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貼文者 : : 魯夫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19 13:56:15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依照黃大提供的方法係以採用北極星為中心,然後與斗杓(北斗第七星)連線,其所指的方向,配合馬道存的口訣,即可知【斗杓指月建】。

註:
1.因為文章被刪,重新製作,或許會有些出入或不同。
2.後續會繼續研究,請版主勿刪。


冬至戌正指子
1. 先用2018--1222--2000冬至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3. 依馬道存口訣,冬至戌正指子,來驗證。
4. 勾陳與搖光連線(青色線),北天極與搖光連線(紅色線)。



結果:
1. 兩條線如圖,在子壬的分界點附近,但都在子山範圍。



2. 如果將24山中心點移到北極星重疊,兩線仍在子壬的分界點附近,但卻在壬山範圍之內。








++++++++++
夏至戌正指午

1. 使用2019--0621—2000夏至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結果與檢討:
1. 兩條線都指向丙山,而非午山。



2. 若是將24山方位往逆時鐘方向旋轉7.5度,則冬至與夏至斗杓所指方向,皆可分別進入子、午山。





++++++++++
立春戌正指艮

1. 使用2019--0204—2000立春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結果:
1. 兩條線都指向丑山,而非艮山。

2. 若是將24山方位往逆時鐘方向旋轉7.5度,則立春斗杓所指方向,則可進入艮山。




3. 這樣是否代表斗杓的指向也是隨著歲差在移動??

4. 或許不該用赤道系統,要用黃道系統。以2019--0204--2000立春+黃道系統繪製,結果:就指向寅山,而非艮山。






貼文者 : : 偶粉遜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1 12:41:14

您可能有某個環節未注意到
您再想想然後重做一下
貼文者 : : 魯夫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1 22:38:21

張貼者: 偶粉遜
您可能有某個環節未注意到
您再想想然後重做一下


剛好昨天有點突破,需要找時間來驗證,確定一下。

謝謝您的關心!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5 22:36:24

四輔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屬三垣之中的紫微垣,共有四顆星,圍著北極五星之一的天樞
是大熊座星座的第二亮星,是星群北斗七星之首

所以建議以天樞為中心 試試看
貼文者 : : 魯夫

Re: 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6 13:51:06

張貼者: 虛無實
四輔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屬三垣之中的紫微垣,共有四顆星,圍著北極五星之一的天樞
是大熊座星座的第二亮星,是星群北斗七星之首

所以建議以天樞為中心 試試看


虛大,不太可能以天樞為中心

詳看我的第一張圖,即知



這張是俯視圖,若以天樞為中心,與搖光連線,應該是指向壬山。


不過這是就黃大的方法而言,若是有其他方法則另當別論。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6 15:30:33

抱歉 沒幫忙到

參考這網址看看 斗杓使用方法
貼文者 : : 魯夫

Re: 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2-26 20:26:20

張貼者: 虛無實
抱歉 沒幫忙到

參考這網址看看 斗杓使用方法


虛大,感謝您情義相挺,找到這個方法。

我會找時間試試看。

感謝您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05 01:23:19

張貼者: 魯夫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依照黃大提供的方法係以採用北極星為中心,然後與斗杓(北斗第七星)連線,其所指的方向,配合馬道存的口訣,即可知【斗杓指月建】。

註:
1.因為文章被刪,重新製作,或許會有些出入或不同。
2.後續會繼續研究,請版主勿刪。


冬至戌正指子
1. 先用2018--1222--2000冬至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3. 依馬道存口訣,冬至戌正指子,來驗證。
4. 勾陳與搖光連線(青色線),北天極與搖光連線(紅色線)。



結果:
1. 兩條線如圖,在子壬的分界點附近,但都在子山範圍。



2. 如果將24山中心點移到北極星重疊,兩線仍在子壬的分界點附近,但卻在壬山範圍之內。








++++++++++
夏至戌正指午

1. 使用2019--0621—2000夏至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結果與檢討:
1. 兩條線都指向丙山,而非午山。



2. 若是將24山方位往逆時鐘方向旋轉7.5度,則冬至與夏至斗杓所指方向,皆可分別進入子、午山。





++++++++++
立春戌正指艮

1. 使用2019--0204—2000立春日的返照圖。
2. 套上24山方位圖,中心點與北天極重疊。




結果:
1. 兩條線都指向丑山,而非艮山。

2. 若是將24山方位往逆時鐘方向旋轉7.5度,則立春斗杓所指方向,則可進入艮山。




3. 這樣是否代表斗杓的指向也是隨著歲差在移動??

4. 或許不該用赤道系統,要用黃道系統。以2019--0204--2000立春+黃道系統繪製,結果:就指向寅山,而非艮山。








正月寅,二月卯,謂之建,其說謂斗杓所建,不必用此說。但春為寅、卯、辰,夏為巳、午、未,理自當然,不須因斗建也。緣斗建有歲差,蓋古人未有歲差之法。《顓帝曆》:「冬至日宿斗初」今宿斗六度。古者正月斗杓建寅,今則正月建丑矣。又歲與歲合,今亦差一辰。《堯曲》曰;「日短星昴。」今乃日短星東壁。此皆隨歲差移也。 在 夢溪筆談 文章有說到斗建有歲差了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05 02:22:28

五千年前北斗七星

連結文章提到以前北斗七星 並非現在這樣連在一起 然後又分北斗七顆星分為斗勺與斗柄(學名斗魁斗杓)兩部分。

所以我查一些相關資料來參考
明月皎夜光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翻譯
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深秋的夜,東壁的蟋蟀在低吟着。
此時夜空中玉衡、開陽、搖光 三星顯示時節已進入了初冬,那閃爍的星辰,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的草葉上,已沾滿晶瑩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
從那枝葉婆婆的樹影間,聽到了斷續的蟬鳴聲,往日的那些玄鳥都哪裏去了?原來是此時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
和我一起攜手同遊的好友中,有些已先飛黃騰達了。
可是他們不念同門攜手的情意,把我當作走路時的腳跡一樣,不屑一顧 !
夜空中那叫作"箕星","鬥星,"牽牛"的星辰,,它們既不能顛揚,斟酌和拉...

史記 天官書
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閒。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

從古詩以及史記-天書官的資料 斗杓建月以哪個星當方向這還需要證明!
貼文者 : : 虛無實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05 17:32:19

再補充

高平子 在22歲時,他就對周髀中的“北極璿璣”進行過考證,並證明所謂“璿璣”——這顆周代典籍中記載的北極星,並非現代天文學意義上的北極星,而是小熊星座的阿爾法星,並推測出它的正確位置。這在當時的中國天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古時測天文的儀器。《書經·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也作「旋璣」、「璇璣」、「璿機」。

所以 古代天文會跟如今的天文一樣嗎?
貼文者 : : 黃奕誠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07 14:40:46

既然恆星會移動
那麼觀測的時間也不是一定要一直用"戌時"
跟著恆星移動而推移觀測時間
貼文者 : : 魯夫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08 08:45:52

張貼者: 魯夫
張貼者: 偶粉遜
您可能有某個環節未注意到
您再想想然後重做一下


剛好昨天有點突破,需要找時間來驗證,確定一下。

謝謝您的關心!



我的突破是發現,觀測點的不同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我之前研究天機的斗建,所以觀測點設定在咸陽。

黃大提供的觀測方法,應該是以台灣為觀測點,所以有差別。相差約40分鐘

因為時間忙,尚未多方求證....

目前僅知以咸陽為觀測點,1700年左右,戌時(20時),即可進入子山。

故可知,在西元1700年以前,應該不是使用這個方法。
貼文者 : : homvine

Re: 測試黃奕誠大大提供的【斗杓指月建】方法 - 2020-03-30 20:51:40

呵,还是玩不会

人说春日之下,虫儿双双飞


~~~悲哀哦!

不知所谓永远就这么绕

不知原理只死心眼在那假象永远弄不了!

真不是我笑话你们!以为拿著星图就有答案??(那还有很长距离,早的很)

如果那么简单!!,天底下大半命理风水师都要失业!!



貼文者 : : 魯夫

哈哈哈 連【杓攜龍角】都弄不清楚了 - 2020-03-31 08:36:45

張貼者: homvine
呵,还是玩不会
人说春日之下,虫儿双双飞

~~~悲哀哦!
不知所谓永远就这么绕
不知原理只死心眼在那假象永远弄不了!
真不是我笑话你们!以为拿著星图就有答案??(那还有很长距离,早的很)
如果那么简单!!,天底下大半命理风水师都要失业!!


對ㄚ
下面是你自己2019-12-23在天機論壇上的發言

張貼者: homvine

据朱文鑫《史 记天官书恒星图考》的解释,角宿主星、开阳和帝星在一直 线上,故曰“杓携龙角”。
但是依我研究朱文鑫的研究有误,是摇光和帝星会在一直线上为何朱文鑫会以开阳?很奇怪!
追到西元1前万5年前 以上,并没有朱文鑫所说的现象!


杓携龙角,
到底是角宿主星摇光和帝星?
还是天枢和摇光角宿主星?
还是以下这种方式指向大角?


你自己對【杓攜龍角】都弄不清楚了

連星圖都不太會使用的人

你有資格說甚麼.....????

是誰【春日之下,虫儿双双飞】????

哈哈哈哈

@@@@@@@@@@

朱文鑫之《史記天官書恆星圖考》則註解曰:

攜、連也。杓連龍角。故曰攜。龍角、角宿也。蓋角在子午圈時,杓正南向以對之。卽角宿第一與杓之搖光及帝星,約在一線也,且此星杓之開陽及今之極星(註:勾陳一),亦在一線也

朱文鑫在書上都說是各自連成一線了....

你、周星飛、李昱 都是一樣,文章內容都不仔細看、不仔細讀.....

你們有認真去研究、研讀嗎???


哈哈哈哈

是誰【春日之下,虫儿双双飞】????


貼文者 : : 魯夫

測試黃皓維提供的【斗杓使用方法】--01 - 2020-04-22 11:20:11

根據網友黃皓維的一篇天文考古【斗杓的使用方法】所做的驗證。
網址如下:
https://m.xuite.net/blog/chttw_7048778832/blog/585718296

由於他觀測地點是在台灣,我特地用台北與西安兩個觀測地點來驗證。

經過多次測試,認為最好用返照圖來看比較方便。

一、
日期:2018年7月19日19:00 返照圖
地點:西安 北34∘0’0” 、東121∘0’ 0”
視野:FOV 235∘
視圖中央為一顆不知名的星,(星等9.65,方位角0.1921∘,高度34.0180∘)

圖一 西安返照圖




圖二 戌宮對準春分點



圖三 日躔未宮



圖四 斗杓指向午宮(藍色線)、勾陳一與搖光連線(綠色線)指向午宮(午山)




貼文者 : : 魯夫

測試黃皓維提供的【斗杓使用方法】--02 - 2020-04-22 11:27:13

二、
日期:2018年7月19日19:00 返照圖
地點:台北 北25∘2’ 51.94” 、東121∘31’ 54.67”
視野:FOV 235∘
視圖中央為一顆不知名的星,(星等9.65,方位角0.1921∘,高度34.0180∘)


圖五 台北返照圖



圖六 戌宮對準春分點



圖七 日躔未宮



圖八 斗杓指向午宮、午山(藍色線)、勾陳一與搖光連線(綠色線)指向未宮(丁山)
貼文者 : : 魯夫

測試黃皓維提供的【斗杓使用方法】--03 - 2020-04-22 11:37:39


圖九 西安返照 2018.12.21. 1900


1.日躔寅宮。
2.斗杓指向亥宮。
3.勾陳一與搖光連線,指向亥宮(乾山)。
4.因為此年冬至為12/22,雖然差一天,可是卻也無法指向子宮。看來需使用連續的三個節中氣才能更清楚。



圖十 台北返照 2018.12.21. 1900


1.日躔寅宮
2.斗杓指向亥宮
3.勾陳一與搖光連線,指向子宮(壬山)。冬至為12/22,卻已指向子宮,由此觀之可見觀測斗杓並無法正確的定出節氣。加上這觀測點是台北,並不是古代的觀測點。
貼文者 : : 魯夫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1--李勇--南京大學學報 - 2020-05-20 10:11:05

最近看到的文章 覺得很好
分成數篇貼上來


*********
南京大學學報
第27卷第4期 1991年10月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
李勇
(天文系)

摘要

  本文根據收集到的北斗觀象授時史並參照歷代天文家對北斗觀象授時之研究成果,復原了漢代前後就已存在的北斗觀象授時系統,指出無論是從理論水平還是實測技術及觀測儀器上說,它都是古代較為完善的一個觀象授時系統。

關鍵詞:北斗,觀象授時系統


0 引言
  觀象授時,語出《尚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陳遵媯先生指出:“根據星象來判斷一年的季節,叫做觀象授時”[1],北斗所具有觀象授時這一功能,世人並不陌生,一般而言,依靠觀測斗柄或某些確定恆星的出沒、南中來決定時令季節、制定歷法的方法,稱為觀象授時[2]。鄭文光先生的研究,則更進一步,他明確表示中國古代存在著一個北斗觀象授時系統[3]。

  北斗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觀象授時系統,其原因主要有三,(1)均為亮星;(2)恆顯;(3)周日、周年視運動現象舉頭可見,極為明顯。對於北斗諸星的一般情況本文無需多費筆墨,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章鴻釗先生的考證,北斗九星系統比北斗七星系統起源更早[4]。

  討論北斗觀象授時系統,對於把握上古社會的觀象授時,以及後來的北斗星占尤其是北斗式占具有重要意義。

1 問題所在

  從下文列舉的史料可以看出,古代存在著一個北斗觀象授時系統是毫無疑義的,但對該系統的內部結構,今人卻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在北斗觀象授時體系中、有不少同題一直困擾著現代天文家,以至於長期以來北斗門前冷落,無人問津。

  首先,在中國古代主要存在著兩種觀象授時系統,一種為本文討論的北斗觀象授時系統源起於《夏小正》;另一種是昏、旦中星觀測系統,源起於《尚書‧堯典》。這兩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系統關係如何呢?

  第二,觀測時間問題。因為北斗斗杓(通常認為是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的聯線)除進行周年視運動外還參與周日視運動,故而不固定觀測時間,以消除周日視運動的影響,那麼斗杓的指向也就並不單純反映地球的周年運動,因而也無法用來決定一年中的月次,這樣,北斗觀象授時也就成了一句空話。那麼古人是在何時觀恻斗杓指向進行觀象授時呢?

  第三,斗杓問題。古人觀測斗杓來觀象授時,而斗杓三星又不在一直線上,如何決定它的指向?在北斗九星系統中斗杓有五星組成,斗杓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第四,關於“辰”的問題。十二辰產生於殷商時期現已為定論,“斗建十二辰”,就清楚地說明了十二辰對北斗觀象授時的重要,“辰”和“斗建”的關係就必須搞明白。

  笫五,測量系統問題。古人對北斗進行觀測,其觀測資料表明,要達到這樣一個觀測精度,靠肉眼觀測是不行的,因此必存在一種觀測儀器,那麼這種儀器的結構如何呢?


(待續)
貼文者 : : 魯夫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2--李勇--南京大學學報 - 2020-05-20 10:15:50


**********
2 古代北斗觀測資料

  古代有關北斗斗杓運動的觀測資料並不多見,且都為漢代以前的,現摘錄如下:
2,1 《夏小正》
“正月初昏斗柄懸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懸在下則旦。”

2,2 《鶡冠子》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2,3 《逸周書,周月解》
“惟一月既南至。……斗柄建子,始昏北指。”

2,4 《淮南子,天文訓》
“斗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加十五日指辰則谷雨;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大風濟。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
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



3 北斗觀測的歷史

  古代對北斗的觀測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為北斗諸星的位置觀測;其二為北斗斗杓指向的觀測,即北斗觀象授時也。北斗的位置觀測和斗杓觀測一樣歷史悠久,《石氏星表》中就有記錄,根據薄樹人先生所說,在石申時代北斗的地位就已經突顯出來了,“石氏對二十八宿中的每一宿及石氏中、外官中的每一星官均取一顆星(通稱為距星),測定它們的赤道座標。唯一例外的是對北斗星官給出了二顆星的座標,除了距星外,還給出了北斗七星邊上一小星一一輔星的座標。”[5]

  太史公曾指出:“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6]。北斗本意可由北斗諸星的名稱定出,天樞是北斗的樞,天璇掌旋轉,天璣掌變動,天權掌權衡,玉衡平輕重,開陽施開陽氣,搖光則搖其光芒。

  北斗的觀象授時作用主要是決定一年中的月次,所謂以“斗建”定“月建”。“斗建”為北斗所指,即“隨斗杓所指建十二月”[7],“月建”之“建”即為“斗建”意。

  章鴻釗先生認為在夏代已有“斗柄定月法”,但“夏之定月法固不專主於斗,而斗柄所在亦為定月法之一”,他考察了《夏小正》后說:“此第言斗柄所在,而不言所指,其所在亦第言’正在上’或’懸在下’,而不及左右四隅,知其時月建法猶未全立也。所以未全立者,殆其時尚未以十二辰等分周天為十二方位,故其餘各月均未准斗柄以定之耳”[8]。章氏對夏時北斗之觀象授時作了詳細的分析,對北斗觀象授時處於草創階段的夏代,一個主要難題可能就是當時尚無方位的概念,而十二辰方位系統始創於殷商現已成定論,陳遵媯先生對於北斗斗杓的觀測歷史也有類似看法,他總結說:“初昏觀察斗柄方向,這是我國古代所用的方法。西元前3000年至西元前2000年,北斗離北極頗近,在黃河流域一帶看來,北斗終年在地平線上,常明不隱,因而當時對於以北斗為指示一年季節的標準、甚為重視”[9]。

  對“夏以斗柄定月法”之說,目前並無異議”。那麼“斗建”之法始於何時呢?章氏考證的結論為月建之法始於商,理由有二,其一為“商人最重視北斗、每以此卜王與國之休咎,必無不知斗柄一歲而匝之理,則此十二辰配每月斗柄所在之位次以定月建之始基,自甚易。”其二為“商不改月,已由胡傳據伊訓十有二月之文為之證明矣;而十二辰既始於子終亥,則用之於月建,理當以斗柄懸下之正月為建子,由是二月丑,三月寅,至十一月建戌,十二月建亥以終一歲,如此不惟於序為順,即昔所謂作子丑以名月,辰與月亦必與一年相終始者無疑”[10]。

  前輩對北斗觀測的起源和歷史已基本研究透徹,為後者討論北斗觀象授時創造了條件。


(待續)
**********
貼文者 : : 魯夫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3--李勇--南京大學學報 - 2020-05-20 10:19:49


**********

4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的建立不應遲於《淮南子》時代當無疑義,而前文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對古人必不存在,遺憾的是這方面的史料無存矣。

  正如章鴻釗先生所言(上文),古代觀象授時的方法不拘於北斗,定月之法也是如此,根據恆星視運動現象決定的有“斗建法”和“昏旦中星法”;根據太陽系天體運動決定的有“二十四節氣法”以及“朔望月”等。就“斗建”和“昏旦中星法”而言。它們曾共同擔當過觀象授時的重任,只是隨著對觀測精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古人終於發現用“斗建“來定“月建”是更有效的觀象授時方法。因為《堯典》中只載有昏旦中星定季節,若用它定十二月就顯得勉強,而且要觀測的對象不統一,不具有連續性,更為困難的是觀測時間不易把握,這樣就大大影響了昏旦中星的觀測精度。與此相比,觀測斗杓指向就顯得優越了,一方面斗杓明亮,終夜可見,對它的觀測就不存在間斷的問題,要是運用較為精密的觀測儀器,觀測斗杓變化以定日之長短也不無可能;另一方面由於觀測目標單一,觀測時間就能夠準確地給出,這就是古代獨宗“斗建法”的原因。

  至於說根據太陽系天體的運動以定月建,其精度是難以保證的,太陽由於不能直接觀測,太陽的定位在古代曾是一大難題,同時對月亮的觀測也存在著精度問題。總之,對太陽系天體的觀測,來決定月建,所要求的天文理論,觀測儀器都是漢代以前難以達到的。

  從《夏小正》和《逸周書》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斗杓的觀測是從初昏開始的,值得慶幸的是這兩種史料尚存,且注意到觀測時間了。假如最初初昏時觀測斗杓指向和史料盡合,即日南至之日始昏斗杓北指一一建子,那麼由於歲差的影響,使得冬至日初昏的斗杓不再指向子,也許正因為此《天文訓》乾脆不載斗杓觀測時間。“斗建法”的高明之處在於古人絶妙地解決了觀測時間問題。不載觀測時間並不是古人的不重視,因為時間一經確定就無法一直保證“日冬至則斗北中繩”及“斗指子則冬至”[11]。而實際上到《天文訓》時代,古人觀測斗杓的時間就已經不固定了,前人正是根據“斗指子則冬至”這一條來確定觀測時間的。古人記錄下冬至日斗杓指子(正北方)的時刻,隨後每天就以此時為準進行觀測,至下一個冬至日,再重新測定觀測時間。這樣的一個觀測時間的選取,方使得北斗觀象授時的順利進行,並且符合古代傳下來的觀象史料,同時也說明古代已無需比《天文訓》更詳盡的觀測資料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北斗觀象授時時間的確定就是這套理論的關鍵所在。這就是古人之所以能放心地提出“斗建下為十二辰,視其建而知其次”[12]的原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根據觀測斗杓所指十二辰方位就能夠決定月次,這當然要用到上面討論的觀測時間,否則就無從知曉“次”的含義即為“月次”。

  關於“辰”的問題,自宋代沈括指出“天事以辰名為多”[13]以後,逐漸引起了天文界的關注,新城新藏、朱文鑫、章鴻釗,陳遵媯、鄭文光等都有論述[14-18]。儘管如此,對“辰”的研究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王健民先生指出:“關於十二辰的最初含義,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19]。

  由於斗杓的指向是和十二辰纏繞在一起的,所以有必要把它弄清楚。在中國古代存在著兩種十二辰系統,正如王健民所言[20],其一為與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對應關係的天空十二辰劃分,古有“日月之會是謂辰”之說[21],一年日月十二會,則十二辰也。對此鄭文光先生經過考證推斷說:“十二支者,不是直接記述朔望月的月次,而是描繪十二朔望月有關的星象,即十二個朔望月中新月始見時其附近星座“[22]。其二為地平方位的十二辰劃分,即以北為子,順時針方向,每隔30∘定為丑、寅、卯、辰等。這兩個十二辰系統都可用於觀象授時,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紀月法,前者是日月之會以定月建,後者起先只是一個方位概念,而一旦和斗杓的指向聯繫起來,即所謂“斗建下為十二辰”,就具有了觀象授時之功用。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十二辰體系不能混為一談,地平十二辰對觀察者而言是固定不變的;天空十二辰對觀察者而言卻是隨整個天球參與周日和周年運動,不僅如此,根據《漢書‧律歷志》所言,丑位的中點是冬至點,由於歲差的作用,使得天空十二辰和二十八宿的對應關係也在發生緩慢的變化,即十二辰也有所謂“西退”現象。

  古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北斗觀象授時系統的過程中,就必然考慮到了具體的觀測問題。儘管《天文訓》中關於斗杓指向記載有可能是後人的偽托,但無論怎樣歷史上存在北斗觀象授時儀器是肯定的,這一點從徐振韜先生對“先秦渾儀”的研究亦可得到旁證[23],如此說來該儀器在漢代前後即已出現是完全可能的。既然是觀測問題就包括觀測對象和觀測儀器,對於較為精密觀測而言,觀測對象一一斗杓就必須搞清楚,當然在具體觀測時還有守時同題和儀器放置等問題。

  在觀測儀器出現的情況下,斗杓的意義必然發生變化,而斗杓三星說及五星說就不再具有觀測價值;因為即使沒有自行的影響、自西元前20世紀以來它們也始終不在一直線上。既然是通過測定斗杓的周年視運動以定月建,對於較精密的儀器測量來說,測量的對象斗杓必為一直線,且一端必為北極,至於說杓端另一星的選取,則對觀象授時系統而言關係不大,陳遵妫先生以為另一星為搖光也未嘗不可,他說:“斗建方向是按照在連接搖光和北極的大圓與赤道圈相交的點決定的”[24]。

  自漢代以來,圍繞著“璇璣玉衡”問題展開了一場關於天文儀器的爭論[25]。如果說“璇璣玉衡”在中國古代確為一種觀測儀器這一結論成立的話,那麼它存在的年代將上朔到《尚書‧舜典》[26]。本文無力介入到這場無休止的爭論中,只是想對古代北斗觀象授時儀器的可能結構作一推測。

  注意到上古神話體系中有這樣的說法,“東方木也,其帝太暤,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執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治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藤收,執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顓顼,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27-28]。同時,《天文訓》中還有:“子午、卯酉為二繩”和“日冬至,則斗北中繩,日夏至則斗南中繩”,由於北斗觀象授時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當時已經建立起了地平方位的十二辰系統,這樣傳說中的繩很可能就是測定四方的儀器,即所謂“執繩而治四方”,再者,春、夏、秋、冬為四季,則規、衡、矩、權為測定四季的儀器,即為觀象授時儀器,古代觀測斗杓指向的儀器其基本結構必由規和矩組成,借鑒了歷代天文家力主“璇璣玉衡就是渾儀”一派的說法,以及今人對“先秦渾儀”[29]的考證和阜陽出土的“二十八宿圓盤”的推測[30],這種北斗觀象授時的儀器結構可能是這樣的:底座由一圓環構成,環上12等分標有12辰,即為“規”是也;且子午兩點有細棍相連,以正南北,“權衡”是也。在底座上立一“矩”和“規”垂直,“矩”的一條邊過“規”之圓心,並可以此邊為軸沿“規”之邊緣轉動(“矩”之底邊和“規”之半徑長度相等),這就是最簡單的斗杓測量儀器。

  下面還需考慮的就是具體的北斗觀象授時的方法和技術問題。儀器共有三種,(1)圭表,以測冬至日;(2)漏刻,用以守時;(3)上文討論的斗杓運動測量儀。時至漢代圭表和漏刻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具體測量的方法和步驟為:首先用圭表測定冬至日,所謂“晝測日景”,確定冬至日後,再用斗杓測量儀測定冬至日斗杓指子的時刻,儀器的放置方法為子指正北(用“權衡”望極以正南北),“矩”之轉軸直指北極點,隨後旋轉“矩”之平面使與斗杓重合,待斗杓指子位時,用漏刻記錄下時刻,對於斗杓杓端一星的選取,古人只要確定開陽、搖光等星中的一顆,對於所選的不同的星進行觀測,它們的差別在所記錄的冬至日斗杓指子的時刻不同,而對於整個北斗觀象授時決定月建關係不大。至於說圭表和漏刻的使用法本文無庸多言。根據冬至月為子月來測定北斗觀象授時的觀測時間,隨後就以這個時間為準,運用斗杓測量儀觀測斗杓位置的變化,當“矩”面指於“規“盤上的丑位時,丑月就開始,以此類推,這就是古代具體的北斗觀象授時方法。



(待續)
**********
貼文者 : : 魯夫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4--李勇--南京大學學報 - 2020-05-20 10:55:04


**********

5 結語

  章鴻釗先生在閳述中國天文學史淵源時說過“考我國之天文學實以“定月建”與“求冬至日”兩大法為其始基”[31],北斗觀象授時系統正是體現這一特徵。綜上所述,北斗觀象授時的方法可概括為:晝測日景,夜察斗建,漏刻守時。值得幸慰的是,這樣的一個建立起來的系統,無論從天文理論水平還是測量技術以及觀測儀器而言,都是漢代以前所能接受的,因此可以斷定本文所建立北斗觀象系統就是古代系統的翻版,古代觀測資料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於斗杓測量儀為赤道式裝置,完全可以將其底座固定,且轉軸可用窺管替代,這樣觀測精度將可能有所提高。

  北斗觀象授時系統的建立,不僅可以為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古天文提供方便,同時該系統本身還具有深刻的哲學意義,“斗建十二辰”就把時間概念和空間方位結合起來了,這是一種存在於中國古代的時空合一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75
2.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研究小組,中國天文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8
3.鄭文光,中國天文學史源流,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62
4.章鴻釗,中國古歷析疑,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52一56
5.薄樹人,《開元占經》一一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奇書.見瞿曇悉達,唐開元占經,北京:中國書店,1989:5
6.司馬遷,史記,天官書
7.司馬遷,史記,歷書集解
8.章鴻釗,中國古歷折疑,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13-15
9.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76
10.章鴻釗,中國古歷折疑,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13-15
11.劉安,淮南子,天文訓
12.班固,漢書,律歷志
13.沈括,夢溪筆談
14.新城新藏著,沈璿譯,東洋天文學史研究,北京:中華學藝社出版,1933:4-7
15.朱文鑫,天文考古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122-126
16.章鴻釗,中國古歷析疑,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14
17.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98
18.鄭文光,中國天文學史源,北京:科學出版牡,1979:100-116
19.王健民,十二辰,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0:318
20.王健民等,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龍白虎圖象,文物,1979;7:40
21.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
22.鄭文光,中國天文學史源流,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21
23.徐振韜,從帛書《五星占》看“先秦渾儀”的創制.見中國天文學史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34
24.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99
25.鄭文光,中國天文學史源流,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61
26.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尚書‧舜典
27.呂不韋,呂氏春秋,十二紀
28.劉安,淮南子,天文訓
29.徐振韜,從帛書《五星占》看“先秦渾儀“的創制.見中國天文學史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34
30.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研究小組,中國天文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184
31.章鴻釗,中國古歷折疑,北京:科學出班版社,1958:13


(完)
**********

匆忙完成,內容可能會有疏漏或錯字,在所難免。

最近正在閱讀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1~6冊

發現我所看的第三冊(1998年)只有516頁,可能是台灣出版社與上海出版社的編排不一樣吧.....

關於觀象授時,我則是在第4冊的第一頁看到。
貼文者 : : 魯夫

六經圖--24氣圖 - 2021-09-03 10:03:15


四庫全書
六經圖--二十四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