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ABC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 - 2017-10-09 11:35:11



佛法ABC(1):無我跟你想的不一樣

很多人對於佛法中的無我,有很深的誤解
包含很多佛教徒也不一定清楚其內涵
佛法中的無我並不是消滅自我的意思
那是什麼呢?
請看本視訊的內容囉~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2):佛法的本質 - 2017-10-09 11:37:34



許多朋友 對於佛法中的無我
以及佛法的核心本質
有所誤解

這次的視訊
再加以澄清與講解
同時,也釐清了
妙禪和類似附佛外道
所認為的佛陀與佛法
與核心佛法的不同
貼文者 : : jtryjrhtr

Re: 佛法ABC(2):佛法的本質 - 2017-10-26 18:01:46

去掉自我的執著,故稱無我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7-10-31 10:40:09



很多朋友
以為信佛就一定要吃素
其實不然
佛教徒除了漢傳佛教區
其他地區的佛教,都沒有吃素的傳統
為什麼呢?
這視訊就為你說分明囉!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4):信仰的態度 - 2017-11-06 13:37:49



在佛法中
佛對於信仰的態度
是開放而且理性的
甚至勸弟子,
不要馬上相信自己的話
反而
鼓勵弟子獨立去思考、實踐、驗證
再去做信仰的取捨
南傳葛拉瑪經裡有詳細的解說

葛拉瑪經連結
http://shantam.pixnet.net/blog/post/112094617-%5B%E8%BD%89%E9%8C%84%5D-an03%E2%80%A765-%E8%91%9B%E6%8B%89%E7%91%AA%E7%B6%93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5):吃苦就是修行嗎? - 2017-11-16 11:33:06



吃苦=消業=修行?
這個在佛教界裡流行的概念
其實是耆那教的思想
喜樂在此為各位說分明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什麼是當下? - 2017-12-08 22:02:33



佛法禪宗常講「當下」
許多人也把當下
當作「此時此刻」或是「現在」來理解
但是佛法中
「當下」的意思,並非如此喔~
讓喜樂來為你說分明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的重點:概念法與實際法 - 2017-12-27 16:04:13



(可開字幕)
許多佛教徒把重點
放在「概念法」上
而非真正重要的「實際法」上
那什麼是概念法?又什麼是實際法呢?
讓喜樂為你說分明
貼文者 : : 噹哥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7-12-29 17:06:30

張貼者: healer


很多朋友
以為信佛就一定要吃素
其實不然
佛教徒除了漢傳佛教區
其他地區的佛教,都沒有吃素的傳統
為什麼呢?
這視訊就為你說分明囉!


佛祖沒有吃素
是因為他吃的是大眾飯
由大眾布施而來

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已經沒有人在吃大眾飯了
照道理,是應該捨棄口腹之欲
連口腹之欲都捨棄不了,還談什麼學佛
貼文者 : : healer

概念法與煩惱 - 2018-01-10 09:34:51



(有字幕可開)
對於概念法的錯誤執持
會產生許多煩惱
為什麼呢?
讓喜樂來為你說分明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大力支援攝影器材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1-10 09:43:25

張貼者: 噹哥

佛祖沒有吃素
是因為他吃的是大眾飯
由大眾布施而來

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已經沒有人在吃大眾飯了
照道理,是應該捨棄口腹之欲
連口腹之欲都捨棄不了,還談什麼學佛



南傳教區(東南亞、斯里蘭卡)
仍然維持乞食的傳統
而且佛陀也沒要在家人吃素喔~

基本上吃不吃素,
跟佛教修行本身,不太有關係
不吃素也不會因此無法解脫
只有漢傳佛教認為有關
在阿含經裡,
也有阿羅漢吃葷食供養的紀錄
沒有因此無法解脫
只要符合三淨肉的標準即可

再者
吃素也不一定就沒口腹之慾
有口腹之慾的,
就算吃素也是會挑剔貪愛的
重點是心,不是食物
貼文者 : : healer

概念的解脫:井繩喻 - 2018-01-18 08:04:40




我們常被概念所籠罩
而產生很多的苦惱
這裡喜樂要講一個比喻
來說明
如何讓我們從概念理解脫出來?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贊助攝影器材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概念的解脫:井繩喻 - 2018-01-19 09:55:42

為何不能擁抱欲望呢? 只要該捨時才捨 追求人生各種欲望 勇於承擔後果

我蠻反對佛教道教的遯世修行 雖然比較專注修行 但卻忘記人生現實上來看只有一次 應該做天性想做的事 但又能不執著

這才是真正修行



日本一休和尚擁抱欲望 他流連聲色 但不能否定他有無得道


而且 是否真有輪迴開端 能證明有 才可能有解脫 解脫是印度哲學的假設

從不靜觀來看 原始佛教認為生命是苦 應該捨棄 所以採用消極方法


但我也蠻反對孔子的一定要當官報效社會論 老莊的消極


我曾測過一個字 哪種哲學最正確 答案並非[佛] 而是[融] 要取長捨短兼修
貼文者 : : linayama

Re: 概念的解脫:井繩喻 - 2018-01-29 13:53:44

非常棒的原始佛法分享!
回到釋迦佛陀的最初本懷,
學習佛法的核心法益,
才能如實知見<阿含經>經文的勝義諦。

感恩
貼文者 : : ericman

Re: 概念的解脫:井繩喻 - 2018-02-01 10:29:28

阿含經中佛陀被外道問及佛是什麼?佛陀回答:凡是有煩惱者,就會輪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乾達婆,因為他們都有煩惱。如同蓮花生於水,出於水,但不被水所染,我生於世間,出於世間,但不被世間所染。如同斬斷樹根的碣多羅樹,我不再受生。我是覺者。
上述經文不是完全正確,是巴利藏經文,記性沒這麼好。
可以看見佛陀同樣是人,同樣有慾望,他希望自己不被一般慾望所套牢。他也在追求幸福,他的慾望是追求著沒有後遺症的幸福。他與我們一樣生在世間,同樣六根健全,只是他覺得根據自我本位主義的慾望活著,就無法完全得到無牽絆的幸福,因此必須斷捨很多東西,才能獲得涅槃。
其實大家都在追求幸福,只是目標不同。
貼文者 : : ericman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1 10:55:26

佛陀沒吃素,這是不用懷疑的。但是他斷盡煩惱成就佛果。
提婆達多的僧團標榜吃素。但阿含經裡,他的下場蠻不好的。因此,吃素,不是必須。
佛陀的修行理論與實踐都是以意業為重,比如說:根據12因緣法講生死流轉,其中無明是主要的流轉原因。而無明的斷除其實跟:六入,觸,受,愛,很有關。一但能夠練習到「覺而不住」,也就是不生愛(其實這裡的「愛」是Chandra,欲望),那麼就「無明斷,明生。」
因此,佛陀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會有分別,取捨,就是食物,就是為了活命所以吃東西。而不是因為「好吃」,「滿足慾望」而去吃。若是後者,即是在觸,受,之後生起貪愛染著。這才是我們應該去練習的。
要證得入流果,其中必需破除三種錯誤:1.身見,2.戒禁取,3.疑。其中第二項是說:已經破除根據錯誤的戒行或執著試圖達到涅槃的見解,就是說:知道用正確的方式達到涅槃。吃素這個戒應該是其中之一。
貼文者 : : linayam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1 11:56:55

非常棒的分享....謝謝您 鼓掌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5 10:11:14

其實都是理論 沒辦法證明有解脫成功 連佛也不知
貼文者 : : linayam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5 16:54:26

貪瞋癡止息了,煩惱消除了,就是解脫。自知自證啊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11:02:27

所謂解脫是不輪迴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11:18:12

一個比喻


玩樂過度會傷身 但總不能就不玩吧?

同樣 人生與欲望是苦 總不能因為這樣就逃避世間也捨去欲望吧? 去追逐不實際的解脫


世間已認為孔子與老莊不全然正確 基本上佛法也是應該要去懷疑 畢竟不能證明修行得道解脫


能入世享受人生又能脫離 才是理想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11:20:21

當然我沒做到我說的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11:55:34

所以說


未來會興起一新人生哲學興盛至全世界 如我所說 能離煩惱 又能享受人生及追求夢想而不是一昧逃避

不過一定更難修 因為很難掌握欲望火侯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14:58:04

不是指居士修法喔 居士修法仍是求盡量無慾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6 22:12:23

阿你這不懂的 趕快請教別人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7 06:26:18

粽藝結目常有藝人玩猜猜看,手摸箱內為何物?
就是捉弄人讓觀眾笑,看藝人那樣子糗樣,有些猜的中有些猜不中!日常經驗而來。

箱子的東西,就像生態學者,有人要補捉一公裏外的小鳥它的生態樣貌,相信拿著大砲型的望眼鏡看的會比較生動呈現才是。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7 09:49:30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所以說


未來會興起一新人生哲學興盛至全世界 如我所說 能離煩惱 又能享受人生及追求夢想而不是一昧逃避

不過一定更難修 因為很難掌握欲望火侯


1.我建議你先把思緒整理好後
變成一篇來POST
這樣比較方便閱讀
畢竟這裡不是個人FB

2.佛只是說慾望會導致煩惱
不想煩惱,
那就必須透視以及放棄對慾望的執著才有可能
沒有說要所有人都放棄慾望才對

就像告訴一個要把手放在火裡面的人
如果他不想自己的手灼傷而痛苦
他要做的事是:把手縮回來
就僅是如此而已

至於要不要把手縮回來
或者是認為
有把手放到火裡而不灼傷的方法
這是他的自由
佛從不干涉這種自由

在阿含經裡
他也從不強迫人要信仰他
甚至有名望地位的人要皈依他
他還要對方回去,考慮七天後再決定

這可能跟你在台灣大乘教區裡
接受到的訊息很不同

3.至於你說的
既可以執著慾望享受
又可以免於煩惱
如果你找到這種方法
歡迎分享
你一定比佛還厲害
趕快造福大家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7 10:04:43

也不是說執著於欲望 而是擁有而不迷失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7 10:27:41

http://www.ifuun.com/a201711166903262/

一休和尚:從神童到開悟後的癲狂


這奇人或許已經做到擁有而不迷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7 11:35:35

http://bbs.tianya.cn/post-1178-4027-1.shtml


一休和尚的虔诚与欲望
  ——读《心如狂云,遍地虚空:一休和尚诗集》


  《聪明的一休》是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的日本动画片,后来才知道一休确有其人,一休小和尚法名一休宗纯(公元1394——1481),是日本室町时代的一个禅僧,动画片里描写的只是他童年时代的一小段生活,实际上他活到88岁。读《心如狂云,遍地虚空:一休和尚诗集》,与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差异极大,可见岁月是把杀猪的刀,长大之后的一休相貌古怪清奇,放荡不羁。

  一休宗纯的诗,虽是汉诗,但日语有其独特的韵调,不能完全以汉语的诗词格律来看。翻阅《心如狂云,遍地虚空:一休和尚诗集》,感受到唐宋文明对日本高僧大德的影响。譬如《题白乐天像》、《看杜诗》、《赞杜牧》、《东坡像》、《山谷像》、《徽宗花鸟》,这些诗展现了一休对唐宋文化的熟悉与仰慕。“桃李春风无限兴,市朝江海一杯醪”,写山谷像的。“楚人离骚述愁肠,深思湘南秋水长”,写屈原像的。

  心如狂云,遍地虚空。一休宗纯虽为高僧,其一举一动与僧规完全背道而驰。他纵情诗酒,饮酒吃鱼,留连妓馆。在《狂云集》中他极其坦白地公开宣扬自己投身欲海的欢乐。如《题淫坊》: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另外他还写了不少淫诗,让人瞠目,譬如《吸美人淫水》(三首)以及那几首歌颂晚年同盲侍者森女相恋的诗。遥想当年“聪明的一休”的天真与智慧,确实有物是人非之感。

  不过尽管一休宗纯泛舟情海,游戏人间,但他始终相信,人只不过是一副披着血肉外表的骸骨。他在1457年写了一篇作品《骸骨》,借一个关于骸骨的梦,来说明他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壮丽辉煌,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的幻象而已。他说;“人,只不过是副骸骨,外面披上五颜六色的皮,男女相爱,只见色相罢了。一旦停止了呼吸,肉体腐败,颜色尽失,爱欲也就消失了。你再也分辨得出谁生前有钱有势、谁又是贫穷低贱了,记住,你臭皮囊下乃是一副骸骨,正在等着要现出原形。”

  翻阅《心如狂云,遍地虚空:一休和尚诗集》,仿佛在读那些不知名的唐宋人的诗句。“樽前烂醉豪家客,不识愁人夜雨谈。”(《香严击竹》)“识情名利山林客,夜夜秋风枕上吹。”(《偶作》)“叶落香风满庭晚,何须春色一枝花。”(《秋梅》)“满目仙宫天上曲,一声使我忆山阳。”(《归路闻笛》)“人幕寻常桑下宿,约花春梦几风流。”(《莺宿梅》)这些诗句流淌着一休宗纯的真性情,绽放出人性的光芒。

  爱僧衣更爱美人,一休宗纯乃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奇人,既为悟道的禅宗大师,又是一个不守清规的僧人。“江上数峰曲终碧,三千里外绝知音。”寻欢作乐,追逐美人,乃是一休宗纯的臭皮囊而已,他的内心则是充满着对人性美好的向往,“永怀何日春云热,扑帐杨花夜夜情。”这是一个关注内心,忽视外表的世间奇僧,不为礼法所拘,不为凡俗所侵袭,任着自己的个性自在生活。所谓“桥上未通名利路,落花何事背人飞。”

  过往的一切都会变成云烟。心如狂云,遍地虚空。我理解一休宗纯的寂寞与孤独,在日本室町时代,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时候。一个执著于内心的和尚,向往着汉唐文化,书写着汉诗,“暗世明君艳色深,峥嵘宫殿费黄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诗人风雅吟。”一休宗纯的言说近似元代高僧临济,其实亦是最崇拜临济,诗中多有反映。

  爱僧衣更爱美人,一休宗纯在世俗的风月里,锻造自己的菩萨心怀,世人目为“怪诞、放荡”,一休宗纯自己倒是非常坦然。只有自己内心的强大,才能阻挡一切外物的影响。禅佛的参悟,让一休沉于情色之间而又能跳出情色的虚空。世间的庸众大抵执迷于情色却不能自拔,所以一休能成为高僧大德,而我等不能。陈年旧事何足道,雪泥鸿爪偶留痕。且让我们在秋天的季节里,翻阅日本人的汉诗,领略另一种文化之美。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8 19:33:59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http://www.ifuun.com/a201711166903262/

一休和尚:從神童到開悟後的癲狂


這奇人或許已經做到擁有而不迷


第一
如果他可以做到又享受又不煩惱
他為何還當和尚?
就自己自立門戶創教就好
既然沒有,那就很清楚他沒超越佛陀

第二
文學可以美化很多東西
別太相信這種美化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8 22:47:04

1.為何要自立 他只是做自己 不是說要超越

2.佛陀的法 不一定全對或適應任何人 哲學這種事並非科學 是有多種角度的 所以我說 有這種的得道 (儒家也是道之一) 而且更能使人生無虛活 所以更能盛行

禪那與四念住修行是正確的仍可保留 它確實能使人清醒 但捨棄人生天性與遯世乞食不作為 這點就不一定正確 還可能有礙社會發展

3.佛法並非原創 你應該知道 是建立在當時哲學門派上 佛教也被改來改去與被印度驅逐 基本上後人如克里希納穆提也並非全然認同佛教修法 所以沒有超不超越

4.佛法會強烈想遁世 與印度窮困頹廢與階級制應該有關 一般人活著幾乎無尊嚴


5.你應該知道很多人為了修行得道 捨棄父母與妻與子 (學釋迦) 只因為這種虛無之事 對很多相關人是種害

再強調一次 輪迴解脫只是種假設 歷史上所有的佛法阿羅漢或得道者未必真的解脫了 只是修為遠比一般人高 但這些得道人所思所為在另一種門派哲學來看就可能錯誤 比如儒家與道家聖者思想根本不同 偏向太積極與太消極都是互看角度 莊子常批孔子 學道人皆知

所以為了虛無之目標遯世 修無慾 (網路上看過南傳派頭陀修者為了能[[[[無慾苦修]]]]) 不一定是正確的 歐陽修王安石就曾經勸禪宗佛子還俗


我是看到噹哥等人有這種停在成型的得道者印象 我認為不對而已 非針對帖主 有得罪請見諒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09 09:14:52

艾克哈特·托勒 配偶: 基姆·恩格


托勒29歲覺醒後並無脫離正常人生 仍是正常活著 仍是有情愛與性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3 02:40:13

主觀?啥麼客觀?
客觀比較主觀
蜂飛 花為什麼漂亮 ?誰知道
(我做的一首新詩)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3 10:35:06

健康的生活。咖啡苦人也說香醇。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5 15:08:06

>>1.為何要自立 他只是做自己 不是說要超越

如果超越,
而且發現佛的說法有誤,當然要自立一派
免得別人被誤導啊~


>>2.佛陀的法 不一定全對或適應任何人 哲學這種事並非科學 是有多種角度的 所以我說 有這種的得道 (儒家也是道之一) 而且更能使人生無虛活 所以更能盛行

佛也沒說他的法每個人都要學
而且
他對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要求也不一樣


>>禪那與四念住修行是正確的仍可保留 它確實能使人清醒 但捨棄人生天性與遯世乞食不作為 這點就不一定正確 還可能有礙社會發展

佛沒有要在家人隱世不出啊~
事實上也不可能要求的


>>3.佛法並非原創 你應該知道 是建立在當時哲學門派上 佛教也被改來改去與被印度驅逐 基本上後人如克里希納穆提也並非全然認同佛教修法 所以沒有超不超越

佛法不是哲學
然後他的發現「無我」
是有別於,甚至推翻之前的梵我論的

沒有人說一定要所有人都信佛才對啊?
在佛世,有人要皈依佛陀
他還勸說,不要馬上決定,
要對方回去思考七天再決定
佛本人都這個態度了
佛法會有這種想法嗎?
想想看吧~

至於佛法的沿革
我想現在台灣流傳的北傳佛法
是離原始的阿含佛法滿多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4.佛法會強烈想遁世 與印度窮困頹廢與階級制應該有關 一般人活著幾乎無尊嚴

沒有喔,佛法沒有一定要遁世
他有分出在家和出家的教眾就很清楚了
而是當時印度
就有追求精神成就者
乞食修行的傳統


>>5.你應該知道很多人為了修行得道 捨棄父母與妻與子 (學釋迦) 只因為這種虛無之事 對很多相關人是種害

每個人的追尋都有他自己認為的價值
用你的價值,來評斷他人價值是虛無
其實也只是不同價值的矛盾而已


>>再強調一次 輪迴解脫只是種假設 歷史上所有的佛法阿羅漢或得道者未必真的解脫了 只是修為遠比一般人高 但這些得道人所思所為在另一種門派哲學來看就可能錯誤 比如儒家與道家聖者思想根本不同 偏向太積極與太消極都是互看角度 莊子常批孔子 學道人皆知

你可以假設解脫是虛假的
但那就是你的想法罷了

至於阿羅漢有沒有解脫煩惱
我想有修到的人自知自證

你要不要相信
那是你的自由
宗教或信仰上的選擇
本來就很個人

至於消極積極,
也都是不同價值觀的比對而已
賺錢求名利才是積極
不去服膺社會既有框架就是消極?
我認為那是見仁見智的事

出家人的確對於社會的那套框架消極
但對自己真理上的追求,那就很積極了
只是她積極的地方
跟你認同的方向不同而已



>>所以為了虛無之目標遯世 修無慾 (網路上看過南傳派頭陀修者為了能[[[[無慾苦修]]]]) 不一定是正確的 歐陽修王安石就曾經勸禪宗佛子還俗

無慾不是修出來的
能修出來的都是造作,是無法滅苦的

中國傳統士大夫
全部都是儒家體系訓練出來的人
當然不會同意佛法的觀點
這很自然啊~


>>我是看到噹哥等人有這種停在成型的得道者印象 我認為不對而已 非針對帖主 有得罪請見諒

對不對是對你而言而已

自己能得到身心的安頓和滿足才是重點
他們自己覺得好就好

我很少去說別人信仰或價值對或錯
我認為
只要不對別人造成妨礙
其實沒有人有什麼立場,去評判他人的對錯的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5 15:19:38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艾克哈特·托勒 配偶: 基姆·恩格


托勒29歲覺醒後並無脫離正常人生 仍是正常活著 仍是有情愛與性


那是他的選擇啊~
艾克哈特
是否在佛法上是否究竟解脫?
老實說我不知道
但他是個很有洞見的人

耶穌和佛陀這兩個影響世界的人
他們基本上最後都是獨身狀態的
他們的教團
也是有分在家和出家的系統的
我認為這是很平衡的作法

但如果你認為艾克很好
你想跟隨他的腳步
那很好啊~

但用他來否定其他宗教的選擇
而且這些宗教
也沒有非得要出家的事情
也是有在家眾的啊~

我就覺得很奇怪
難道肯定自己,
必須要用否定他人來完成嗎?
不能自肯自得?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5 19:27:43

謝謝


我記得上座部佛書上有寫

1.想得道的自會出家 出家才能真得道


2.有夫妻之慾(沒說節不節制) 會障道


所以佛書算是會要求出家無慾

至於是否出自雜阿含 我不知

基本上我仍算認同佛教部分 但一休的觀點確實能激起一連串反思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10:36:53

或是 得道的自會出家

佛陀也一直主张舍家、出家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12:42:38

說穿了 釋迦還是建議出家且無慾 不然何必分出家與否 除了出家能專精修行 也說了慾望障道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12:48:18

我的觀點就是 人性自然 但又不執迷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16:02:06

達至無慾的人 是觀念+心理作用結果? 還是人真的放下見到真性?


這也是一可探討問題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16:41:02

就像有些新聞 一個信基督的被害人原諒犯人一樣

是出自信仰 與泰瑞莎一樣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6 22:15:58

我言詞尖銳些 請見諒

我認為只有批判 才能使人了解定型的佛法成見或佛法全部不是一定全對的 無關立場問題 (我去年也修靜座一年)
貼文者 : : jtryjrht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8 12:58:59

張貼者: healer
>>1.為何要自立 他只是做自己 不是說要超越

如果超越,
而且發現佛的說法有誤,當然要自立一派
免得別人被誤導啊~


[/b]

佛法能超越別說笑了。

佛陀的佛性與六祖大師有何不同?
是法平等無有高低。

萬法空無自性?NO,是故自性本空故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大家千萬不能把佛法用神話的角度去認為,這是錯誤的,雖然是用心去觀想這些像,只是做一個安心的條件而已,佛也並非是這個樣子。塵世間根本就沒有佛。真正的佛是無相的,就是我們的清淨自心。

想時、心中念頭突然出現,不想時、心中沒念頭,在想與不想之前是甚麼狀態?本自空無。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19 09:40:36

佛法是修身哲學 跟哲學.藝術.醫學.命學等一樣 都是各說各話 不必獨抬一學 而忽視它的缺失

就光是靈魂一說 釋迦就與史恩登堡的親身經歷不同 他看到靈界 且與最古老的靈魂溝通 而他也自知死日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20 18:00:59

再跟你說一次,請把你的思緒整理好
不要把這裡當FB用,零零散散的貼一些短句
這樣閱讀很困難,也浪費網路資源
下次如果你再這樣做,那我就不回應了

>>1.想得道的自會出家 出家才能真得道

可見得你真的不懂佛法

初果至三果
都可以是在家人
初果最多再輪迴七世就解脫輪迴
三果則死後生色究竟天,然後在天上解脫涅槃

基本上初果,稱為法眼淨,證得佛法的核心見地
稱之為「見不退」,
也就是說他已經入聖者之流,不會退轉了,必然解脫
解脫輪迴,只是時間問題
這樣算不算得道?

除了四果阿羅漢必然會出家外
其他的,不一定要出家才能證到
而且在阿含裡,
還有人沒出家前,因聽佛說法,就證阿羅漢
然後在回去通知家人他要出家的路上,出意外而亡
所以在死前,他還是在家人身分
所以,是有在家身分的阿羅漢的

經典的記載完全推翻你的說法

>>2.有夫妻之慾(沒說節不節制) 會障道

看你說的道,是哪個道?
如果是這世就斷輪迴解脫
那會障道

如果以注定解脫(證初果)來看
那就未必

基本到三果
才斷除男女之欲
對男女欲事,味同嚼蠟

>>所以佛書算是會要求出家無慾

如果你知道,在戒律裡
除了證果者
基本上都要先當沙彌三年觀察
而且要家人同意,才能正式出家受戒
就會明白,要出家並不簡單的
如果佛很鼓勵,就不會有這麼多限制了

而且
在家也可修行
也可以證果
除了四果阿羅漢外
其他都沒有非要出家不可
都可以保持在家身分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20 19:19:38

謝謝


可見從我所看到的網路與書本言論(有一本原始佛教) 自家言論都不一致 不能怪我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20 19:37:02

也算是我的錯 吸收到錯誤的知識 買錯書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2-20 19:40:57

既然是我錯了 那請教一問題

為何仍有修行者出家且守慾戒 難道只是為了專精且快速解脫嗎? 不是初果至三果就夠了?
貼文者 : : jtryjrht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1 08:18:29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謝謝


可見從我所看到的網路與書本言論(有一本原始佛教) 自家言論都不一致 不能怪我



慧律說佛門都分成八大門派,有的派別都互相攻擊了,佛法只有一門,就像吃餅乾一樣每個人感受不同有所分別,有人的太甜有些人覺得沒味道,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自然有不同看法,終究還是同一個本源,聽你說靜坐1年有任何體驗嗎?靜坐帶雜念修百年也不能成,要一點一滴慢慢讓煩惱不起,靜坐中一定會出現很多雜念,很難進入無念狀態(醒著時候讓身體睡著)。這要學戒定慧慢慢深入,我記得聖嚴有說過類似的話。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1 12:03:42

很久以前有 現在沒有 雜念多了


根據樓主回答分析 佛教還是追求無欲出家 因為3到4果都是無慾與要修到4果必要出家 仍與我說的自然有差距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1 22:07:39

就當一休是佛界奇人 或者與我說的理想修行只是空想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3 00:47:12

紙撕碎碎。心也片片飄。又再拼拼湊。世界的方向哪裏是我的導向?真想要什麼問問?
什麼有用問問?
大工從小工起。了解大工程原來是小工程。小工程也大啦。心大啦心定啦。
賢人模模糊。 心裏暗糟糟。地球走一遭。原來是渴望嚮往。
埃呀,聖人你的答案在哪?你的意義在哪?哪兒才能接受到你的薰陶
是的是幸運地等待找著啊!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6 11:27:33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既然是我錯了 那請教一問題

為何仍有修行者出家且守慾戒 難道只是為了專精且快速解脫嗎? 不是初果至三果就夠了?


出家眾證果比較快
每個人的目標不一樣

在南傳有短期出家的傳統
有的人短期出家
證初果後還俗的也有
沒有一定如何的
在佛戒律裡,還俗很簡單
只要跟人說你還俗就還俗了
反而出家比較難
而且除了女性最多有出家七次的限制外
沒有出家次數的限制

當然有的人就是想當宗教師
荷擔如來家業
一輩子修行的也有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6 11:29:46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很久以前有 現在沒有 雜念多了


根據樓主回答分析 佛教還是追求無欲出家 因為3到4果都是無慾與要修到4果必要出家 仍與我說的自然有差距


要這一世解脫輪迴的,就出家
沒有的就在家
佛是很開放的人
沒有一定要如何才可的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6 12:39:36

最近一個修行的同學 他跟著名師[一天素行]修

他們有一種觀念 與一休接近


同學他的心語如下>>>敢於在外相上衝刺卻不再被外相綁住,敢於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被自己的貪婪性困住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haobar/posts/10...reply&ref=notif
貼文者 : : heale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9 08:12:39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最近一個修行的同學 他跟著名師[一天素行]修

他們有一種觀念 與一休接近


同學他的心語如下>>>敢於在外相上衝刺卻不再被外相綁住,敢於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被自己的貪婪性困住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haobar/posts/10...reply&ref=notif


理念和做到是兩回事
任何理念都可以想得出來
但實際上做到的,才能說是一條道路
不然都是空口說白話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09 10:00:44

說的好


確實更難達到
貼文者 : : jtryjrhtr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10 01:27:07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說的好


確實更難達到



佛法只能意會,無法言傳,需親自實證,這就是為何幾千年到現在只有一個佛陀成佛。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22 19:06:35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我的觀點就是 人性自然 但又不執迷




首先請問何謂人性?什麼叫做人?真要探究,那就要一一探究。
貼文者 : : 喜喽喽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3-22 19:12:18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達至無慾的人 是觀念+心理作用結果? 還是人真的放下見到真性?


這也是一可探討問題
那要看你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這件事。這還真的有層次或是共通的部份,依我的見解是如此,一個明白自己的人,何需在意欲不欲望之說,不過就是生命前進的選擇罷了。當然,有的人會從緣份的角度下去看這些事,所以,會有種種看法,對於現象而言。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觀息法略講(有CC字幕) - 2018-03-23 08:10:28



觀息法(anaapanaa-sati)
是正念訓練裡核心的方法

在我們這次的影片當中
我們會簡單的介紹觀息法的操作
這對失眠和焦慮很有療效喔
歡迎收看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贊助拍攝器材

https://youtu.be/Gj_Ap3R1mUM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觀息法進階(有CC字幕) - 2018-03-28 15:16:29



正念的訓練法門觀息法
除了有入門的方式
還有更進一步的方法
就是利用調整專注區域的大小
來達到加深專注的目的
請讓喜樂為你說分明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錄影器材
貼文者 : : healer

正念在EQ上的應用 - 2018-05-11 07:47:09




佛法中的的正念訓練
是可以幫助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管理的
可以幫助我們提升EQ
也能幫助我們消融煩惱

除了提供實際的操作步驟外
也提出了
常讓我們失去正念的兩個關鍵

讓喜樂為你道來~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贊助攝影器材
貼文者 : : ericman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6-20 10:21:58

佛不會不知道ㄜ,阿含經裡面,常常會說到:如欲自證,即能自證,諸漏已盡,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果我們修證內觀,漸次親自觀察到諸行無常,就能確定諸法無我,因為見到了五蘊的生滅。是自己能夠親證的。
所以部派佛教時,有位大衆部的法師叫大天,針對阿羅漢提出五點主張,其中有:阿羅漢不能自己知道自己已經漏盡,必須師父檢驗。
這點並不正確,如上所說,阿含經中的道次第,非常清楚,聖者的檢視方式,也非常清楚。這些檢視,都以煩惱的斷除為準。而煩惱的解脫與否,自己最清楚,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會妄稱自己的層次,因為煩惱的斷除與旁人無關。
貼文者 : : ericman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6-20 10:26:21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其實都是理論 沒辦法證明有解脫成功 連佛也不知

佛不會不知道ㄜ,阿含經裡面,常常會說到:如欲自證,即能自證,諸漏已盡,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果我們修證內觀,漸次親自觀察到諸行無常,就能確定諸法無我,因為見到了五蘊的生滅。是自己能夠親證的。
所以部派佛教時,有位大衆部的法師叫大天,針對阿羅漢提出五點主張,其中有:阿羅漢不能自己知道自己已經漏盡,必須師父檢驗。
這點並不正確,如上所說,阿含經中的道次第,非常清楚,聖者的檢視方式,也非常清楚。這些檢視,都以煩惱的斷除為準。而煩惱的解脫與否,自己最清楚,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不會妄稱自己的層次,因為煩惱的斷除與旁人無關。
如同一個人吃飽與否,自己最知道,而且自己吃飽與否,與別人無關。
貼文者 : : ericman

Re: 佛法ABC(3):佛教徒一定要吃素嗎? - 2018-06-23 16:28:27

張貼者: jtryjrhtr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說的好


確實更難達到



佛法只能意會,無法言傳,需親自實證,這就是為何幾千年到現在只有一個佛陀成佛。


rūpaṃ, bhikkhave, aniccaṃ, vedanā aniccā, saññā aniccā, saṅkhārā aniccā, viññāṇaṃ aniccaṃ. Evaṃ passaṃ, bhikkhave, sutavā ariyasāvako rūpasmimpi nibbindati, vedanāyapi nibbindati, saññāyapi nibbindati, saṅkhāresupi nibbindati, viññāṇasmimpi nibbindati. Nibbindaṃ virajjati; virāgā vimuccati. Vimuttasmiṃ vimuttamiti ñāṇaṃ hoti.‘ Khīṇā jāti, vusitaṃ brahmacariyaṃ, kataṃ karaṇīyaṃ, nāparaṃ itthattāyā ’ ti pajānātī ’’ ti.
這段經文是上座部巴利藏經的相應部第22卷第12經。
經文的意思大概是這樣:比丘們!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比丘們!如此觀察時,多聞聖地子厭離於色受想行識。厭離者離欲,離欲者有解脫智。他知道: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不再有其他的如此(不再受生)
在北傳的阿含經與南傳的尼科耶中有許多這樣的經文,一直在說一個觀法,就是內觀五蘊,六入的無常。以此則能親證無我,而至煩惱永盡的涅槃狀態。換句話說,雖然佛只有一位,但是與佛陀樣有斷煩惱能力的阿羅漢,則絕對不只一位ㄜ。因為佛陀已經無私地教授了弟子修習的方法。
涅槃沒有名額的限制,只要休息內觀得法,則能夠親見三法印,煩惱永盡。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修行人不能有錢嗎? - 2018-07-13 09:38:31



許多人有這個迷思:
修行人不能有錢
有錢會讓我們貪婪
所以不可以積極賺錢

然而,這個觀念是正確的嗎?

事實上,在佛經上就有例證
修行和有錢並不牴觸
請讓喜樂為你說分明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https://youtu.be/ysdzzw9JLy0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7-18 16:14:51

好奇一個問題


達到證道的人 會喜歡去評價其他被人抬很高的修行者嗎?

我朋友的師父 就自稱當今最高證道者

這理也有人自以為已證道 有些這樣行為


ps.雖然莊子喜歡評價孔子 釋迦也以評論其他門派來吸引門徒(這我不確定史籍)
貼文者 : : 魯夫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7-18 18:11:26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好奇一個問題


達到證道的人 會喜歡去評價其他被人抬很高的修行者嗎?

我朋友的師父 就自稱當今最高證道者

這理也有人自以為已證道 有些這樣行為


ps.雖然莊子喜歡評價孔子 釋迦也以評論其他門派來吸引門徒(這我不確定史籍)


我認為應該不會

除非是有特殊的情況或理由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7-19 14:49:34

我也是這樣想
還是交給佛學知識豐富的帖主來定論吧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解開情緒鎖鏈 - 2018-08-10 09:01:13



我們是否曾經在情緒的困境裡打轉?
這不斷循環的情緒鎖鏈,
將我們困在煩惱當中

我們該如何覺察並解開它呢?
喜樂會用心理學和佛法來為你解釋
讓你找到脫困的關鍵
歡迎觀賞與討論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提供攝影器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09:17:00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好奇一個問題


達到證道的人 會喜歡去評價其他被人抬很高的修行者嗎?

我朋友的師父 就自稱當今最高證道者

這理也有人自以為已證道 有些這樣行為


ps.雖然莊子喜歡評價孔子 釋迦也以評論其他門派來吸引門徒(這我不確定史籍)


第一
佛陀評論的是法,不是人
他認為六師外道的法無法解脫
但沒有批評六師本人的修行高低
這個是要釐清

第二
斷除煩惱
自知不受後有
都是自知自證的

如果沒有交談光是會面
其實不一定能認出對方已然解脫

阿含裡就有阿羅漢沒認出佛陀的例子
這阿羅漢依教奉行解脫,沒見過佛陀
然後他有一天遇到佛陀,
還以為碰到普通人,熱心地跟佛陀說法
他說完法後,佛才表明身分,他才知道
所以解脫不是用神通看得出來的
此經可證

第三
果位是斷煩惱的階段
不是身分地位
不是證了某果某位,
就要人尊敬他,就可以批評別人修行高低
會如此看待佛法果位的人
見地大有問題,
更不用說證的是哪種果位了
證的鐵定是其他宗教的果位啦~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10:23:44

恩恩 我也是認為自修自證 不評人修行 感謝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10:31:49



有空去私下開導我指的版客 以免資質高卻走錯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15:56:31

我是指建議
貼文者 : : cc_front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17:24:49

.
情緒或情緒鎖鏈的產生,可能說是六識與七識或者意識與意根的不協調,乃至矛盾對立所造成的,下面網站的一些相關開示可以參考看看......

https://kknews.cc/psychology/eae3334.html

.
貼文者 : : cc_front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17:27:09

.
意識與意根之間的關係很是複雜,有時意根很隨順意識,看起來好象完全是由意識作主的;有時意識思惟的結論與意根的習氣不一致時,意根難以作出決斷,這時候就常常表現為猶豫不決;還有的時候,不管意識如何思惟勸說,意根就是一意孤行。還有的時候,意根作出的決定,意識不願意服從,總是要冷靜的思考再思考,也表現為猶豫不決。

當意根一意孤行時,是因為意根的習氣慣性太深了,與意識的觀點看法嚴重不一致,不肯接受意識的分析思惟作出的決定。這就需要給意根一定的時間來思量和適應,再讓祂作抉擇,強求不得。如果強求,可能要適得其反,意根反而就要完全按照自己的習氣作主,或者作出更嚴重更違拗的決定......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psychology/eae3334.html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0 23:24:34

張貼者: cc_front
.
情緒或情緒鎖鏈的產生,可能說是六識與七識或者意識與意根的不協調,乃至矛盾對立所造成的,下面網站的一些相關開示可以參考看看......

https://kknews.cc/psychology/eae3334.html

.


我基本上比較贊成十二支緣起的說法
因為有切實可以操作的切入點和觀察點
比較實際可用

唯識那套比較像玄學
很難用在實修上
貼文者 : : cc_front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1 22:02:34

張貼者: healer


唯識那套比較像玄學
很難用在實修上


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取得完整的唯識教法,因此後來他在中國創立了唯識宗。若說唯識像玄學,其實是對教法的不尊重

漢傳佛法以中觀及唯識兩宗為主要,由中觀開展出天臺教法,由唯識開展出華嚴教法,佛法講聞思修,若能於中觀及唯識願意深入,理事圓融,必定對修行解脫助益極大
.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2 11:14:23

張貼者: cc_front
張貼者: healer


唯識那套比較像玄學
很難用在實修上


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取得完整的唯識教法,因此後來他在中國創立了唯識宗。若說唯識像玄學,其實是對教法的不尊重

漢傳佛法以中觀及唯識兩宗為主要,由中觀開展出天臺教法,由唯識開展出華嚴教法,佛法講聞思修,若能於中觀及唯識願意深入,理事圓融,必定對修行解脫助益極大
.


唯識是解釋意識運作的宗派
但解釋歸解釋
實修還是從十二支緣起入手

不能實際入手操作的方式,
只是用來描述和解釋的
就是玄學

再者,唯識是宗派論述
但十二支緣起可以說是佛說法的核心之一

佛滅時也是順觀逆觀十二緣起而入滅
可見其重要性
它的操作也很清楚明白
沒有一大堆的理論描述

唯識汗牛充棟,論述極為複雜
又有許多分支,
有虛妄唯識、真藏唯識....等分支

佛法是用來實修的,
理論化、哲學化有其歷史背景
但最重要的
還是在實修、熄滅煩惱上
花太多時間去研究繁雜的理論
而不用這些時間實修
我覺得很可惜

但十二緣起,就很簡單
實際的去操作,就能止息煩惱解脫
以簡馭繁,直截容易
所以我採用十二緣起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2 11:54:04

張貼者: healer
張貼者: cc_front
張貼者: healer


唯識那套比較像玄學
很難用在實修上


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取得完整的唯識教法,因此後來他在中國創立了唯識宗。若說唯識像玄學,其實是對教法的不尊重

漢傳佛法以中觀及唯識兩宗為主要,由中觀開展出天臺教法,由唯識開展出華嚴教法,佛法講聞思修,若能於中觀及唯識願意深入,理事圓融,必定對修行解脫助益極大
.


唯識是解釋意識運作的宗派
但解釋歸解釋
實修還是從十二支緣起入手

不能實際入手操作的方式,
只是用來描述和解釋的
就是玄學

再者,唯識是宗派論述
但十二支緣起可以說是佛說法的核心之一

佛滅時也是順觀逆觀十二緣起而入滅
可見其重要性
它的操作也很清楚明白
沒有一大堆的理論描述

唯識汗牛充棟,論述極為複雜
又有許多分支,
有虛妄唯識、真藏唯識....等分支

佛法是用來實修的,
理論化、哲學化有其歷史背景
但最重要的
還是在實修、熄滅煩惱上
花太多時間去研究繁雜的理論
而不用這些時間實修
我覺得很可惜

但十二緣起,就很簡單
實際的去操作,就能止息煩惱解脫
以簡馭繁,直截容易
所以我採用十二緣起



那禪宗呢? 是否修法實用?
貼文者 : : cc_front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2 21:31:56

healer,

我以前也和你一樣,覺得唯識名相多,不好掌握,所以不想了解。直至有個機緣讀到一篇很淺顯介紹唯識修法的概念,很快的在事相修行上有了跳躍的突破,至此才能領會理與事是一體無分的。理上悟得多深,事上就相應體悟的多深。把理與事分作兩邊,就如禪宗所說打作兩橛,反倒是修行的障礙。

當然每個人相應的法門不同,所以佛說種種法門為度各類機緣者。因此若能對與己不相應的法門也能抱持開放的態度理解乃至讚嘆,應是比較自利利人的態度。
貼文者 : : cc_front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2 21:46:05

.
其實唯識修行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利用善於分析推理的第六識來說服,調伏第七識宿世積染的習氣,並常安住於清明無念的現量,久久轉化七識無明習氣,回復清淨無染的自性。如六祖所說的: 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因地上便由六,七識下手。

修行就是為了調伏自心,唯識正是讓人理解意識心念是如何運作的,了解了這些自然能更有助於降伏妄念。下面一篇簡單的唯識修行概念介紹,光是這樣的簡單理解,就能很快得到修行的突破,當然理解的更深,事相修行也同樣能體悟的更深....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4710

.
貼文者 : : jtryjrht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3 22:30:39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quote=healer][quote=cc_front]

那禪宗呢? 是否修法實用?

禪宗是單刀直入最快最短的捷徑,這法們只適合上根力氣的人修行。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6 22:15:25

張貼者: cc_front
.
其實唯識修行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利用善於分析推理的第六識來說服,調伏第七識宿世積染的習氣,並常安住於清明無念的現量,久久轉化七識無明習氣,回復清淨無染的自性。如六祖所說的: 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因地上便由六,七識下手。

修行就是為了調伏自心,唯識正是讓人理解意識心念是如何運作的,了解了這些自然能更有助於降伏妄念。下面一篇簡單的唯識修行概念介紹,光是這樣的簡單理解,就能很快得到修行的突破,當然理解的更深,事相修行也同樣能體悟的更深....
http://tw-buddha.com/forum2/index.php?showtopic=4710

.


其實不需要說服
只要如實觀察,如理思惟,破除邪見
自然就不會對感受起習性反應
就能淨化業習

早期佛教也沒有唯識
照樣很多人證阿羅漢解脫

需要轉那麼多彎說服意識
歸根究柢,
就是沒有學習過正念禪修的緣故
四念處基礎不夠所致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6 22:17:20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quote=healer][quote=cc_front]

那禪宗呢? 是否修法實用?


其實,我現在是不太贊成禪宗參話頭的方法
現代人心思太複雜,反而添亂而已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7 09:10:27

謝謝


我覺得默照禪比較接近原始佛法 也較客觀
貼文者 : : healer

Re: re喜歡評價其他修行者 - 2018-08-18 14:56:32

張貼者: leonardoe314a
謝謝


我覺得默照禪比較接近原始佛法 也較客觀


重點在見地
如果默照只是守空照寂,
沒有無我正見,
那是冷水泡石頭
無益解脫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無常故苦,苦故無我,WHY? - 2018-09-07 10:05:58



佛法ABC:無常故苦,苦故無我,WHY?

阿含經裡常常出現這句話
「無常故苦,苦故無我」

前一句,大家都不會反對
但後一句,可能就有人無法理解

為何苦就無我呢?
讓喜樂為你解釋一下吧~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https://youtu.be/aPi7VKSpobo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修行上的起點 - 2018-09-28 09:50:48



在修行上
有一個很重要的起點
就是對自己誠實

喜樂曾經聽了一個故事
裡面講到對自己誠實的三個準則
覺得非常重要
便把它當作修行上的座右銘
在影片裡跟各位分享
歡迎大家來討論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https://youtu.be/Zetsjod2Kkk
貼文者 : : healer

如何解開困住自己的情緒鎖鏈(逐字稿) - 2018-09-29 16:56:25

[如何解開困住自己的情緒鎖鏈] By喜樂

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很生氣時,會開始越想越氣,一直在情緒裡面打轉,轉不出來,或者越想越傷心、越想越難過,然後我們就被卡在這個情緒裡面,一直轉一直轉倒不出來。我們怎麼樣去解開這樣的鎖鏈、這樣的循環呢?

首先我們要談談情緒鎖鏈的結構,我們會先有一個情緒和感受出現,然後我們就會有一個對這個情緒的貪愛或者是排斥。

譬如來了一個好舒服的感覺,然後我們就會抓住這個感覺、就會喜歡這個感覺,這叫做貪愛。如果發生讓我們不舒服的感覺,譬如某一種胸口好悶、很不舒服的感覺,感覺很悶、很生氣,或者是很低沈、很難過,那我們就不想要這個感覺,我們會想要把這個情緒往外推,這個動作叫做排斥。

當我們領悟了貪愛跟排斥之後,我們就會抓住這個貪愛或排斥的動力,叫做執取,就是所謂的執著。抓住之後,又會讓這個情緒繼續產生,然後又讓我們有更多的貪愛跟排斥,接著我們又會繼續抓著這個貪愛跟排斥的行為模式或感受。

所以這個東西就形成一個循環,一直不斷的轉不斷地轉,這個就是一個情緒的鎖鏈、心念的鎖鏈。

在佛法上來講就是「觸、受、愛、取、有」。

「觸」就是我們接觸到外境,我們接觸到一件事情。「受」就是我們產生的一個情緒或是感覺。「愛」包含兩個,愛就是貪愛,那貪愛的反面就是排斥,這兩個東西其實是一樣的。「取」指的是我們就執取這個貪愛跟排斥的感受,去抓住它。然後「有」就是形成一個強大的動力,讓我們繼續產生情緒在這裡打轉的力量。

了解這個概念之後,我們要採取的動作是什麼呢?我們要去看見這個心念或情緒鎖鏈在我們心靈上的過程,它是一個接一個、一個生一個、一個扣一個的,像鏈子一樣。

情緒產生了我們有沒有看到?我們對這個情緒產生的貪愛和排斥有沒有看到?產生貪愛和排斥之後,我們就產生了執取、抓住它的力量,我們有沒有看到?抓住它之後,那個力量就穩固下來,形成一個比較強烈的力量去延續這個輪轉、這個鎖鏈的行為,我們有沒有看到?

當這個東西一步一步發生在我們身心當中時,我們是不是能像照相一樣,把每一個過程都看得清楚,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能觀察到我們心念的「觸、受、愛、取、有」的流轉過程,我們才有機會從這樣的循環當中解開來。

如果我們一直在這個輪轉當中,完全迷迷糊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不太清楚自己的情緒,也不太清楚自己抓住了它,不清楚已經形成一個很強大的力量讓自己待在那裡,那怎麼可能解脫呢?你解不開的,因爲你沒有理解,你對自己身心的這個起心動念、情緒所產生的這個緣起、這個流轉的過程是毫無覺察的。

在修行正念裡面的第一步驟就是要能夠常常做自我觀察,佛教講「觀照」的功夫,就是我們要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觀照自己情緒的來處與去處,每一個狀況我們都要去觀察它。這裡每個步驟都非常非常辛苦,有點像快拍慢動作,我們情緒也許很快就這樣晃過去了,可是如果我們有正念功夫,我們就會看到一片一片的相片,可能像是一秒鐘100張相片,每一張都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辦法介入,去修改這種看起來快速的、好像完全無法解開的過程。如果我們看得到,我們就知道這個地方要修正,它就不會一直往下跑,我就有能力把它收回來,或者是帶往其他方向,而不是只能這樣。

如果我們完全沒有覺察,就只能這樣,因為這是慣性,習慣這樣跑所以完全不自覺。那如果我們有覺察的話,就可以知道有另外一個選擇,我可以不要這樣跑,我可以往後跑或往前跑。所以自我觀察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自我觀察之後,我們就要來看看到底讓這個鎖鏈不斷流轉的關鍵在哪。

第一個關鍵點是我們的貪愛跟排斥,也就是我們的「愛」。我們先有感覺出現,譬如說我們看到這個人或他對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我們有個憤怒產生,那個憤怒已經產生了,你已經來不及讓他消失了,可是我們對這個憤怒的本身有沒有一種貪愛跟排斥的感覺呢?

如果你覺得你這個生氣是很有道理,你是站在正義的這一方,那你就會貪愛這個感覺,生氣時覺得自己很有立場生氣,所以在這個裡面會有一種貪愛,為了保住這個貪愛的力量,我就要持續的生氣,所以裡面就產生了貪愛。

然後我們「取」又抓住了這個貪愛的感覺,我現在可以好好地發脾氣了,我可以罵他了、我有立場罵他了,所以你那個憤怒怎麼可能會消失?不會消失,因為你覺得你是對的,你就抓著這個東西,就是「取」,然後就產生「有」,你就一直維持生氣,因為你喜歡這種自己是對的感覺,你就抓著它,你覺得你是正義使者的感覺、這是正義的憤怒的感覺,所以你就會抓著它。

那你就會看到原來我是這樣子讓自己的憤怒維持住的。所以這裡面就要先看到我們的貪愛,如果能夠發現我們正抓著這個貪愛,然後我們能理解到這個煩惱、這個憤怒最終會灼傷自己,也會讓自己陷入窘境,也會傷害到自己。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愛」的這個地方,看到我們是如何喜歡這個東西、迷於這個東西,導致看不到它可能帶來的禍害,那我們對這個情緒的「愛」、對這個情緒的貪愛跟執取就會瓦解。

它就像火一樣,當我們覺得這個火很好就一直抓著它的話,最後我們一定會被他灼傷。但當我們看到它終將灼傷我們,我們知道最後的結果是會被燙到,那我們的手自然就會放開。

所以解開這個情緒鎖鏈的關鍵第一個就是在貪愛跟排斥,因為貪愛跟排斥其實都是一種「愛」,當你不要這個感覺的時候,也就是你想要有一種「不是這個感覺」的狀態,所以排斥也是一種愛。當我想要得到安靜,我想要平靜,我不要再傷心,我不要再難過了,我不要再痛苦了,我不要再覺得自己很罪惡了,這時對那個平靜的渴望也是一種愛,當你一直執著於我要平靜的時候,你根本沒有辦法放開這個情緒。

而當你發現,原來它是讓我無法得到平靜的根源,雖然我想要平靜但我一直排斥它,這反而是我無法得到平靜的根源,我們手就會鬆開。因為我們看到了那個愛本身會帶來我們的痛苦,這個時候我們這個情緒的鎖鏈就會解開了,我們就不會再去延續下去了。

https://youtu.be/1-8xk4P7RBI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修行要落實到生活 - 2018-12-14 08:07:32



我們所有的靈性修持 或者修練,
或者是佛法上的精進
都必須要回到生活中來印證

如果我們談的佛法
在我們生活上沒有任何的受用
只是夸夸而談
然後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以外
沒有任何的作用的話

我個人認為
這個其實跟佛法的修持
其實是離的非常非常遠的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貼文者 : : healer

佛法ABC:四無量心與慈心觀練習 - 2018-12-28 08:44:01



這次我們佛法ABC 要來聊「四無量心」
而且引導做一次的「慈心觀」的練習

什麼是四無量心呢?
它包含哪些內容呢?
它包含「慈、悲、喜、捨」,
四種重要的、善的素質

而四無量心
幾乎是在佛法當中
所有善行的基礎

凡跟四無量心相應的
基本上都是善行
跟四無量心違背的
基本上都是惡行
所以四無量心,
對一個修行佛法人來說
是必備的功課

申謝:感謝簡信忠先生支援攝影器材

https://youtu.be/S68EoHEQ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