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貼文者 : : 明陽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14 06:53:04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虛構的,這個數據如果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其目的是在推《易經》的卦氣。

比玄奘(602年-664年)年輕36歲的六祖惠能(638年-713年),在講《六祖壇經》時也提到「里數有十萬八千」。

《六祖壇經.疑問品》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惠能大師不識字,所以「里數有十萬八千」可以確定是他聽來的,那是從何處聽來的.......?在惠能大師66歲那一年,佛門又加入了另一位超級巨星,21歲的年輕人張遂在這一年出家了(張遂當時已名震京華),他就是一行禪師(683年-727年)。一行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曆象、陰陽、五行之學。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還主持了一次大規模地大的實測活動,為制訂曆法做準備工作。這次測量的地點多達十三處,遍布全國,以黃河南北平原地區為中心,北到北緯51度左右的鐵勒(今蒙古境內)。南到北緯17度的林邑(今越南境內).....在這次天文大測量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經過一行大規模地的實測,後來證明有誤差。

西元713年六祖往生時,一行禪師30歲,一行禪師21歲出家,出家之後,得到師父普寂許可,四出參訪,不遠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從一位隱名的大德學習算術,內外學的造詣因而更深,名聲也更大了。一行禪師四出參訪期間,有沒有與惠能大師接觸過,史料沒有記載。《大衍曆》在727年完成,該年一行禪師因積勞成疾而往生。

一行禪師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自然能明白「十萬八千里」與日晷的關係,進而推衍《易經》的卦氣,再由卦象來演繹「靈山」的象徵.......(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


心宿二是一顆著名的紅超巨星,一等星是全天第15亮星,古人稱之爲“大火”,常用來確定季節。玄奘(602年-664年),627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當時心1°→8°(赤經226°→233°)日中南中為「立冬初、二候」,應艮外卦、既濟卦氣(艮卦為「靈山」,與「十萬八千里」有聯繫)。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15 20:06:07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十萬八千里。』」

金剛經科儀云: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箇靈山塔 好去靈山塔下修


賢良經云:

西方十萬八千里

指破西方在眼前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18 23:34:46


實際的里程數

公元627年,年僅27歲的玄奘從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出發,決定去天竺(印度)

求取真經。因為難以翻越喜馬拉雅山系,他選擇從西域(今我國新疆、中亞

帶)繞道前往印度。之后他獨自一人“偷渡”出玉門關、穿過八百里流沙、

翻越帕米爾高原、通過西突厥控制的草原、渡過恆河后到達摩揭陀國的

佛教聖地——那爛陀寺。他在印度求學13年后,於641年啟程返回,

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從出發到返回,玄奘西游歷時18年,

行程2萬多公里(1公里約為2華里),穿越110個國家,並將沿途所見所聞

寫成了傳之后人的《大唐西域記》。

據說,唐朝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求法之最大要因是為《瑜伽師地論釋》,

它是佛教修行者,欲修行邁向成佛之道所必須依循的根本大論。

「瑜伽師地論」就是說明三乘行人修習「境、行、果」相應的境界。


玄奘大師跟 那爛陀寺 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前後三遍,時間

將近兩年。學習了《瑜伽師地論》這部經後,與玄奘大師在中土之所

學起了什麼大的效用?短短的三、五年間,一個大唐留學生在佛教

的發源地,竟然被尊為一代佛學大師!

有學者提出看法,認為說 玄奘大師在辯論中可能有引用了《易傳》,

而《瑜伽師地論》與《易經》是有可以聯繫的!


維基百科:
瑜伽意謂「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諸法」,以其「一切並
有方便善巧相應義故,亦即相應」【有三種相應:境相應(所觀境)、
行相應(所修行)、果相應(所證果)】,即是在禪定修行中,
心境相應。所謂瑜伽行,就是修行種種禪定觀行,其中最常用者,
為小乘部派所修之數息觀與不淨觀。
【《易經》就是闡述相應的緣起現象!】


佛經翻譯義理能否精準,對版本的選取,與梵文、中文的精通,缺一不可。

這對參與譯經工作的大師們,無非是一重大的工程。更重要的一點,為了與

本土文化的結合,在譯經的過程中還得與「群經之首」的《易經》作聯繫,

對《易》義之認知擇其契合之處,來作為《易》、《佛》的相互暉映。


返回大唐!是留學生--玄奘的一心所念.....他將偷渡會不會

被清算以及旅途的凶險置諸腦後!


「我西行的目的,就是為眾生解惑,現在學業已經完成,我想回到我的國家,

使得有緣的人都能夠承蒙佛法的普照,這應該是報答師恩最好的方法。」


公元645年三月,玄奘返回長安,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在唐太宗的支持下,

他開始了自己龐大的佛經翻譯計畫,十九年前因為佛法混亂,玄奘拚著性命

西行印度,十九年的辛苦和努力,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天。
貼文者 : : Amychen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0 13:19:20


批評者說:《六祖壇經》曾說,西方去此十萬八千里,是門人錯誤的記錄,錯以印度五天竺等為極樂,極樂世界絕不止十萬八千里。

老師說:
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實際的往返行程2萬多公里,1公里約為2華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虛構的,這個數據如果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其目的是在推《易經》的卦氣。

終於點破了我的執著!


《六祖壇經.疑問品》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1 15:05:31


「十萬八千里」是怎麼算的?

據《周髀算經》載,「立春」與「立冬」的為日晷一丈五寸二分,

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十萬五千二百里,「立春初候」、

「立冬初候」各有3日餘,經過3日餘,日晷為一丈七寸多,以整數計算

為一丈八寸,在「一寸千里」假設下,日晷一丈八寸則為十萬八千里。


周 髀 算 經 卷 下 之 二
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長一尺六寸.
問次節損益寸數長短各幾何.

冬 至 晷 長 丈 三 尺 五 寸 .
小 寒 丈 二 尺 五 寸 . 小 分 五 .
大 寒 丈 一 尺 五 寸 一 分 . 小 分 四 .
立 春 丈 五 寸 二 分 . 小 分 三 .
雨 水 九 尺 五 寸 三 分 . 小 分 二 .
啟 蟄 八 尺 五 寸 四 分 . 小 分 一 .
春 分 七 尺 五 寸 五 分 .
清 明 六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五 .
穀 雨 五 尺 五 寸 六 分 . 小 分 四 .
立 夏 四 尺 五 寸 七 分 . 小 分 三 .
小 滿 三 尺 五 寸 八 分 . 小 分 二 .
芒 種 二 尺 五 寸 九 分 . 小 分 一 .
夏 至 一 尺 六 寸 .
小 暑 二 尺 五 寸 九 分 . 小 分 .
大 暑 三 尺 五 寸 八 分 . 小 分 二 .
立 秋 四 尺 五 寸 七 分 . 小 分 三 .
處 暑 五 尺 五 寸 六 分 . 小 分 四 .
白 露 六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五 .
秋 分 七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一 .
寒 露 八 尺 五 寸 四 分 . 小 分 一 .
霜 降 九 尺 五 寸 三 分 . 小 分 二 .
立 冬 丈 五 寸 二 分 . 小 分 三
小 雪 丈 一 尺 五 寸 一 分 . 小 分 四 .
大 雪 丈 二 尺 五 寸 . 小 分 五 .


「十萬八千里」應「立冬初候」,「立冬初候」應艮之外卦卦氣。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

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在《河南程氏遺書》中,二程兄弟(理學家 程顥、程頤)說了一句「儒、佛」
思想比較的經典名言:

“看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經只言一止觀。”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在《竹窗隨筆》中〈華嚴不如艮卦〉提出看法: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此說高明者自
知其謬,庸劣者遂信不疑。開邪見門,塞圓乘路,言不可不慎也。
假令說讀一部《易經》,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況佛法耶!


金剛經科儀云: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箇靈山塔 好去靈山塔下修
貼文者 : : Amychen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2 20:12:26


明陽大大!

您在“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貼文中說,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由

《周髀算經》測24節氣之日晷影長推得的..........

而我也看到“《山海經》與《西遊記》”貼文中,孫猴子的武器配備

「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135),這與冬至日晷長

一丈三尺五寸(135),似乎也是相同的手法.......

又「如意金箍棒」可伸縮自如,不也像似一年24節氣之日晷有長短嗎?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3 03:03:43

先不論真假 當玩家也不行 當流氓也不行 當學生也不行 當老師也不行

十萬八千 李進 李堯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4 07:38:50


引言:
-------------------------------
Amychen回應:
...........
「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由
《周髀算經》測24節氣之日晷影長推得的..........
....................
「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135),這與冬至日晷長
一丈三尺五寸(135),似乎也是相同的手法.......
-------------------------------

《周髀算經》用八尺之「表」於中午時測24節氣之日晷影長,
黃昏後則測28宿上中天的星,以作為定季節的參數。

「一等星」參宿為28宿之一,屬於西方的白虎七宿,配在「先天八卦圖」
巽申的位置,《說卦傳》:「巽為木、為風......為繩直、為工。」
(「中正表」,用繩繫其表顛,為觀天象的工具。)

又參宿的五行屬水,「星獸」為猿,通稱「參水猿」,在特定的年代,
「參水猿」與一等星心宿(28宿之一)連結,就會有《西遊記》所
描述的「心猿」、「靈山」之象。

在《周易》64卦中,是以觀卦與益卦卦象為「日晷儀」與「中正表」的象徵。

益卦《彖辭》的「中正有慶」
觀卦《彖辭》的「中正以觀天下」,
這兩卦的「中正」二字都是象徵「中正表」之義。

我就暫且作此回應,本版不適合推論易卦,恐對其他網友無禮.....
有機會我會在「易經易卦研究版」再作補充......謝謝!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27 08:34:24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在《西遊記》第47回《聖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裡,

說到從長安到達「通天河」,

五萬四千里路。這「五萬四千里」,

看官馬上可發覺唐僧已經行程過半..................

-----------------------------

《西遊記》第47回
..........
..............
好大聖,縱觔斗雲,跳在空中,定睛觀看,但見那: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岳,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疊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急收雲頭,按落河邊道:「師父,寬哩,寬哩,去不得!老孫火眼金睛,白日裡常看千里,凶吉曉得是;夜裡也還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見邊岸,怎定得寬闊之數?」

三藏大驚,口不能言,聲音哽咽道:「徒弟啊,似這等怎了?」沙僧道:「師父莫哭。你看那水邊立的,可不是個人麼?」行者道:「想是扳罾的漁人,等我問他去來。」拿了鐵棒,兩三步,跑到面前看處,呀!不是人,是一面石碑。碑上有三個篆文大字,下邊兩行有十個小字。三個大字乃「通天河」,十個小字乃「徑過八百里,亙古少行人」。行者叫:「師父,你來看看。」三藏看見,滴淚道:「徒弟呀,我當年別了長安,只說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遙。」
...............
......................
那老者搖手道:「和尚,出家人休打誑語。東土大唐,到我這裡,有五萬四千里路。你這等單身,如何來得?」三藏道:「老施主見得最是。但我還有三個小徒,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保護貧僧,方得到此。」
................
........................
-----------------------------

清.悟一子.陳士斌的《西遊真詮》:蓋通天適當十萬八千之中,
乃修道者至中不偏之路,不容稍有移易差殊,非執己孤修者所能至。

據《周髀算經》載,「立秋三候」的為日晷五尺四寸,
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五萬四千里。

“卦氣圖”:「立秋三候」應同人卦氣。


同人《彖辭》曰:「同人,柔得位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

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利涉大川」、「通天下之志」................通天河!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3-31 13:58:11


..........
................

唐太宗又問:「遠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

三藏道:「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里之遠。途中未曾記數,

只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
..........
....................

有人說:

《西遊記》更可謂一部道盡了修行迷津的千古奇書,無論道家、佛家的理論,六道輪

迴以及小乘、大乘、一乘禪宗的修行,《西遊記》都通過千奇百怪、跌宕起伏的神話

故事,給予了深入淺出、妙趣橫生、通俗而不失玄妙的隱喻與解讀。能以熟悉的漢文

讀到《西遊記》,的確是生為中土之人的大福報。

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

整個人生的真諦!小孩子是不太能讀懂西遊記的。但西遊記仍然用生動有趣的神話故

事把取經、修行、佛菩薩等內容深深地印在了小孩子們的心田裡,這就是佛教所謂的

善巧方便吧!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P2xD2.html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4-04 06:41:30


心裏有「數」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

《周易.繫辭傳》:「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屢遷」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4-25 19:26:40


108也算十萬八千里!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周易.繫辭上傳》第九章)

乾之策216,乾一爻之策36

---36
---36(乾之上卦三爻 36 × 3 =108)108如果也與1000乘,也算「十萬八千」
---36

---36
---36(乾之下卦三爻36 × 3 =108)「念珠一串有108顆」
---36


坤之策144,坤一爻之策24

-..-24
-..-24(坤之上卦三爻 24 × 3 =72) 360 ÷ 72 =5(「五行」、「72變」 )
-..-24

-..-24
-..-24(坤之下卦三爻24 × 3 =72)
-..-24


《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中說到:
...........
................
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悟空道:「弟子願多裡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
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
................................
祖師道:「凡騰雲之輩.......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雲。」
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
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啟道:「師父,為人須為徹,索性捨個大慈悲,將此騰雲之法,一發傳與我罷,決不敢忘恩。」
祖師道:「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我才見你去,連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這個勢,傳你個觔斗雲罷。」
悟空又禮拜懇求,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觔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
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師徒們天昏各歸洞府。【悟空快遞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7-09 06:10:32


《周髀算經》知識來自異域?

在“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的議題中,曾經指出「十萬八千里」是源自《周髀算經》的「一寸千里」而來,近日看到上海交大.江曉原教授“《周髀算經》與古代域外天學”一文,對《周髀算經》的內容有一些新的看法,個人颇感新奇,想與網友分享,就節錄於下。

提要中說:

「在認識到《周髀算經》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希臘式公理化體系,以及《周髀算經》中蓋天宇宙幾何模型的正確形狀之後,即可發現《周髀算經》中有明顯的域外天文學成分:它的宇宙模型與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極為相似;它的寒暑五帶知識在中國傳統天文學體系中難以產生並且無人相信;它的天球坐標系統沒有赤道特徵。《周髀算經》背後極可能隱藏著一個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謎。」

接著以下數段皆節自“《周髀算經》與古代域外天學”一文:

「說北極左右“物有朝生暮獲”,這就必須聯繫到《周髀算經》蓋天宇宙模型對於極晝、極夜現象的演繹和描述能力。」

「文中所說的“北極之下,從春分至秋分為晝,從秋分至春分為夜”,因為是以半年為晝、半年為夜。」

「首先,為《周髀算經》作注的趙爽,竟然就表示不相信書中的這些知識。例如對於北極附近“夏有不釋之冰”,趙爽注稱:“冰凍不解,是以推之,夏至之日外衡之下為冬矣,萬物當死——此日遠近為冬夏,非陰陽之氣,爽或疑焉。”又如對於“冬有不死之草”、“陽彰陰微”、“五穀一歲再熟”的熱帶,趙爽表示“此欲以內衡之外、外衡之內,常為夏也。然其修廣,爽未之前聞”—他從未聽說過。我們從趙爽為《周髀算經》全書所作的注釋來判斷,他毫無疑問是那個時代夠格的天文學家之一,為什麼竟從未聽說過這些寒暑五帶知識?比較合理的解釋似乎只能是:這些知識不是中國傳統天文學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所以對於當時大部分中國天文學家來說,這些知識是新奇的、與舊有知識背景格格不入的,因而也是難以置信的。」

「既然在渾天學說中因沒有地球概念而不可能提出寒暑五帶的問題,那麼《周髀算經》中同樣沒有地球概念,何以卻能記載這些知識?」
「如果說《周髀算經》的作者身處北溫帶之中,只是根據越向北越冷、越往南越熱,就能推衍出北極“夏有不釋之冰”、熱帶“五穀一歲再熟”之類的現象,那渾天家何以偏就不能?」

「這樣看來,有必要考慮這些知識來自異域的可能性。」

「《周髀算經》在天球座標問題上確實有很大的破綻:它既明確認為二十八宿是沿黃道排列的,卻又試圖在地平坐標系中測量其距度,而作為例子給出的唯一數值竟又是來自赤道系統。這一現象值得深思,在它背後可能隱藏著某些重要線索。」

「那麼,《周髀算經》的作者究竟是誰?他在構思、撰寫《周髀算經》時有過何種特殊的際遇?《周髀算經》中這些異域天文學成分究竟來自何處?……所有這些問題現在都還沒有答案、但是筆者強烈認為,《周髀算經》背後極可能隱藏著一個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謎。」

http://www.cssn.cn/zhx/zx_kxjszx/201607/t20160730_3142726_3.shtml


拜讀了江教授的文章後,讓在下耳目一新,就個人學《易經》的角度

卻有不同的看法,有空會在「易經易卦研究板」的議題裡再發表......。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8-15 19:46:36


「靈山」好修行

-----------------------------
引言
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虛構的,這個數據如果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其目的是在推《易經》的卦氣。

-----------------------------
引言
「十萬八千里」是怎麼算的?

據《周髀算經》載,「立春」與「立冬」的為日晷一丈五寸二分,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十萬五千二百里,「立春初候」、「立冬初候」各有3日餘,經過3日餘,日晷為一丈七寸多,以整數計算為一丈八寸,在「一寸千里」假設下,日晷一丈八寸則為十萬八千里。

「十萬八千里」應「立冬初候」,「立冬初候」應艮之外卦卦氣。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
-----------------------------

艮卦就是「靈山」,是修行的好地方.........

修行就是針對“心”下功夫.......

以下將我就把《周易》彖辭、爻辭、象辭有“心”字的提列出來,以觀《周易》對“心”字的說法。

泰卦六四、中孚九二的「中心願」

謙卦六二的「中心得」

復卦《彖辭》的「天地之心」

坎卦《彖辭》的「維心亨」

咸卦《彖辭》的「聖人感人心」

明夷六四的「獲明夷之心」、「獲心意」

益卦九五的「有孚惠心」

益卦上九的「立心勿恆」

井卦九三的「為我心惻」

艮卦六二、旅卦九四的:「心不快」

艮卦九三的「厲熏心」、「危熏心」


最引我注意的是艮卦九三的「厲熏心」(象「危熏心」),

熏 《說文》: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黑也。
熏心
謂心中焦灼如焚,迷住心竅。

艮卦就是「十萬八千里」所象徵的「靈山」,而艮卦九三為天地人三才的「人爻」,
艮卦九三說,人的心,被熏黑了..........

有關艮卦卦爻的分析,我將同時在「易經易卦研究版」“牽象的手”議題裡發表 。
.
.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8-20 16:29:28


艮其背,不獲其身

艮卦就是「十萬八千里」所象徵的「靈山」.........

從長安到達「通天河」,有五萬四千里路,「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之中。

當艮卦九三爻動則象徵下卦已經完成變化的過程,亦如「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里之中」..........


《艮》卦被宋儒所推尊,則與宋儒所重視的以靜為本、知止存養的道德修養論密切相

關。
這與兩漢的《易》學注解,可說完全不同的風格,在此先引北宋理學家程頤的

《伊川易傳》,將艮卦《卦辭》的注解節錄以供參考,或可從中體悟艮卦所象徵的

「靈山」意義!


艮卦《卦辭》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程頤《伊川易傳》:「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動於欲也。欲牽於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 故艮之道,當艮其背,所見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見也。止於所不見,則无欲以亂其心,而止乃安。不獲其身,不見其身也,謂忘我也。无我則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見其人,庭除之間,至近也。在背則雖至近不見,謂不交於物也。外物不接,內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於止,為无咎也。」
.
.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8-27 08:29:26


靈山頂上好謙卑


《周易.說卦傳》第五章有一段敘述「後天八卦圖」的排列之序: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成言乎艮」的“成言”是何意思?

“成言”就是“誠”!

.. 小篆从言、成聲,本義作「信」解,(見說文許著)乃言行符合,真實無偽之意,故从言。又以成本作「就」解,誠在以實就人,亦即以實自就,故从成聲


孟子曰:「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篇》)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第二十章)

《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第二十一章)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

《中庸》:「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第二十三章)

《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第二十四章)

《中庸》:「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五章)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第三十二章)

上引《中庸》之章句,大抵皆與《周易》的經傳有關,是儒家的心法..........


艮卦的上爻好比「靈山頂上」,行者到達頂峰後得到的個中三昧就是「謙卑」的“謙”...............


---寅世□□-酉
-子□□□-亥世
-戌□□□-丑
---申應□□---申
-午□□□-午應
-辰□□□-辰
...□□□□□□


艮卦的上爻動則為謙卦,謙卦的《卦辭》說「君子有終」!!!

謙卦《彖辭》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謙卦《象辭》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卦卦象「地中有山」,何謂「地中有山」?到達「靈山」頂峰後,卻發現「地中有山」........??

西漢.焦延壽《易林》「艮之謙」的占辭是如此說:

「黍稷醇醲 敬奉山宗 神嗜飲食 甘兩嘉降 庶物蕃廡 時无災咎。」

這不是天、地、人「三才」的調和之象嗎?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8-08-28 11:38:35


地中有山

有關謙卦卦象「地中有山」的易理解說,我已在「易經易卦研究版」

“牽象的手”議題中的「謙誠赴靈山」標題裡發表,歡迎網友指教。


《易經.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4-28 05:22:39

好文分享一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00:05:11



艮卦就是「靈山」,是修行的好地方


艮卦的上爻好比「靈山頂上」,行者到達頂峰後得到的個中三昧

就是「謙卑」的“謙”...............

西漢.焦延壽《易林》「艮之謙」的占辭是如此說:

「黍稷醇醲 敬奉山宗 神嗜飲食 甘兩嘉降 庶物蕃廡 時无災咎。」



這不是天、地、人「三才」的調和之象嗎?

這是本議題的重點…………

希望你有所得……而不是隨手按讚!……..叫好!………….

網上吵罵聲………..

我常引「靈山頂上謙卑」.......

而你被斥責的………我有點不惜……..很耐 K …….

這也是你賣點………….不是嗎?

.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02:29:50

兄長説:要謙卑,我謹記。
貼文者 : : homvin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11:00:58

其实若不説佛道而言

以科学角度,以及应用角度

中正表 或者量天尺。把其当做比例尺便可以理解。 1/10000 或者1/1000

这种方式,也是和中医针灸下针尺寸有关,以合天气。

纳音的作用也用在此。因为音是距离单位 和天产生共鸣或叫共振(同波效应)
貼文者 : : homvin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11:24:25

張貼者: 明陽

心宿二是一顆著名的紅超巨星,一等星是全天第15亮星,古人稱之爲“大火”,常用來確定季節。玄奘(602年-664年),627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當時心1°→8°(赤經226°→233°)日中南中為「立冬初、二候」,應艮外卦、既濟卦氣(艮卦為「靈山」,與「十萬八千里」有聯繫)。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b]


張貼者: 明陽

在《河南程氏遺書》中,二程兄弟(理學家 程顥、程頤)說了一句「儒、佛」
思想比較的經典名言:

“看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經只言一止觀。”

明朝的蓮池大師曾在《竹窗隨筆》中〈華嚴不如艮卦〉提出看法: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此說高明者自
知其謬,庸劣者遂信不疑。開邪見門,塞圓乘路,言不可不慎也。
假令說讀一部《易經》,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況佛法耶!



以历法:

大火之次寅山为五星汇聚之处,五星与太阳的会合周期处于晨伏状态。五行始生,形气质乃成,寅为人正,此乃人生与寅也。

也就是风水中的五星配出九星”

正月立春北斗指[艮山]入寅宫建寅

丑寅之分乃艮山,所谓“大金界”此也。

艮山[金井]者是也,乙庚金也,金龟也,佛门空大也,气泉涌出之处即金井也

佛家云世间从法界出生又不离法界,这就是诸法实相。在缘起的世界中,心识从空大持水大,水大持风大,风大持火大,由火大持地大金界,其化现即为大金龟;依大金龟的幻变力,而支持世间种种依止处,外及万象。道家又以“朱雀发源图”而表述之,故而佛道一家也。

此金龟顺克至离宫变成火星。然后自离宫火星生出五星,又以五星顺克而成四余。因为四余是五星所克而出,故只有四余没有第五余,钟义鸣大弟子提出五余乃不明三界生化之根源也。既然三界由五音五行化成,故而修道从[声音]下手最为方便。

佛门“空大”即“坤”卦。坤卦-湿土也,真土也,水土一体也。《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术数中以“中五”来表达。所谓“中五立极,临治四方”。五行无土不成,无土不化也,此“土”即“空大”所寄,不要错认为地大,其似若有性者,原本属地大作用,以土指代之只是勉强名之罢了。另有一卦,乃艮卦,也是土,却是干土,火土一体也。艮为山,星球上山脉连绵支撑大地供万物生长。水长生在申,火长生在寅,故而坤卦在申位,艮卦在寅位。故而术数中既有五行水土一体,也有五行火土一体。
貼文者 : : 魯夫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11:55:14

據我所知 【十萬八千里】指是一個比喻的詞彙 不真的有十萬八千里

例如佛經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煩惱 一樣 也不是真的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八萬四千個煩惱

其意思是數量很多的意思 就好像我們常講【眾人】 三人以上為【眾】 是比喻形容之詞

這是印度當地的用語 翻譯時就直接翻 沒有再修飾或更動
貼文者 : : homvin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12:09:56

天地之相去,八万四千里。(一里一烦恼)

人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一分一心思)

修法以简单法则,尤如比例尺

太执于数,那就著相!那和内涵相去远!!

看地图以比例,可以心怀世界

看报表以比例,可以看盈亏损益

貼文者 : : homvine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3 13:07:41

只提供参考,只提供想研究山海经的同学!

上古时,从南赡部洲的行政中心到西牛贺洲的行政中心,从陆地上走过去的话,要绕盘古大陆大半圈,就是十万八千里。吴承恩只是用了上古的说法,并不是后来板块漂移后“长安”和“西天”的距离。
貼文者 : : 明陽

Re: 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 - 2019-05-07 10:15:55


參天兩地而倚數

張貼者: 魯夫
據我所知 【十萬八千里】指是一個比喻的詞彙 不真的有十萬八千里

例如佛經常說的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煩惱 一樣 也不是真的有八萬四千種法門 八萬四千個煩惱

其意思是數量很多的意思 就好像我們常講【眾人】 三人以上為【眾】 是比喻形容之詞

這是印度當地的用語 翻譯時就直接翻 沒有再修飾或更動




我在本議題的首貼,第一段有這麼說:


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虛構的,這個數據如果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其目的是在推《易經》的卦氣。



《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周禮.地官.媒氏》:「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會男女。」
鄭注:「二三者,天地相承覆之數也。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焉。」



「倚」數 《說文》:依也。从人奇聲。

《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十萬八千里」也是由「倚數」而衍出………

說它是虛構的也無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