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 象 的 手

貼文者 : : 明陽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7 17:54:23

牽 象 的 手

2009年3月大陸河南的媒體曾作以下的報導:也許大家以後向朋友介紹河南的簡稱“豫”字時,不能簡單地用“手牽大象”來形容了。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豫”字意為“天象”。河南的簡稱“豫”字是與上古人類為指導農耕生產,仰觀天象,制訂曆法有關。所謂“凡大皆稱豫”,不是大象;“惟天為大”,大應為天。

報導說:「我國最早的一部曆法《夏小正》就產生于夏禹時代。《夏小正》中有關天象記載,是古人觀象授時的真實記錄。由此可知“豫”的內涵應為“天象”,應該是大禹時代依據“夏諺”和大自然給予的天象,將四季分明的夏都所在地中原地區稱為“豫州”,表明了夏代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參:大河網-河南商報《河南簡稱"豫"專家給出新定義理解成天象更準確》一文。)

河南簡稱“豫”,源自大禹治水成功後劃天下為九州,稱中原地區為豫州。
“豫”甲骨文、金文均無此字,《說文》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將“豫”字的構造解讀為“予”手牽“象”,將“予”字解釋成為“我”或“手”。將“豫”的內涵解為“天象”之學者,則是將“豫”中之“予”當作“給予”,即「大自然給予的天象」。

又有學者說:《說文解字》許慎說的“象”到底是生物學的大象還是“大氣象”。東漢.劉熙《釋名》對九州名稱含義的解釋,之中“豫州”的解釋是因為其地常,安豫也,故稱豫。“豫”字有安舒之意,其意起源很早。

有趣的是《道德經》說:「執大象,天下往。」(三十五章)當然「執大象」不是去捕捉大象,也不是“手牽大象”,而是指天象與《易經》卦象。

豫卦《象辭》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象辭》顯示安逸之象,豫卦卦氣應清明節,慎終追遠。)

在《周易.序卦》第十六卦為豫卦,豫之上卦震為足,下卦坤為地,象徵吾人所站立的位置(是指觀測地,即「立地之道」),觀察日月的變遷,四時節氣的變化,候鳥的遷徙,植物的枯榮…..吾人當應天地節氣而「順以動」。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由觀星盤看:28宿中之星宿為「四中星」,屬周之分野,周文王時代,星宿(星3°約入赤經105°)與「軒轅星」(一名「黃龍體」,約入張宿2°赤經108°),傍晚見「黃龍體」南中,為「春分三候」、「清明初候」,應豫之內外卦氣。「象之大者」即昏見「黃龍體」南中,應豫之外卦氣。這個時候天上的28宿正是呈現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天文的「四象」就定位,此即所謂「在天成象」。

豫卦象徵「立地之道」,豫卦之卦氣應昏見「黃龍體」南中,這個時候天文「四象」就定位,據此河南的“豫”字之意,當然可以解為“天象”。但以《周易》卦象來看,64卦皆有“象”,唯獨在序卦第十六的豫卦,卦名直接與“象”結合,而“豫”从“予”,前述學者有解釋成為“我”或“手”,如果“豫卦象徵在觀測地觀測天象”的推論無誤的話,那麼觀測者的第一人稱當然是“予”!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8 03:50:39

又天文歷象,天道循環,28宿中有牛宿,即“牽牛星”,西周時期曾經是冬至點,《說卦傳》說:坤為地、為牛。如果代表 地 的坤卦可以被附與“牽牛”的卦象,那麼代表 天 的乾卦當亦可以被附與“牽象”的卦象,“手牽大象”的“手”,與前述晝夜的產生是因為「相推」,這牽大象的“手”,即晝夜「相推」的手。

古代觀測天象,先根據北極定出南北線,再用日出日入測晷的方法,確定東西方向。然後在地面畫一圓周為365又1/4。以一尺為一度,則這圓周相當於周天365又1/4度;在圓周上,每一尺都作一個標誌,要準確道沒有纖微之差。按南北、東西方向,作十字線,每一份相當於91又5/16度。以這樣所分的圓,相當於天度。在原地中心立表,叫做中正表;用繩繫其顛,測量牽牛中央星即牛宿一(冬至點)的南中,再測這時候須女先至的星即女宿一在牽牛東線度。
詳細的說,一人在圓周上正北,用繩測中正表和牛宿中央星的參正,另一人在圓周上把游儀放在女宿先至星和中正表參正的位置;從它和圓周上的交點,沿著圓周,計算這交點和圓周上正北點相距幾尺,就可以知道牛、女二宿的距度.........。
(此段參考:陳遵媯先生《中國天文學史.古代天文學史編》)


接著來探討《周易》觀測天象的卦,它是序卦第二十的觀卦:


  觀卦《彖辭》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觀卦上卦為巽,下卦為坤,《說卦傳》:「巽為木、為風......為繩直、為工。」(「中正表」,用繩繫其表顛,為觀天象的工具。)又曰:「坤為地......為文。」(中正表立於地上以察天文。)
豫卦象徵「立地之道」,在觀測地「中央土」觀測天象,“豫”从“予”,在觀卦的六三、九五爻辭都出現“我”字。又豫卦初六為世爻,爻辰為未;觀卦初六為應爻,六四為世爻,爻辰皆為未;“未”有「中央土」之象。唐.孔穎達《禮記正義》對「中央土」的注疏如下:

《正義》曰:「夫四時五行,同是天地所生,而四時是氣,五行是物。氣是輕虛,所以麗天;物體質<山貌>,所以屬地。四時系天,年有三百六十日,則春夏秋冬各分居九十日。五行分配四時,佈於三百六十日間,以木配春,以火配夏,以金配秋,以水配冬,以土則每時輒寄王十八日也。雖每分寄,而位本未,宜處於季夏之末,金火之間,故在此陳之也。」


  觀卦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觀卦六三之漸卦,漸卦九三為世爻,世爻為「我」,故曰「觀我生」。


  觀卦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觀卦九五之剝卦,剝卦六五為世爻,世爻為「我」,故曰「觀我生」。


  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卦上九之比卦,比卦上六為應爻,上六應爻為「其」,故曰「觀其生」。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8 14:09:43

《繫辭傳》曰:「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豫”从象、予聲,以予余相通,即我之別稱,有以自我為中心意(「我象」、「我相」);相傳猶豫二獸,進退多疑,(猶乃類母猴之獸名,猶、豫二獸皆進退多疑)蓋以一己利害縈思而徘徊不定者。


「我象」(豫)←→「我相」(觀)

“相”《說文解字》說:「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說文》或引自“易緯”,原書已經失傳。)」

《周禮.大司徒》曰:「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觀木,相。)。

「法象」←→「法相」

《周髀算經》立八尺高的竹竿測日影(在洛陽),在夏至日的中午,影長1尺6寸,以此為「法」,即《繫辭傳》所謂:「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太極陰陽圖」是古人日中測影,以辨四方,節氣變化的一種原始天文圖。)

西漢才子 揚雄 所作的《太玄》,其中第四十首為「法」首準《易經》的井卦,井卦卦氣界夏至。

“法”首曰:「陽高縣(縣通懸,繫也,掛也。),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的高度為78°(洛陽附近),是一年中太陽仰角最高的時候,所以說「陽高縣」。

觀卦,上卦巽爲木、下卦坤爲地,為地上之木象。《周髀算經》立八尺高的竹竿測日影,「地上立木」為觀。

觀卦《象辭》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孔子取象「風行地上」,觀之上卦巽也可以爲風之象,為政者當體察各地風俗民情之不同,以施行教化之意。

而觀卦《彖辭》則說:「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一般對“神道設教”四個字的解讀:是利用鬼神以統治並教育人民,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給予人類的啟示和指導。但是孔子對鬼神態度是「敬而遠之」,《繫辭上傳》更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對「知鬼神之情狀」清楚的很!)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8 22:05:44

  在彰化 鹿港「龍山寺」的後殿中,往前門看就可以看到有一匾額鑲嵌在牆上,上寫觀卦《彖辭》的「大觀在上」四個大字。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9 00:00:28

《易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

《彖》是專門對《易經》卦辭的注解。

而「彖」字 本義作「豕走」解,乃豕搖晃前行之意。「豕性喜嬉水,遇雨不前」,在《詩經.小雅》就這麼描述:「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圖片中與絲網黏在一起的「彖」字,表示來自時空中的「波」相應則沾惹,而成「緣」!(抱歉圖片無法上傳)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9 10:01:41

觀卦 與 菩薩法號

  觀卦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觀自在菩薩的信仰,在古印度佛教中由來已久。後秦弘始八年(406年),在《法華經》的翻譯過程中,鳩摩羅什將「Avalokitasvara」譯為「觀世音」,這是「意譯」而不是「音譯」,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又據《楞嚴經》: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故而觀世音之名開始隨著這部譯經廣為流傳。直到唐代因為避 太宗 李世民 的名諱,簡稱觀音菩薩。

而 玄奘大師 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是譯為「觀自在」,從觀卦六三之漸卦來探索,是蘊涵有「觀世音」與「觀自在」兩個法號在其中(參:「附加檔案」),而 唐太宗 李世民 是 玄奘 時代的當朝皇帝,當然要避諱,而因 玄奘大師 的易學修為極高,所以他另譯菩薩的法號為「觀自在」。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後秦.鳩摩羅什 譯)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1-19 15:10:29

觀世音菩薩性別與觀卦的關係

古梵文裏,觀音原名Avalokitesvara是男性名詞。而在原始佛教經典中,也一再稱觀音為「勇猛丈夫」或「善男子」。一說在中國唐朝以前,所有觀音菩薩的塑像或畫像,都屬男人的相貌,到了宋代觀音像才完全變成了女相。這讓我們不禁聯想到,是否與觀之上卦巽為長女、下卦坤為母是女性有關?

在彰化 鹿港「龍山寺」供俸的就是觀世音菩薩,牆上鑲嵌「大觀在上」的觀卦《彖辭》,這也說明「觀世音菩薩」法號與《易經》觀卦是有聯繫的!


在此順便一提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求法之最大要因:

唐朝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求法之最大要因是為《瑜伽師地論釋》,它是佛教修行者,欲修行邁向成佛之道所必須依循的根本大論。「瑜伽師地論」就是說明三乘行人修習「境、行、果」相應的境界。

玄奘大師跟 那爛陀寺 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前後三遍,時間將近兩年。學習了《瑜伽師地論》這部經後,與玄奘大師在中土之所學起了什麼大的效用?短短的三、五年間,一個大唐留學生在佛教的發源地,竟然被尊為一代佛學大師!


有學者提出看法,認為說 玄奘大師在辯論中可能有引用了《易傳》,而《瑜伽師地論》與《易經》是有可以聯繫的!


佛經翻譯義理能否精準,對版本的選取,與梵文、中文的精通,缺一不可。這對參與譯經工作的大師們,無非是一重大的工程。更重要的一點,為了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在譯經的過程中還得與「群經之首」的《易經》作聯繫,對《易》義之認知擇其契合之處,來作為《易》、《佛》的相互暉映。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2-05 23:08:30

約在西元前1074年,周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周易》,

《周易》64卦中的豫卦是本「議題」的主題探討,

在此《周易》豫卦(「牽象的手」)到儒家孔子《易傳》的「象曰」

時間已過600年,為甚麼會作這樣的連結?

為什麼周文王所繫得卦爻辭中沒有「象」字,
而600年後的《易傳》稱「象曰」。
(《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解)

老子《道德經》說:「執大象,天下往。」(三十五章)

孔子《易傳》稱600年前周文王演《周易》卦爻辭為「象曰」........。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2-06 16:30:09

在前面談過,28宿中之星宿屬周之分野,周文王時代,傍晚
見星宿與軒轅星(又名「黃龍體」)南中,為「春分三候」、「清明初候」,
應豫之內外卦氣。《說文解字》:豫,象之大者。
這個時候天上的28宿正是呈現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天文的「四象」就定位,此即所謂「在天成象」。

到了孔子贊《周易》(約在西元前470年),
距周文王演《周易》已經相去足足600年了,
傍晚見星宿與軒轅星南中,天上的28宿已經不是「四象」就定位,
而是有所偏差,這是因為「歲差」的緣故,28宿的經度已差8度多。

在商代的甲骨文書中,有許多關於象的記載,
如商王就曾在 沁陽附近的太行山南側一次獵獲7只野象。
當時不僅有象氏族,還馴養野象,有時打仗更出動象軍,
《呂氏春秋》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象不僅是家畜之一,同時以象牙為原料的手工業也很發達……。

據學者考證,春秋後期(約西元500年前,孔子所屬時代)
黃河流域的氣候開始變冷,野象已南移到淮河下游南北。
因此在戰國時代,黃河下游的野象已是非常罕見了。

西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嶺南地區設置三郡,其中之一郡
與「象」有關係,稱作「象郡」(還有兩郡是桂林郡和南海郡)。
象郡的地理位置素有爭議,一說是在今日廣西與廣東雷州半島,
一說則指象郡包含了越南境內的北圻和中圻。
(據學者研究,嶺南氣候濕熱,森林茂密,且開發較晚,
因此野象一直生活到19世紀。19世紀30年代,廣西十萬大山一帶
的野象才最後滅絕。從此野象退縮于雲南一隅。近3000~4000年來,
中國亞洲象的分佈從北緯40°11′(河北陽原)縮至北緯23°20′
(雲南滄源),向南移了17個緯度,直線距離達2000公里。)


因此,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象」字說是「南越大獸」。


“想像”的一詞是吾人常用的語詞,「像」與「象」是有聯繫的,
據說東周時期人們依據死象之骨產生的意想。
《韓非子.解老篇》有一段記載,人們希望見到活生生的象,
沒能見得卻發現到象的骸骨,於是根據骸骨的形態來推想活象的樣子,
所以一般人對一些事物以己意推想,都稱作「象」。
至此,又造出個 “像” 字來。

《易傳》說「象」是比擬、是形容: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繫辭上傳》第八章)

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未有《易經》之前,
聖人已經有了《易經》的原理在心中,
憑藉這種原理來觀察天地的亊物。

“擬”就是比擬、比喻。比喻和亊實不同,它通過比擬明白深奧的道理。
“形”是形狀,“容”是容貌。當我們說到形狀和容貌時,往往是指由具體
事物得出來的感覺印象,它不是具體直接的事物,而是看了具體直接的
事物,得出來的那種接近具體事物的東西,就叫作“形容”。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2-07 13:47:38

補充說明:

到了孔子贊《周易》(約在西元前470年),
距周文王演《周易》已經相去足足600年了,
傍晚見星宿與軒轅星南中,天上的28宿已經不是「四象」就定位,
而是有所偏差,這是因為「歲差」的緣故,28宿的經度已差8度多。



前一篇上列這段文字,應該說:孔子贊《周易》時代,

傍晚見星宿與軒轅星南中,已經不是「春分三候」、「清明初候」,

而是「清明二候」、「清明三候」應訟卦卦氣或蠱卦卦氣,已經

與豫卦無關,因此就沒有所謂的「我象」與天文「四象」的連結問題。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2-11 16:07:46

大象南遷 與「歲差」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繫辭下傳.第十一章》)

「法象莫大乎天地」(《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法象」即時空要素,
「繫」在《周易》的卦爻辭,會因「歲差」的緣故而鬆解嗎?
今日所見之《周易》卦爻辭,是「殷之末世」的「法象」,
所「繫」的辭“危”!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此一節明《易》之興起在紂之末世,
故其辭者,憂其傾危也。以當紂世憂畏滅亡,故作《易》辭,
多述憂危之事,亦以垂法於後,使保身危懼,避其患難也。

當野生大象因氣候關係由黃河流域而南遷,
與天文「四象」因「歲差」的緣故有差異,
似乎在指出《易》的「變易」特性!
而孔子《易傳》的「象曰」,
將如何溝通600年前周文王演《周易》的卦爻辭?
...........
.........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2-19 20:22:35

「白賁」:中秋月相

前一貼文說到:

「孔子《易傳》的『象曰』,
將如何溝通600年前周文王演《周易》的卦爻辭?」

在此首先找到 賁卦上九 文王所「繫」的爻辭來作討論:

賁卦上九曰:「白賁,无咎。」

《易.序卦傳》:「賁者飾也。」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賁」字說:
賁,飾也。从貝卉聲。

《易.雜卦傳》:「噬嗑食也,賁无色也。」
即用完食物,擦拭乾淨,「飾」字从巾从人,食聲。

《逸雅》:飾,拭也,物穢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後明,
猶加文于質上也。

那賁卦上九「白賁」是何義?

《王弼周易注》:處飾之終,飾終反素,故(在)其質素,不勞文飾,
而(無)咎也。以白為飾,而(無)患憂,得志者也。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

干寶曰:白,素也。延山林之人,采素士之言,以飾其政,故上得志也。

虞翻曰:在巽上,故曰白賁。乘五,陰變而得位,故无咎矣。
又曰:上之五得位,體成既濟,故曰得志。坎為志也。

朱熹《周易本義》:賁極反本,復於无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此。

賁卦上九 文王所「繫」的爻辭為「白賁,无咎」,
爻辭中並沒有提到「得志」二字,從文王用「无咎」二字,
可體會此爻當有應謹慎的一面。而孔子的象曰「上得志也」,
「得志」二字又是何義?


  賁卦上九:「白賁,无咎。」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賁卦上九之明夷,明夷為損傷之象,如果「納甲」之飛布
再見刀箭之神煞,那就難免有明夷損傷之象,
從文王用「无咎」二字,可體會明夷損傷之象可以避免。


明夷之上卦坤為黑,「白賁」者是「以白漂黑」嗎??
果若要以《說卦》的資訊來取用,
賁卦六五之家人,家人之上卦巽為白.........
三國時代,東吳.虞翻在解賁卦上九就是由此入手。

虞翻曰:在巽上,故曰白賁。乘五,陰變而得位,故无咎矣。
又曰:上之五得位,體成既濟,故曰得志。坎為志也。

說明:賁卦六五之家人,家人之上卦巽為白,
家人之上九動成既濟,既濟之上卦坎為志.......看官讀到此處為止,
保證會有牽強附會的感覺.......其實虞翻是轉了幾個彎,有些是不能
太直接的講,很想直述又得隱晦.......譬如虞翻是由賁卦六五家人之上卦
巽為白,導出他所要的「坎為志」,在《易.說卦傳》
「坎為水......為月.....為心病......」,並沒有坎為「志」........
也就是「志」之象另有所取。
且看字書對「志」解釋:

志 小篆从心 ㄓ、亦从ㄓ(之)聲;之有適、往、至、與等義,
心之所適、往、至、與者即志,其本義作「意」解,(見說文段注)
乃即將見諸行動之一種意向;亦即心所專注之一種意念。

「白賁」其實是指中秋月相!

「為什麼月到中秋分外明呢?從氣象學觀點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每當這個時候,北方吹來的乾冷氣流迫使夏季一直迴旋在
我國大部分地區上空的暖濕空氣向南退去,天空中雲霧減少了很多。
同時,太陽的傾斜度漸漸變大,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逐漸減少,
氣溫一天比一天低了,乾燥、寒冷的冬季風使水汽降低,空氣透明,
因而秋高氣爽,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潔,使人產生月到中秋分外明
的感覺。」【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a4y8yp.html】

不敢專美,下引 鶴溪 前輩的論述於下:

賁卦上九之明夷,上九爻辰為寅化酉,明夷為16夜月相
(參《周易參同契》「總敘章」),酉月16月相分外皎潔,
“十五月亮十六圓”,故稱「白賁」。(還要推月相所在方之天氣。)

賁卦上九爻辰為寅,「乾元用九」寅月「天德」在丁方,
加丑時,16夜月相在丁方,月相之方逢貴德之氣,
故象曰「上得志也」。(「志」之象由此取。)


孔子的《象》曰「上得志也」,以月相之方逢貴德之氣為「得志」,
來化解賁卦上九之明夷可能的損傷。

孔子畫龍點睛於《象傳》「繫」上「上得志也」四字,
用天文景象與「心」→「志」連結,以點明
文王「白賁」之爻辭的引喻,
「孔子《易傳》的『象曰』,如此與
600年前周文王演《周易》的卦爻辭相互溝通。」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3-13 07:49:46


彖 之 緣 起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3-16 09:40:34


參 蠶 !

一等星參宿為28宿之一,周文王時代,參宿約在赤經度41度,
太陽周年視運行到參宿1度為「榖雨三候」,應旅之內卦氣卦。
(「榖雨三候」物候為「戴勝降於桑」,蠶食桑。)到參宿8度
為「立夏二候」,應師卦卦氣。(故參宿又稱「伐」星。)

參宿與桑蠶有聯繫,「參蠶」與後世之「參禪」為諧音!

《康熙字典》引《集韻》曰:「參古作朁。」(朁音慘)

蠶 小篆从二虫朁聲,本作「任(妊)絲蟲」解(見通訓定聲)。

《禮.月令》曰:
「季春之月……省婦使,以勸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
又曰:「孟夏之月……蠶事畢.後妃獻繭……。」
(南方吳地以四月稱為「蠶月」。)

《周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潛 《說文》: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

「參」古作朁,當「朁」(參宿)在東方水平線時(為「潛」之象),
象徵青龍的東方七宿全在地平下。這個季節在周文王時代,是指冬至
前後太陽即將下山的申時時分,冬至則應乾卦初九爻辰為子。

小篆右像旗柄,左像旗之三游,本義作「大夫所建旗」解,
(見通訓定聲)周禮有九旗,勿即大夫所建之旗名。以六爻卦為例,
大夫是指第二爻。所以「勿用」精準地說是初九不可用,九二「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才能用,故曰「勿用」。

《文言》:「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
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隱而未見,行而未成」的“未”是指方位,「勿用」是指九二
「見龍在田」,乾卦九二爻辰為寅,「乾元用九」,
寅月“天德”在丁方,丁與未配(後天坤卦位,坤為田,「見龍在田」),
故曰「隱而未見,行而未成」。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3-17 15:51:28


《易傳》七種十篇何以稱作“十翼”

《易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

《彖》上下篇、
《象》上下篇、
《文言》、
《繫辭》上下篇、
《說卦》、《雜卦》、《序卦》。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作“十翼”。

為什麼稱作“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
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其實後人稱十篇「傳」叫作“十翼”,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與星宿有關。

“翼”為28宿之一,孔子贊《周易》時代,翼宿1°→18°(赤經133°→150°)。

昏見翼宿1°→18°南中為「穀雨三候」、「立夏初、二、三候」,
應旅之內外卦、師卦、比卦卦氣。

其中以比卦較引人注意:

比卦《卦辭》稱「原筮元永貞」,何謂「原筮」

小篆从ㄏ泉,ㄏ為崖巖,崖巖下之泉為原,本義作「水泉本」解,
乃泉水所出處之稱。“卦氣圖”冬至三候「水泉動」,應屯之內卦卦氣。
(《序卦》屯卦之後序蒙卦,蒙卦《象辭》「山下出泉」。)

「原筮」是以春分點為原點,因「歲差」春分點沿著黃道向西移動.........。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
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初率其辭,
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繫辭下傳》第八章)

“翼”與候鳥隨季節遷徙有關,「歲差」使春分點移動,吾人要
「其出入以度」,這就要“比”(較量高低、長短、遠近、好壞等)。
孔子贊《周易》時代,翼宿與比卦卦氣有聯繫,“比”為彼此意同心合
而主動相近意,不是階級對立、關係衝突之比。

為什麼周文王所繫的卦爻辭中沒有「象」字,而600多年後的
《易傳》稱「象曰」(《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解),
這當然是因「歲差」影響天文28宿的卦氣取象,故以「象曰」
來強調時代之「法象」有異。

翼,從羽,異聲。《說文》小篆從飛,異聲。本義:翅膀。

異,分也。《說文》小篆从廾从畀。畀,予也。
段玉裁注:異,分也。分之則有彼此之異。从廾畀。畀、予也。
竦手而予人則離異矣。(春分點、秋分點合稱「二分點」,
春分點沿著黃道向西移動,即是「異」的現象。)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4-01 20:35:56


聖人繫屬卦爻辭時,是根據甚麼數理邏輯繫上去的?

在《繫辭傳》中有一篇章作了如下的陳述,就是易經的「符號系統」與「文字系統」【註】的結合,那是聖人經由「見賾」、「形容」、「取象」、「會通」、「典禮」、而後「繫辭」的,《易經》的經文就是經由這樣六個過程,配合「文字系統」的「六書」而繫在64卦384爻之下。

《易.繫辭上傳》第八章:「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賾ㄗㄜˊ,謂幽深難見)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聖人用卦象來顯示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統籌歸納觀察運動變化中的普遍聯繫。在《易經》64卦中,以蠱卦卦象代表著人與事的糾結。《易.序卦傳》:「蠱者,事也。」蠱的上卦艮為手,下卦巽為繩,象徵結繩記事,亦為“繫”(打結綁上)之象,各個繩結間就成了網絡。

易經”中“彖辭”的“”與來自四方東青、南赤、西白、北黑的“糸”,因動念而結「」.........。此即「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爻就是在探討變化,以作為推行立身處世的準則和規範,加上文辭,用以判斷吉凶。所以聖人是比照萬物的實相而言的,是根據萬物變化會通之理而動的,因此擬之以為卦象,議之以為爻辭,能從卦爻的變化中以求通達天下萬物的心志。

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是有義理上的意義,所以《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就必須有「序」,包括「卦序」、「爻序」、「卦氣之序」與「24節氣之序」......等等,如此「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才作易八卦,分理別異,初造書契,易卦與書契聯繫,而有卦爻辭之繫。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註:

許慎《說文解字序》: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 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
...................
  倉颉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
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謂之書。.........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随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05 21:35:48


「羊」刃的問題

日前在「八字研究板」回覆“請問羊刃的問題”之議題,貼文中我交代「八字研究板」不適合討論《周易》的理論,有空我會在「易經易卦研究板」“牽象的手”的議題裡再發表。

為了延續論述只好將前述之貼文在此重貼:

-----------------------------
-庚戌
-庚申
---庚午
---甲辰
---甲寅
---甲子
大 壯

曾聽前輩述說,「羊刃」是由《周易》的大壯卦取的象,而「大壯」卦則藉
羊在發情期的現象以比喻氣太盛不能紓解的危險..........

從「大壯」卦的卦名即可體會其卦氣之強.........


大壯卦的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乾(乾為天),讀作「雷天大壯」。

上卦為震納庚、下卦為乾納甲

大壯的卦氣為卯月(「春分二候」),卯是甲的「羊刃」,卯是庚的「飛刃」..........


此版非「易經易卦研究板」,不適合討論《周易》的理論,有空我會在
「易經易卦研究板」“牽象的手”的議題裡發表。


下面我將「大壯」卦的經文貼出供參考:

  大壯《卦辭》曰:「利貞。」

大壯《彖辭》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
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大壯《象辭》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大壯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大壯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大壯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大壯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大壯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大壯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

在此我擇取「大壯九三」來作解:

  大壯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庚戌□□-庚戌
-庚申□□-庚申
---庚午□□---庚午
---甲辰□□-丁丑 世
---甲寅□□---丁卯
---甲子□□---丁巳
大 壯□□□□..歸妹



山羊是季節性發情,發情季節是初春及秋天,21天為一週期,一般都為二週期即停止,若未配種成功就得再等到下一發情季節。(以初春發情來計,配合發情週期,交配後在卯月懷孕的機率最大。經146~150天妊娠期,在未、申月出生率最大。)(以秋天發情來計,配合發情週期,交配後在戌月懷孕的機率最大。經146~150天妊娠期,在卯月出生率最大。)

《說卦傳》說「兌為羊」、「兌為剛鹵」,羊喜吃鹵鹽,以增進羊角的生長與生殖力。《說卦傳》寫作時代,太陽周年視運行到28宿的角、亢二宿已界秋分,故稱「兌為剛鹵」。

羝羊:《廣雅》:吳羊牡,三歲曰羝。
在《羊與佛教關係》一文中說:「《大日經》卷一〈住心品〉中,以「異生羝羊心」來表示凡夫的愚痴,沒有智慧。「異生羝羊心」,略稱「羊心」,是十住心中的第一心。異生,即凡夫。異生羝羊心,是指凡夫愚癡沒有智慧,猶如羝羊只憶念著生殖和覓食兩件事。」(載自佛教入口站「佛教城市」,作者不詳。)


周文王時代,太陽周年視運行
到氐宿1°為秋分,應賁卦卦氣。
到氐宿13°為「秋分三候」,應歸妹內卦卦氣;
到氐宿16°為「寒露初候」,應歸妹外卦卦氣。

秋分為羝羊之發情期(羝為公羊),大壯九三之歸妹,歸妹外卦卦氣「寒露初候」,戌月應羝羊在之懷孕期。而歸妹外卦卦氣應「之卦」歸妹上六應爻爻辰為戌。歸妹在人的話主嫁娶(禽獸主交配),歸妹嫁娶必與咸卦有聯繫......

咸卦《彖辭》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但如果像大壯九三「羝羊觸藩,羸其角」的情境,則是「抓狂」了.......
咸卦《彖辭》說「二氣感應以相與」,但如是咸卦六二動則「凶」,要慎動則「居吉」,因為咸卦六二動成為大過卦,太過了!
  咸卦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星禽」(古人將28宿配上禽獸稱為「星禽」)有“鬼金羊”(鬼宿的五行為金),當傍晚見鬼宿上中天的季節已接近春分,春分太陽周年視運行接近天球赤道(赤道在此法象內外之「藩籬」),應晉卦卦氣,晉之上卦為離卦(「圍籬」)、下卦為坤(大地),晉卦應繁殖的季節。(晉卦《卦辭》:「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大壯上卦為「震納庚」、下卦為「乾納甲」
大壯的卦氣為卯月(「春分二候」),卯是甲的「羊刃」,卯是庚的「飛刃」

大壯九三之歸妹,歸妹的內卦卦氣為酉月(「秋分三候」),酉是甲的「飛刃」,是庚的「羊刃」。

「小人用壯」:

大壯的卦氣應歸妹六二爻辰卯(「小人」指六二爻辰卯),卯為下卦「乾納甲」的「羊刃」,傍晚見“鬼金羊”上中天的季節已接近春分,應晉卦卦氣,春分太陽周年視運行接近天球赤道(赤道在此法象內外之「藩籬」),晉卦卦氣應歸妹六二爻辰卯,為「羝羊觸藩」之象,為「小人用壯」。

「君子用罔」:

《爾雅•釋言》罔,無也。《易•晉卦》貞吉罔孚。
君子是指六五爻辰申,申為大壯上卦「震納庚」之「祿」。
損卦卦氣應「處暑初候」為申月,《繫辭下傳》第七章:「損,德之修也。
損卦《象辭》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君子能將情慾控管適當,化於無形,故曰「君子用罔」。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待續.......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06 18:21:10


「羊」刃的問題(一)


接下來我擇取「大壯六五」來作解:

  大壯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庚戌□□-丁未
-庚申□□---丁酉
---庚午□□---丁亥
---甲辰□□---甲辰
---甲寅□□---甲寅
---甲子□□---甲子
大 壯□□□□....


大壯六五動為夬卦,大壯六五爻辰為申化酉,

「喪于易」的羊與「羝觸藩」的羊同取象自「鬼金羊」。

周文王時代,鬼宿4.5°入赤經86.7°(87.7°),昏見鬼宿南中已近春分,
應晉卦卦氣,(晉卦為游魂卦)。


喪羊于「易」,「易」字是怎麼解?「易」字是指「交易」的場合
羊走失了或被偷,旅卦上九象曰:「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也是這個意思。

宋.朱熹《周易本義》則作以下解:
易,容易之易。言忽然不覺其亡也。或作疆埸之埸,亦通。
《漢.食貨志》「埸」作「易」。


為何說「易」字是指在「交易」場合?因為

“鬼金羊”應晉卦卦氣,傍晚見鬼宿上中天的季節已接近春分,
春分為「日中」,即太陽周年視運行接近天球赤道。
(若是太陽周日視運行,「日中」是指每日的正午時。)

晉卦為乾宮遊魂卦,晉卦卦氣應卯月,卯為財,即晉卦卦氣帶財。

晉卦初六動為噬嗑,噬嗑卦為「交易」之象,《繫辭下傳》第二章: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己巳□□---己巳
-己未□□-己未
---己酉□□---己酉
-乙卯□□-庚辰
-乙巳□□-庚寅
-乙未□□---庚子
...□□□□□噬嗑


晉卦初六動為噬嗑,噬嗑卦氣應「立冬三候」主亥月,亥為大壯卦之財,
晉卦初六化子為桃花,發情的羝羊背主而去........

《序卦傳》:「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
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
(《雜卦傳》:「噬嗑食也,賁无色也。」按:食色與无色!)

  晉卦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強調「獨行正也」。


再回來談大壯六五動為夬卦........

大壯六五爻辰為申化酉,申見酉為「桃花」,又
酉為大壯下卦「乾納甲」的「飛刃」,為大壯上卦「震納庚」的「羊刃」。
酉為乾宮之兄弟主喪財,為「喪羊于易」之象。

「羝羊」應晉卦卦氣為卯月,為財物。
大壯六五之夬卦,夬卦九五世爻(主人)爻辰為酉,酉為劫財,故有
「喪羊于易」之象,因為「位不當也」。


待續.......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07 17:14:20


「羊」刃的問題(二)


-癸酉
-癸亥
-癸丑
---己亥
-己丑
---己卯
..明夷


《序卦傳》:「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
者,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雜卦傳》:「明夷也。」


明夷為受傷流血之卦,明夷上卦為「坤納癸」、下卦為「離納己」,
明夷六二為己丑、明夷六四為癸丑,丑是癸的「羊刃」,丑是己的「飛刃」。

明夷初九之謙卦,謙卦卦氣應「小寒二候」為丑月,丑是癸的「羊刃」,丑是己的「飛刃」。
明夷六四之豐卦,豐卦卦氣應「小暑二候」為未月,未是癸的「飛刃」,未是己的「羊刃」。

夷 小篆从大从弓,為射箭之象,為「飛刃」之象。


「弧矢」入井12度,周文王時代在赤經63度,昏見井12度南中為「雨水初候」,
應漸卦卦氣。“漸”與“箭”諧音。

  漸卦初六「鴻漸于干」
  漸卦六二「鴻漸于磐」
  漸卦九三「鴻漸于陸」
  漸卦六四「鴻漸于木」
  漸卦九五「鴻漸于陵」
  漸卦上九「鴻漸于陸」

候鳥遷徙靠磁波導航!《周易》的作者用鴻雁的遷徙配合卦爻
來探索夫婦子女的相處。
如果「抽刀可斷水」
如果「親情可斷」
飛鴻豈能循序有「漸」(斬水為漸)
《周易》飛鴻之「漸」與「箭」

下引《周易》明夷卦經文供參考:

  明夷《卦辭》曰:「利艱貞。」

明夷《彖辭》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
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夷《象辭》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明夷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孔子贊《周易》距周文王演《周易》已經600年,在《彖辭》中
明夷卦很值得吾人注意,因為在明夷卦的《彖辭》裡,
演《周易》陰陽與敘《鴻範》五行的文王與箕子,
在明夷卦的《彖辭》中同時出現,這有何象徵意義呢?

足見明夷卦之凶險,而聖賢則「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2 22:49:08



「羊」刃的問題(三)


普通人都有情感,而且種類很多,《禮記.禮運篇》說有七種,即「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情感不用學習,觸境就能發生。既生之後,則必繼續發展,如不節制,即能蒙蔽理性,由是引起種種苦惱。七情之中,尤以怒欲二者予人苦惱最深,所以孔子在《周易.象傳》說:「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丙寅
-丙子
-丙戌
-丁丑
---丁卯
---丁巳


損卦《彖辭》說「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能明白損益之道,則一切都OK啦!
損卦六三爻辰為丑,丑為損之下卦兌納丁之「飛刃」。
損卦六五爻辰為子,子為損之上卦艮納丙之「飛刃」。


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損卦六三爻辰為丑,丑為下卦兌納丁之「飛刃」,損卦六三之大畜,大畜卦氣為酉月的「白露三候」,酉為「之卦」大畜下卦乾納甲之「飛刃」,在九宮飛布時,又與大過有聯繫,「損一人」指喪亡。

如是「一人行」,酉為「本卦」上卦艮納丙、下卦兌納丁之「貴人」,酉為損卦財爻,少男、少女逢「貴人」帶財,「得其友」,在九宮飛布時,與漸卦有聯繫,漸卦《卦辭》曰:「女歸吉,利貞。」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損卦六五之中孚(中孚卦氣主冬至),損卦六五爻辰為子化巳,子為損之上卦艮納丙之「飛刃」,子為「之卦」中孚上卦巽納辛之「長生」,化巳為艮納丙之「祿」。在九宮飛布時,與乾卦、巽卦有聯繫,乾卦卦氣為巳月(中孚應子月準「冬至」,乾卦應巳月,即象徵「十朋之龜」216策),巽卦卦氣為酉月(酉為「本卦」上卦艮納丙、下卦兌納丁之「貴人」。酉為「之卦」中孚上卦巽納辛之「祿」、下卦兌納丁之「貴人」)。

「十朋之龜」:《漢書.食貨志》曰:「元龜距(岠)冉長一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蘇林注曰:「兩貝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也,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按:《周禮.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指夏至日中),到《周髀算經》的時代,夏至日中之日晷為一尺六寸,冬至日中之日晷為一丈三尺五寸,即冬夏二至日晷的長度差約為一丈二尺。
12尺 ÷10 = 1.2尺(元龜岠冉長一尺二寸)
2160 ÷10 = 216(一朋之數216與乾卦之策216相同)


「君子以懲忿窒欲」則「夕惕若,厲无咎」,下引《周易》損卦經文、傳文供參照。

  損卦《卦辭》曰:「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損卦《彖辭》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卦《象辭》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損卦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卦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損卦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損卦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如果生性貪婪狡詐,遇事只求利己,縱然命中不帶「羊刃」,
其實這種無形的刀刃,其凶險比之有形的刀刃還可怕.........



十九年之“刃”與十九年七“閏”

《莊子•養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而刀刃(刃,刀口、刀鋒)若新發于硎(ㄒㄧㄥˊ磨刀石)

因為一個回歸年大約是365.2422天,12個朔望月大約是29.5306×12=354.3672天,因此每年農曆比國曆少了約11天左右。最直接的影響是,如果沒有閏月的話,每年除夕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年早了11天左右。
長久下來當然不行,因此就規定第3、6、8、11、14、17、19年各閏一個月。十九年之“刃”,與十九年七“閏”,“刃”、“閏”二字音相近........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3 01:32:07


........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之而益﹐或益之而。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之又﹐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4 10:23:36

你好
看你的發文易經好像有一定的功力
最近在看六日七分圖 有一些地方不懂想請教一下

1在外層的五官位的名稱 候大夫卿公僻
它的意義是甚麼 代表甚麼意思

2一爻指一日 為何由中浮起算
餘六十卦的排列序是以甚麼定義而排定

謝謝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5 16:09:42


「64卦用事配72候圖」到底根據什麼規則來安排,不得而知。但若將十二個辟卦抽離出來,則可看出清楚的卦氣發展規則。這十二個辟卦又稱「十二辟卦」、「十二消息卦」。

同樣在《周易.序卦》64卦何以如此排序?

據前輩告知,「卦氣圖」與《周易.序卦》是解經的鑰匙........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在「總敘章」中說:「朔旦屯直事,
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 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
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
64卦除去乾、坤、坎、離四卦剩六十卦,初一白天配屯卦、
晚上配蒙卦…….三十日白天配既濟、晚上配未濟,晝夜各一卦,
依序卦30日配60卦完成一太陰月循環。

這種以《周易.序卦》來表現太陰月的循環,其實也是地球自轉的現象。


而「64卦用事配72候圖」,以一年24節氣各分以初、中、末三候,共為72候。
為什麼「卦氣起中孚」?因為中孚的卦氣應「冬至初候」,也就是說卦氣由冬至起,其實也是地球公轉的現象。那中孚的卦氣為什麼是「冬至初候」???

西漢.揚雄《太玄》第一首“中”準《周易》的中孚卦,也是由冬至開始布首,而且是與「64卦用事」之序相同,北宋.邵康節因《太玄》一書,曾讚嘆揚雄對易經與曆法的精通。

“中”首曰:「陽氣潛萌於黃宮,信無不在乎中。」


「64卦用事配72候圖」

以寅月為例

立春........初候........................中候....................末候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諸侯、小過外................大夫、蒙................、益

雨水........初候........................中候....................末候
............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三公、漸....................、泰..................、需內




月令是上古華夏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政府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中,現存《禮記》中有一篇《月令》之外,還有《逸周書》中的一篇《月令》,惟後者已佚失。《呂氏春秋》"十二紀"之首篇與《禮記•月令》文字幾乎相同。
《禮記•月令》或為戰國時作品,「其中多雜秦制,又博採戰國雜家之說」,如《月令》有大尉之官,周無而秦有之。有人認為是兩漢人雜湊撰集的一部儒家書。民間《四民月令》則是參照該體裁所撰的農業作品。


將「64卦用事配72候圖」寅月 與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比較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戶.祭先脾.
東風解凍(諸侯、小過).蟄蟲始振(大夫、蒙).魚上冰(九卿、益).獺祭魚(三公、漸).鴻雁來(天子、泰)............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


雨水中候 辟 、泰
雨水初候 三公、漸
立春末候 九卿、益
立春中候 大夫、蒙
立春初候 諸侯、小過(外卦)


“辟”為天子、為君王,「雨水中候」天帝到寅山,象徵卦氣來到高點。
“諸侯”為外官,離天子遠。


謬誤難免,僅供參考!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6 10:03:06


謝謝你 有一些了解不過還需要消化一下
有問題再來請教



回應: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在「總敘章」中說:「朔旦屯直事,
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 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
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
64卦除去乾、坤、坎、離四卦剩六十卦,初一白天配屯卦、
晚上配蒙卦…….三十日白天配既濟、晚上配未濟,晝夜各一卦,
依序卦30日配60卦完成一太陰月循環。


農曆是一月30天與29天
但卦是30卦 如果逢29天之月
是否跳過重頭開始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7 08:55:22

張貼者: 紫色鳥

但卦是30卦 如果逢29天之月
是否跳過重頭開始



閣下的意思是說60卦配30天,如果當月只有29天,第30天的既濟、未濟二卦如何安排嗎?

易學耆老鶴溪曾和我談過明夷六五的爻辭內涵,鶴老說明夷六五與日月食之象有聯繫........而明夷六五之既濟,既濟是屬第30天的卦,與閣下的問題有了聯繫,我就藉鶴老論述來回應........


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明夷六五之既濟,明夷六五爻辰為亥化戌,既濟卦氣應明夷六五爻辰亥。
(周文王時代,太陽周年視運行到28宿的「箕」宿為「立冬二候」,卦氣應既濟為亥月。)

據《周易參同契.大易總敘章》:「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
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
既濟主每月30旦,如果當月是29日的小月,30日即進一日為下月初一。


明夷六五象曰「明不可息」,明夷六四之豐卦,豐卦與日月食有聯繫;
明夷六五之既濟,若為初一則有日食的可能。

且看豐卦《彖辭》:
「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而況人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明以動,故豐」

若是豐卦初爻動則成小過,小過為29日的下半天,小過後序既濟,既濟主每月30日的上半天,而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日,與既濟所屬的日數較相近。既濟卦象上卦坎為月、下卦離為日,有合朔之象。

若是豐卦九四爻動則成明夷,明夷主每月16夜之月相。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的時候,大約是農曆的15或16日(少數在14或17日)。
但日食只發生在農曆初一。

明夷的卦象:「明入地中」

當地球位於太陽與月球之間,並且月球剛好進入地球的陰影之中,這時候在地球上背向太陽的那個半球(夜半球),可以看到進入陰影中的月球因為無法反射太陽光而變暗,這就是月食。

當然啦!太陽的周日視運行入地平時,也是「明入地中」之象。
又以北極來講,秋分後永夜開始時,也是「明入地中」之象。

文王在明夷六五爻辭說「箕子之明夷」,孔子在明夷六五的象辭說「明不可息也」。

明夷六五之既濟,象曰「明不可息」,當然是日食之象,日食只發生在農曆初一,
所以原屬30日的既濟,因而進一日為下月初一。


藉鶴老論述回應........
貼文者 : : 許志輝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8 00:51:46

天一周繞地一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日行遲一日止行一度月行速一日行十三度日蝕於朔月蝕於望一歲日月十二交會一年十二會得三百五十四日周天一十二宮二十八星宿統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以一月三十日每日十二時一月共三百六十時太陰二時行一度一日行十三度一月小周天太陽為大周天又有弦望晦朔月相
貼文者 : : 許志輝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8 23:32:03

可以參考朔望月或則氣象局天文學
明陽先生寫了沒錯我還在找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5%85%AD%E6%AD%B7
抄自維基古六歷
貼文者 : : 許志輝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29 19:26:43

在道藏有這二張圖可以參考
貼文者 : : 許志輝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30 14:57:26

上圖第一明鏡圖
第一環:四象八卦,天地門戶,人門鬼路,列八維而互用也。 第二環:二十八宿者,明周天行度火數,起天元也。 第三環:三十圓缺之象者,合一月火數,應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環:五十點黑,五十黑白,乃陰符陽火百刻之數,應天符 動靜也。 第五環:十二卦者,明逐月爻象進退,龍虎起伏也。 第六環:十二辰者,火候升降攢合,運天符也。 第七環:顯周天之火數,蹙合四時,以應內象也。 第八環:列陰陽、五行、萬象入鼎中,輔助金水龍虎,離女坎 男交媾,共生真砂真汞,而成還丹也。〈明鏡圖〉第一環(最外圈)為後天八卦,配合四正、四隅,即 〈坎〉為玄武象北、〈離〉為朱雀象南、〈震〉為青龍象東、〈兌〉為 白虎象西,〈乾〉配天門、〈巽〉配地戶、〈坤〉配人門、〈艮〉配鬼路 66。四正配四隅,象徵一個全息的時空立體結構,亦即完整的宇宙模式。在丹道修煉上,則是陰陽交媾作用之場域──鼎爐。 第八環(最內圈)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還丹之藥基, 五行之生剋、順逆、作用變化,成就金丹之燒製。從第二環到第七環,借各種形象化之譬喻,表徵進火退符的煉丹 週期。第二環為二十八星宿,其又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即:角、亢、 氐、房、心、尾、箕,配東方青龍;斗、牛、女、虛、危、室、壁, 配北方玄武;奎、婁、胃、昴、畢、觜、參,配西方白虎;井、鬼、 柳、星、張、翼、軫,配南方朱雀。先民以農曆計算,月亮圍繞地球 自轉一周約為每月二十八日。第三環為一月三十日自初一至三十,月 象圓缺之象,以此象一月之火候,朝暮各配一卦,共六十卦。第四環 乃五十點黑,五十點白,代表一晝夜一百刻之數。第五環為十二月卦, 自〈復〉、〈臨〉、〈泰〉、〈大壯〉、〈夬〉至〈乾〉,以陽爻遞增表示進 陽火;由〈姤〉、〈遯〉、〈否〉、〈觀〉、〈剝〉至〈坤〉,以陰爻遞長象 徵退陰符。第六環為十二時辰,即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第七環是春、夏、秋、冬四時。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1 期
段致成:《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 為核心的開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 年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30 21:19:46



謝謝許兄對術數的熱心

與豐富的補充教材!
貼文者 : : 許志輝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30 23:35:15

不用謝易經你比我還瞭解我一直在看你的文章忙到現在才有空道藏寫的比較清楚不夠我沒時間在寫況且我的文筆沒有國文系論文還好為了找這二張圖片的確要花時間我對參同契比較有興趣其中的修為很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VCBSOS4ow&t=289s
這是修行火大表現以前我打禪七只到水大手會清涼就高興的不得了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7-31 14:10:15

所以原屬30日的既濟,因而進一日為下月初一。

謝謝
解說的很詳細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07 10:43:21

張貼者: 許志輝
我對參同契比較有興趣其中的修為很難

這是修行火大表現以前我打禪七只到水大手會清涼就高興的不得了


請問你
進陽火退陰符是在練氣時有不同的動作嗎
是退陰符時要呼氣長而吸入少嗎
或有甚麼不同的動作
陰陽交媾 南懷僅說要入定才能有交媾
是這樣嗎或是一搬行氣脈就多少有一些交媾累積

謝謝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07 10:53:54

回應:
明夷六五之既濟,象曰「明不可息」,當然是日食之象,日食只發生在農曆初一,
所以原屬30日的既濟,因而進一日為下月初一。

對不起為求慎重還是 確定問一下好

意思是
初一為蝕暗無明故三十日進一日所以初一為既濟
或是三十日跳過不用所以初一還是為屯

謝謝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07 18:15:55


回應:

既濟卦象上卦坎為月、下卦離為日,有「合朔」之象,但既濟的序卦配日是30而不是初一。既濟主每月30日的上半天,而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日,與既濟所屬的日數較相近。這是卦象與曆法象數的搭配問題........

那麼屯卦序卦配日是初一的白天,在卦象有否「合朔」之象呢?
屯卦六三動為既濟,既濟如果屬月底,月底為「窮」(象曰「往吝窮也」)。
屯卦序卦配日是雖屬初一的白天,但在「九宮飛布」未必有日食的條件........

  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也。」


反而是明夷豐卦經文顯示有「食」之象:

  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豐卦《彖辭》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人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豐卦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豐卦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豐卦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作上述回應.........
.
.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10 10:21:11

了解
謝謝你的回覆
貼文者 : : Amychen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12 13:39:19

張貼者: 明陽


「羊」刃的問題(三)


普通人都有情感,而且種類很多,《禮記.禮運篇》說有七種,即「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情感不用學習,觸境就能發生。既生之後,則必繼續發展,如不節制,即能蒙蔽理性,由是引起種種苦惱。七情之中,尤以怒欲二者予人苦惱最深,所以孔子在《周易.象傳》說:「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禮記.禮運篇》: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14 17:34:58

張貼者: Amychen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天地之心」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禮記.禮運篇》)


甚麼是「天地之心」?

復卦《彖辭》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如果「人心」即是「天地之心」..........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在解釋邵雍“先天學心法”時,又以天地之中為“心”:“先天圖自坤而生者始於復;自乾而生者始於姤。皆在天地之中,中者心也。故先天之學為心法而主乎誠。蓋萬法出乎理,理之所至自然而成。”(卷八)


學者對「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的見解以為,復卦卦象是「冬至一陽來復」,《彖傳》的作者認為冬至一陽生,從這一點便可見天地之心。此以生生不息之動力之源說仁,仁乃生生不可遏止之內在傾向和根源,亦是創造之真幾。

認為人是五行之氣的精華,是萬物之靈,是掌握善惡的主體,是實踐仁德、引導世界向善的主體。

漢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裡,把“仁”解為“天心”,仁的根據不在人自身,而在於天。仁是天的意志與人的血氣相結合的產物。仁的化身和理想形式就是天。
......................
.............
.
.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15 19:35:11


危熏心

我在「心情分享」版貼了一個“就從「十萬八千里」談起”議題的貼文,

貼文裡說:

-----------------------------

引言
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是虛構的,這個數據如果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其目的是在推《易經》的卦氣。


「十萬八千里」是怎麼算的?

據《周髀算經》載,「立春」與「立冬」的為日晷一丈五寸二分,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十萬五千二百里,「立春初候」、「立冬初候」各有3日餘,經過3日餘,日晷為一丈七寸多,以整數計算為一丈八寸,在「一寸千里」假設下,日晷一丈八寸則為十萬八千里。

「十萬八千里」應「立冬初候」,「立冬初候」應艮之外卦卦氣。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
-----------------------------

艮卦就是「靈山」,是修行的好地方.........

修行就是針對“心”下功夫.......

以下將我就把《周易》彖辭、爻辭、象辭有“心”字的提列出來,以觀《周易》對“心”字的說法。

泰卦六四、中孚九二的「中心願」

謙卦六二的「中心得」

復卦《彖辭》的「天地之心」

坎卦《彖辭》的「維心亨」

咸卦《彖辭》的「聖人感人心」

明夷六四的「獲明夷之心」、「獲心意」

益卦九五的「有孚惠心」

益卦上九的「立心勿恆」

井卦九三的「為我心惻」

艮卦六二、旅卦九四的:「心不快」

艮卦九三的「厲熏心」、「危熏心」


最引我注意的是艮卦九三的「厲熏心」(象「危熏心」),

熏 《說文》: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黑也。

熏心:謂心中焦灼如焚,迷住心竅。

艮卦就是「十萬八千里」所象徵的「靈山」,而艮卦九三為天地人三才的「人爻」,
艮卦九三說,人的心,被熏黑了..........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20 11:26:46


《西遊記》說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
艮卦就是「十萬八千里」所象徵的「靈山」.........


在《西遊記》第47回《聖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裡,說到從長安到達「通天河」,有五萬四千里路,「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之中。

據《周髀算經》載,「立秋三候」的為日晷五尺四寸,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五萬四千里。“卦氣圖”:「立秋三候」應同人卦氣。


同人《彖辭》曰:「同人,柔得位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利涉大川」、「通天下之志」................通天河


同人卦氣應艮卦九三爻辰為申,艮卦九三之剝卦,艮卦九三爻辰為申化卯,當艮卦九三爻動則象徵下卦已經完成變化的過程,亦如「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之中」..........

遇河則乘船,「天船」星入胃宿10度(「胃」與「中土」),周文王時代約在赤經7度。太陽周年視運行到此為「春分二候」,應大壯卦氣。若昏見「天船」胃10度南中,則應復卦卦氣「冬至二候」。(復卦《彖辭》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宋代理學家論《易》,特別注重《復》、《艮》二卦,並對此二卦的義理作了獨具特色的闡述與發揮......。)

「天船」與大壯卦氣有聯繫,而大壯卦氣應艮卦九三爻辰化卯,「春分二候」太陽周年視運行已經越過天球赤道。(赤道為天道的「中」,艮卦九三「艮其限」,限,身之中也。)


《艮》卦被宋儒所推尊,則與宋儒所重視的以靜為本、知止存養的道德修養論密切相關。這與兩漢的《易》學注解,可說完全不同的風格,在此先引北宋理學家程頤的《伊川易傳》,將艮卦《卦辭》與艮之上卦三爻的注解節錄以供參考,或可從中體悟艮卦所象徵的「靈山」意義!


艮卦《卦辭》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程頤《伊川易傳》:「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動於欲也。 欲牽於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 故艮之道,當艮其背,所見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所不見也。止於所不見,則无欲以亂其心,而止乃安。不獲其身,不見其身也,謂忘我也。无我則止矣;不能无我,无可止之道。行其庭,不見其人,庭除之間,至近也。在背則雖至近不見,謂不交於物也。外物不接,內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於止,為无咎也。」



艮卦六四:「艮其身,无咎。」
《易程傳》(伊川易傳):四大臣之位,止天下之當止者也。以陰柔而不遇剛陽之君,故不能止物,唯自止其身,則可无咎。所以能无咎者,以止於正也。言止其身,无咎,則見其不能止物。施於政,則有咎矣。在上位而僅能善其身,无取之甚也。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易程傳》:不能為天下之止,能止於其身而已,豈足稱大臣之位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易程傳》(伊川易傳):五,君位,艮之主也,主天下之止者也。而陰柔之才不足以當此義,故止以在上,取輔義言之人,之所當慎。而止者,惟言行也。五在上,故以輔言。輔,言之所由出也。艮於輔,則不妄出而有序也。言輕發而无序,則有悔。止之於輔,則悔亡也。有序,中節有次序也。輔與頰舌,皆言所由出,而輔在中。艮其輔,謂止於中也。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易程傳》:五之所善者,中也。艮其輔,謂止於中也。言以得中為正。止之於輔,使不失中,乃得正也。


上九:敦艮,吉。
《易程傳》(伊川易傳):九以剛實居上,而又成艮之主。在艮之終,止之至,堅篤者也。敦,篤實也。居止之極,故不過而為敦。人之止,難於久終,故節或移於晚守,或失於終事,或廢於久,人之所同患也。上九能敦厚於終,止道之至善,所以吉也。六爻之德,唯此為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易程傳》:天下之事,唯終守之為難。能敦於止,有終者也。上之吉,以其能厚於終也。
貼文者 : : 明陽

Re: 牽 象 的 手 - 2018-08-27 11:10:52


謙誠赴靈山


《說卦傳》說「成言乎艮」,“成言”就是“誠”,艮就是位居「後天八卦圖」東北的艮卦,因為在卦氣上配合丑月與寅月,為一年的始與終,所以《說卦傳》說「成始成終」,而《中庸》則是如此說:「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第二十五章)


小篆从言、成聲,本義作「信」解,(見說文許著)乃言行符合,真實無偽之意,故从言。又以成本作「就」解,誠在以實就人,亦即以實自就,故从成聲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第二十章)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

《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第三十二章)

屯卦《象辭》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中庸》之章句,大抵皆與《周易》的經傳有關,是儒家的心法..........


艮卦的上爻好比「靈山頂上」,行者到達頂峰後得到的個中三昧就是「謙卑」的“謙”...............


---寅世□□-酉
-子□□□-亥世
-戌□□□-丑
---申應□□---申
-午□□□-午應
-辰□□□-辰
...□□□□□□


艮卦的上爻動則為謙卦,謙卦的《卦辭》說「君子有終」!!!

謙卦《彖辭》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謙卦《象辭》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卦卦象「地中有山」,何謂「地中有山」?到達「靈山」頂峰後,卻發現「地中有山」..............??「地中有山,謙」,是指九三化卯。


謙卦九三之坤卦,坤卦六三應爻爻辰為卯、上六世爻爻辰為酉,
卯酉為二分點位象徵天球赤道,賁卦卦氣為「秋分初候」應坤卦上六世爻爻辰為酉,坤卦上六世爻之剝卦,剝卦「山附地上」→「地中有山」,此處「地中」為二分點位象徵天球赤道。【有關《周易》的「地中」,請參本版“《周易》的嫁娶”議題「半行天上,半行地底(二)」。】



西漢.焦延壽《易林》「艮之謙」的占辭是如此說:

「黍稷醇醲 敬奉山宗 神嗜飲食 甘兩嘉降 庶物蕃廡 時无災咎。」

這不是天、地、人「三才」的調和之象嗎?而艮卦為「靈山」的取象,也顯露了它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