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廖平脈法

貼文者 : : jfive

丹波廖平脈法 - 2005-06-08 14:19:33

呵呵 昨晚跟井研廖平前輩聊到快天亮 真是太酷了
感覺中國醫學大成裡面, 最寶貴的資料, 應該就是在" 脈學 "這個部分了.

 杜光庭, " 玉函經 ", 這是拿來定生死的.

其中最酷的是丹波元簡的" 脈學輯要評 ", 呵呵, 真有意思.
有次跟明宜兄聊天, 聊到為什麼脈診儀只量一個點 ?
照傳統脈學來說, 就算是所謂的" 一指禪 ", 也還是都得量寸關尺,
還看很多前輩高人被稱為什麼" x 三點 ".

 印象那時候是說經過 fft 到 frequency domain 之後,
 每個點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可是後來看最近出版的一些脈學書籍, 像知音出版,
黃進明前輩他們所做的脈診儀研究, 看起來浮中沉, 寸關尺,
對有些人來說, 脈波的" 象 "似乎還是有些差異.

.

昨晚最有意思的是讀到井研廖平前輩所評的" 丹波元簡 脈學輯要 ",
呵呵, 從天文曆算, 到地理, 到醫學, 這兩天似乎跟廖平前輩結下不解之緣,
真有意思

 丹波元簡前輩覺得脈學的書被難經 27 難之後給搞混亂了,
 那個分部位的脈法基本上是有問題的, 就像水在杯子裡是完整的,
 可是以微觀來看水分子, 基本上水分子跑來跑去, 隨機的很.

所以元簡跟廖平前輩都認為, 當初把寸口脈是不得已的結果,
後來什麼男女連手都不能碰. 像仲景當時把寸口脈是把上半身的天,
而中下部位, 還是得乖乖去把腳的趺陽脈跟少陰脈.

 對於脈象的掌握就更酷了, 基本上在 12 經都可以用的,
 就是" 浮沉遲數 ", 這 4 種脈, 大家平常在把這 4 個一定會分出來.

 不管在寸口, 趺陽, 少陰, 全部都可以分的出來.

接下來, 就是比" 大小 "了, 大洪小細,
這是在那邊比來比去可以比出來的.

 " 浮沉遲數 "分出來, 也比完" 大小 "之後,
 接著就是從" 皮膚 "那一層, 去感覺脈的模樣.

看脈是像珠子那樣光" 滑 "呢,
還是像刮掉表皮的竹子那樣" 濇 "澀的.

 還有喔, 還要感覺表皮是像繩子那樣撐的很" 緊 "的呢,
 還是鬆鬆" 緩 "緩的, 更進一步就是渙" 散 "了.

.

浮沉遲數比大小, 滑澀緊緩與渙散.

 接下來就是所謂的像是麵包那樣" 軟 "軟的,
 還是像豬皮那樣硬硬的皮" 革 ",
 還是硬到怎麼拔都拔不動的" 牢 "固 !! 

到這裡, 已經把脈波的頻率, 相位, 波形振幅,
還有表面相關的情況考慮過了, 接下來就繼續往更遠的地方走.

 所以像眼皮跳" 動 "那樣,
 從" 經 "的大管路, 往" 絡 "的小管線方向來感覺.

 還得像" 跳遠 "那樣, 看跳動距離的" 長短 ".

" 經絡 "之後, 就是" 筋絡 "了, 所以" 筋縮短而壅起為促 ",
" 筋絡有時盤結, 有目可睹為結, 結繩解結之結. "

.

呵呵, 丹波廖平脈法很有趣, 從最裡面的血脈,
一路往皮表, 脈絡, 筋絡, 向外延伸,
這下子繼續延伸就是各地區環境的差異了.

 這就讓小弟回想起一群人在一起把脈的經驗,
 常常一把到像琴" 弦 "那樣繃的很" 緊 "的,
 大概講是電子業的工程師, 基本上就 8, 9 不離 10.

很簡單阿, 因為天天被產品進度 bug 追著跑,
擺在眼前一出貨開始量產, 現金就流了進來,
不被拿著鞭子在後面催才奇怪.

 天天有人在後面催你趕你, 讓你備受威脅,
 不只有脈是繃的緊緊的, 神經都是緊繃的吧.

.

最後喔, 總合上面" 由裡而外 "各種情況的考量,
最後要下結論, 結論就是考量是" 實 "還是" 虛 ".

 像那個是寒是熱, 書上是歸納在皮膚的感覺,
 可是這會有問題的, 應該是問那個直接的感受,
 而且最好是佐證舌象, 尿液的顏色, 身上的氣味,
 呵呵, 才不至於要去台北, 結果跑到台南高雄去了

anyway, 丹波元簡, 井研廖平, 這 2 位前輩都是大師,
臨床實戰高手跟唸書理論高手在想些什麼,
都可以從" 中國醫學大成 "診斷部這邊看到, 很有趣說.

上回念" 脈經 ", 老覺得" 金匱 "少的婦兒部分, 應該就在裡面.
這回看到廖平前輩提到: " 脈經之 3, 5, 6, 7, 8, 9 為真脈經 ", 真好玩.
貼文者 : : jfive

Re: 丹波廖平脈法 - 2005-06-08 21:22:14

廖平真是有意思的一個前輩高人,
以" 內經 "解" 詩 "解" 易 "

-----

第三章 廖平經學思想(上)

 第一節 廖平經學初變:平分今古
 第二節 廖平經學二變:尊今抑古

第四章 廖平經學思想(中)

 第一節 廖平經學三變:小統大統
 第二節 廖平經學四變:人學天學

第五章 廖平經學思想(下)

 第一節 廖平經學五變:人天小大
 第二節 廖平經學六變:以《黃帝內經》解《詩》《易》

-------

跟現代人拼命想把" 易經 "跟" 內經 "掛勾的方向相反,
可是卻又相輔相成, 真有意思
貼文者 : : jfive

Re: 丹波廖平脈法 - 2005-06-08 22:46:35

民國八年(1919),廖平65歲,在成都作四川國立專門學校校長。此時的他,
著作等身,德高望重,弟子成群,兒孫滿堂,過著一種「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
游于藝」的典型儒者生涯。不幸,一場突然降臨的病魔——中風,打破了廖平恬靜
的生活。從此,他「言語蹇澀,右手右足均拘攣,行動眠食非人不舉矣」。為他的
日常生活和學術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幸好腦子尚靈、思維朗切,他仍然咬緊牙
關用左手一筆一划地從頭練習寫字;口齒不清,他就讓長孫廖宗澤板書和翻譯……
至今尚留下許多由廖平口授的著述,有的書上還留有他手書的遺跡,那蒼涼勁拙的
斑斑墨跡。于今讀來,不禁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民國十一年,廖平辭去校長任,繼而回井研,平安地度過了八年的鄉賢聞人生
活。久病成良醫。在廖平患中風後的歲月里,他轉而習醫,有醫學著作20余種。他
以經學治醫,著重闡發醫理病理,是一位獨具特色的中醫學理論家。他又援醫入儒,
嘗自題楹聯曰:「黃帝六相說詩易,雷公八篇配春秋。」這就是經學的第六變。廖
平在第五變時,曾將儒學六經分成天學三經(即《詩》、《易》、《樂》)和人學
三經(即《禮》、《春秋》、《尚書》),其六變就是運用《黃帝內經》「五運六
氣」的理論來闡發《詩》《易》的天學哲理,運用《雷公》經來解《春秋》的人學
思想(柏毓東《六變記》)。于是乎,孔經哲學從兼包諸子、宗教神學等思想資料,
進而包容了屬于醫學方技的資料。真是廣大悉備,無所不有!
貼文者 : : jfive

脈診簡訣 1 ccteng - 2006-10-14 20:43:52

http://www.wretch.cc/blog/ccteng&article_id=8354949

" 要是搞到有好幾個地方都出問題,
 那叫多器官衰竭, 去死不遠矣.

 所以把脈的關鍵在抓出問題的源頭在那個臟腑,
 抓住那個原點再往順著推, 想辦法理解所有證象的來龍去脈,
 從原點臟腑下去解, 通常就可以解很多疑難雜症. "

這是 homa 大師教小弟的,
趙紹琴前輩在其父親" 文魁脈學 "講義上也是舉相似的例子.
貼文者 : : jfive

脈診簡訣 2 ccteng - 2006-10-30 00:02:46

http://www.wretch.cc/blog/ccteng&article_id=8618349

----

上回跟 ning 聊, ning 說杜兄其實是想要推翻命理,
呵呵, 小弟最近都是跟把脈, 脈診儀 1 起用, 還蠻實用的說.

因為 1 般辦證論治大概都只是看到時間軸上的 1 個點,
1 個截面, 分不太出來這個證象是暫態還是常態的暫態.

但是人的生老病死其實是個連續過程, 西醫就不用說了,
連中國傳統醫學都沒有很好的模式,
來訓練醫師掌握這種時間軸上前因後果連續特性.

這大概就是 8 字斗數或易卦,
這些古典模式多少可以幫的上忙的地方,
因為這得累積很久很久的人類社會經驗,
跟用古史記錄驗證天文學的推導 1 般.

另外就是頗能結合傳統哲學觀操作型定義,
轉化成為現代科技產品實作.

有機會更貼近人們需求, 創造新的產業

j5(d82044[at]video.ee.ntu.edu.tw) @2006/10/30 00:00:18
貼文者 : : jfive

湯液經脈法 - 2007-01-17 00:30:56

牽 1 髮動全身, 血管, 神經, 呼吸, 腸胃道, 酸鹼值, ... 全部跟著 1 起動,
反之, 動其中之 1, 就會改變其他部位的狀態

 搞好就 ok, 搞不好就反而是製造更大的亂度.

1 般來講, 問題會儘可能侷限在局部, 儘可能不要搞到由點而線而面,
多器官出問題就麻煩了, 所以脈象在同中求異, 找跟人家不 1 樣的那個問題所在.

 但是處方用藥反而是由部位形層分經脈絡定位到像穴的點,
 果花苗根, 1 路逆向找回來, 再按生成次序往回解.

經驗中, 這樣用藥容易簡潔而有力,
像說話問問題 1 般

------------

卷一
太陽病證論第一

脈    證

浮    太陽病,其脈浮。

緩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風,其脈緩,為中風。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衛中風則惡風,榮中風則惡寒。
     上條言衛中風,此條言榮中風。

陰陽俱緊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為傷寒。
     此條言表中寒風,傳入於裏。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中風為表病,傷寒為裏病。風溫為表病,溫病為裏病。

陰陽俱浮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此『火』字當是『汗』字之訛。下文『若火熏之』乃為言火。
     微發黃色,劇則如駑癇,時瘈瘲。此風溫誤汗必然之現象。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躁盛   太陽病,脈反躁盛者,是陰陽交,死。
靜    復得汗,脈靜者,生。

     吐,舌下卷者,死。唾如膠者,難解。舌頭四邊徐有津液,此為欲解。
自和   病者至經,上唇有色,脈自和,為欲解。色急者,未解。

.

促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
浮    其脈浮者,必結胸。
緊    其脈緊者,必咽痛。
弦    其脈弦者,必兩脇拘急。
細而數  其脈細而數者,頭痛未止。
沉而緊  其脈沉而緊者,必欲嘔。
沉而滑  其脈沉而滑者,挾熱利。
浮而滑  其脈浮而滑者,必下血。

.

浮緊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若靜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
     頗欲嘔,若躁煩,若,及也。
數急   脈數急者,乃為傳。
     傷寒,其二陽證不見,此為不傳。

     夫病有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不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盡未。

     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寒。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

上面這些脈象還算好把, 用手就可以分辨的出來,
還不用靠脈診儀.

 由花果證象找根苗脈象比較快,
 比對確認無誤比較容易, 多對 1 函式.

由根苗脈象要推將來會開出什麼花結什麼果,
要走太過的陽明或不及的少陽, 南北分支不同,
這種可能性就多多了
貼文者 : : radiumtw

Re: 丹波廖平脈法 - 2015-09-10 19:07:40

張貼者: jfive
有次跟明宜兄聊天, 聊到為什麼脈診儀只量一個點 ?
照傳統脈學來說, 就算是所謂的" 一指禪 ", 也還是都得量寸關尺,
還看很多前輩高人被稱為什麼" x 三點 ".

 印象那時候是說經過 fft 到 frequency domain 之後,
 每個點的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可是後來看最近出版的一些脈學書籍, 像知音出版,
黃進明前輩他們所做的脈診儀研究, 看起來浮中沉, 寸關尺,
對有些人來說, 脈波的" 象 "似乎還是有些差異.


值得思考,明明手指的感覺就是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