知,九者、神足念飛[1]在所到,十者、諸法清淨學。

「是菩薩當復學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當學知諸佛剎[2]佛剎,二者、當學感動諸佛剎,三者、當學自在所作威神,四者、當學視諸佛剎,五者、當學從一佛剎復至一佛剎,六者、當學往到無央數佛剎,七者、當學知無央數法在所問,八者、當學變化譬如幻自在所作,九者、當學佛音聲響,十者、當學一反念。供養無[3]央佛所即悉遍至到。所以者何?入於一法中多所遣。

「九、[4]者渝阿羅闍菩薩者何等法住?菩薩用十事得。何等為十事?一者、諸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繫恩愛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從來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為宿命善惡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種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種變化悉知,七者、諸佛剎壞敗善惡悉知,八者、過去當來今現在無央數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說虛空法悉知是。

「菩薩復有十處當學知。何等為十處?一者、佛法宮[5]當學,二者、造佛法宮當學,三者、佛宮中所有當學,四者、佛宮中所教勅當學,五者、佛所出入宮當學,六者、法宮當學,七者、法王宮當學,八者、法所教勅當學,九者、[6]安行法王當學,十者、更造作法中王所教勅當承用學。所以者[7]何?心稍稍入佛大道中,所聞法自用教。

「十、阿惟顏菩薩者為何法住?菩薩入於[8]十智中悉分別知。何等為十智中?一者、當何因感動無央數佛剎,二者、當明無央數佛剎中[9]事,三者、我日日當置無央數佛剎中[10]菩薩,四者、我日日當度無央數佛剎中[11]人,五者、我當安隱無央數[12]佛剎中眾生,六者、十方人無央數皆聞我聲,七者、悉[13]知十方人民,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惡我悉當知,九者、十方人我悉當內佛道中,十者、十方人我悉當度脫。

「渝羅闍菩薩不能及知阿惟顏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為,了不能及知阿惟顏菩薩事,不能及知神足念、不能知飛,亦不能逮知阿惟顏菩薩過去當來今現在事,亦不能[A5]逮知所念佛剎,亦不能逮知心所念、所行為智慧用十事。渝羅闍菩薩不能逮知阿惟顏菩薩所行事,是阿惟顏菩薩逮入佛十智中。

「何等為十智中?一者、過去當來今現在無端[14]亟從佛學,二者、諸佛法悉具足從佛學,三者、諸法處無所罣礙從佛學,四者、諸法處無邊幅無[15]崖底從佛學,五者、[16]諸所有剎土我悉當護持是功德威神從佛學,六者、不可復計剎土處無邊幅悉當明知從佛學,七者、十方無央數佛剎悉當安隱從佛學,八者、十方人所行為悉當從佛學,九者、諸法智慧悉入中從佛學,十者、佛所有智慧悉當知從佛學。所以者何?悉具足知,皆曉了佛智慧,都無所復從誰學[17]道,是為阿惟顏以十法菩薩行道如[18]是。」
↑回到頂端↑
#2223894 - 2024-01-03 02:28:38 佛說菩薩十住經 [Re: hui]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佛說菩薩十住經一卷
↑回到頂端↑
#2223895 - 2024-01-03 02:29:39 佛說菩薩十住經一卷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佛說菩薩十住[20]經[21]一卷

[22]東晉[23]三藏祇多蜜[24]譯

佛說菩薩戒十二時竟。文殊師利白佛言:「菩薩用何功德得是十住?[25]唯願天中天分別說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多所憂念、多所安隱。吾當為[26]汝具說其要,諦聽諦受。」

文殊師利言:「受教。」

佛言:「有十住菩薩功德,各有高下,自有次第。」

文殊師利言:「何等為十?」

「一、住波藍質兜波菩薩法住。」

佛[27]言:「上頭見佛端正無比,視面色無有厭、無有逮者,尊貴無有能過者,所教授無有能踰者。見佛威神儀法如是,便稍稍入佛道中。轉開導之,皆隨其意教度脫之,見勤苦皆愍傷之。稍稍解曉佛語,信向之。新發起意學佛道,悉欲得了知佛智十難處,悉欲逮得之。

「何等為十難處?佛十種力是也。一者、當供養佛,二者、當隨其所樂當教語之,三者、所生處皆尊貴,四者、天上天下無有能及者,五者、佛智慧悉逮得,六者、世世所生處得見無[28]央數佛。七者、佛經悉逮得,八者、悉過度諸生死,九者、今脫去不久,十者、悉度脫十方人。

「二、住何等為阿闍浮菩薩法住?」

佛言:「有十意念十方人。何等為十意?一者、悉念世間善,二者、潔淨心,三者、皆安隱心,四者、柔軟心,五者、悉愛等,六者、心念但欲布施與人,七者、心悉[1]常等護,八者、念人與我身無異,九者、心念十方人,視如視師,十者、心念十方人,視如視佛。

「阿闍浮菩薩法當多學經;多學經已,當獨處止;獨處止[2]已,常當與善師從事,當在善師邊易使。當隨時,隨時所作為勇;所作為既勇,當學人[3]慧。中以所受法當悉持,[4]當不忘也;既不忘者,當安隱處止。所以者何?益於十方人故。

「三、住何等為喻阿[5]闍菩薩法住者?」

佛言:「入於諸法中用十事。何等為十事?一者、謂所有皆無常,二者、謂所有皆勤苦,三者、謂所有皆虛空,四者、謂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謂所有皆無[6]所住,六者、謂所有皆無[7]所利,七者、謂所有皆無所[8]止,八者、謂所有皆無[9]有處,九者、謂所有皆無所著,十者、一切無所有。諸法悉入一法中、一法悉入諸法中,是為[10]喻阿[*]闍菩薩教法。

「四、住何等為[11]闍摩期菩薩法住者?」

佛言:「常願於佛處生。有十事。一者、不復還,二者、多深思於佛,三者、深思於法,四者、[12]意念比丘僧視十方人慈心,五者、思惟萬物皆無所有,六者、十方佛剎皆虛空,七者、宿命所作了無所有,八者、諸所有如幻皆虛空,九者、諸所勤苦無所有,十者、泥洹虛空亦無所有。用是故,生於佛法中,是為[*]闍摩期菩薩教法。

「五、住何等為波俞三般菩薩法住者?」

佛言:「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一者、悉護十方人,二者、悉念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令安隱,四者、悉愛十方人,五者、悉哀念十方人,六者、悉念十方人莫使作惡,七者、悉引十方人著菩薩道中,八者、悉清淨於十方人,九者、悉度脫十方人,十者、悉使十方人般泥洹。是為波俞三般菩薩[13]法教。

「六、住何等為阿耆三般菩薩法住者?」

佛言:「有十法深哀慈心。一者、[14]有人說佛善惡,心無有異;二者、說法善惡,心無有異;三者、說菩薩善惡,心無有異;四者、求菩薩道人共相導善惡,心無有異;五者、有人言十方人有多[15]少,心無有異;六者、[16]覩十方人展轉相導善惡,心無有異;七者、中有人說言十方人易脫難脫,心無有異;八者、若有人說法多少,心無有異;九者、有人說法壞不壞心無有異;十者、有法處無法處,心無有異。是為阿耆三般菩薩教法。

「七、住何等為阿惟越致菩薩法住者?」

佛言:「菩薩有十事堅住不動。一者、言有佛、無有佛心不動還;二者、有法、無法不動還;三者、有菩薩、無菩薩不動還;四者、有求索菩薩道、無求索菩薩道者不動還;[17]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得不動還;六者、有諸過去佛、無過去佛不動還;七者、有諸當來佛、無當來佛不動還;八者、有現在佛、無現在佛不動還;九者、佛智慧盡、不盡不動還;十者、當來過去現在世事[18]乎若干種、若一種不動還。是為阿惟越致菩薩教法。

「八、住何等為鳩摩羅浮童男菩薩法住者?」

佛言:「菩薩於十事中住。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淨潔,二者、無有能得長短者,三者、一反念在所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誰慈心者,五者、十方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種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為悉知,八者、十方諸佛剎土成敗悉知,九者、得神足念飛在所至到,十者、諸法悉淨潔。是為鳩摩羅浮童男菩薩教法。

「九、住何等為俞羅闍菩薩法住者?」

佛言:「用十事得。一者、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繫恩愛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從來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宿命、所趣向悉知,五者、十方人若干種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種變化悉知,七者、諸佛剎善惡壞敗悉知,八者、過去當來現在無[*]央數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說虛空法悉知。是為俞羅闍菩薩教法。

「十、住何等為阿惟顏菩薩法住者?」

佛言:「菩薩入於十智中能分別知。有十事。一者、何因當感動十方諸佛[19]剎;二者、當明無[*]央數佛剎中[20]事;三者、我日日當[21]署置無[*]央數佛剎中菩薩;四者、我日日當度脫無[*]央數佛剎中人民;五者、我當安隱無[*]央數佛剎中眾生;六者、十方人莫不聞我聲歡喜、得度脫者;七者、悉令十方人民使得佛道,皆捨家作沙門;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惡我悉知之;九者、十方人我悉當內著佛道中,悉使發菩薩意;十者、十方人我悉當度脫之。

「是阿俞羅闍菩薩了不能及知阿惟顏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為,了不能及知阿惟顏菩薩事;亦不能知神足念、不能知飛行;亦不能逮知阿惟顏菩薩當來過去今[1]現在事,是為阿惟顏菩薩教法。」

佛說是時,和輪[2]調菩薩等七萬二千人皆大踊[3]躍歡喜,各現光明,展轉相照。各各起正衣服,前以頭腦著地,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菩薩十住經
↑回到頂端↑
#2223896 - 2024-01-03 02:31:43 漸備一切智德經 [Re: hui]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 
↑回到頂端↑
#2223897 - 2024-01-03 02:33:32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一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4]卷第一        
[5](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6]西晉[7]月支[8]三藏竺法護譯

初發意悅豫住[9]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遊第六他化自在天上天王宮如意藏珠妙寶殿上,與大菩薩眾不可計俱,各從他方諸佛國來,普集會此,金剛藏菩薩等。

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威神,以大慧光三昧正受,適定意已;應時十方諸佛剎土,一一諸方,如十億佛剎滿中諸塵若[10]干億國,諸如來現,邊有菩薩,其號[11]各各曰金剛藏;十方亦然,皆同一號。時此諸佛,俱讚曰:「善哉,善哉!汝乃以此大慧光菩薩三昧,而以正受,在十方佛土,各如十億滿中諸塵諸如來等之所建立,一切等號,悉是照明,如來至真,本願所致,而建立此,亦是仁者慧淨所致,復是一切諸菩薩等,不可思議法光聖旨,住明智地,多所度脫,攝取一切眾德之本,皆曉諸佛本所行成,愍念十方,解了善權,敷演道化,普弘法[12]慧,周流十方;所講經[13]誼,盡令堅住,其智慧明無能毀者,隨時建立僉使得安;遊諸世間不著方俗,度世清淨,莊嚴善本,入不[14]可議慧之境界,通一切智,高遠聖道,乃能招致諸菩薩等,十住行無。如開士眾所當建立,有所宣布,往返周旋,執無漏法,光明咸照,而善思惟,撰於離心,曉了隨時。大慧光明,其未善度,至聖道門,使得度脫而無所著。住於內行,專精奉修無上大[15]乘,其辯才慧不可稱載,威[16]曜普照消除闇冥,已超眾行[17]班宣無極,住[18]在佛地[19]逮菩薩意,愍念眾生未曾忘捨,遊入一切諸佛至真善權方便,決眾結網。承佛聖旨,自恣講說,演此法門靡不解了,如來在世,故為建立,亦是卿本善願所致。清淨行業,而諦莊嚴一切法界,又救眾生之所惑亂,以致法身至聖慧體,具足諸佛本所志願,其身所行,皆[20]越世俗,普過世間無益之業,嚴飾清淨,度世之法。諸佛世尊,為金剛藏菩薩大士,無所悋惜,各現己身,宣布無限辯才之義,分別決解[A1]甚清淨慧,懷抱不忘,建立顯示,隨時便[21]宜,暢眾疑心,普入一切諸佛所念,諸等正覺十力所由,如來所致四無所畏,而不怯弱,宣布至教,一切智業,諸分別[22]辯,超越得入體解道法,入諸如來身、口、心行。所以者何?皆由此定,成就所致,亦由本願,行通巍巍,其心清淨,而無[23]沾污。內性明了,常懷清淨,威燿弘[24]炤,入于慧場。諸所行業,靡不備焉,斯所造立,而悉具足,其道器意,不可限量,信志清淨,巍巍普[25]達,逮總持門,無所[26]破壞,常以法界慧門之印,善印一切。」是諸[27]佛世尊,各自顯現,各[28]申右臂,皆共手摩金剛藏菩薩頭首。

時金剛藏為諸世尊,所見摩頭,道德巍巍遂得成就,威耀光光如佛無異。爾時尋即從三昧起,請諸菩薩而解言曰:「諸最勝子!吾已明達諸菩薩願,破壞疑網,則無所壞,世無所生亦無罪釁,法界弘廣亦無遠近,其所遊居譬如虛空,以是救濟,擁護十方一切眾生。所以然者,族姓子知,過去菩薩,往古諸佛,由此慧地而得過度,當來現在亦復如是。諸佛子知,我向者云,菩薩之地,為何謂也。諸菩薩學有十道地,因得成就無上正覺,去來今佛之所講說:初菩薩住名曰悅豫,第二菩薩住名曰離垢,第三菩薩住名曰[29]興光,第四菩薩住名曰暉曜,第五菩薩住名曰難勝,第六菩薩住名曰目見,第七菩薩住名曰玄妙,第八菩薩住名曰不動,第九菩薩住名曰善哉意,第十菩薩住名曰法[30]雨,是諸菩薩十住道地也。我觀十方去來今佛,諸如來至真,無不講此十住之業。所以者何?諸佛子等,是十住者,令諸菩薩,現在親近清淨道無為諸法門,名顯遠照于十方無數佛土,三界眾生咸蒙得濟,照天下如日明,療眾病如醫王,度眾人如船師,曜十方如月盛,活一切猶如地,安眾生如時雨,含道法如虛空,正堅住如須彌,宣布此教,則得[1]堅立在十道地,又解此地不可思議諸菩薩住,僉入聖慧。」時金剛藏菩薩,粗舉其要,歎此菩薩十住地業,尋即默然,不復重解。

於是大眾,咸懷飢虛,聞此菩薩十住道名,欲令分別重敷演義,聞者僉解,心懷入道,離諸顛倒,各心念言:「金剛藏菩薩今何以故,粗舉其要,宣於十住菩薩之業,稱歎其號而[2]更默然,不復重散解了本末?」

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月解脫,亦來俱會。時月解脫菩薩大士,知彼眾會開士所念,以偈歎頌,問金剛藏此義所歸:

「淨念以何故, 懷慧稱功勳;
明智宣十住, 不重解所入?
諸菩薩勇猛, 心各抱猶豫;
云何說義名, 不聞道地處?
咸欲悉共聞, 最勝子無畏;
決義入平等, 所行住道地。
眾會僉悅豫, 清淨除[3]諛諂;
堅住[4]解明地, 功勳慧平均。
一切立恭敬, 展轉相承望;
求微妙無瑕, 志無上甘露。
因聞金剛藏, 無畏大智慧;
[5]常歡悅來眾, 仁宜與佛談。
未曾最難及, 顯菩薩所行;
分別如道地, 所由最上勝。
棄想微難見, 常住遠離心;
柔仁行成慧, [6]面聞所歸趣。
所止如金剛, 第一解佛慧;
立心捨吾我, 乃聞此上智。
如[7]來盡虛無, 離欲亦如空;
慧如地無漏, 興別最難見。
道無念如此, 信者甚難值;
佛慧不可議, 故默不重說。」
月解脫菩薩,謂金剛藏:「佛子當察!諸來會者,性行淳淑,清淨離穢,其志仁和,悉諸菩薩,斯行真正,積功累德,每生自[8]克,六度無極,以自莊嚴,四等四恩,習權方便,功勳遠著,名德無量。大慈大哀,欲興道化,分流法教,救濟三界諸危厄眾,消眾冥如日明,生道品如良田,成正覺如虛空,長[9]弘教如流水,除狐疑如日光,療三毒如醫王,度生死譬船師。是故佛子!仁者善哉,宜當[*]班宣現在學行,令此道地緣修所歸,使諸會者各得開解,如冥覩明,應病授藥,使無餘疑。」

時月解脫菩薩大士,欲令此義重散本末,顯示歸趣,為金剛藏說此頌曰:

「茂盛願講說, 殊特最上法;
人中上所行, 諸菩薩之業。
敷演說其教, 所住之道地;
聖慧甚清淨, 巍巍仁和業。
諸會者清淨, 不可計第一;
堅住在正路, 志性懷篤信。
善累功積德, 奉無數億佛;
各欲得決解, 尋現逮十住。」
金剛藏菩薩,報月解脫:「佛子察之!今此眾會,四面雲集,云何見之?所念應宜,柔弱仁和,清淨無瑕,豈離狐疑無猶豫乎?於斯法要,寧有高行,不依他人,無戴仰耶?不從他教,進退不安,懷抱久病,不可療治,堅住羅網,[10]未出深塹,六十二疑,四倒五蓋,火林蛇室,十二牽連,十重之閣,三坑三戶,三流之逸遊在曠野,未向佛門,設聞此法,躊躇[11]不進。或復有人,若聞於此不可思議,如是道住,各懷異心,聞之狐疑不肯篤信,由此惑亂,長夜不安,永失利義,捨根取枝。吾故向者默然不言,慈愍此等,無辭為[12]住樂無所樂。」又說偈言:

「豈見於眾會, 智慧淨無垢;
善敷演聖[13]道, 諸根通深妙。
而無所戴仰, 無動等如山;
志性無瞋恨, 思平如水正。
習修何所行, 其慧無等倫;
住在樂所識, 為求義慧信。
適聞恐猶豫, 便墮[14]于惡趣;
以故愍念此, 不說慧住地。」
月解脫菩薩,復謂金剛藏:「仁者顧意,承佛威神,宣如來旨,感動十方,反偽向真,消諸垢塵,盪滌結滯,裂三界網,通無極慧,[15]唯敷演之,如是比像不可思議,善當將養,寬弘之士,必當信樂無猶豫者。所以者何?佛子當知!若講此教,將致道法,一切菩薩,皆念諸佛,識達經義,擁護奉此行慧道地,靡不蒙賴咸得安隱。所以者何?斯之所行,必歸平等,諸佛道法,猶如佛子,一切書䟽[*]唯說文字,此悉由意心為[16]源首,從志因緣而有所倚,書本無文,所演文字,心之[*]源空,宣之虛無。如是佛子,一切佛法,住為[*]源首,因行而成,依於道地,至自然慧。是故[*]唯說,顧愍一切,如來、至真、等正覺道力助卿,建立分別如此文字,令其[1]坦然,將護正法,因得久存,使無餘結。」又說偈言:

「善哉演清淨, 解入一切智;
普遊諸道要, 至覺成聖慧。
諸在十方佛, 安住最道勝;
慧室至境界, 皆共愍念之。
立此親近慧, 行是究竟迹;
諸佛無比法, 悉由無量業。
猶書意合集, 因心事為首;
此住[2]意如是, 解暢至佛道。」
於是一切菩薩,各各發心,咸共勸助,欲令宣[3]揚仁本興意,誓為一切,勤勞積功,累無量德;猶如虛空,欲濟危厄,不難劫數,周[4]遊生死,心常[5]慺慺,欲濟一切心無所著;行如蓮華在泥塗中,三界之苦不以為拘,[*]唯懷愍傷,拔惱根株,三世之樹永令無餘。時諸菩薩,同時舉聲,勸歎金剛藏菩薩,而說頌曰:

「最勝殊特志覺遠, 辯才無量心念[6]具;
宣傳柔軟至佛教, 第一至真甚微妙。
其意堅固行清淨, 不捨功勳十種力;
以分別辯故造行, [7]唯願當演上道法。
心之所念如明珠, 意寂以見消[8]塵欲;
今此眾會離狐疑, 咸皆願樂仁所說。
虛渴言教如望泉, 飢服仁者病待醫;
甘美之[9]餅在目前, 如是欣樂甘露味。
故善垂念廣其志, 宣殊勝住除垢塵;
調寂正安不捨[10]無, 講眾[11]祐行無患難。」
於是世尊有諸菩薩至聖光明,號曰力勢,佛從眉間,演此光[12]燿,興無數明,普照十方一切佛土,消滅一切諸所惡趣,勤苦休息,不復[13]考[14]治,[15]皆安隱,照斯如來,一切道場;十方佛國,建立法講,靡不周悉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其光則還,繞佛三匝,上住虛空,合成大光,光明煒煒,立交露帳。又有諸佛興出世間,自然威曜,從其眉間,演如是[16]倫,諸菩薩等,力勢光明,現如此比,神足變化,照斯忍界,曜是能仁,眾會道場及金剛藏師子之座,乃住虛空,成光交露帳。是能仁佛,眉間毫[17]跱,光明廣遠,照諸闇冥,十方佛界,眾會道場,莫不蒙明光,咸顯現在諸菩薩,大士屋宇,一切晃現。其於十方諸佛國土,現諸如來所可演出,眉間光[*]燿,皆復照[*]燿此忍世界,能仁眾會菩薩道場,周照師子高廣之座。在金剛藏菩薩身,現於大光,巍巍晃然,珠交露帳,各有坐佛,自從口出如是輩聲,而歎頌曰:

「喻之無等倫, 譬之如虛空;
十力境界尊, 功勳不可量。
殊勝最上特, 普世為無上;
建立第一業, 釋師子之法。
講眾安住子, 蒙導師恩慈;
法王人中[18]帝, 演眉間光明。
[*]班宣佛道慧, 入妙眾行[19]無;
賴十力垂顧, 分別普化眾。
安住已建立, 斯聞能宣照;
寶法為上尊, 是寂其志性。
一切住無穢, 具足滿本願;
因十力最勝, 志求上尊路。
海水尚可盡, 一切數知限;
若人欲[20]度此, 不可卒得聞。
其能離志念, 永除眾狐疑;
一切未有愍, 照以此經典。
是故辯才尊, 緣住慧徑路;
所處奉斯行, 遊步依本業。
至行入境界, 普到佛聖智;
愍一切眾生, 布散此法[21]因。」
於是金剛藏菩薩,觀于十方,欲令眾會重懷悅豫,渴仰於法,興發大哀無極之慈,應時因是,嗟歎此頌:

「大聖之道法, 微妙甚深遠;
無念[22]以捨念, 清澄永難了。
聖明達玄微, 智慧解所行;
自然業寂安, 柔仁無諍亂。
自然空淨[23]法, 寂[24]寞除苦患;
遊居至解脫, [25]逮平等滅度。
無限無極義, 言辭近超度;
以越于三世, 行等猶虛空。
諸眾祐所行, 寂然甚[26]淡泊;
一切之[27]行業, 徑路難逮解。
此等行如地, 志性亦若斯;
甚難可講說, 何能分別了。
以去棄心意, 永無心句迹;
諸眾祐所行, 智慧消言[28]食。
亦復無所行, 無陰眾衰入;
聖達依慧業, 其心無想念。
猶如有飛鳥, 遊行在虛空;
不可以言辭, 何況欲覩見。
安住自然慧, 如是行道住;
其心所行念, 不可分別知。
何所有入處, 殊勝慧土地;
愍傷常慈哀, 志願普備悉。
漸以具眾行, 心亦無想念;
猶如心本性, 智慧[1]以明了。
如斯行之業, 微妙甚難解;
自己志性無, 不可卒[2]達知。
何況能宣布, 安住之所念;
一切共恭敬, 明聽玄妙教。
以入正真慧, 如行道之住;
若於億千劫, 不可盡究竟。
等俱咸悅豫, 普共且專聽;
至誠妙真義, 無厭亦無異。
不以為憒亂, 猶如成大海;
今當具敷演, 諸眾祐道行。
又當[*]班宣說, 殊特之法音;
牽引眾譬喻, 正真等文字。
其所講分別, 甚難可解散;
安住行業事, 如是不可量。
今[3]已得逮入, 吾我之自然;
咸樂如一[4]渧, 且聽所宣言。」
爾時金剛藏菩薩大士,謂眾會者:「佛子且察!諸集眾生,積累德本[5]所行真諦而無虛偽,[6]所造行業甚善將護,[7]諸佛興世常勤供養,[*]極以合會諸清白法,[*]恒以諮受善知識俱,[*]以除憂[8]慼志性寬弘,篤信微妙定意平等,[*]面覩現在愍念慈哀,[*]心常志慕諸佛聖慧。[*]化諸眾生悉發道心,[9]皆令至真好一切智,[10]其十種力強而有勢,[*]則得遊行大無所畏,[*]其意[11]坦然得佛正法,[*]擁護救濟一切眾生,[*]修大愍傷其哀清淨,[*]十方無餘悉解一切,[*]明智至門悉現目前,一切佛土無為清淨,[*]一時覺了三世[12]世事,[*]轉大法輪療眾疾[13]病。[14]菩薩大士須臾發意,愍眾生行無極大哀以為元首,[15]智慧明了[16]甚為巍巍,[*]常勤學受善權方便,[*]意性和柔親近道法,[*]如來十力不可限量,[*]善思選擇計一切人力佛力最上,[*]所宣法門無所罣礙,[*]而以和順自在之慧。[*]佛悉了知一切佛興,因是自在,[*]造立道法法界行最,立虛空際,[17]所可發心,顯了當來發菩薩意。適發道意[18]超凡夫地,[19]以得超越菩薩之地,[*]則得生在如來種姓,[*]因號之曰無所從生。無有罪釁,[*]輒以迴轉世俗所趣,[*]適過世俗由度世行,[*]因得住立菩薩道法;[*]已得住立菩薩道法,[*]便能順從三世佛教,[*]勤心道義常深第一;[20]菩薩住如是道法,悅豫道地。

「佛子當知!如斯得立住菩薩道,所行不動入不迴還,以住菩薩悅豫地者,因是發意多所悅豫,[21]其有見者莫不[22]歡然,[*]常有恭敬以致利養,[*]其來見者咸共欣喜,[*]開化眾[23]人僉然[24]受教,[*]普來雲集共相娛樂,[*]雖致遠近計無堅固,[*]常抱仁和無所傷害,[*]恒志悅豫心不懷恨,[*]和顏悅色而無瞋恨,[25]是為菩薩悅豫之地。住于道教,諸佛世尊,皆共念之,第一悅豫;思於佛法,[26]適發悅豫;念於菩薩大士本業,[*]適懷悅豫;念菩薩行,[*]適發悅豫;念於六度清淨無極,[*]適發悅豫;念於開士所住殊特,[*]適發悅豫;思道最微而無等侶,[*]適發悅豫;用眾生故利益道義,[*]適發悅豫;進心深法,[*]適發悅豫;念於如來至真之教,念以勸化一切眾生,[*]適發悅豫;念諸菩薩入如來慧精進之業,[27]重復思惟將導不逮,為以得度,[28]說諸眾生所慕境界,懷來進入諸佛平等,[29]已得遠出愚癡之地,親近道場,斷除一切惡趣勤苦,為諸眾生勸導之首,已得覩見如來至真,具足成就如來境界,皆已逮覩諸菩薩定平等之業,故悅豫耳!永以消除一切恐懼,衣毛不竪,故悅豫耳!所以者何?是故佛子!諸菩薩學以是悅豫,便逮得立菩薩道地,以得[30]住立菩薩道地,諸所恐畏,永無復難;在無命安,無世俗畏,無死之畏,不畏惡趣,所入眾會無所忌難,皆[31]以永除一切諸懼。所以者何?無吾我想,不貪己身,況復貪愛一切榮[32]異,所生業乎?不畏無壽,亦不思念[33]悕望僥倖,[*]唯愍群生一切所有無極之業,救諸窮乏,[34]貪不識道是無俗畏;成其道明,不自見身,不畏失己無吾我想,不畏當死;雖身壽終,成菩薩行,不離諸佛,由是之故,不畏惡趣;普觀世間,察於道心,而無等倫,志性仁和,誰能踰者;以是之故,所入眾會,不懷忌難,離於恐[35]懅,衣毛不竪。佛子當解!菩薩大士,以具大哀,不抱傷害,修本淨心,益加精進,合[36]集一切眾德之本。

「佛言:『以篤信至,威神漸備,多所歡悅。』淨諸不信,篤信[1]以興;常行愍哀,歸無極慈;心不患厭生死之難,志于[A2]慚愧,而自莊嚴;心所生處,忍辱仁和;若干種物,供養奉上如來至真最等正覺;夙興夜寐,精進勤修;不厭講誦,積功德本;習於善友,以法樂而自娛;求博聞不懈[2]惓,若聞法順思惟,已思惟無所著;不[*]悕望衣食,[3]業諸利養;心不貪慕,萬物恩愛,心永已除;[*]唯慕義求三寶,發意之頃,不廢正行,勤修慕樂一切智地,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法,專精奉行六度無極;棄捐虛偽,而無[4]諛諂,言行相應,不違心口;[5]所至到處,[6]常順言行,未曾毀亂如來種姓;恒一心念菩薩禁戒,一切智心,不可動搖,猶如[7]太山不可傾覆;普於世間,無所慕樂,求度世業,以化未聞,學於道品,不[8]知厭足,心常勤勤,求殊特事;是為佛子如是像業清淨道事淨菩薩法,[9]輒得堅住悅豫之地。

「世尊復言:『若能得立悅豫地者,成菩薩住建立廣大無極之道。』如是景模無限大願弘誓之鎧,又有十事法。何謂為十?[*]班宣無[10]盡,和雅音辭,至於無喻,無不周悉,供養諸佛一切奇珍;篤信微妙清淨之業,法界坦然,志歸空界,究暢解達,於當來際,一切無想,無所[*]悕望,[11]令佛道興,無所思樂,所奉事者,供於無極,志務大願,念諸如來所[12]開演教,執持法目,將護諸佛諸菩薩業,不違一切平等覺訓;已[13]能具足如上法訓,輒得出生在兜術天上,從天來下,入母腹中,處在胎藏,從母腹出,隨行七步,舉手自讚,三界最尊,釋梵稽首,諸龍浴體,學書手博,遊觀所覩,出家入山,成佛降魔,釋梵勸助,轉大法輪,現大滅度,供養舍利,宣布道化,顯眾經義,皆以一時,至不退轉,法界弘廣,不可限量,處虛空界,究竟解暢當來之際,於一切念而無想念,從無數劫,會成佛道,篤信無惓;俱[14]往合同,[*]班宣義音,無極弘誓,乃至菩薩一切諸行,弘普無窮,無量無數,攝取一切諸度無極,住清淨[15]道,校計眾會品類音響有相無相,合會別離有為無為,為諸菩薩一切師首,道住真妙,所演章句,諸度無極;所當宣行,勤修正行,而無所生,近成發心,以能具足此諸法已,具足解暢眾生境界;色無色[16]想,無想有想無想,水生陸地,合會聚處,一切所生,三界受形,六品所趣,此皆受形,而有處所,受無像形,一切無喻眾生之界,悉分別之,化入佛法斷除一切有為所生,則得建立成一切智,是則名曰法界弘廣,而得處在虛空之界,心能解暢當來[17]原際,一切諸想有為之業,篤信無[*]惓;演[18]御音響,乃至無極弘誓之業,一切解此眾生境界,道俗悉達無所不通,普諸佛界廣狹[19]麁微,大小所現,有量無量,[20]眇眇難名,曠遠原頂,入于平等,已入平等,曉了諸根,一切羅網解如門閫,入諸十方,以慧[21]遍觀,解暢法[22]界虛空原際,則得了入無極弘誓;又一切國以為一國,又以一國為一切國,而平等御,清淨無穢,其光普照無量佛國,莊嚴諸國,永無塵埃,分別清淨章句所歸,聖慧道堂,不可限量,具眾生願,顯示諸佛微妙境界,隨其黎庶本行所興,而為現化,法界弘廣,察[23]空虛界永無邊幅,究竟本際一切想念,計校合會,無有休息;亦不信隨邪行之業,修于清淨,建弘誓鎧,以化未聞,使諸菩薩入寂和性,當行至誠,積功累德,以一緣進,勸化誘導一切菩薩,未曾違捨菩薩之業,恣其意解,顯現佛興,自發己心,思如來教,[24]無復往返,逮致神通,普遊諸國,其大聖慧,不可思議,行菩薩業,法界弘廣,虛空之界而無邊際,遊當來際,達諸想[25]數,佛[26]與眾數,其行之數,莫能損毀,入於聖智,顯發言行,無極弘誓;行菩薩道,[27]心得[28]逮轉,不退法輪,其身、口、意,未曾虛妄,適得見佛聞經法教,[*]班宣聖眾,演明智業,適發悅豫,消除塵勞,致真志性,猶大醫王療眾生病,皆修一切諸菩薩行,以故名曰法界弘廣。其虛空界而無[29]崖際,暢當來際,皆知一切無央數劫,眾生行迹,善惡所趣;在於十方諸佛國土,逮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入於一切體中毛孔,盡遍眾毛,在所生處,坐佛樹下,轉於法輪,現大滅度,修大境界,宣佛慧業,在眾生界,從其本行,興佛現形,頻數開化,滅眾穢行,一成佛道,普通法界,謙下恭順,靡不周悉,一發音響,皆悅一切眾生心性,現大滅度,不毀十力,以大[30]明地,顯示宣布一切法藏,神足法慧,六通之業,周[31]遊十方諸佛境界,以故名曰法界弘廣。其虛空界而無崖際,暢當來際無央數劫,當成佛道,致大神通弘誓之鎧,是為佛子菩薩十願。

「以得親近具足十願,令無央數不可稱載諸菩薩眾,心懷悅豫,住菩薩地,隨時開化佛言,是菩薩學,以成此願。復有十事所可[*]班宣不可究竟,何謂為十?眾生境界不可究竟;諸佛境界亦不可盡;其虛空界亦不可量;思法境界亦不可暢;無為境界亦不可限;佛之境界不可得底;如來境界亦無[*]崖際;其心因緣亦不可限;慧行本末不可得[*]崖;諸佛境界所可進退,法迴慧轉不可究竟;是為十事。眾生境界不可究竟成大弘誓,是十事業一切皆悉不可究竟,諸[1]界虛空,法界無為,佛與如來,其心慧行,世界法轉,慧進致成,是大弘誓亦盡無盡,眾生之界亦不可盡;以不可盡此眾德本,如是究竟成其道慧,以是[2]叵盡眾德之本,成無損[3]耗弘誓之鎧,其心微妙而懷仁和,常抱至誠篤信質朴;以此信樂如來大化,入平等覺本所誓願,而復信樂諸度無極,信入道地殊特之業,信十種力開化十方,信無所畏四事不[4]護而具足是獨步三界,信諸佛法十八不共超絕之義,而無等侶,信諸佛法不可思議,信如來界不可得底,宣傳聖教而不可盡,信入如來無量道業,信諸菩薩其行平等,而無偏[5]讜;住於如來,[*]班宣道教,彼念如是如來道法,甚深微妙巍巍如斯,寂寞無限[*]淡泊無量,空淨無際如此無[6]相,為滅無著為極寬弘,如是無極所入無邊,如此難當況復佛法,誰能限哉;是諸凡夫所見顛倒,邪不能正,[*]唯念愚冥求無益事,心懷意[7]憶遊於塵勞,求恩愛網[8]協於諛諂,心行虛偽慳嫉貪妬,志慕生死,周[9]遊往來,而抱三毒,婬怒癡垢輪轉無際,興于恚害心歘[10]歘然熾,在顛倒業造行罪患;所有恩愛無明諸漏,常思在心縛其意識,展轉三界苦惱之厄,[11]篡逆之行往返無休,與名色俱[12]由相生,以是名色增長所生,便有六入諸衰聚宅;以生六入轉相合流,成于更[13]習,則興痛[14]痒;倍復貪樂,於痛[*]痒業,因即[15]業成長養[16]因愛;適成恩愛,因從致生;以致此生,便[17]老病死憂惱啼哭,心抱惱熱,合成大患;計於眾生,由是之故生苦陰[18]惱身。若離吾我,心自計察,又此我身,由以愚冥,譬若草木瓦石牆壁,猶若形影,曉了無名,以是之故,解脫名色五陰之身,永消諸見六十二疑,因斯得成無極大哀;吾等當護救濟此行,志在永平固安道地,便致大慈弘坦聖慧。

「菩薩以能如是慈愍,是故佛子!致成仁和,真正順從,初發意[*]業,心棄一切萬物利養,汲汲悋惜;修廣大業,其意內懷,所有珍寶,帑藏金銀,琉璃水精,諸明月珠,[19]車?[20]馬瑙,珊瑚虎珀,妙[21]玉瓔珞,[22]㻉瑤奇異,象馬車乘,奴客婢使,眷屬徒使,普能布施,無所愛惜;能惠郡國縣邑丘聚,村落園觀,池水果實,妻子男女,己所重愛頭目肌肉,髓腦支體,以能不悋一切所有,則好布施;供眾貧乏,入佛聖明無極大道,是為名曰得立初發第一道地。成廣大施,志性如是,行於愍哀,施慈布仁,救濟眾生,加護見在度世之業慕求利義,將順群萌,未曾興發患厭之心,心不懈[*]惓,勤學眾典微妙經籍;普達諸經,曉了一切諸所造業,進退由己,眾義法藏,覩諸眾[23]庶,隨上中下,而順其意,[24]各得所從,[A3]隨其本器,[25]應大小故,[26]故解世事;以解世事,便行時宜因護彼我被慚愧服,戒德自[27]熏,忍辱心和,精進無過,一心智慧,所行精進,為己為眾,慚愧行成;以是修行,便復出家,心不迴動,無能傾者,其力堅強;緣是堅強,供養如來,奉受其教;由是之故,修治道地,令其嚴淨,興顯正法,乃至篤信,慈愍施眾,悉具此已,乃住菩薩悅豫之地,為無數佛所見照念,於無量[28]億百千姟無限兆載諸佛所護,[29]便得進現,所願有力,[30]微以逮見如來至真等正覺;以仁和心,而奉事之,積累菩薩永安之業。諸有群生,所在危[31]厄,往將護之;以是德本,勸助使發無上正真之道,供養諸佛,開化眾生,使得成就,欲化眾生,布施飲食,先救飢渴,發[32]于四恩,悅樂有力,奉上敬中,愍順其下,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一切罪除,無有餘殃,不復種禍,所可供佛,開化眾生以成究竟。住此道地,以是德本[33]助一切智,諸通[34]愍慧,轉更茂盛,猶如佛子紫[35]磨真金,絕工金師[36]燒治[37]煉金,以著火中其色益發,菩薩如是供養諸佛,勤化眾生功祚轉茂,嚴淨此法住[38]於道地,以是德本興顯本[39]元,乃至元本進退自由。」

金剛藏曰:「[*]唯聽佛子!菩薩以住初發之地,當作是求,觀其行迹問其本末,諸佛菩薩為[40]護善友,正行無厭,以成道品,當所施住,是故名曰第一地住。

「[41]以當次問第二住地所行之業,[42]云何致之?諸佛菩薩,明師賢友,行法無厭,以成道住,取要言之,如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問其本末所當施行,而得成就諸佛菩薩。明師賢友,行法無厭,成就道地,道地之品,所觀道業,奉行德本,道地處所,曉了方便,一一分別,道地清淨,所入殊特,聖慧[1]曰進,各各逮致,使不退轉,彼以如是淨菩薩住,解別如來無量聖慧,以立若斯方便隨時,是為菩薩第一道地,而不迴轉[2]也。未曾廢退,如是遂進,得成十住,不還墮落聲聞緣覺。慧住顯明,稍近佛智無極光明,猶[3]如佛子明智導師,將護大賈,諸品群眾,度厄難路,得願到國入大城中,所越徑路悉曉了之,徑路好醜善惡難易,[4]某處殊安[*]某處恐難,重問餘路所當興立,所乘車馬諸象大乘,可得通度,而不動傾。第一住地亦復[*]如斯,猶[*]如斯人至大城裏,悉別安處無[5]諸動轉,從第一住所立道地,奉[6]慧如是靡所不達,以大財富無窮之業,等化大眾至入大城,不為穢濁之所見溺,能自[7]為己不危眾賈。如是佛子!菩薩猶如明智導師,以能得住第一道地,曉了諸地,嚴淨修治一切道地,至於十住解暢菩薩一切道地,入如來慧,攝取菩薩無極福[8]慶積德之業,累[9]于聖慧,所作已辦。為眾大[10]導應意開化,使越生死往返大難無窮曠野飢渴苦患,則以通達,入一切智無極法城。是故佛子!菩薩大士,以無[*]惓心,常修精進,致於殊特嚴淨道地,是為佛子名曰菩薩大士悅豫第一住地入于道門演普等教。菩薩住此,所遊天下,國土處所,得大[11]威豪將護道法,以大惠施濟于眾生,以善功德消除貪嫉,退其垢穢宣無窮施,所興德本施救眾乏,諸可珍愛,割情濟眾,行四恩義,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一切救濟,合聚黎庶心不捨佛,[12]思法聖眾惟菩薩業,志菩薩行諸度無極十住之地,念於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至悉具足一切智矣。以是德致一切[13]至尊無極[14]豪相,為最為上為無[15]疇匹,為無等侶,開[*]導宣化,顯示眾人,成一切智;將濟危厄,發意之頃,精進勤修一切順化,不慕時俗財利之業,道法之正,出家學道,奉佛法教,斯須之間,致無央數諸三昧定,見諸佛尊不可稱載;以是建立,覩諸世界無央數千,念得越度無數國土,照諸境界,開化眾生,識念過去當來諸劫,[16]撰擇法門,顯示諸身,現諸菩薩無央數載,眷屬圍繞。菩薩由是所建立力,入殊特願,在所變現,諸可興善,宣布惠施,乃至普通無數億姟百千劫事。」

於是金剛藏菩薩大士,思惟察是菩薩住義之所歸矣,即時頌曰:

「積累清白法, 殖眾德之本;
稽首歸諸佛, 順行慈仁業。
入于信解脫, 清淨善之元;
心御無限量, 最勝之聖慧。
佛為一切智, 淨力現其處;
成就眾祐法, 導利護群黎。
以行大愍哀, 轉殊勝法輪;
如來[17]田佳良, 興發心[18]甚尊。
一時所曉了, 思惟泥洹業;
若干覺眾生, 隨時顯其義。
合集一切德, 是為眾導師;
其心所周入, 猶等如虛空。
智慧最威神, 本哀行善權;
志性懷篤信, 清淨力無量。
面見無罣礙, 救濟外眾生;
殖種平等業, 思惟念安住。
適生心之[19]寶, 眾祐自然慧;
以通[20]雅力行, 究竟佛道法。
生十[21]力種性, 永無諸罪殃;
最勝曜正真, 至于[22]尊上道。
是為心和同, 顯發致平地;
無動猶如山, 在國等性行。
多所抱歡悅, 志意修篤信;
[23]欣樂應廣普, 善哉意[24]義妙。
要離諸恐懼, 無有瞋恚行;
應時勝棄穢, 謹[25]順善將養。
樂救眾群生, 聖慧無等侶;
心懷至踊躍, 捐除眾非處。
以消五恐畏, 緣是致道地;
至死不保命, 遠于諸惡趣。
以捨眾會畏, 終無恐懼心;
何因至[26]今無, 則無有吾我。
若能離恐懼, 專精行慈愍;
至信修恭敬, 除慕富功勳。
夙興而夜寐, 修習眾德本;
以立誠信法, 不為欲所污。
心若聞雅典, 修善無厭極;
永除愛欲利, 常好樂佛道。
志慕淨慧力, 修治佛經法;
求諸度無極, 棄捐諛諂業。
言行常相應, 終無虛妄言;
最勝種無穢, 疾學至佛道。
以離方俗事, 不樂世諸利;
不違清白法, 勤修最上行。
精勤功勳義, [*]唯好如此法;
導御以自誓, 所欲見最[1]勝。
為諸奉持法, 所至無嫉妬;
將順以弘誓, 身行常殊妙。
嚴淨諸佛土, 開化眾群生;
是遍諸佛土, 與諸佛俱遊。
佛以一名稱, 彼此無虛妄;
一切皆可得, [2]覺了最上義。
如是願無量, 導利至永安;
是廣普無限, 逮致無可畏。
眾生猶虛空, 諸法所因生;
最勝究竟俗, 興顯于慧地。
其心之境界, 極入於聖慧;
逮致三達智, 以開于眾生。
究竟至弘誓, 令我獲此願;
如是之暢達, 其行亦若[3]茲。
如是善藏[4]恩, 仁和心柔軟;
篤信佛功[5]德, 觀察眾生[6]元。
緣行入愍哀, 興發於大慈;
吾當護養育, 欲安立黎庶。
[7]以是故布施, 若干種可惠;
國土城邑聚, 眾寶及象馬。
頭目及手足, 并以己身肉;
一切普能施, 不可[8]懷怯弱。
志慕眾經典, 不以為患厭;
曉了世經籍, 隨俗而勸化。
其智超三世, 懷慚志堅強;
供養無等雙, 奉敬諸長者。
眾聖行如是, 夙夜勤不廢;
熾盛諸功德, 猶火中之金。
彼勤精行此, 菩薩十住地;
慕于無為業, 而化諸有為。
猶如有導師, 愍傷大眾賈;
[9]豫問安隱路, 故在前指示。
菩薩亦如是, 初發第一住;
稍進至十住, 成致無礙道。
以能住此義, 究暢執功勳;
慈心不懷害, 以法而教眾。
在天下知時, 開化咸將護;
立眾令布施, 使樂佛聖慧。
至聖發意頃, 棄國捐王舍;
入于佛法教, 出行修精進。
尋逮得三昧, 見佛無數千;
感動諸佛國, 覩[10]光往聽經。
淨化無數眾, 使入道法門;
遊於百千劫, 隨時現其身。
諸最勝本業, 覺寤眾睡眠;
如過去諸佛, 覺寤眾[11]懵懵。
是為第一住, 最勝所宣布;
普愍傷世間, 無上諸菩薩。」
諸菩薩等,咸有聞此無上道業,慕樂[12]尊行,心抱悅豫,[13]忻然安隱,自從坐起,迎逆稽首,踊在虛空,散眾天華,口宣妙言。歎曰:「善哉金剛藏!聖猛無所畏,曉了道住,行菩薩法,眾會悅豫,[14]聞解脫[15]元,[*]唯諮上道第二之住,其行云何?當所思奉,大智[*]唯宣,聞者[*]坦然,進至無極,開化眾生。」[16]◎

◎[17]漸備一切智德經[18]離垢住[19]品第二

金剛藏報:「諸佛子!是菩薩大士,[20]以了初發第一住竟,爾乃好樂第二住矣,[21]意性懷篤,奉修十事。何謂為十?一曰、志性柔和,而無麁[22]獷;二曰、修正真業,無有邪思;三曰、其行質直,永無諛諂;四曰、心懷調仁,不為瞋恨;五曰、其行寂然,未曾憒亂;六曰、意抱至真,不為虛偽;七曰、其行方[23]幅,無有雜碎;八曰、進止坦然,無所貪慕;九曰、行在微妙,不為下劣;十曰、其意寬弘,未[24]曾迫迮;是為十事。菩薩意性懷篤,具成初住,至第二住。」

金剛藏曰:「又諸佛子!菩薩已住第二離垢之地,離于殺生,不執刀杖,心懷慚愧,愍哀群生,常抱慈心,欲濟眾生,無有思[25]想,心不念殺,不求人便,不危他[26]人,捨身之安而解眾患,無有二心,況復犯乎?又不盜竊,心常好施不貪他財,己財止足不數多求,覩他所有萬物生業財寶之利,不生嫉心,眾人迎逆莫不戴敬,草葉毛米未曾默取,念廣布施救濟諸乏,割身所供惠眾窮困,蜎飛蠕動[27]蚑行喘息,隨其水陸皆欲令安不遇眾患。又捨[28]愛欲邪[29]婬之行,不欲重習,自於妻室而知止足,未曾興心慕樂他妻,心不思想不[1]干他室,奉清白行不為穢濁,如母、如姊、如妹、如女無異,清淨鮮明而無[2]沾污,無有二心況犯色[3]耶?又不妄語,不樂虛言,所宣至誠,言辭真正,所傳順理,言不失時,不竊妄語,至於夢中,不演非法,況晝日乎?不為[4]色教,況心念[*]耶?常說正法佛之經典,不出俗辭無益之業。又離兩舌,不傳彼此鬪亂於人,不誤兩盲,未徹視者,使諍不和,不侵犯人,彼[5]間惡言不傳至此,此[*]間惡言不宣到彼,和解諍訟使無怨望,修德為法令無罪殃,講論經道各有篇章。又不罵詈,不演麁辭,不宣惡言,不傷人心,世人所說,口演不仁,惱於他人,不微中人,無所恐畏,常行仁和,不興瞋恨害心向人,不使眾人意懷湯火愁慼之患,口所布言可一切心,柔軟慈和聞者安隱,心中愛樂,喜欲見之,多所悅豫,遠近思覩,乃傳此言,久思其言,無厭其辭。又不綺語,離于飾辭,言無所犯,未曾傳語,常護身口,終不戲言,[6]而取誤教,況復由利,有獲財寶貢上歸遺,而宣虛乎?雖身溺死,不演非義,身口相應,言行相副,不失神明不違佛教。又不嫉妬不抱貪餐,未曾興心慕求眾欲,他人財業,高德貴[7]性,不發癡心,貪利無義,見人多有豪貴至尊,不以為嫉,心存道義,猶魚依水,不捨正真。又無瞋恨,心常懷慈,愍哀之心,調和之心,安隱之心,柔[8]軟之心,其心常念欲濟一切,而將護之。假使其心,發瞋恚者,若有患厭,不能自制,眾垢危害,心中惱熱,尋除其根,令不熾盛,抱以仁和,慈心弘坦,如畏[9]蚖蛇,毒[10]獸之聚,惡心便休,成斯仁和。又棄邪見,奉于正見,不[11]墮外學,捨于貪事虛偽之術,吉良之日,不擇時節,不思國位,若覩帝[12]主,不以為貴,不懷諛諂,表裏相應心性仁和,奉佛法眾不失三寶,愍哀三界皆欲度脫,是為十善。常當[13]守護此十善德,心行如是,思惟奉行;若見眾生犯諸惡業,當歸惡趣,以十善事而開化之。

「又其學士,已立正見,奉行至真,亦勸眾人入于至真。所以者何?其自己身不能修德,欲化他人立道德者,未之有也。彼選擇念,奉行十善,不歸三惡地獄、餓鬼、畜生之處;其十善行得生人間,及生天上三十三天;又能奉行此十善者,成大智慧,思惟其義,畏于三界,興發大哀,不為毀損,從他人聞,所宣音聲,得成聲聞。自然中[14]間,修清淨志,不欲仰人,不從他受,自欲意解,求成正覺;好立大哀,不以損耗,志入深要,思十二因,不了無根,得緣覺業。其心寬弘,最極無上不可限量,愍傷眾生,執權方便,[15]堅立弘誓無極法鎧,坦然無迹,欲救一切眾生之類,不捨三界,得成佛慧無礙道[16]原。菩薩所行清淨道地,成無窮業,習轉最上,眾宜究竟,至逮十力,乃致佛法,十八不共吾等聞之,故當志學。一切學已,勤修精進,彼益深觀其此十惡不善章句,甚為招致地獄緣報,中[17]殃畜生,微釁餓鬼;是故我等若殺生者,歸於地獄、畜生、餓鬼,設生人間,有二惡報。何謂為二?所生之處,其壽常短,又多疾[18]痛,而中夭逝,家室憂慼,莫不感哀。若喜竊取,亦歸三惡苦,若生人間,亦有二報。何謂[19]為二?乏少財業;怨賊劫取,亡無多少,令人憂惱。犯他人妻室,亦歸三惡,復有二報:眷屬不[20]貞,數共鬪諍。憙妄語者,歸於三苦,有二惡報。何謂為二?人多誹謗,言不見用。其兩舌者,亦歸三苦,復有二報:眷屬離散,生下賤子,共為伴黨。其惡口者,亦歸三苦,復有二報。何謂為二?聞不可聲,罵詈之音。其綺語者,亦歸三苦,復有二報。何謂為二?熱惱他人,所在至[21]湊,不能自決。其貪餐者,亦歸三苦,復有二報:少於產業,又多疾病。其懷嫉妬,亦歸三苦,復有二報。何謂為二?若在人間,墮[22]于邪見,不知止足。起于瞋恚,亦歸三苦,復有二報。何謂為二?自危己身,而惱他人。其邪見者,亦歸三苦,若生人間,復有二報。何謂為二?沒在邪見六十二非憙,行諛諂如是多患,因致苦陰,由以合成不善根本。

「假使能棄此十惡者,能以道法,自樂伏意,以棄十惡,建立十善,亦能勸他,令住十善。彼加大仁,愍哀眾生,心懷弘坦慈心愍心,調和之心,廣布恩心,散擁護心,是我之心,奉師之心,敬如世尊。心自念曰:『一切眾生,邪見所縛,心意顛倒,志念反逆,發起虛行,吾當盡立,令住真實,修於正真,言行相應,而[23]安立之。眾生一切,破壞諍訟,轉相誹謗,常抱瞋[24]恚,轉相投禍;吾等當設無上大哀無極之慈,立堅固行,令無彼此。眾生不厭結縛之難,嫉他人業,造反邪行,不順道本;吾等[25]令淨身,亦淨口、心。眾生心迷,建立罪福,習[*]婬怒癡,為三蓋礙,墮在塵網,常自投己不便之地;當求堅固,善權方便,消寂一切眾勞之患,令立無難。眾生在于愚癡之厄,無明所縛,住在六冥,遠於大智,遊闇昧門,行窈[1]弊業;吾等當為開化嚴治,無所罣礙,清淨慧眼,使一切法,[2]輒如所言,由得自在,不戴仰人。眾生墮在生死困患地獄、畜生、餓鬼苦門,漂在邪見六十二疑,羅網所[3]縵,愚癡所蔽,邪徑所迷,遊盲瘂路,不親聖師,無有救護,有所歸趣,無解脫業,為賊所劫,魔鬼在心,遠離佛心;吾當將養,度生死原曠野[4]懸路,立之無難,前在無畏一切智城。眾生墮在大林盛火欲處色處無[5]色之處,浮泅三淵,為生死流,所見漂沒,[6]隨恩愛江,大患所攝,強在愚[7]癡,心念貪婬,志[8]思危害,欲行賊[9]役,而計有身,猶海水岸,婬鬼所迷,隨放逸走,[10]慕入嗜欲,住己自大,各懷異心,未度[11]想度,或諸[12]衰入,而為震動,遠眾[13]德本;吾等當化,修大德本,道力拔救,令在滅度,使離恐懼眾危之厄,因建立之於一切智。眾生悉為貪樂所縛,無數苦痛,愁慼之惱,多所志慕,[14]憎愛所結,合會別離,而相戀[15]嫪,無明所蔽,受在三界;吾等當開示其正路,至無罣礙,脫三界難,令立滅度無為之道。眾生悉為猗見吾我,五陰諸入,不可轉移,處四[16]顛倒,依六衰舍,為諸[17]惡賊,所見[18]攻擊,遭無量苦;吾等當化,除諸患厄,一切陰蓋,使至無為。眾生志存下劣之業,[19]乏於尊慧一切智心,無天人[20]道,志在恐畏生死之難,樂聲聞、緣覺;吾等當化,使立微妙廣大之心,是為佛子菩薩所入。』

「如此戒力,勸化貧匱,常抱慈愍,以權方便,立於菩薩離垢道地,因得覩見無央數億百千姟佛,供養衣被,飲食、床[21]臥具、病瘦醫藥,一切施安身命,自歸如來、至真、平等正覺,受是至清,十善奉行,雖受行之,無所違失,於無央數億百千姟兆載劫中,所受身形,亦若干劫,不懷貪嫉犯戒垢濁無益之業;好憙布施,奉持淨戒,猶如有人適生墮地,端正[22]姝好,尋而洗之,清淨無垢。菩薩如是,在此開士離垢之地,於無央數億百[23]千姟兆載劫中,所受身形,不懷貪嫉犯戒垢濁無益之業;行於四恩,惠施仁愛,利人等利,救濟合聚眾生,拔眾危厄,十度無極,勤修精進,戒度無極,悉為具足不使乏少。

「又族姓子!菩薩已能奉此初第一住,有第二住,名曰離垢。菩薩住是,為轉輪王,治以[24]正法,然有七寶,假使眾生,退在犯戒十惡之業,以權方便,而勸立之;令行十善,若興福施,惠施於人,仁愛之德,有所饒益,等利之義,一切不捨,常心念佛,[25]惟慕正法,志在徒[26]黨,菩薩之業,開士之行,六度無極,十住之[27]源,思念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眾行普備。念一切智:『以何方便,勸化眾生,令逮至尊,為最為上,為勝為超,至於無上,為眾導師,勸化一切,養育將護,至一切智?』發意之頃,捐棄家業愛欲黑冥,順如來教,出為沙門,普行精進,須臾逮致百千三昧,見無量佛。適見諸佛,[28]建立道誼,動百千國,願生其國,越無限界,嚴治清淨無數世界,開化度脫無量眾生,入不可限識本宿命,所歷劫數,選擇志求不可稱載道法諸門,覩見十方眾生形像,觀無限量諸菩薩會,從學志願,攝取菩薩殊特弘誓,億百千[29]垓兆載劫數,莫能稱焉。」

時金剛藏菩薩大士,演此住已,尋則頌曰:

「此等心質朴, 修治己意性;
其志已真實, 柔順而調和。
已捨諸習[30]貪, 慕求最上道;
其行極弘大, 輒在第二業。
[31]執德住於斯, 積累眾德本;
遠離於殺生, 心未曾懷害。
離於慳嫉行, 不犯他妻室;
至誠不兩舌, 不惡口[32]綺語。
已消恚貪行, 常修大慈愍;
入于正見業, 無諂行質[33]朴。
無愛捨自大, 作性[34]粗舉要;
將護世尊教, 常行無放逸。
地獄之苦痛, 畜生亦如是;
佛教興光曜, 常以消餓鬼。
棄捨一切惡, 不善之心意;
滅除眾[35]為害, 志大至誠法。
自謹勅其意, 所生轉善處;
至三十[36]三天, 寂然永安隱。
猶如緣覺乘, 聲聞及正覺;
皆由此十事, 從清白句生。
見此常當觀, 恒修無放逸;
意堅立禁戒, 亦復勸化人。
益加增愍哀, 志性日弘慈;
[37]觀苦惱眾生, 興[38]發心傷念。
皆墮諸邪見, 斯由意不寤;
瞋恚懷毒害, 心喜抱鬪諍。
常不厭眷屬, 勤約慕境界;
吾當度脫之, 令濟此三厄。
造立大闇冥, 其性樂愚癡;
墮在[1]奸惡路, 遊於諸見網。
周旋在生死, 當行方便度;
濟脫諸六情, 立正解五陰。
消除眾塵勞, 越于四[2]使瀆;
滅盡三界苦, 然熾之惱患。
永離諸貪身, [3]世力吾我想;
吾以此等故, [4]苦行欲度脫。
遊心尊最勝, 無上佛之慧;
[5]導御修至誠, 棄捐劣[6]愵心。
立志於寬弘, 諸如來道慧;
勤精進無量, 堅固得佛道。
住此寂功勳, 積累眾德本;
見無數諸佛, 咸悉供養之。
斯等解清白, 見億百千劫;
其身無罣礙, 心口亦如是。
諸佛子住此, 應時轉法輪;
開化立眾生, 使行十善業。
一切所積累, 清淨之行本;
[7]齊護於眾生, 斯富十種力。
因時發意項, 棄國捐財業;
佛所作沙門, 修入勇猛行。
已通大精進, 致尊三昧[8]定;
見無數諸佛, 應時如佛界。
以是若干變, 及與不可計;
輒覩其[9]境界, 各在斯道住。
已能住此願, 致最微妙慧;
造若干變化, 開化於眾生。
是為第二住, 大聖之所宣;
普愍世群黎, 眾菩薩最上。」
已得聞是最始上法菩薩[10]第二境,不可思議,至真無異;諸佛子[11]等喜,而修恭敬,住於虛空,則雨天華,各宣:「善哉!德如山王,而分布說禁戒[12]之[13]源,心念愍哀一切群黎,[*]唯演尊妙第三行本,所說至誠永無有異;眾菩薩行最為無上,普欲令世一切安隱,以願稱[14]講,第一[15]雅妙,益當[16]供順,天人所敬。第[17]二離垢菩薩尊住,除其愛欲精進造立,建大法慧,如之所為,行布施事,惠施禁戒,成為大聖;忍辱精進,一心寂然,善[18]修智慧,慈心殊勝,愍哀行道,眾祐宣布清淨之行[19]譬如月明,金剛藏[20]踊演第三住,心樂善說莫不欣然,咸發道意。」[21]◎

漸備經卷第一

 


編輯者: yichinyichin (2024-01-03 02:34:17)
↑回到頂端↑
#2223898 - 2024-01-03 02:39:03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二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二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22]興光住[23]品第三

金剛藏曰:「佛子!菩薩大士,已得究暢第二[24]住地,便入第三,尋當思惟,[25]性行十事。何謂為十?一曰、志性清淨;二曰、性行明達通利;三曰、消滅[26]淡泊其意;四曰、心懷無垢瑕穢;五曰、志念永不退轉;六曰、其心堅固而不怯劣;七曰、其念極上無窮;八曰、性行輕便而不遲鈍;九曰、其行微妙巍巍高玄;十曰、其心弘廣不[27]協局[28]迮。假使菩薩住第三地,觀諸萬物一切無常、苦、空、不淨、不可保信,悉歸壞敗不久存立,適起尋滅,本無所成,當來[29]未至,現在無住;察於一切萬物所有,皆歸沒盡,已得入此無所有地,悉是憂惱,危厄眾難患害合會,結在憎愛之業,多有愁慼,咸以無常,婬怒癡火,甚為熾盛,因為成立,無所依怙,察此一切猶如幻化;一切萬物,悉為恐懼,無有救護,心數動移,便以違失[30]本之慧。見如來慧不可思議,不可限量,不可稱載,極遠巍巍,無有[31]雜碎,亦無眾厄,無為常存,無畏第一,不復退轉多所濟護。所見平等,已見如來無量聖慧,覩眾危厄,益加愍哀念于眾生,心行十事。何謂為十?一曰、心念將濟孤獨危困;二曰、常化貧乏使入道法;三曰、消于婬怒癡火所然熾盛;四曰、其心周旋生死而不[32]造亂;五曰、其心常欲蠲除塵勞之穢覺未覺者;六曰、其心顯[33]燿令習自在;七曰、勸導離善法者使樂大雅;八曰、其心忘失佛法令入正道;九曰、其心迷惑隨生死流使返其[34]源;十曰、其心見在愚徑而懷恐懼令立無畏。彼已覩察眾生無數危厄,三界之患,輒修精進,吾當將濟一切[35]群黎,度之解脫令致清淨,使得超越,化之立之,勸之[36]寤之,開之示之,令至滅度。已能如是,達至無為,普入萬[37]性,如斯將濟一切眾生,所化若茲具一切智如來聖慧,心念勤修,擁護眾生。又自思之:『以何因緣,以何方便,化此無數眾生之類,墮在苦惱塵勞之厄,所遭焚燒,使立永安,令無復異,住在無礙三脫之門?』已立斯法,開化他人,以無罣礙三脫慧門,無復異行,解一切法,知[1]無所行,了本真諦,導之為行,行無所行;以此慧明,不復觀聽,[2]猗他之義,[3]唯學佛道。又心念言:『何所為[4]具一切佛法之根本也?』[*]唯以博聞分別義理,以觀此慧益加增修。勤求正法,專精奉行,夙夜思法,欲聽受之,不以為厭;樂法不廢,發生[5]好法、求法、導法、志法、由法、流法、歸法、救法、護法、行法,善求道法;不慕世間無限寶物,無用諸藏盈滿之珍,已得自在,發意布施;不念有難[6][*]唯思法師,於世難值甚為希有,以用法故無所愛惜,內外所有咸以布施;所可惠施,若施眷屬、田地、財寶、帑藏、珍[7]琦、瓔珞、妻子、男女、頭目、手足、耳鼻、肌肉、[8]支體、衣食,及己身命,用經[9]典故,無所貪悋,皆能惠施。用法典[10]故,極重愛[11]樂,所用安已,明珠、如意、貴[12]價[13]璝琦;布施之時,謙下卑言,所可[14]放施,不懷悔恨,身心不惱;其有受者,因是令度,所不聞法,聞之欣然,勝得三千大千國土滿中珍寶,寧聞一偈不用梵釋轉輪王位,修無央數百千劫行;或有來謂:『卿今所興習,是平等正覺之業,菩薩淨行,假欲得聞此大正法,自投大火,更無極苦苦惱之患;越斯大火,若使己身,遭是困厄,乃成佛道。』即念言:『今我身求經,[15]道寧愛樂一句法,不用此身,正使此三千世界滿中火至梵天,求法故自投中,況小火也;設[16]命墮在一切地獄,苦痛不安,故當勤慕,求[17]于法典,況復值遇人間之惱。』以此方便,求于經典,若使聞法,[18]如法觀察,一[19]心解達;彼若聽經,自伏己心,[20]念志上道,識如是意,在於經典,而行要法,慕樂佛道,終不唐舉;口言清淨,照察如是,住菩薩地,寂除情欲;消滅諸惡不善之法,專惟善業,歡悅安隱,成第一禪。又除想念,其內寂然,而心一矣,無復思想,隨時順行,歡悅安隱,成第二禪。又好喜離,欲造恬[21]泊行,其心寂默,身意快然,猶如眾聖所言,觀察其心,安隱行第三禪。又除其樂,棄捐眾苦消竭前本,[22]無樂無苦,專精永然其心清淨,行第四禪。彼則越度一切色想,已超色想,逮有無想;入[23]于名號,因時思念若干名想,輒以修行無量虛空虛空之想;彼已越度諸虛空想,因修奉行無量識[24]慧之想,彼則越度諸虛空想,便無所[25]著,修無所有;已度一切無所有業,因修無想,亦不離想,則不樂餘;所興發處,[*]唯奉道法,因修慈心,廣大無際,不可限量,無怨不恨,欲護眾生,一志普周,[26]遵行悅豫,慈念十方,哀喜行護,亦復如是。其心廣大,愍護無際,無怨不恨,欲濟眾生,救護十方,具四等心,一切蒙安。又彼修成若干變化,神足示現,震動天地,以一身化為無數身,以無數身,還合一身;徹越虛空,通過牆壁,入出太山,須彌鐵圍,無所罣礙,如遊虛空,虛空中坐;猶如飛鳥出沒于地,如入在水,履水[27]上行如行于地,身出烟火如大炬然;察[28]是日月,神足巍巍,[29]威神無極,遊行四域,消除闇冥,以手捫摸日月宮殿,其身遠超,上至梵天。耳之徹聽,清淨洞達,過於天人;聞其言聲諸天人民。又復了知眾生心念,所念如是,知有欲心無欲之心,有恚心無恚心,有癡心無癡心,有塵勞心,無塵勞心,小心大心,多心少心,要心無要心,亂心正心,定心不定心,解脫心無脫心,最上心無上心,審見本末,皆悉知之;如是一切分別眾生諸心所念,善惡禍福,道俗真偽,靡所不達。又識無限前宿所居,一生十生,百生千生,不可稱載宿命時事,悉識別之;劫壞劫成,悉知無數不可計會天地成敗;吾曾更歷國土處所,名[30]姓如是,所遊飲食,壽命長短,衣服好醜,所遭苦樂,彼沒生此,此沒生彼,[31]此沒生此,[32]彼沒生彼,周遍沒來生,尋復還返;以是比類,曉知無限前宿所更,已復清淨。清淨天眼,過諸天[33]眼,見人生死善惡所歸,尊卑貴賤,如所作受,又此眾生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不謗聖賢,奉修正見,壽盡身散,得上天生;又若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誹謗聖賢,或於邪見,壽盡身散,墮于地獄;以淨天眼,普見天人,蜎飛蠕動蚑行之類,所行禍福善惡所趣。又以一心三昧正受,若從定起,不用此德,有所向生,[*]唯覩具足菩薩道品,願有所濟,故示現生;住于菩薩興光之地,見於十方無數億千兆載諸佛,奉事供養,衣服[34]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歸命諸佛,聽所演法,已聞受法,隨器授與,未曾越法,不毀佛教;各各觀察,益以愍哀,普如己身,親族無異,欲解諸縛,於無央數億百千劫兆載姟限,斷邪見欲,心不在言,亦除邪瞋愚癡之態;如金寶師工治寶矣,以作臂釧,釵[1]鐶,瓔珞,[2]㻉瑤之屬,無不成好。菩薩如是,住[3]興光地,則以無言,消諸所見,諸婬怒癡;以是德本,增行巍巍,清[4]白日甚,漸備仁和忍辱之原,將順戒禁而無所犯,心不懷恨不抱怒亂,志性無諂,心懷[5]詳序,而不卒暴;一切所作,不以究竟,所作成辦,不行諛諂;無虛偽時,性無所受,行甚清淨;彼以四恩,而宣愛敬,行益利義;內志篤厚,十度無極,忍辱精進,所度無極,慇懃修此;亦復勸化餘諸菩薩,謹慎清淨,是為菩薩諸大士等第三住法,名曰興光。菩薩住此,諸[6]根通達,若作天王,執權方便,有所造立,若行布施,作行敬愛,設修利益,其心常一;念佛不捨,致普[7]具,念一切智業:『以何等行,為諸眾生,致于最尊;得普[8]敏達,為眾導師乎?』發意之頃,精進超絕,一時悉逮百千三昧。」

時金剛藏菩薩大士,欲復重散此義所歸,說此頌曰:

「斯等性清淨, 德室心通達;
貪欲患消除, 成不退轉業。
興發堅固志, 強勇進微妙;
其意甚廣大, 因是入三住。
已立於此地, 宣布光曜住;
說非常苦空, 不淨毀散法。
為不得久存, 須臾虛無聲;
選擇悉有為, 無來無所往。
由是致疾病, 遭愁憂涕泣;
與眾惱俱合, 受結著恩愛。
苦患不可[9]意, 常熾然三火;
以見有為業, 發起無限難。
若厭於三處, 其心無所慕;
欲求諸佛慧, 其意不變異。
無量不可思, 所度無等倫;
覩彼眾滅度, 諸最勝聖慧。
已見於諸佛, 永無眾患厄;
無救離依怙, [10]扶濟使得出。
常貧於道法, 為三火所災;
犯所有苦惱, 百種縛其心。
重敬眾塵勞, 無明志下賤;
已失威神力, 違安住道寶。
流墮生死淵, 恐怖求[11]解脫;
我應擁護之, 堅強等精進。
志樂於[12]尊慧, 不貪世人榮;
觀察何等宜, 逮致至解道。
無他諸罣礙, 成諸如來慧;
其慧為智明, 是眾安住[13]樂。
以聞智專惟, 成菩薩聖[14]慧;
適聽所說法, 尋精進奉行。
夙夜欲啟[15]受, 無餘因緣業;
以法而樂義, 以法[16]廣救護。
明月珠眾寶, 所愛敬親[17]里;
國土廣無[18]極, 具足豐盛尊。
妻子及[19]男女, 眷屬諸[20]走使;
以經典之故, 布施不悋此。
頭目及手足, 己身之肌肉;
目見而口言, 施血如流江。
見害屠割[21]刑, 所重髓布施;
不以此為苦, 不聞法為患。
假使有來者, 口宣如是[22]辭;
猶如火[23]所起, 自投炎赫盛。
若[24]聽安住說, 微妙法要寶;
聞之甚思惟, 功勳義章句;
一句法義故, 頂戴須彌山。
設使三千世, 滿火至梵天;
我聞法善利, 其意達玄妙;
若人[25]聞致是, 任如是苦惱。
正使於中死, 求得道慧明;
雖遭此眾難, 忍苦不以患。
何況人身苦, 若干之厄難;
我之所戀慕, 惟志求聞法。
若得數聞法, [26]隨時而思惟;
四禪四等心, 悅豫三昧定。
承於五神通, 漸備具足行;
以是由[27]自在, 不墮所向生。
住立此[28]軌德, 順無數億佛;
意常奉供養, 聽受斯經典。
曉了離邪住, 啟[29]顙清淨行;
猶若金無垢, 號曰為紫[30]磨。
住是雅功勳, 報處忉利宮;
造立為豪尊, 迴轉處魔天。
魔天若干會, 功德諸章句;
以住無[31]以意, [*]唯求佛功[32]德。
佛子已住此, 慇懃慕精進;
逮致三昧定, 其數各百千。
覩見諸佛最, 相好若干種;
[A1]加益極微妙, 功勳尊無量。
是為第三住, 安住身自說;
普愍諸世間, 諸菩薩無上。」
時諸天人聞大行, 微妙巍巍所住地;
眾祐諸子懷踊躍, 則以天華散佛上。
會在地樹持衣被, 嗟歎稱揚此經典;
魔后可敬柔軟好,鼓樂歌頌勝妙法。
「其自在天歡悅[1]句, 以月明寶貢安住;
口宣我等故有佛, 興發德[2]時度彼岸。
其最法勝何故然, 獨歎菩薩行第一;
我今得聽妙道地, 於百千劫難得聞。
益加宣布愍諸天, 諸佛之子行殊勝;
得聞此軟聖眾會, 當得服行寂無[3]地。
如月除患盛, 已[4]興安住談;
第四所遊行, 演行最為上。」
[5]漸[6]備經暉曜住[*]品第四

金剛藏復曰:「佛子復聽!菩薩大士已能清淨住第三地,便進入在第四地住,[7]輒得超越,入十明曜。何等為十?一曰、遊在眾生之界;二曰、周行通諸法界;三曰、遍察三千[A2]世界;四曰、觀于無窮虛空之界;五曰、普省眾神識[8]源;六曰、流布在於欲界之處;七曰、周旋往來於色界中;八曰、優遊而化於無色界;九曰、志在上最微妙解脫;十曰、其性弘寬心和柔軟;是為十。菩薩大士!復有十法,逮法光明,從第三住,入第四住。且聽佛子!其菩薩業,第四行住,名曰暉曜,適[9]逮此已,則能將護如來種姓,致于內法,教化十慧。何等為十?一曰、其心[10]性行得不迴轉;二曰、篤信三寶莫能壞者,逮所遊處而悉究竟;三曰、勤修清淨玄妙之業;四曰、解自然興故行尊道;五曰、分別世間從因緣生成敗之事;六曰、曉了一切悉從罪福致所生處;七曰、敷演生死泥洹之[*]源;八曰、覺知眾生國土之本;九曰、宣暢散意過去當來;[11]十曰、能剖判說無所盡行,因得成就如來種[A3]姓;是為十。」

金剛藏曰:「又佛子聽!若有菩薩,住第四地,自觀內身,而行寂然,自御其意,不懷俗法;亦觀外法,而行寂然,亦御其意,不懷俗法;重察內外,亦無所起,永無所壞。觀內痛[12]痒,察其心法;亦觀本法,法之所行;觀內外法,而行寂然;自御其意,不懷俗法;眾惡諸法,不善未起,將使不生;精[13]進攝心,成就方便令永斷絕,不善法起尋消除之;諸善德法,若不興者,方便精進,志樂興勸;功勳之法,令立不失,進使廣大。勤修道地,從行具足,自攝己心,未曾懈廢;永除眾穢,定意離貪,修行為[14]首,念行神足,成就閑靜究[A4]竟無欲,乃至滅盡。勸助功福,精進[15]以定,備悉眾行,以斷心定,便安眾行;斷識[16]定意,輒行神足,成就閑靜究竟無欲之宜,乃至滅盡。勸助功福,念行信根,精進勤[17]劬,[18]念根、定根、慧根,成就閑靜,而無眾欲。滅盡眾塵,勸德念行,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成就閑靜,無欲滅盡。勸[19]德[20]定念覺[21]意,修法覺意,精進覺意,歡悅覺意,篤信覺[*]意,觀護覺意,成就閑靜,令其無欲。滅盡眾塵,勸德念行,正見、正念、正言、正業、正命、正[22]便、正意、正定,成就閑靜,令其無欲。滅盡眾塵,普察勸德,目見一切眾生所在,為其宣暢本宿世願,志無極哀,興發大慈,使疾逮得一切智矣。令速究竟淨治佛國,具足如來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相種好,音聲言辭,念[23]尊最上殊特之業,普使具足。求學深妙,聽佛脫門,而行無極善權方便。

「又佛子聽!菩薩若住此暉曜地,前本所習,自見貪身,[24]猗於吾我,而計有人,依形壽命,諸陰種大,貪住眾[A5]入,浮沒高下,撰擇狐疑,疲極之態,謂言我所,恃怙財業,實有處所,一切永除。如是[*]猗著,皆亦斷去,一切思念,誹謗之事,親忍塵勞,勤學立志,善權智慧,在在所遊,以道為寶;遵興道教,其心潤澤,心懷柔軟,抱仁和意,心常愍哀,心不厭[25]惓。求最上心,志好[26]思慕殊特慧心,將護化育諸眾生心,尊敬師友順應器心,如所聞之輒奉行心;逮玄妙慧,所作甚快,仁慈柔[27]軟,所居安隱,止頓賢和,志性質直,行無所受,不以自大、不以憍慢[28]而受其[29]教,歸命無[30]違。彼行是已,所[31]受修行,寂然若斯,為上道地,清淨住法,專精思惟,習合會行,奉行勤[32]修不退轉。精進不休,而不懈[*]惓,遵不迴還,所奉廣遠,所行無量,最上精進。[33]求無等侶,皆護眾生,所勸不毀。又其菩薩,心性清淨,志分和賢,無有可不。[34]成信[35]諸界,意性長益諸功德本,永[*]以消除貪妬慢恣;離於猶豫,親近貢高,已得具足無[36]疑脫門;因合會法,無厭不懈,已得速近建立如來,將順其心,[37]令無限量。

「其住在此暉曜菩薩[38]道地者,值見無數億百千姟兆載諸佛,普以供養衣被飲食,[39]床[40]敷臥具,病瘦醫藥,奉所宣法,啟受[*]尊行;又諸佛所,出家為道,行作沙門,益增勤修;心性仁和,信解習淨,於無央數億百千姟,不廢德本;一切轉加,巍巍遂高,豐赫弘茂,猶如寶師工作眾物,成諸瓔珞,所合無比,釵[1]鐶[*]㻉瑤,靡不成好。菩薩大士,亦復如是,住暉曜地,其功德本,轉以加增,越諸下地諸菩薩住,猶如佛子如意明珠,光曜清淨,其暉遠照,明無等倫;其餘諸寶,雖在其邊,光蔽不現。菩薩如是,逮暉曜住,則無等侶,諸下地菩薩,功德不現,眾魔塵勞,悉為消滅,是為佛子菩薩大士住於第四暉曜地者。所在遊立,弘坦和雅,若處天位,為天王時,開化眾生;諸貪身者,所造立業,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一切救濟,合聚群黎,常念諸佛,未曾忘捨也。乃至普具一切智道,何因得為眾生最尊,[2]咸致一切無極聖慧,為眾生護,導之利之,發意之頃,慇懃精進,須臾一時,逮億百千諸三昧定;覩眾菩薩億百千[3]垓眷屬圍[A6]繞,菩薩之力,度於所願,所願殊特,變化自在,億百千姟兆載計劫,無能計限,功德威神。」於時金剛藏菩薩,重欲分別義之所歸,便說頌曰:

「修治至光明, 第三之住地;
眾生處世間, 各各周流行。
其第三之住, 等猶如虛空;
其志性篤信, 清淨行無犯。
適獲致光曜, 大威無極住;
將養世尊種, 至誠而[4]迴轉。
住佛無懷疑, 法聖眾亦然;
立清[*]白之行,[5]唯覩見品類。
在世[*]尊吉祥, 從緣報[6]往生;
因[7]隨於生死, 眾生[8]之國土。
以法為無始, 所興無盡際;
奉行常[9]謹勅, [10]逮歸世尊種。
積累法如是, 愍哀于群黎;
其身遵道行, 心法消痛[11]痒。
內外行[12]相應,思惟正其意;
專精修言教, 棄捐於所有。
已[13]除盡眾惡,長成諸善法;
[14]這消化諸非, 便修第四業。
奉行四神足, 五根并五力;
微妙覺意寶, [*]遵八路如是。
道念諸群萌, 意寂然眷屬;
近辦所誓願, 因由本行慈。
志願一切智, 以成治佛土;
其力上最[15]豪, 心思惟章句。
又勇猛無畏, 與法俱教化;
慇懃志慕求, 樂佛殊妙聲。
深遠之道寶, 脫門之處所;
積德而惟念, 大善權方便。
已離于貪[16]身, 消六十二見;
永除內所[*]猗, 及其計有命。
無五陰四大, 諸種處亦然;
已得第四住, 皆除是諸[17]礙。
咸離棄貢高, 安住悉無慢;
不復求貪樂, 所生之罪勞。
已消眾瑕垢, 性行甚清淨;
精進修道德, 修善不求身。
其心甚柔軟, 所行無放逸;
心仁和質直, 賢雅而愍哀。
求慕上利義, 一切不患厭;
樂喜於聖慧, 為眾生行業。
恭敬奉師長, 遠離求愛[18]欲;
作人有[19]反復, 無諂順教命。
無慢無所愛, 心性常樂快;
精進不迴還, 奉尊等合集。
其行[*]以得立, 第三微妙住;
內性無不可, 治心令清淨。
覩見喜信樂, 增長清白法;
去眾垢穢濁, 一切化[20]癡結。
菩薩已住此, 殊勝無所著;
供養諸眾祐, 無央數億姟。
出家作沙門, 專精聞受法;
成道無等倫, 紫金成瓔珞。
已能住是義, 功勳志性和;
善權智慧俱, 修行清淨業。
若億百千姟, 魔眾不迴轉;
奉行殊妙寶, 猶如魔為侶。
已得住斯義, 供養人中上;
致成寂然道, 極尊法行句。
因能蠲眾生, 六十二諸見;
若能行殊特, 為最勝慧故。
精進[21]而志學,億百人中尊;
見佛無他念, 安和廣大業。
又無數上妙, 將養無量劫;
願樂誓[22]慧堂, [*]尊功勳之行。
是為第四住, [23]清妙清淨行;
名德應[*]慧義, [24]真安住所演。」

時諸會者,皆咸得聞第四住地最勝之子知解諸法,歡喜踊躍,心中欣然,住在虛空,雨散天華。善哉佛子!宣揚無極,其魔雖尊,與諸天俱,踊在虛空,悉抱悅豫,供養眾祐,若干妙雲雨柔[*]軟華,貢上安住,諸根[1]坦然;琴瑟箜篌,暢悲哀音:「諸天集會,欲奉世尊。覩最勝像,及所建立,一切舉聲,演如是音;面目充滿,性行巍巍行道甚久,今乃獲願。久來不見天人之尊,諸天已到,現能仁前,久[2]未得察,動大海者演淨光來,為甚大久,眾生久來,今乃獲安。甚久以來,聞悲音響,別來長逈,不詣大聖,獲一切德勳所度無極。棄捐貢高,寂靜致上,供養[*]尊敬於大沙門,此間供養,[3]經還天上,於此供養,趣安無限,能供養者盡一切苦,能供養者逮佛聖[*]慧。眾祐清淨猶如虛空,不著世俗如水蓮華,超[4]照高遠堅如須彌,心中歡喜奉敬[5]最勝。」演是音已心懷喜悅:「降諸魔[6]子,不可稱載,喜笑瞻覩如是眾德,當爾之時,咸悉寂然。宣布大財,如月[7]毀復,勇猛無畏,[8]散第四住,最勝願說。」

漸[9]備經卷第二
↑回到頂端↑
#2223899 - 2024-01-03 02:41:24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三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三

[10]西晉[11]月支[12]三藏竺法[13]護譯

難勝住[14]品第五

金剛藏曰:「又有佛子菩薩大士,已能[15]備治第四之住;四住已成,轉得前進第五住地,當行十意,乃得通達。何等為十?念於過去,諸佛之法;亦思將來諸佛之法;復惟現在諸佛之法;修戒清淨;其心鮮明;消滅諸見六十二[16]疑;曉了求道,亦行清淨;所行聖慧,悉見清淨;剖判一切三十七品上妙之法,亦復清淨;開化眾生,所行清淨;是為十事。」

金剛藏曰:「又有佛子菩薩大士得第五住,然後乃成修善妙業,有行三十七品,心甚清淨;道業益勝,所誓寬弘,因所願力,親近如來;慈愍群生,未曾忘捨,積功累德,合集聖慧;精進慇懃,而不懈廢,善權方便,將[17]導不逮,而常好樂,住妙暉曜;[18]密喜如來所[19]建立義,己意已入佛之勢力;所念專[20]惟不退轉,如審解了是四聖諦,是為苦諦、[21]習諦、盡諦、道諦;彼能究竟至誠名德,分別聖諦,達其原際;曉了諸相,真正聖諦;其無方便,隨順宣布,解了真正,分別是諦;因行聖諦也,剖判其事,所[22]度聖諦;[23]有復能行,悉解知事,正業聖諦。次復宣布,行道聖諦,敷演其意,盡無生諦,體解得入諦智道業,皆已普入諸菩薩住;成就逮近,乃至辯才,如來大慧,散去結惱,班宣聖諦。又復能化[24]他心念,咸令可悅,曉了隨[25]時,究暢聖諦,已能得入一因道義,[26]轉便曉了,達斯[*]源際真正聖諦也。覺解己相,則能曉解諸相聖諦,解知志性之所歸趣,則達五陰諸種,眾衰情[27]蓋,別處所生,[28]因聖諦,度了興身眾惱之患。曉苦聖諦,更歷周旋,縛結拘[29]閉,然後乃解[30]習諸諦[*]源,一切永滅諸熱焚燒,然後乃解諸盡聖諦也。初無二言,所宣如義,然[31]後乃解道之聖慧,皆已覺了,至如來慧,然後乃解真[*]習聖諦,信明慧力,曉諸不盡,令苦無餘,彼若分別諦計,如是方便,降伏生死之[*]源,解達一切所從生處。因由[32]斯法,虛偽愚癡,所為不真,諦解本[33]末,益愍眾生,親近大哀,在世興發無極之慈,已能致此慧力道財,普護群生,好樂佛慧,觀本昔來,生死所趣,察其始原,眾生所從,致是無明,三處恩愛,漂生死流,陰蓋所著,為之動轉,增益苦陰。若能解達,無有眾生,無我無人,無壽無命,已離吾我,皆悉了是,如過去事,當來現在,亦復如是。慕樂虛無愚癡之業,生死周[34]遊,而無斷息,永無邊際,無將護者,復無所知。彼無師友,雖有師友,不受道教,乃為無智,癡冥凡夫,[35]眠蓋所縛,不可稱計。自滅諸我,方盡當盡,不復起身,亦無所生,不信佛道,轉復長益。勤苦惱患,[36]有為生死,所見漂流,不捨陰蓋,不厭四大,不拔貢高,諸見瘡病,不別婬怒,不消無明。窈冥之[37]室,不竭愛欲淵池之難,[38]不求十力導師之業,入在魔行,墮于生死[39]反覆之海。無善之[40]想,去於自在,如是苦患,不可稱計。永而無護,無所歸,無救濟,無利義,一己身,無輩伴,當以修行,如是[41]像業,積功累德,每生自[42]克,因能修慧,已能逮解一切眾生,究竟本淨,乃成十力。暢無為慧,巍巍明曜,如是要慧,意已覺了,得道成就,所可造行。積功累德,皆為眾生,而興立護,愍傷群黎,普安眾生,垂哀一切,欲度脫之。[43]無嬈害心,不誹謗之,[44]勸化眾生,靡不歡悅。為之[*]導師,而令滅度,彼勤修已,住於第五難勝之地。

「由得自在,心無所忘,曉達善行處處之業,志意堅強,善分別慧,其意普至,解經次敘,章句之誼,意懷羞慚,彼我皆護,其意勇猛。將養禁戒,隨無所犯,意中明了,宣布處處,所當正行,周入眾聖,無所戴仰。往返智慧,以宣暢義,隨時散布,得神通行。詰[1]誳方便,而顯道化,修行善權,隨俗而導,積功累德,常不厭足,慕求道慧,未曾懈廢,奉無極慈,合集愍哀,意不怠[*]惓,求于道業。不以閑退,精進[2]殷勤,務佛十力無所畏慧。諸佛之法十八不共,常以善行,思惟深入莊嚴佛土。立若干行,合集積累諸相種好,常行精進,志求如來莊嚴清淨身口意行,修無極業,敬尊奉戒,順諸菩薩,重眾法師,無所危害。以諸菩薩善權方便,普遊世間,夙夜一心,捨他之念,常以道法,[3]勤化眾生,能修如斯。以布施業,勸導眾生,愛敬利言,大利濟彼,等救群黎。乃復示現色身之形,為班宣法,因而[4]遵行菩薩如來大業,以開化眾,乃復覩見生死瑕穢,稱揚諸佛聖慧功勳,能行如是。以大神足,變化感動,以若干種善權之誼,唱導眾生,而教化之。已能精進,如是化者,入於佛慧,心性行道,以不退轉,修眾德本,勤求殊特正真法矣。愍傷眾生,其有遊行,處於世間,書疏經典,印綬眾會,計校守府,諸身種大,所應療治,醫藥眾病,寒熱羸瘦,鬼神所嬈,中毒狂病,若有追逐,所在療形,合偶[5]伎術,跳越謿說,多所歡悅,郡國縣邑,江河泉池,樹木華實,所生藥草。金銀明月,珠玉水精,[A1]琉璃所現,眾寶日月,[6]?邑村落,居家田地,地動眠[7]寐,所夢怪應,所入一切眾身形像所在。諸相所應,所當修治,謹慎遵行,財業貨物,神通無色,以無放逸,四等心行,所造專精,而無危害。愍哀眾生,因修永安,彼以此行,愍傷世間,稍漸立之,諸佛正法,能化[8]立之。難勝菩薩,道地供養,奉事無央數億百千兆載諸佛,衣被[9]餅食,床[10]褥臥具,病瘦醫藥。在如來所,棄捨家業,出為沙門,於諸如來,聽受經典,成為法師。又復重聞,逮得總持無數億姟百千劫中,興顯德本,究竟清淨;又如佛子妙寶[11]車?,共合相近,轉相照曜。菩薩如是住於難勝開士之地。

「以此德本,修善權慧,道義遂高,[12]加大乘,應造功勳,所行無侶,猶如佛子村落之中,有夜光珠,普照田地如雲風遍,吹浮遊轉諸天宮殿,菩薩如是得難勝住。以是德本善權智慧,心行普入,常處在世,無能亂者,是諸菩薩大士之業,第[13]五住。菩薩住此,多所悅可,若為天王,降伏一切眾邪異學,有興立者,布施愛敬,饒益等利,見眾生念,未曾心離諸佛行法。乃復普憶,思念諸聖一切智業,以何方便,蒙濟眾生,乃至巍巍無極道堂,發意之頃,須臾精進,一時之間,逮不可計億千三昧,見眾菩薩無數百千,眷屬圍旋,論經說誼,於彼得度,建立誓力,咸成菩薩殊特變化,無能稱計限量其德,乃至如是億百千劫,莫能諮嗟暢其功勳。」

時金剛藏菩薩大士,欲重散此經典之業,便說頌曰:

「第四暉曜住, 甚清淨如是;
其意已平等, 思惟三世事。
斯心行[14]業戒, 道德修清淨;
發意頃離結, 轉入第五住。
而意念諸根, 若聞不迴轉;
以有四意止, [15]道御樂章句。
已超遊五力, 一切無所壞;
則勇猛周旋, 因得第五住。
慚愧為衣服, 清淨禁戒香;
覺意成華鬘, 禪思為[16]塗薰。
遵奉智慧業, 道[17]尊自嚴容;
總持為苑囿, 定意平等行。
四神足遊步, 意淨為[18]腦[19]戶;
慈心愍哀眼, 殊妙見聖慧。
攝持無吾我, 其意伏塵勞;
便得入第五, 人中師子住。
適得入第五, 特異之道地;
道業以清淨, 修行轉復上。
若能淨志性, 輒求最勝[A2]誼;
憐傷厭眾患, 思惟離意念。
積累功德本, 尊慧亦如是;
興發無數眾, 照顯行道地。
為佛所建立, 念無慢聖意;
曉了自然解, 不廢[20]正四諦。
究暢真諦[A3]誼, 將養護眾根;
若分別真正, [*]轉復度諸[21]佛。
如是[22]消著意, 并及行道諦;
等志而[23]道明, 乃至無罣礙。
以微真雅心, 修治若斯諦;
智慧脫門尊, 不惱無陰蓋。
已修功勳本, 行慧甚廣遠;
超度眾因緣, 濟一切群黎。
其懷真實意, 成就如是諦;
親自暢解之, 達本淨無[1]安。
慈愍無所得, 爾乃為安住;
[2]因眾生勞患, 求眾祐道慧。
勤觀其造始, 本[*]源之所從;
愚癡由闇冥, 閉在恩愛種。
眾生貪取陰, 便成苦惱身;
已逮無吾我, 察之如草木。
從勞塵致有, 數數往諸趣;
猶輪轉無際, 眾苦患慼惱。
嗚呼[3]亡失已, 眾人可愍傷;
愚[4]戇之所[5]憔,生死流不返。
五陰情猶牛, 諸種邪見瘡;
火然燒其心, 志貴於闇冥。
[6]墮[7]于愛欲河,方慕求明顯;
處在勤苦[8]江, [9]明求最導師。
以見如是難, 當修無放逸;
諸所遵行業, 皆用度眾生。
志強性行安, 遊步有氣勢;
既勇懷慚愧, 曉了成智慧。
積功德無厭, 聖尊行如是;
清白法無[*]惓, 力勢是其意。
是最勝福田, 宣音覺意相;
所作無飽滿, 精進哀眾生。
欲化眾生故, 因往入工匠;
或畫師刻印, 計數人療疾。
像如鬼邪嬈, 由以轉除病;
立之於經要, 解覺樂慈愍。
合偶作賦頌, 若干種戲笑;
流河及園囿, 浴池樹華實。
建立無數業, 以用安眾生;
現無量像色, 眾珍寶若干。
取地令動搖, 則覩日月光;
眾生之有相, 遊諸國處所。
無色財為勝, 神通不可量;
欲以修愍哀, 普安于眾生。
於斯謂難勝, 殊妙智慧業;
供養億載佛, [10]同聽受經典。
彼等修性仁, 清白行遂顯;
猶紫金[11]車?, 磨治平明好。
其宅眾寶成, 宮殿轉遊行;
此風轉之前, 無有違護者。
如行世俗法, 然悉為眾生;
遊是覺[12]朋侶, 譬蓮華在水。
於是處[13]興術, 所建造豪尊;
違捨異學術, 覩修歡悅事。
所行眾善德, 皆由最勝慧;
救護于群黎, 因致十種力。
等尊逮威勢, 精進為無上;
見若干億千, 安住天中天。
得殊妙三昧, 觀察億國土;
所願差特故, 復過是功勳。
是第五住地, 若干億品術;
御化眾邪[14]術, 顯已曜眾生。」

時諸佛子,聞班宣此諸菩薩行,從地踊上,住虛空中,歡喜雨華,明月珠寶,瓔珞衣服,光明清淨,供散佛上,口歎善哉。一切神明,處虛空中,百千之眾,莫不踊躍。時諸天下殊妙雜寶,貢奉眾祐,香華塗香,繒幡幢蓋,諸魔眷屬,自在天子,諸天俱來,在於其上,遊步虛無,雨諸寶華,其心悅豫,供養最勝,意抱無量,口宣善哉。諸佛之子眾神皆集,無數億千,亦住於上,鼓眾妓樂,其音清和,又一切妓,暢如斯音,佛響仁和,棄散惡塵,本淨空寂,消眾法[15]想,猶如虛無,等無思念,行步清淨,住立成就,不著於俗,永無放逸,無本平等,而悉真正,法無想念,若有曉了,諸法悉無,則成無本,無所有業,輒無所思,愍傷眾生,精修救度,是為佛子法王諸子修布施行,皆捨[16]相著,其戒堅固,心性[17]恬怕,為眾生忍,無盡法慧,授精進力,令諸法寂,入禪[18]定門,[19]淨除眾塵,察諸萬物,信解空無,聖慧力成,為一切護。是諸佛子,高德除穢,如是聲有百千,自然宣柔和音,最勝大聖。尋默然時諸天玉女,眾如食息,還復天上,金剛藏歎志勇猛,化得行成第五住地,遂致究竟,莫能廢哉。

漸[20]備經目[21]前住[22]品第六

金剛藏曰:「諸佛子聽!菩薩大士,[23]以能修成第五住者,輒超進入第六住地,則行十法。何謂為十?了一切法皆無有想,而普平等;諸相平坦,永無形類;悉無所生,超絕無侶;皆無所起,故曰平等;為[24]甚清淨,調定真正;皆無放逸,不為馳騁;無應不應,無[25]䨥無隻;寂[26]寞[27]坦然,而無倫匹;猶幻夢影,山中呼響,水月現像等亦如化;所行道業,而無二意;是為十法。從第五地,逮第六住,作是行已,自然觀是一切諸法,計校思惟,反覆察之,不令錯亂近第六住。自然目見,以逮成此,則得通利,[1]柔順法忍。不從迷惑,尚未逮近無所從生法忍,稍以近之能致自然,入於一切諸法處所,轉能進前,致於大哀,為[2]尊元首,顯燿大哀,具無極悲。解世五趣,有無合散,以觀如是,名第六住。乃暢世習所可由生,皆從[3]倚已,吾我所致,以覺欲事。世無所有,懷愚意者,倚著吾我,因其無智,而成癡冥。慕樂生處,習不順業,志務犇逸,反邪之行,積累若干,罪福興衰。萬物無常,由無益生,解是所行,心善自修,消除諸漏,至真本無;其發善德,故當還返,周[4]遊生死報應之地,所作是[5]田,神識是種,無明之本,則是闇冥;愛是潤澤,貢高自大是其志性,長養諸見羅網眾結;[6]使因得是,自生名色;轉增名色,則成諸根;諸根[7]已成,起若干種所更習事;習事[*]以起,便有痛痒;從痛[8]痒故,便有喜樂,則益所受;[*]以益所受,輒成所有;發[9]意合成[*]以成發念,因成五陰五[10]體之形;尋至五趣,漸稍生著,[*]以[11]至諸著;眾[12]猗悉備,由是發[13]起惱熱燒炙一切憂慼啼哭之苦。諸[14]不[15]善業,本空無形,不了得習,無亂別者;皆復自然,稍習無[16]蓋,故致得此;有解斯義,便無所慕。菩薩如是,樂于柔順,觀十二緣,則自思惟,以是至誠,是所生識。究竟無慧,無明之業,本為清淨,成行報應。所行[*]以成,神識在先,神識之侶,有受四陰,則致名色迷惑之事。諸衰六入,[17]諸根境界,輒成神識。因為同伴,與諸漏更,更成痛痒,[18]因愛適長,益於所受。以御所受,則成漏業,從所作生興生身陰,斯生之[19]內,因致老羸,身陰散壞,致於死亡。與愚冥俱,甚可恐畏。此從危害,至住結網,致口言[20]辭,[21]是生五根,苦起意根,從其憂愁,多所[22]戚患,因成受有,以是緣故,退生苦樹,造立所作,[23]被自思察,由[24]倚所作,[25]用知所作,方當作者,計彼有作,則無所作,本末無[26]相也,亦不可得。又復思惟,其三界者,心之所為,其計於斯十二緣起。五趣所歸,如來至真之所解暢,又此一切一種一心,同時俱成。所以者何?若諸根等,心生貪欲,悉由神識生死之癡,因從無明,其名色者,心為伴侶,而立迷惑,從其名色,名色[*]以成,為六衰入,從致所更,為痛痒侶,痛痒意愛,所以有愛,從不捨[27]受,發起眾難,由此緣合,而致所有,因倚致生,其興羅網,誓願老死,從神識中,因致此有,別知名色緣對;而其名色,各各有趣,六情衰入,已覩已界,能[28]入寂[29]寞,更習緣故;從其更習,意念致之,生痛痒緣;從痛痒故,便復作行,善惡好醜;從恩愛緣,致樂塵勞貪婬之事;從[30]愛緣故,致結縛獄;從有緣[31]故,致於他生,生現在處,不可解從;生緣因發,生五陰本,致老之緣,[*]以致老耄,諸根便熟,則致死亡。[*]以至死者,有十二事,發緣起處,其身陰壞,而不能斷,未曾永絕。從無明緣,則致眾行、名色、六入、習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愁憂啼哭。無明緣故,無有斷絕,不可究暢,如是有餘。無明適消,眾行便滅,由是有耳,如是有餘。彼以無明恩愛所[32]受,長益塵勞,無斷絕時,及行所作,往返報應,報應展轉,根無[33]拔時,盡其餘殃者,苦痛[34]輒轉,亦無休息,以無明矣。為去來今,[35]見縛流布,宜當斷絕,如是三轉,三轉無我,以離吾我,無明滅去,自然之業無有處所。猶如葦屋,若[36]池清淨,若苦眾惱,無明之故,則有行矣,是為本宿,未曾諸痛,因其識故,乃致痛痒,是為現在之痛痒行也。從愛致有,是為將來痛痒之原,從此以上,則無所生。無明適消,眾行便滅,亦為斷絕,有苦三患,十二報應,從因緣起,彼從無明,致于六入,是能滅行。眾行已滅,因是別致,眾行如是,有餘二事,自縛苦更痛痒。尚有餘盡別離之苦,無明適消,諸行便滅,三苦永斷。從無明故,致諸行矣,從作緣故,致眾行耳,如是有餘。無明適消,眾行便滅,是為所有,一切諸行,有是餘故。有無明行,以權方便,開解大縛,有是餘故,而有輪轉。彼當以故觀十二緣起滅所趣,[*]反覆察之,由從因有,勤勤[*]倚著,御身口意,因自作緣,供養所致,無有生業,其三迴轉,使不復轉,宿本無痛,習更三苦,修行報應諸緣起耳。假如有人,舉其負[37]債,而在解縛,觀察無盡,無所有盡。彼觀此緣,緣適起時,識當來事,悉當了之。無我無人,無壽無命,自然為空,寂然[*]恬怕有所造作,因遭得報,[38]遵空脫門。心性懷此,如是滅盡,以無有餘,現在之處所也。思惟專志,無相脫門,以故知之,無所慕樂,[39]唯志大哀,教授開化宿本眾生,是為心抱無願脫門,以能奉行,是三脫門,則以消除彼我之行及見作[1]相,去於有無諸[*]相之著,復加進抱,大哀為無,益[2]便精進,化諸凡夫未成道者,使得究暢。以能成就,輒達法會,轉通法會,不復退還。具備和同,以進仁和,成就不退。若覩如是,所生瞋結瑕穢之病,由此合會,適以合會致此眾患,猶如江水流無休息,心自念言:『不用餘行,永修寂然,開化眾生。』如是佛子!若能行此,處在無[3]恨,殃毒惡世,[4]導御自然。觀本淨者,不起不滅,遵奉大哀,化順眾生,行智度無極,號無礙慧門,漸[5]修熟志,學至照曜,合會道明,成慧如是。正道大業,[6]道利應時,服食道義,不[7]與邪業而俱合會。因僉觀察,自然寂滅,亦不[8]往彼道品具足,親自覩解,目[9]前道地,便入於空。惟解定意,其定意名入空自然空定,究竟空定,第一空定,為無極空定意,為合會空定意,所奉行空定意,真無念空定意,為等察空定意,離業無物空定意。如是比像,逮得一萬三昧門,自然目前,無相無願,亦復如是。

「轉復進[10]修,親近逮至諸菩薩住,其心充滿,性不可壞,心性了了,性行真正,其性深遠,意不可轉,意無休息,其意弘廣,心思無限,意慕樂慧,其意集會,善權智慧,爾乃備悉。此菩薩性,遂致淳和,在如來道,永不迴轉,能化異學一切邪術等順慧地,不墮弟子緣覺之地,專一增進,目見佛慧,而無等倫,捨[11]塵勞行,得堅固志,住菩薩慧。而熟修奉空無相願,遵承法教,隨時應宜,善權智慧,不復毀散道品法行。彼住菩薩,目見道地,智度無極,益復超異,今日成就,通利應道,疾逮第三忍,名曰柔順,是謂道法;轉而順從,彼以住此目見菩薩第六道地。見不可計億百千姟兆載諸佛,尋時供養,下意奉事,進其衣食,床臥坐具,病瘦醫藥,在諸佛所,出家捐業,行作沙門,受聽經典,如所聞之,奉行智慧,勤修聖達,所行求義,即能逮致,轉修[12]覺進如來法藏。逮大法明,在不可數億百千劫兆載無限,成功德本,遂顯巍巍,猶如佛子上寶琉璃,洗治發明,其光灼灼,菩薩如斯,住是目[*]前菩薩道地,其德[13]日增,行善權智,益加顯發,以此德本,轉增寂然,遊步無侶,猶如佛子。其月大光,照眾生心,使各[14]坦然,其四大風,所御宮殿,獨而無侶。

「菩薩如是,以住目[*]前菩薩道地,德本日增,照除無數眾生塵勞,拔愛欲瑕,總四魔徑,獨步無侶,是為佛子菩薩大士以近目[*]前第六菩薩所逮道地。遵修住此,善能變化,設為天王,其四大者,覩之降息,獨步三界而無[15]疇匹,聲聞、緣覺不敢諮問,所行德本,布施愛敬,利益等利,化眾生心,不捨佛道至皆具足。念一切智,何所[16]陳生,最第一願,勢力堅強,導御開化,成其普智,發意之頃,如是比像,無極精進,須臾之頃,逮致億百千諸三昧定。開化無數億百千姟諸菩薩眾,覩諸眷屬菩薩願力,而有殊特,有所感動莫能稱計行若干億百千姟劫,不可為喻。」

時金剛藏菩薩大士,欲廣解散此義所歸,即說頌曰:

「[17]以能具備悉,第五之道地;
因法為瑞應, 無相無所生。
不起[18]甚清淨, 以為無放逸;
奉行聖慧意, 便入第六住。
諸法為寂寞, 靜然無想念;
自然猶幻化, 解脫於生死。
以致柔順忍, 法[19]自無所亂;
其慧轉殊勝, 則勤修六住。
聰達住柔順, 頻入明慧力;
觀察一切世, 從習而有報。
由愚癡盲冥, 而有己人物;
欲度脫斯等, 故興修勤行。
從選擇因緣, 本末悉為空;
所作緣報應, 和會致諍亂。
猶若有所作, 便覩造所見;
選擇親近眾, 猶如蜂採華。
假使慧察之, 本末為明冥;
思想緣罪福, 得報以癡果。
從思想已故, 名色為伴侶;
如是致有難, 乃成五陰苦。
因其[20]我心所, [21]墮入在三界;
又是諸所趣, 十二悉一心。
從貪婬而生, 心行亦如[22]之;
有盡亦如斯, 復為心所誤。
由無明癡故, 造立十二苦;
愚冥之因緣, 數施諸想念。
如是之所致, 老病俱散身;
又一切諸患, 由當盡冥壞。
從癡無明緣, 因是無斷絕;
思想若消滅, 因緣則斷除。
以起愚恩愛, 而緣致塵勞;
勤苦之惱患, 想念有餘害。
從諸入致癡, 故有生死苦;
更樂及痛痒, 從苦復至苦。
有復餘受身, 展轉復長苦;
斷除[1]諸苦惱, 則乃無吾我。
本無有痛痒, 亦無諸想念;
其神識所更, 現在而往返。
用當來[2]受行, 故成諸苦惱;
[3]又所消滅者, 觀之所永盡。
由愚癡因緣, 自然成覺了;
因其患厭故, 滅除諸因緣。
[4]因其因緣故, 於是斷諸緣;
觀諸卑賤士, 自然為永空。
柔順及愚冥, 承其行業意;
逮之乃盡癡, 蒙此皆斷緣。
深妙之因緣, 解之虛無[5]相;
察省十事分, 了其不可別。
有計諸所趣, 罪福處未來;
其財業三品, 從本來展轉。
剖判三苦行, 起滅之處所;
無所有[6]陰盡, 柔順解因緣。
因緣起如是, 所入暢平等;
譬如現幻化, 愛欲業若斯。
如夢之所覩, 形影亦如是;
冥騃愚癡類, 自然猶野馬。
其解如是行, 彼智乃了空;
諸緣為[7]恍惚, 奉此無[8]堅相。
以能了如此, 亦無有志願;
[9]唯欲願愍傷, 一切眾生類。
其大志寬弘, 如是行脫門;
心轉加慈愍, 思樂佛功[10]德。
勤修憂眾生, 實思察其[11]元;
無諸情慼患, 逮無量功勳。
承空三昧具, 識本百千劫;
勇猛士如是, 無相亦無願。
建立斯道業, 柔順尊法忍;
其慧應無為, 脫門為善寶。
如是性寬弘, 供養於大聖;
應寂然除憒, 志順最勝命。
逮[12]成覺意定, 益增加清淨;
猶琉璃紫金, 彫治益光榮。
以照眾生意, 猶月之弘光;
四品風遊行, 獨步無等倫。
因越魔徑路, 最勝光美妙;
消滅眾塵勞, 燋炙諸苦痛。
天師大錠[13]鐐, 宣布此慧住;
善化[14]立道意, 變消心[15]懷風。
所可奉聖慧, 演章句所講;
勇士[16]已超越, 聲聞所不逮。
發意[17]須精進, 已逮安住業;
宿世[*]已獲致,億百千三昧。
須臾見無數, 十方諸現佛;
其德照曜世, 猶日秋時月。
微妙深難了, 勝聲聞不及;
眾雄自由講, 第六之道地。」

於時諸天,聞所說法,心中[*]坦然,住虛空中,雨若干種,華香珍寶。稱揚諮嗟,柔[18]軟妙音,口宣清淨具足可敬功勳之聲:「善哉上最思惟利義,累功積德,慧得自在,殊勝之行,為最巍巍。猶如蓮華,愍傷群生,其行超絕,不可稱量。」大神妙天,在虛空中,散雨殊妙眾雜華香,消除麁細塵勞憂[19]冥,[20]頒宣[21]琦異上好音響:「逮最清淨第一之利。我等[22]以聞所暢道地。」時諸伎樂,出悲音聲,諸天玉女,心懷[23]踊躍,於彼諸天,承佛聖旨,令諸門戶皆自為開,除眾闇冥,心解如日,奉最尊法。於是彼世無數之眾,俗間賢人,皆超越世,顯示方俗第一微妙,遙見其身,寂然恬怕,而現其形無身之身,自歸於法,消滅調定,使無想念。有其音響,眼目大明,越無央數諸佛國土,供養諸佛,奉眾導師,自察其身,憶如最勝,棄諸瑕穢,慧得自在,開化[24]眾生,無彼我想,奉精進行,應所行業。諸天玉女一切皆樂寂默之義,觀人中尊,眾會悅豫,啟白眾祐:「為供養佛,身自在已,願說殊特正法言教,功勳如海,[*]唯時宣之,顯第七住。」[25]◎

漸備經卷第三
↑回到頂端↑
#2223900 - 2024-01-03 02:43:51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四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四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26]玄妙住[27]品第七

金剛藏曰:「[28]惟佛子!菩薩大士,以能淨治第六道地,具足安住,入第七地行善權智,則有十事修玄妙道。何謂為十?謂行空事無相無願,所遵真諦,成就忍力,愍傷慈哀,念于眾生,奉行佛法,樂供如來,篤信無違,心抱慧門,常順空義,積[1]累功德,無窮之福。解三界虛,在於三世,勸化群黎,永[*]以消穢。所由[2]恬怕,除一切塵熾然之炎,欲消眾生一切貪婬瞋恚愚癡,曉諸所有,如幻如化,如夢影響,野馬水中之月,而無有二。罪福之事,終不腐朽,意念國土,猶如虛空,開導眾生,莊嚴國土,法身清淨。[3]壞來至義,得入一切諸佛名號,具悉色身諸相種好而自莊嚴,行無所著,離於音響,信如來聲,本寂清淨,解群黎音,[4]導利莊嚴,一時之間覺了三世,入於諸佛世尊之業。又能普入若干時劫,分別諸數,剖判眾生志性所行,是為十事。修殊特道,從六道地,至於[5]十住,名曰玄妙。

「是菩薩大士,當勤修學善權方便智度無極,因[6]便得入第七道地住第七地,勸化無數眾生之類,以用諸佛無限之法,教授無量眾生之惱,入不可計諸佛世界。嚴淨無數諸佛國土,入不可[7]議若干品藏經典之教,入不可計諸佛正覺聖慧道業,下入無量不可計劫,入不可計諸佛所行去來今世,勸不可計眾生之類,令入篤信殊特之行,入不可計諸佛色身現若干形,解不可計眾生根性,入不可計諸佛所宣音聲言教可悅一切,入不可計眾生所思若干心行,入不可計諸佛大聖[8]導利慧堂,入不可計諸佛應時化利聲聞所歸篤信,樂不可計諸佛所宣好[*]入導教,[9]尊習開化不可計數緣覺之眾使得成就,入不可計諸佛至聖深要之慧所演道門,入不可計諸菩薩眾開士之行,[10]班宣諸佛不可稱計大乘之業,所布[*]導慧斯等自謂是不可計,[11]乃逮佛名諸平等覺玄妙之地,所行殊特,不可稱限,乃至若干無央數劫億百千姟,乃能積累如是佛法,自謂我等建立此道,不貪財業,無想不想,具足眾行,如斯諦觀,緣神通慧,常行精進,入於道行,善權智慧,善住聖道,所行無動,一時閑靜,奉行道教,未曾懈廢,自恣所欲。其行如是,巍巍之業,坐起經行,臥[12]寐言談,默然無[13]蓋,[14]常立威儀,不忘一切,不離若斯念道之行。彼發意頃心一念間,備積菩薩十度無極,普累功[15]勳。所以者何?菩薩大士,奉修如是所在發心,興無極哀以為元首,合聚佛法,勸如來慧,以是德本,施於眾生。習於佛道,是施度無極;燒滅眾塵,是戒度無極;若能愍慈無盡之慧,知眾生[16]無,是忍度無極;若[17]能勤行眾德之本,習念救濟一切眾生,行是方便,是為進度無極;其不捨道向一切智,是禪度無極;若了本淨自然之行,無所生門,逮得法忍,是智度無極;若能導利,無量聖慧,益於十方,是權方便所度無極;若能修行極上妙智,宣于道業,是為誓願而度無極;降除一切諸外異學,伏魔兵眾,是為勢力而度無極;審如至誠,越一切法,[18]發悲義行,是為慧度無極。以是具足斯十度無極,輒能宣備四恩之業,具悉三十七道品之法,至三脫門,常平等心,一念之頃,[19]漸備普備,成立如是。」

有一菩薩,名[20]曰解脫[21]月致究暢,時問金剛[22]藏大士:「菩薩之行,以何等業,一切具足第七道地?欲悉能備成菩薩道,必當學進至十住乎?」

答曰:「佛子!一切菩薩,菩薩行道,皆當具足十住道地,因是濟脫,何況於斯七住菩薩。所以者何?又是佛子菩薩道地行[*]以具足,入神通慧,普能具足一切道品,亦復成就一切十住。具足十住勉力解脫,從一發意,備斯七住。所以者何?是為佛子菩薩道住具足諸行備慧神通。又有佛子從初發意,始第一住,一切誓願,漸以親近具足道品,心好第二,次至第三弘要之業,逮法光曜第四道地順從之業,第五光明隨俗之行,入於第六深妙之法,勸立一切諸佛之法。所以者何?若有菩薩成就七住,入神通慧,輒在八住,具足究暢無家業地,猶如佛子有二世界,一者[23]瑕疵,二者清淨,本際平坦,一等清淨,所度一等,其兩界間,不可越度,以大神通,至力願力,乃可越矣。如是佛子!菩薩當以至勤清淨開士之行,乃能究暢,不以輕懈,[*]唯以弘誓善權智慧神通之力,乃能普備。」

又問:「云何在第七住,寧復親慕塵勞行乎?諸菩薩業,當以何察?」

答曰:「佛子!從始發意,住菩薩地,乃至十住,咸悉消除一切塵勞禍福之業,勸助道元,當作是觀。猶如佛子別[24]知同道,義無所越度,故名曰七。猶如佛子轉輪聖王,乘大寶象,遊四天下,曉了是非,與諸貧窮苦惱之患,塵勞雜居,解眾雜垢,不為瑕穢所見污染,亦無所犯,成人威德,捨人間性,生于梵天,昇梵天宮,覩見千界,住在梵天,顯現光耀,不入人間。如是佛子!從初發意,在菩薩住,乘度無極,皆知一切眾生之行,不為塵穢之所污染,[1]升奉道堂,亦無所犯,乃名曰七。假使能棄一切諸行,因從第七,至第八住,亦承清淨菩薩之乘,悉了一切眾生之行,不著塵勞,瑕穢不染,永無所犯,輒得超度,入玄妙法。是故佛子!菩薩若逮此第七住,若在[2]婬種,越一切欲,住在彼欲,行清淨法,不當謂之有塵無塵,[3]雖習在欲,則無塵勞,願如來慧,未具所願,不當謂之離塵勞也。住此地已,志性清淨,身行清白,究[4]竟鮮潔,口所言辭,心所念行,本末清淨,其心一切所可念事,皆度眾生,諮嗟誹謗如來至真,有形無[5]形,諸平等覺,所可言教,皆悉順從,未曾違之。無復慕樂世俗所有工匠異術,猶如第五住菩薩道,不好世間,普為師友,多所悅可,一切所好,至未曾有,樂至真法,住于三千大千世界如來、至真、等正覺及第八住菩薩道行,[6]無等侶,志性所行,常懷仁和,其意所乘,以恒進定,及與神通三脫之門,皆修專精,奉行道門,無所希望,尚未成就第八菩薩道地。住斯地已,一切發意,遵承權慧咸以具足,遂修道品,以得菩薩普具[7]足業七住道地,逮成開士善擇三昧正受,次名善念義定,意勝定,分別義定,審宣法定,善住本定,慧通門定,修法[8]誡定,若干義藏定,生死無為定[9]門。菩薩逮此三昧正受,如是備悉百萬定意,道地清淨,因其正受,以斯定意,逮淨權慧,又入大哀無窮之力,過聲聞地,越緣覺地,近行慧門,以住此定,[10]持順無量身行之業,進誦瑞應,口言心念,亦不可限。[11]見諦清淨,光明巍巍,無所從生法忍。」

又問:「其初發意,得第一住,其身口意,不普越度聲聞緣覺乎?」

答曰:「以故勤修弘廣之心,行至七住,乃能逮成自在己行,而無等侶,猶如有人,生於王家,乃為王子,有殊異德,為諸群臣所見奉敬,不以自己而放恣行。假使長大,承己身力,超諸臣下所論國位。菩薩如是,[12]這初發意,過諸聲聞緣覺之地,心性柔和,寬弘無極,是為菩薩七住之地。己慧自在,入七住菩薩,甚為深也,亦寂然也,至無行也,身口心也,逮得道業,不復重進更求義也,何所望捨,不望不捨,乃為大道也。」

又問:「佛子!何謂菩薩所住道地也?乃至菩薩寂滅成就正真之行?」

答曰:「已逮六住,能行斯法,乃致菩薩七住道地,一時發心,心數數念,輒致寂滅成就正行,不當謂之證於滅盡,以是之故,身口心行,不可思議,從其所作,此之謂也。若有菩薩,遊于本際,而不取證,猶如佛子。時彼丈夫乘大舟船,入於大海,將船之師,工有方便,知水之宜,既行大海,不遭水難。如是佛子!菩薩立行,逮第七住,乘度無極道法之船,遊行本際,而不取證,以逮如是聖慧勢力,承三昧力,成就諸行,解覺道意,以大善權智慧之力,現生死門,遊輒滅度,心性自然,已現其身,與眷屬俱,往來[13]圍繞,在憒閙中,而常專精,逮致寂定。本願之故,生在三界,不為世俗之所污染,出入進退,寂[14]寞[15]惔怕,善權光明,靡所不耀,無所燋然。逮致佛慧,退捨聲聞緣覺之地。獲佛藏界,現在魔界,已過四魔,遊在其部,行度魔事。現在異學,一切諸邪,九十六種,六十二見,開化外異,令捨邪學,不違佛道。現在一切世間俗業,以等[*]導利,度世之法,示在一切天、龍、鬼神、[16]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人與非人,釋梵四天王,隨其習俗,莊嚴居服,清淨好妙,其心不捨法樂之娛,斯慧如是,具足究暢菩薩道地,住於深遠,難逮巍巍玄逈之法,如是供[17]養,無量不可計數百千億[18]垓諸佛大聖,貢上衣食床臥之具,病瘦醫藥,所用為安,歸命稽首斯等如來,奉受諸佛之道化,過眾聲聞緣覺[19]法,獨步無侶所問以時。

「又彼菩薩,用攝眾生,法忍清淨,遂轉顯燿,其善德本,無[20]央數億百千姟劫,乃復益茂,清淨赫盛,猶如佛子。而有[21]琦珍,於眾寶中,光獨明[22]炤,巍巍無侶。如是佛子!菩薩住斯[23]妙法難逮開士道業,以是德本,逮成善權智度無極,遂更名顯成無上道。聲聞緣覺,所不能逮,猶如佛子日之弘光,月之臺宮,[24]光明所照,普遍天下,皆使豐熟,亦能乾燥污泥之地,日月之光,亦無蔽礙,莫不[25]能通利。如是佛子,菩薩住斯玄妙難逮開士道業,其功德本無能逮者,德轉巍巍,皆化一切聲聞緣覺,令[26]懷羞恥,除眾塵勞,使性清淨,是為佛子菩薩大士玄妙難逮第七道住。菩薩大士,若成七住,益得自在,若為天王,以隨時慧,諸所興立,行精進業,若行布施,愛敬仁慈,有所勸利,等惠利義,心常念佛,未曾忘捨,乃至普慧,一[1]智慜智,心初不念何時[2]不逮成佛最正覺,處眾生中,而最聖尊,導利眾生,示一切智。發心之頃,如是比像,精進超絕,一時須臾,逮致百千億[3]兆姟三昧正受,覩諸菩薩,億百千姟眷屬圍[A1]繞,以斯誓力,承於菩薩,所顯殊特,因顯神變,莫能稱計,以若干億百千姟劫,所修德義不可限量。」

時金剛藏說是法已,重欲散義,即說偈曰:

「玄妙之聖慧, 順第一句義;
心了第六住, 謹[4]順己身行。
勤修於道教, 應善權智慧;
輒[5]善逮[6]入尊,第七之道地。
遵空無相願, 志行慈愍哀;
若奉行供養, 諸佛之道法。
曉[7]知眾聖慧, 於[8]德力無厭;
由是行之故, 入第七道地。
而在於三界, 大亂中寂靜;
消滅諸群黎, 寂凝塵勞炎。
如影照幻化, 在夢[9]因行法;
以入第七住, 顯示愍傷業。
嚴淨佛土空, 世性無有想;
備悉最勝相, 捨於動搖法。
以致妙音響, 除眾生瑕穢;
思惟慧本空, 最勝等導利。
以修行此法, 逮致斯顯明;
通在殊勝地, 為眾生所樂。
已住於是地, 眾生行無量;
選觀安住法, 數察不可限。
若干無數國, 眾[10]念想各異;
志性[11]懷篤信, 心行若干品。
宣布三乘教, 導利等無量;
吾等皆當進, 誦讀化斯黨。
如是等慧心, 逮致殊妙道;
威儀有四事, 遵善權智慧。
心念一切頃, 逮[12]獲道功勳;
則能具足此, 十度無極業。
若以發意念, 是施勸眾生;
戒滅眾塵勞, 忍無所思念。
精進勤遵修, 轉上增行業;
道不可動搖, 慧功[13]德立意。
無所從生忍, 離垢慧聖尊;
願勸助善權, 永無復狐疑。
周旋有勢力, 以聖明普濟;
道功勳如是, 一切隨時授。
先行如是著, 名顯以[14]具足;
拔去心之垢, 斷絕鬪訟[15]源。
[16]等四等奉道,造立第五業;
無起不分別, 乃長成第六。
是逮第七住, 彼成時功勳;
能遵若干行, 誓願不可計。
用何等之故, 受此聖慧業;
因逮第八住, 一切悉清淨。
玄微行難逮, 慧[17]無無央數;
猶入第二國, 超越於中間。
修行七住法, 無著如錠燎;
若住於道義, 勇猛越一切。
得入第八住, 前[18]乃聖慧地;
以越心念境, 住在慧之業。
在梵天常觀, 不倚世民間;
賢聖行如是, 無著猶蓮華。
住是若干品, 越度眾塵勞;
此無塵勞行, 亦無所盡滅。
如是至道住, 無塵勞穢行;
最勝[19]幻無本, 以慧消滅瑕。
於世若干品, 工匠所修業;
明達是一切, 化住世尊教。
一心為神通, 諮受奉行力;
[20]遵御若干品, 增進三[21]品定。
超越諸聲聞, 緣覺行如是;
其住第七業, 修菩薩之行。
[22]住本心性行, 致此真慧明;
成就諸聖子, 猶長養道力。
遂增精勤行, 得入深微妙;
心歸[23]趣滅盡, 亦不造取證。
猶如入大海, 而住舟船前;
觀見一切水, 不增亦不減。
若能勤受行, 殊勝權智慧;
一切眾生類, 不能[24]限德藏。
供養億載佛, 益更淨道業;
猶若干瓔珞, 無央數珍寶。
賢明住此行, 殊勝智慧光;
消竭愛欲源, 亦如[25]月盛燿。
已入住此地, 自在為聖王;
造修最道義, 宣布慧果實。
而發意之頃, 強治精進力;
見佛諸佛千, 億百之姟數。
善修順己身, 普見諸十方;
加增在至願, 功勳尊無限。
[1]普世難可了, 自由行道緣;
是為第七住, 嚴淨善權慧。」
諸菩薩眾位尊,神妙巍巍,無量天龍,無數人民,聞其所說,莫不歡喜,供養安住華香幢幡,雜成擣香,珍寶衣服,[2]竚立眾蓋不可稱載;雨諸瓔珞,諸天在上,宣[3]揚妙聲柔[4]軟之音,自然演暢美柔和聲,[5]以奉眾祐及諸佛子:「諮嗟能仁[6]世尊無量,皆見至聖人中之上,覩佛境界,愍傷眾生,其音若雨,布大[7]雷響,伎樂簫成,演若干聲,諸佛無限億百千姟,帝[8]王國土,亦如恒沙,供養諸佛。剎土無侶,最為豪富,威力能化,入一毛孔。諸佛[9]班宣離垢無窮之法,如演一毛,豈復難乎!國土處所,及四方域,若干種品,泉源大海,億載鐵圍及須彌山,皆自然現,無所逼迮,悉入毛孔,在中自恣。地獄餓鬼,及與畜生,諸天人民,鬼神眾魅,阿須倫,罪福各異,俱來會在諸佛境界,遊一切國在諸郡縣,自然成現尊妙法[10]輪,講說柔軟,安住音響,眾生心念,如所修行;群黎若干,其身各異,眾祐國土,群黎有身,所在成體,生天人間,各各別異,一切如佛所宣法教,消除微想眾垢之穢,興[11]懷道念,廣大佛土,諸佛神足,如是變異,一切世人,稱不能暢,諸佛如是道慧無窮。[12]磬暢柔和微妙之音,時來眾會,寂然歡喜,咸共觀敬,最殊特聖,以[13]智眾會,寂寞靜思,猶如月[14]蝕,其光還復,[15]唯復欲聞第八住[16]也,願時演之,行者所[17]入。」[18]◎

◎[19]漸備經不動住[20]品第八

金剛藏曰:「[*]唯聽佛子!菩薩大士,若能暢成第七住,[*]以慕諦志求清淨之[21]業善權智慧,謹[*]順眾行,樂在所施,無極弘誓,依承如來所建立旨,蒙宿德本,逮得勢力,如來十力,四無所畏,思念正覺,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志性仁和,念[22]其清淨,功德聖慧,威勢轉上,興大悲哀,愍眾生界,不捨法[23]樂,通入無量一切諸法,至無所[24]生,而無有[25]相,不有合成,不失慧明,無所究暢,亦無所滅,然無所有,等入[26]元本,轉上得度,普除一切心念識想,等攝志性本淨惶慌,因是超越,應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此之謂也。菩薩以逮如是法忍,[27]這得是住菩薩地,不可傾動,獲致菩薩,深要之行難知玄妙,無能壞者,消一切想,皆攝眾念,而究竟矣。無量無侶,一切聲聞緣覺之眾,永不能逮其寂寞事,以淳[28]淑矣。自然現哉,猶如佛子神足比丘,所念自在,稍漸進前,乃至寂滅三昧正受,悉除一切所欲妄想。菩薩如是,適逮此住,捨眾俗業,致無業財至真之法,離身、口、意之所習樂,住於寂寞,猶如佛子假使在夢,逮大功德即自知之,因在於彼大精進力,普以越度,逮則解覺,彼修方便,夙夜思念,以除好樂。如是佛子!菩薩大士,無極精進,適逮此已,住菩薩地,如是不動,遠一切業,稍習諸宜,於行無二。[29]又等修行,無所親近,猶如佛子,若生梵天,住于梵宮,不著欲行,亦無塵勞。菩薩如是,住此道地,其心普遊諸所習行,雖在是行,不以是行有所染污,彼意曉了所在作行。菩薩之行,在泥洹行,不以為行,何況俗行。菩薩大士,以入是地本願力故,至如來覺無極大聖,是法典門,[30]道如來法,造立聖慧,如是辭曰:『善哉,善哉!族姓子!是諸正士第一法忍,歸於佛法。又族姓子!佛十種力,四無所畏,佛法尊位,仁則未有,以是勤行,慕求精進,慎莫違失。是道忍門,為眾生故,而尊修行。又族姓子!仁寧逮此,若斯寂行,而愚凡夫,[31]失不寂靜,習在無數塵勞之行,為若干想之所危害。又族姓子!眾生設[32]憶念本宿願,哀念在冥,故為求道,奉行靜寞不可思議聖慧道門,終不懈廢。又族姓子!是諸法本,從法發來,興成如來,以立如來,住在法界,如來至真,不別行是,一切聲聞及與緣覺,不能逮至斯[33]不相法。又族姓子!且觀我身不可稱限慧莫能論,土不可量,明不可量,道場不可量,[34]音響清淨亦不可量,以是之故,仁慈所行,因顯發業。又族姓子!所可定言,光明之謂,云一切法,無所想念,乃為光明。諸族姓子,法明若斯,如來所行,行無邊際,眷屬無底,斯等所入,從發行來,巍巍如是。又族姓子!仁且觀此十方無量諸佛國土眾生無限,分別經典而不可計,普入一切,言行相應。如是佛子,佛天中天,菩薩行是,如斯比類,不可限量導利道門,用開化眾,若有菩薩,分別解說無量聖慧,具足成就導眾之業。諸佛子等!吾囑累汝,假使諸佛,化此菩薩,入眾生中導利道門,由是之故,致[35]于滅度眾生之事,自然舒暢。』

「諸佛世尊,勸化於斯,諸菩薩法,無量慧業,乃令一時,所導利眾,因其聖業,以為元首。從初發意,計七住竟,合集方便,由此功勳,百倍千倍,萬倍[1]巨億萬倍,終不與等,無以為喻。所以者何?以是宿命,一身導眾,致導利業,逮得此住,誘進平等諸菩薩行,分別身事,行力成就,宣暢布散無量音聲正法之教,修慧無量,導利無量,所生之處,嚴淨無量,諸佛國土,開化無量。又眾生類,供養遵奉,無量諸佛,發覺無量。諸法道門,神通之力,不可限量,剖判開化眾生厄難,[2]廣令無量。眾會道場,所可遊居,亦不可量。持身、口、意,積累菩薩一切要行,亦不可量。猶如佛子大舶舟船,欲入大海,安無放逸,庠序進前,致無量寶珍[3]琦璝異,適到大海,望風舉帆,其風和順,一日之中,超越大海,一切財寶所得利入無央數藏,皆為充滿,用不可盡。菩薩如是,積成無極廣大德本,合集大乘逮菩薩行道法慧海,一時須臾,致聖明財無極道寶,入一切智,前宿所積世俗財寶,不可比之,思惟計校百劫千劫,萬劫無央數劫,不以為喻。又佛子!菩薩若立第八道地,遵大善權智度無極,宣布勸化,無財業義。若菩薩解奉一切智,遍知十方諸成佛土,亦復分別壞散佛土,若以覩知世界散壞,若世合成,用何因故世界散壞?以何緣故世界合成?悉能見知,地種少,地種多,地種有限,地種無量,悉別知之;水種火種風種,亦復如是。皆曉了知多少大小,有限無限,諸塵微妙,分別所在,諸塵限數,隨時悉解,若干世界,有若干種,無限眾塵微[4]妙難了,普悉知別,若干品塵,自然合成,諸佛世界所有塵限,悉能知之。眾生之數,國土形數,其身長短大小,悉能知之。地獄處所,[5]?獸餓鬼性行,何因墮此,皆知所行多少。諸塵合數,阿須倫行,諸天所居,世人所處,悉能知之。合會教化,欲界合散,色界無色界合散,皆悉知之。少多大小,有限無限,而悉知之。遊居三界取捨之義,開化眾生,彼能成就。曉了眾生諸身方便,諸身形像,所在之處,悉曉明之。所行生處,諸佛所遊,如眾生類,所生安居,身所積行,隨其身行,而建立之。己身國土,隨立己身,其意無盡,己身建立,無身之身,己身國身,罪福之身,乃[6]須建立,罪福報身,建立己身,無盡身意,無身之身,己身無盡,眾生類身,國土身,緣報應身,聲聞身,緣覺身,菩薩身,如來聖慧身,[7]法身,隨時建立。顯此諸身,悉解眾生,罪福身,報應身,塵勞身,色身,無色身,國土身,多少大小,穢濁清淨,廣大無量,減損平正,導利平等,講說報應,皆悉知之。罪福身行,所當獲報,合散成別,亦復了之。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所行[8]業,合散所歸,而悉知之。如來聖體,成最正覺,所誓願身,及滅度身,所建立身,色像相好,所莊嚴身,其行者身,可意身,自大身,[9]謙恪身,功德身,聖慧身,報應身,謹慎行業聖慧之身,所歸度脫,皆悉知之。法身平等無身之身,不可限量一切普入,有身無身靡不分別,一一暢解。其身[*]以逮如是行業,致壽自在,心得由己用度所為,自恣無難,所行無拘,所生從己,本願所致,篤信之故,神足之恩,蒙聖慧行,[10]因法所將,而逮致此,以是菩薩十事自在。適得自在,成無量慧明不可思弘普之聖,聖無有侶,以入如是,究竟永在無所生身。轉所習行,永無生故以轉諸行,慧為元首習轉身行,以慧為首轉口習行,取要言之,智度無極,為大錠光,大哀為首。分別曉了善權方便,不棄至願,為諸如來威神所立,不[11]應休息,其慧以應一切眾生,遊於無際諸佛世界,宣義散結。

「佛子!又省菩薩常修平等所逮道住,不可動搖,積累一切諸佛法典,身、口、意行轉增進業,以獲此住,其力志性,則[12]輒堅住。皆以消除一切塵勞,心懷仁和,力勢堅強,在於[13]元首。恣化群生大哀之力,所可建立,用眾生故無所[14]望捨,益加建立大慈之力。將護一切眾生之類,總持要力而得堅住,不捨眾生,其誓願力,而諦得住一切佛法。選擇分別,善諦建立,神通之力住無限世,於諸行本,擁護一切,眾生之類,堅住願力,遵習一切菩薩道業,而無所捨。度無極力,其行堅住,合集一切諸佛經典,正住如來所建立力,成就正覺一切敏[15]知。以入此行,如是力勢,普現一切神變無窮,輒往生於一切所趣。」

金剛藏曰:「是為佛子諸菩薩業住於慧地,而不可動,是謂無侶,亦復號曰不退轉地。慧不迴還,則謂難當,一切眾生所不能逮,則童真地,為無所生為所生地,所願自在為[16]滅具地,無所造作究竟之地,積累真慧則無為地,善修志願為建立地,度無所作為無財業,宿世所行,眾苦消去,邪[*]以降伏。如是佛子!菩薩大士,以入佛種承佛功勳威神遠照,由歸如來威儀至業佛境界門,常為如來之所建立,得入釋梵四天王宮,金剛力士,常隨侍後,逮致定力,其身無限,降伏[1]色藏,散無量結,以皆永離。諸身行力,具[2]威無極,大神通力,所行報應,而得自在。無限定意,受莂無量,自恣由己,而無所礙,如其淳淑,覺度眾生,所示現義。以入是行,得入道場,無極大慧,以行大慧神通之業,常演大聖智慧光明,施與章句,無罣礙界。分別世界十方國土所宣章句,現一切業功勳之德,發心自在,而諦思惟,解去來今,迴轉一切眾魔徑路。下于聖慧,遊入如來,[3]州郡境界,無際國土,所處講堂,奉菩薩行,其所誘進,無能退轉,以故名曰入無動地。」

金剛藏曰:「是故佛子!菩薩逮得無動轉地,常在無際,見諸如來不可稱限,未曾違遠,彼行究竟,成三昧定,威力所入,見佛供養,奉事歸命,終不忘捨。於一一劫中一一世界,所見講堂,各現諸佛,咸各供養無央數億百千姟佛。一切施安,稽首歸命,以禮如來,曉了世界,以為元首,[4]慕導道明啟受法教,重復加增,逮佛滅度,行無等侶,巍巍超絕,與眾殊異,諮受世界。講問宣傳,遵無央數億百千姟所積德本,轉進顯燿。猶如,佛子!此閻浮利上明月珠,又其價直,一閻浮提,以用著頸,為無等倫,一切天下人民之眾,所著瓔珞,無能及者。如是佛子!菩薩住是不動轉地,以此德本,成其大明,一切聲聞及緣覺眾,所不能逮。及於七住菩薩行業,菩薩[*]以入此道地者,承無極慧,消除眾生一切塵勞,剖判聖慧微妙道門,猶如佛子,主[5]于梵天,所行慈心,遍大千界,其光普照。菩薩大士,亦復如是。住此菩薩無動轉地,照耀百千諸佛剎土滿中塵數,光明悉周無量佛國,照盡一切眾生塵勞,稍漸滅除心之毒垢,是為佛子,菩薩住是不動轉行所宣平正,菩薩功德第八道地。弘普諮嗟,諸劫無際,不可究竟,菩薩所住,因為梵天大梵天王,主千世界,聲聞緣覺,菩薩所行,真正莫能逮者,而度無極,分別世界,修無等倫,聞所講說,所興因緣,方便之業,布施敬愛,利人等利,一切救濟,常思念佛,未曾違捨,眾行具足,至一切智。專惟大道,以何修行,為眾生尊,一切殊特。將順普聖,覆護十方,發意之頃,遵如是像。勤奉精進,一時須臾逮具足[6]成十千世界百千剎土,滿中諸塵三昧正受,及見十千百千三千世界滿中塵數諸菩薩等,眷屬圍[7]繞,從是發願,菩薩力勢所誓殊特,靡不感動,智慧明了,不可稱計。如是思之,億百千姟不可限載行無量劫,功勳無底,無以為喻。」

時金剛藏菩薩大士,復欲重散分別此義,即說頌曰:

「漸備七住地, 智淨行善權;
諦將護[8]導業, 結立無極願。
積功而累德, 堅住人中上;
志樂于聖慧, 輒入第八住。
殖德大聖慧, 精進行慈愍;
其心無限量, 意念猶虛空。
聞法能曉了, 入大聖勢力;
忍力無所生, 寂寞順微妙。
所受無所起, 不生無有相;
不滅無所壞, 亦無所究暢。
處所為自然, 無本藏捨念;
已離心意性, 其思等如空。
斯忍以如是, 所行無放逸;
行深要感動, 逮致[9]惔怕行。
眾生無能解, 由閑居行業;
執持心所想, 曉了眾行念。
其意立若斯, 心無有思想;
如比丘消滅, 逮得無所著。
心之所想念, 猶夢所見覺;
若梵天具足, 欲界亦如是。
安住本立願, 數數而勸眾;
是為第一忍, 得致阿惟顏。
我等慧玄逈, 勢力意解法;
彼則無我所, 精進勤修行。
所可奉寂寞, 消一切愛網;
滅于大然熾, 世俗塵勞火。
自識本宿願, 行愍哀眾生;
以慧利造立, 用度脫黎庶。
常能[10]尊此法, 住本無無想;
佛解一切住, 越聲聞緣覺。
世間俗威勢, 無及此十力;
[*]唯智無能限, 三世無罣礙。
無等倫如是, 天人所奉敬;
合集以導化, 行無數慧門。
成就最勝法, 入無量彼岸;
前世行佛道, 假使順隨時。
如是致賢明, 逮入殊[1]聖地;
一時普周遍, 至于十方界。
以[2]致慧所歸, 逮得諸神通;
猶如大海水, 諸天華神器。
心貪[3]以永除, 得立慧道業;
選擇諸剎土, 住在曉分別。
四種之境界, 離若干貪利;
微細及麁獷, 等入識解義。
一切三千界, 滿中眾塵數;
分別眾生本, 四大所生身。
計數諸慕樂, 六趣限如是;
解散慧境界, 不可稱限量。
慧剖判心意, 至于一切心;
彼[4]修己身行, 故將導眾生。
一切三千界, 周普若干色;
徹見眾品形, 然在無限世。
猶如日周行, 在上虛空[5]行;
[*]已斯殿舍進,光明普照燿。
御以本無慧, 在法界不動;
黎庶性清淨, 道明所遍照。
如眾生本性, 其身各所在;
顯現一切眾, 照化天世間。
己身得自在, 勝降無性行;
示現安住身, 莊嚴諸相好。
眾生土如是, 從罪福受身;
若干種聖性, 成法之慧體。
虛無為身界, 受以平等業;
現神足諸變, 消黎庶[6]眾穢。
十力廣自在, 因慧[7]廣無極;
造聖逮慧明, 興發愍順哀。
一切最勝教, 以法生道業;
謹慎護三事, 無動如須彌。
諸眾祐號力, 柔[8]士勢無恚;
是士無迴轉, 眾魔莫能當。
佛之所建立, 釋梵咸奉敬;
其金剛力士, 以力勢常侍。
於是土地處, 合德不可量;
億百千劫中, 不能盡其限。
稽首歸諸佛, 其億數那術;
成就最上道, 猶嚴王者服。
極是道地處, 菩薩斯集會;
得為大梵天, 若干界功德。
宣布三乘業, 逮得無限侶;
慈心為清淨, 光明[9]慧消塵。
一時發心頃, 至百千佛土;
逮諸[10]定意元, 如滿剎土塵。
勇猛覩處所, 十方化眾生;
所願亦如是, 莊嚴尊無限。
此說取要言, 第八勝自在;
具足億千劫, 皆不能盡極。」
說[A2]此第八住時,應時震動百億佛土,佛之威神之所建立,不可思議功德巍巍。不可限量演妙光明,普現一切諸身形類,照諸國土,安諸眾生。無央數千諸菩薩眾,住於虛空,所供養具,超天上物。所貢上佛,玄絕殊特,大神妙天,與其眷屬自在天人,亦咸悅豫,以若干品,而供養尊,奉事德海。諸天玉女,無數億千,歡喜踊躍,諸根和悅,以妙伎樂,[11]鼓天倡樂,供養大聖。斯諸伎樂,樂大神聖,出如是輩百千音聲,其響柔和,寂寞[12]惔怕,消諸患厭,離眾穢垢。捨于土地,所行至真,而有卓然,用眾生故,遊到十方,大通所顯,現最上行,志若虛空,心亦如之。天中之尊,人中為上,覺了最明,玄妙境界,無底功勳,十方嚴淨,奉事道[13]門,眾祐諸子,以道顯示,不可限量佛之功勳。遵行聖慧,不慕徑迹,於一剎土而不動移,皆周諸國無有塵垢,遍[A3]趣愍傷眾生之類,為之元首。滅一切[14]嚮,無所想念,所言暢音,辭百千種。若有聞教不肖眾生,心在下劣,其意自歸。彼若聞聲,至聖所現,隨其本行,而開化之。若有眾生,諸根明達,心好因緣,無所志樂,為現離垢慧明之義。若有眾生,心抱愍哀,意懷慈仁,佛在彼處,勤示正行。若有眾生,志在上尊,意樂斯法,在彼顯示無量佛身,因其化現,猶如幻師。所周旋處,[15]導無央數億千姟身。佛子如是,樂于慧幻,[16]現一切行離諸所有,如是音聲,其數百千,[*]班宣柔軟,仁和之[*]嚮。天人玉女,在世歸[17]伏,默然樂寂,眾會欣豫,歌頌安住,功勳德稱,巍巍無量,不可講論。說此菩薩,第八道地,奉行正法,通至大乘。

[18]漸備[19]經善哉意住[20]品第九

金剛藏曰:「且聽佛[21]子!菩薩大士,諸佛慧行,無量如是。轉復增加,遊于寂寞,志在脫門,諸如來慧,長益至德,又以仁意,所可修行,如來祕密。因可遊入斯大道慧不可思議選擇至要總持清淨三昧正受,放捨眾非,清淨之業導利一切,成大神通,弘廣殊遠,分別世界,教令黎庶,隻行獨步。十力無畏,諸佛之法,十八不共,而無等倫。嚴治道本,如來至真,轉于法輪歸趣境土。建立大哀,住於大[1]願,不捨十方,入於菩薩第九道地。住此地已,有不決行,善惡之心,知如審諦。供養經典,奉事至真,[2]以及有漏無漏之法,各順俗法度世之法。修行所思,不可思議,遵承究竟,不決了法。順從聲聞緣覺之法,奉行菩薩,敬重斯道,要誓隨時如來道地。以時歸至,有為之法,親近志在無為之法,知如審諦。如是慧明,覺了所歸,如審解知眾生心行,所可取捨,塵勞之垢,所受禍福,攝取諸根所行,篤信諸種歸趣心性眾結造行之處,所[3]生受處所居止處,決了三聚。業所至[4]奏,知如審諦。察眾生心,所行是非,若干品心,其心須臾而有進退,若合若散,其心無身,心不可限,一切普興,心為顯耀,其心若塵,若無塵勞,若有縛心,及與解心,亦如幻化曉了其心,所歸住止因緣進退,又其塵勞,玄絕遠遊,療治當來,等類無業,諸結因緣,所遊居處,心之合會,在一處所。若有別離,有所生處,周旋現在,進止行來,分別三界恩愛無明諸見病痛自大愚癡,無極罪殃,斷截滅除,三藏之珍,曉了審知。入至計常,八萬四千,眾塵勞行,未決罪福善不善義,教告無明,使亂心黨,令無異業,思惟眾祐,以致報應,積聚眾利,所親造行,不失果實。所報無報,黑冥清明,無闇結白,如是辭語,所行緣報,而有齊限。罪福田地,則無有量,賢聖處世,所行[5]治事,現在罪福,當來所習,方可更歷。解乘所趣,不了所趣,曉解分別方便隨時。常等識知八萬四千若干品罪,知審所由所趣。彼達諸根柔劣中間明了之本,取要言之,隨眾生本,前世宿命,毀壞之事,不壞之業,微妙中間,下劣之行,塵勞伴黨,無有財業。從本行心,能以決了,若不決了開化真[6]厚,諸根羅網,分別退轉,攝取眾想。諸[7]相豪劣,周旋往來,進退無迴,解暢三世,遠遊無窮,獨步無侶,於若干品,常以平等,八萬四千若干種根,悉能知之。取要言之,其篤信樂,柔劣中間,諸根明達,常隨諸根八萬四千,所[8]懷篤信,而悉暢了。若干種品諸眾生行,其界柔劣,中間明達,隨從諸根八萬四千,諸種四大,上中下心,性行善惡,解暢諸根之所歸趣,彼心性行,心意伴侶,志造[9]?黨,其心合會,或有別離。玄逈遠遊,若有自大,無有自大,其意調順,無有眾厭,亦不懈廢。皆承一心脫門三昧正受神通之宜,而無合會,縛著三界,願至實心,不習眾行,習入道門,無言教矣。不倚伴黨,無財業事,無異無侶,修治道門,審諦知正。眾生之行,有若干品,所生處行,其行而住,生[A4]地獄餓鬼畜生之中。阿須倫諸天人民之所歸處,色無色所生處,想無想所生處,悉了知之。罪福報由恩愛情欲,無明闇冥精神種類,還復迴生,名色為侶,用無道業,生死愚騃,親近恩好,則致貪欲,慕求情愛,若不慕榮,眾生所樂,於三界趣,意懷至實,無所傷害,悉審諦知志行所居。所當行者,如[10]來歸趣,繫習所在,從眾生行,各由罪福,而習塵勞。善惡未宣,本末所作,[11]轉輪無際,復轉迴旋。歸本所[12]行,未有遠遊難斷[13]難斷,欲拔淫塵,貪嫉虛事,不可卒[14]清。心明開達,乃能超出,於所作事,至無所有,悉審諦知。於眾生行,究決不決,志在邪業,馳趣反見,愚惑之業,在於正見,定在正業,除眾恐畏,莫不究竟。又有五逆中間之難,悉[*]以究暢五根達趣正真之行,以捨恐畏,及無究竟。曉了邪滅,及正寂滅,并所犯事,令趣寂業,[15]還無所歸。而[16]墮邪業,迴行退轉,導示賢聖無上正道,若不決了,隨時散結,將護[17]業耶。當所宣布,悉[18]當知諦,是為佛子若歸此慧菩薩大士則得安立善哉意地菩薩之住。

「已住此地,皆能曉了一切眾生,如是行業,隨其積行,應當解脫而開化之。能明眾生,應時教導,知以勸誘聲聞緣覺,化諸菩薩說如來地,從其眾生,而為說法,導利度脫,如其性行。從本根[19]元,應當解脫而為說法,因其所行,更歷本末,而為開化。如所乘法,修思脫門,因其脫門,[*]班宣道法。住此道地,覩大法師之所興隆,擁護如來無極法藏。彼若往[20]詣法師所,[21]諮入無量,曉了聖慧,奉行宣布,四分別辯,菩薩所行。隨其說法,彼常修行,無所破壞。菩薩大士,四分別辯,遊不退轉。何謂為四?一曰、分別法,二曰、曉了義,三曰、順次第,四曰、解辯才。彼所謂言分別法者,明宣諸法自然之相;曉了義者,能解暢法之所歸趣;順次第者,說無所壞剖判諸法深遠之慧;解辯才者,無所結縛,知法無斷。分別辯法,曉了法者,[1]謂法自然,自然之身。曉了義者,知以照燿,咸歸經典。順次第者,暢一切法,當可講宣無能斷絕。分別辯者,如其道教,無所希望,演布無際。解暢法者,達現在法,所宣歸趣。曉了義者,知去來法報應之理。順次第者,說解一切去來今法,無所破壞。分別辯者,一一所說,而無二心無有邊際,振法光明,解暢法[2]音,能識諸法,剖判眾事。曉了義者,分別諸義,靡不蒙慈。順次第者,從眾生音言辭遠近,而為說法。分別辯者,觀察一切心性所行,因為演經。解暢法者,曉知方便,明散法慧,不壞眾善。曉了義者,明通本無住無二慧,而為黎元,各各了之。順次第者,而講說業,聖慧財富,不可破壞。分別辯者,解暢眾理隨時之義,曉了本末。解暢法者,知一切法其元為一,失其本源,隨流生死輪轉無際。曉了義者,則能越度五陰四大,又十八種諸衰眾入,方便解脫,明十二因緣,悉無端緒。順次第者,宣說一切眾生之元,五趣周旋,志性和雅,音聲柔軟,聞者普受。分別辯者,演要言教,其明轉增,而無邊際,光明遠照,去眾愚冥,莫不蒙燿。解暢法者,導利一品,無有若干菩薩大士,興無極慈,立無盡哀,開發大乘。曉了義者,分別諸乘,度眾齊限,弘逈之行,[*]坦然無侶,獨步眾會。順次第者,[*]班宣一切所志諸乘,上中下學,無所破壞,稍引誘進,入于大道。分別辯者,而為一乘無有邊際,宣布正法,炎照三界苦惱之厄,除去陰蓋,逮致三昧。解暢法者,奉諸菩薩聖慧之業,遵修法行,道明超越,巍巍無量。曉了義者,[3]敷演十住所處本末,[4]開解學者各得其所,不失志行,得度世俗靡所不通。順次第者,宣布法禁,各從慕求,[5]婉孌道教,無所破壞。分別辯者,宣一切行,而無邊際,講說本業,至[6]成正真,不在二乘聲聞緣覺。解暢法者,心自然達,一切如來,皆為一佛,諸力無量,覺了此義,由是之故,因轉法輪,至一切智,而有所度。曉了義者,又能知識若干種類,制住正真,須臾分別,當所歸趣,道俗是非,靡不宣布。順次第者,如其正覺,剖判言說,觀其根本,上中下行,心之深淺,而開化之。分別辯者,所[*]班宣法,一一章句,演若干義慧無邊際,不可斷絕,飽滿飢虛。解暢法[7]者,普[8]請如來,所[9]布言誨,一切十力,及無所畏,諸佛之法,十八不共,修于大哀,而轉法輪,暢達無窮一切敏慧。曉了義者,識知眾生八萬四千若干品行,從其志性,察彼根[*]源,隨如信樂,宣如來音,而為散結。順次第者,於一切行,無所破壞,為師子吼,出如來音,八部之聲,聞于十方,徹覩無表。分別辯者,暢如來慧威神光明,消除眾冥闇昧盲塞,自以己行道場之力,隨其信樂,而開化之,各[10]令得所。」

金剛藏曰:「如是佛子!第九菩薩,立九住者,其[11]惠德本,巍巍如是。辯才若茲,逮得如來無極道藏,為大法師,造立義器,為義之君,獲致義句,玄妙總持,攝救三界,法主總持。取要言之,聖慧神通而用拔濟,照明總持照于十方,善意總持攝一切意,如地總持行猶虛空,威神難逮帝主總持之要無極法門。所向總持所遊無量,迴轉總持周旋往來也,逮若干種方便總持,如是等類具足備悉。逮[12]十不可計百千總持,音聲隨宜無所不達所分別門不可限量,[*]班宣經典莫能稱載,如是總持不可限載正法道門。聞不可計諸佛世尊現身演法聞之不忘,所聽[*]班宣不可講論,在於一一如來之所,諮受諷誦十不可計百千總持。如一如來所可開化,無有邊限如來至真無上之法,亦復如是等無有異。彼稽首頃轉復增加,於無央數至真等正覺,受道法門,聲聞緣覺不能稱載,所修博聞受音總持。逮此總持者,[13]建立恩施,以德總持,於百千劫,逮如是持,獲致辯才,而以建立。如斯巍巍,法與聖眾,若合會時,周滿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隨眾生心所應當化,而為說法。處于法座,而於法座承如來旨,逮得十住阿惟顏地,於餘一切自在自在,尊無有侶,致于光明靡所不燿,處于法座,須臾之間,適發意頃,則以一音,演若干[*]嚮,普告眾會,一時之間,光從口出,其諸毛孔,宣一切音,演布道化,無所不解。照于三千大千世界及與有色無色之界,咸演法音。爾時於彼大千世界,所在眾生,一時皆來,難問義理,各各[14]講說,質無數事,不再重啟,各得開解。彼時菩薩,一時須臾,悉受眾[*]嚮,所宣諸音,以一言教,普告一切。取要言之,遍二三千大千世界,三四五十,二十五十,乃至周百三千大千,不可稱計大千世界。光作法事,建立如來威神聖旨,常以應時,為諸眾生,興作佛事。發起得立,轉復增進,如是聖慧,受振光明,而行精進。假使一一從諸毛孔,如無邊際諸佛世界滿中眾塵,覩若干數不可限量諸佛國土,及其眾會,集在道場,[*]班宣經典,一一如來,與無央數眾生之類,若干群黎,而為散結。一一眾生,心性所懷,不可稱載,心各各異,勸導利法,因開化之,如一如來之所度脫。一切如來,亦復如是等無有異,猶一毛孔,一切亦然,[A5]悉[A6]演法音,吾等於學亦當如之,[1]廣然其志,思方等[2]誼,將導不逮,一切如來,一時之間,普現其身,悉受法明,斯皆一音,恣其所樂,順所稱歎。諸眾生會,充滿道場,欲聽法者,具足備悉,吾等於[3]彼,亦當復然。智慧光明,辯才通徹,清淨之業,一時須臾,悅解眾生,其身周旋,若干世界,所有眾生,以逮此住菩薩道地。夙夜轉進,所念無異,入佛道行,逮得如來平等之教,致于菩薩深妙脫門。以入斯[*]惠,常見諸佛,未曾違離,一一劫中,覩無央數億百千姟諸如來尊,供養奉事。問諸如來,諮受所演,執持經典,而[*]班宣之。其功德本,遂更滋茂,超無等侶,猶如佛子工師絕伎,能成瓔珞,治文飾好,以用進上轉輪聖王。尊玉女寶,繫在頸[4]著,巍巍無比,晃然煒煒,暮處一切高臺樓上,普照天下諸四方域。眾生瓔珞,掩蔽不現,以獨顯燿。如是佛子菩薩大士,逮得行此,善哉意開士道住。其功德本,轉更茂盛,超無等倫,過諸聲聞緣覺之乘。越初發意七八住表,其德本明,消滅眾生諸塵勞心,咸能炤之。從是得恩,迴惡就善,捨俗入道,猶如佛子,大梵天光,周於一切三千國土,明無不至,眾人蒙燿。菩薩如是,住此善哉開士道地,一切德本光明之燿,普照眾生,聖明遠達,以道法耀,消眾冥塵,咸令一切迴俗就道。是為,佛子!諸菩薩大士,名曰善哉意第九道住平等之教玄曠之業。宣講其德,無央數劫不可究竟,無能窮極。

「菩薩大士,以住此地,若為梵天,若大梵王,居三千世界,而得自在。造立聲聞緣覺之法菩薩之行,講度無極,明無有侶,諮問眾生志性本末,所[A7]為道業,布施惠人,愛敬仁和,利人饒益,等勸財共,以[5]是四恩,普濟一切。以斯積德,常感念佛,心不違遠,乃至備悉,成一切智。思念不忘,云何逮致於諸眾生最尊無極,至于普聖,將導不逮,發意之頃,如是色像。勤修精進,須臾一時,具足充備十無央數百千佛土滿中諸塵定意正受。見諸菩薩,亦如十不可計諸佛國土塵數大士眷屬集會,以上妙願道力所致,諸菩薩等所願殊特,感動變化,無能稱載,至不可計億百千姟無限之劫,皆不可議。」

時金剛藏,欲廣此義,重散其意,即說頌曰:

「斯力不可量, 奉行佛[6]要道;
微妙慧第一, 眾生難曉了。
如是處祕藏, 眾祐面執持;
為眾生之故, 得入第九住。
以是逮總持, 三昧無極尊;
廣普神通業, 又周遍國土。
決解聖慧力, 最勝現處所;
志願心愍哀, 正住入第九。
以通此道地, 上勝攝持藏;
真妙之法要, 不分別義德。
其在有漏行, 及世賢聖身;
斯心不可議, 尊覺了至義。
分別暢諸法, 所思惟究竟;
成就三乘事, 稱量計所作。
有為若無為, 體解所當行;
二事俱造有, 順世而隨入。
以入如是慧, 意微妙殊特;
攝受眾生心, [7]思求其本末。
心若干猶[8]畫, [9]遠移而迴轉;
其神識無限, 晃耀皆遍入。
諸塵勞之[10]門, 伴侶難療治;
眾結受處所, 周旋親近[11]患。
所作若干種, 入於剖判業;
等下無果報, 因緣[*]以消滅。
有入明達根, [12]軟劣及中間;
壞除諸過去, 下通當來義。
篤信無央數, 清淨不清淨;
通周八萬行, 又[13]邊四千事。
若入於諸種, 成騃邪見塵;
由是受馳騁, 無邊不可斷。
其心之結縛, 黨侶而俱遊;
斯心等思惟, 縛束無窮竟。
志性之徑路, 眾結猶覆月;
永無有處所, 亦不止宿居。
以故會難化, 人界不反源;
以金剛斷截, 其道而無異。
分部隨行入, 生在六趣處;
欲情為愛潤, 無明罪福田。
神識為下種, 造行為名色;
在於三界中, 所遊無邊際。
至于天坐處, 隨塵勞心行;
一切遍周遊, 故復還生死。
眾生處三品, [1]故使有往[*]反;
諸邪見之火, 便種神識迹。
以至如斯行, 因住此道地;
從眾生心性, 諸根順應解。
為其說經法, [*]班宣分別事;
剖判斯義理, 善權真辯才。
若詣法師所, 輒以到所居;
言說無所著, 猶如須彌山。
[2]雨為柔軟澤, 甘露普潤眾;
覺意之根力, 充滿猶如海。
曉了[3]善義慧, 解法亦如是;
一切皆滅盡, 逮得至辯才。
獲明無央數, 一萬諸總持;
以執眾法要, 如雨於大海。
如是有總持, 逮清淨三昧;
一時見無數, 諸佛億百千。
以聞於法寶, 數數而[*]班宣;
言辭暢清白, 自然妙音聲。
須臾發意頃, 知三千世界;
眾會一黎庶, 若干種所念。
可悅一切眾, 如其心諸根;
所入等亦如, 四方域大海。
其德復超此, 總要致精進;
思惟如恒沙, 實為不可限。
安住[*]唯說法, 化凡夫眾生;
聞之尋受持, 猶下種[4]于地。
假使諸眾生, 處在十方界;
普令此眾生, 悉會坐一處。
斯等性行念, 皆能周遍至;
則能一音聲, 普以充飽足。
人中尊住斯, 最上之法王;
轉進悉國土, 成[5]就世尊子。
恒以夙夜寧, 得勝合志願;
住在深妙寂, 勇猛慧脫門。
奉事專供養, 禮諸佛億姟;
成如道巍巍, 莊嚴如[6]輪轉。
光耀消塵勞, 所受演威明;
猶如梵天光, 照三千世界。
功勳住於斯, 持無極梵天;
佛分別說解, 造立於三乘。
有所勤修行, 愍哀於群黎;
以入一切智, 逮得聖慧德。
國土不可計, 乃至王舍城;
威勢一時思, 三昧遍十方。
覩見十方佛, 眾祐音柔軟;
興造微妙願, 其心無限際。
是為第九住, 深微妙難解;
安住已自演, 大乘之行業。」

淨居諸天億載來會,聞如是行無上正教,住於虛空,心懷踊躍,恭敬謙下,承事安住。諸菩薩眾,無量億姟,處于虛無,心中欣豫,雨眾華香,可悅無限,炙然眾生塵勞之穢。自在天王,甚大歡然,住於其上,億千眾俱,恭恪之心,散諸妙衣,梵[7]天等,寂然[8]琦珍,一心自歸。諸玉女眾,無數悅顏,鼓諸伎樂,億百千姟,亦復作禮。一切普演如是像音,眾祐眷屬,坐遍佛國,其光明燿,皆照諸剎。諸身億載,若干柔軟,周遍法界,靡不悉達。如來至真,一毛光燿,其光晃然,滅眾生塵。尚可數盡,剎土之塵,此會人數,不可稱計。有時佛身,微妙諸相,而以咸覩,諸轉輪王,復遊他國,所行最上,甚好巍巍,見天人聖諸大神尊,處兜術天,現下母胎,復以出生,雖在胎中,現無數億國,適生墮地,現其佛土,導師本願,用眾生故而復出家,得成佛道,為最正覺,轉于法輪,現諸佛土。無數億載,猶如幻師,善學[9]術呪,將順壽命,現無數術。世尊如是,修學智慧,用眾生故,而復出家,空無寂寞,本淨無相,諸法平等,猶如虛空。佛之教戒,最利本無,示現殊勝,佛之遊居,諸安住行,皆為自然。愍哀眾生,逮成經典,諸相之相,見平等相一切諸法,第一無相諸眾祐義,聖慧所從,悉棄眾相,有想無想所行,等解諸行,速得成就眾人之上。如是音響,無數億千,宣仁和聲,在世降伏眾魔天女,以知眾會。至真寂寞,如月盛猛,照於天下。又金剛藏,演若干品時,諸佛子,修于大乘十事之業,當可施行,諸室宅行,功勳之業,見瑞應來,心懷悅豫,上人聖慧,咸悉歌詠。

漸備經卷第四
↑回到頂端↑
#2223901 - 2024-01-03 02:46:08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五 [Re: yichinyichin]
yichinyichin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23-12-15
文章數: 485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五

[1]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2]金剛藏問菩薩住[3]品第十

金剛藏[4]菩薩大士,謂解脫月菩薩:「於是佛子菩薩大士,其聖慧意,巍巍無量,如是行業,乃至第九。嚴淨道地,具足清淨[5]鮮明之法,而無邊際,積功累德,每生自[6]克,無益眾生,以何方便,救濟三界,善諦攝受。無極慧德,其無[7]盡哀,所入弘廣,靡不周流。分別世界,明了無邊,入眾生界,寂[8]寞迴旋,終而復始。開第一藏如來道業,所思惟念,力無所畏,諸佛經典,空無無[9]量,及一切[10]敏[11]慧,具足成得阿惟顏,此之謂也。又諸佛子!入如是聖菩薩之業,近阿惟顏,適住此[12]已有三昧名其號無垢,菩薩親[13]具宣布法界,菩薩道場,名莊嚴淨,名巨海藏,又名海印,名廣如虛空,名積一切法自然,名眾生心行,如是等類,得近百千阿僧祇定意正法,適能逮得此諸定意,而以正受親眾善德三昧定,施眾方便。以斯因緣,如是定意,乃為究暢一切敏智,而有殊特,爾乃名近阿惟顏菩薩三昧。[14]這得近已,以是三昧,十三千[15]土,而自然生百千無極無窮[16]奇寶,清淨蓮華,一切之宅,自然道寶,以得超越一切[17]法界,奉行道義至真正法,具足度世眾德之本,究竟成就,達[18]玄自然。又其法界,[19]善修清淨,演聖光明,其莖[20]甚大,[A1]琉璃明月珠合,以越諸天。無量[A2]栴檀,珍寶相挍,無極馬瑙,紫磨真金,生為華葉,其明光光,不可計限。蓮華照燿,皆以眾寶,而合成之。其上虛空,琦珍之縵,化[21]交露帳,具足充滿十三千大千之土,滿中塵眾,不可稱計,百千蓮華,羅列周遍十方虛空,其香甘美,[22]勳諸菩薩大士身形,備一切智。若逮致此阿惟顏住三昧定者,尋則現坐斯大蓮華,[23]這坐[*]已竟,乃復周[24]遍,所化一切,自然羅列。諸大蓮華,不可稱載,諸菩薩等,眷屬圍繞,坐諸蓮華,周匝巍巍,一一菩薩,逮萬百千三昧,而[25]以正受。觀諸菩薩,這正受已,十方一切無有邊際,諸佛剎土,自然清淨。諸如來等,在會道場,以成教照。所以者何?又彼菩薩,這坐斯諸大蓮華上,其下足底,出十不可計阿僧祇光,照於十方至無擇獄大泥犁中,滅於眾生苦惱之患。左右[26]膝,亦如所演光明這等無異,皆悉照燿餓鬼、畜生,勤苦痛息。左右之脇,各出無限若干光明,[27]照十方人,皆為蒙燿。二手掌中,各演光明,照於諸天、阿須倫宮。其二肩肘,出二品光,照眾聲聞。背腦[28]戶[29]頸各演光明,照於十方諸緣覺心。其口面門,演妙光明,照於十方諸第九住菩薩之眾。眉間白[30]毫,演大威燿,照於十方一切魔宮,皆令蔽[31]冥。以阿惟顏菩薩之身,遂上虛空,照於十[32]方不可計百千三千佛土,滿中塵數十方如來,眾會道場繞佛十匝,在虛空中,成大光明,珠交露帳,名曰大光。暉曜灼灼,以用進奉,供養如來,遂增功勳。緣是供養,從初發意,至第九住,奉順如來,寂然隨時,百千億倍,不可為喻。其大光明珠交露帳,巍巍光明,乃至十方一切境土,普布眾華,香華[33]雜香,擣香,衣服,幢蓋[A3]幡綵,布以寶瑛,明月珠珍,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成為普世。其善本德無上正真,雨大眾華,一一悉雨若干種物,供[34]養眾會一切道場,供養奉進十方如來,眾生之類,敢有見知,咸發無上正真道意。斯雨眾華,微妙如是。光繞諸佛眾會道場,十匝已竟,入佛足下,華光忽然,照諸如來眾菩薩,見其佛世界,立行如斯諸菩薩號。其逮阿惟顏,十方無際諸菩薩,眾九住菩薩,俱來會者。斯諸菩薩及與眷屬,修大供養,觀見此以三昧正受,至於十方,覩阿惟顏眾菩薩等,莊嚴元首,名曰首幻,[35]豎立金剛,降伏魔怨,其一光曜,演百千明,各出無數晃昱[36]營從,照於十方無邊佛土,顯大變化。其光奄忽,入於首幻,莊嚴菩薩元首。這沒未久,即時菩薩,蒙其暉曜,威神力勢,遂更茂盛。

「彼時佛子,復有大光,名一切慧,神通聖君,出諸如來、至真、等正覺,眉間毫相,各演無限光明眷屬,照於十方無邊世界,繞諸佛土,十匝竟已,顯諸如來無極神足感動變化。告諸無數億百千兆姟諸菩薩眾,諸佛國土,六[37]反震動,皆悉消滅一切惡趣,蔽魔宮殿,十方諸佛,皆自然現。普現一切至真正覺眾會道場,威神嚴淨,法界[38]第一,周遍虛空,咸照一切十方世界,光尋迴還,上虛空中,右繞一切諸菩薩眾,現大嚴淨,此眾光明,忽然在上,尋入[39]聚會諸菩薩頂。光明這沒,此諸菩薩,前[40]未所更,所不蒙定,承佛威光,輒即逮得百萬三昧。此諸光明,稱量時節,墮菩薩上,一切如來,等無有異。光明這沒,諸菩薩成阿惟顏,名曰如來至真境界也。具十種力平等正覺,平若虛空,猶如佛子,轉輪聖王第一太子,從尊真后,懷胎而生,其相具足,應為聖王。時轉輪王,坐天寶[1]象紫金床上,取四大海,致海水來,執大蓋覆,幢幡伎樂,而[2]嚴莊之。取金澡瓶,轉輪聖王,以四海水,洗太子首體,適洗浴已,應時名曰聖頂蓋王。轉輪王者,具十善本,故謂神帝,為轉輪聖,是為佛子菩薩大士成就大慧。所以菩薩,行無央數,百千勤苦,如是備悉,其功勳慧。轉復增進,所立道地,名曰法雨,菩薩所住。菩薩若住法雨道地,解達欲界,審從如有,所習色界,習無色界,眾生之界,無識之界,有為無為界,虛空之界,習于法界,解了泥洹,知審如有。曉知諸見邪網遮羅五趣塵勞,習諸生滅,眾聲聞行,緣覺之行,諸菩薩行,如來十力,四無所畏,色身法身,及一切智,成最正覺,而轉法輪,示現滅度,常以平等,入一切法,分別越度,解達諸習,審如從興。以入此慧,其意轉上,使眾生類,無自大業,又如審諦,超越得度,塵勞之元,不為憍慢,在於俗法,不懷恐畏,若在道法,不以自大,不捨大慈,若聲聞緣覺之法,諸菩薩法,諸如來法,不以自大。於眾瞋恚歡悅之中,不以增減,至真得度。亦復審知,佛所建立,經典事業,若在塵勞,順時誓願,供養眾行,思惟劫數,建立聖慧,審如有知,無所不達。其諸如來、至真、等正覺,所入玄妙,謂慧微遠,生死周旋,曉了微妙,現出生[3]時,棄國捐王,成最正覺。變化開度,解微妙慧,轉于法輪,壽限長短,心所建立,至于滅度,法立多少,悉微妙慧。又悉曉了,諸平等正覺佛道藏處,身口心藏,有時無時,所行祕密。菩薩受決,恩流眾生,而救攝之。若干種品,眾生蔽匿,群黎所行,諸根分部,執持造業,正覺所行,威神聖藏。亦復曉知所在劫數,出入多少,一劫百劫,千劫無央數劫,悉識知之。無央數劫,能入一劫,又計數無數,計念識之,不可計數,閑靜劫限,悉識念之。閑靜之劫,有劫無劫無念,有劫有念,有無之念,悉識念之。成正覺無正覺最正覺,悉識念之,去來現在,去來當來,過去今現在事,悉識念之,現在去來未來當來,長劫短劫,現平等事,咸亦悉知。一切諸劫,近遠年歲,天地成敗,不可稱載,悉亦解達。諸如來等,在所感動,執如毫毛,又如微塵剎土諸身,最正覺慧,眾生身心,所覺成慧,一切普入最正覺慧。顯示究竟,現柔順慧,知可思議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聲聞所知,緣覺所解,菩薩所達,及所不[4]逮如來道明,所[5]下聖慧,而悉了之,是為佛子諸等正覺慧不可量寬弘無際。菩薩住此無限道地,入無窮慧。

「又彼佛子,菩薩以入如是道地,入於菩薩不可思議所立脫門,有名無蓋門,淨境界門,有名普照脫門。又號如來藏,號莫能當藏,號入三世,號法界藏,號解脫道場光明照遠,號[*]遍入至無餘菩薩脫門,是為菩薩造十脫門,不可稱計。至阿僧祇百千脫門,若有菩薩,住十道地,尋即逮得如是三昧,至億百[6]千,總持神通無限。彼以是慧,意了所入,遊遍無量,所思方便,眾德備悉。彼[7]已一時,受於十方無量諸佛所宣道[8]義,演不可限聖法光明,法典暉曜,而雨法澤,尋即受持,猶如佛子,海中諸龍欲雨之時餘不能[9]任[10]唯大海受。如是佛子,若入如來諸佛祕藏,爾時輒能雨大法澤,其餘眾生,不能任受,有報應緣,執持眾行,至第九住菩薩之業,無能執任。十住菩薩,住此道地,雨法潤澤,執持一切眾生心意,猶如佛子。大海之中,有大雨雲,名勝諦無極,懷抱[11]二乘,一時須臾,咸放甘雨,周遍國土,悉潤天下無際普地,及諸大城州[12]域大國。所以者何?其大海者,不可限量。如是佛子菩薩大士住是法雨,如來一身,懷抱法雨,勸化二乘,乃至無限諸如來慧,而無央數,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無邊無際,超出無表,不可引喻,諸如來身。一時之間,振大光明聖法之雨,遍潤十方,誰能計知彼法雨數?」

又問:「寧有能計此菩薩行,在幾佛所,論其法雨多少數乎?須臾了耶?」

報曰:「不能稱限合集引喻節限,猶如佛子,十方佛國,不可稱計百千億姟諸佛世界,滿中眾塵,眾生之類,其數如是,如此塵限,令不減少,一一眾生,皆使[13]博聞,逮得總持,悉為如來元首侍者[14]也。為大弟子,極尊博聞,猶金剛上蓮華如來至真,有一比丘,名曰大[15]明,[16]建如是像,博聞方便,勢力堅強,一一之人智各如斯,普十方界眾生之類,盡使如此,功勳智慧,巍巍無量,各各咸受一切法澤,於佛子意,所趣云何?此諸眾生,博聞寧增多乎?」

答曰:「無限。」

金剛藏曰:「吾囑累仁,慇懃告勅。菩薩得此大法雨住開士道地,一時須臾,一如來身,法界所雨,演三世藏無極道法,是法光明,斯之前喻,博聞方便,百倍千倍,萬倍千億萬倍,不可為喻,如一如來,十方國土,諸佛世界,滿中眾塵,亦復如是。諸佛之數,若此塵限,乃復過是,從不可計諸如來尊,一時之間,振大法雨光明之燿,不可比喻彼之法澤。又復佛子,菩薩住此法雨道地,在兜術天,至大滅度,皆是如來己身誓願,威神勢力,興大慈哀,無極法澤,放大法光,發聖經雷,承六神通,三達之智,四無所畏,普有所照,以無極燿,消眾垢冥,以大功德聖慧之明,斷眾疑網。在若干眾,示現諸身,稱舉大法,不捨眾會,除諸陰蓋,消[1]滅十方一切然熾。如本前說,諸佛世界所有塵數,億百千姟諸佛之土,從是以[2]往,雨大甘露,隨眾生心,性行所在,消塵勞垢,滅然熾火,承彼法澤,靡不永安。

「又復佛子,菩薩得立此大道地,演以法雨,從一世界,至兜[3]率天大滅度地,建立一切如來之業,隨眾生心,如應開化,一一世界,所有眾塵,如是比數,億百千姟諸佛世界,下兜率天,至大滅度,一切普立如來之業。隨眾生心,應當開化,慧得自在,以變神通聖明至達,發意之頃,近小國土,建立廣大,其廣世界,能現令小,發意之頃,穢濁世界,變令清淨,清淨世界,現使穢濁,一切世界,亦復如是。建立所部,發意之頃,以用一塵,現一佛土,普建一切鐵圍,[4]大鐵圍,眾塹谿㵎,[5]一二三至十、五十、一百,乃至無數諸佛世界,而建立之。入在一塵,雖在一塵,亦不廣大,不增不減,以是所造,而所示現。發意之頃,[*]一佛世界,嚴淨顯示,一一佛國土,乃[6]至無限一切世界,而現其身,亦一念頃,遍於十方一切眾生,不嬈一國一佛世界,眾生之類,亦復如是,至不可計諸佛世界,周入十方無際佛土,現入一毛,無所[7]嬈害,一發意頃,一切佛界,[8]現入一毛,顯示嚴淨,一發意頃,一時化已,其數多少,如無央數,諸佛世界滿中眾塵,一一所化,變現己身,如是無量,現在手掌,以是手掌,精進供養十方諸佛,一一手掌,示江河沙華,在諸[9]裓上,以用供養諸佛世尊。眾香華飾,雜香[10]擣香,衣被幢蓋繒綵,如是一切嚴淨之業,而建立之。一一諸身,亦化若干頭,一一諸頭,化若干舌,諮嗟諸佛十方世尊。發意之頃,周遍十方,一[11]心念頃,令不可計成最正覺乃至建立清淨之業大滅度矣。在於三世,建立無數無量諸身,則以己身,現無央數諸佛世尊,無限佛土,建立清淨。又現己身,變於一切諸佛國土,散壞合成,己身建立一切普具,諸佛之土,著一毛孔,不嬈眾生,發意之頃,變現無際諸佛國土,成為大海,在於其中,建眾蓮華。又彼蓮華,光明清淨,照不可計周遍佛土。又於其中,化諸佛土,乃至巍巍一切[*]敏慧,其身普至十方佛土,日月周照,一切建立光明道門,所向一一,諸有方面,建立得見無量世界,不畏眾生,乃至十方散壞之時。現是散壞,風災變,火災變,水災變,發意之頃,示諸眾生,如其所願,建化色身,[12]嚴莊志性,能以己身,現如來身,以如來身,現為己身,以如來身,建立己身。在佛土中,以己[13]身土,建在佛身。佛子[14]具聽!若有菩薩,住法雨道地之業,現此變化及餘無數百千神變。」

爾時彼場諸會菩薩,諸天龍神,[15]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釋梵四天王大神妙天王,淨居天[16]人,各心念言:「假使菩薩,神足道化,無量巍巍之德,乃如是者,遊步亘然,如來至真,所建威化,何所比乎?」

於是解脫月菩薩,[17]知眾會者心之所念,問金剛藏菩薩大士:「[*]唯願佛子,眾會疑網,以時斷結,善哉決之。菩薩清淨之所顯變化而無等倫。」

時金剛藏菩薩,取一切佛土自然身威三昧,而[*]以正受。這定意已,應時一切諸菩薩眾,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釋梵四天王,大神妙天王,淨居天王,自[18]見己身,在金剛藏菩薩體中。又復覩察三千大千世界,亦在其體。在彼所作清淨之業,不能周體,億劫之中,修精進行,在彼佛樹,其佛樹廣長,三十萬里,若百若[19]三千,廣普無邊具足。亦如三千億[20]剎,[21]懸逈極遠,斯佛樹下道場師子座,巍巍如是。彼有菩薩,名諸神通,當成如來,號曰意王,詣樹道場。於是會者,悉遙見之,所見莊嚴,具足億劫,嗟歎其德,不能究竟。以現此變,尋還眾會,復在故處。時普眾會,[22]怪未曾有,默然無[23]言,察眾菩薩寂然而住。時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至未曾有!佛子!此三昧定,威燿乃[1]爾,境界英妙,是菩薩定,所號[2]云何?」

答曰:「號一切佛土自然身威。」

又問:「斯三昧定,以何遊行,境界嚴淨?」

答曰:「能備悉行,假使族姓子,若有菩薩,善修斯定,如是像類江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遍中眾塵,諸菩薩等,周滿諸三千世界,自現其身。若復得是法[3]雨道地,若有菩薩,住此道地,獲不可計百千定意,無能限知。[4]諸菩薩等,所現身數,及諸菩薩之所奉行,其善哉[5]妙意,菩薩之住,不知身行,口言心念,其神足力,亦不能知,察其三世三昧所入,聖慧境界,變化之法,所建立法,不可限知。常可所行,舉足下足,無能知者。至精進行,菩薩行業,住善哉[*]妙意,菩薩道地。如是佛子!其此法雨菩薩道地,說平等時,其義廣大,不可限量,所演正真,不可思議。[*]班宣正辭,百千無際,不可為喻。」

又問:「佛子!諸如來行,境界玄妙,為如何乎?[6]今諸菩薩,建立所行,境界神化,無邊若斯。」

答曰:「猶如佛子,而有丈夫,示其身形,如四方域,取之大[7]杖,如四方域,若二若三,手持大杖,手執至石,以[8]受此石,口說此言,我以[9]投石,如十方塵諸佛世界,乃至無限,滿中眾塵,寧可計知此塵數。得此無極,悉了所有,無所不達,是乃名曰平等之謂。成就法雨菩薩道地,乃為無量,過是眾喻,諸如來慧,至不可計喻,爾乃成至真正覺,則等修諸菩薩法。又復佛子!猶如有人,取如四方域,少所有土其餘無限,如是佛子,今吾宣說是法雨菩薩道地,歌頌少所,無數劫中,諮歎功德,欲盡其福,不可暢竟,何況如來之道地也。吾今囑累,慇懃告勅,於今住在如來之前,取要言之,[10]假使佛子,一一方域,不可稱計諸佛世界,滿中眾塵,若干佛土,皆令逮得如是道住。菩薩滿中,猶若甘蔗竹葦稻麻叢林,是無數劫,成菩薩行,合集此德,以為菩薩一聖明慧,比如來智,百倍千倍,萬億倍巨億萬倍,不可為喻,是為佛子菩薩以入如是聖慧。如來至真,身口心行,無有二也,菩薩不捨諸三昧力也,親見諸佛,供養奉事,於一一劫中,供奉諸佛,不可稱載。一切[11]供養,無所乏少,入受道化,稽歸諸佛,所建立教,[12]於彼行增而無等倫。諮問,法界,不可計限,乃至巨億百千姟劫。猶如佛子,金師絕工,作天寶[13]冠,造大瓔珞,治大寶珠,自在天王,[14]著在其頸,而無等倫,及餘天人,瑰異寶[15]瓔,[16]終不能逮莊嚴妙好。

「如是,如是!佛子!若有菩薩,逮得十住,以是菩薩淨修慧行,超絕無侶,乃過逮成第九道地,住此道地菩薩,道光巍巍,乃成一切敏慧,其行無比,如是聖器,莫不蒙濟,猶大神妙天王光明,超越一切所生諸天之位,照於眾生心性所行,菩薩如是,以逮得立第十道地法[17]雨地住聖慧光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所不能逮。至第九住,亦不能及。建立乃到一切敏慧,[18]導利眾生,立于道義。又是菩薩,以能得入如是聖慧諸佛世尊通達三世無窮之慧,法界聖慧,普遍一切諸佛世界,皆照一切諸佛國土而建立之,悉知諸法一切眾生之剎土也,常以平等至一切智,逮所普解,眾生悉聞。是為佛子,菩薩大士,名曰法[*]雨開士十住。菩薩住斯,假使得作大神妙天,若為天王,說諸聲聞緣覺菩薩所度無極,所問法界,則無有侶。所修諸業,布施愛敬利益之理,等利之義,一切不離諸佛之念,乃至備足一切智念,當以何致一切眾生之最上尊,[A4]導御普智,發意之頃,如是色像,勤修精進,一時須臾,至不可計億百千姟諸佛國土,滿中眾塵,三昧正受;十不可計億百千姟諸佛國土,見諸菩薩國土滿中塵數,亦等無異,眷屬圍繞,從其中願,菩薩勢力,殊特弘誓,變化神足,諮嗟功德,不可稱載。所行嚴淨,篤信喜樂,若有所行,身所現行,其眼神足,音聲種[19]姓,乃至若干億百千姟劫,悉見曉了。

「又有佛子,菩薩十住入一切智漸成道門,猶如阿耨達大池流水四河之頂,乘經水門,充潤四域,增長遂盛,而不可盡,乃入巨海,若如大海無有邊際,菩薩如是,所願善本,[20]由敘徑志,以四恩義,充滿眾生,而開化之,功不可盡,轉上增進,至一切智行無邊際。又此佛子,菩薩十住,緣致佛慧,猶如十大[21]山王,因於大地,而得自立。何謂為十?一曰、雪山;二曰、香[22]勳;三曰、[23]抲陀利;四曰、[24]嫉妬山;五曰、執持眴;六曰、馬耳山;七曰、眴持;八曰、鐵圍;九曰、英意;十曰、大鐵圍須彌山王。其雪[25]山者,因一切藥,以為屋宅,[26]療眾生藥草,不可限計;菩薩如是,住悅豫地,造立行業,皆了一切世間之行,傳頌經典神呪之語。所立俗術,化無邊際。其香[*]勳山,生一切香,流眾香室,則無有量;菩薩如是,住離垢地,[27]成為舍宅,戒聞之[1]香,守護禁法,而不可限,將養戒義。其[*]抲陀利山,清淨淳寶,以為屋室,生一切[2]華,其花無限,普受眾華;菩薩如是,住興光[3]地,為眾屋室,處在於世,禪定脫門,三昧正受,則而無限,能問一切定意之宜。其嫉妬山,清淨寶[4]城,是為五神通之屋宅也,無限仙人所殿居耳,若干品山;菩薩如是,住暉耀地,為之[5]屋宅,講說道度,名無限路,諮問諸慧。其執持眴山王,真淨之寶,鬼神神足之所屋室,諸鬼無限,若干品種;菩薩如是,住難勝地,一切神足,在所變化,布[6]說無限無限神通。馬耳山王,[7]淳以寶成,因為屋室,生一切果,受無數寶;菩薩如是,住近[8]目見菩薩道地,則為屋宅,宣布度故,諸聲聞等,無際果實,隨時之宜。[9]其眴持山王,是大龍神所居之[10]室,諸龍無際,有若干品;菩薩如是,住玄妙地,是其屋[11]室,宣布[12](丹注:諸本此處玄妙地合詞不盡,無動地喻文全闕,請驗異譯即知脫略);菩薩如是,住於無動開士道地,為諸菩薩自在屋室,所行獨步,諮問無量十方世界也,咸共啟受。英意山王,[13]淳以淨寶,為阿須倫眾大神居宅,不可計數,諸阿須倫;菩薩如是,住善哉意地,成就眾生,以為屋宅,所現佛身,無有邊際,十方來受,究竟慧行,諮問無始,眾生[14]本末,輪轉無際無邊之業。其須彌山王,[15]淳用眾寶,諸神足天所居之宅,諸阿須倫,不可稱計;菩薩如是,住在法雨開士道地,如來十力,四無所畏,現不可限諸佛之身。是故佛子,十寶諸山,周圍大海。菩薩如是,住是十地平等普[16]智,奉一切敏,猶如大海,以十事成而無有侶。何謂為十?一曰、漸備具足,二曰、不與死屍而俱雜錯也,三曰、異門降眾,四曰、一味之業,五曰、無數眾寶,六曰、受深遠色,七曰、廣無邊際,八曰、受諸大身,九曰、隨於住時不越故岸,十曰、受一切雨而無厭足。菩薩如是行十事業,則無雙比。何等為十?乃修悅豫道行之地,漸備誓願,導化群黎,離垢地業,不與犯戒而俱同居。興光之地,降伏世間殺生之事。暉曜之地,篤信佛道,莫能壞者,常修等行。難勝之地,善權神通,不可限量,誘化世俗,隨其[17]所樂。目見之地,深妙因緣,觀察眾生玄妙之地,解如審諦,眾行無[18]為。無動之地,則能[19]勸導無極如來嚴淨之行。善哉意地,深妙[20]脫門,猶如佛子,大明月珠,越十[21]寶種,所著之處,靡不明曜,絕[22]工之師,善[23]權合之[24]磨治晃昱,合貫清淨光之鮮明,永使究竟,[25]琦珍為繩,以諦了達,貫之通之,為作直[A5]琉璃[26]衡,著高幢頭,演其光明,照於遠近,帝王所有,為諸眾生,攝護此寶,使得蒙光,出前奉現。菩薩如是,發一切智,心便得通,入十賢聖種,一[27]智止足,樂在閑居,諦曉合德一心脫門。三昧正受,諦曉合集此三清淨修治道業正法之事。善修純[28]清,善權神通,剖判逮了十二緣起若干品行,善權智慧,執持聖幢,而得自在。因演光明,以慧之宜,觀眾生行,至阿惟顏,成[29]近得[30]辦最正覺道。[31]建立眾生,使住十地,爾乃名曰一切智耳,是為積累菩薩之行,合集功勳一切敏慧法門之品。若有眾生,無有[32]德本,終不得聞此大道業。」

月解脫又問:「若有聞聲,得值此誼,為曾積累何所功德?」

答曰:「其功德福,宿本[33]往時,曾以奉行,順一切智,聖慧以斯不能順照,照不能遠,不行大慈愍於一切,周流如斯,恩施普護。緣致積德,逮法門品,其明若茲,覩現功勳,通入積功。所以者何,乃得解此?又有佛子,自非菩薩,不能得聞是法門品,亦不篤信受持諷誦,況復奉行,精進勤修,降伏成就。是故佛子!入一切智功勳之德,等類之人,乃受持斯。若得聞此法門之品,聞之則信,思惟奉行,勤修精進。」

時佛威神,應時十方十億佛國,如滿中塵,諸佛世界,六反震動,興大雷音,承佛聖旨,法典恩養,尋雨天華,[34]薰[35]流名香。天之莊飾,天衣天寶,天之瓔珞幢幡,諸天伎樂,不鼓自鳴。簫笛琴瑟,自然出聲,過諸天物。一切智聖,以得親近,無為之地,雨微妙供,如此世界,四方之域,乃至他化自在天宮,自在天王,其天宮殿,如是一切天下世界,周遍十方。是法之說,靡不流普,承佛威神,其於十方十億佛國,滿中眾塵,世界若干十億佛土,滿中眾塵諸菩薩等,其數如是,各來聚會,周遍十方,各自讚言:「善哉,善哉!佛子!仁乃興講是菩薩道地法典之要,吾等亦復皆同一號,為金剛藏,從金剛首世界而來至此國土,其佛名號金剛幢,從彼佛來,一切諸佛,皆亦轉是經典之要佛之聖旨。其諸眾會,亦復如是。若斯章句,義理微妙,形像如是,其義亦然,利養之行,無異不別,亦無[36]猗他,吾等證明,承佛威神,至此眾會,如吾到此佛之國土,十方無量一切世界,亦復如斯。一一佛土,四方之域,上至他化自在天宮,自在天王,天王之宮,明月之珠,寶藏宮殿,如十億佛土滿中眾塵,諸菩薩數,如是來會。」

時金剛藏,[1]察於十方諸菩薩等,觀眾部會,顧[2]眄法界,諮嗟發起一切智心,覩眾菩薩行力清淨,受一切智,[*]班宣道行,消除世垢,導利普智,示現變通,不可思議諸菩薩業功勳之德。宣布此道,承佛聖旨,則說頌曰:

「寂[3]寞無所樂,靜定心[4]專精;
等猶如虛空, 平正若[5]惶慌。
以離患厭垢, 而住於道慧;
聞行有殊特, 諸菩薩至尊。
千部眾善德, 其心行億劫;
供養至大聖, 諸佛有百千。
最勝由自在, 奉敬不可量;
愍傷眾群生, 興菩薩之心。
精進念外路, 忍辱長仁和;
慚愧盛元首, 功勳慧為最。
其意無垢穢, 佛聖性慧明;
勝力永平等, 勸發菩薩心。
諸眾祐三世, 供[6]義第一[7]最;
限猶如虛空, 一切國清淨。
平等順佛義, 乃至一切法;
度脫利眾生, 降伏至道場。
得為尊道地, 發心無等倫;
歡悅以離垢, 消除一切惡。
行微妙勢力, 因成清[8]白法;
奉行慈哀心, 轉進入上道。[9]
戒禁聞德富, 慈心愍眾生;
捨垢無所[10]懷, 則成清淨志。
觀一切世間, 三火為熾然;
第三其志廣, 超越[11]利眾生。
苦惱無吾我, 及疾病瘡[12]痏;
寂滅三處苦, 常消諸熾然。
慕樂佛功勳, 造修見瑕穢;
慧弘廣照曜, 以過踰眾明。
心意行平淨, 以[13]逮道聖智;
善供於是住, 諸佛億百千。
等奉人中上, 心寂諸功勳;
降伏一切眾, 以越難得勝。
聖明為善權, 所修智慧意;
所造不可量, 降伏利眾生。
供養於十[14]力, 以道化群黎;
親近無所生, 得入第六地。
眾生皆難了, 進普迴世間;
用身故無患, 受解知有無。
諸法本淨空, 從十二品生;
下劣念微妙, 便得入第七。
智慧及善權, 逮得清明心;
遠遊難可勝, 大志難得喻。
寂然本清淨, 心利志變[15]故;
諸苦悉平等, 超越不可動。
作[16]福罪若干,慧聖無數品;
人中上為勝, 建立於寂然。
遭治十自然, 遊行眾生界;
用群萌之故, 入善[17]戒道意。
於是第一微, 進步一切世;
救攝眾生等, 行解垢塵勞。
此等奉律教, 則入功勳富;
所行猶[18]妙華, 宣布上我慧。
受如是行已, 本宿行清白;
至逮第九住, 獲致功德慧。
諸勝勸施力, 慕樂上正宜;
以近慧功勳, 一切逮佛道。
有諸十百千, 三昧之無為;
以得弘廣明, 遊居慧甚大。
然後乃逮成, 普慧阿惟顏;
其境界寬博, 三昧致無盡。
猶如成究竟, 親近一切慧;
大蓮華無限, 眾寶若干種。
其身長無極, 而坐在中間;
最勝子眷屬, 住立而察之。
其德無數千, 光明無量億;
消滅於十方, 眾惱諸苦患。
然後元首勝, 光耀億百千;
人中尊眾會, 越度入十方。
在於上虛空, [19]化光交露帳;
即受佛眾行, 隨順供養佛。
於彼覩諸佛, 一切解道最;
佛子阿惟顏, 逮得上法宜。
佛子靡不普, 周旋用供養;
阿惟顏如是, 放演尊光明。
人中上眉間, 以成一切智;
受光踰諸燿, 逮入於斯頂。
說寂[20]滅無量,震動一切世;
無擇獄眾苦, 爾時尋消滅。
猶如吾所歸, 一切諸佛道;
亦若最帝王, 尊上之太子。
吾成就亦然, 一切慧[1]究竟;
如是[2]趣逮致, 法雨豪道[3]場。
至仁住在斯, 慧行不可量;
眾生共嗟歎, 立此覺成佛。
色界無色界, 欲界所[4]諷誦;
群黎之國土, 法界之所讚。
有為及無為, 并無身之界;
一切以選擇, 諮嗟皆以法。
於是加無極, 一切無慢業;
建立如是行, 諸佛微妙慧。
人中尊祕密, 解達無數[5]劫;
猶如毛沙數, 普入諸世界。
人中人所生, 覺了聖捨家;
[6]回繞鐵圍山, 成就而示現。
一切歸所趣, 至寂然脫門;
其志所獲致, 一切皆入道。
志弘以住此, 諸勝演法雨;
一切普周旋, 攝持其心意。
雨一切眾生, 猶如風持水;
諸佛之法雨, 所攬亦如是。
安住以一法, 弘音令得聞;
於十方佛土, 無數眾生種。
聞眾祐奉持, 一切為聲聞;
無數眾時行, 是菩薩博聞。
行慧至勢力, [7]蒙惟宿本行;
一時須臾[8]間, 周遍億佛土。
雨放甘露[9]渧, 樂滅眾塵勞;
所造性仁和, 諸佛之法雨。
六通以住[10]此, 造越至天宮;
人中上境界, 示現諸十方。
展轉變改異, 無數億千劫;
梵天通眾生, 其心行佛道。
聖明以立斯, 舉足一步中;
輒至第九住, 所住不可移。
總持慧功勳, 況復畏眾生;
一切三界眾, 成聲聞緣覺。
最勝立在是, 亦復普示現;
三[11]界無所[12]礙,曉了法界慧。
皆遍一切國, 眾生法無餘;
諸佛悉功勳, 亦復依[13]三尊。
聖達住於此, [14]遵習奉事佛;
一切十方土, 周旋諸法界。
現目前供養, 奉敬眾徒類;
一切成功勳, 如天服莊嚴。
賢聖以住此, 照眾之慧光;
消滅眾愚冥, 為示法之[15]日。
[16]自在明最勝, 消除眾世亂;
諸佛子如是, 光明消塵勞。
住此在三世, 普世之上尊;
解道為極雄, 宣布三乘業。
一時須臾[*]間, 逮無數三昧;
所在十[17]方土, 見不可限佛。
諸佛子如是, 粗舉說道地;
若干百千劫, 廣歎德無盡。
離垢德如是, 其地平等覺;
所依猶如華, 若[18]太山因地。
諸佛子第一, 覩怨無瞋恨;
譬山頂積雪, 而中眾生藥。
明解戒禁聞, 如名香流[*]薰;
猶如池蓮華, 因是生由然。
道寶無能亂, 輒逮聖光明;
若仙處山中, 樂居[19]猶自娛。
[20]鬼神之妙[21]香,逮得五神通;
講論六報果, 若如馬耳珍。
其七殊勝覺, 如龍執瑞應;
以致八自在, 猶如大鐵圍。
以入第九住, 微妙最上[22]乘;
諸佛十功勳, 如須彌照曜。
具足第一願, 宿布戒禁香;
行第三功勳, 如是行第四。
第五之清淨, 第六行玄妙;
七意無所著, 說八無央數。
以受第九聖, 其心求微慧;
[23]於行在眾生, 爾乃入聖慧。
諸佛十事身, 因總持諸法;
如是行大海, 菩薩心無瞋。
以得通十[24]行, [25]猶因本發心;
修十二至行, 一心定第三。
清淨第四地, 則便照第五;
第六壞下苦, 因輒至七住。
自[26]在執正幢, 第八為[27]太和;
第九受眾行, 慧光明遠照。
第十阿惟顏, 曉了最殊勝;
功勳寶清和, 本曾行如是。
能壞十方國, 一切悉計數;
能以一心覩, 普解眾生心。
尚可以一毛, 量盡於虛空;
歎億百千劫, 不能盡佛德。」
金剛藏曰:「所以名曰大光定意,道慧[1]已具,成阿惟顏,便備佛道,一切蒙安,猶如日明,天下戴仰,十方諸佛,皆由中生,因其得成。」

佛謂諸菩薩:「善哉,善哉!金剛藏!嗟歎講說此十住事,眾開士等,所當施行。從初發意,至阿惟顏,猶月初生,十五日滿,眾星獨明,菩薩如是,漸備眾行,五戒十善,四等四恩,六度無極,大慈大哀,善權方便,自致成佛。潤澤眾生,猶如種樹,生根莖節,枝葉華實,眾人服食,除其飢虛。菩薩如是,從初發意,自致成佛,莫不蒙濟,普得至道。猶如百穀,草木果實眾藥,皆因地生,菩薩如是,行此十住,自致成佛度脫十方。猶如大海出眾妙寶,無量之珍,益於天[2]下。此經如是,成就菩薩十住道地,乃使得佛。德過虛空,猶如日月,忽照四域,天下戴仰,菩薩行此,自致佛道,眾生蒙恩,除生老病死無量之難,悉[3]昇道堂。猶如醫王,療眾人病,無不除愈。此經如是,消眾生類婬怒癡病,使至正真。如轉輪王,教化四方,莫不順命,菩薩如是,四等四恩,化授吾我,[*]猗四大者,至無所畏,四事不護,心病永除。猶須彌山四方之[4]中,此經如是,[5]眾典之英,道德[6]弘明,志平等正,解達無身,乃至無上正真之道,度脫一切生死老病終始之患,去來今佛之所由生。諸經之淵海,道德之宮,藏諸菩薩行,所會道堂,三界眾人,所求福[7]糧。其婬怒癡,忽自消亡,猶如虛空,含受一切諸有形類,生之長之,靡不因之,此經如是,諸菩薩等,去來今佛之所由生,善權智慧,開化聲聞諸緣覺眾,皆令得度,三界黎庶,悉得蒙濟,三苦脫難,咸得解縛,普發道意,入深法藏,無窮法身,開化十方。十方[8]恒沙諸佛國土滿中七寶,供十方佛,不如受是,以諷誦說,宣示同學,報去來今諸佛之恩。諸佛之地,一切十方,聖道德[9]無,虛空尚可度,十方海可知[*]渧數,學此經典,德無能限。」

金剛藏菩薩,說法如是,如來悅可。一切菩薩,諸天龍神,[10]揵沓[11]惒,阿須倫,釋梵四天王,大神妙天,淨居天,他化自在,第六天宮,所住[12]猶行,明月寶堂,從初發心,而修悅豫,從一至二,三至四上,五六至七,八九至十,成最正覺;一切會者,聞金剛藏菩薩所說,莫不歡喜。

漸備經卷第五

[14]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沙門法護,在於長安,於市西寺中,[A6]己執[15]梵本,手自演出為晉言,普使十方一切蒙光,得至無形,度脫眾生,咸共欣濟。今解十住,釋[*]梵為晉,名第一住,天竺語彼牟提陀,晉曰悅豫。第二住名維摩羅,晉曰離垢。第三住名彼披迦羅,晉曰興光。第四住名阿至摸,晉曰暉曜。第五住名頭闍邪,晉曰難勝。第六住名阿比牟佉,晉曰目見。第七住名頭羅迦摩,晉曰玄妙。第八住名阿遮羅,晉曰無動。第九住名杪頭摩提,晉曰善哉意。第十住名曇摩彌迦,晉曰法雨。
↑回到頂端↑
#2224025 - 2024-01-03 16:38:47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普賢菩薩行品第三十一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如向所說是微少說,何以故?一切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受化者隨應說法,愚癡眾生諸纏所纏,計我、我所,著吾我見,常隨顛倒,生邪見惑,起邪虛妄,為縛所縛,流轉生死,遠如來道,為如是等諸眾生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出興於世。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惡中無過此惡,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起瞋恚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何等百千?所謂:受不見菩提障,不聞正法障,生不淨國障,生惡道障,生八難處障,多疾病障,多被謗毀障,生闇鈍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惡知識障,近惡伴黨障,近惡人障,與惡人同止障,不樂賢善共事障,遠正見障,生外道家障,離佛正教障,入魔境界障,不見善知識障,諸善根障,增不善法障,生惡家障,生邊地障,生惡人中障,生天貧窮障,生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羅剎中障,不樂佛法障,習童蒙法障,樂小乘障,不樂大乘障,多生驚怖障,樂生死障,著三界障,不護佛法障,不樂聞佛自在神力障,菩薩清淨諸根障,離菩薩行障,離菩薩深心希望障,不攝正念障,不發起一切智心障,不淨施行障,不淨業障,不淨報障,不成長諸力障,斷智慧根障,不受持菩薩諸行障,誹謗佛法障,遠離菩提障,不入佛境障,墮諸魔界障,不能求佛法障,聞諸菩薩大莊嚴事生恐怖障,不樂菩薩共住障,不樂求菩薩善根業障,邪見蓋疑障,增益愚癡障,舍菩薩戒、隨順破戒障,不信如來戒障,聞佛讚歎諸持戒者生瞋恚心障,離忍辱樂常懈怠障,謗諸菩薩不退精進障,舍三昧慧障,誹謗般若波羅蜜巧方便障,不知是處、非處方便障,不知度脫眾生方便障,不入菩薩諸深智障,不出生菩薩諸道障,於菩薩十種眼生盲障,於菩薩法不能出生無礙法流障,無礙耳、鼻障,不具相好障,無礙舌障,不能別知眾生音聲障,於眾生中生懈怠心障,狂亂業障,離三種戒障,無礙諸入障,口四過、意惡業障,生增上貪恚、邪見障,不求正法障,於菩薩法懈怠心障,菩薩精進法中疑惑心障,舍離菩薩決定法障,損減菩薩智慧門障,損減正念障,遠離佛法障,不習菩薩離生法障,菩薩謙下心障,遠離聲聞、緣覺離生法障,不順三世諸佛菩薩障。佛子!菩薩摩訶薩起一瞋恚心受如是等百障法門,乃至百千障礙法門。何以故?佛子!我不見有一惡法出過菩薩一瞋恚心。

「佛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欲疾具足菩薩行者,應當修習十種正法。何等為十?所謂:不舍一切眾生,於諸菩薩生如來想,常不誹謗一切佛法,於諸佛剎得無盡智,恭敬信樂菩薩所行,不舍虛空、法界等菩提之心,分別菩提究竟佛力到於彼岸,修習菩薩一切諸辯,教化眾生心無疲厭,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而不樂著。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十種正法,則能攝取十種清淨之法。何等為十?所謂:於甚深法究竟清淨,親近善知識清淨,能護諸佛正法清淨,悉能分別空界清淨,善入法界清淨,智慧了諸心行清淨,令諸菩薩善根清淨,心常不著諸劫清淨,智慧觀察三世清淨,成就諸佛種姓清淨。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清淨正法,則能具足十種正智。何等為十?所謂:分別眾生心心行智,分別眾生諸業報智,普照一切諸佛法智,於諸佛法得方便次第智,具足一切總持門智,成就一切文字辯智,善知眾生一切語智,示現一切世界身智,具足普照一切眾生智,於一切趣得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十種正智,則入十種巧隨順入。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出不可思議剎;一切眾生身悉入一身,於一身出無量諸身;不可說劫悉入一念,令一念入不可說劫;一切佛法悉入一法,令一法入一切佛法;一切諸入入於一入,令一入入一切諸入;一切諸根入於一根,令一根入一切諸根;一切諸根入非根法,非根法入一切諸根;一切諸相悉入一相,一相入於一切諸相;一切語音入一語音,一語音入一切語音;一切三世悉入一世,令一世入一切三世。

「佛子!菩薩摩訶薩分別如是十種入法,則能安住十種直心。何等為十?所謂:安住一切世界語言、非語言法直心,安住正念一切眾生直心,安住虛空界直心,安住法界無量無邊直心,安住一切佛順正法直心,安住甚深善法不壞正法直心,安住除滅一切疑惑直心,安住等觀三世法直心,安住三世諸佛平等直心,安住諸佛無量力直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十種直心,則得諸佛十種巧方便法。何等為十?所謂:得巧方便,普照一切諸佛深法;得巧方便,出生諸佛甚深勝法;得巧方便,分別演說一切諸佛莊嚴之法;得巧方便,深入一切佛平等法;得巧方便,分別別相一切佛法;得巧方便,入不可壞諸佛正法;得巧方便,入一切佛諸莊嚴法;得巧方便,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得巧方便,入佛無量諸方便法;得巧方便,於一切佛法心得自在而不退轉。佛子!是為十種巧方便法。

「佛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當一心恭敬聽受是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得聞是法,以少方便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三世佛等。」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不可說億那由他佛剎微塵等世界六種震動,雨出過諸天一切華雲雨、妙香雲雨、末香雲雨、衣蓋幢幡眾寶莊嚴具雲雨、妓樂雲雨、諸菩薩雲雨、不可說讚歎佛雲雨、不可說讚歎善哉雲雨、佛音聲滿法界雲雨、不可說淨世界雲雨、不可說長養菩薩功德雲雨、不可說光明雲雨、不可說種種神力自在雲雨,如此世界四天下佛坐道場,雨如是等種種雲雨,演說諸法,十方世界亦復如是。

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過十不可說世界微塵等剎,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來詣此土,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能說如是諸佛如來最大誓願授記深法,我等同號皆名普賢,於諸普勝世界諸普幢自在如來所,來詣此土,一切世界亦說此法,如是句身、味身一切諸行無有增減,是故來此為汝作證。如是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來此作證,一切十方諸如來所,亦復如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自善根力,觀察十方及諸法界;欲明諸菩薩行諸佛菩提,欲說大願,欲分別一切世界諸劫,欲明隨時示現佛出世間,欲隨眾生根悉令受化,欲明如來諸所說法無有虛妄,欲隨種善根果報不虛,欲明菩薩清淨法身,出妙音聲,覺悟眾生起菩提心故,以偈頌曰:

「一切眾歡喜,  除滅諸陰蓋,
 一心恭敬聽,  菩薩諸願行。
 隨三世菩薩,  所行諸願行,
 我當次第說,  菩薩勝妙法。
 一切諸劫數,  及世界業數,
 我說無等等,  應化興於世。
 見過去諸佛,  於彼發大願,
 饒益眾生類,  除滅一切苦。
 菩薩論師王,  所行無斷絕,
 得無等等法,  一切智境界。
 菩薩見過去,  一切諸導師,
 放大光明網,  普照十方界。
 發如是大願,  我為世間燈,
 功德莊嚴身,  具足十力智。
 一切諸群生,  貪恚癡熾然,
 我當為除滅,  無量惡道苦。
 發如是誓願,  堅固不退轉,
 具修菩薩眾,  究竟無礙力。
 如是誓願已,  世間行不轉,
 所行無虛妄,  究竟論王法。
 於一賢劫中,  千佛出於世,
 隨彼佛正法,  次第分別說。
 如此賢劫佛,  無量劫亦然,
 未來諸佛法,  我當次第說。
 如一佛剎性,  無量剎亦然,
 一切佛國性,  我悉分別說。
 諸佛次興世,  隨願隨名號,
 隨彼所得記,  隨其所壽命,
 隨所修正法,  專求無礙道,
 隨所化眾生,  正法住於世,
 隨所淨佛剎,  眾生及法輪,
 說法時非時,  次第淨群生。
 隨彼眾生行,  種種諸業性,
 上中下差別,  隨應所受化。
 如是甚深智,  菩薩入是行,
 修習普賢業,  具足智慧輪。
 身業無障礙,  口業悉清淨,
 意業亦無礙,  通達三世法。
 菩薩如是行,  究竟普賢道,
 出生淨智日,  普照諸法界。
 於不可說劫,  及一切佛剎,
 菩薩一念知,  於彼無所著。
 行者入如是,  奇特甚深地,
 菩薩妙法中,  我當說少分。
 智慧無邊際,  究竟佛境界,
 善入一切處,  成就不退轉。
 具普賢淨慧,  滿足普賢願,
 菩薩究竟行,  深入無等智。
 於一微塵中,  悉內一切剎,
 見彼無量佛,  具聞演說法。
 如一微塵中,  一切塵亦然,
 見剎及諸佛,  是不思議智。
 一一微塵中,  普現三世法,
 五趣生死道,  皆悉分別知。
 一一微塵中,  有無量佛剎,
 一中知無量,  無量中知一。
 如是法界等,  一切諸佛土,
 同性及異性,  皆悉能了知。
 深入微細智,  分別諸世界,
 一切劫成壞,  悉能分別說。
 知諸劫修短,  三世即一念,
 同行不同行,  皆悉分別知。
 深入諸世界,  清淨不清淨,
 身中無量剎,  一剎無量身。
 一切十方中,  無量諸世界,
 種種無數性,  一切悉能知。
 一切三世中,  無量佛國土,
 具足甚深智,  悉了彼成敗。
 十方諸世界,  有成或有敗,
 普賢悉深入,  一切能了知。
 以淨慧眼見,  無量諸佛土,
 分別知諸業,  隨行故清淨。
 菩薩摩訶薩,  善知眾生行,
 以諸惡業故,  而得不淨土。
 無量無邊剎,  即知為一剎,
 如是入諸剎,  一切莫能知。
 一切諸世界,  令入一剎中,
 世界不積聚,  亦復不離散。
 或伏或有仰,  或高或復下,
 世界眾生相,  菩薩皆悉知。
 或有翻覆剎,  無量諸佛土,
 知種種是一,  知一是種種。
 普賢真佛子,  以不思議智,
 知難思議剎,  了達無邊際。
 知諸世界化,  剎化眾生化,
 了知諸法化,  究竟諸佛化。
 甚深世間法,  種種莊嚴事,
 眾生無量報,  皆心業莊嚴。
 真佛子善學,  甚深妙法界,
 具自在神力,  充滿十方剎。
 眾生等諸劫,  常說世界法,
 一切莫能知,  唯除等正覺。
 世界及如來,  種種諸名號,
 無量劫演說,  猶不能究竟,
 何況心境界,  三世諸佛法?
 真實妙法界,  諸佛一切地,
 清淨無礙念,  具足無礙智。
 分別說法界,  智慧到彼岸,
 如是諸世界,  無量業莊嚴。
 菩薩一念中,  悉知三世剎,
 於彼世界中,  行諸最勝行。
 究竟等正覺,  顯現自在力,
 如是未來世,  一切世界中,
 諸佛次興世,  菩薩悉能知。
 彼行諸妙願,  境界修功德,
 隨劫成正覺,  菩薩分別知。
 亦知彼壽量,  及所化眾生,
 隨方便法門,  為眾轉法輪。
 菩薩如是知,  具普賢行地,
 成就一切智,  與諸如來等。
 現在十方界,  無量諸佛土,
 深入此世界,  通達諸法界。
 於彼世界中,  現在無數佛,
 無礙論山王,  究竟自在法。
 知淨土及眾,  應化自在力,
 盡無量億劫,  常思惟是事。
 調御世間尊,  成就自在力,
 菩薩究竟度,  深入智慧藏。
 菩薩具出生,  無礙眼耳身,
 無礙廣長舌,  令眾悉歡喜。
 最勝無礙心,  無量普清淨,
 甚深無礙智,  悉了三世法。
 善學一切化,  剎化眾生化,
 能化世間化,  究竟化彼岸。
 種種業莊嚴,  嚴飾諸世間,
 成就佛智慧,  善知一切相。
 一一如來身,  以無量方便,
 隨其所應化,  度脫無量眾。
 深入智境界,  出世間慧日,
 所行不退轉,  遍游一切剎。
 深解諸世間,  如夢如幻化,
 一切眾生界,  了達悉如電。
 不取虛妄劫,  及一切世間,
 善解非真實,  於彼無所著。
 無量無數劫,  解之即一念,
 知念亦非念,  世間無實念。
 不動於本座,  一念游十方,
 無量無邊劫,  常化諸眾生。
 不可說諸劫,  即是一念頃,
 亦不令劫短,  究竟剎那法。
 一切諸世間,  及諸眾生心,
 非一亦非二,  菩薩悉了知。
 眾生世界劫,  諸佛及佛法,
 皆悉如幻化,  法界無有二。
 普於十方剎,  示現無量身,
 不取虛妄身,  法界無所著。
 無二智慧中,  出生人師子,
 不著不二法,  知無一二故。
 菩薩知諸法,  如焰如電光,
 如響亦如夢,  如幻如變化,
 如是隨順入,  一切佛境界,
 成就平等智,  普照深法界。
 以無量大悲,  觀察諸眾生,
 遠離染著心,  清淨觀世間,
 廣淨無盡身,  深入方便地。
 菩薩常正念,  論師子妙法,
 見世眾苦惱,  發無量大願,
 所行皆清淨,  普遍諸法界。
 諸佛及菩薩,  佛法與世間,
 菩薩方便觀,  通達無差別。
 清淨法身藏,  一切諸世間,
 世間及法身,  二俱無所著。
 譬如淨水中,  見影無所有,
 法身至十方,  而亦無所至。
 如此無所著,  世間清淨身,
 雖身而非身,  諸法無生故。
 深入無盡身,  非生亦非滅,
 非常非無常,  示現諸世間。
 除滅惡邪見,  成就於正見,
 平等觀諸法,  不著我我所。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幻,
 本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幻亦非有量,  亦復非無量,
 於彼大眾中,  示現量無量。
 以此寂滅心,  修習諸善根,
 出生諸佛法,  非量非無量。
 有量有無量,  皆悉是妄想,
 分別一切趣,  不著量無量。
 諸佛甚深法,  寂滅最深妙,
 甚深無量智,  知甚深諸趣。
 菩薩離愚癡,  心意淨無量,
 修習諸善根,  具足無量願。
 度無量眾生,  令至安隱處,
 平等觀法界,  於彼無所著。
 深解真實際,  諸法無所有,
 覺悟諸世間,  諸法無生滅。
 深知一切法,  隨應化眾生,
 普雨甘露法,  充滿諸世間。
 化無量眾生,  令發菩提心,
 不舍菩薩行,  皆得不退轉。
 隨順佛正法,  究竟得法身,
 悉了知世間,  一切眾生身。
 分別諸眾生,  及一切佛剎,
 深入智慧海,  通達十方海。
 如來淨身中,  普現眾生身,
 菩薩明淨眼,  悉皆能覩見。
 無量億劫中,  讚歎如來身,
 窮盡一切劫,  猶尚不究竟。
 菩薩摩訶薩,  於佛涅槃後,
 能於念念中,  分佈諸舍利。
 如是未來世,  有求佛道者,
 無量菩提心,  決定智能知。
 如是三世中,  諸佛出於世,
 安住普賢行,  皆悉分別知。
 如是分別知,  無量諸行地,
 成就堅固智,  能轉不退轉。
 無量深智慧,  究竟如來境,
 普賢明淨智,  深入不退轉。
 一切最勝尊,  深入妙境界,
 究竟不退轉,  得無上菩提。
 無量無邊心,  一切種種業,
 修習諸想行,  能於一念知。
 染污不染污,  學心無學心,
 菩薩一念中,  覺悟無量心。
 了知非一二,  非穢亦非淨,
 亦復非積集,  皆從因緣起。
 如是分別知,  一切眾生心,
 世間諸佛剎,  悉皆是虛妄。
 如是妙方便,  深入菩薩行,
 皆與普賢等,  如來法化生。
 一切眾生類,  善惡想不同,
 或有生天上,  或墮諸惡道。
 菩薩見世間,  皆從業緣起,
 常著虛妄想,  流轉於生死。
 十方諸眾生,  虛誑網所覆,
 菩薩一念中,  方便令解脫。
 如是諸根入,  眼耳鼻舌身,
 分別知意業,  世間想不同。
 一一眼境界,  出生無量眼,
 種種相不同,  無量無有邊。
 隨眾生所行,  一切善惡業,
 於彼得果報,  像類悉不同。
 普賢清淨眼,  深入諸地力,
 一一眼境界,  出生無量智。
 如是諸世間,  悉能分別知,
 究竟一切行,  逮得不退轉。
 佛說菩薩說,  剎說眾生說,
 三世一切說,  菩薩分別知。
 過去是未來,  未來是過去,
 顯在是去來,  菩薩悉了知。
 如是無量世,  覺悟相不同,
 方便究竟行,  具足諸佛智。」

大方廣佛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一

爾時,如來眉間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明如來法,無量億那由他阿僧祇光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圍遶十匝顯現如來無量自在,覺悟無數億那由他諸菩薩眾;一切世界六種震動,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映蔽一切諸魔光明,猶若聚墨,顯現一切如來菩提,顯現一切諸佛大眾究竟莊嚴,普照法界、虛空界等一切世界。復還圍遶一切菩薩諸大眾已,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爾時,一切大眾,心大歡喜,身意柔軟,作如是念:「甚奇希有!如來今者放大光網,必當演說甚深正法。」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於蓮華座起,偏袒右肩,以右膝著蓮華台上,一心合掌,正向如來,以偈頌曰:

「正覺一切法,  究竟諸境界,
 三世大仙等,  是故恭敬禮。
 究竟無相境,  相好莊嚴身,
 普放離垢光,  除滅一切魔。
 震動十方界,  一切諸佛剎,
 眾生不恐怖,  是佛威神力。
 安住如虛空,  清淨法界等,
 除滅一切惡,  令眾得清淨。
 無量劫苦行,  一心求佛道,
 得無礙境智,  與諸如來等。
 普放無量光,  震動一切剎,
 顯現自在力,  來入我身中。
 善學諸菩薩,  皆悉來集會,
 是故我發心,  應有法王事。
 大眾皆清淨,  究竟菩薩行,
 智慧無染著,  成就無所畏。
 大仙行無量,  智慧力精進,
 開發菩薩心,  如來甚深法。
 正覺微妙義,  誰能演說者,
 我今欲請問,  願佛為顯示。」

說是偈已,時如來口中放大光明,名無礙無畏,無量億那由他阿僧祇光以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圍遶十匝顯現如來無量自在,覺悟無數億那由他諸菩薩眾,一切世界六種震動,除滅一切諸惡道苦,映蔽一切諸魔光明猶若聚墨,顯現一切如來菩提,顯現一切諸佛大眾究竟莊嚴,普照法界、虛空界等一切世界。復還圍遶一切菩薩諸大眾已,入普賢菩薩摩訶薩口。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身及師子座,殊勝百倍諸菩薩身及師子座,唯除如來所處之座。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佛所顯現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是何瑞相?」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答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言:「佛子!如我惟忖,如我所見,過去如來、應供、等正覺,放大光明,必說如來性起正法。是故今佛放大光明,顯自在力,必說如來性起正法。」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聞如來性起正法名已,一切大地六種震動,出生無量論難光明。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問普賢菩薩摩訶薩言:「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起正法?佛子!無數億那由他菩薩摩訶薩清淨眾會,善學修行清淨諸業;念慧成就諸佛莊嚴,究竟彼岸;住佛威儀具如來行,正念諸佛未曾散亂,大悲觀察一切眾生;決定智慧,分別菩薩諸妙神通;得佛神力,安住一切諸佛功德。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諸大菩薩皆來集會。仁者曾於無量億那由他佛所,恭敬供養種諸善根,成就菩薩無上妙行,諸三昧門皆得自在;深入一切如來祕密,於諸佛法除眾疑惑;深入佛法,善知一切眾生諸根,隨眾生性而為說法,隨順佛智分別演說一切佛法,究竟彼岸,成就如是等無量功德。善哉!佛子!願說如來性起正法。」

爾時,如來性起妙德菩薩欲重明此義,向普賢菩薩以偈頌曰:

「善哉無礙智,  覺悟一切法,
 具足平等慧,  說佛無量境。
 諸佛子聞已,  心皆大歡喜,
 願時為敷演,  如來性起法。
 何等如來身,  清淨妙音聲?
 云何如來心,  及無量境界?
 何等如來行,  及諸佛菩提?
 修習何等法,  速成等正覺?
 云何轉法輪,  清淨妙勝法?
 願為分別說,  善逝涅槃法,
 佛子等聞已,  歡喜心無量。
 十方眾生類,  皆見諸法王,
 恭敬供養佛,  於彼種善根,
 若有見諸佛,  恭敬種善根,
 功德藏無量,  願為分別說。
 若有聞一切,  如來之名號,
 十方現在佛,  及已般涅槃,
 無盡功德藏,  聞名歡喜者,
 彼得何等利?  哀愍分別說。
 清淨真佛子,  願為廣敷演,
 分別深境界,  無量功德海。
 一切諸菩薩,  皆一心合掌,
 恭敬觀善逝,  瞻仁兼及我,
 巧語微妙音,  願說真實義。
 除滅諸疑惑,  清淨如虛空,
 因緣及譬諭,  為我分別說,
 無量眾聞已,  皆發菩提心。
 一切諸如來,  相好莊嚴身,
 充滿十方國,  方便度眾生,
 出微妙音聲,  演說無量法,
 因諭隨應化,  示悟佛菩提。
 十方一切界,  無量佛剎中,
 不可稱說劫,  是會甚難見。
 如此大眾集。  清淨諸佛子,
 無量億劫中。  難見亦難聞。
 是故真佛子。  願說微妙義,
 顯現廣無量。  如來性起法。
 一切諸菩薩。  皆一心合掌,
 渴仰於大乘。  願雨甘露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如來性起妙德菩薩等諸大眾言:「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佛子!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何等為十?一者、發無量菩提之心,不舍一切眾生。二者、過去無數劫修諸善根正直深心。三者、無量慈悲救護眾生。四者、行無量行不退大願。五者、積無量功德心無厭足。六者、恭敬供養無量諸佛教化眾生。七者、出生無量方便智慧。八者、成就無量諸功德藏。九者、具足無量莊嚴智慧。十者、分別演說無量諸法實義。佛子!如是等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法門,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少因緣成,以無量因緣乃能得成,所謂:興大雲雨,因大雨故,起四風輪,何等為四?一名曰持,能持大水。二名、漸消,漸消大水。三名曰起,起諸處所。四名、莊嚴,莊嚴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業報。如是四種皆眾生業報及諸菩薩善根所起。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法如是故,無有作者,亦無成者,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非少因緣成,以無量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所謂:菩薩摩訶薩,曾於過去無量佛所,聞受正法甘露大雨,因是能起如來四種智慧風輪,何等為四?一者、正念持陀羅尼未曾忘失如來大智風輪,能持如來一切法雨。二者、止觀如來大智風輪,悉能消滅一切煩惱。三者、善迴向如來大智風輪,成就一切功德善根。四者、出生離垢諸莊嚴法如來大智風輪,皆令眾生諸根清淨相好莊嚴,如來無漏善根所成,法如是故,無有作者,亦無成者。佛子!是為第一最勝法門,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成時,大雲降雨名曰洪澍,一切世界不能容持,除大千世界初始成時,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演說如來性起法雨,一切聲聞、緣覺不能受持,除成就諸力菩薩摩訶薩。佛子!是為第二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眾生業報大雲降雨,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以諸菩薩善根力故,演說如來性起法雨,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佛子!是為第三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降雨,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無能知數,若欲算計令心狂亂,除大千世界主摩醯首羅天王,乃至一渧無不知者,以本善根果報力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說如來性起甘露法雨,一切眾生聲聞、緣覺所不能知,若欲思量令心狂亂,除一切世界主,菩薩摩訶薩乃至一句、一味悉分別知,於過去佛所修地力故。佛子!是為第四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降雨,名滅熾然、或名能起、或名能壞、或名成寶、或名分別大千世界;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雨正法雨,名曰除滅,除滅眾生煩惱盛火;或有法雨,名曰能起,能起眾生一切善根;或有法雨,名曰能壞,能壞眾生諸惡邪見;或有法雨,名曰成寶,能成眾生一切智寶;或有法雨,名曰分別,分別眾生心心所行。佛子!是為第五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其所雨而有差別;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雨於大悲一味法雨,隨所應化,種種不同。佛子!是為第六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初始成時,先成色界諸天宮殿,次成欲界諸天宮殿,次成人處及餘眾生諸所住處;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先起菩薩諸行智慧,次起緣覺、聲聞及餘眾生一切善根。佛子!譬如大雲雨一味水,隨諸眾生善根力故,起種種宮殿,如來大悲一味法水,隨眾生器根不同故,法雨差別。佛子!是為第七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世界初始成時,有大水輪,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滿世界已,生大蓮華名如來起,諸功德寶以為莊嚴,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光照十方一切國土。時,摩醯首羅淨居天等,見蓮華已,即決定知如蓮華數諸佛興世。佛子!爾時有風輪起名淨光明,能成色界諸天宮殿;又風輪起名淨莊嚴,能成欲界諸天宮殿;又風輪起名不可壞,能成大小圍山及金剛山;又風輪起名曰勝高,能成須彌山王;又風輪起名曰不動,能成十種大山。何等為十?所謂:芭蕉山、仙人山、伏魔山、大伏魔山、持劫山、黑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香山、雪山;又風輪起名曰安住,能成大地;又風輪起名曰莊嚴,能成地天宮殿、乾闥婆宮殿;又風輪起名無盡藏,能成三千大千世界海;又風輪起名明淨藏,能成大千世界珍寶;又風輪起名堅固根,能成一切如意樹。佛子!是為大雲雨一味水,以眾生善根果報力故,法如是故,起種種風輪,風輪差別故,大千世界形類不同。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具諸善根,有光明,名無上大智不斷如來性起不思議智,普照十方世界,授一切菩薩如來記,號成等正覺出興於世。又能善知一一佛所有幾菩薩成就功德;復有光明,名離垢淨如來大智,能成如來無漏無生智;復有光明,名曰普照如來大智,能成如來不可思議法界智;復有光明,名持佛性如來大智,能成如來不動諸力;復有光明,名無壞最勝如來大智,能成如來無所畏智;復有光明,名一切明如來大智,能成如來堅固不退一切種智;復有光明,名出生變化如來大智,能令見聞恭敬供養諸如來者,善根不虛;復有光明,名普隨順至如來大智,能成如來無盡功德智慧清淨法身,饒益眾生;復有光明,名不可究竟如來大智,能成如來甚深妙智,不斷三寶;復有光明,名種種莊嚴如來大智,能成如來相好嚴身,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得一切智;復有光明,名不可壞如來大智,能成如來法界、虛空界等無有窮盡殊勝壽命。佛子!如來大悲一味之水,以諸菩薩善根力故,及餘眾生根差別故,法如是故,如來智慧應化不同。佛子!如來性起正法,一切如來平等智慧光明所起,一切如來一味智慧,出生無量無邊功德,眾生念言:『此諸功德如來所造。』佛子!此非如來神力所造。佛子!乃至一菩薩成無上道,言佛造者無有是處,諸佛為一切群生作善知識,眾生依此得大智慧,無有作法,亦無作者。佛子!是為第八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有四風輪依虛空住,能持水輪,何等為四?所謂:安住、不動、常住、堅固,是名為四能持水輪;水輪能持大地令不散壞,是故說大地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虛空,虛空無所依,虛空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依如來起四種無礙大智風輪,能持一切眾生善根。何等為四?所謂:攝取眾生皆令歡喜大智風輪,分別諸法令眾生樂求大智風輪,守護眾生一切善根大智風輪,決定了知無漏法界大智風輪,是名四種大智風輪。大慈為眾生歸依,大悲度脫眾生,大慈大悲饒益眾生,大慈大悲依方便智,大方便智依於如來,如來無所依,無礙慧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佛子!是為第九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復次,佛子!譬如大千世界成已,種種饒益無量眾生,水性眾生得水安樂,陸地眾生得地安樂,宮殿眾生得宮殿安樂,空中眾生得虛空安樂;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興於世,種種饒益一切眾生,見聞如來踴躍歡喜修諸善根,住尸羅者得佛戒樂,住四禪、四無量者得聖無上智明之樂,住法門者得真實樂,住照明者得淨智樂,如是等無量法門種種饒益一切眾生。佛子!是為第十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回到頂端↑
#2224026 - 2024-01-03 16:41:4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二

「佛子!菩薩摩訶薩又復應知如來性起正法:功德無量,行無量故;充滿十方,無來去故;離生住滅,無有行故;離心意識,無有身故;性如虛空,悉平等故;一切眾生無我、我所,無有盡故;一切剎無盡,無有轉故;不斷未來際,無有退故;如來智無疑、無二,平等觀察有為、無為故;成等正覺,饒益眾生,本行迴向自在滿足故。」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一切眾諦聽,  如來十力法,
 一切諸世間,  最勝無有上,
 悉與無等等,  亦與虛空等,
 功德無等者,  境界不可量。
 一切諸如來,  功德無有量,
 諸餘眾生類,  無能思議者。
 如來一法門,  一切諸群生,
 無量億劫中,  思量不能盡。
 十方諸佛剎,  盡末為微塵,
 有人能計算,  悉了知其數。
 彼人無量劫,  算數諸如來,
 一毛之功德,  莫能知少分。
 譬如一士夫,  能量虛空界,
 又第二士夫,  隨算知量數。
 於億無數劫,  算量空可盡,
 如來諸功德,  不可得窮盡。
 譬如有士夫,  能於一念中,
 數三世眾生,  心心之所行,
 眾生數等劫,  數之猶可盡,
 如來無量德,  其數不可盡。
 譬如諸法界,  分際不可得,
 一切非一切,  非見不可取,
 如是諸如來,  境界不可量,
 一切非一切,  法界無窮盡。
 譬如如如性,  離虛妄寂滅,
 亦無有生者,  亦無有滅者,
 如是諸如來,  及一切境界,
 亦同如如性,  不增亦不減。
 譬如未來際,  真實際無際,
 三世性自離,  真實不可得。
 等正覺如是,  境界亦復然,
 一切三世中,  通達無障礙。
 諸法無變易,  性空無作故,
 離垢無染污,  其性如虛空。
 一切諸如來,  清淨性亦然,
 一切性無性,  非有亦非無。
 正法性遠離,  一切語言道,
 一切趣非趣,  皆悉寂滅性。
 一切諸如來,  境界亦如是,
 遠離語言道,  不可為譬諭。
 諸佛覺悟法,  性相皆寂滅,
 如鳥飛空中,  足跡不可得。
 無量大願果,  成就淨色身,
 具十力功德,  示現大神變。
 如來甚深法,  若有欲知者,
 應當淨其意,  猶若如虛空。
 遠離虛妄想,  及邪見顛倒,
 修習清淨道,  究竟得淨意。
 是故諸佛子,  一心善諦聽,
 諸善逝境界,  我當說少分。
 一切諸十力,  功德不可數,
 覺悟群生故,  我今少演說。
 一切諸導師,  起清淨身業,
 口業及意業,  境界悉清淨。
 如來深境界,  清淨妙法輪,
 涅槃諸善根,  我當分別說。
 譬如大千界,  國土初成時,
 非是少因緣,  能成於世界。
 無量方便力,  一切因緣起,
 三千大千界,  安置諸群生。
 如是諸最勝,  如來性起法,
 無量功德藏,  一切莫能知。
 十方諸世界,  皆末為微塵,
 算數諸微塵,  及知眾生心。
 微塵眾生心,  猶尚可知數,
 一切諸十力,  功德不可知。
 譬如因重雲,  能澍降大雨,
 四種風輪起,  能成三千界。
 眾生諸善根,  菩薩功德力,
 三千世界起,  安置眾生類。
 如來亦如是,  因緣法雲起,
 大智慧風輪,  離垢清淨意。
 一切諸佛所,  修習諸善根,
 迴向與眾生,  速成等正覺。
 譬如虛空中,  雲雨名洪澍,
 一切餘世界,  無堪受持者。
 除三千大千,  世界初成時,
 不可動風輪,  依止虛空界。
 如來亦如是,  初成等正覺,
 十方一切界,  法雲降大雨,
 充滿勝法界,  無有能持者。
 唯諸大菩薩,  成就無量德,
 空中興雲雨,  無作無造者,
 本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如來亦如是,  法雲雨甘露,
 本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一切諸菩薩,  修習無量行,
 隨所應受化,  為彼雨正法。
 譬如大雲雨,  無有能數者,
 唯摩醯首羅,  悉能分別知。
 善逝亦如是,  雨無量法雨,
 充滿諸佛剎,  無有能數者。
 唯無上法王,  一切世界主,
 悉能分別知,  如觀掌中寶。
 應滅能寂滅,  應起能令起,
 除滅諸邪見,  長養功德寶。
 如來雨正法,  除滅諸煩惱,
 出生不可數,  無量諸善根。
 修習於正見,  遠離諸顛倒,
 一切諸最勝,  深解功德寶。
 譬如虛空中,  普雨一味水,
 眾生果報力,  所起物不同。
 如來雨正法,  大悲一味水,
 隨應受化故,  種種差別說。
 世界初成時,  先起色界宮,
 復於欲界天,  次第起宮殿,
 次復於人間,  各各造住處,
 然後次第起,  乾闥諸龍處。
 如來亦如是,  始成等正覺,
 初起菩薩行,  次成緣覺乘,
 又化心自在,  一切諸聲聞,
 然後令眾生,  修習諸善根。
 見清淨蓮華,  諸天知佛出,
 因雨能起風,  風能起世界,
 如來放光明,  分別佛菩薩,
 能起智慧輪,  通達諸佛法。
 水依風輪住,  地依於水輪,
 眾寶樹依地,  虛空無所依。
 智輪依如來,  慈悲依智慧,
 功德依方便,  法身無所依。
 譬如大地起,  饒益諸眾生,
 水陸群萌類,  各各得安樂。
 依虛空眾生,  及欲色諸天,
 二足四足等,  一切悉饒益。
 法王亦如是,  出興於世間,
 令一切眾生,  皆悉得饒益。
 若人有見聞,  恭敬供養者,
 除滅諸煩惱,  深解如來法。
 如來性起法,  世間莫能知,
 我所說少分,  饒益眾生故。」◎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具足成就無量功德。何以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非一法、一行、一身、一剎,化一眾生故;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具足成就無量法、無量行、無量身、無量剎,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故。佛子!譬如虛空,一切色處、非色處,無處不至,而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形色故。如來法身亦復如是,至一切處、一切剎、一切法、一切眾生,而無所至。何以故?諸如來身,非是身故;隨所應化示現其身。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初入勝行門,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虛空彌廣,悉能容受一切眾生而無染著;如來法身亦復如是,照一切眾生世間善根、離世間善根亦無染著。何以故?如來法身,於一切染著悉已斷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世間,以無量事饒益眾生,所謂:滅除闇冥,長養一切山林、藥草、百穀、卉木,消除冷、溼;照空,饒益虛空眾生;照池,則能開敷蓮華,普悉照現一切色像,世間事業皆得究竟。何以故?日能普放無量光故;如來身日亦復如是,以無量事,普能饒益一切眾生,所謂:滅惡饒益,長養善法;普照饒益,除滅一切眾生闇冥;大慈饒益,救護眾生;大悲饒益,度脫一切;正法饒益,長養一切根力覺意;堅信饒益,除心垢濁;見法饒益,不壞因緣;天眼饒益,悉見眾生死此生彼;離害饒益,不壞眾生一切善根;慧光饒益,開敷一切眾生心華;發心饒益,究竟一切菩薩所行。何以故?如來身日普放一切慧光明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剛寶山、然後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後;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成就無量無邊法界智慧日輪,常放無量無礙智慧光明,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次照緣覺,次照聲聞,次照決定善根眾生,隨應受化,然後悉照一切眾生,乃至邪定,為作未來饒益因緣。如來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菩薩,乃至邪定。』但放大智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現世間,乃至深山、幽谷,無不普照;如來智慧日月,亦復如是,普照一切無不明瞭。但眾生希望、善根不同故,如來智光,種種差別。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日出世間,生盲眾生未曾覩見。何以故?無肉眼故。佛子!此生盲眾生雖不見日,亦為日光之所饒益;因日光故,而得飲食、資生眾具,消除冷、溼,令體輕軟,風、寒、痰、[病-丙+(企-止+(套-大))]、諸患悉除,安隱快樂;如來慧日出現世間,亦復如是,一切邪見、犯戒、無智、邪命生盲眾生,未曾覩佛智慧日光。何以故?無信心眼故。佛子!生盲眾生,雖不見如來智慧日光,然此眾生,亦為如來智慧日光之所饒益;除滅四大一切諸苦,身體安樂,斷一切煩惱、毒痛根本。佛子!如來有光,名曰一切功德積聚;復有光明,名普照一切;復有光明,名曰清淨自在普照;復有光明,名出大妙音;復有光明,名普照一切諸語言法;復有光明,名自在除滅一切疑惑;復有光明,名無依普照;復有光明,名智慧自在,除滅一切境界虛妄;復有光明,名分別諸乘,隨其所應,出大妙音;復有光明,名曰圓滿自在,音聲莊嚴諸剎,悉令眾生,皆得清淨。佛子!如來一一毛孔,放如是等千種光明,五百光明,普照下方;五百光明,普照上方;菩薩摩訶薩各於其剎,諸如來所,見此光已,彼諸菩薩即時具足清淨,十頭、十眼、十耳、十鼻、十舌、十身、十手、十足、十地、十智,彼諸菩薩,因菩薩行地,所得諸入,皆悉清淨,成就善根。一切種智、聲聞、緣覺,皆悉除滅;一切煩惱、少智、生盲眾生,身體柔軟、安隱、快樂、離垢、清淨,調伏諸根,具足成就四念處法;地獄、餓鬼、畜生、惡道眾生,眾苦悉除,皆得安樂,身壞命終,生人天中。彼諸眾生,不知不覺,以何因緣、何威神力來生此間?彼生盲者,唯作是念:『我是梵天,我是梵化。』爾時,如來安住普自在三昧,演出八種如來妙音,告眾生言:『汝等眾生,非是梵天,亦非梵化;蒙佛神力故,得生此間。』彼諸眾生,佛神力故,即識宿命,所經惡道,來生此間,皆大歡喜。大歡喜已,各持優曇華雲、香雲、娛樂雲、一切衣雲、蓋雲、幢雲、末香雲、妙寶雲、師子幢雲、半月樓閣雲、讚歎莊嚴具雲,詣如來所,奉獻供養。何以故?蒙佛神力,慧眼開明,如來即授彼諸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子!當知如來慧日,饒益生盲眾生,長養具足,成就善根。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滿月,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映蔽一切星宿光明,示現增減於閻浮提,一切淨水影無不現,一切眾生有覩見者皆悉對面;如來法身亦復如是,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為四?映蔽一切聲聞、緣覺、學、無學法、功德星宿,隨其所應,示現壽命,修短不同;法身常住,未曾增減,影現一切世界;淨心眾生,菩提器中,隨所聞法,隨解脫地,應受化者,一切皆謂如來現前;其實法身,無有彼此,究竟佛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以少方便,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各見梵王,現在己前,亦不分身,無種種身。佛子!如來亦復如是,亦不分身,無種種身,於一切眾生,隨所應化,示現其身;未曾生念,示現彼此若干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大醫王,善知眾藥對治之法,一切方論皆悉明練,彼大醫王,閻浮提中一切藥草若現其前,悉能識別;彼大醫王宿善根力又能明瞭諸方論故,悉能療治一切眾病;彼大醫王,臨命終時,作如是念:『我命終後,一切眾生無所歸依,是故我應現巧方便。』爾時,醫王以藥塗身,呪術自持,令我命終之後,身不乾燥,又不散壞,猶能具足身四威儀,行、住、坐、臥行醫王事,療治眾病,與本無異;如來、應供、等正覺無上醫王,亦復如是,善能明瞭諸對治法,悉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無量億那由他劫,修習善根,究竟般若波羅蜜,到於彼岸;善學方便,藥塗呪持,如來於昔,先善安住,菩薩行地,般若波羅蜜巧妙方便,藥呪之力,住持壽命;如來以少方便,施作佛事,救護眾生,除滅煩惱。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摩尼寶,名普照明淨藏,此寶光明,觸眾生身,悉同一色,若有見者眼即清淨,隨彼光明所照之處,雨目佉寶,皆悉遍滿,饒益安樂無量眾生;如來法身亦復如是,為大寶王功德積聚,大智慧藏如來有光,名寶身智,若有眾生觸斯光者,皆悉得與佛身同色;若有眾生見斯光者,皆悉逮得清淨法眼;若有眾生觸斯光者,除貧賤苦,尊貴富樂,乃至無上菩提快樂。佛子!當知如來法身,無有彼此,悉能究竟一切眾生,而作佛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勝行,知、見如來。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寶名曰一切世間莊嚴如意摩尼寶王,具足成就百萬功德。隨彼寶王所住之處,一切眾生所有苦患皆得除滅,隨其所願,悉能充滿,彼摩尼寶王,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如來法身摩尼寶王亦復如是,若有眾生得聞見者,皆悉除滅生死之苦,若一切眾生,一時專念欲見如來,皆悉覩見,能令歡喜,所願悉滿。如來法身,非少福眾生之所能見,除佛神力,隨其所應而示現身。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勝行,知、見如來。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無量淨心,充滿十方,深入法界,住真實際,無生無滅,三世平等,悉能除滅一切虛妄。入未來際,正法充滿,一切世間,一切法界,一切佛身,無量莊嚴。」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譬如虛空性,  無處而不至,
 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佛剎,
 色處非色處,  一切眾生類,
 去來今現在,  非至非不至。
 一切諸最勝,  清淨妙法身,
 無處而不至,  充滿諸法界。
 最勝妙法身,  一切莫能見,
 教化眾生故,  導師為示現。
 譬如虛空性,  無能執持者,
 普令諸群生,  無礙造眾業。
 虛空無是念,  我今何所作?
 云何而造作?  為誰而造作?
 如是諸最勝,  因此淨身業,
 普令群生類,  成就白淨法。
 如來淨法身,  饒益無量眾,
 法身亦無念,  我利諸群萌。
 譬如明淨日,  出現閻浮提,
 除滅一切闇,  普照悉無餘。
 一切眾寶山,  大地諸華池,
 隨事而長養,  饒益一切眾。
 最勝日如是,  饒益一切眾,
 悉令群生類,  長養諸善根。
 成就慧光明,  除滅一切闇,
 覩見諸導師,  具足一切樂。
 譬如日出時,  先照大山王,
 又復次第照,  一切諸大山,
 次照諸小山,  及餘高顯處,
 然後乃普照,  世界諸大地。
 善逝亦如是,  清淨慧日光,
 先照諸菩薩,  功德大山王,
 爾乃次第照,  一切諸緣覺,
 又復次第照,  聲聞學無學,
 然後次第照,  一切諸眾生,
 法身無是念,  我有所照明。
 譬如明淨日,  出現於世間,
 生盲雖不見,  而能作饒益,
 除滅飢渴患,  令身柔軟樂,
 當知明淨日,  無所不饒益,
 佛日亦如是,  出現於世間,
 雖無信心眼,  而為作饒益,
 或聞如來聲,  或觸導師光,
 為彼作因緣,  究竟成菩提,
 譬如盛滿月,  映蔽諸星宿,
 示現一切眾,  有增或有減,
 一切澄淨水,  月影無不現,
 世間群生類,  皆悉對目見,
 最勝淨滿月,  映蔽於二乘,
 隨其受化者,  示現壽修短,
 影現諸人天,  淨心菩提器,
 各各皆自謂,  我對天人尊,
 譬如大梵王,  安住梵天宮,
 悉於大千界,  普現梵王身,
 具足自在力,  變現無量身,
 無處而不見,  其身亦不分。
 導師亦如是,  具足自在力,
 一切十方剎,  普現無量身,
 不可稱量身,  一切莫能見,
 普應現眾生,  而亦不分身。
 譬如大醫王,  善知對治法,
 若有得見者,  無病而不除,
 臨欲命終時,  而生如是念,
 我身終沒後,  一切無歸依。
 以藥塗其身,  呪術而自持,
 令我命終後,  如本無變異。
 如是諸最勝,  無上大醫王,
 善學方便慧,  具足一切智。
 過去無量行,  示現淨法身,
 眾生若見者,  除滅煩惱患。
 譬如大海中,  摩尼眾寶王,
 出生無量種,  清淨妙光明。
 眾生觸斯光,  皆悉同寶色,
 若有得覩見,  彼開清淨眼。
 最勝寶如是,  普放慧光明,
 若有觸斯光,  悉與佛同色。
 眾生若見者,  具足五淨眼,
 除滅諸闇冥,  安住如來地。
 譬如如意寶,  隨滿一切願,
 若有所求者,  皆悉滿其意。
 寶王不生念,  我饒益世間,
 少功德眾生,  不見此寶王。
 善逝亦如是,  令一切願滿,
 若有求願者,  皆悉得滿足。
 善逝不生念,  我利益眾生,
 其懷噁心者,  不覩如來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云何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微妙音聲?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音聲,無處不至,如來種種微妙音聲,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演說無量諸佛正法;隨應化者,悉得解了,教化眾生,未曾失時;令身清涼,心定不亂,觀察平等,無生無滅。譬如呼響無主,知、見出生,長養諸善根故;知、見甚深,無邊底故;知、見正直,究竟度法界故;知、見無斷,攝法界故;知、見不可壞,究竟法界故;菩薩摩訶薩知如來音聲非量、非無量;非主、非無主,非智、非無智。何以故?譬如世界將欲壞時,法如是故,自然演出四種音聲。何等為四?一曰、汝等當知初禪安樂,離欲瞋恚,遠離欲界;眾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初禪,舍欲界身,生梵天處。二曰、汝等當知二禪安樂,離於覺觀,無覺無觀,遠離梵身;眾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二禪,舍梵世身,生光音天。三曰、汝等當知三禪安樂,離於喜愛;眾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三禪,舍光音身,生遍淨天。四曰、汝等當知四禪安樂,遠離眾苦;眾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四禪,舍遍淨身,生果實天。

「佛子!是為世界將欲壞時,法如是故,自然出生四種音聲,彼聲無主,亦無作者,如來妙音,亦復如是,亦無有主,無有作者,自然出生四種妙音,隨順佛法。何等為四?一曰、汝等當知一切行苦,地獄、畜生、餓鬼中苦、閻羅王苦、惡行者苦、無功德苦、著我我所苦,欲生人天,當種善根,修諸功德,遠離八難,得無難處眾生;聞已,舍離顛倒,修習善根,遠離八難,生人天中。二曰、汝等當知一切行苦,皆悉熾然,如燒鐵丸,一切眾行,悉磨滅法,寂滅涅槃,遠離熾然,清涼安樂;眾生聞已,皆修善根,修善根已,得音聲忍,得音聲忍已,學聲聞乘。三曰、汝等當知,學聲聞乘者,為學小智,因他覺悟,更有勝道,名緣覺乘,悟不由師,汝等應學;若有眾生,樂勝道者,聞此音聲,學緣覺乘。四曰、汝等當知,過聲聞、緣覺,更有勝道,名曰大乘;修菩薩行,究竟六波羅蜜,具菩薩行,得不退轉,不舍菩薩心,永離生死,向無上菩提;若有眾生,諸根勐利,過去修習,無量善根,又復承佛威神力故,得聞此音,發菩提心。諸佛如來微妙音聲,不從身出,不從心出,而能饒益無量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初勝妙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呼響,因山聲起,無有積聚,不可覩見,隨種種聲,悉能應對,實無所應;如來妙音,亦復如是,無有方處,但隨所應,而出音聲,音聲非實,不可覺知,不可言說。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天妙音聲,於虛空中自然而出,悉能覺悟放逸天子,而告之言:『汝等當知,五欲無常,虛妄顛倒,須臾變異,如逆風執火,愚夫所習,汝莫放逸,若放逸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放逸諸天,聞此音聲,生恐怖心,厭離五欲,各舍宮殿,詣正法堂,修習善法,愛樂正道。佛子!天妙音聲,亦無有主、亦無作者、不起、不滅,而能利益放逸諸天;如來妙音,亦復如是,普為放逸諸眾生故,出生無量正法音聲,而覺悟之。謂無著聲,不放逸聲,無常、苦、空、非我之聲,寂滅涅槃聲,皆悉充滿。一切法界,隨其所應,悉令歡喜,各隨所樂,修學諸乘,出生無量大智音聲、不退轉聲、具足菩薩諸行音聲、如來一切智慧地聲;眾生聞此諸音聲已,無量無數阿僧祇眾生,修習善法,或學聲聞、辟支佛乘,或學無上摩訶衍乘;如來妙音,超絕眾相,言語道斷。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自在天王,有天寶女,名曰善口。於一語中,演出百千娛樂音聲,於彼一一娛樂音中,復出百千娛樂音聲。佛子!當知一善口聲,出生無量微妙音聲,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於一音中,出無量聲,隨其所應,悉令開解。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大梵天王,於梵眾中,出梵音聲,一切大眾,無不聞者,彼梵音聲,不出眾外;時,梵身諸天各作是念:『大梵天王唯與我語,不對餘天。』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出生無量無上妙音,應受化者,皆悉得聞,不出眾外。何以故?彼諸眾生,根未熟故,聞佛音者,各作是念:『今日如來,唯為我說,不為餘人。』如來所出音聲,亦無所出,聞佛音者,亦無所聞,能為眾生,施作佛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水性,皆同一味,隨器異故,味有差別。水無是念:『我作眾味。』如來妙音亦復如是,皆悉一味,謂解脫味,隨諸眾生,受化器異,應有差別。如來音聲,不作是知,不作是念:『我作種種,別異音聲。』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阿耨達龍王,興大重雲,滿閻浮提,普降大雨,百穀草木,皆悉滋長,江河池泉,一切盈滿,此大雨水,不從龍王身、心中出,而能饒益無量眾生;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興大悲雲,遍滿世間,普雨無上甘露正法,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出生善根,長養正法,具足諸乘。如來音聲,不從外來,亦不內出,而能饒益一切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摩那斯龍王,將欲降雨,先興重雲,彌覆虛空,凝停七日,而未降雨,先令眾生,究竟諸業。何以故?彼大龍王,慈悲心故,過七日已,漸降微雨,普潤大地;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將雨法雨,先興法雲,普覆眾生,未便即雨甘露正法,先令眾生,成熟諸根,諸根熟已,然後漸降甘露法雨。若即說深法,眾生恐怖。是故,如來漸漸微雨,一切種智,甘露法味。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海中,有大龍王,名大莊嚴。或連雨十日、或二十日、或百日、或千日、或百千日。佛子!雨不作是念:『我雨十日、乃至百千日。』但彼龍王有不可思議自在力故,或十日雨、乃至百千日雨;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欲雨微妙甘露正法,或十種音聲、或二十、或百、或千、或百千、或八萬四千行種種音聲,乃至無量億那由他聲,分別說法,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如來妙音,不作是念:『我能演說種種諸法。』又法界清淨,無有差別,化眾生故,所說不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復次,佛子!譬如娑伽羅龍王,欲現龍王大自在力,為欲饒益群生類故,從四天下,乃至他化自在天處,興大重雲,遍覆六天,有種種色:或有處,如閻浮檀金色,或有處,如瑠璃色,或有處,如白銀色,或有處,如玻瓈色,或有處,如玫瑰色,或有處,如碼碯色,或有處,如勝寶藏色,或有處,如赤真珠色,或有處,如妙香色,或有處,如種種衣色,或有處,如清淨水色,或有處,如種種雜色,如是等無量色雲,覆四天下,乃至六天覆已。出諸電光,所謂:閻浮檀金色雲出瑠璃電光、瑠璃色雲出閻浮檀金電光、白銀色雲出玻瓈電光、玻瓈色雲出白銀電光、玫瑰色雲出碼碯電光、碼碯色雲出玫瑰電光、勝寶藏色雲出赤真珠電光、赤真珠色雲出勝寶藏電光、妙香色雲出種種衣色電光、種種衣色雲出妙香色電光、淨水色雲出種種雜色電光、種種雜色雲出淨水電光、廣說乃至一種色雲出種種色電光、種種色雲出一種色電光。又震種種大雷音聲,令眾生歡喜,所謂:天女歌音、天娛樂音、龍女歌音、乾闥婆女歌音、緊那羅女歌音、大地音、大海音、鹿王音、或有異類奇妙種種鳥音、或種種歌音。爾時,龍王起若干風,降微細雨,饒益安樂無量眾生,從四天下,上至六天,普雨種種無量異雨。所謂:於大海中,雨名洪澍,無有斷絕;於他化自在天,普雨歌頌娛樂音聲;於化自在天,普雨解脫明淨光寶;於兜率陀天,普雨頂髻明月神珠;於夜摩天,普雨種種眾莊嚴具;於三十三天,普雨妙香;於四天王,普雨寶衣;於龍王宮,普雨赤明真珠;於阿脩羅處,普雨兵仗,名伏怨敵;於欝單越,普雨眾華;如是廣說,遍四天下,雨種種雨。然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根不同故,雨有差別;如來、應供、等正覺無上法王亦復如是,將欲應現無量大法,先以清淨身雲,普覆一切法界,隨其所應,示現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生身之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神力住持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色身之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種種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功德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智慧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不壞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無畏身雲;或有眾生,應見如來法界身雲。

「佛子!如來以如是等無量身雲,普覆一切世界,隨其所應,示現光明電光。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無所不至。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照無量無邊。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曰入佛微密之教。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明淨普照。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曰淨照。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入無盡藏陀羅尼門。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不亂正念。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不退智慧。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順入諸趣。或有眾生,得見如來光明電光,名普令眾生滿足諸願。

「佛子!如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普為眾生示現如來光明電光,現電光已,出生無量諸大三昧雷震音聲。所謂:出正覺三昧雷聲、離垢寂靜海三昧雷聲、一切法自在三昧雷聲、金剛圓滿三昧雷聲、須彌山王幢三昧雷聲、海印三昧雷聲、日光三昧雷聲、普令眾生歡喜三昧雷聲、無盡功德藏三昧雷聲、不壞解脫阿羅漢三昧雷聲。

「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於佛身雲,出生無量種種三昧雷聲。出雷聲已,欲說甘露法時,先現如來大智風輪瑞相,從無障礙大慈悲起,先令一切眾生及諸菩薩,身心柔軟,皆大歡喜。如來如是以正法雲、大慈悲雲、不可思議雲,令一切眾生,身心柔軟,然後乃雨不可思議大法雲雨。所謂:為坐道場一切菩薩雨不可壞法界大法雲雨,為最後身菩薩雨如來密教菩薩娛樂自在大法雲雨,為一生補處菩薩雨清淨普照大法雲雨,為得記菩薩雨如來莊嚴大法雲雨,為得忍菩薩雨功德寶智華不斷菩薩行大法雲雨,為向行菩薩雨不退行入化門甚深門無有疲厭大法雲雨,為初發心菩薩雨如來定行大慈大悲救護眾生大法雲雨,為樂緣覺者雨深知緣起離斷常見無壞解脫果法雲雨,為求聲聞者雨降伏煩惱怨敵智藏法雲雨,為修習長養善根眾生及決定不決定眾生雨種種歡喜法門雲雨。

「佛子!雨如是等十種無量無邊大法雲雨,充滿法界。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根不同故,如來法雨現有差別。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回到頂端↑
#2224027 - 2024-01-03 16:44:4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

「復次,佛子!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音聲十種無量;何等為十?所謂:知、見虛空等無量,無處不至故;知、見法界等無量,無處不徹故;知、見眾生界等無量,令一切眾生悉歡喜故;知、見行業等無量,廣說一切果報故;知、見煩惱等無量,究竟寂滅故;知、見種種音聲等無量,隨應受化無不聞故;知、見欲樂等無量,悉分別說諸解脫故;知、見三世等無量,無分際故;知、見智慧等無量,深入一切法故;知、見佛境界不退等無量,隨順如如法界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音聲,有如是等十種無量阿僧祇。」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世界欲壞時,  於彼虛空中,
 眾生福報力,  自然出四聲。
 於彼四禪中,  寂樂離眾苦,
 眾生聞是已,  厭離欲界身。
 十力亦如是,  自然出四聲,
 充滿於法界,  無處而不聞。
 眾生因緣力,  佛應四種聲,
 其有聞音者,  永度生死海。
 譬如因山谷,  出生呼聲響,
 從外一切音,  響聲隨應對。
 種種因緣起,  聞者亦不同,
 響不作是念,  我出種種音。
 如來聲如是,  出生無量音,
 隨應受化者,  一切無不聞。
 皆悉令歡喜,  調伏諸眾生,
 音聲亦無念,  我出種種音。
 譬如天妙音,  於彼虛空中,
 自然而演出,  覺悟諸天子。
 諸天子聞此,  正法妙音聲,
 修習不放逸,  厭離於五欲。
 十力亦如是,  出生微妙聲,
 法雲音充滿,  一切諸世界。
 令眾生覺悟,  彼音無生滅,
 若有得聞者,  皆悉證菩提。
 如自在天王,  寶女名善口,
 於一音聲中,  出生百千聲。
 復於一一音,  出生百千聲,
 諸天若聞者,  一切皆悅樂。
 十力亦如是,  於彼一音中,
 隨應一時演,  眾生數等音。
 眾生聞音已,  除滅諸煩惱,
 音聲不作念,  我能有所滅。
 譬如大梵王,  出清淨梵音,
 一切梵天眾,  無有不聞者。
 一一梵音聲,  令梵眾歡喜,
 遍滿梵天眾,  音聲不出外。
 功德大梵王,  安處如來座,
 演出一妙音,  充滿諸法界。
 隨應受化者,  一切無不聞,
 聲不出眾外,  以無信心故。
 譬如諸水性,  皆悉同一味,
 清淨離垢濁,  具足八功德。
 所因地不同,  眾器各別異,
 隨彼因緣故,  水味有差別。
 佛子應當知,  一切智音聲,
 如來微妙音,  悉同解脫味。
 眾生所造行,  若干差別故,
 善逝隨應化,  所聞各不同。
 譬如阿耨達,  自在大龍王,
 興雲覆世間,  普雨潤大地,
 長養諸叢林,  百穀藥草等,
 彼所降雨水,  不從身心出。
 如來亦如是,  初興大法雲,
 普覆諸法界,  雨大甘露法。
 令眾增善根,  除滅煩惱熱,
 而彼甘露法,  不從身心出。
 譬如大龍王,  名曰摩那斯,
 七日起重雲,  凝停不降雨。
 普令一切眾,  究竟諸事業,
 漸降微細澤,  然後乃大雨。
 十力興法雲,  普覆諸法界,
 雨大甘露法,  饒益諸群生。
 隨應受化者,  為彼說深法,
 聞者不恐怖,  究竟成菩提。
 譬如大龍王,  名曰大莊嚴,
 先布密重雲,  然後降大雨。
 或十二十日,  乃至百千日,
 雨水等一味,  眾生故不同。
 究竟至如來,  大辯之彼岸,
 或說十法門,  乃至百千門。
 或說八萬四,  乃至無量行,
 如來不生念,  我分別法界。
 譬如海龍王,  名曰娑伽羅,
 先興密重雲,  彌覆四天下。
 普雨一切處,  各各悉不同,
 龍王心平等,  亦無有憎愛。
 最勝亦如是,  無上法龍王,
 興起大悲雲,  普覆於一切。
 為道場菩薩,  雨大甘露法,
 隨其所應化,  如來心平等。◎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此菩薩摩訶薩知心意識,非即如來,但知如來智無量故,心亦無量。佛子!譬如虛空悉為一切萬物所依,而彼虛空無所依止;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悉為一切世間智慧、離世間智之所依止,而如來智無所依止。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最初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清淨法界,悉為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解脫之所依止,而清淨法界無增無減;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為一切世間、出世間智,算數巧術一切眾智之所依止,而如來智無增無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四大海水,悉能澤潤四天下地,八十億小洲,若有眾生於彼諸處方便求水,無往不得,而彼大海不作是念:『我能資給諸眾生水。』如來智慧大海亦復如是,悉能澤潤一切眾生心,彼諸眾生各於法門修習善根,皆得智慧光明,而如來不作是念:『我能悉與眾生智慧。』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種寶珠;此四種寶悉生海中,一切眾寶若無此寶,海中眾寶悉皆滅失。何等為四?一、名眾寶積聚,二、名無盡寶藏,三、名遠離熾然,四、名一切莊嚴聚,是為四寶。佛子!此四種寶,一切阿脩羅、迦樓羅、諸龍神等悉不得見,何以故?娑伽羅龍王密置深寶藏故,此四種寶端嚴方正;如來、應供、等正覺海亦有四種大智寶珠,出生一切聲聞、緣覺、學、無學智、及諸菩薩智慧大寶。何等為四?一、名無染巧妙方便清淨智寶,二、名分別演說有為無為清淨智寶,三、名分別演說一切諸法而不壞法界清淨智寶,四、名應化眾生未曾失時清淨智寶,是為如來大海四種清淨智寶。佛子!此如來四種清淨智寶一切眾生無能見者,何以故?此四種智慧大寶安置如來微密法寶藏故,菩薩慧光端嚴殊特。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此四種寶悉能消竭大海無極之水。何等為四?一、名日藏光明大寶,二、名離潤光明大寶,三、名火珠光明大寶,四、名究竟無餘光明大寶。佛子!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四域天下、金剛圍山乃至非想、非非想處皆悉漂沒。佛子!此日藏光明大寶能變海水悉成為酪,離潤光明大寶能變酪海悉成為酥,火珠光明大寶能悉熾然酥海,究竟無餘光明大寶悉然酥海永盡無餘;如來、應供、等正覺海,亦有四種智光摩尼大寶,照諸菩薩具足修習一切眾行,乃至成佛平等智慧。何等為四?一者、永息一切不善波浪智光大寶,二者、滅一切法愛智光大寶,三者、大慧智光大寶,四者、與如來等無量智光大寶。佛子!彼菩薩摩訶薩修集菩提時,起無量生死不善波浪,一切諸天、阿脩羅等悉無能止,如來以息一切不善波浪智光大寶,照耀菩薩不善波浪,令永止息,堅固安住無上三昧;以滅一切順法愛智光大寶,滅一切三昧難舍味著;以大慧智光大寶,滅一切無明淨慧通達;以與如來等無量智光大寶,以少方便出生如來智慧之地。佛子!若無如來四種智光大寶,乃至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從水輪際,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依虛空住,謂無色界眾生處、色界眾生處、欲界眾生處。此三界處悉依虛空,而彼虛空無有迫迮;如來智慧亦復如是,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知有為法智慧,知無為法智慧,如是等一切智慧悉依如來智慧而起,悉依如來智慧而住,如來智慧無有迫迮,何以故?如來智慧無所不至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雪山頂有藥王樹,名非從根生非不從生,彼藥王樹從六百八十萬由旬,下極金剛地,水輪際生。佛子!此藥王樹若生根時,閻浮提樹一切根生;若生莖時,閻浮提樹皆悉生莖,若生枝葉華果時,閻浮提樹一切悉生枝葉華果。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是故名曰不從根生非不從根。佛子!此藥王樹一切諸處,皆悉生長,唯除二處,所謂地獄深阬及水輪中不得生長,而大藥王樹亦不舍生性;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亦復如是,從一切如來種姓中生,於過去世修習大慈悲等無量無邊功德。堅固正住,不可傾動。三世無量善根智慧,皆悉普覆一切世間,除滅一切惡道眾難,巧方便莖,淨法界枝,諸禪三昧解脫之葉,七覺意華無上解脫果,陀羅尼持初無增減。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復有異名,名根堅固不壞。何以故?不舍不斷菩薩眾行,是故其根名曰不壞。彼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初生根時,一切菩薩悉生大慈悲根,未曾舍離一切眾生;初生莖時,一切菩薩皆悉生長堅固精進正直心莖;初生枝時,一切菩薩生長一切波羅蜜枝;初生葉時,一切菩薩生長一切淨戒威儀頭陀功德之葉;初生華時,一切菩薩善根莊嚴相好華敷;初生果時,一切菩薩得無生忍受佛記果。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除二處不得生長,所謂:聲聞、緣覺、涅槃、地獄、深阬及諸犯戒、邪見、貪著、非法器等,而如來樹非不生長,其餘一切應受化者皆悉生長,而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不增不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火劫起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大地草木金剛圍山,皆悉熾然燒盡無餘。設有一人若以乾草投彼火中,寧得不然?答言:『不也,無不燒盡。』佛子!彼所投草猶可不盡。如來智慧於一切眾生、一切佛剎、一切劫數、一切諸法無不悉知,若有不知,無有是處。何以故?如來智慧不可破壞悉明達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壞散,悉能壞散磨滅大千世界金剛圍山一切萬物。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外復有風起,名障壞散風災,不令風災得至餘方。佛子!若無此障風,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無不散滅;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有大智風,名曰散滅一切煩惱,悉能散滅一切菩薩煩惱習氣。如來復有巧方便智風,能持一切菩薩,不令究竟盡滅墮於聲聞、辟支佛地。菩薩摩訶薩得此巧方便智風力故,能過聲聞、辟支佛地,究竟佛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有眾生無眾生身、如來智慧不具足者。但眾生顛倒,不知如來智遠離顛倒,起一切智、無師智、無礙智。佛子!譬如有一經卷如一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一切所有無不記錄。若二千世界等,悉記二千世界中事。小千世界等,悉記小千世界中事。四天下等,悉記四天下事。須彌山王等,悉記須彌山王事。地天宮等,悉記地天宮殿中事。欲天宮等,悉記欲界天宮殿中事。色天宮等,悉記色界天宮殿中事。若無色天宮等,悉記無色界天宮殿中事。彼三千大千世界等經卷在一微塵內,一切微塵亦復如是。

「時,有一人出興於世,智慧聰達,具足成就清淨天眼,見此經卷在微塵內,作如是念:『云何如此廣大經卷在微塵內而不饒益眾生耶?我當勤作方便,破彼微塵,出此經卷,饒益眾生。』爾時,彼人即作方便,破壞微塵,出此經卷,饒益眾生。佛子!如來智慧無相,智慧無礙,智慧具足,在於眾生身中,但愚癡眾生顛倒想覆,不知、不見、不生信心。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天眼觀察一切眾生。觀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異。』如來即時教彼眾生修八聖道,舍離虛妄顛倒;離顛倒已,具如來智,與如來等,饒益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等無量無數諸勝妙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心。」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欲知如來心,  應解最勝智,
 如來智無量,  最勝心亦然。
 十方諸世界,  一切眾生類,
 皆悉依虛空,  虛空無所依。
 一切法界中,  眾生種種樂,
 方便巧智術,  依最勝智起。
 一切諸智慧,  悉依善逝智,
 如來最勝智,  寂然無所依。
 聲聞緣覺乘,  解脫智慧果,
 悉從法界起,  法界無增減。
 最勝智如是,  能起一切智,
 學智無學智,  了達有無智。
 善逝無上智,  出生一切智,
 非生非不生,  皆悉無增減。
 譬如大海水,  澤潤一切地,
 眾生善方便,  求水無不得。
 大海地無念,  我與眾生水,
 大海無增減,  方便求悉得。
 十方諸世界,  一切群生類,
 善逝智慧海,  皆悉能潤澤。
 各各勤方便,  修習諸法門,
 一切修行者,  疾得智慧光。
 如娑伽龍王,  有四妙寶珠,
 密置深寶藏,  眾生無能見。
 端嚴而方正,  常住於大海,
 因此四摩尼,  生出一切寶。
 最勝四種智,  無量不可稱,
 出生一切眾,  無量諸智慧。
 安住大乘藏,  無量德莊嚴,
 除受記菩薩,  一切莫能見。
 譬如大海中,  有四摩尼寶,
 光焰甚勐熱,  能消大海水。
 若無此四寶,  天地悉漂沒,
 大海無增減,  四域皆安住。
 如來四種智,  無量不可稱,
 能止諸菩薩,  不善根波浪。
 一切三世間,  欲色無色界,
 離我及我所,  安住於虛空。
 善逝智亦然,  一切智根本,
 聲聞學無學,  及諸緣覺智。
 菩薩普饒益,  無量甚深智,
 悉依如來智,  如來智無依。
 如彼雪山頂,  有大藥王樹,
 名不從根生,  非不從根生。
 由此藥王樹,  生長因緣故,
 悉生閻浮提,  一切諸樹林。
 彼樹根生時,  一切樹根生,
 莖枝葉華實,  一切亦如是。
 清淨甚深智,  如來性中生,
 依因如來智,  出生修行智。
 一切菩薩行,  無量諸功德,
 如來智樹王,  平等心地生。
 譬如劫盡時,  勐盛大火災,
 設人投乾草,  猶可燒不盡。
 善逝清淨智,  無量無有邊,
 悉能分別知,  三世眾生類。
 又知一切劫,  一切諸佛剎,
 如是無量法,  如來悉了知。
 譬如劫盡時,  風災名壞散,
 能壞諸大地,  金剛及須彌。
 剎外有風起,  名曰障散壞,
 若無此風者,  十方悉磨滅。
 十力亦如是,  智慧風無量,
 皆悉能散滅,  菩薩諸煩惱。
 如來方便智,  攝取諸菩薩,
 過聲聞緣覺,  安住如來地。
 譬如微塵內,  有一大經卷,
 三千世界等,  無益眾生類。
 爾時有一人,  出興於世間,
 破塵出經卷,  饒益一切世。
 如來智如是,  眾生悉具有,
 顛倒妄想覆,  眾生不知見。
 如來教眾生,  修習八聖道,
 除滅一切障,  究竟成菩提。◎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境界?此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無邊無礙智慧,知一切眾生,是如來境界。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法、一切眾生行,如如不壞境界、無礙法界境界、實際無際境界、無量虛空境界、非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佛子!一切眾生無量故,如來境界無量;一切世間無量故,如來境界無量;乃至非境界境界無量故,如來境界無量;非境界至一切處而無所至,如來境界亦復如是。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心境界是如來境界。如心境界無量故,如來境界無量。何以故?隨心無量,出生智慧亦復如是。

「佛子!譬如大龍隨心降雨,雨不從內亦不從外;如來境界,亦復如是,隨心所念,於念念中出生無量不思議智。彼諸智慧,悉無來處。佛子!一切大海水皆從龍王心願所起;如來智海亦復如是,悉從大願力起。佛子!如來智海無量無邊,不可言說、不可思議。我說小諭,汝今諦聽:佛子!此閻浮提內流出二千五百河水,悉入大海。俱耶尼內流出五千河水,悉入大海。弗婆提內流出八千四百河水,悉入大海。欝單越內流出一萬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內如是二萬五千九百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於意云何此水多少?」

答言:「甚多。」

「佛子!復有十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悉過前水。百光明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大莊嚴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摩那斯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大雷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難陀跋難陀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無量光明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流注不斷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大勝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金剛光明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佛子!如是等八十億龍王,各雨大海,展轉過前。娑伽羅龍王太子,名曰佛生,雨大海中,復悉過前。

「佛子!彼十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百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大莊嚴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摩那斯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大雷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難陀跋難陀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無量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流注不斷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大勝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金剛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如是等廣說,乃至娑伽羅龍王太子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佛子!如彼十龍王及八十億龍王,乃至娑伽羅龍王太子,雨大海中及其淵池,皆悉不及娑伽羅龍王所雨大海;娑伽羅龍王所住淵池,湧出流入大海倍復過前。彼湧流水青瑠璃色,盈滿大海,湧出有時。是故,海潮常不失時。佛子!如是大海,其水無量、珍寶無量、眾生無量、大地無量。佛子!於意云何彼大海水為無量不?」

答言:「實爾。其水深廣,不可為諭。」

「佛子!如是海水深廣無量,於如來無量智海,百分不及其一,乃至不可為譬;但隨所應化,為作譬諭。佛子!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智海,深廣無量。從初發心乃至不斷菩薩無量行故,知、見道品寶無量不斷三寶故,知、見無量眾生歡喜長養一切聲聞、學、無學及緣覺故,知、見大地無量從歡喜地乃至究竟無礙智地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境界,無量饒益一切眾生無量智慧故。」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離垢淨境界,  無量不可稱,
 殊勝願力故,  一切無有量。
 譬如心境界,  無量無有邊,
 一切諸十力,  境界亦如是。
 譬如大龍王,  不離於本處,
 以心願力故,  其雨無有量。
 雨水無從來,  亦無有去處,
 龍王願力故,  隨心雨無量。
 一切十方剎,  十力亦如是,
 本無所從來,  去亦無所至。
 無量諸境界,  悉從心緣起,
 一切諸法界,  皆入一毛道。
 譬如大海水,  無量無有邊,
 眾生及珍寶,  大地亦無量。
 海水常湛然,  皆悉同一味,
 隨眾生受用,  其味各不同。
 最勝亦如是,  智慧海無量,
 三寶最勝故,  是故寶無量,
 聲聞學無學,  辟支佛無量,
 具修無上道,  故說地無量。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行?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無礙行、如如行,是如來行如如,過去不滅,未來不至,現在不起,如來行亦如是,不滅、不至、不起。佛子!譬如法界無量無縛。何以故?法界無身故。如來行亦如是,無量無縛。何以故?如來行無身故。佛子!譬如鳥飛虛空,經百千年所遊行處不可度量;未遊行處亦不可量。何以故?虛空無分齊故。如來、應供、等正覺行亦復如是,若使有人於百千億那由他劫,分別解說如來之行;已解說者不可限量,未解說者亦不可量。何以故?如來行無分齊故。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住如來住,無所住故;而能普為一切眾生,示現開導如來之行,眾生見已出過一切諸障礙道。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安住虛空,以清淨眼觀察大海龍王宮殿,奮勇勐力,以左右翅博開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有命盡者,而撮取之。如來、應供、等正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安住無礙虛空之中,以清淨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有善根已成熟者,奮勇勐十力、止觀兩翅,博開生死大愛海水,隨其所應出生死海,除滅一切妄想顛倒,安立如來無礙之行。

「佛子!譬如日月周行虛空,不作是念:『我行虛空從何所來?去至何所?』如來亦復如是,周行無礙解脫虛空,分別一切法界,饒益一切眾生,廣作佛事,如來不作是念:『我有去來。』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無邊勝行,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譬如如無盡,  無生亦無滅,
 亦無有方處,  求之不可見。
 如來亦如是,  境界不可量,
 遠離於三世,  其性悉如如。
 譬如諸法界,  非界非不界,
 非有亦非無,  非量非無量。
 功德持如是,  所行不可量,
 非有亦非無,  其身本無故。
 如鳥飛虛空,  經由百千年,
 行處未行處,  皆悉不可量。
 若人百千劫,  演說如來行,
 已說及未說,  皆悉不可量。
 譬如金翅鳥,  安住於虛空,
 觀察龍王宮,  撮取其男女。
 十力亦如是,  安住如來行,
 善根純熟者,  令出煩惱海。
 譬如淨日月,  周行於虛空,
 安樂一切眾,  不念我能爾。
 如來亦如是,  遊行諸法界,
 度脫一切眾,  不念我能度。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此菩薩摩訶薩知、見菩提,解一切義,滅除疑惑,不二等覺,無相、無行、無退、無量、無邊、無縛、無脫,遠離二邊知處非處;知一切字一切語言法,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知一切根煩惱習性,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諸法。佛子!譬如大海為一切眾生色像之印,是故大海說名為印;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亦復如是,一切眾生心念諸根,現菩提中,而無所現,故說如來為一切覺。

「佛子!一切諸佛菩提,一切文字所不能記,一切語言所不能說,不可為譬,但隨所應如來為之分別演說。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成菩提時,住佛方便,得一切眾生等身;得一切法等身;得一切剎等身;得一切三世等身;得一切如來等身;得一切諸佛等身;得一切語言等身;得一切法界等身;得虛空界等身;得無礙法界等身;得出生無量界等身;得一切行界等身;得寂滅涅槃界等身。佛子!隨如來所得身,當知音聲及無礙心亦復如是,如來具足如是等三種清淨無量。佛子!如來身中,悉見一切眾生髮菩提心,修菩薩行,成等正覺,乃至見一切眾生寂滅涅槃,亦復如是,皆悉一性。以無性故;無相、無盡、無生、無滅故;我、非我性故;眾生、非眾生性故;覺、無所覺故;法界無自性故;虛空界無自性故;如是等覺一切無性無盡智、自然智,一切如來無極大悲度脫眾生。

「佛子!譬如虛空界,世界若成、若敗,常無增減。何以故?虛空無生滅故。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若成、未成,常無增減,一性無性,舍離眾性。

「佛子!設有一人出興於世,彼能化作恆沙等心。彼一一心,悉能化作恆沙如來,無色、無形,如是恆沙等劫,常化不絕。於意云何?彼化如來寧為多不?」

答曰:「我知仁意,若化、不化,等無有異。」

「善哉!善哉!佛子!誠如所言。佛子!設使一切眾生於一念中,悉成正覺,若成、未成,皆悉平等。何以故?菩提無性故。無增無減,如來菩提皆悉一性,所謂:無性。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成正覺已,正受三昧,名曰善覺。正受三昧已,得菩提身數,與一切眾生身等。如一三昧,一切三昧、一切法門,亦復如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身。

「復次,佛子!菩薩摩訶薩於一毛道,悉知一切眾生等如來之身;如一毛道,一切毛道、一切法界處亦復如是。何以故?如來菩提身,無處不至、無處不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本求菩提,勤修精進,往詣道場菩提樹下,處師子座,成最正覺,究竟菩提。

「復次,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自知身中悉有一切諸佛菩提。何以故?彼菩薩心不離一切如來菩提故。如自心中,一切眾生心中,亦復如是,無量無邊,無處不有,不可破壞,不可思議。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方便法門,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菩提。」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菩提非二法,  遠離於二邊,
 除滅一切惡,  平等覺諸法。
 了達一切法,  皆悉如虛空,
 非我非無我,  等覺一切法。
 譬如諸大海,  一切眾生類,
 色像悉顯現,  故說一切印。
 十方世界中,  一切眾生類,
 無上菩提海,  無法而不現。
 譬如虛空性,  世界成壞時,
 若成若未成,  虛空無增減。
 最勝亦如是,  無上菩提道,
 若覺若未覺,  一性亦無性。
 譬如無量劫,  念念化諸佛,
 若化若不化,  皆悉等無異。
 設一切眾生,  一時成正覺,
 若成若未成,  菩提無增減。
 最勝有三昧,  名曰為善覺,
 道場成菩提,  逮得此三昧。
 普放無量光,  一切眾生等,
 除滅一切闇,  開悟諸群生。
 三世一切劫,  佛剎及諸法,
 諸根心心法,  一切虛妄法。
 於一佛身中,  此法皆悉現,
 是故說菩提,  無量無有邊。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轉法輪?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一切願、一切法,轉無所轉,本無所起,三轉圓滿,皆悉清淨,悉能遠離一切邪見,離欲際非際。一切諸法,如虛空際不可言說,一切法寂滅涅槃性故;菩薩摩訶薩知、見一切文字,一切語言法,悉轉法輪,如來音聲無所不至故;知、見法輪如響,真實法性故;知、見一切音聲皆是一聲,如來以此而轉法輪,佛轉法輪無有主故;知、見轉法輪無漏無盡,內外無所有故。

「佛子!譬如文字,於無量無數劫說不可盡;如來、應供、等正覺轉正法輪,亦復如是,一切文字,一切語言,說不可盡。如來法輪悉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佛子!譬如字章,悉入一切字數、一切事數、一切語言數、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而無所住。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於一切處,無所不入,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一切心,亦無所住。一切眾生諸語言法,皆為法輪音聲所攝。何以故?一切音聲不離法輪音聲故。

「復次,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出生法門轉法輪。何等為如來出生法門轉法輪?如來以一切眾生念念心心行等音聲,為一切眾生而轉法輪。何以故?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有三昧,名曰究竟無礙無畏,如來正受三昧,而轉法輪。如來入此三昧已,出生一切眾生等音,於一一音中,復生一切眾生等音,而轉法輪,悉令眾生皆大歡喜。佛子!若如是知轉法輪者,當知是人,則為隨順一切佛家,不如是知,則不隨順諸如來家。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轉法輪。」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如來轉法輪,  三世無不至,
 所轉無所轉,  求之不可得。
 譬如諸文字,  說之不可盡,
 十力亦如是,  轉法輪無盡。
 譬如章文字,  悉入一切數,
 所入無所入,  法輪亦如是。
 普入一切音,  所入無所入,
 彼亦無自性,  能令一切喜。
 出過一切數,  究竟成菩提,
 欲說真實義,  是故入三昧。
 以彼三昧力,  出生妙音聲,
 悉與眾生等,  而轉正法輪。
 又復悉於彼,  一一諸音聲,
 出生無量音,  眾生語言法。
 大自在無念,  我出彼眾音,
 隨其受化者,  一切無不聞。
 譬如諸文字,  不內亦不外,
 無漏不可盡,  亦復無積聚。
 十力亦如是,  轉清淨法輪,
 無漏不可盡,  諸佛大神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
↑回到頂端↑
#2224028 - 2024-01-03 16:48:12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四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大般涅槃?此菩薩摩訶薩欲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大般涅槃者,當如是知如如般涅槃,如來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如實際、如法界、如虛空界、如實性、如離欲際、如無相際、如我性際、如一切法性際、如真實際般涅槃,如來大般涅槃亦復如是。何以故?涅槃非生滅法,若法不生,當知不滅,去無所至。

「佛子!如來、應供、等正覺不為菩薩演說顯現如來究竟涅槃。何以故?欲令諸菩薩於一念中,普見三世一切諸佛悉現前故。出生一切如來妙色,亦復不起二不二想。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遠離諸想,無染著故。

「佛子!但如來欲令眾生歡喜,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憂悲感慕,故示現涅槃。其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何以故?如來常住如法界故;為化眾生,示現涅槃。

「佛子!設有日出照現世間,圓滿明淨與法界等,於一切世界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日無是念:『我能普現一切淨水。』佛子!彼時或有一水器破,日影不現。於意云何?彼影不現,豈日過耶?」

答曰:「不也!水器破,故日影不現。」

「佛子!如來智慧圓滿淨日,一念出現,悉能照明一切世界、一切法界、一切眾生,滅除垢濁,淨心水器,影無不顯,常現在前;但破器濁心眾生,不見如來法身影像,應見涅槃而得度者。是故,如來現般涅槃,其實如來不生不滅,永無滅度。佛子!譬如大火,於一切世界能為火事,焚燒草木無不盡者。有時彼火至無草木城邑聚落,自然而滅。於意云何?一切世間火悉滅不?」

答曰:「不也!」

「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施作佛事,或一佛剎化度已周,示現涅槃。於意云何?一切世界如來悉滅度耶?」

答曰:「不也!」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大般涅槃。

「復次,佛子!如大幻師,善知幻術。安住此術,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城邑聚落、大王之都;普現幻身,住持幻身,壽命無盡。時,此幻師於彼城邑聚落、大王之都,隨事訖處,便舍幻身。於意云何?為三千大千世界幻身悉舍滅耶?」

答曰:「不也!」

「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復如是,善知大慧幻術,具足出生巧方便慧,於一切法界普能示現如來幻身,常住如法界,究竟如虛空,隨諸佛剎教化度脫,已周訖處,示現涅槃;當知不以一佛剎示現涅槃故,如來究竟永滅度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大般涅槃。

「復次,佛子!如來示現般涅槃時,先入不動三昧。入三昧已,於一一身各放無量億千那由他大光;一一光明各出無量阿僧祇妙寶蓮華;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不可說妙寶華須;一一華須各有寶師子座;一一座上各有如來結跏趺坐。彼時所現諸如來身,悉與一切眾生數等。功德具足,相好莊嚴,究竟本願。時,有眾生善根熟者見如來,身心皆調伏稟受道化,彼如來身究竟安住,盡未來際,隨一切眾生所應受化,未曾失時。彼如來身無有處所,非實非虛。如來但欲究竟過去諸大願故;欲令眾生長養諸善根故;應現其身常住不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應供、等正覺大般涅槃。

「復次,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見如來涅槃無量無邊究竟法界無所障礙,不生、不滅,淨如虛空,安住實際,隨其所應而示現之。本願所持,不舍一切眾生、一切佛剎、一切諸法。」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譬如圓滿日,  一切法界等,
 影現一切水,  唯除諸破器。
 最勝亦如是,  普現一切世,
 眾生無信心,  謂佛入涅槃。
 譬如勐盛火,  焚燒一切物,
 無草木聚落,  火則自然滅。
 最勝亦如是,  充滿於法界,
 究竟諸佛事,  示現入涅槃。
 譬如大幻師,  示現無量身,
 如來亦如是,  普現一切身。
 究竟諸佛事,  示現般涅槃,
 隨應受化者,  以此而示現。
 最勝有三昧,  名曰不可動,
 究竟佛事已,  然後入此定。
 念出無數佛,  又放無量光,
 光有無量華,  華有無量佛。
 最勝無量身,  充滿諸法界,
 積集功德者,  一切無不見。
 善逝淨法身,  無量法界等,
 壽命淨莊嚴,  一切悉具足。
 猶如無生性,  如來興亦然,
 猶如無生性,  涅槃亦如是。
 悉離語言道,  不可為譬諭,
 天中天難勝,  具足一切德。

「佛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見於如來、應供、等正覺所見聞恭敬供養所種善根?此菩薩摩訶薩知、見於如來所見聞恭敬供養所種善根,皆悉不虛,功德無盡;離一切愛,究竟解脫,果報不虛,滿足諸願,於一切有為法中,不可窮盡,而能隨順無為智慧,起諸佛智究竟未來際,具足一切諸如來地。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消要從身過;至金剛輪際,然後乃住。所以者何?以彼金剛不可消故如是。佛子!於如來所少植善根,能壞一切有為煩惱,乃至究竟如來涅槃智慧,然後乃住。所以者何?於如來所植諸善根不可盡故。佛子!譬如須彌山等大乾草聚,若有人持如芥子火,悉能燒盡。何以故?火性悉能燒故。佛子!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悉能燒滅一切煩惱,無有遺餘,究竟涅槃。何以故?於如來所種諸善根性究竟故。佛子!譬如雪山有大藥王,名曰善現,若有見者,眼得清淨;若有聞者,耳得清淨;若聞香者,鼻得清淨;若嘗味者,舌得清淨;若有觸者,身得清淨;若取彼地土,悉能除滅無量眾病,安隱快樂;如來、應供、等正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常以一切諸方便行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戒香,鼻得清淨;若有得味如來法味,舌得清淨,得金剛廣長清淨舌根,悉能演說一切言音;若有得觸如來光者,彼人即得清淨色身,究竟逮得無上法身;若有念如來者,得念佛三昧,正念不亂;若有得經卷地如來塔廟,禮拜供養,彼眾生等具足善根,滅煩惱患,得賢聖樂。佛子!乃至不信邪見眾生,見聞佛者,彼諸眾生於見聞中所種善根果報不虛,乃至究竟涅槃,斷一切惡諸不善根,具足善根。佛子!於如來所見聞供養恭敬所種善根不可言說,不可為諭。何以故?如來不可思議,過思議故;但隨所應,佛為作諭。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見於如來所見聞恭敬供養種諸善根。」

爾時,諸菩薩摩訶薩白普賢菩薩言:「佛子!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

「佛子!此經名為一切諸佛微密法藏。一切世間不能思議,如來所印大智光明開發示現如來種性;長養一切菩薩功德,一切世間無能破壞;隨順一切如來境界,令一切眾生皆悉清淨;分別演說佛究竟法。佛子!如是經典,但為乘不思議乘菩薩摩訶薩一向專心求菩提者分別解說,不為餘人。何以故?此經不入一切眾生之手,唯除菩薩。佛子!譬如轉輪聖王所有七寶,因此寶故,行轉輪王法。聖王七寶無堪持者,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具足成就聖王相者。佛子!若轉輪王無此太子具眾德者,王命終後,此諸寶等自然散滅。佛子!此經如是不入一切眾生之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從諸如來種姓家生,種如來相諸善根者;若無此等佛之真子,斯經則滅。何以故?一切聲聞、緣覺不聞此經,何況受持、書寫、解說,無有是處。唯除菩薩摩訶薩能自誦持、書寫經卷。佛子!是故菩薩摩訶薩聞此經者,歡喜恭敬,頂戴受持。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少作方便,必決定得無上菩提。佛子!菩薩摩訶薩雖無量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習道品善根,未聞此經,雖聞不信,受持隨順,是等猶為假名菩薩,不從如來種姓家生。佛子!若菩薩摩訶薩得聞此經,聞已信向受持隨順,當知此等為真佛子,從佛家生,隨順一切如來境界,具足一切菩薩正法,安住一切種智境界,遠離一切世間諸法,出生長養如來所行,到一切菩薩諸法彼岸,於如來自在正法心無疑惑,究竟安住無師之地,深入一切如來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此經已,應當發平等意、行無量心,遠離一切虛妄之想,究竟直心面對,正念一切如來,修習平等清淨,猶如虛空;分別觀察一切菩薩行業與法界等,具足成就一切智智,遠離一切世間垢濁,發清淨心,充滿一切十方世界,深入一切菩薩法門,平等觀察三世諸佛,具足善根功德智慧,深入此等一切諸法,而無所入,不念一法,不念二法,悉平等觀無量諸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等功德,少作方便,得無師智。」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若見聞如來,  恭敬及供養,
 所植諸善根,  無量不可稱。
 一切有為中,  不可得窮盡,
 寂滅諸煩惱,  離苦得涅槃。
 譬如有一人,  吞服少金剛,
 究竟不可消,  下至金剛際。
 如是十力所,  見聞供養福,
 具足金剛智,  煩惱滅無餘。
 譬如乾草積,  等彼須彌山,
 投火如芥子,  燒盡悉無餘。
 如是善逝所,  若植少功德,
 燒滅諸煩惱,  正趣到涅槃。
 譬如雪山中,  有大藥王樹,
 見聞嗅味觸,  除滅一切患。
 十力亦如是,  若有見聞者,
 修習勝功德,  究竟成菩提。」

爾時,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等世界,六種震動: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及十八相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覺、遍覺、等遍覺,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湧、遍湧、等遍湧。

爾時,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眾華雲,勝過諸天;雨寶衣雲、蓋雲、幢雲、幡雲、香雲、塗香雲、鬘雲、莊嚴雲、眾寶雲、菩薩讚歎雲、菩薩身雲、三藐三菩提雲,普令不可思議世界皆悉清淨,雨如來妙音聲雲,充滿無量無邊法界。如此四天下,佛神力故,令諸菩薩皆大歡喜,一切十方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各過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等世界之外,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等如來,悉現其身,若近對面,同號普賢。現已,咸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承佛神力,隨順深法解說不可思議如來性起正法。佛子!我等諸佛亦說此法,十方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亦復如是;說此經時,百千佛剎微塵等菩薩,得菩薩一切明,一切三昧,授一生記,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佛剎微塵等眾生,發菩提心,我等悉與授記,於未來世當成佛道,悉同一號,號佛勝境界。是故,我等普為未來諸菩薩故,護持此經,令久住世。如此四天下所度眾生,十方無量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不可說法界、虛空界等一切世界所度眾生,亦復如是。盧舍那佛本願力故,法如是故,善根力故,如來無盡智故,如來不失時故,隨其所應化菩薩故,廣行普賢菩薩行故,示現一切種智故。」

爾時,十方各過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等世界之外,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等菩薩,來詣此土,充滿一切法界,示現菩薩大妙莊嚴,放大光明網,震動一切世界,壞散一切諸魔宮殿,除滅一切惡道諸難,照明一切如來功德,讚歎一切如來正法,普雨無量無邊供養雲雨,示現無量種種異身,示現己身,是無量諸佛法門之器。時,彼諸菩薩承佛神力,各作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是如來不可壞法。佛子!我等一切悉名普賢,於普光明世界普勝如來所淨修梵行;彼諸佛所亦說是經:如是句,如是味,如是行,如是相貌。佛子!我等承佛神力故,法如是故,於彼世界來詣此土,為汝作證。一切十方盡法界、虛空界等一切世界,亦復如是。」

爾時,普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一切諸菩薩眾。欲重明如來性起正法,欲說如來無量功德,欲明如來正法不可沮壞,欲生一切菩薩無量智慧法明,欲說一切具足佛法,欲觀察一切群生類心,欲隨所應化不失時,欲分別一切無量無邊菩薩正法,欲顯現一切如來變化自在莊嚴,欲明一切如來一身無異,欲出生一切菩薩無量本行,以偈頌曰:

「一切諸如來,  所成就威儀,
 舉世悉稱譽,  無能為譬諭。
 為饒益眾生,  令悉開解故,
 以非諭為諭,  顯現真實義。
 如是微密法,  無量劫難聞,
 精進智慧者,  乃聞如來藏。
 若有聞此經,  歡喜恭敬者,
 此等已過去,  供養無量佛。
 當知如此人,  諸天常讚歎,
 一切諸善逝,  攝取常守護。
 一切諸善逝,  世上世間勝,
 最勝歡喜眾,  此經為內藏。
 能出生無量,  一切白淨道,
 是故離放逸,  一心常奉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一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寂滅道場普光法堂,坐蓮華藏寶師子座,成等正覺;念不二念,無相念;住佛所住,等一切佛;到無礙趣,得不還法,無礙境界,住不思議,遠離三世;於一切世界普現其身,知一切法具足成就一切妙行,永滅疑惑,離虛妄身,能與一切菩薩無量智慧,住佛無二法,究竟到彼岸,具足如來不可沮壞智慧法門,究竟無量無邊虛空、法界等如來諸地;與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一切佛剎微塵等菩薩摩訶薩俱,悉是一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各從十方世界來集,具足成就一切菩薩方便智慧,善巧方便,調伏眾生,悉令安住菩薩正法,分別了知一切世界,觀察明達解脫境界,悉已除滅一切虛妄,具足成就一切妙行,善攝眾生深入無量巧方便法,善知一切眾生果報,善知一切眾生心,使諸根境界方便;三世一切諸佛所說句味及義,善聞受持,廣為人說;善入無量無邊世間,離世間法;善能解了諸有為法,皆悉無二;於一念中得一切佛智,於念念中,善能示現成等正覺,令一切眾生髮菩提心,成等正覺;入一眾生境界,善知一切眾生心之境界,不舍如來地,現菩薩身,得不退轉一切智地,不舍菩薩行,深入無行智,為一切眾生故,於無量無數劫修菩薩行,於無量無數劫,難得值遇菩薩之寶,轉正法輪,調伏眾生,悉令逮得明淨法眼,成就三世一切諸佛淨住行願,具足如是等無量無邊功德。一切諸佛盡未來劫說不可盡,其名曰:普賢菩薩、普正法菩薩、普化菩薩、普慧菩薩、普眼菩薩、普光菩薩、普觀察菩薩、普照菩薩、普幢菩薩、普覺菩薩,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菩薩摩訶薩,皆悉具足普賢行願。隨諸世界有佛興世,悉能往詣請轉法輪,悉能受持諸佛正法,令一切佛種姓不斷,悉能了達一切諸佛次第授記,隨諸世界成等正覺,轉淨法輪於無佛世界,現身為佛,出興於世,令有染者,悉得清淨,除滅一切菩薩業障,入無礙法界。

爾時,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入三昧已,十方一切世界,六種十八相震動,出微妙音,一切世界無不聞者,然後安詳從三昧起。

爾時,普慧菩薩知諸菩薩大眾雲集,問普賢菩薩言:「佛子!何等為諸菩薩摩訶薩依果?何等為奇特想?何等為行?何等為善知識?何等為勤修精進?何等為正希望?何等為成就眾生?何等為戒?何等為自知受記法?何等為入?何等為入如來?何等為入眾生心行?何等為入世界?何等為入劫?何等為說三世?何等為入三世間?何等為離憂心無厭悔?何等為無壞智?何等為陀羅尼?何等為知分別說佛?何等為發普賢心?何等為普賢願行法?何等為大悲?何等為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於善知識起恭敬心?何等為清淨?何等為波羅蜜?何等為隨順覺知?何等為決定智?何等為力?何等為平等?何等為佛法句?何等為說法?何等為受持?何等為辯?何等為勝法?何等為無著?何等為平等心?何等為出生智慧?何等為變化?何等為持?何等為大正希望?何等為深入佛法?何等為依止?何等為發無畏心?何等為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何等為不思議?何等為巧方便微密語?何等為巧方便分別智?何等為正受三昧?何等為一切處?何等為法門?何等為通?何等為明?何等為解脫?何等為園林?何等為宮殿?何等為樂?何等為莊嚴?何等為發不動心?何等為不舍深心?何等為智觀察?何等為分別法?何等為無垢?何等為智印?何等為智慧光明?何等為不可稱量住?何等為無懈怠心?何等為須彌山王正直之心?何等為深入智慧大海成無上菩提?何等為寶住?何等為發金剛心莊嚴大乘?何等為發大事?何等為究竟大事?何等為不壞信?何等為授記?何等為善根迴向?何等為得智慧?何等為發無量無邊廣心?何等為藏?何等為調順?何等為自在?何等為眾生自在?何等為剎自在?何等為法自在?何等為身自在?何等為願自在?何等為境界自在?何等為智自在?何等為通自在?何等為神力自在?何等為力自在?何等為遊戲神通?何等為勝行?何等為力?何等為無畏?何等為不共法?何等為業?何等為身?何等為身業?何等為淨身業?何等為口?何等為淨口業?何等為淨口業得諸守護?何等為口業成辦大事?何等為心?何等為發心?何等為心滿?何等為根?何等為直心?何等為深心?何等為方便?何等為樂修?何等為解脫深入世界?何等為入眾生性?何等為習氣?何等為熾然?何等為趣?何等為具足法?何等為退失佛法?何等為離生?何等為決定法?何等為出生佛道法?何等為得善男子名號?何等為道?何等為無量道?何等為道具?何等為修道?何等為莊嚴道?何等為足?何等為手?何等為腹?何等為藏?何等為心?何等為莊嚴?何等為器仗?何等為頭?何等為眼?何等為耳?何等為鼻?何等為舌?何等為身?何等為意?何等為行?何等為住?何等為坐?何等為臥?何等為住?何等為行?何等為觀察?何等為週遍觀察?何等為奮迅?何等為師子吼?何等為淨施?何等為淨戒?何等為淨忍?何等為淨精進?何等為淨禪?何等為淨慧?何等為淨慈?何等為淨悲?何等為淨喜?何等為淨舍?何等為義?何等為法?何等為功德具?何等為智具?何等為明足?何等為求法?何等為明瞭法?何等為向法?何等為魔?何等為魔業?何等為舍離魔業?何等為見佛?何等為佛業?何等為慢業?何等為智業?何等為魔攝持?何等為佛攝持?何等為法攝持?何等為住兜率天所行事業?何等為兜率天示現命終?何等為示現降神母胎事?何等為示現微細趣?何等為生?何等為大莊嚴?何等為遊行七步?何等為示現童子地?何等為示現采女眷屬?何等為示現舍家出家?何等為示現苦行?何等為往詣道場?何等為坐道場?何等為坐道場時顯奇特相?何等為示現降魔?何等為成等正覺?何等為轉法輪?何等為因轉法輪得白淨法?佛子!何等為如來、應供、等正覺示現大般涅槃?善哉佛子!如向所問,願具演說。」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普慧等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果。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故;善知識依果,隨順和合故;善根依果,長養諸善根故;諸波羅蜜依果,究竟修行故;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故;諸願依果,長養菩提故;諸行依果,廣修習故;菩薩依果,一生補處故;供養佛依果,信心不壞故;一切如來依果,正教離顛倒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依果,若菩薩摩訶薩住此依果,則得如來無上智依果。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奇特想。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於一切善根,生菩提種子想;於一切眾生,生菩提器想;於一切願,生自願想;於一切法,生出生死想;於一切行,生自行想;於一切法,生佛法想;於一切語言,生語言道想;於一切佛,生慈父想;於一切如來,生無二想。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奇特想,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想,則得無上巧妙方便轉一切想。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所謂:令一切眾生,專求正法行,善根淳熟行,善學一切戒行,長養一切善根行,一心不亂修三昧行,分別一切諸智慧行,修習一切所修行,莊嚴一切世界行,恭敬供養善知識行,恭敬供養諸如來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行,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行,則得如來無上大智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能令修習善根善知識,能令究竟諸波羅蜜善知識,能令分別解說一切法善知識,能令安住成熟一切眾生善知識,能令具足辯才隨問能答善知識,能令不著一切生死善知識,能令於一切劫行菩薩行心無厭倦善知識,能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識。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善知識。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勤修精進。何等為十?所謂:教化一切眾生勤修精進,入一切法勤修精進,令一切世界清淨勤修精進,究竟一切菩薩所學勤修精進,令一切眾生滅一切惡勤修精進,除滅一切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苦勤修精進,降一切魔勤修精進,為一切眾生作清淨眼勤修精進,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勤修精進,令一切如來皆悉歡喜勤修精進。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勤修精進,若菩薩摩訶薩住此精進,則具如來無上精進波羅蜜。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正希望。何等為十?所謂:自住菩提心,亦令眾生住菩提心正希望;自離忿諍,亦令一切眾生離於忿諍正希望;自離愚癡,安住佛法,亦令眾生舍離愚癡,安住佛法正希望;自修善根,專求正法,亦令眾生修習善根,專求正法正希望;自究竟諸波羅蜜,得到彼岸,亦令眾生究竟諸波羅蜜,得到彼岸正希望;自生如來種姓家,亦令眾生生如來種姓家正希望;自深入觀一切法無盡性,亦令眾生深入觀一切法無盡性正希望;自不誹謗一切佛法,亦令眾生不誹謗一切佛法正希望;自滿一切智願,亦令眾生滿一切智願正希望;自深入一切如來無盡智藏,亦令眾生深入一切如來無盡智藏正希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正希望,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平等大智正希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成就眾生。何等為十?所謂:佈施成就眾生,色身端嚴成就眾生,說法成就眾生,同意成就眾生,無染著成就眾生,嘆菩薩行成就眾生,示現一切世界熾然成就眾生,嘆如來功德成就眾生,示現神力自在成就眾生,種種巧方便微密隨順世間行成就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成就眾生,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能成就一切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
↑回到頂端↑
#2224029 - 2024-01-03 16:51:3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戒。何等為十?所謂:不壞菩提心戒;離聲聞、緣覺地戒;饒益觀察一切眾生戒;令一切眾生住佛法戒;一切菩薩學戒戒;一切無所有戒;一切善根迴向菩提戒;不著一切如來身戒。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知受記法,令彼菩薩自知受記。何等為十?所謂:一向發菩提心菩薩受記;不厭菩薩行菩薩受記;於一切劫修諸苦行菩薩受記;隨順一切佛法菩薩受記;於一切如來所說決定信向菩薩受記;具足修習一切善根菩薩受記;令一切眾生安住菩提菩薩受記;於一切善知識和合隨順菩薩受記;於一切善知識生如來想菩薩受記;守護菩提本願菩薩受記。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自知受記法,令彼菩薩自知受記。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何等為十?所謂:入願、入行、入聚、入波羅蜜、入具足、入分別願、入性、入莊嚴剎、入神力自在、入示現出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亦入三世一切菩薩所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入如來。何等為十?所謂:深入無量無邊諸佛菩提;深入無量無邊轉淨法輪;深入無量無邊諸方便法;深入無量無邊微妙音聲;深入無量無邊調伏眾生;深入無量無邊神力自在;深入無量無邊種種異身;深入無量無邊三昧;深入無量無邊力無所畏;深入無量無邊示現涅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深入如來;此十種深入法,三世諸佛悉亦共入。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眾生心行。何等為十?所謂:入過去一切眾生心行;入未來一切眾生心行;入現在一切眾生心行;入一切眾生諸善根行;入一切眾生不善根行;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入一切眾生諸根行;入一切眾生種性行;入一切眾生煩惱使習氣行;入一切眾生時、非時調伏行。佛子!是為十種入眾生心行;因是十種入眾生心行,則能普入一切眾生心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世界。何等為十?所謂:入不淨世界、入清淨世界、入小世界、入中世界、入微塵世界、入微細世界、入伏世界、入仰世界、入有佛世界、入無佛世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世界;因此十種入世界,則能普入一切世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劫。何等為十?所謂:入過去劫、入未來劫、入現在劫、入可數劫、入不可數劫、入可數不可數劫、入不可數可數劫、入一切劫非劫、入非劫一切劫、入一切劫即是一念。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劫;因此十種入劫,則能普入一切諸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三世。何等為十?所謂:過去世說過去世;過去世說未來世;過去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過去世;未來世說現在世;未來世說無盡;現在世說未來世;現在世說過去世;現在世說平等;現在世說三世即一念。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說三世;因此十種說三世,則能普說一切三世。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三世間。何等為十?所謂:入世間、入語言道、入性、入施設、入想、入名字、入語言、入無盡、入離欲、入寂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三世間;因此十種入三世間,則能普入一切三世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舍離憂惱,心無厭悔。何等為十?所謂:供養一切佛,舍離憂惱,心無厭悔;親近一切善知識,舍離憂惱,心無厭悔;專求一切法,舍離憂惱,心無厭悔;常聞正法,舍離憂惱,心無厭悔;常說正法,舍離憂惱,心無厭悔;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舍離憂惱,心無厭悔;令一切眾生安住佛道,舍離憂惱,心無厭悔;於一一世界中,行不可說不可說菩薩行,舍離憂惱,心無厭悔;遊行一切世界,教化眾生,舍離憂惱,心無厭悔;出生一切佛法,舍離憂惱,心無厭悔。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舍離憂惱,心無厭悔;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智慧,永離厭悔。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可壞智。何等為十?所謂:知眾生智不可壞;知諸根智不可壞;知受生智不可壞;知世界智不可壞;知法界智不可壞;知佛智不可壞;知法智不可壞;知僧智不可壞;知三世智不可壞;知一切語言道智不可壞。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可壞智;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智,則得如來無上不可壞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陀羅尼。何等為十?所謂:聞持陀羅尼,不忘一切法故;持正法陀羅尼,巧方便分別一切法如實故;不生一切法陀羅尼,覺一切法無自性故;法明陀羅尼,普照不可思議諸佛法故;三昧陀羅尼,於現在一切佛所,聞法不亂故;音聲圓滿陀羅尼,究竟解了不可思議語言法故;三世陀羅尼,分別說一切三世佛不思議法故;種種辯才陀羅尼,分別解說無量無邊諸佛法故;出生無礙耳陀羅尼,不可說佛所說諸法,悉能聞故;持一切佛法陀羅尼,安住如來十力無畏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陀羅尼;若菩薩摩訶薩欲得此法,應勤修學。

「佛子!菩薩摩訶薩知分別說十種佛。何等為十?所謂: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知分別說十種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普賢心。何等為十?所謂:發大慈心,救護一切眾生故;發大悲心,代一切眾生受一切苦毒故;發一切施為首心,悉舍一切諸所有故;發正念一切智為首心,樂求一切佛法故;發功德莊嚴心,學一切菩薩諸行故;發金剛心,一切受生不忘失故;發大海心,一切白淨法悉流入故;發須彌山王心,一切誹謗苦言悉堪忍故;發安隱心,施一切眾生無畏故;發究竟般若波羅蜜到彼岸心,巧分別一切法無所有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普賢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以少方便,則具足普賢巧方便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賢願行法。何等為十?所謂:盡未來劫行菩薩行普賢願行法;恭敬供養未來一切佛普賢願行法;立一切眾生於普賢菩薩願行普賢願行法;積集一切善根普賢願行法;入一切波羅蜜普賢願行法;滿足一切菩薩願行普賢願行法;莊嚴一切世界普賢願行法;往生一切佛所普賢願行法;善巧方便,求一切法普賢願行法;於一切十方佛剎,成無上菩提普賢願行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普賢願行法;若菩薩摩訶薩修此願行,疾得具足普賢願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悲,常觀眾生。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無所歸依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隨逐邪道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寢生死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在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久遠長病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慾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悲,常觀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十?所謂:教化成熟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因緣;除滅一切眾生苦,發菩提心因緣;與一切眾生種種快樂,發菩提心因緣;除滅一切眾生愚闇,發菩提心因緣;與一切眾生佛智,發菩提心因緣;恭敬供養一切諸佛,發菩提心因緣;隨如來教,令佛歡喜,發菩提心因緣;見佛色身相好,發菩提心因緣;入一切佛智,發菩提心因緣;顯現佛力無畏,發菩提心因緣。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菩提心因緣。若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應當恭敬供養,親近善知識,何以故?欲速覺一切智故。彼菩薩摩訶薩恭敬供養,親近善知識,起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於善知識起給侍心、不違心、隨順心、歡喜心、不求利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願心、如來心、同滿行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善知識起十種心。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十種心,則得十種清淨。何等為十?所謂:正直心清淨,究竟不失故;色身清淨,隨所應化,無不見故;音聲圓滿清淨,究竟一切語言法故;辯才清淨,巧方便說不可思議諸佛法故;智慧清淨,除滅一切愚癡闇故;受生清淨,具足菩薩自在力故;眷屬清淨,成就過去同行眾生諸善根故;果報清淨,除滅一切業障故;諸願清淨,同一切菩薩故;諸行清淨,究竟普賢菩薩行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清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波羅蜜。何等為十?所謂:檀波羅蜜,舍一切有故;尸波羅蜜,淨佛戒故;羼提波羅蜜,具足佛忍故;精進波羅蜜,於一切時不退轉故;禪波羅蜜,正念不亂故;般若波羅蜜,觀一切法悉如如故;智波羅蜜,深入佛力故;願波羅蜜,普賢菩薩願行滿故;神力波羅蜜,示現一切神通力故;法波羅蜜,攝取一切法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究竟智波羅蜜。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隨順覺知。何等為十?所謂:隨順覺知一切世界;隨順覺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議;隨順覺知一切諸法不一不異;隨順覺知一切法界;隨順覺知一切虛空界;隨順覺知一切世界入過去世;隨順覺知一切世界入未來世;隨順覺知一切世界入現在世;隨順覺知一切如來,於一念中具足願行;隨順覺知三世諸佛,悉同一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隨順覺知;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法,自在普照,隨意滿願;於一念中,覺無上道,一切佛法,悉現在前。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智。何等為十?所謂: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於一念中;決定了知一切諸法以無礙智;決定了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決定了知一切眾生皆悉同根;決定了知一切眾生煩惱、習氣諸行;決定了知一切眾生諸心使行;決定了知一切眾生善不善行;決定了知一切菩薩願行;決定了知神力自在,變化住持;決定了知一切如來成就十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決定智;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法巧妙方便。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深入一切法力;解一切法,猶如化力;解一切法,猶如幻力;令一切法,入佛法力;於一切法,無染著力;專求一切善妙法力;一向恭敬供養一切善知識力;令一切善根悉究竟得無上智力;深心信解一切佛法不誹謗力;究竟不退一切智心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力;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力,則能具足如來無上十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平等。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佛剎平等;一切佛乘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提平等;一切願平等;一切波羅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平等;若菩薩摩訶薩住此平等,則具足一切諸佛無上平等。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方便佛法句。何等為十?所謂:說一切法,言說方便佛法句;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電;一切法緣起;一切法淨業;一切法文字;一切法實際;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真實義;一切法法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方便佛法句;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方便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說法。何等為十?所謂:說甚深法;說勝妙法;說種種莊嚴法;說一切智法;說隨順波羅蜜法;說出生如來力法;分別說三世法;說不退菩薩法;說讚歎一切佛功德法;說一切菩薩行,一切佛平等,一切如來境界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說法;若菩薩摩訶薩住此說法,則得如來無上說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受持。何等為十?所謂:受持一切善根功德;受持一切佛所說法;受持一切譬諭;受持一切方便法門;受持一切出生陀羅尼門;受持一切除疑惑法;受持一切菩薩具足法;受持一切如來所說平等三昧法門;受持一切普照法門;受持一切諸佛自在神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受持;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智慧持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辯。何等為十?所謂:不虛妄取一切法辯;於一切法無所行辯;於一切法無所著辯;於一切法悉空無辯;於一切法無闇障辯;於一切法佛所持辯;於一切法不由他悟辯;於一切法巧方便說句、味身辯;於一切法說眾生辯;於一切眾生等心觀察,令歡喜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辯;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辯,則得如來無上巧方便辯。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勝法。何等為十?所謂:成熟一切眾生勝法;普照一切諸法勝法;修習一切善根、一切行勝法;大乘智慧勝法;具足無著淨戒勝法;一切善根悉迴向菩提勝法;勤修精進不退勝法;降伏一切眾魔勝法;發菩提心,自在遊行勝法;隨時應化,現成菩提勝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勝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勝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著。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世界無著;於一切眾生無著;於一切法無著;於一切所作無著;於一切善根無著;於一切生處無著;於一切願無著;於一切行無著;於一切菩薩無著;於一切佛無著。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著;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能速轉一切眾想,得清淨無上無所著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平等心。何等為十?所謂:長養一切功德平等心;一切語言法平等心;於一切眾生平等心;於一切眾生業報平等心;入一切法平等心;於一切淨穢佛剎平等心;於一切眾生性,若好若丑平等心;於一切行,無所選擇平等心;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平等心;入一切如來智慧平等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平等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如來無上平等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智慧。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眾生性,出生智慧;入一切佛剎,無一無異,出生智慧;入分別十方,一切世界網,出生智慧;入一切俯仰翻覆世界等,出生智慧;巧方便入一切諸法,無一無異,出生智慧;入一切種種異身,出生智慧;入一切世間顛倒惑網,悉無所著,出生智慧;入一切法,究竟一乘,出生智慧;入一切法界,自在神力,出生智慧;入三世一切眾生,諸佛種性,常不斷絕,出生智慧。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出生智慧;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無盡法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變化。何等為十?所謂:眾生變化、身變化、佛剎變化、供養變化、音聲變化、行願變化、調伏成熟眾生變化、菩提變化、說法變化、住持變化。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變化;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無上化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持。何等為十?所謂:佛持、法持、眾生持、業持、願持、行持、境界持、妙持、善持、智持。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持;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持,則於一切法,得自在持。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正希望。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盡未來世,一切諸佛出興於世,我當隨順奉行,悉令歡喜,得大正希望。彼一切如來、應供、等正覺,我當以無上恭敬供養而供養之,得大正希望。恭敬供養彼諸佛已,必當具足誨我正法;聞正法已,三世菩薩,一切諸地所生功德,令我悉得,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常不離佛及諸菩薩,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正向菩提,離一切畏,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畏;如是等畏,我當遠離;休息除滅一切眾魔外道,不能壞我,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令一切眾生,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安住菩提;成菩提已,我當於彼佛所,盡其形壽,修菩薩行,恭敬供養彼諸如來;彼諸如來滅度之後,我當悉取舍利,起無量塔而供養之,受持守護彼諸佛法,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令十方一切世界,悉以無上莊嚴而莊嚴之,平等清淨,住持出生神力自在,六種震動,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令一切眾生悉除疑惑,清淨直心,除滅煩惱,永閉惡道,開善趣門,成就慧光,照除癡闇,降伏眾魔,置安隱處,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無量無數劫,如來難值,正法難聞,譬如優曇缽華;我欲見佛,聽受正法,應念見聞;於彼佛所,直心清淨,離眾諂曲,舍幻偽法,常見諸佛,一心恭敬,得大正希望。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擊大法鼓,雨甘露法,作大法施,清淨無畏,大師子吼,滿足大願,安住法界;於無量無數劫,常為眾生講說正法,安住大悲,身、口、意業,未曾疲厭,得大正希望。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正希望;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智慧大正希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入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入過去世,是為第一深入佛法;一切世界入未來世,是為第二深入佛法;一切世界入現在世所有世界數、世界行、世界說、世界清淨、世界智,悉入現在世,是為第三深入佛法;一切世界悉分別入一切世界,是為第四深入佛法;悉分別入一切眾生業報,是為第五深入佛法;悉分別入一切菩薩行,是為第六深入佛法;悉次第知過去一切如來,是為第七深入佛法;悉次第知未來一切諸佛出興於世,是為第八深入佛法;悉知現在十方世界,一切佛剎,佛及眷屬,說法教化法界、虛空界等眾生,是為第九深入佛法;知世間法,知聲聞、緣覺、菩薩法,知如來法,於彼諸法無一無異,而說一異於彼諸法,悉入法界,無所入故,如法相說,無所染著,是為第十深入佛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深入佛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能深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深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止,菩薩依此行菩薩行。何等為十?所謂:依善知識,行菩薩行;依一切善根,行菩薩行;依清淨佛剎,行菩薩行;依不舍一切眾生,行菩薩行;依深入一切波羅蜜,行菩薩行;依一切菩薩滿足諸願,行菩薩行;依無量菩提心,行菩薩行;依一切諸佛菩提,行菩薩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依止;菩薩依此行菩薩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畏心。何等為十?所謂:滅一切業障,發無畏心;佛滅度後,受持守護正法,發無畏心;降一切魔,發無畏心;不惜身命,發無畏心;如法調伏一切外道,發無畏心;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發無畏心;令一切大眾,皆悉歡喜,發無畏心;調伏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發無畏心;遠離聲聞、緣覺地,入甚深法,發無畏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無疲厭,發無畏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無畏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如來大智無所畏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佈施攝取一切眾生,戒忍、精進、定慧、慈悲、喜舍,攝取一切眾生,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一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未來一切諸佛出興於世,我當奉給,恭敬供養,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二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令一切世界,種種莊嚴,放大光明網,皆悉普照,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三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可分齊、不可說不可說一切算數所不能及;法界、虛空界等眾生,悉以無上教化,調伏成熟彼諸眾生,心無疲厭,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四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成滿諸願,行菩薩行,出生一切智,安住一切智,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五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為一切世間,行菩薩行,作大燈明,普照佛法,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六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說一切法悉是佛法,隨其所應,化一切故,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七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得無礙法門,除滅一切障礙,究竟逮得無上正覺,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八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知一切世間法,即是出世間法,斷一切顛倒;以一莊嚴而自莊嚴,無所莊嚴,不由他悟,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九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當成等正覺,得一切智,永滅一切顛倒疑惑;成一念智、無二智、無所有智、無礙智、無為智、無著智、不可說實際境界智,於彼不生疑惑,若生疑惑,無有是處,是為第十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除滅一切疑惑,發無疑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於一切佛法得無疑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可思議。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善根不可思議。一切願不可思議。解一切法如幻不可思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善根,無所依住,而亦不失,無所染著,是為第四不可思議。深解一切法,亦不滅度,一切諸願未成滿故,是為第五不可思議。行菩薩行,示現受胎出生,出家苦行,往詣道場,降伏眾魔,成最正覺,轉正法輪;於一切法而得自在,示現大般涅槃,而亦不舍大願,大慈救護眾生,是為第六不可思議。示現如來十力自在,而亦不舍法界等心,教化成熟一切眾生,是為第七不可思議。解一切法:無相有相,有相無相;非劫是劫,劫是非劫;非有是有,有是非有;非行是行,行是非行;非說是說,說是非說,是為第八不可思議。解發菩提心與菩提等;解菩提與發菩提心等;解初發菩提心及菩提,與一切眾生等;亦不生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是為第九不可思議。於念念中入滅盡三昧正受,滅一切漏而不證實際;又亦不盡有漏善根,知一切法無漏,亦知漏滅盡;知一切佛法是世間法,於佛法中,不取世間相;於世間法中,不取佛法相;一切諸法悉入法界,無所入故;解一切法悉無二,不變易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不可思議。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不可思議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巧方便微密語。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經典,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受生處,巧方便微密語;覺一切菩薩神力自在,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眾生業報,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眾生垢淨,起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法,究竟無礙門,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虛空界,一一方面世界成壞,無處不現巧方便微密語;於一切法界,一切諸方,乃至微細處,現成等正覺,如來充滿一切法界,乃至示現大般涅槃,悉分別見,巧方便微密語;解一切眾生,悉同涅槃,無變易故,而不舍大願,乃至究竟滿足一切智願,巧方便微密語;解一切法,不由他悟,而亦不離諸善知識,恭敬如來,隨順善知識,修諸善根:迴向善根、安住善根、相續善根、同一善根、一道善根、一成就善根,巧方便微密語。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巧方便微密語;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巧方便微密語。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
↑回到頂端↑
#2224030 - 2024-01-03 16:54:08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三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巧方便分別智。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佛剎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眾生處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眾生根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眾生諸行業報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聲聞行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緣覺行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菩薩行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世間法巧方便分別智;入一切佛法巧方便分別智。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巧方便分別智;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巧方便分別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正受三昧。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正受三昧;一切眾生身正受三昧;一切法正受三昧;見一切諸佛正受三昧;善巧住持一切劫正受三昧;巧方便出生不可思議身正受三昧;一切如來身正受三昧;巧隨順覺一切眾生平等正受三昧;於一念中正受一切菩薩三昧;於一念中,以無礙智,具足成就一切菩薩行,不舍大願,善巧智慧正受三昧。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正受三昧;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三昧,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巧方便智正受三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一切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處;一切佛剎處;一切眾生性處;一切火災處;一切水災處;一切佛處;一切出生莊嚴處;一切如來無量功德處;一切分別說法處;一切如來種種供養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一切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處,則得如來無上一切大智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門。何等為十?所謂:一身充滿一切世界法門;示現一切世界種種無量色法門;一切世界入一佛剎法門;住持一切眾生法門;如來莊嚴身充滿一切世界法門;遍至一切世界法門;於一念中遊行一切世界法門;於一佛剎示現一切如來出世法門;一身充滿一切法界法門;於一念中示現一切諸佛神力法門。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法門;若菩薩摩訶薩住此法門,則得如來無上法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通。何等為十?所謂: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出生無礙天耳方便智通;出生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議心心數法方便智通;出生無礙天眼觀察眾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示現眾生方便智通;出生一身示現不可思議世界方便智通;出生於一念中,往詣不可說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思議莊嚴具,莊嚴一切世界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說不可說化身示現眾生方便智通;出生不可說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思議示現眾生方便智通。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神通;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通,則得無上大方便智通,顯現諸佛自在神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明。何等為十?所謂:出生知一切眾生業報方便智明;出生知一切眾生境界、解脫、寂滅、淨心方便智明;出生入一切境界、一切眾生、種種決定一切法無所有金剛方便智明;出生不可思議淨妙音聲,無量世界無不普聞方便智明;出生智慧除滅一切毀害染著方便智明;出生受生方便、不受生方便方便智明;於一切境界轉諸受想方便智明;知一切法無性、無非性,無相、無非相,一性、無性故,而於無量劫種種說法,修習善根,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方便智明;知一切眾生生,亦知無生,知一切眾生滅,亦知無滅,知因、知緣,知事,知境界,知行,知生、知滅,知眾生說,知愚癡、知離愚癡,知顛倒、知非顛倒,知垢濁、知清淨,知生死、知涅槃,知有、知無,知著、知不著,知堅固、知離,知轉、知不轉,知起、知不起,知壞,知道,知成就,知根,知眾生受化隨器應故;教化眾生,未曾忘失菩薩所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教化眾生故;是故,菩薩摩訶薩常化眾生,而不失菩薩行,身無疲倦,不違一切眾生,觀察緣起方便智明;不著諸剎不起著心,不著諸佛不起著心,不著一切法不起著心,不著世界不起著心,不著眾生不起著心,不見眾生,不化眾生,不調伏眾生,不為眾生說法,而亦不舍菩薩行願,長養大悲,見一切佛聽受正法;未曾忘失,得佛依果種諸善根,於如來所不舍恭敬供養之心,增長恭敬供養之心,具足成就法界等心,自在神力,六種震動,不可思議無量世界,知種種說法,知眾生數,知種種眾生,知苦起,知苦滅,知一切行苦,知一切行悉如電光,行菩薩行,永斷一切生死根本,悉能救護一切眾生,行菩薩行,無所染污,不斷一切如來種性;發須彌山王心,不可傾動,除滅一切顛倒眾想,一切智門悉現在前,不動不壞,成等正覺,於生死海,悉能濟渡一切眾生方便智明。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明;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明,則得如來無上巧方便智明。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何等為十?所謂:煩惱解脫;邪見解脫;熾然解脫;陰界入解脫;超出聲聞、緣覺地解脫;無生法忍解脫;不著一切佛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住無量無邊諸菩薩住,離一切菩薩行,住如來地解脫;於一念中,悉能了知一切三世諸法解脫。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解脫;若菩薩摩訶薩住此解脫,則能普為一切眾生而作無上佛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園林。何等為十?所謂:生死園林,行菩薩行,不起憂惱故。教化眾生園林,不厭眾生故。一切劫園林,攝取菩薩一切大行故。清淨世界園林,性無著故。一切魔宮殿園林,降魔境界故。聽受正法園林,正念觀察故。六波羅蜜、四攝法、三十七道品園林,修習慈父境界故。十力、四無所畏,乃至一切佛法園林,不念異法故。菩薩示現一切無量無邊功德神力園林,轉淨法輪,調伏眾生故。於念念中為一切眾生現成正覺園林,法身如虛空,充滿一切世界平等覺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園林,若菩薩摩訶薩住此園林,則得如來無上離憂快樂園林。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宮殿。何等為十?所謂:發菩提心宮殿;不忘失故。十善業跡功德智慧宮殿;教化成熟欲界眾生故。四梵住處宮殿;教化成熟色界眾生故。淨居天受生宮殿;一切煩惱不能染故。無色界天受生宮殿;除滅眾生障難處故。降生不淨世界宮殿;欲令眾生斷一切煩惱故。現處深宮,采女、妻子、色味宮殿;教化成熟本同行眾生故。現為四天下王、四大天王、帝釋、梵王宮殿;為調伏自在心眾生故。一切菩薩神力自在命行宮殿;一切諸禪解脫三昧智慧自在故。於諸佛所受無上自在一切智王記宮殿;十力莊嚴,行一切法自在法王事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宮殿;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法王受記自在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樂。何等為十?所謂:樂寂靜,不散亂故;樂明慧,善分別法故;樂往詣一切佛所,現前聞法受持故;樂一切佛充滿十方故;樂菩薩自在神力、無量法門,示現眾生身故;樂三昧,於一三昧門出生一切三昧門故;樂陀羅尼門,持一切法教化眾生不忘失故;樂辯才,於一句身、味身,不可說劫說無窮盡故;樂菩提,以無量法門,現眾生等身成正覺故;樂轉法輪,如法調伏一切外道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樂;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樂,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法樂。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何等為十?所謂:力莊嚴,不可壞故;無畏莊嚴,不生恐怖故;義莊嚴,說不可說義法門無窮盡故;法莊嚴,說八萬四千法藏不忘失故;願莊嚴,一切菩薩願事不退轉故;行莊嚴,究竟普賢菩薩行故;佛剎莊嚴,受持一切佛剎為一佛剎故;妙音莊嚴,雨大甘露法充滿一切佛剎故;受持莊嚴,於一切劫,行菩薩行不斷絕故;變化莊嚴,於一眾生身,示現一切眾生等身,一切眾生無不知見,專求十力,一切智不退轉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莊嚴;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莊嚴。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不動心。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所有皆悉能舍發不動心;出生一切諸佛正法發不動心;恭敬供養一切諸佛發不動心;等心觀察一切眾生髮不動心;攝取一切眾生髮不動心;一向專求一切佛法未曾休息發不動心;一切眾生等劫,修菩薩行發不動心;成就有根信,不濁信,離垢信,明淨信,恭敬供養一切佛信,不退轉信,不壞信,發不動心;具足成就究竟一切智發不動心;成就一切菩薩諸行發不動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不動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一切智不動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舍深心。何等為十?所謂:覺一切佛菩提不舍深心;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不舍深心;不斷一切諸佛種性不舍深心;親近善知識不舍深心;於一切佛剎,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不舍深心;專求大乘及一切功德不舍深心;於一切佛所修行梵行護持淨戒不舍深心;攝取一切菩薩不舍深心;聞持一切佛法不舍深心;修習一切菩薩行願,一向專求一切佛法不舍深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舍深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不舍深心正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觀察。何等為十?所謂:智慧觀察善巧分別一切諸法;智慧觀察三世一切善根;智慧觀察一切菩薩行神力自在;智慧觀察一切諸法巧方便門;智慧觀察一切佛持;智慧觀察一切陀羅尼門;智慧觀察一切世界常說正法;智慧觀察深入一切法界;智慧觀察十方一切世界不可思議;智慧觀察一切佛法;智慧觀察無障礙智。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觀察;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觀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分別法。何等為十?所謂:分別一切法悉從緣起;分別一切法皆悉如幻;分別一切法皆悉無諍;分別一切法無量無邊;分別一切法無所依止;分別一切法悉如金剛;分別一切法悉是如來;分別一切法皆悉寂靜;分別一切法悉是正道;分別一切法悉是一相一義。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分別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巧方便,悉能分別一切諸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垢。何等為十?所謂:深心無垢;除滅疑惑無垢;遠離邪見無垢;境界無垢;欲得一切智無垢;諸辯無垢;無畏無垢;一切菩薩所住無垢;一切菩薩正受三昧無垢;三十二相百福莊嚴,成就一切諸白淨法,究竟逮得無上菩提無垢。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垢;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無上無垢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印。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知苦苦、變易苦、行苦、不生懈怠,修菩薩行,一向專求無上菩提,不恐、不怖、不驚、不畏、不舍大願;菩提之心堅固不退,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第一印。一切凡夫眾生悉有煩惱,顛倒惑亂,彼諸眾生,麁鄙惡言訶罵菩薩,或以刀杖瓦石而加害之;菩薩爾時,心無憂惱,修菩薩行,正向菩提,修習忍法,受證離生,是為第二印。菩薩摩訶薩聞甚深佛法,讚一切智,聞已一向信解,是為第三印。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發菩提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眾生流轉五道,受無量苦,我當令彼皆大歡喜;勤行精進,修習善根,度生死流,永得安樂。』是為第四印。菩薩摩訶薩解如來智無量無邊,而未與如來等;於如來所,聞無量無邊智;於文字中,分別解了與如來等,是為第五印。菩薩摩訶薩成就善欲、不可壞欲、甚深欲、勝欲、功德欲、莊嚴欲、無比欲、無上欲、堅固欲、究竟正求無上菩提一切眾魔外道及其眷屬不能壞欲、不退無上菩提欲,是為第六印。菩薩摩訶薩不惜身命,無所怖畏,修菩薩行,發菩提心,趣一切智,得一切佛智慧光明;不舍佛菩提,不舍善知識,是為第七印。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學大乘者,長養諸佛善根,安住善根,攝取一切智,心不退菩提,是為第八印。菩薩摩訶薩令一切眾生住平等心,修一切智,為眾生說法,悉令不退無上菩提,長養大悲,是為第九印。菩薩摩訶薩隨順三世諸佛,一切善根紹繼佛種,生一切智,是為第十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印;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印,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如來無上智印。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慧光明。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定智慧光明;見一切佛智慧光明;見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智慧光明;開悟一切眾生,悉令正求修多羅法智慧光明;依善知識發菩提心,長養善根智慧光明;示現一切諸佛智慧光明;化一切眾生悉令成熟,安住佛地智慧光明;分別解說不思議法智慧光明;於一切佛神力,住持善巧方便智慧光明;滿足一切波羅蜜智慧光明。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慧光明;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法無上智慧光明。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可稱量住,一切眾生及聲聞、緣覺不能稱量。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住實際住,而不受證一切所願,未成滿故,是為第一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種如法界等清淨善根,於彼善根無所染著,是為第二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解菩薩行猶如變化,一切諸法皆悉寂滅,於諸佛法不生疑惑,是為第三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離生死心,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滿一切大願,而不中起厭怠之心,是為第四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法,無所依止,皆悉寂滅,而不證涅槃,一切智道未成滿故,是為第五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知一切劫非劫,而實說一切劫,是為第六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非行,而不舍道行正求佛法,是為第七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解心是三界,心是三世,了知彼心無量無邊,是為第八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為一眾生故,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欲令安住一切智地;如一眾生,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生厭心,是為第九菩薩住不可稱量。菩薩摩訶薩雖具足滿菩薩諸行,而不取正覺,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不受正覺故行菩薩行,於無量劫中無量眾生,悉令安住無上菩提。』是為第十菩薩住不可稱量。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法無上大智不可稱量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懈怠心。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降伏一切魔及其眷屬,發無懈怠心;如法調伏一切外道,發無懈怠心;說深妙法,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發無懈怠心;滿足一切法界等諸波羅蜜,發無懈怠心;令一切眾生積集成滿一切功德藏,發無懈怠心;一切如來無上菩提,彌廣大事甚難成滿,我當修菩薩行具足成就,發無懈怠心;以無上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悉令成熟,發無懈怠心;於一切世界種種異色無量莊嚴成就正覺,發無懈怠心。菩薩摩訶薩發如是心:我修菩薩行時,若有眾生來求我身,或求手、足、耳、鼻、血、肉、骨、髓、妻、子、象、馬、國土,如是等類皆悉能舍,乃至不生一念悔心,悉能惠施饒益安樂一切眾生,不求果報,大慈悲心,以為上首,發無懈怠心。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於一念中,三世一切佛、一切佛法、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界、一切空界、一切法界、一切施設語界、一切寂滅涅槃界,如是等一切諸法,以一念相應慧,悉別相覺知;明瞭修,分別修,知智斷證,於一切法不取虛妄,無一無異、無所分別、無所修習,無境界無所有;無二智慧,覺一切二;無相智慧,覺一切相;無劫智慧,覺一切劫;無異智慧,覺一切異;光明智慧,覺一切世間光明界;趣智慧,覺一切世界;非世智慧,覺一切世;眾生地智慧,覺一切眾生界;無著智慧,究竟無著行;無堅固智慧,覺一切堅固;無染智慧,覺一切煩惱;無盡際智慧,覺一切盡;法界等智慧,於一切世界示現其身;離一切言音智慧,出生一切微妙言音;一性智慧,說無性法;一境智慧,示現種種諸異境界;覺不可說諸法智慧,示現無量大自在神變;覺一切地智慧,顯現大自在神變;一切智自在神變,教化成熟一切眾生,發無懈怠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無懈怠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無懈怠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須彌山王正直之心。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常修正念一切智法,是為第一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觀察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所有,是為第二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於無量無數劫,行菩薩行,以一切具足白淨法發心,決定了知如來無量智法,趣向積聚諸白淨法,是為第三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為一切佛法,等心恭敬供養諸善知識,不起疑心,不求利養,又復遠離盜法之心,但起無上恭敬供養一切施心,是為第四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若一切眾生訶責罵辱,生一切苦,乃至奪命,菩薩摩訶薩不因此故舍菩提心;心亦不散,不生恚心,於一切眾生不舍大悲莊嚴,長養大悲。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法如如舍故;決定了知如來大忍法故;是為第五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成就增上功德天,增上功德人,增上功德色,增上功德力,增上眷屬,增上欲,增上王法,增上自在,增上智慧;彼菩薩不著味樂,不著欲樂,不著財樂,不著眷屬樂;但專求正法諦,滿正法諦,辨正法,究竟正法;向正法燈明,向正法救護,向正法歸依,向正法道,向正法義,樂求正法,樂住寂靜法,菩薩摩訶薩雖成就如是一切快樂,而悉遠離眾魔境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世,發如是心,令一切眾生皆悉遠離眾魔境界,住佛境界,是為第六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勤修精進,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阿僧祇劫修菩薩行;猶謂:『我今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不驚、不怖不畏,行菩薩行,雖能速成正覺,為化眾生故,於無量劫修菩薩行。』是為第七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難伏難度,不知恩,不知報恩,為彼眾生故,發大莊嚴而自莊嚴,欲令一切眾生心得自在,隨意境界不生噁心,不於他所生煩惱心,是為第八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不依他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都無有人助我修習菩薩之行,但我一身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苦行;積集一切諸佛正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身自清淨,亦令一切眾生清淨;自知境界,知他境界;我當悉同三世諸佛境界。』是為第九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菩薩摩訶薩如是知見,無有一法修菩薩行,無有一法滿菩薩行,無有一法調伏眾生,無有一法化度眾生;不見有法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不見有法過去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見有法未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見有法現在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一法過去說法,未來說法,現在說法,無有一法能說;法者亦無法可說,而菩薩摩訶薩不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願之心。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如是出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深入一切甚深諸法,行無所有行,而此菩薩摩訶薩,修習積聚善業善根,清淨一切諸對治法,智慧成滿,於念念中悉能積集長養一切諸善根法;若一切法無所有者,我有何義求無上道?是故不生恐怖驚畏之心,是為第十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彌山王正直之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須彌山王正直之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慧,須彌山王正直之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十?所謂:入無量一切眾生界,是為第一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入一切世界,不取虛妄,是為第二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虛空界等,入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是為第三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善入法界、入無礙、入不斷、入不常、入無量、入不生、入不滅、入知一切,是為第四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薩、法師、聲聞、緣覺及一切眾生,所種善根;過去諸佛已成無上菩提善根,未來諸佛當成無上菩提善根,現在諸佛今成無上菩提善根,過去諸佛說法教化調伏成熟眾生善根,未來諸佛說法教化調伏成熟眾生善根,現在諸佛說法教化調伏成熟眾生善根;菩薩摩訶薩皆悉隨喜,長養積集如是等一切善根,心無厭足,是為第五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入過去世,觀察不可說劫;於一劫中,或百億佛出興於世,或千億佛、百千億佛、無量佛、阿僧祇佛、不可思議佛、不可稱量佛、無分齊佛、無邊際佛、不可說不可說佛、算數譬諭所不及佛,出興於世;彼諸如來及其眷屬菩薩大眾,諸聲聞僧,說法教化,壽命住持,種種法住,如一劫中,一切諸劫亦復如是;若無佛劫中有諸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種善根,亦悉了知;又覩眾生,種見佛善根得值未來無量諸佛;如是觀察,過去一切劫而無厭足,是為第六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入未來世觀察一切劫,知劫有佛,知劫無佛,知彼諸劫各有幾佛出興於世;世界如來名號何等,又知所度眾生多少,亦知如來壽命長短;如是入未來世一切諸劫,分別了知而無厭足,是為第七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入現在世,觀察十方一切世界;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諸世界中,一切如來舍家學道,往詣道場,菩提樹下藉菩提草,結跏趺坐,降魔官屬,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起入城邑,昇天宮殿,說微妙法,轉正法輪,調伏教化無量眾生;現如來無量自在神力,付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舍壽入無餘涅槃;如來滅後,大眾普會,結集經藏,護持正法,令久住世;為舍利故,起無量塔,種種莊嚴,恭敬供養;又化眾生,令見諸佛,聽受正法,憶念護持,智慧觀察,長養勝趣,深心充滿無量法界;於一切佛法而無錯謬。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知一切如來皆悉如夢,而能往詣一切佛所,恭敬供養,不著自身、不著佛身、不著世界、不著大眾、不著聞法、不著諸劫,見佛聞法;觀察世界,解一切劫而無厭足,是為第八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恭敬供養無量諸佛;於一一劫中,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佛;示現沒此生彼,以出三界;眾供養具,供養諸佛、菩薩、大眾及聲聞僧;諸佛滅後以無上供具,供養舍利;廣行大施,滿足一切眾生意願,所行大施不可思議;不求果報,為哀愍饒益攝取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恭敬供養一切諸佛;護持正法,化度眾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無厭足,是為第九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一切佛所,一切菩薩所,一切法師所,一向專求教菩薩法、菩薩威儀、菩薩隨順法、菩薩清淨法、菩薩長養法、菩薩調伏法、菩薩平等法、菩薩出生道,受持菩薩陀羅尼門;攝取一切眾生而為說法,調伏成熟,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發一切智心,得不退轉,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順修習一切佛法,教化眾生而無厭足,是為第十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深入智慧大海,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慧大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
↑回到頂端↑
#2224031 - 2024-01-03 16:58:2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悉能往詣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如來所,恭敬、禮拜、親近、供養,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不可思議諸如來所,聞法受持,正念不忘,智慧分別,長養勝趣,出生智慧,充滿十方,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不離此土,而於異剎示現受生,於一切佛法心不惑亂,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出生一法別相,分別知一切法,一切諸法究竟無一無異義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知息煩惱,知離煩惱,知斷煩惱,而善住修習菩薩諸行,不證實際,究竟到於實際彼岸,善學成就巧妙方便,本願成滿,心無疲厭,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眾生心無處所,而說眾生心有處所,無著無行,修菩薩行,化度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一性,所謂:無性、無一、無異、無來、無去、不可稱量、不可讚嘆、悉無實性,以一異求皆不可得;而菩薩摩訶薩決定了知此是佛法,是菩薩法,是緣覺法,是聲聞法,是凡夫法,是善法、是不善法,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是染污法、是不染污法,是有漏法、是無漏法,乃至是有為法、是無為法,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求佛不可得,求菩薩不可得,求法不可得,求眾生不可得,而亦不舍本願,教化一切眾生,成無上道;何以故?菩薩所修善根,欲令一切成無上道,善知眾生善根,善知眾生境界,善知教化眾生,善知一切眾生涅槃,修菩薩行,欲令一切大願成滿,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隨其所應,善巧說法而調伏之;巧妙方便示現涅槃,知實非虛亦非顛倒,而安住三世菩薩正法;不離如如,不住實際,亦不見眾生,亦不見眾生已受化、今受化、當受化;解我所行非為虛妄,解了無有,乃至一法可求得者,無生滅故,而菩薩所願皆悉不虛,無所依止,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不可思議諸佛一一佛所,聞不可說不可說受記法;名號各異,劫數不同。從一劫中次第聞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聞受記法;聞是法已,不驚、不怖、不畏,行菩薩行,心無疑惑;解如來智不可思議,如來所說,言無有二,本願滿足,隨應受化,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一切願,了達法界,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寶,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智慧寶。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金剛心莊嚴大乘。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諸法無有分際,不可究竟——菩薩發如是心——我當覺了三世一切諸法悉無有餘。』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於一毛端處有無量無邊不可數菩薩,何況一切法界耶——菩薩發如是心——我當發大莊嚴而自莊嚴,化度眾生皆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大般涅槃而般涅槃。』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無有分際——菩薩發如是大願——我當以無上清淨莊嚴,莊嚴此等一切世界,彼諸莊嚴皆實不虛。』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眾生無量無邊,無有分際,不可窮盡——菩薩發如是心——我當以諸善根迴向一切眾生,以無上大智慧光普照一切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諸佛無量無邊,不可窮盡——菩薩發如是心——我所種善根,迴向奉給供養一切諸佛,然後我乃成等正覺。』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見一切佛,聞所說法,發大歡喜心,不著自身及如來身,解知佛身非實、非虛,非有、非無,非有性、非無性,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生、非滅;解知如來實無所有,亦不壞有相,何以故?一切攝取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若有眾生訶罵毀辱,或截手、足、耳、鼻,或挑其目,或級其頭,菩薩不因此故生恚害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修菩薩行,攝取眾生,心不廢舍;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不二法,善學菩薩所學清淨直心;於一切眾生無瞋恚心,忍住眾苦,心無加報,自身堪受一切眾苦,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未來世劫無量無邊,無有分際,不可窮盡——菩薩發如是心——我當盡一切未來世法界、虛空界等劫,於一世界行菩薩道教化眾生,如一世界,盡法界、虛空界等一切世界亦復如是。心亦不驚、不怖、不畏,行菩薩行。何以故?菩薩法應如是為一切眾生修菩薩行。』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心為本,心清淨故能積集成滿一切善根;若心得自在,則能成就無上菩提,行菩薩行,滿足諸願,究竟教化一切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菩薩摩訶薩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薩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眾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過去不可得,未來、現在不可得,一切眾生不可得,有為、無為不可得,菩薩摩訶薩如是住寂靜,住甚深,住寂滅,住無諍,住不可言,住無二,住無等,住真實,住成就,住解脫,住涅槃,住實際;而亦不舍一切大願,不舍發一切智心,不舍修菩薩行,不舍教化眾生,不舍恭敬供養諸佛,不舍說法,不舍莊嚴一切世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出生大願故,善知如是法相,長養大悲無量功德,攝取眾生,不舍眾生。『一切諸法無有真實,凡愚眾生不知不覺;一切諸佛安住寂滅,演說正法,教化眾生;不舍大悲,一切眾生未得菩提,佛法未足,大願未滿;我本請一切眾生為無上大法施主,唱實語,不虛語,一切諸佛種姓語;發大願門心,發饒益一切眾生心,發長養一切善根心,發安住善巧方便心,發內身含受一切眾生心,發一切眾生所平等心,令一切眾生所願成滿,我當云何未度眾生而舍大悲?』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發金剛心莊嚴大乘。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金剛心莊嚴大乘;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金剛智明。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大事。何等為十?所謂: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發大事。長養一切菩薩善根,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二發大事。一切如來滅度之後,悉取舍利起無量塔,種種妙寶以為莊嚴;以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末香、一切衣、一切蓋、一切幢、一切幡而供養之,受持守護諸佛正法,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三發大事。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四發大事。以諸佛剎無上清淨莊嚴,莊嚴一切世界,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發大事。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一一世界盡未來際阿僧祇劫,修菩薩行;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出生大悲,令一切眾生安住菩提,乃至不生一念疲厭之心。』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發大事。我當於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恭敬供養彼諸如來,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發大事。彼諸如來滅度之後,我當悉取舍利而起塔廟;其塔高廣,與不可說諸世界等;造如來像,巍巍高大,如不可思議世界;於不可思議劫,以眾妙寶、幢幡、繒蓋、華香而供養之,乃至不生一念休息之心;教化眾生,受持守護,讚歎正法,亦無一念休息之心,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發大事。修習彼諸善根,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與一切諸如來等,逮得一切諸如來地,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發大事。我成菩提已,於一切世界不可說劫,說微妙法,示現如來不可思議自在神變;其身、口、意,未曾暫生疲厭之想,但發專念正法之心、如來力心、充滿一切眾生願心、大慈悲心、觀察諸法真實之心,安住實語,證寂滅法;一切眾生悉不可得,而亦不違一切諸業,隨順三世一切諸佛,究竟一切法界、虛空界,觀察諸法無所有相,不生不滅,具足成就一切諸佛無上大願,施作一切諸佛大事,悉能化度一切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發大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大事;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慧,不斷一切菩薩所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究竟大事。何等為十?所謂:恭敬供養一切如來究竟大事;隨所請眾生皆悉度脫究竟大事;專求一切諸佛正法究竟大事、長養一切善根究竟大事、出生一切諸如來法究竟大事、成滿一切清淨大願究竟大事、行一切菩薩行究竟大事、恭敬奉事一切善知識究竟大事、往詣一切世界佛所究竟大事、聞持一切諸佛正法,深入一切諸佛大眾究竟大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究竟大事;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智慧大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壞信。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佛不壞信、於一切佛法不壞信、於一切聖僧不壞信、於一切菩薩不壞信、於一切善知識不壞信、於一切眾生不壞信、於一切菩薩大願不壞信、於一切菩薩行不壞信、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不壞信、教化一切眾生成就菩薩巧妙方便不壞信。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壞信;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慧不可壞信。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授記。何等為十?所謂:專求解脫菩薩授記、諦滿諦辯菩薩善根菩薩授記、廣行菩薩無量諸行菩薩授記、現前菩薩授記、祕密菩薩授記、因自心得菩提菩薩授記、得法忍菩薩授記、教化成熟眾生菩薩授記、究竟一切劫菩薩授記、一切菩薩自在修行菩薩授記。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授記;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於一切佛所而得授記。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善根迴向。何等為十?所謂: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願、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正直心、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行、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善根、一切善根迴向隨順善知識善根、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正念、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清淨、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住、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入成滿平等、一切善根迴向同善知識不壞深心;若如是同則無異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善根迴向;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無上善根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得智慧。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施自在智慧;樂一切佛法解脫自在智慧;深入一切如來無量無邊自在智慧;隨問能答滅一切疑自在智慧;深解實義自在智慧;解一切如來巧妙方便、深入一切諸佛解脫自在智慧;解一切佛所種少善根、必能滿足一切白淨善根、出生如來一切智自在智慧;具足成就菩薩不思議住自在智慧;於一念中悉能往詣不可說佛所自在智慧;覺悟一切諸佛菩提、深入一切法界、聞持一切佛法、深入一切如來莊嚴語言自在智慧。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得智慧;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自在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心。何等為十?所謂:發無量無邊廣心於一切佛;發無量無邊廣心度脫一切眾生;發無量無邊廣心令一切眾生、一切世、一切剎悉入法界;發無量無邊廣心觀一切法悉如虛空;發無量無邊廣心觀察一切菩薩諸行;發無量無邊廣心正念三世一切諸佛;發無量無邊廣心了達不可思議諸業果報;發無量無邊廣心嚴淨一切諸如來剎;發無量無邊廣心深入一切如來大眾,發無量無邊廣心觀察一切如來妙音。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無量無邊廣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佛法無量無邊智慧大海。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何等為十?所謂:分別數知一切法藏;出生一切法藏;普照一切陀羅尼法藏;分別解說一切法辯藏;於一切法覺不可說巧方便藏;示現一切佛自在力大神變藏;於一切法出生平等巧方便藏;不離常見一切佛藏;入不思議劫皆悉如幻巧方便藏;於一切諸佛菩薩歡喜恭敬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藏;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藏,則得一切諸佛大智慧藏,悉能度脫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調順。何等為十?所謂:不謗一切佛法調順;於一切佛信不可壞調順;尊重恭敬一切菩薩調順;親近一切善知識調順;遠離一切聲聞、緣覺調順;長養菩薩一切三昧調順;平等觀察一切眾生調順;究竟成滿一切善根調順;悉能降伏一切諸魔調順;成滿一切波羅蜜調順。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調順;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無上大智調順。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何等為十?所謂:壽命自在,無量無邊不可說劫住持壽命故;心自在,出生阿僧祇三昧入深智故;莊嚴自在,以大莊嚴悉能莊嚴一切剎故;業自在,隨時受報故;受生自在,於一切剎示現生故;解脫自在,見一切世界諸佛充滿故;願自在,隨時隨剎成菩提故;神力自在,示現一切大神變故;法自在,示現無量無邊法門故;智自在,於念念中示現覺悟如來十力無所畏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自在;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菩薩究竟成滿一切智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自在,剎自在,法自在,身自在,願自在,境界自在,智自在,通自在,神力自在,力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自在。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眾生自在?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眾生自在。何等為十?所謂:度脫一切眾生自在;持一切眾生想自在;為一切眾生說法未曾失時自在;變化一切眾生自在;安置一切眾生於一毛道而不迫迮自在;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示現為王自在、於一切眾生中示現帝釋、梵王自在、於一切眾生中示現聲聞、緣覺不轉威儀自在、於一切眾生中示現行菩薩行自在、於一切眾生中示現佛身相好莊嚴、覺悟一切智力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眾生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剎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令一切剎為一剎自在、令一切剎入一毛道自在、於一切剎深入無盡方便自在、於一切剎示現一身結跏趺坐充滿自在、令一切剎現入己身自在、神力震動一切佛剎不令眾生恐怖自在、以一切剎莊嚴莊嚴一剎示現自在、以一剎莊嚴莊嚴一切剎示現自在、一如來身及其眷屬皆悉充滿一切佛剎示現眾生自在、一切剎、小剎、中剎、大剎、廣剎、深剎、翻覆剎、俯剎、仰剎、平正剎,以此等剎示現眾生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剎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法即是一法,一法即是一切法,而不違眾生法相自在;般若波羅蜜出生一切法,覺悟一切眾生無不了知自在;於一切法悉離法想,普令眾生入勝法自在;一切諸法入一方便,分別解說無量方便自在;一切諸法言語道斷,而能演說無量法門自在;於一切法巧方便,轉普門法輪無盡自在;一切諸法入一法門,於不可說劫,分別解說不可窮盡自在;一切法悉入佛法殊勝眾生自在;一切法示現無量無邊自在;一切法無礙、實際、無量無邊猶如幻網,於無量劫為眾生說不可窮盡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法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令一切眾生入己身自在;己身示現一切眾生身自在;一切佛身示現一佛身自在;一佛身示現一切佛身自在;一切剎置己身內自在;一法身充滿三世示現眾生自在;一身入三昧無量身起三昧自在;一身成最正覺,示現眾生等身自在;一切眾生身作一眾生身,示現一切眾生身自在;一切眾生身示現法身,法身示現一切眾生身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身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願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菩薩願即是己願願自在;以一切佛願力菩提,示現眾生願自在;隨其所應,悉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自在;於不可數阿僧祇劫大願不斷願自在;遠離識身不著智身,而示現一切身願自在;不舍己事而能成滿一切他事願自在;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令不退轉願自在;於一切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未曾斷絕願自在;於一毛道成等正覺,願力充滿一切佛剎,為一一眾生示現不可說不可說世界願自在;說一句法,法雲普覆一切法界,震實法雷、耀明解脫電光、澍甘露法雨,充滿一切眾生心願願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願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境界自在。何等為十?所謂:菩薩在法界境界而示現在眾生境界、在佛境界而示現在眾魔境界、在涅槃境界而不離生死境界、在一切智境界而不離菩薩境界、在寂滅境界而不舍散亂眾生境界、在離一切虛妄境界而不離虛妄境界、在莊嚴力境界而示現非一切智境界、在無眾生實際境界而不舍化度一切眾生境界、在諸禪三昧解脫通明智離欲境界而示現一切世界受生、在如來行菩提莊嚴境界而示現聲聞緣覺寂靜威儀境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境界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自在。何等為十?所謂:無盡辯智自在;不惑一切陀羅尼智自在;法定知一切眾生諸根智自在;於一念中以無礙心智,悉知一切眾生心、心數法智自在;知一切眾生心、心使煩惱習氣隨病對治法智自在;於一念中深入如來十力智自在;無礙智知三世眾生隨時度脫智自在;於一念中成等正覺示現一切眾生智自在;於一眾生想了達一切眾生業行智自在;於一眾生音聲示現一切眾生音聲智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智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通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示現身、一身境界通自在;於一如來大眾中坐聽受正法,悉能聞持一切諸佛大眾會法通自在;於一眾生一念境界成不可說無上菩提,一切眾生無不知者通自在;出一妙音皆能充遍一切世界,出生一切音聲各各別異,一切眾生無不開解通自在;於一念中示現盡過去際劫,一切眾生諸業果報無不知者通自在;令一切世界皆悉莊嚴通自在;觀察三世平等通自在;出生一切諸佛菩提及眾生願,放大法光明通自在;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帝釋、梵王,及一切聲聞、緣覺、諸菩薩等,悉恭敬尊重,善能護持諸如來力,一切善根通自在。佛子!略說菩薩平等觀察一切諸法通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通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神力自在。何等為十?所謂:以不可說世界入一微塵神力自在;於一微塵中顯現一切法界等一切佛剎神力自在;於一毛孔皆悉容受一切大海,能持遊行一切世界,不令眾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以一切世界內己身中,悉能顯現一切眾事神力自在;以一毛系不可思議金剛圍山,悉持遊行一切世界,不令眾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不可說劫示現一劫,一劫示現不可說諸成、敗劫,不令眾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於一切世界示現水、火、風災成敗,不令眾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一切世界水、火、風災壞時,悉能住持一切眾生資生之具神力自在;以不可思議世界置於掌中,遠擲他方過不可說世界,不令眾生有恐怖心神力自在;令一切眾生解一切佛剎猶如虛空神力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神力自在。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自在。何等為十?所謂:眾生力自在,不舍眾生,教化調伏故;佛剎力自在,以不可說莊嚴具,莊嚴顯現諸佛剎故;法力自在,令一切身入無身故;劫力自在,不斷一切菩薩行故;佛力自在,覺悟生死,長寢眾生故;行力自在,攝取一切菩薩行故;如來力自在,度脫一切眾生故;無師智力自在,自然覺悟一切法故;一切智力自在,一切智人智覺悟故;大悲力自在,不舍一切眾生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力自在。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眾生自在等十種自在。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十種自在者,欲成無上菩提,不成無上菩提,自在隨意;雖成菩提,而亦不斷菩薩諸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出生諸大願故,善巧方便示現無量自在法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遊戲神通。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於眾生身作佛剎身,而不壞眾生身,是為第一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佛剎身作眾生身,而不離佛剎身,是為第二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佛身示現聲聞、緣覺身,而不減如來身,是為第三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聲聞、緣覺身示現如來身,而不增長聲聞、緣覺身,是為第四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菩薩身示現無上菩提身,而不舍菩薩行,是為第五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無上菩提身示現菩薩身,而不減菩提身,是為第六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涅槃界示現生死相續不絕,而不著涅槃界,是為第七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生死界示現涅槃界,亦不究竟無餘涅槃,是為第八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正受三昧,行、住、坐、臥現諸威儀,而不舍於正受三昧,是為第九遊戲神通;菩薩摩訶薩於一佛所聞法受持,悉能往詣不可說佛所聽受正法,而不離本坐亦不分身、不起三昧,念念於一一三昧身門,出生不可說不可說三昧身門,一切諸劫猶可窮盡,菩薩出生三昧身門不可窮盡,是為第十遊戲神通。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遊戲神通;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遊戲神通。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勝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法界以無量方便門普現眾生勝行;以無量莊嚴,莊嚴一切世界普現眾生勝行;知出生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化勝行;於如來身出生菩薩身,於菩薩身出生如來身勝行;於虛空界出生世界,於世界出生虛空界勝行;於生死界出生涅槃界,於涅槃界出生生死界勝行;於一眾生音聲出生一切佛法音聲勝行;於無量身門示現一身,於一身門示現分別一切諸身勝行;以一身充遍一切世界勝行,於一念中令一切眾生出生無量無邊法門,成等正覺勝行。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勝行;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行,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勝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力。何等為十?所謂:直心力,於一切世界無染著故;深心力,不壞一切諸佛法故;方便力,究竟菩薩一切行故;智慧力,知一切眾生諸心行故;願力,令一切眾生願滿足故;行力,盡一切未來際劫不斷絕故;乘力,出生普現一切諸乘不轉大乘故;遊戲神通力,於一毛道示現一切清淨世界,一切如來出興世故;菩提力,覺悟菩提與一切眾生念等故;轉法輪力,於一句法說一切眾生希望諸根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力;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力,則得一切諸佛一切智無上十力。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畏。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悉能聞持一切問難,作如是念:『十方一切世界有來問我,若不能答,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菩薩究竟一切無畏,安住無畏;一切眾生隨其所問,悉斷疑惑,是為第一無畏。菩薩摩訶薩一切語言音聲、一切文字,如來授記無礙辯才,究竟彼岸,作如是念:『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來問難我,若不能答,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悉能除滅一切疑惑,安住無畏,是為第二無畏。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空,離我、我所,無造、無造者,無知者,無命者,無長養者、無福伽羅,離陰、界、入,離諸邪見,心如虛空,作如是念:『一切眾生若能令我起身、口、意惡,無有是處。何以故?菩薩常離我、我所故;若生怖畏,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行菩薩行不可沮壞,是為第三無畏。菩薩摩訶薩為諸佛所護,成如來力,行如來行,如來威儀未曾轉易,作如是念:『若有能來訶我威儀,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於大眾中說微妙法,是為第四無畏。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淨,遠離眾惡,作如是念:『若有能來訶我身、口、意惡,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悉能教化一切眾生,是為第五無畏。菩薩摩訶薩金剛力士常隨侍衛,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帝釋、梵王等常隨侍衛,尊敬供養,一切諸佛常護念之,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魔、眷屬及諸外道,有見眾生來詣我所,能障礙我無上菩提,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安住無畏,歡喜修行菩薩行業,是為第六無畏。菩薩摩訶薩離癡正念,隨如來生,成就第一意根,作如是念:『一切諸佛所說正法,句身、味身隨順菩提,我若不能如法受持,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受持守護如來正法,是為第七無畏。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巧方便智慧,究竟菩薩諸力彼岸,清淨直心,教化眾生,發大菩提願;於眾生所起大悲故,於煩惱濁世而現受生、現受五欲,畜養妻子及諸眷屬,為化眾生故,菩薩復作是念:『我雖在此,不生惑亂障於菩提解脫三昧法門辯才;若能障礙,無有是處。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法而得自在,究竟彼岸;修菩薩行,安住菩提。一切世間受生惑亂所不能亂。若能惑亂,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是為第八無畏。菩薩摩訶薩舍離愚癡,知一切智;住菩薩道,乘於大乘;住一切智心力,示現聲聞、緣覺,不改威儀,菩薩作如是念:『我終不證聲聞、辟支佛道,我若受證,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安住無畏,悉能示現一切諸乘具足,究竟平等大乘,是為第九無畏。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諸白淨法,積集善根,成滿一切,諸願通明,堅住菩提,具足成滿菩薩諸行;於一切佛所頂受如來一切智記,教化眾生不舍菩薩行,作如是念:『其有眾生應受化者,若不能應時示現如來境界,無有是處,乃至不見微畏之相。』不見微畏相故,安住無畏,隨受化者,普為應現如來境界,而亦不斷菩薩願行,是為第十無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畏;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無畏,而亦不舍菩薩無畏。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九
↑回到頂端↑
#2224033 - 2024-01-03 17:03:28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Re: hui]
Yehling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23-12-11
文章數: 209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五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不由他悟,平等心施無所慳吝,持戒清淨遠離惡戒,忍辱成就心不可動,勤修精進於一切劫未曾退轉,深入禪定離一切亂,出生智慧遠離邪見。是為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隨順波羅蜜道,不由他悟第一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攝一切眾生而饒益之,常以法施,於一切眾生和顏愛語遠離惡言,於一切眾生常起樂心真實利益,令一切眾生解悟菩提遠離噁心,具足成就平等實義,是為菩薩摩訶薩攝取眾生,隨順攝道,不由他悟第二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善解迴向,不求果報,隨順迴向諸佛菩提,不著一切世間三昧,迴向佛智饒益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善解迴向,專求一切諸佛善根、無上智慧饒益眾生,不由他悟第三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究竟彼岸,隨順世間、親近世間而無疲厭。正向聖行,遠離一切聲聞、緣覺出要之道,教化成熟一切眾生,不著己樂;善知一切諸禪解脫三昧、正受三昧,起於諸三昧而得自在。於生死中,心無疲厭,游於生死如園觀想;安住一切諸魔宮殿,示現帝釋,梵王無量自在;於一切生死,慧光明淨、照除癡闇;於一切眾舍家出家,不著異見。示現一切世間書疏、文誦、談論、語言、算術、印法、一切娛樂,現為女身,才術巧妙能轉人心。於世間法、離世間法悉能問答,究竟彼岸;於世間事、離世間事,亦悉究竟到於彼岸;常觀眾生,示現一切聲聞、緣覺,不轉威儀,不忘大乘;於念念中,現成如來無上菩提,而亦不斷菩薩所行,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修習巧妙方便,到於彼岸,不由他悟第四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善知俱變三昧、翻覆三昧,遊戲智慧通明,究竟智慧彼岸。常在涅槃而現生死門,知無眾生際而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常在究竟寂滅彼岸而示現處熾然煩惱,常在金剛一妙法身而現眾生無量身門,常能正受諸禪三昧而現眾生五欲娛樂,常樂寂靜遠離三界而教化一切眾生長養善根,常樂正法而現百千天女圍遶共相娛樂,百福相好莊嚴其身而現貧賤鄙陋之形,常離諸惡長養善業而現受生一切惡道,究竟到於佛智彼岸而亦不舍菩薩智身。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智慧,一切聲聞、緣覺無能知者,何況一切童蒙眾生?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五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智慧為首,一切威儀、諸業清淨。成就大慈,永離殺心;乃至遠離邪見,具足正見,是為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隨智慧行第六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不舍一切眾生,代一切眾生受諸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苦。利益眾生,心無疲厭,度脫一切諸群生界;於一切欲樂,心無染著;常為眾生滅諸苦陰,不舍大悲,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為一切眾生之所愛敬,帝釋、梵王、四天王等皆恭敬供養;一切眾生心常樂見,無有厭足。何以故?菩薩本修行業,心無染著,皆悉清淨,威儀具足故,一切眾生樂見無厭,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八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一切智心堅固正直,以大莊嚴而莊嚴之;雖至難處、諸惡人處、聲聞、緣覺處,終不退失一切智心清淨妙寶。譬如水珠名曰淨光,雖處濁水,寶性無異,能令濁水皆悉清淨;菩薩亦復如是,雖在眾難、諸惡人處、聲聞、緣覺處,終不舍離一切種智清淨寶心,令一切眾生滅除邪見、煩惱垢濁,住一切智清淨寶心,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不共法。

「菩薩摩訶薩自覺智法到於彼岸,受無師記,離垢法繒以冠其頂,於如來所不舍恭敬供養之心,亦不舍離諸善知識,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不共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共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不共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業。何等為十?所謂:世界業,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故;如來業,奉給供養一切佛故;菩薩善友業,善根同故;眾生業,教化成熟一切眾生故;未來世業,攝取一切盡未來際故;神力業,不舍本處而能遊行一切世界故;淨光業,放無量無邊色光,一一光端悉有七寶清淨蓮華,一一華台各有菩薩結跏趺坐,悉顯現故;三寶不斷業,一切諸佛滅度之後,受持守護佛正法故;變化業,游十方說法化眾生故;持業,隨所發心示現眾生,令滿一切諸大願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業;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業。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菩薩不來身,於一切趣不受生故;菩薩不去身,一切趣求不可得故;菩薩不實身,如一切世間之所得故;菩薩不虛身,如諸世間解真實故;菩薩不盡身,未來際不可斷故;菩薩堅固身,一切眾魔不能壞故;菩薩不動身,一切眾魔及諸外道不能動故;菩薩相身,示現清淨百福相故;菩薩無相身,法相究竟無眾相故;菩薩普至身,悉與三世如來等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身;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身,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無盡之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業。何等為十?所謂:以一身充遍一切世界菩薩身業;於一切眾生前,悉為現身菩薩身業;於趣趣中,悉現受生菩薩身業;遊行一切世界菩薩身業;往詣一切佛所及諸大眾菩薩身業;以一手掌悉能普覆一切世界菩薩身業;一切金剛圍山能以手磨悉如微塵菩薩身業;於己身中示一切眾生、一切佛剎成、壞菩薩身業;能以一身遍覆一切眾生菩薩身業;於己身中,普現一切嚴淨佛剎、一切眾生,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身業。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身業;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法,悉能開悟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波羅蜜身,正向菩提故;四攝身,不舍眾生故;大悲身,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無疲厭故;大慈身,救護一切眾生故;功德身,饒益一切眾生故;智慧身,一切諸佛金剛身故;淨法身,遠離諸趣生死故;方便身,普能示現一切眾生故;神力身,示現一切自在力故;菩提身,隨一切時成菩提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身;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身,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口。何等為十?所謂:柔軟口,安樂一切眾生故;甘露口,清涼一切眾生故;不虛口,說真實故;如實轉口,乃至夢中無虛言故;尊重口,一切釋、梵、四天王等恭敬尊重故;甚深口,顯現真實法故;堅固口,說無量法不可盡故;正直口,一切音聲具足辯故;莊嚴口,隨時、隨業報普示現故;一切智口,隨其所應度眾生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口;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口,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妙口。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業莊嚴菩薩口業。何等為十?所謂:樂聞如來清淨音聲淨菩薩口業;樂聞菩薩清淨音聲淨菩薩口業;不說一切眾生不樂聞語淨菩薩口業;於過去世離口四過淨菩薩口業;歡喜讚歎如來淨菩薩口業;於如來塔廟高聲讚佛如實功德淨菩薩口業;一向普施眾生正法淨菩薩口業;音樂歌頌讚嘆如來淨菩薩口業;於諸佛所不惜身命聽受正法淨菩薩口業;一向不舍菩薩法師聽受正法奉給供養淨菩薩口業。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淨業淨菩薩口業,出生菩薩清淨口業。

「佛子!菩薩摩訶薩出生如是清淨口業,則得十種守護。何等為十?所謂:諸天王及諸天守護,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梵王及諸梵天,一切諸佛法王所共守護。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出生清淨口業得十種守護;若菩薩摩訶薩出生如是清淨口業得十種守護者,則能成辨十種大事。何等為十?所謂:令一切眾生界皆悉歡喜;一切剎界無不聞知;悉能發起一切諸根;悉能清淨一切性界;拔出一切諸煩惱界;遠離一切諸習氣界;明淨一切諸直心界;長養一切諸深心界;充滿一切諸法性界;照明一切大涅槃界;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大地等心,持一切眾生諸善根故;大海等心,受持無量無邊諸佛智慧大法海故;須彌山王等心,令一切眾生安住無上善根故;摩尼寶心,遠離煩惱,淨直心故;金剛心,決定了知一切法故;堅固金剛圍山心,一切諸魔、外道不能壞故;蓮華等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優曇缽華等心,於一切劫難值遇故;淨日等心,除滅一切眾生愚癡曀障闇故;虛空等心,一切眾生無能量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大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何等為十?所謂:發度脫一切眾生心;發拔出一切眾生煩惱心;發斷除一切習氣心;發斷除一切疑惑;具足清淨無疑惑心;發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心;發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心;發隨順一切諸佛教心;發一切菩薩所學心;發覺悟一切諸佛菩提,示現一切眾生非凡、愚所入心;發擊大法鼓音聲聞於一切世界,普照一切眾生諸根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發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發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滿心。何等為十?所謂:滿一切虛空界,眾生無邊故;滿一切法界,深入無量無邊故;滿一切三世,於一念中悉解脫故;滿一切佛,降神、受胎、出生、舍家、得道、轉正法輪,乃至大般涅槃悉明瞭故;滿一切眾生界,決定了知希望、習氣及諸根故;滿智慧光,隨順了知一切法界故;滿無量無邊,解一切法如幻網故;滿無生,一切諸法無自性故;滿無礙,自心、他心無障礙故;滿自在,於念念中現成菩提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心滿;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能成滿一切佛法無上、無量莊嚴。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何等為十?所謂:歡喜根,於一切佛信不壞故;樂菩薩根,覺悟一切佛菩提故;不退菩薩根,究竟一切事故;住菩薩根,安住一切菩薩行故;甚深根,覺般若波羅蜜巧方便故;不休息根,究竟一切眾生事故;金剛等根,決定了知一切法故;金剛光明焰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不雜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根;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根,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淨根。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直心。何等為十?所謂:不染一切世間法直心;不染聲聞、緣覺直心;隨順菩提直心;不違一切智道直心;一切眾魔及諸外道不能沮壞直心;不染如來圓滿、清淨、智慧、直心;隨所聞法悉能攝取、受持直心;於一切受生處無所選擇直心;深入細微智慧直心;善巧修習一切佛法直心。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直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直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不退深心,長養一切諸善法故;離疑深心,解一切佛微密語故;正持深心,不舍菩薩大願行故;無上正直深心,深入一切諸佛法故;了達深心,於一切佛法得自在故;殊勝深心,深入種種方便法故;為首深心,於一切境界悉究竟故;自在深心,莊嚴一切三昧自在不斷絕故;具足深心,攝取本大願故;不舍深心,教化一切群生類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深心;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心,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深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方便。何等為十?所謂:佈施方便,悉舍一切不求報故;學一切學,持一切戒,具行頭陀、威儀清淨方便,不輕他故;離一切纏、顛倒、瞋恚、我慢,忍一切眾生諸惡方便,遠離一切彼、我想故;精進不退方便,究竟身、口、意業,一切境界不忘失故;一切諸禪三昧解脫諸通方便,遠離一切五欲、諸煩惱故;正向智慧方便,長養一切功德,心無厭足故;大慈方便,說一切眾生無眾生故;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不舍大悲方便,解一切法無自性故;十力覺悟方便,決定無礙智,示現一切眾生故;轉不退法輪方便,轉至眾生心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方便;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方便。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樂修。何等為十?所謂:樂修最勝,尊重方便諸善根故;樂修莊嚴,出生種種諸莊嚴故;樂修廣事,心彌曠故;樂修寂滅,深入甚深方便法故;樂修無邊,發無量心故;樂修善持,一切諸佛所護念故;樂修不壞,一切魔業不能壞故;樂修決定,解了一切諸業報故;樂修現在,隨意能現自在神力大變化故;樂修聽受,於一切佛得授記故;樂修自在,隨意隨時成菩提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樂修;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修,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樂修。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解脫深入世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一切世界;一蓮華座一如來身充滿一切世界;示現一切世界皆悉虛空;諸佛莊嚴,莊嚴一切世界;一菩薩身充滿一切世界;於一毛孔中安置一切世界;一切世界入一眾生身;一佛道場、一菩提樹充滿一切世界;一妙音聲充滿一切世界,隨其所應無不聞解,皆為歡喜。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解脫深入世界;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出生佛剎無上解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入眾生性。何等為十?所謂:一切眾生界入無身性;一切眾生界悉入一眾生身;一切眾生界悉入菩薩身;一切眾生界悉入如來性藏;一切眾生界悉入一眾生界;一切眾生界悉入諸佛法器;一切眾生界悉入帝釋、梵王,隨眾生形類而普示現;一切眾生界示現入一切聲聞、緣覺,不轉威儀;一切眾生界入菩薩功德莊嚴,莊嚴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界入如來相好莊嚴,色身寂靜,威儀示現眾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眾生性;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性,則得一切諸佛無上自在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眾生習氣、見佛習氣、於清淨土受生習氣、菩薩行習氣、大願習氣、波羅蜜習氣、出生平等法習氣、種種分別境界習氣。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習氣;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能除滅一切眾生煩惱習氣,得佛無上大智習氣。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熾然。何等為十?所謂:熾然一切眾生界,教化究竟令成熟故;熾然世界,悉嚴淨故;熾然如來,究竟菩薩一切行故;熾然善根,積集如來功德諸相好故;熾然大悲,除滅一切眾生苦故;熾然大慈,令一切眾生安住如來無上樂故;熾然波羅蜜,積集菩薩諸莊嚴故;熾然巧方便,隨其所應悉示現故;熾然菩提,得無礙智故;略說菩薩皆悉熾然一切諸法,明達了知一切法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熾然;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能究竟不斷菩薩諸行,除滅一切煩惱熾然,則得一切諸佛無上熾然正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趣。何等為十?所謂:趣波羅蜜、趣學、趣智、趣實義、趣正法、趣出生善根、趣見佛、趣菩薩諸行門、趣無上菩提、趣轉法輪。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趣;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趣,則得一切諸佛無上趣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事,則能具足一切佛法。何等為十?所謂:深信善知識具足佛法;深信佛教具足佛法;不謗正法具足佛法;離放逸行、摧滅憍慢、巧妙方便迴向善根具足佛法;深信諸佛境界無量具足佛法;深入一切世界具足佛法;安住法界具足佛法;離諸魔界具足佛法;正念一切佛具足佛法;深信如來成就十力具足佛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事,則能具足一切佛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具足一切諸佛無上大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為十?所謂:於善知識生憍慢心失佛法道;畏生死苦失佛法道;厭菩薩行失佛法道;厭惡受生失佛法道;樂著三昧失佛法道;於諸善根起疑惑心失佛法道;誹謗正法失佛法道;斷菩薩行失佛法道;樂求聲聞及緣覺乘失佛法道;起瞋恚心失佛法道,應當遠離。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退失佛法;若菩薩摩訶薩遠離此法,則得一切菩薩正趣離生,聖行正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何等為十?所謂:出生般若波羅蜜菩薩離生;觀察一切眾生,遠離一切邪見,斷一切縛,度脫一切眾生菩薩離生;不念一切相亦不舍離著相眾生菩薩離生;不著三界亦復不著一切世界菩薩離生;永離煩惱而親近眾生菩薩離生;於諸法中得離欲法,常以大悲哀念眾生菩薩離生;現處眷屬令樂寂靜菩薩離生;離世界生,現此歿彼生,行菩薩行菩薩離生;行一切世間事而不染世法菩薩離生;決定了知無上菩提而亦不舍菩薩行願菩薩離生。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離生,永離世間;大聖正法,不共一切眾生及聲聞、緣覺;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菩薩十種決定法。何等為十?所謂:於一切如來種姓中生;深入一切如來境界;深解一切諸菩薩行;正向一切諸波羅蜜;出生一切諸佛善根;安住一切如來無上姓中;安住一切諸佛淨力;隨順一切如來菩提;與一切佛共同一身;與一切佛同住而無有異。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決定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道法。何等為十?所謂:隨順善知識出生佛道法,同善根故;深信一切佛法出生佛道法,樂求如來無盡自在故;於一切大願得正希望出生佛道法,修習廣心故;決定了知己身善根出生佛道法,所行諸業無虛妄故;於一切劫修菩薩行出生佛道法,盡未來際無疲厭故;於阿僧祇世界諸處受生出生佛道法,善巧方便教化一切眾生故;修習不斷菩薩所行出生佛道法,長養大悲故;以無量心出生佛道法,於一念中充滿一切虛空界故;深入甚深諸大願行出生佛道法,本生善根不壞、不失故;善持守護一切如來種姓出生佛道法,令一切眾生髮菩提心,志常樂求無上菩提,長養一切善根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出生佛道法;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善男子十種名號。何等為十?所謂:菩薩名號,菩提智身故;摩訶薩名號,住大乘故;第一薩埵名號,最第一無間道法故;勝薩埵名號,覺勝菩提故;無比薩埵名號,智慧無比故;上薩埵名號,上精進故;無上薩埵名號,開示顯現無上法故;力薩埵名號,廣知十力故;無等薩埵名號,一切眾生無與等故;不思議薩埵名號,隨其心念覺菩提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善男子十種名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何等為十?所謂:一道是菩薩道,不舍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方便故。三道是菩薩道,空方便、無相際無際、無願三昧,三界無染故。四行是菩薩道,悔過除罪、隨喜功德、恭敬勸請無量諸佛、善知迴向故。長養五根是菩薩道,住有信根不可沮壞,發大精進,究竟一切事而不退轉,安住正念除滅亂想三昧,方便決定了知智慧境界,善巧分別故。六通自在是菩薩道: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有色眾生,死此生彼;天耳,悉聞一切諸佛所說經法,皆能受持廣為一切眾生解說;出生無礙知他心智,悉知一切眾生心念;宿命智通,悉知過去一切阿僧祇劫;長養善根身通自在,隨其所應現大神變;漏盡智通,知見實際生菩薩道不斷絕故。七念是菩薩道:念佛,於一毛道見一切佛教化眾生;念法,不離一如來眾,於一切佛所對面聞法悉能受持,隨應眾生諸根希望而度脫之;念僧,見不退轉菩薩大眾,令一切眾生常見菩薩大眾;念施行一切菩薩佈施,正念長養菩薩佈施功德;念戒,不離菩提心,一切善根迴向眾生;念天,念兜率陀天一生補處菩薩;念一切眾生,善巧方便智慧教化,悉令安隱隨順無上菩提故。八正道分是菩薩道,所謂:正見,遠離邪見;正思惟,正念一切智遠離虛妄;正語,隨順聖教、離口四過;正業,饒益教化一切眾生未曾失時;正命,安住四聖種成頭陀功德,具足淨威儀,遠離一切惡;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修佛十力無所罣礙;正念,悉能憶持一切音聲,除滅世間一切亂想;正定,善巧方便,於一三昧,出生菩薩不可思議法門一切三昧故。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惡不善法因;覺觀起一切口業無所障礙;說法教化一切眾生,令得一切智喜悅,遠離退過、休息喜悅;離世苦樂,常見諸佛;逮得無上菩提快樂;不動三昧出生四無色定;亦不離欲界、色界受生;正受滅盡三昧,而亦不息菩薩行故。如來十力是菩薩道,所謂:巧方便善知是處非處;善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業因果報;善知一切眾生種種諸根,隨彼諸根而為說法;善知眾生無量諸性,善知一切眾生種種欲樂,隨應說法;菩薩淨身,皆悉充滿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具足威儀而亦不舍菩薩所行善巧方便;知一切禪三昧解脫垢淨起;知時、非時出生菩薩無量法門;善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於一念中,善知三世一切阿僧祇劫;善知一切眾生除滅一切煩惱結使及諸習氣,而亦不舍菩薩行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道;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道,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巧方便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無量道具、無量修道、無量莊嚴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故。何等為十?所謂:虛空界無量、法界無量、眾生界無盡無量、世界無分齊無量、阿僧祇劫無盡究竟無量、眾生語法無量、如來身無量、佛音聲無量、如來力無量、一切智無量。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無量道。何以故?如虛空界無量,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如法界無量無邊,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如眾生界無盡無量,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如世界無分齊無量,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如一切劫算數不可盡,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一切眾生悉共算數所不能盡;如一切眾生語言無量,菩薩積集道具出生智慧諸語言法亦復如是;如如來身無量,菩薩積集道具充滿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一切劫亦復如是;如佛音聲無量,出一言音皆悉充滿一切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知,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如如來力無量,菩薩積集道具長養如來力亦復如是;如一切智無量,菩薩積集道具亦復如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道具;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量無邊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道。何等為十?所謂:不著、不出修,身、口、意無忘失故;無增減修,知諸法真實故;非有、非無修,入非有、非無性故;如幻、如夢、如電、如響、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水中月修,於一切法無所著故;空、無相、無願修,見三界不舍長養諸善根故;不可言說修,不著法施設故;不壞法界修,決定了知一切法故;如實際不可壞修,如如虛空際平等至一切故;菩薩智修,不舍勇勐精進力故;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平等修,於一切法悉除疑惑故。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修道;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一切智、巧方便修。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道。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不離欲界,悉能正受色、無色界禪定解脫,亦不因此於彼受生,是為第一莊嚴道。菩薩摩訶薩入聲聞道,亦不乘此道出於三界,是為第二莊嚴道。菩薩摩訶薩入緣覺道,亦不舍大悲,是為第三莊嚴道。菩薩摩訶薩雖百千天女眷屬圍遶,端嚴殊特、顏容無倫、技術悉備、音樂巧妙,菩薩聞此妙音,未曾暫舍諸禪解脫三昧,是為第四莊嚴道。菩薩摩訶薩與一切眾生設眾妓樂共相娛樂,乃至一念不舍諸禪解脫三昧,是為第五莊嚴道。菩薩摩訶薩不著一切世間諸法,究竟世間得到彼岸,度脫眾生,是為第六莊嚴道。菩薩摩訶薩安住正智修習正道;趣於邪道欲令眾生遠離邪道,於此邪道不取真實清淨之相,是為第七莊嚴道。菩薩摩訶薩遠離身、口、意惡業,常持淨戒,一向正求如來淨戒,示現一切凡愚童蒙眾生持戒威儀,為教化成熟犯戒眾生故;菩薩具足成滿一切清淨功德,正趣菩薩趣而現受生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及諸難趣,令彼眾生離惡趣故,而實菩薩不攝彼趣,是為第八莊嚴道。菩薩摩訶薩於一切佛法不由他悟,得無礙辯、明淨智慧,普照一切諸佛正法;安住一切諸佛自在,共一切佛清淨法身,具足成就一切堅固大人明淨正法;安住一切平等諸乘,向一切佛境界法門,一切眾生所應讚歎、恭敬、供養;為一切眾生作無上師,專求正法未曾舍離,示現於法有疑,示現師受恭敬供養和尚、阿闍梨,而實為一切天人無上法師。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知方便住菩薩道,隨其所應方便示現,是為第九莊嚴道。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甚深智慧,究竟菩薩一切無上法行,一切如來以甘露法而灌其頂,究竟一切法自在彼岸。離垢無礙清淨法繒以冠其首,於一切世界普現如來無礙法身,轉不可壞清淨法輪;清淨法身於一切世界,無處不至;究竟一切法自在彼岸,具足成就一切菩薩自在之法;巧妙方便於一切剎示現受生,與三世佛共一境界而亦不斷菩薩所行;不舍菩薩法,不轉菩薩業,不舍菩薩道,未曾廢舍菩薩威儀,不舍菩薩熾然,不舍善巧方便,不離菩薩事;修菩薩行,心無疲厭,不離菩薩受持法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不舍菩薩行,觀察眾生,是為第十莊嚴道。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莊嚴道;若菩薩摩訶薩安住此道,則得一切諸佛無上道寶莊嚴,而不舍菩薩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回到頂端↑
Page 7 of 14 < 1 2 ... 5 6 7 8 9 ... 13 14 >



板主:  deepblue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愛因斯坦 79
Quantacy 49
元利 42
rblin 40
CHC 37
cheng1969 35
jcj 33
jwjwo 27
禾平 22
ameliel 21
yungshow 21
juya 20
hongrong51 20
女真975 20
貓迷毛帽球 18
最新議題
台灣不缺電??「電價非便宜好」 經濟部長:不必每房裝冷氣
by 魯夫
今天 at 20:07
請問這位友人是否有收大家的回扣?
by 雷克雅維克
今天 at 17:57
試占"中國以美元「去美元化」&
quot;之意象。以中國為世。

by CHC
今天 at 15:45
請問是否繼續給這位醫生檢查呢?
by hongrong51
今天 at 11:02
請問健康狀況如何呢?
by hongrong51
今天 at 09:47
2026丙午年會發生麼浩劫?
by kurich
今天 at 09:40
殺生有十項罪狀
by rblin
今天 at 03:01
未來一個月的運勢是如何呢?
by ameliel
昨天 at 11:41
人雖死但並未消失
by rblin
昨天 at 03:01
該何時報名這個考試?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by 絕地審判者
2024-06-15 15:06:38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CDF, Quantacy, bigapples), 177 Guests and 544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1031 議題
2143037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308 @ 2024-06-08 01:42:1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