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之道

貼文者 : : rblin

飲食之道 - 2019-09-15 06:50:57


飲食之道 ●拾 遺/明倫月刊

史考特.聶爾寧是經濟學家,他的夫人海倫則是音樂教師,他們遠離紐約都會,到新英格蘭鄉下,以農耕自給自足,尋求真善美的生活。兩人長壽辭世後,他們的農莊成為「美好生活中心」,歡迎各方人士來此,嘗試簡單而有尊嚴的生活。聶爾寧夫婦合著的《美好生活》,載有他們的飲食之道,意味深遠值得今人省思。

由於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法一年四季獲得新鮮蔬果的環境,所以力求簡化膳食的內容。我們三餐的基本內容如下:早餐吃的是水果,喝的是香草茶;午餐吃的是湯和穀類;晚餐吃的是沙拉、一種煮過的蔬菜,還有果醬。日復一日,我們都是同樣的吃法。當然,偶而我們也會為自己加點菜── 例如在早餐加入葵花子或堅果,在晚餐裡加入豆腐或農家軟乾酪。

我們三餐都有固定時間:早餐在早上七點,午餐在正午,晚餐在傍晚六點。我們的餐桌是一張沒鋪桌布的木桌,餐具是木碗、木匙和筷子。不管喝湯、吃沙拉或吃甜點,我們都是用同一個木碗,以便簡化清洗的工作。我們的食具雖然簡單,但還是無法與第歐根尼(Diogenes)相比,據說,當這位古希臘哲人看到一個小孩僅用雙手作為飲具時,就把自己唯一的食具(一個杯子)丟棄。至於甘地「食不語」的自律精神,也不是我們效法得來的。

我們的用餐時間也是社交時間。餐桌上的話題,從園藝到世界政治到最近的幽浮目睹事件,天南地北,無所不包。作家阿爾各特對他朋友待客之道的描述,應該會讓在我們家用過餐的朋友感同身受:「單憑簡單的食物與愉快的談話,他們就能在餐桌上一待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有朋友在座的時候尤其如此。即使有最顯赫的訪客在座,他們也不會在麵包和馬鈴薯或其他簡單的飲食之外,再加上任何的菜,頂多是一些最好的當令水果。他們也從來不會為此致歉。」(見《收入低微的生活之道》一書)

有一件事我們尚未提及:我們並不吃肉。我們認為,素食是真善美生活不可或缺的成分。不過,即使素食和真善美生活無關,在我們夫妻看來,不吃肉仍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們不能想像,任何有憐憫之心的人,會安心地大快朵頤那些在毫無自衛能力下被屠殺的動物的屍體。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吃肉這種粗野自私的習慣,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如人類過去吃人肉的習慣一樣。其實,即使不考慮人道或健康的理由,人類最終會因為經濟的理由而放棄肉食的習慣,也是可以預見的。世界的人口日多一日,糧食漸漸不足,而眾所周知,如果把用來種植家畜飼料的土地種植作物,將可以餵飽更多的人。

總之,基於人道、經濟和健康的理由,我們不吃任何地上會走和天上會飛的東西。

海倫.聶爾寧說:到處都買得到水果、堅果以及蔬菜,為什麼還要吃宛如兄弟姐妹般的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