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1 21:40:16

各位老師/學兄學姐,
大家好!想請問大家對易經用途的看法,和大家學習易經時經歷過什麼困難而又怎樣解決?
請大家分享一下, 合十!
貼文者 : : 青山野人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02:34:07

請先看下面的 YOUTUBE 影片後。

https://youtu.be/mFJPUiY4Xm0

再看下文:

「位」是「空間」
「時」是「時間」
「命」是每位「太極個體」所具備的「能量與物質」。

時間與空間分別為縱座標與橫座標。「命」就是縱橫座標所交錯的那個「點」,是太極點。它包含了「後天」的「意識」 ( 意識就是兩儀中的「陽儀」 ) ( 也就是「阿賴耶識」 ) 與「肉體」 ( 肉體就是兩儀中的「陰儀」 ) 。所以才會有命與運。

无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 兩儀包括陰儀與陽儀 )

兩儀生四象:
老陽 ( 能量 )
老陰 ( 物質 )
時間 ( 少陰 )
空間 ( 少陽 )

易經既是太極世界的「結構學」
易經也是太極世界的「方法學」

學習易經分為:象、數、義、理。四大領域。
其中「數」都屬於師徒私相授受。不公開外傳的。
市面上公開的易經書籍,大部份都只講「象、義、理」。因此 ,只能了解易經的結構學,「不能『完整』了解」易經的方法學。只有極少數的易經書籍有提到「數」。但必須要靠智慧去參透,或得明師傳授。

不明易數,讀易象、易義、易理。各代都不乏名人,但是大都各說其是。宛如瞎子摸象。各自摸到什麼就是什麼。所以「易術人士」經常自以為己是,他人所說皆錯。彼此互相輕視,古今皆然。是故,只有心胸寬大者,才能夠包容各家學說。才能有所領悟。才能夠既見樹又見林。始能摸清楚整隻象的形體。

時間是控制能量的濃淡劑,物理學上稱為「功率」。
空間是控制物質的密鬆劑,物理學上稱為「密度」。

物質與能量可以彼此互換
時間與空間也可彼此消長

四象也是生物遺傳學上的四種鹽基 ( DNA ) 。
易經有64卦,DNA 也有64種。

以上所述,都有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的主旨能做「科學上」的「證明」。不只是玄學的論述而已。

因為「物質 ( 陰儀 ) 」與「能量 ( 陽儀 ) 」,都是「波動狀態」的「粒子」。
因為都是「波」,所以能夠推算。易經就是揭露太極的結構,與闡述推算的方法。但都是屬於太極世界的內容。

學習易經要具備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古今天文學。。。等等基礎知識。再從「易例」與「河圖、洛書」開始。然後再讀卦爻解釋。才會深入了解。

但是,以佛家與道家的觀點,太極世界就是虛妄的。不能執著。

也因為兩儀都是「波」。所以是虛妄的。太極也是虛妄的。它會隨著時間與空間而造成「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春、夏、秋、冬」。。。等等各種演變過程。只是各個太極的生命週期有長有短而已。
貼文者 : : rblin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07:01:02


(易)是(簡易)、(變易),這是(不易)的道理。

複雜的學理或論述,不要去學、去看、去聽,永遠保持一顆清淨心,反而容易弄懂它。我們都被網路上太多的文章搞糊塗而作繭自縛了。

履霜,堅冰至。見微知著。你就知道很多事了。
貼文者 : : 謝尚橗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14:41:09

張貼者: teainchanges
各位老師/學兄學姐,
大家好!想請問大家對易經用途的看法,和大家學習易經時經歷過什麼困難而又怎樣解決?
請大家分享一下, 合十!


必須拜名師才會成功, 不然會像盲子摸象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15:40:05

感謝詳盡回覆!請問數方面有否方法可容易一些理解呢?謝謝!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15:42:27

謝謝回覆!也有理,大道應至簡的!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15:46:03

謝謝分享!只看書似乎不足,名師能指引出學習方向!
貼文者 : : 青山野人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2 16:23:59

張貼者: teainchanges
感謝詳盡回覆!請問數方面有否方法可議容易一些理解呢?謝謝!

建議閣下還是聽從謝大師的建議拜名師吧!說不定謝大師就是名師。
貼文者 : : Amychen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06:59:42


你學的是什麼易經?

張貼者: teainchanges
各位老師/學兄學姐,
大家好!想請問大家對易經用途的看法,和大家學習易經時經歷過什麼困難而又怎樣解決?
請大家分享一下, 合十!


網上有一篇“你學的是什麼易經?”閣下可以一覽,
作者的見解,閱者自行斟酌……


你學的真的是《易經》嗎?
我真的遇過很多這樣的人:口口聲聲說他精研《易經》,但卻連《易經》長怎樣都不知道。

顯然在《易經》這個領域,存在著一個很奇怪的情況,許多人在學的《易經》根本就不是《易經》。所以要想學《易經》,首先必需先了解什麼是《易經》,什麼不是?否則學再多也是白學……..。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初學者要先能了解一個學習的大方向,找尋正確的教材與目標,不要學了幾年《易經》之後才發現完全走錯了路。
………………
…………


節自《易學網》https://www.eee-learning.com/blogs/2806
貼文者 : : 依法不依人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14:14:05

https://hssszn.com/archives/16498

三是乾卦,六是坤卦,九則是陰陽太極圖,三六九就是黑格爾說的正反合

超越對立的那個統一,九又是三六的統一,一二四五七八是正反的結構數

如果不是369型的人(生日總和或各別數出現很多369)就不適合研究玄學

生命數字124578是下游,就是最物化的領域,36是中游,9是上游源頭意識

另一種辨識方法是檢視自己是否為右腦型的人,例如慣用眼慣用耳虎口交叉

是不是重心都偏向左邊,這只能測出51比49,測不出來偏多少,太偏於右腦

輕視邏輯,也容易變成宮廟那種怪力亂神,如果偏右腦又靠近中間算最佳。
貼文者 : : xuehai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16:57:15

多卜、多斷,

先把握一種,用這個當作基準後再去擴充。
貼文者 : : xuehai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16:59:56

要說說你的問題在於那?

或者是你想知道哪個問題,你立的問題有點太大了。

最好縮小到,你是遇到哪種困難,需要求解?

易,簡易、變易、不易,每個人的體會不同,能告知的答案就不盡相同。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22:30:54

感謝詳細回覆和指導!
這確實是一個很寬闊的問題,希望可以令不同的易友帶着不同的疑惑在這裏討論和進步!
我相信,易學是一個包涵性很高的學問,直至現在也沒有能一錘定音的一家之說。易學的誘人處亦正正是這是一大片未完成的拼圖,靠大家一人一塊pizzle、一點一滴地拼好!
貼文者 : : xuehai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22:36:08

個人淺見,是您是有基礎?
還是沒有基礎?
說明一下自己的問題,或想討論哪方面?
這樣子才會將其固化,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譬喻他。
不然會包羅萬象。
貼文者 : : xuehai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3 22:40:56

我舉我的方法,我玩"象"比較多,

例如見冰塊盛於碗,我會理解是"天雷無妄"

乾為冰、震仰盂...

諸如此類,所以你立的問題太廣就很難定義一個範圍出來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5 23:34:20

謝謝學兄分享!
我只略懂一點。有很多朋友問我學易經的目的和易經的用途,與易友交流時亦有談及 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在這裏只是想收集下大家對以上問題從不同角度的看法而已,大家喜歡從什麼角度切入也沒有所謂???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6 00:15:54

《論語》中孔子曾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這一句話一直有很多學者想翻案,最有名的如錢穆將此句改讀為「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意思變成孔子五十還繼續學習,終可以無大過。也有人解釋為再給我五年、十年,就可以沒有大的過錯。然後否認孔子五十學易這件事。

事實上,這句話原本就不是孔子老年習易的孤證,所以翻不翻案,無關宏旨。對古文的詮釋,原本就難以排除各種可能,這句話單獨來看,各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但對於一個人的學術思想,應當更廣泛地去看所有的資料,而不是死咬一句話在那邊自我發揮,這叫斷章取義。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這邊的「彬彬」義同《論語‧雍也》孔子說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彬彬」。

至於孔子喜易到底有多晚?這就難說了。是不是五十歲開始學,有懷疑與討論空間。但孔子晚而喜易應該確有其事。除了《史記》之外,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傳《要》也談到「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槖」,意思是說,喜愛到《周易》都不離身的,在家也讀,出外也讀。

但做為《周易》原始應用的占筮,在孔子習易、講論易學當中,到底佔怎樣的地位?帛書《要》裡面記載了子貢和孔子中的一些對話,為此問題提供了清楚的答案。孔子不但與占筮畫清界線,還藉以說明孔子和史巫的重大差別,與他們「同途而殊歸」。

孔子為何晚而喜易,周易有何魅力?

對於孔子晚而喜易,子貢誤以為老師愛玩卜筮算命,所以覺得很奇怪。

於是就問孔子說:老師以前曾經這樣教導我們:「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辭之蘩。」一個人喪失德行,就會致力於追求神靈的安慰。遠離智謀的人(缺乏智慧和謀略),則會不斷用卜辭來推算。學生深信這個道理。但現在用這句話來看,弟子愚昧,看不懂為何夫子老來喜好這味了?

孔子回答說:君子言以矩方也。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察其要者,不其辤。《尚書》多於矣,《周易》未失也。且又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予樂其辭也……

這段話要一字一句都弄清楚並不容易,還有待更多的考證研究,這裡粗淺地嘗試言之。

羊借為祥。巧通考。不,可能借為丕,大顯的意思。於可能借為淤。

整段意思大概是說,君子言語是為了當做規矩來端正自己。行為之所以能夠先於祥瑞的徵兆而那樣做,是因為對於不祥瑞之事能夠加以考察。而考察祥瑞徵兆的概要,就是要丕顯它的辭語。《尚書》在這方面多阻塞不通,而《周易》就不會有過失,當中又有很多古代聖賢的遺言。所以,我並不滿足於《周易》占筮上的應用,我所樂此不疲的,是當中的言辭。

以上解釋或有討論與修改空間,但無論如何,約略可以看出,占筮並不是孔子習易的興趣之所在,他認為習易的最大價值在於可以讓人找到行為之指導而避免犯錯。這就是《論語》說的:「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禮記.經解篇》孔子談六藝教育時說「絜靜精微易之教也」,因為學易讓人可以思緒冷靜而判斷更精細,所以可避免犯下大錯。

子貢還問孔子說:曾聽夫子說過「孫正而行義,則人不惑矣」,夫子今天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像這樣可以說是「用倚於人」嗎?

「孫正而行義,則人不惑矣」意指人只要謙遜而正直,並進一步做符合義的事,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困惑,當然就不用卜筮了。因卜筮原本就是要幫人決疑解惑的,行義正直之人,沒有疑惑,所以不用卜筮。「不安其用而樂其辭」指的是不安於易的卜筮之用,而喜愛《周易》中的「古之遺言」。

接著孔子回答說:易,讓剛強的人知道要有所恐懼,讓柔弱的人知道如何圖謀規畫。讓愚人行事不會虛妄胡來,慚人做事不致於奸詐。文王仁人,不得其志卻能成其慮。商紂無道,文王崛起,以此來避免犯錯得咎,然後周易才興起的。

這段似乎帶有中庸的意味。開頭孔子說「校哉」不知是在講子貢應該校正他的看法,還是在說《周易》具有校正人性之偏差的效能。

文章來源感謝 易學網
貼文者 : : rblin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6 22:53:13


傳播學上有句名言「意義在人,不在於字」。無量壽經也說了「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所以,一部易經,學中醫的人看起來,可能覺得整本易經都在講中醫;學法律的人,可能覺得整本易經都在講法律;學管理的人,可能覺得整本易經都在講管理、、、我在易經學會上朱訓老師講授的「數理易經」時,還遇上一個同學,他是搞車床的,他發現整本易經都在講車床。

易經倒底在學甚麼?學易經的意義和目的何在?

「意義在人,不在於字」。「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誠哉,斯言!

貼文者 : : 明陽

古之遺言 - 2020-07-27 04:52:57


古之遺言

張貼者: 虛無實


孔子為何晚而喜易,周易有何魅力?

對於孔子晚而喜易,子貢誤以為老師愛玩卜筮算命,所以覺得很奇怪。

........
............

孔子回答說:君子言以矩方也。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察其要者,不其辤。《尚書》多於矣,《周易》未失也。且又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予樂其辭也……

......我並不滿足於《周易》占筮上的應用,我所樂此不疲的,是當中的言辭




在《繫辭傳》中有一篇章作了如下的陳述,就是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那是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易經》的經文就是經由這樣六個過程,配合「文字系統」的「六書」而繫在64卦384爻之下。

「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就是象、數、理,「象、數、理」是一體的,不可偏廢。


《易.繫辭上傳》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謂幽深難見),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行其典禮」是「理」的階段,由「繫辭」而明理,由「行其典禮」而透徹「見賾」、「形容」、「取象」、「會通」的過程,才能謂之「得意」...........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孔子曾這麼說,在《繫辭傳》又一次強調「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節錄於下,以供參考: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
貼文者 : : 木易

Re: 古之遺言 - 2020-07-28 15:00:18

學易,是為了了解自己,了解天地。
了解人身一切後天所以之情狀現象無一不與天地準。
準了之後,則能通,進而能達。
學易最大的困難呢,就是這乾坤,實在是很大很大,又很小很小。
很多人無法想像乾坤到底多大,覺得自己什麼都沒看見,就要找冥師給自己眼上綁個布條,布條上畫得乾坤多大,它就說乾坤多大;別人沒綁布條睜著眼。它還要說別人瞎子摸象。
好不容易,入了門後開始覺得乾坤真的很大很大的時候,又發現其中的理卻又好細微,細微到連身體五臟六腑細胞代謝都是乾坤之理,只能苦於捉摸不著。不敢說自己學通了。


貼文者 : : 虛無實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28 18:25:03

張貼者: 明陽

古之遺言

張貼者: 虛無實


孔子為何晚而喜易,周易有何魅力?

對於孔子晚而喜易,子貢誤以為老師愛玩卜筮算命,所以覺得很奇怪。

........
............

孔子回答說:君子言以矩方也。前羊而至者,弗羊而巧也。察其要者,不其辤。《尚書》多於矣,《周易》未失也。且又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予樂其辭也……

......我並不滿足於《周易》占筮上的應用,我所樂此不疲的,是當中的言辭




在《繫辭傳》中有一篇章作了如下的陳述,就是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那是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易經》的經文就是經由這樣六個過程,配合「文字系統」的「六書」而繫在64卦384爻之下。

「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就是象、數、理,「象、數、理」是一體的,不可偏廢。


《易.繫辭上傳》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謂幽深難見),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行其典禮」是「理」的階段,由「繫辭」而明理,由「行其典禮」而透徹「見賾」、「形容」、「取象」、「會通」的過程,才能謂之「得意」...........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孔子曾這麼說,在《繫辭傳》又一次強調「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節錄於下,以供參考: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


那請問陽明大 可以簡略說說你對易經的學習和用途嗎? 謝謝唷
貼文者 : : 明陽

古之遺言 - 2020-07-30 11:31:37


古之遺言

張貼者: 虛無實
張貼者: 明陽

古之遺言


在《繫辭傳》中有一篇章作了如下的陳述,就是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那是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易經》的經文就是經由這樣六個過程,配合「文字系統」的「六書」而繫在64卦384爻之下。

「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就是象、數、理,「象、數、理」是一體的,不可偏廢。

《易.繫辭上傳》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謂幽深難見),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行其典禮」是「理」的階段,由「繫辭」而明理,由「行其典禮」而透徹「見賾」、「形容」、「取象」、「會通」的過程,才能謂之「得意」...........
.


那請問陽明大 可以簡略說說你對易經的學習和用途嗎? 謝謝唷



兩年多來在D網的貼文中,常引古文字配合卦象作說明,緣起於易經有《彖辭》,而漢字字體有篆書,「彖」、「篆」二字只差一個竹字頭,查字書的解釋:

小篆 从彑、豕省,(省豕上一)彑為豕頭,豕走時其頭搖晃而嘴不斷出聲,故著其頭,以示豕之走,本義作「豕走」解,(見通訓定聲)乃豕搖晃前行之意;其从彑从豕省為省文會意。

小篆从竹、彖聲,本義作「引書」解,(見說文許著)乃運筆落墨成字之意;古時書字,運刀著之竹簡,故从竹。又以彖本作「豕」解,豕有以嘴向前突地之習性;運刀刻簡,為不斷向前突一如豕之突地者,故篆从彖聲。


這是在30多年前心血來潮所作的連結……因為曾讀《中庸》第二十八章「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句,(註釋:不是有位、有德的天子,就不可以議訂禮法的是非對錯,也不可以制定法度使人遵守,更不可以考定另一種文字,而淆亂政教。)據此開始搜尋《周易》經文的先秦古文字,經長期的以「篆書」對比經文與圖書,成了在D網的貼文寫作習慣……

前述的功課,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當作日常的工作,我對占卜沒有興趣…….,而是希望在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能對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辭意有所領悟………如是而已!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30 12:54:10

謝謝分享!這段說的有理,《易》以天地準.行事若合乎天地之道,外方內圓,便可知足常樂,不用占禍福。但亦認同占筮為其中習易之法,從日用而知曉變化之道。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30 15:56:20

謝謝!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有理!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易經的用途和在學習方面的障礙 - 2020-07-30 19:58:27

謝謝!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古之遺言 - 2020-07-30 20:05:03

讚歎那極大極小之直觀!如有空請學兄多談一些????
貼文者 : : teainchanges

Re: 古之遺言 - 2020-07-30 20:11:22

多謝分享?!幾乎我也要在文字上努力,語言的多義性和時代性的認識亦是一難!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古之遺言 - 2020-07-31 17:44:18

張貼者: 明陽


張貼者: 虛無實


張貼者: 明陽

古之遺言

在《繫辭傳》中有一篇章作了如下的陳述,就是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那是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易經》的經文就是經由這樣六個過程,配合「文字系統」的「六書」而繫在64卦384爻之下。

「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就是象、數、理,「象、數、理」是一體的,不可偏廢。


《易.繫辭上傳》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謂幽深難見),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行其典禮」是「理」的階段,由「繫辭」而明理,由「行其典禮」而透徹「見賾」、「形容」、「取象」、「會通」的過程,才能謂之「得意」...........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孔子曾這麼說,在《繫辭傳》又一次強調「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節錄於下,以供參考: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那請問陽明大 可以簡略說說你對易經的學習和用途嗎? 謝謝唷



兩年多來在D網的貼文中,常引古文字配合卦象作說明,緣起於易經有《彖辭》,而漢字字體有篆書,「彖」、「篆」二字只差一個竹字頭,查字書的解釋:

小篆 从彑、豕省,(省豕上一)彑為豕頭,豕走時其頭搖晃而嘴不斷出聲,故著其頭,以示豕之走,本義作「豕走」解,(見通訓定聲)乃豕搖晃前行之意;其从彑从豕省為省文會意。

小篆从竹、彖聲,本義作「引書」解,(見說文許著)乃運筆落墨成字之意;古時書字,運刀著之竹簡,故从竹。又以彖本作「豕」解,豕有以嘴向前突地之習性;運刀刻簡,為不斷向前突一如豕之突地者,故篆从彖聲。


這是在30多年前心血來潮所作的連結……因為曾讀《中庸》第二十八章「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句,(註釋:不是有位、有德的天子,就不可以議訂禮法的是非對錯,也不可以制定法度使人遵守,更不可以考定另一種文字,而淆亂政教。)據此開始搜尋《周易》經文的先秦古文字,經長期的以「篆書」對比經文與圖書,成了在D網的貼文寫作習慣……

前述的功課,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當作日常的工作,我對占卜沒有興趣…….,而是希望在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的結合,能對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辭意有所領悟………如是而已!


鼓掌 陽明大 我或許在追求道理 但你卻是追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