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貼文者 : : Amychen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0 18:45:41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標 題: [轉載]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以下文字轉載自 History 討論區 】
【 原文由 atack 所發表 】
轉自中國報導
https://blog.xuite.net/sames8888/twblog/123104887-%E6%8E%A8%E8%83%8C%E5%9C%96%E7%9C%9F%E5%81%BD%E8%80%83

我見到的推背圖有五六種。最早的一種是從德國一家刊物上發現的,估計造作年代在元末,其它的幾種多為清末及民國年間所造。“唐朝”一文所用的推背圖最晚,是在本世紀四十年代末所造。

推背圖的作者只是冒唐朝李淳風之名,其實最早出現的年代不會早於五代,當時的推背圖雖已亡佚,但在元本中還能找到一些痕跡。現在所能見到的幾種推背圖,面目各異,真是無一雷同。我曾寫過一篇較通俗的文章,已經發表過。但為了方便諸位,特轉上部分內容,有空的話不妨看一眼。

說起《推背圖》的緣起,倒是很神秘。唐朝有個叫李淳風的術士,精通天文曆算,曾經因為預感到不久將有武則天亂唐的災難,便推算起來。他推算得忘了情,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被另一位術士叫袁天罡的推了一下後背,道:“天機不可洩漏!”他這才罷手。但這時他已經推到千年之後了。李淳風便把他推算的成績,寫成詩歌,又畫成圖畫,通過袁天罡上奏給唐太宗。這種事關國家機密的東西當然是不能再讓別人看的,可是不知怎麼洩漏出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推背圖》。這《推背圖》不僅把有唐數百年,而且連此後的宋遼金元明清的治亂興衰都預測得分毫不差。真是前無諸葛亮,後無劉伯溫!而且最為難得的是它那一幅幅圖畫,把此後一千多年的中外服飾也都預測出來了,滿清的花翎馬褂,洋人的西服革履,全部畫得維妙維肖,如果再描繪得細緻一些,完全可以供時裝設計師做流行色預測的根據了。

但是,如果再細心地看下去,問題就會出來了。吹毛求疵的讀者要問:“滿清的人穿馬褂是不錯的,為什麼唐朝時的胡人也是頂戴花翎?這不成了唱《四郎探母》,遼國的公主和大清國的格格一樣了?莫非李淳風是近視眼,千年之後洞若觀火,百年之內卻一塌糊塗,連自己穿什麼衣服都搞不清了?”還有的讀者更愛叫真兒,從地攤上買了幾種,對照來看,竟然發現幾種並不相同,不但圖不同,詩也不同,預測的下限自然也不一樣。有的預測到清朝初年,有的預測到日本侵華、八年抗戰,甚至還可以找到對“文化大革命”的 “預言”。據說,海灣戰爭打過去不久,關於海灣戰爭的“預言”就已經在《推背圖》中發現了。(“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遊戲。”飛的不是鳥,是飛毛腿和戰斧巡航導彈,潛的不是鳥,是核潛艇。這不就是海灣戰爭麼!)

這結論只能有一個:這些《推背圖》中未必有真,肯定有假。

心急的讀者當然急於知道究竟哪一種是《推背圖》的真本,可是這實在“說來話長”。但如果非要用一句話回答,那只能說:可以說全都是真,也可以說全都是假。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李淳風實有其人,在《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他的傳。他是唐太宗時人,博通群書,精天文曆算陰陽之學。他曾經主持鑄造渾儀,編成《麟德曆》以取代過時的《戊寅曆》,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文學家。但他在史書中又被描寫成一個預言家,在小說中更成了出陽入陰,兼判冥事的半仙(故事雖然在《西遊記》中為大家所知,但最早卻是見於唐人的筆記《朝野僉載》)。新舊《唐書》的《李淳風傳》中都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由於它與《推背圖》關係極為密切,我們把較為詳細的《舊唐書》的記載徵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記》云:“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複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于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複生,少壯嚴毒,殺之立仇。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善其言而止。(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時代,社會上出現了一本《秘記》,裡面說:“唐代在三世之後,將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來李淳風,讓他細訪此事。李淳風說:“我據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經形成了,這人已經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宮中。從現在開始算起,不過三十年,她就要據有天下,幾乎要把唐朝子孫誅殺殆盡。”太宗說:“把宮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殺了,你看如何?”李淳風說:“這既然是天意,就沒有逃避的辦法了。該稱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殺的人再多,也不過是些無辜的人。而且根據天象,此人已在宮中,並且是陛下的眷屬,再過三十年,她就年紀大了,那時她的心腸也軟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對陛下下的子孫不會殺傷過烈。如果陛下現在把她殺了,上天一定會重新生出一個更年輕的。此人年輕,性情可能更為狠毒。如果這樣,陛下的子孫也許就真得被殺光了。”太宗覺得此言有理,於是就罷手了。)
貼文者 : : Amychen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0 18:49:52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轉載]
https://blog.xuite.net/sames8888/twblog/123104887-%E6%8E%A8%E8%83%8C%E5%9C%96%E7%9C%9F%E5%81%BD%E8%80%83


…………….
………..
既然天象已經說那“女主武王”已在宮內,為什麼太宗不去狠心除掉,卻去殺宮外的功臣呢?何況武媚娘姓氏俱在,比“五娘子”更能合讖呢!說透了,這其實不過是為李淳風編的神話而已。按《舊唐書》所記載的李淳風故事,本事見於《感定錄》,今存《太平廣記》卷二一五,《舊唐書》原封不動地把“小說家言”搬進《李淳風傳》,實在失之於濫。
………………..
……….

略知唐代歷史的人都知道,武則天時代對謠讖的禁止是相當嚴酷的,嚴酷到滿門抄斬。那時不要說推算、制造謠讖,就是家中收藏謠讖,也要有滅族之禍。.

……….
…….
如果李淳風和袁天罡真的造了《推背圖》,他和他的家族早就雞犬無遺了。

既然《推背圖》不是李淳風和袁天罡造的,那又是什麼時候由誰造出來的呢?這是一個無解或有無數解的謎。因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形形色色的《推背圖》,大都是由不同時期的無數作者“集體創作”的。

據現有的材料推測,《推背圖》產生的最早時間大約在五代時期,而下限就很難說了,因為現在還有人通過“解釋”繼續進行創造。至於作者的身份和動機,自然各不相同,有鋌而走險的造反者,也有覬覦神器的野心家,還有一些無事生非的人。由這些人替李淳風“預測”已經發生過的事,那結果當然神乎其神了。於是元末紅巾軍的謀士可以“預言”“鼎沸中原木木來”,以證明韓林兒的合乎天命;清末的“拳匪”也能用“雙拳旋轉乾坤”預言滿人的末運。

但總的看來,可信為不是二十世紀所造的幾種《推背圖》對元代以前的事特別是五代時期“預言”較詳,而對明、清較略,另外就是在三十象以前各本出入較小,而此後諸象,各本的差異就較大了。而前三十象的內容主要就是五代。我們以一種較接近原貌的《推背圖》為例,全書共六十七象,其中預言“應驗”的僅不足四十象,就是在這三十餘象中,只五代就占了十三象,其中後樑一象,存在十九年的後唐有四象,存在十年的後晉有三象,存在四年的後漢有三象,存在九年的後周有三象。而奇怪的是,李淳風最應該關心的唐代,存在近三百年,卻僅有七象而已!由此可以猜測,五代可能是《推背圖》的重要形成期,而這時期所造的讖基本上被保存下來了。為什麼會被保存,因為它們“預測”對了,也就是說,這些讖是在發生了那些事以後造出來的。此其一。

其二:推背圖的最早見於著錄,不是《唐書•藝文志》,而是《宋史•藝文志》的“五行類”。《宋史•藝文志》中還著錄有《預知歌》三卷,在“兵書類”,不知與《推背圖》關係如何。但在宋時除《推背圖》之外還有一種《甲子歌》,極可能與《推背圖》為同一類貨色。這《甲子歌》見於宋人秦再思的《洛中記異錄》,並未透露詳細內容。需要說明的是,《宋史•藝文志》中的《推背圖》並沒有注明撰者,同書中著錄的李淳風著作不少,有《諸家秘要》三卷,《行軍明時秘訣》一卷,《乙巳占》十卷,《五行元統》一卷,《立觀經》一卷,《乾坤秘奧》七卷等等,雖然這些書中也有偽託者,但就是沒有《推背圖》。

其三:出現“推背圖”一詞的最早文獻是北宋人莊季裕的《雞肋編》,然後是南宋人岳珂的《桯史》。


筆者孤陋,尚未在比北宋更早的文獻中發現“推背圖”一詞。所以在沒有發現新的材料之前,如果確定它的基本形成期是在五代末年,當不會有很大的出入。據岳珂《桯史》 “藝祖禁讖書”條:

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學益熾,“開口張弓”之讖,吳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興受命之符,尤為著明。藝祖即位,始詔禁讖書,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圖傳已數百年,民間多有藏本,不復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趙韓王以開封具獄奏,因言犯者至眾,不可勝誅。上曰:“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乃命取舊本,自已驗之外,皆紊其次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於是傳者懵其先後,莫知其孰訛,間有存者,不復驗,亦棄弗藏矣。(大意:唐人李淳風作了《推背圖》。到了五代亂世,王侯崛起,人人都有僥倖之心,所人謠讖之學更加興盛起來,當時有一個讖說“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 “開口張弓”是“弘”字,結果吳越王錢鏐就給自己的兒子們起名,都帶個“弘”字,卻不知那是宋太祖的父親趙弘殷受命的預兆。到了太祖即位,才開始降詔禁止讖書。可是這《推背圖》已流傳了數百年,民間收藏甚多,無法徹底查禁,有關衙門很為此事頭疼。有一天宰相趙普把開封一地的案子上奏,說:“犯此罪的人太多,簡直不可勝誅。”太祖說:“不必多加禁止,只要把它攪混就行了。”便命人取來最早的本子,除了已經應驗的以外,其它的都把次序打亂,這樣泡制了一百本,讓它們與現存者並行。於是傳播開去,見到的人弄不清孰先孰後,間或流傳下來的那些本子,人們發現不再應驗,也就不再保存了。)

岳珂是岳飛的孫子,但無論在學問見識上還是立官人品上,都愧對乃祖。他記錄的這個故事究竟有多少真實性,現在已難於判斷。但從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北宋初年,《推背圖》在民間是相當流行,而且是很讓宋太祖惱火的。這一點還有別的證明。北宋人寫的《聖朝名畫評》中說了這麼一件事:五代時的大畫家趙元長在蜀氏的後蜀任職,後蜀被宋滅了以後,後蜀群臣和蜀主孟昶一起被送到了京城汴梁。宋太祖把這些亡國從臣傳到殿前發落,凡是學天文之類的一律砍頭。趙元長不是學天文的,但也在該死之列,因為他在太史衙門裡供職畫畫兒。也是元長情急膽大,急忙大叫:我在那裡畫的是天象圖,我是不懂符讖之學的!就這一句話,大度的太祖皇帝便留了他一條命。太祖皇帝為什麼要斬畫師呢,就是因為當時的符讖中有了“插圖本”。太祖皇帝一看這是在太史衙門裡作畫的,是不是就想到他可能是《推背圖》之類的作者呢?不管怎樣,這位大度的開國君主對造《推背圖》的人是毫不容情的。而岳珂的故事也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資訊,即一直到南宋時代,當時岳珂所見的《推背圖》中,關於五代之後的預言全是落空的,“不復驗”的。而我們現在見到的《推背圖》中,關於宋朝的預言卻都“應驗”得天衣無縫,這說明什麼?說明現在我們所見的《推背圖》中關於宋以後的預言起碼是岳珂以後才有的,即南宋以後的人偽造的。於是我們可以推論:五代時的《推背圖》的作者們,除了準確而有條不紊地編了已經發生過的預言故事之外,還要裝模作樣地造一些撲朔迷離“讖語”以預言可能發生或希望發生的事。這些“讖語”如果未能“應驗”,那就為後代的預言家留下了麻煩,他們只好在有機會的時候進行修正,一面補上新的已驗的“預言”,一面再造些等待應驗的“預言”,照例給後人留下新的麻煩。

五代亂世,一面是群雄爭起,一面是民心思安,正是《推背圖》之類預言滋生的土壤。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假設,五代是《推背圖》最初產生的時代。此後第二次對《推背圖》進行再創作的時代是什麼時候呢?按照常理,極可能是元代末年,現存《推背圖》開篇第一圖的“日月並行”,指的就是“小明王”的“明”。到了清朝入主中國,《推背圖》可能又進行了第三次加工。我們現在見到的比較可靠的《推背圖》大致就是這個時代的“定本”。但後來,也就是在二十世紀初,又出現了一種(說是一種,但後來又繁殖成多種版本)新編的《推背圖》,那就暫時不在討論之列了。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1 06:54:34

這只是古代的预言,不可能预言到今天。
貼文者 : : 魯夫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1 12:44:51

我是希望有圖有證據

不知道那兒可以找到過去版的推背圖
貼文者 : : 明陽

推背圖版本考 - 2020-01-11 15:20:45


推背圖版本考


2017-01-25 由 善本古籍 發表于歷史
一、 推背圖的版本粗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n59lqj.html

目前流傳的版本有6種,香港王亭之先生比較過的《推背圖》:
一、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
二、明鈔本(無圖),台灣中央圖書館藏;
三、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
四、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台灣中央圖書棺藏;
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
六、金批本(據稱八國聯軍之亂時,由清宮流出)。

金批本是民國四年(1916年)才公開出版的,傳說中的流轉線路圖是:明末清初金聖嘆批註——乾隆年間收入皇宮——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流出皇宮輾轉歐洲——愛國華僑識寶回購——回國。這個版本是現在最流行的。至於潘氏八喜樓鈔本,雖然出現時間不是最早,但是流傳有序,所以被認為最可靠。其實,出現過的推背圖版本還不止這些,推背圖從五代開始名揚天下,每到朝代末期,社會動盪,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推背圖。這些版本各不相同,有些還差異巨大,讓我們現代人看的眼花繚亂。
貼文者 : : 明陽

推背圖版本考 - 2020-01-11 15:27:08


推背圖版本考 二


推背圖為何會出現這種異象?據記載,與宋太宗趙光義有關。據岳珂《桯史》「藝祖禁讖書」條:唐李淳風作《推背圖》,、、、、。岳珂是岳飛之孫,大意是說,五代時推背圖已名揚天下,民間奉為至寶,到了宋初,吳越一帶還用裡面暗示的名字為自己的兒孫命名,幻想龍種生於自家,實在可惡。一即位,就下令禁絕此書。但是此書已在民間流傳數百年,戶戶都有,下屬上奏實在無法禁絕。便說不必多禁,可以混之。於是他命人把原書的圖序前後打亂,再摻雜自己亂寫的一些圖,搞了上百種版本出來,全部印製傳布。這些偽書把真本湮沒無聞,而且就算有少數人得到真本,但是預言沒有實現,真本也被棄置,於是真本就沒有流傳下來。其他宋初書籍也有記錄推背圖名錄,都記載此書是五代時在民間大量流行的,五代之前沒有書籍記載過此書。因此,現在公認此書是在五代時出現的。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此書是五代成書,託名唐初的袁天罡和李淳風所著。

我認為,僅因為宋人記載就認為此書不是唐書依據不足。潘氏八喜樓鈔本有個序言,是袁天罡和李淳風為此書給唐太宗的上表,此書實際上是唐太宗下令二人推斷未來寫就的。這樣的預言書,歷來都是統治者的最高機密。因為我們所有的皇帝都宣稱是天授皇權,每個朝代的法統都來自於天命。袁李二人是當時公認的術數大師,也就是可以推算天命的人,他們所寫的千年預言書,裡面出現了多個朝代的更迭,這樣的書流傳開可是會動搖國本的。所以,書成後獻給唐太宗就一定是秘不示人。另外有個問題,就是有唐一代不見此書的蹤跡,哪代皇帝都沒提過這書,這如何解釋?我有個大膽的推斷。唐太宗此人胸襟寬闊,所以才會有推背圖出現,他也是書法大家,文化素質很高,他臨終時要求陪葬了一大批心愛之物,主要是書籍和書帖,最有名的是蘭亭序。史書未記載陪葬了何書,但記載了蘭亭序,這是中國書法的巔峰,王羲之所書。我推測,推背圖此書就是陪葬物,後世的唐人應無人見過。唐末黃巢大軍盜掘了唐太宗陵墓,發現裡面各書保存完好,墨跡如新,蘭亭序就落在了黃巢手上,黃巢一死從此以後就消失無蹤了。順便說說,黃巢起義軍雖說是農民起義軍,黃巢本人可是地道文人,他寫的那首菊花詩老實說相當有水平,他可是識貨的。所以,推背圖就出土了,被起義軍所獲。當時已是大唐末日,誰都知道大唐快完蛋了,那麼誰能上位呢?最方便快捷的,當然是看看天命,但是這書充斥著字謎、畫謎,不容易解讀,於是這書一定在起義軍內廣泛流傳,供大家研讀。黃巢很迅速的垮台,五代十國開始,這是動盪的年代,中華大地上出現多個國家,每個皇帝也都當不長久,全天下的人都想知道未來到底如何,於是這書迅速在民間傳開,到了宋初就到了宋人所說家家戶戶都有的程度。

而且,此書流傳如此之廣,五代距離唐時間並不久遠,當時的人會不知道作者和緣由?而且前面說過,這書的序是袁、李的上表,託名所著之人不僅要編造個上表出來,還要編的像,騙過五代時的千家萬戶,其中不少人還是文人,能騙過全天下的人這種可能性不高。這與黃帝內經之類的書也是不同的,黃帝內經成書時距離黃帝至少有1000年了,其實當時的人多半都知道這書是託名所著。
當然,大家可以說這都是我的推測,可是認為這書是五代時書的觀點也是推測,沒有實物證明的。既然都是推測,當然應該選取最合理的那一個。
貼文者 : : 明陽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1 15:30:39


推背圖版本考 三

二、潘氏八喜樓鈔本與金批流行本比較
潘氏本有個上表,金批本沒有,序言是金聖嘆所寫。首先大家要知道,袁、李二人是當時公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看他們的作品也可看出他們文筆出眾,袁天罡的《稱骨歌》表達流暢,邏輯清晰。潘氏本的這個上表,很吻合他們的身份和文筆。有個明顯的證據,袁天罡是民間的寫法,其實真名是袁天綱,此表就是寫的袁天綱,本文從俗寫了袁天罡。但是,潘氏本最大的問題,是裡面大部分象的詩句,文字粗鄙,而且多處文理不通,怎麼看都與這上表對應不上。所以,我認為潘氏本是偽書。同理,其他各版本這個問題更突出,很多我認為也就是地攤文學的水平。這些版本還有一個共同問題,沒有哪個版本的象的四要素是齊全的。


至於金批流行本,公認文本內容整潔,每象卦、圖、頌、讖四要素非常齊全,對仗工整,各謎題設計精緻,文學水平最高。老實說看習慣了這個版本,其他版本我根本就看不下去。這個版本缺上表,這也可以理解,這書從來都是禁書,收藏要冒抄家滅族風險,流傳中丟失很正常。

雖然經常有人說歷史找不到真相,我認為這是虛無主義的說法。也許10年後我們不知道真相,50年後還是不知道,但是100年、1000年後呢?儘管許多皇帝為了名聲篡改史書,大肆掩蓋,但是今天的我們,比前人知道的真相還是要多得多的。例如尚書,這個千古第一偽書,今天的我們就比明代學者了解的多。不僅因為清代學者的考據讓我們更清楚了真相,各項考古發現也極大地幫助了我們。
說回推背圖,宋的篡改就真的能讓真本消失嗎?雖然岳珂這麼說,他站在統治者的立場當然應該這麼說的,我們怎能上當。偽書這麼粗鄙不堪,而且預言還被證否,很快就會消失掉,所以我們今天也就見到10種8種版本的,宋的100個版本大部分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了(不是實數)。真本不同,它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廣大群眾的考驗,大家都知道,經過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書籍都是真正的經典,就是這個道理。金批本是現在最流行的版本,這就是原因。況且,秦始皇大規模焚燒書籍,不准民間藏書,饒是如此,孔家還是在牆壁間藏了一些書,書籍並沒有絕跡。推背圖在流傳這麼廣的情況下,宋太宗也沒說讓大家全燒掉,就沒有幾本真本傳下來,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那麼,為啥金批本1916年才出現?因為1908年我們推翻了千年帝制。有清一代文字獄慘烈,不僅自己要被殺頭而且是滅九族,金聖嘆此人是文藝評論家,批書非常有名,順治18年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被處斬立決,此案共處決了18名士子,是日後文字獄的先兆。有人認為金批本不可靠,理由是金聖嘆的序說是15歲時批註的,這年紀也太小。我倒認為不然,金聖嘆是當時人公認的天才,我看過他批註的水滸傳,兩書的批註文筆一致,應是同一人寫的。金聖嘆清初就死了,他批註的嚴重犯忌諱的禁書能出現才是奇怪的事。清朝出現過推背圖,全是偽書,這也很好解釋。對統治者來說,直接禁止不單只禁不絕,而且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例如金瓶梅就綿延不斷流傳到現在。偽書存世還可以敗壞推背圖的名聲,推背圖預言不正確的名聲一旦坐實,就是有真本出現我們也會不相信。就像現在這樣,大量的人認為這世上不存在推背圖真本。至於金批本出現路徑是否真實,只要是真本,我們可不必較這個真。


三、第一象詩句中存在的證據
金批本第一象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潘氏本差不多,只有後兩句有區別。首先我們看看這「希夷」,其他版本是沒有的,詩句有很大的差別。宋太宗此人自認在術數上很高明,自號「希夷老人」,這手下人改書,首先就會為了避諱把這兩字改掉,所以凡是無這兩字的版本,都可以認為是宋太宗期間篡改過的。金批本和潘氏本最後一句有個重要區別,潘氏本是「且就武后定玄微」。統觀全書,因天機不可泄露,提到人名的地方全部用暗語或者謎語,沒有直白的說出某人的,這個「武后」就顯得很突兀。而且,兩個版本的第三象都是說的武則天,第一象提她就犯重了。因此金批本的「唐後」更為合理。

但這書是從唐開始的,說唐後有點與題不符,所以有人據此認為這書是五代時才寫就的。我認為袁、李都是唐初之人,唐朝的存在對他們是現實不是預言,所以這句詩應該理解成:試著論唐之後朝代的玄機。另外,第三象說武則天時,金批本明顯隱晦的多,它說「日月當空」,武氏之前無人會明白此句的含義,後人則很清晰,這是武則天為自己生造的名字。潘氏本則是「當堂女子本姓武」,這不明白的說武氏做女皇帝,這是不合預言書的基本原則的,所以潘氏本當是偽書無疑。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版本考 - 2020-01-12 14:34:25

張貼者: 明陽

推背圖版本考


2017-01-25 由 善本古籍 發表于歷史
一、 推背圖的版本粗考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n59lqj.html

目前流傳的版本有6種,香港王亭之先生比較過的《推背圖》:
一、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
二、明鈔本(無圖),台灣中央圖書館藏;
三、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
四、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台灣中央圖書棺藏;
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
六、金批本(據稱八國聯軍之亂時,由清宮流出)。

金批本是民國四年(1916年)才公開出版的,傳說中的流轉線路圖是:明末清初金聖嘆批註——乾隆年間收入皇宮——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流出皇宮輾轉歐洲——愛國華僑識寶回購——回國。這個版本是現在最流行的。至於潘氏八喜樓鈔本,雖然出現時間不是最早,但是流傳有序,所以被認為最可靠。其實,出現過的推背圖版本還不止這些,推背圖從五代開始名揚天下,每到朝代末期,社會動盪,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推背圖。這些版本各不相同,有些還差異巨大,讓我們現代人看的眼花繚亂。


版本一收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文研究所
版本二有附圖版收在央圖現改名國家圖書館
版本四全名「貞觀秘書」也收在國家圖書館
版本六傳說中的流傳路線是來自該版最末頁
有英文來源說明(1916年中國懂英文應該不多)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2 17:54:09

之前比較過數款古本推背圖
除了前述版本還見過兩種
七 號稱元末版外流至德國購回
八 崇禎庚子版收在美國國家圖書館

以上古本比較特別是崇禎庚子版
原書並有仙鶴紋裝裱
屬於清高官府庫藏書

LIBRARY OF CONGRESS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6 11:08:24

聽說金盛嘆曾竄改過出書表的記錄所以才讓人不放心
而且當時年記比較小 不過所拿到的時候年記小 但人是會長大 到底是用
多少年的時間去批示 就不得而知 但批示也是到明末以前多很準 清以後
也是髓便猜猜帶過 金自給也留言說 以前的發生的看的懂以後的就留後世的人去印證

寫一下金版的出處

金聖嘆因為糧食案的問題被牽連 所以被判處死抄家 當時負責抄家
的將管頭頭有看到這一本 知道是預言書 裡面有金有留言在十七歲時偶然機會
獲得這本手抄本並加以披示 發現與以前的歷使很準 將官就將這本書偷留並沒有
上繳 直到乾隆因為要編四庫全書規定民間所有書多要上繳 於時軍官就上繳去了
記曉蘭看過也不敢刪棄 所以就入了四庫 此後金本就沒有留傳了
八國聯軍入攻入了北京城 燒了三庫 負責的督官偶然的看到了這本
但看不懂中文字看到了圖畫以為是中國的漫劃書 就帶回了國家送給了
當時的公爵夫人 但夫人也看不懂認為不值錢 就送給了一個女性的朋友
這位夫人請了會看中文的人來看看 才知道這是中國的預言書 知道很重要
於是就請人在書後面空白處 寫了一篇中文 一篇英文說明這本書的獲得來源
並加以保存 後來直到夫人的孫輩有一天因為生意認識一個中國人
因為說話投機 就有展示給他看 中國人據說姓蕭 剛好是做印刷的
知道這本說對中國很種要 於是用十五顆大珠 但不知道是多大就是了
才換到這本書 於是想回中國去印板 但因為逢抗戰所以有行業都停擺
所以也沒有出 一直到抗戰完 才從香港出板 一出板就轟動了台港
所以才有現今這書的流傳

純為故事不一定正確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19 15:43:09

張貼者: 紫色鳥

寫一下金版的出處

純為故事不一定正確



這段故事有明文記載
金聖嘆版推背圖1915年曾刊印
魯迅還在1933年的著作中提到
抗戰後1947年推背圖重新出版
流傳至今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20 08:53:49

假做真時真亦假


金批本的本文應該是真的
不過,金聖歎的批註從他的年代後全都失誤

德國怎樣版本不知道,但是英軍攻入北京時,有拿到(或是說抄錄)到真的版本
英國研究推背圖的學者不計其數,所有國文系、古今命理界研究過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有人想主導操縱它的真意,最後都是失敗收場,近代最著名的例子是蔣經國之後,
不少人壓寶李煥會繼任,因為有句“若逢木子冰霜渙”事後證實,此李非彼李。

很多事當代看是不準的,也不是官大學問大,所以解得出解不出,未必對你我人生有何助益,
討厭圖上的人,把他殺死,你也不會是政界主角。

九成九的人是會失誤的,因為都帶著利己心 成見,所以丟到一旁吧!

這個也不是按照李登輝 或其他政界高層的心意或推測在走的,是真又如何?

光是一個四十四象,專家學者名嘴的看法就大相逕庭了
當代人物操弄媒體是很在行的,所以為了正統,姑且隱之,
暫時不會有真相的,約莫要到二十年後才會有,那時李登輝都死了
比較可能會有真相 其他老的老 病的病 真相由未來中國的主人來說吧!

回顧過去二十年,失算的已經鬧不少笑話了,鬧到國際去,
研究推背圖去唬爛的,好像偷雞不著 真心佩服唐曆算家的功力,
真神人也!!妙!!


日本天皇就算知道,照樣改變不了任何原本圖上該發生的事,
照圖看 天子已經出現了,而且還不是連戰吧! 民意淘汰掉他們,
這是政治界服膺的“民意如流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天子在民間“隱身居鬧市” 很多人有興趣的是這個,有答案,但是也等同沒答案!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20 08:55:55

張貼者: 明陽

推背圖版本考 三

二、潘氏八喜樓鈔本與金批流行本比較
潘氏本有個上表,金批本沒有,序言是金聖嘆所寫。首先大家要知道,袁、李二人是當時公認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看他們的作品也可看出他們文筆出眾,袁天罡的《稱骨歌》表達流暢,邏輯清晰。潘氏本的這個上表,很吻合他們的身份和文筆。有個明顯的證據,袁天罡是民間的寫法,其實真名是袁天綱,此表就是寫的袁天綱,本文從俗寫了袁天罡。但是,潘氏本最大的問題,是裡面大部分象的詩句,文字粗鄙,而且多處文理不通,怎麼看都與這上表對應不上。所以,我認為潘氏本是偽書。同理,其他各版本這個問題更突出,很多我認為也就是地攤文學的水平。這些版本還有一個共同問題,沒有哪個版本的象的四要素是齊全的。


至於金批流行本,公認文本內容整潔,每象卦、圖、頌、讖四要素非常齊全,對仗工整,各謎題設計精緻,文學水平最高。老實說看習慣了這個版本,其他版本我根本就看不下去。這個版本缺上表,這也可以理解,這書從來都是禁書,收藏要冒抄家滅族風險,流傳中丟失很正常。

雖然經常有人說歷史找不到真相,我認為這是虛無主義的說法。也許10年後我們不知道真相,50年後還是不知道,但是100年、1000年後呢?儘管許多皇帝為了名聲篡改史書,大肆掩蓋,但是今天的我們,比前人知道的真相還是要多得多的。例如尚書,這個千古第一偽書,今天的我們就比明代學者了解的多。不僅因為清代學者的考據讓我們更清楚了真相,各項考古發現也極大地幫助了我們。
說回推背圖,宋的篡改就真的能讓真本消失嗎?雖然岳珂這麼說,他站在統治者的立場當然應該這麼說的,我們怎能上當。偽書這麼粗鄙不堪,而且預言還被證否,很快就會消失掉,所以我們今天也就見到10種8種版本的,宋的100個版本大部分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了(不是實數)。真本不同,它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廣大群眾的考驗,大家都知道,經過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書籍都是真正的經典,就是這個道理。金批本是現在最流行的版本,這就是原因。況且,秦始皇大規模焚燒書籍,不准民間藏書,饒是如此,孔家還是在牆壁間藏了一些書,書籍並沒有絕跡。推背圖在流傳這麼廣的情況下,宋太宗也沒說讓大家全燒掉,就沒有幾本真本傳下來,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那麼,為啥金批本1916年才出現?因為1908年我們推翻了千年帝制。有清一代文字獄慘烈,不僅自己要被殺頭而且是滅九族,金聖嘆此人是文藝評論家,批書非常有名,順治18年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被處斬立決,此案共處決了18名士子,是日後文字獄的先兆。有人認為金批本不可靠,理由是金聖嘆的序說是15歲時批註的,這年紀也太小。我倒認為不然,金聖嘆是當時人公認的天才,我看過他批註的水滸傳,兩書的批註文筆一致,應是同一人寫的。金聖嘆清初就死了,他批註的嚴重犯忌諱的禁書能出現才是奇怪的事。清朝出現過推背圖,全是偽書,這也很好解釋。對統治者來說,直接禁止不單只禁不絕,而且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例如金瓶梅就綿延不斷流傳到現在。偽書存世還可以敗壞推背圖的名聲,推背圖預言不正確的名聲一旦坐實,就是有真本出現我們也會不相信。就像現在這樣,大量的人認為這世上不存在推背圖真本。至於金批本出現路徑是否真實,只要是真本,我們可不必較這個真。


三、第一象詩句中存在的證據
金批本第一象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真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潘氏本差不多,只有後兩句有區別。首先我們看看這「希夷」,其他版本是沒有的,詩句有很大的差別。宋太宗此人自認在術數上很高明,自號「希夷老人」,這手下人改書,首先就會為了避諱把這兩字改掉,所以凡是無這兩字的版本,都可以認為是宋太宗期間篡改過的。金批本和潘氏本最後一句有個重要區別,潘氏本是「且就武后定玄微」。統觀全書,因天機不可泄露,提到人名的地方全部用暗語或者謎語,沒有直白的說出某人的,這個「武后」就顯得很突兀。而且,兩個版本的第三象都是說的武則天,第一象提她就犯重了。因此金批本的「唐後」更為合理。

但這書是從唐開始的,說唐後有點與題不符,所以有人據此認為這書是五代時才寫就的。我認為袁、李都是唐初之人,唐朝的存在對他們是現實不是預言,所以這句詩應該理解成:試著論唐之後朝代的玄機。另外,第三象說武則天時,金批本明顯隱晦的多,它說「日月當空」,武氏之前無人會明白此句的含義,後人則很清晰,這是武則天為自己生造的名字。潘氏本則是「當堂女子本姓武」,這不明白的說武氏做女皇帝,這是不合預言書的基本原則的,所以潘氏本當是偽書無疑。





這版是假的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20 09:14:40

國內有銀行家疑似也研究推背圖,還找了超級國學大師學易經,
大舉西進投資,然後…… 他就提前接班了~~~

所以研究這個,搞錯人 搞錯事 是有點欲哭無淚了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21 14:54:52

張貼者: 貓迷毛帽球

金批本的本文應該是真的
不過,金聖歎的批註從他的年代後全都失誤

德國怎樣版本不知道,但是英軍攻入北京時,有拿到(或是說抄錄)到真的版本
英國研究推背圖的學者不計其數,所有國文系、古今命理界研究過的也大有人在,


金批本也有些其他偽作同樣問題
未必金批本只看本文就是真的
(附圖有服裝朝代錯誤先不談)

推背圖英文版也看過
中文隱喻翻成英文真的失去美感
貼文者 : : 黃奕誠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1-21 15:07:23

tea 這本書用易學的角度解說推背圖,蠻有意思的喔!!!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10:56:25

推背圖當時預測的主題是唐朝後代子孫的基業
只是講到最後以經改朝換代又不敢為明說 徨帝也聽不出來
還以為還在唐朝裡 基本上說的是中原局勢的變化
不會講到台灣 所以拿來解總統大選有點奇怪
因為主題是帝王的橃展所以講的是帝制
所以中國的預言書都是到清朝結束時就
尾音了因為以經進入民選沒友帝制

所以只好休咎推背去了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13:49:42

臺灣承襲中原政權,不然你台北故宮文物都打包還人家呀!
也不要寫古中國人的字,大家公投集思廣益來發明新語言,新文字,
從原始人開始進化,事實上,連台南人的母語,追本溯源也是來自大陸哦!
所以也禁用才行!

要是推背圖不寫臺灣,應該引不起你的研究吧?!他沒說是被統一,應該是未來人會統一
為了他的安全,就用新的謊言把這堆蓋掉吧!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14:05:02

張貼者: 紫色鳥
推背圖當時預測的主題是唐朝後代子孫的基業
只是講到最後以經改朝換代又不敢為明說 徨帝也聽不出來
還以為還在唐朝裡 基本上說的是中原局勢的變化
不會講到台灣 所以拿來解總統大選有點奇怪
因為主題是帝王的橃展所以講的是帝制
所以中國的預言書都是到清朝結束時就
尾音了因為以經進入民選沒友帝制

所以只好休咎推背去了



這不是帝王的發展喔!是寫誰是真的主導政權的人,或是在政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的人事物,否則慈禧或早一點的劉太后都不會畫了。

我覺得李登輝跟李光耀都是帝制耶!你邏輯不知道在哪裡?如果古代都是男的當皇帝,那就應該不畫武則天,因為她是女的,是不是也可據此否定預言?
既然到清代你都認為準確,那什麼理由清代以後又認為不在預言裡?清代臺灣曾經割讓給日本,是中國古代疆域範圍內,美國也以“一中原則”實行外交政策,我不知道你為什麼要認為推背圖沒畫臺灣?第四十象提到“若逢木子冰霜渙”咸認是李登輝和陳水扁,它有說民選就不能畫? 那不然以你的高見,40象不是李登輝,那是在畫什麼?
它有每一象都在畫皇帝嗎? 沒有! 是你自作聰明設了這個假設,等大陸未來民主化,什麼都不是現在能料到的,你在十年前想得到希拉蕊會不是美國總統嗎?
總之,應該不是畫你嘛!你緊張什麼哪?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14:53:32

張貼者: Tears Everyday
張貼者: 貓迷毛帽球

金批本的本文應該是真的
不過,金聖歎的批註從他的年代後全都失誤

德國怎樣版本不知道,但是英軍攻入北京時,有拿到(或是說抄錄)到真的版本
英國研究推背圖的學者不計其數,所有國文系、古今命理界研究過的也大有人在,


金批本也有些其他偽作同樣問題
未必金批本只看本文就是真的
(附圖有服裝朝代錯誤先不談)

推背圖英文版也看過
中文隱喻翻成英文真的失去美感



你要先懂才能翻譯。
美人是Beauty不是American. 所以美人自西來已經翻譯錯了。

美人自西來朝中日漸安 A beauty comes from the west.Then the authority calms down.
不是像一些三腳貓說的 The Japanese and the Koreans and the Chinese calms down.
長弓在地危而不危 The long bow,seemed dangerous but not,lies on the ground.

你找的那個翻譯,意思是錯的,還不只是沒有美感的問題,希望別有人這樣呈交給美國國務院,也不知道航空母艦這樣來來去去,是不是臺灣有些好事之徒,想邀功去給美國高層如此荒謬的“機密”

這樣謎團就解開了啊!是蠢材們去獻寶,說美國(航母)來亞太,重新介入臺海事務,是謂“鬧亂君臣百萬般”實情是智障太多,亂報訊息給美國和四夷,四夷包括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只要在臺灣有派代表的,全都有拿到臺灣曾任新聞局高層、外交部高層拿給他們觀看的個人資料,事實上是當代的“君臣自亂”那女的都還沒做任何事,自然也卡在42象動彈不得,但是奇怪的事來了,似乎44象已經走了一半了,所以史無前例的,推背圖似乎不動了。

我是準備考試之餘發現這個的唷!各疏己見,有人想抹去42象女子的功績,這至關道統,不能不究,金聖歎說“帝不居德,王不居功”這個是金聖歎的蠢見,我沒看到李淳風或本人是這麼說的,我也不覺得馬英九是圖上關鍵性的人物,沒選上的就不要再跟外資或駐台使節陳述一些未得民意授權的偏頗言論了,
我的看法是42象,44象,47象都是同一個人,但是不同的年紀,唐代武則天一個女人,至少佔了三篇以上,這個跟那個可以比對,同理可證。

李陳連馬宋基本上,政治影響力已經大幅衰落,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哪?

天子有在上述人選裡??? 總統與中國的天子是兩件事,這下一起來找天子跟聖人吧! 我覺得大概又要花十年了

獨立是會像加泰隆尼亞喲!最佳獨立時間是陳水扁任內有李登輝臺聯加成,那一次沒成,再來不太可能了。
想挾天子,反而被天子所挾了吧! 真不愧是千古人物!推背圖很少是以笨蛋壞蛋當主角盛讚的,“君臣狩之”是金聖歎寫,不是原文,有大數據也照樣難以貍貓換太子,英王知情我知道,全部一起等中國誰是天子。
我也不知道誰是?是台大法律的嗎?是上市櫃老闆嗎?是政壇大老嗎?

未定之天 英雄比氣長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14:54:42

眾口鑠金都不敵真天子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22:01:15

張貼者: 紫色鳥
推背圖當時預測的主題是唐朝後代子孫的基業


推背圖比較有可信度的早期版
第一象末句是且就武庚定玄機

武庚在較晚版本中
變成武氏
變成武后
變成此後
變成唐後
thinking
貼文者 : : Tears Everyday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2-04 22:08:01

張貼者: 貓迷毛帽球

你找的那個翻譯,意思是錯的,還不只是沒有美感的問題,希望別有人這樣呈交給美國國務院,也不知道航空母艦這樣來來去去,是不是臺灣有些好事之徒,想邀功去給美國高層如此荒謬的“機密”


那是由美國富蘭克林公司出版
推背圖在英語國家最流通版本
不過它是1950年出版
自然也有時代的侷限
貼文者 : : 魯夫

【轉貼】歷史上5個版本的《推背圖》到底哪個真,哪個假?看第一象! - 2020-02-05 08:40:28

如題

歷史上5個版本的《推背圖》到底哪個真,哪個假?看第一象!

1.金聖嘆版

2.台灣圖書館收藏版本

3.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收藏

4.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

5.不詳

#################補充

推背圖版本考

一、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
二、明鈔本(無圖),台灣中央圖書館藏;
三、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
四、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台灣中央圖書棺藏;
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
六、金批本(據稱八國聯軍之亂時,由清宮流出)。


沒想到,有這麼多版本....

貼文者 : : 魯夫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 2020-02-05 08:53:41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一、 推背圖(李世瑜收藏版)

有64象,可惜圖不完整

二、 推背圖袁天罡、李淳風所著、金批本之推背圖

有60象,圖完整
貼文者 : : 魯夫

清宮舊藏原本 - 2020-02-05 09:27:00

清宮舊藏原本(痞客幫)

有圖有文字

貼文者 : : 魯夫

推背圖來自量子力學? 穿越平行宇宙揭預言 【陳啟鵬的顛覆歷史】 - 2020-04-21 12:49:07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9%B3%E5%95%9F%E9%B5%AC?source=feed_text&epa=HASHTAG&__tn__=*NKH-R
貼文者 : : 貓迷毛帽球

Re: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 2020-04-21 15:50:37

張貼者: 魯夫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一、 推背圖(李世瑜收藏版)

有64象,可惜圖不完整

二、 推背圖袁天罡、李淳風所著、金批本之推背圖

有60象,圖完整





哪象是真?對你有差嗎?
貼文者 : : 魯夫

Re: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 2020-04-22 12:07:25

張貼者: 貓迷毛帽球
張貼者: 魯夫
維基文庫有兩版推背圖

一、 推背圖(李世瑜收藏版)

有64象,可惜圖不完整

二、 推背圖袁天罡、李淳風所著、金批本之推背圖

有60象,圖完整





哪象是真?對你有差嗎?


只為研究真相而已.....
貼文者 : : Amychen

「艮其背」與「推背」 - 2020-04-24 22:55:36


「艮其背」與「推背」(一)


據書本所載,《推背圖》之得名:

某日李淳風觀天象,得知武后(即武則天)將奪權之事,於是一時興起,開始推算起來,誰知竟推算到唐朝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在身後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 還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象所敘述,故《推背圖》由此而得名。


《推背圖》第一象的開場,和第六十象的結語,是否蘊涵著深奧的易理…….?
貼文者 : : Amychen

「艮其背」與「推背」 - 2020-04-24 23:01:51


「艮其背」與「推背」(二)


根據易友老陳的說法,他將《推背圖》第一象和第六十象的「讖」、「頌」,來與艮卦的《卦辭》、《彖辭》以及《說卦》作比對:

根據《說卦傳》第九章:「艮為手。」艮卦《卦辭》:「艮其背。」
所以艮之上下卦,若一為「手」、一為「背」,以前後看,則有「推背」之象……


  艮卦《卦辭》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但「推背圖第60象」是搭配萃卦,而「推背圖第18象」才是搭配艮卦!
..........
...............
貼文者 : : Amychen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4-26 09:41:39


「艮其背」與「推背」(三)



「推背圖第18象」搭配艮卦



第十八象 辛巳 艮下艮上 山

讖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鞏固
頌曰:
   水旱頻仍不是災 力扶幼主坐靈臺

   朝中又見釵光照 宇內承平氣象開

金聖歎:「此象主仁宗嗣立,劉太后垂簾聽政。旁有一,其惟狄青乎。」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天禧二年,進封昇王,同年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由嫡母劉太后攝政;1023年改年號為天聖;1033年,劉太后歸政,仁宗親政;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歲,在位41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出生:1010 年 5 月 30 日,逝世:1063 年 4 月 30 日,汴梁】(維基百科)

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說卦傳》第八章:「艮為。」
貼文者 : : 明陽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4-30 09:42:11


「艮其背」與「推背」


  相傳《推背圖》起源於唐朝太宗皇帝時期(西元 598 → 649 年),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西元 602 → 670 年)和袁天罡(西元 573 →627 年)所著作。

其中「推背圖第18象」搭配艮卦,我們且拿 西漢.焦延壽《易林》艮卦條所繫的辭來比較:


第十八象 辛巳 艮下艮上 山

讖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鞏固

頌曰:
   水旱頻仍不是災 力扶幼主坐靈臺

   朝中又見釵光照 宇內承平氣象開

金聖歎:「此象主仁宗嗣立,劉太后垂簾聽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易林》成書約在西元前40年,距唐太宗時代將近700年,歲差的赤經度約近10度。


《易林》艮:「君孤獨處,單弱无輔,名曰困苦。」

「九宮飛布」,艮卦與中孚、巽卦有聯繫,中孚卦氣應艮卦六五君爻爻辰為子(子為艮納丙之「飛刃」),巽之內卦卦氣應艮卦九三爻辰為申(申金為六五君爻子水之母,有「太后」之象,申月天德在癸方,與中孚有聯繫),艮之內外卦卦氣應戌、亥月(艮納丙,「墓」戌、「絕」亥)。

「太后」:參 晉卦六二「王母」之取象。
貼文者 : : 明陽

「靈山」與「推背」 - 2020-05-01 20:23:10



「靈山」與「推背」



  前述《推背圖》起源於唐太宗時期(西元 598 → 649 年),是當時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西元 602 → 670 年)和袁天罡(西元 573 →627 年)所著。

唐太宗在位時期,也是玄奘大師赴天竺取經返國,從事佛經翻譯工程的開始……資料顯示,李淳風(西元 602 → 670 年)與玄奘大師(西元 602→ 664 年)是同年……


公元627年,年僅27歲的玄奘從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出發,決定去天竺(印度)求取真經。因為難以翻越喜馬拉雅山系,他選擇從西域(今新疆、中亞帶)繞道前往印度。之后他獨自一人“偷渡”出玉門關、穿過八百里流沙、翻越帕米爾高原、通過西突厥控制的草原、渡過恆河后到達摩揭陀國的佛教聖地——那爛陀寺。他在印度求學13年后,於641年啟程返回,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從出發到返回,玄奘西游歷時19年,行程2萬多公里(1公里約為2華里),穿越110個國家,並將沿途所見所聞寫成了傳之后人的《大唐西域記》。十九年前因為佛法混亂,玄奘拚著性命西行印度……。


為什麼李淳風的《推背圖》會扯到佛教的玄奘大師?

原因出自「艮卦」………


前述艮卦《卦辭》「艮其背」與「推背」有聯繫,而《西遊記》稱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一個筋斗也是十萬八千里,「十萬八千里」這個里數配合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上,就能顯示出艮卦的卦氣………。但「十萬八千里」在六祖惠能(638年-713年)講《六祖壇經》時就已提到(見《六祖壇經.疑問品》)………


「十萬八千里」是怎麼算的?

據《周髀算經》載,「立春」與「立冬」的為日晷一丈五寸二分,以書中所謂日晷「一寸千里」計,則有十萬五千二百里,「立春初候」、「立冬初候」各有3日餘,經過3日餘,日晷為一丈七寸多,以整數計算為一丈八寸,在「一寸千里」假設下,日晷一丈八寸則為十萬八千里。


周 髀 算 經 卷 下 之 二
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長一尺六寸.問次節損益寸數長短各幾何.

冬 至 晷 長 丈 三 尺 五 寸 .
小 寒 丈 二 尺 五 寸 . 小 分 五 .
大 寒 丈 一 尺 五 寸 一 分 . 小 分 四 .
立 春 丈 五 寸 二 分 . 小 分 三 .
雨 水 九 尺 五 寸 三 分 . 小 分 二 .
啟 蟄 八 尺 五 寸 四 分 . 小 分 一 .
春 分 七 尺 五 寸 五 分 .
清 明 六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五 .
穀 雨 五 尺 五 寸 六 分 . 小 分 四 .
立 夏 四 尺 五 寸 七 分 . 小 分 三 .
小 滿 三 尺 五 寸 八 分 . 小 分 二 .
芒 種 二 尺 五 寸 九 分 . 小 分 一 .
夏 至 一 尺 六 寸 .
小 暑 二 尺 五 寸 九 分 . 小 分 .
大 暑 三 尺 五 寸 八 分 . 小 分 二 .
立 秋 四 尺 五 寸 七 分 . 小 分 三 .
處 暑 五 尺 五 寸 六 分 . 小 分 四 .
白 露 六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五 .
秋 分 七 尺 五 寸 五 分 . 小 分 一 .
寒 露 八 尺 五 寸 四 分 . 小 分 一 .
霜 降 九 尺 五 寸 三 分 . 小 分 二 .
立 冬 丈 五 寸 二 分 . 小 分 三 .
小 雪 丈 一 尺 五 寸 一 分 . 小 分 四 .
大 雪 丈 二 尺 五 寸 . 小 分 五 .


「十萬八千里」應「立冬初候」,「立冬初候」應艮之外卦卦氣。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卦《象辭》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靈山」與「推背」 - 2020-05-01 20:36:26



「靈山」與「推背」(一)


比 玄奘(602年-664年)年輕36歲的六祖惠能(638年-713年),在講《六祖壇經》時也提到「里數有十萬八千」。

《六祖壇經.疑問品》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惠能大師不識字,所以「里數有十萬八千」可以確定是他聽來的,那是從何處聽來的.......?在惠能大師66歲那一年,佛門又加入了另一位超級巨星,21歲的年輕人張遂在這一年出家了(張遂當時已名震京華),他就是一行禪師(683年-727年)。一行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曆象、陰陽、五行之學。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還主持了一次大規模地大的實測活動,為制訂曆法做準備工作。這次測量的地點多達十三處,遍布全國,以黃河南北平原地區為中心,北到北緯51度左右的鐵勒(今蒙古境內)。南到北緯17度的林邑(今越南境內).....在這次天文大測量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周髀算經》日晷「一寸千里」,經過一行大規模地的實測,後來證明有誤差。

西元713年六祖往生時,一行禪師30歲,一行禪師21歲出家,出家之後,得到師父普寂許可,四出參訪,不遠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從一位隱名的大德學習算術,內外學的造詣因而更深,名聲也更大了。一行禪師四出參訪期間,有沒有與惠能大師接觸過,史料沒有記載。《大衍曆》在727年完成,該年一行禪師因積勞成疾而往生。

一行禪師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也是風水學家,自然能明白「十萬八千里」與日晷的關係,進而推衍《易經》的卦氣,再由卦象來演繹「靈山」的象徵.......(唐僧由長安出發到達靈山行程十萬八千里)。


心宿二是一顆著名的紅超巨星,一等星是全天第15亮星,古人稱之爲“大火”,常用來確定季節。玄奘(602年-664年),627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當時心1°→8°(赤經226°→233°)日中南中為「立冬初、二候」,應艮外卦、既濟卦氣(艮卦為「靈山」,與「十萬八千里」有聯繫)。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


金剛經科儀云: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箇靈山塔 好去靈山塔下修

貼文者 : : 明陽

「靈山」好修行 - 2020-05-01 21:02:04


「靈山」好修行


艮卦就是「靈山」,是修行的好地方.........

修行就是針對“心”下功夫.......

以下將我就把《周易》彖辭、爻辭、象辭有“心”字的提列出來,以觀《周易》對“心”字的說法。

泰卦六四、中孚九二的「中心願」

謙卦六二的「中心得」

復卦《彖辭》的「天地之心」

坎卦《彖辭》的「維心亨」

咸卦《彖辭》的「聖人感人心」

明夷六四的「獲明夷之心」、「獲心意」

益卦九五的「有孚惠心」

益卦上九的「立心勿恆」

井卦九三的「為我心惻」

艮卦六二、旅卦九四的:「心不快」

艮卦九三的「厲熏心」、「危熏心」


最引我注意的是艮卦九三的「厲熏心」(象「危熏心」),

熏 《說文》: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黑也。

熏心
謂心中焦灼如焚,迷住心竅。

艮卦就是「十萬八千里」所象徵的「靈山」,

而艮卦九三為天地人三才的「人爻」,

艮卦九三說,人的心,被熏黑了..........


.
貼文者 : : 明陽

靈山頂上好謙卑 - 2020-05-03 07:35:30


靈山頂上好謙卑


《周易.說卦傳》第五章有一段敘述「後天八卦圖」的排列之序: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成言乎艮」的“成言”是何意思?

“成言”就是“誠”!

.. 小篆从言、成聲,本義作「信」解,(見說文許著)乃言行符合,真實無偽之意,故从言。又以成本作「就」解,誠在以實就人,亦即以實自就,故从成聲。


孟子曰:「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篇》)


《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第二十章)

《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第二十一章)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

《中庸》:「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第二十三章)


《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第二十四章)

《中庸》:「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五章)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第三十二章)

上引《中庸》之章句,大抵皆與《周易》的經傳有關,是儒家的心法..........


艮卦的上爻好比「靈山頂上」,行者到達頂峰後得到的個中三昧就是「謙卑」的“謙”...............


艮卦的上爻動則為謙卦,謙卦的《卦辭》說「君子有終」!!!

謙卦《彖辭》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謙卦《象辭》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卦卦象「地中有山」,何謂「地中有山」?到達「靈山」頂峰後,卻發現「地中有山」........??

西漢.焦延壽《易林》「艮之謙」的占辭是如此說:

「黍稷醇醲 敬奉山宗 神嗜飲食 甘兩嘉降 庶物蕃廡 時无災咎。」

這不是天、地、人「三才」的調和之象嗎?
貼文者 : : 明陽

「時止」、「時行」 - 2020-05-03 19:31:43



「時止」、「時行」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時.
小篆从日寺聲,四時也。旹,古文時从之日。(「之日」,之為出,即「出日」;地球公轉於黃道12宮,所「之日」的宮位為「時」,地球自轉每天太陽出來即「出日」。)
段玉裁注:四時也。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釋詁曰。時,是也。此時之本義。

艮卦初六之賁卦,上卦為艮止、下卦為離日(日為時);艮卦六四之旅卦,上卦為離日(日為時)、下卦為艮止。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相「推」,晝夜之象 - 2020-05-04 18:47:14



剛柔相「推」,晝夜之象



由「推背」的「推」來看《易傳》裡用到的「推」字,
《易.繫辭傳》裡用到「推」字的有下列幾處:
「剛柔相推」、「推而行之」、「日月相推」、「寒暑相推」……分別出自《繫辭傳》的以下章節: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繫辭上傳》 第十二章:「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繫辭下傳》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繫辭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艮卦《卦辭》:「艮其。」
《說卦傳》第九章:「坤為。」



待 續
[color:#FF0000][/color]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相「推」,晝夜之象 - 2020-05-04 19:45:21


剛柔相「推」,晝夜之象(一)



小篆从手、隹聲,本義作「排」解,(見說文許著)即以手向外排物使開,故从手。又以隹為短尾野禽,喜向外飛翔;推取其向外之意,故从隹聲。

「隹為短尾野禽」,而離卦象徵太陽,「離」的小篆體也是从隹…….

小篆从隹、离聲,本指「離黃」一詞而言,離黃之本義作「倉庚」解(見通訓定聲)。“72候卦氣圖”中,「驚蟄二候」物候為「倉庚鳴」,應隨卦卦氣,隨卦《彖辭》「動而說,隨」,春雷響,蟄蟲出,有蟲鳴鳥叫之象。

周文王時代,昏見井30°(赤經約在81°)南中為「驚蟄二候」。太陽周年視運行到此為「芒種二候」,為午月,屬離卦卦氣。(孔子贊《周易》時代【約在西元前470年】,昏見井宿30°南中為春分,「分」為「分 離」之象。)


《說卦傳》第八章:「離為雉。」也就是說離卦取象飛禽(取象候鳥為季節的變遷),同時離卦又取象太陽,因此「剛柔相推」的「推」字在此是取象陽光的出沒,即晝夜的更替之象。

小過《彖辭》稱「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九宮飛布」,小過應震卦(震卦卦氣主春分,為下之象)。雨水後候鳥開始整裝飛回棲息地(「雨水二候」物候為「鴻雁來」,鴻雁經觀測地往北方棲息地飛),到春分時節,最後一批的候鳥也經過了觀測地;此時聽聞到候鳥的鳴叫聲,可說已是「飛鳥遺之音」了。若以太陽周日視運行時角為日暮,察觀測地已接近酉時,即倦鳥歸巢,亦有「飛鳥遺之音」之象。

據上述,艮卦亦有門之象,則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亦可視為「剛柔相推」之象。

小篆从辶、閵省聲(省閵為進、閵鵲鳥名),本義作「登」解,(見說文許著)乃升而之上之意,故从辶。

小篆从日从臸。進也。日出萬物進。《易》曰:“明出地上,㬜。”

《序卦傳》:「晉者,進也。」《雜卦傳》:「晉,晝也。」


.
貼文者 : : 明陽

「時止」、「時行」 - 2020-05-05 18:55:35


「時止」、「時行」(一)


  艮卦《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小篆从日聲,四時也。旹,古文時从之日。(「之日」,之為出,即「出日」;地球公轉於黃道12宮,所「之日」的宮位為「時」,地球自轉每天太陽出來即「出日」。)

段玉裁注:四時也。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釋詁曰。時,是也。此時之本義。

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聲。《周髀算經》有「一寸千里」之制。「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長一尺六寸,問次節損益寸數長短各幾何?」

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从又从一。

離為日,艮卦初六之賁卦,上卦為艮止、下卦為離日(日為時);艮卦六四之旅卦,上卦為離日(日為時)、下卦為艮止。

艮九三之剝卦,上卦艮為背、下卦坤為腹.

艮上九之謙卦,上卦坤為腹、下卦艮為背.


所謂「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應當這樣解讀,以日晷測時,白天見晷影,晚上不見晷影………

小篆从刀从貝,貝為古時通貨,刀乃用為刻畫之具,貝在《漢書.食貨志》有大貝、壯貝、麼貝、小貝、不盈寸二分貝五等,今定其等差而畫界之,使能別貴賤而不淆亂為則,故本義作「等畫物」解,(見說文許著)乃為律定其類屬之意。
離為貝,而「則」為「等畫物」,在此「則」為「日晷」之象。日出後日晷上的刻畫開始變化,以觀測地日出為象,故震卦初九象曰「後有則也」。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相推」與「易之序」 - 2020-05-06 18:28:20



「剛柔相推」與「易之序」



在前面貼文提到「剛柔相推,晝夜之象」,而「剛柔相推」喻象於吾人之「腹」、「背」(腹為柔、背為剛)。「晝夜之象」為「陽剛」、「陰柔」。

晝夜的產生是因為「相推」而來,那麼是「何物」被推?是「推背」之象?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二章中「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句中的「易之序」就是指《周易》的64卦排序。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一書,將《周易》的卦序搭配上一個太陰月………


《周易參同契》「總敘章」中說:

「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

既 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

64卦除去乾、坤、坎、離四卦剩六十卦,初一白天配屯卦、晚上配蒙卦…….三十日白天配既濟、晚上配未濟,晝夜各一卦,依序卦30日配60卦完成一太陰月循環。

晝夜各配一卦表列於下: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07 20:25:00



剛柔者,立本者也


《繫辭下傳》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小篆 从木,《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

《繫辭下傳》第一章:「剛柔者,立本者也。」

《繫辭下傳》第七章:「復,德之本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立本」是何義?「本」立於何方?

復卦《彖辭》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復,德之本也」,「本」是指何義?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08 10:29:28

請問
周文王的易學 師學是承襲哪個系統
後天八卦是真的是他排改的 還是承襲上面所學只是它發揚

為甚麼繫辭傳會一些道德經的言詞
孔子有看過道德經嗎
他說的道跟老子說的道意義是一樣嗎

謝謝
貼文者 : : 明陽

Re: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08 18:10:07


剛柔者,立本者也


張貼者: 紫色鳥
請問
周文王的易學師學是承襲哪個系統
後天八卦是真的是他排改的 還是承襲上面所學只是它發揚

為甚麼繫辭傳會一些道德經的言詞
孔子有看過道德經嗎
他說的道跟老子說的道意義是一樣嗎

謝謝




《易經》在夏朝和商朝時,應有其較早的版本,在夏朝時所使用的卜書叫做《連山》,商朝的版本叫做《歸藏》,到了周朝所用的才叫做《周易》。所以《易經》的成書最早的版本至少可以回朔到夏朝。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西元前1074年被囚,西元前1067年獲釋。史料載周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周易》。

記得易學前輩鶴老,曾半開玩笑稱:「周文王被囚在羑里,能觀到天象嗎?」


《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說卦傳》第五章的這段文字敘述,一般的認知就是所謂《後天八卦圖》……

而「先天」、「後天」名詞的出現,是在《周易.文言傳》:

乾卦《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從《說卦傳》第五章的這段內容來看,有方位與季節的表述,這與乾卦

《文言》「後天而奉天時」似有聯繫……


《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參天兩地」而倚數,是《周易》設卦的「參數」!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八卦設位的原則,設位的原則是依「參天兩地而倚數」所推衍………前輩說過,要解文王《周易》經文真實義,必須依此……

又《周易》經文是如何繫在64卦384爻,想從各種術數去逆推其源,恐有困難!

至於周文王的易學承襲何系統?我無法作回答……

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過杞國(商封夏之後裔於杞)、宋國(周封夏之後裔於宋),得見《夏時》與《坤乾》等資料(見《禮記.禮運》),《夏時》與《坤乾》的內容不可考?一說《夏時》的書,就是傳世的《夏小正》,《夏時》、《坤乾》可能與《周易》有聯繫……


「為甚麼繫辭傳會有一些道德經的言詞」,因為《道德經》與《周易》有聯繫,而《繫辭傳》是解《周易》的傳,必會有相融通的語詞……


史料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多次,對老子學說的精華當有所攝取,孔子在《繫辭傳》曾這麼說「天下同歸而殊途」

《繫辭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10 17:33:11


剛柔者,立本者也(一)


「剛柔相推」為「晝夜之象」,而「剛柔相推」喻象於吾人之「腹」、「背」(腹為柔、背為剛)。「晝夜之象」為「陽剛」、「陰柔」。晝夜的產生是因為「相推」而來,那麼是「何物」被推?《繫辭下傳》第六章卻說「剛柔有體」,原來「剛柔」因為有個「體」,「體」的「相推」,而有了「晝夜之象」………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繫辭下傳》第六章)


《繫辭下傳》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說卦傳》第二章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繫辭下傳》第一章曰:「剛柔者,立本者也。」


這兩條合起來看,「立地」就是指「觀測地」!在不同的緯度,一年四時太陽的出沒時間也不同。

《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10 19:27:00


剛柔者,立本者也(二)



《雜卦傳》稱:「大畜時也。」

為什以大畜卦來象徵「時間」?

因為大畜的卦氣應「白露三候」,已界秋分。大畜的卦氣「白露三候」與晉卦卦氣「驚蟄三候」相對,晉卦卦氣的第三日(春分前三日),北極永晝即開始,此時的南北極都是晝象,直到春分後三日南極永夜才開始。

春秋二分,太陽周年視運行出入「中衡」(天球赤道),為「日新」之象。酉月天德方在艮,卯月天德方在坤,故曰大畜《彖辭》曰「日新其德」,《繫辭上傳》第五章稱「日新之謂盛德」。

大畜《彖辭》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貼文者 : : 紫色鳥

Re: 剛柔者,立本者也 - 2020-05-12 10:04:50

回應:
《易經》在夏朝和商朝時,應有其較早的版本,在夏朝時所使用的卜書叫做《連山》,商朝的版本叫做《歸藏》,到了周朝所用的才叫做《周易》。所以《易經》的成書最早的版本至少可以回朔到夏朝。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西元前1074年被囚,西元前1067年獲釋。史料載周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周易》。

記得易學前輩鶴老,曾半開玩笑稱:「周文王被囚在羑里,能觀到天象嗎?」

《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說卦傳》第五章的這段文字敘述,一般的認知就是所謂《後天八卦圖》……

而「先天」、「後天」名詞的出現,是在《周易.文言傳》:

乾卦《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從《說卦傳》第五章的這段內容來看,有方位與季節的表述,這與乾卦

《文言》「後天而奉天時」似有聯繫……


《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參天兩地」而倚數,是《周易》設卦的「參數」!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八卦設位的原則,設位的原則是依「參天兩地而倚數」所推衍………前輩說過,要解文王《周易》經文真實義,必須依此……

又《周易》經文是如何繫在64卦384爻,想從各種術數去逆推其源,恐有困難!

至於周文王的易學承襲何系統?我無法作回答……

孔子周遊列國時到過杞國(商封夏之後裔於杞)、宋國(周封夏之後裔於宋),得見《夏時》與《坤乾》等資料(見《禮記.禮運》),《夏時》與《坤乾》的內容不可考?一說《夏時》的書,就是傳世的《夏小正》,《夏時》、《坤乾》可能與《周易》有聯繫……


「為甚麼繫辭傳會有一些道德經的言詞」,因為《道德經》與《周易》有聯繫,而《繫辭傳》是解《周易》的傳,必會有相融通的語詞……


史料載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多次,對老子學說的精華當有所攝取,孔子在《繫辭傳》曾這麼說「天下同歸而殊途」!

《繫辭下傳》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了解 謝謝指教
貼文者 : : 明陽

「剛柔」與「腹背」 - 2020-05-16 11:23:04


「剛柔」與「腹背」



  晉卦《彖辭》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日三接也。」

  晉卦《象辭》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旅卦《彖辭》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旅卦《象辭》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貼文者 : : 明陽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5-16 18:07:00


「剛柔」與「腹背」(一)



比卦《彖辭》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比卦《象辭》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蹇卦《彖辭》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蹇卦《象辭》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反身修德」:

蹇卦(下卦為「背」)九三之比卦(下卦為「腹」),為「反身」之象。蹇卦九三爻辰丙申化乙卯,申月天德在癸,卯月天德在坤。


蹇卦九三爻辰丙申,
丙申丁酉山下火

蹇卦九三之比卦,「地上有水建萬國」。
蹇卦九三爻辰化乙卯,
甲寅乙卯大溪水

比之下卦為坤,“坤”,古文作“巛”,帛書《周易》作“川”。

蹇卦《象辭》「山上有水」
比卦《象辭》「地上有水」

蹇卦、比卦的上卦為坎,坎卦在此可以有「月」之象卻稱「水」,「月相」出來為夜,為「柔」,為何不稱「柔以時升」。(按:「柔以時升」是升卦的《彖辭》。)

依據《周易參同契》「總敘章」所說:「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 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

晝夜各配一卦:

屯1旦、蒙1夜……需2旦、訟2夜……師3旦、比3夜 ………………蹇18旦、解18夜

蹇卦18旦與比卦3夜的「月相」是在相對位。



待 續
貼文者 : : 魯夫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0-07-04 13:04:17

張貼者: 章容舫
https://www.ixigua.com/i6799759884834308622/

幾年前拋磚引玉寫過《推背圖 國祚》,現在看了這個視頻,覺得觀點中肯挺好,收藏並分享。
貼文者 : : 明陽

推背之「圖」 - 2020-07-13 15:06:56



推背之「圖」


《周易》有「河出圖」、「洛出書」之說,按一般說法,「河」、「洛」為河川之名……。

《周易》古經卦爻辭中的“涉大川”共有12處,“涉大川”與「河」、「洛」川之名有聯繫嗎?

“坤”,古文作“巛”,帛書《周易》作“川”,坤卦六三爻辰為乙卯,「六十花甲納音」,乙卯為「大溪水」,卦爻辭中的“涉大川”與「大溪水」有聯繫嗎?

讓我們以古代文字,來探索「圖書」之說的「圖」字,看能否有所啟發?
貼文者 : : Amychen

Re: 「龍馬負圖」、「神龜負書」 - 2020-07-20 18:54:31



「龍馬負圖」、「神龜負書」

張貼者: 明陽


《周易》有「河出圖」、「洛出書」之說,按一般說法,「河」、「洛」為河川之名……。

《周易》古經卦爻辭中的“涉大川”共有12處,“涉大川”與「河」、「洛」川之名有聯繫嗎?

“坤”,古文作“巛”,帛書《周易》作“川”,坤卦六三爻辰為乙卯,「六十花甲納音」,乙卯為「大溪水」,卦爻辭中的“涉大川”與「大溪水」有聯繫嗎?

讓我們以古代文字,來探索「圖書」之說的「圖」字,看能否有所啟發?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上古傳說中老天授予的兩幅神秘圖案,因漢代讖緯之術流行,於是又被說成「龍馬負圖」、「神龜負書」所呈獻的符瑞。

令人好奇的是,「河圖」為何由「龍馬」來負?
同樣的問題,「洛書」為何由「神龜」來負?

查古代「禽」與28宿的搭配:

28宿的「亢」宿配「龍」、「星」宿配「馬」。

而「龜」星的入宿度約在28宿的尾宿8.5°………。


「河」、「洛」形義

小篆从水、可聲;
小篆从口从丁,「丁」在象數上有何義?

小篆从水、各聲;
甲骨文□(□為甲文各):羅振玉氏以為「从夕、象足形自外至,从口、自名也,此為來格之格本字。」

「龍馬」、「神龜」若與「禽星」有聯繫?是否又有所隱喻……


.
貼文者 : : Amychen

龜 黿 負 法 - 2020-07-27 16:04:25



龜 黿 負 法


前輩說:「明堂九宮」屬於禮法,《洛書》圖案由神龜來背負,

《西遊記》唐僧最後一難(八十一難),師徒一行連帶佛經(法)被大黿(黿【音

元】,大鼈也)沉到河裡.........他四眾檢看經本,一一曬晾..........

神龜來背負《洛書》象徵「禮法」,大黿駝佛經象徵「佛法」。
貼文者 : : 明陽

Re: 龜 黿 負 法 - 2020-07-31 09:43:03



龜 黿 負 法


張貼者: Amychen


龜 黿 負 法


前輩說:「明堂九宮」屬於禮法,《洛書》圖案由神龜來背負,

《西遊記》唐僧最後一難(八十一難),師徒一行連帶佛經(法)被大黿(黿【音元】,大鼈也)沉到河裡.........他四眾檢看經本,一一曬晾..........

神龜來背負《洛書》象徵「禮法」,大黿駝佛經象徵「佛法」。





《西遊真詮》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鏟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悟一子曰:此篇總明“毫髮差殊不結丹”之義。欲人洞察陰陽,深明造化,準則刻漏,細推火候,不可過,不可不及,方得金丹服餌,脫胎換骨。倘有毫髮差殊,如行百里而半九十也。詩內結出“古來妙合《參同契》”二語,乃是全部本旨。

  通天河,適當十萬八千之半途,提出此處還元,以全九九之數,明九九缺一,即如此處之半途而廢也。特取“通天”者,天之所在,五萬四千里,即一藏之數,正大士魚籃救元之時。雖曰一半工夫,而後一半工夫亦只完得前一半而已。老子曰:“玄之又玄。”“玄之”者,前半也;“又玄”者,後半也。此非祖師親授玄旨,如何識得?噫!通天還原之旨甚微,熟讀篇中“九九歸真”一詩,或可曉悟一二。

  “行者抬頭回望道:‘是這裏!是這裏!’”讀者以為行者之閑言,不知大有關係。明明認得通天河地方,何故評察而重言之?言功夫若有差錯處,即是這裏也,卻要仔細,須謹記莫忘。“八戒對沙僧道:‘想是你的祖家了。’行者道:‘不是!不是!此通天河也。’”說出祖家,反復指定,何等提醒!行者道:“駕不去!駕不去!”言九九之數有自然功夫,非人力可為,所謂‘自有天然真火候,何須柴炭及吹噓”也。老黿高叫:“聖增!這裏來!這裏來!”言從這裏去,還從這裏來。“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即《河圖》法象也。正五行還歸一太極,而無分爾我,如人完得本來面目,而大道歸根復命矣。

  下文老黿忽問,唐僧無言,將身一晃,通皆落水………

  “三藏按住經,沙僧壓住經,行者左右護持,以防陰魔之作耗。”
明此經此地易於差失,急須保護,以待陰消。行者說:“此經乃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壽享長春,法身不壞。”俱金丹實義,非誇讚形容。垂成之候,恐有外魔侵耗暗奪,最要防範縝密,切勿疏慢。至經尾沾破,“乃應天地不全之奧妙,非人力所能與。”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是也。讀者謂乾坤缺陷,正是大處,乃浮談懸揣耳。人謂被此公一口道破,愚謂正被此公一口解壞。若解“天地不全”為妙,本文自有,何消解得?惟其中“不全奧妙”,須待真師傳授,豈能揣摩而了。噫!會得潮源消長理,始知身上有盈虛。



清代,《西遊記》一書最為流行的本子,是題「山陰悟一子 陳士斌 允生 甫詮釋」的《西遊真詮》。此本雖然較《西遊證道書》晚出,但兩書卻是一脈相承,同樣是通過道教觀念,來詮釋《西遊記》文本。不過從小說文本來看,《西遊真詮》系陳士斌取明刊本刪減而來,亦系「西遊」小說簡本。

陳士斌 約西元一六九二年前後在世 字允生,號悟一子,浙江山陰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中前後在世。嘗評西遊記為西遊真詮一百回。


西遊真詮序

三教聖人之書,吾皆得而讀之矣!東魯之書,存心養性之學也;函關之書,修心煉性之功也;西竺之書,明心見性之旨也。此“心”與“性”,放之則彌於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揆一也,而莫奇於佛說。吾嘗讀《華嚴》一部而驚焉:一天下也,分而為四;一世界也,累而為小千、中千、大千。天一而已,有忉利、夜摩諸名;地一而已,有歡喜、離垢諸名。且有輪圍山、香水海、風輪寶焰、日月雲雨、宮殿園林、香花鬘蓋、金銀、琉璃、摩尼之類,無數無量無邊,至於不可說。不可說,總以一言蔽之,曰:一切惟心造而已。

後人有《西遊記》者,殆《華嚴》之外篇也。其言雖幻,可以喻大;其事雖奇,可以證真;其意雖遊戲三昧,而廣大神通具焉。知其說者,三藏即菩薩之化身;行者、八戒、沙僧、龍馬即梵釋天王之分體;所遇牛魔、虎力諸物,即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之變相。由此觀之,十萬四千之遠,不過一由旬;十四年之久,不過一刹那。八十一難,正五十三參之反對;三十五部,亦四十二字之余文也。蓋天下無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則妖治。記《西遊》者,傳《華嚴》之心法也。

雖然,吾於此有疑焉。夫西遊取經,如來教之也;而世傳為丘長春之作。《元史•丘處機》稱為“神仙宗伯”,何慕乎西遊?豈空空玄玄,有殊途同歸者耶!然長春微意,引而不發。今有悟一子陳君起而詮解之,於是鉤《參同》之機,抉《悟真》之奧;收六通於三寶,運十度於五行。將見修多羅中有爐鼎焉,優曇缽中有梨棗焉,阿闍黎中有嬰兒、姹女焉。彼家采戰,此家燒丹,皆波旬說,非佛說也。佛說如是,奇矣。更有奇者,合二氏之妙,而通之于《易》。開以乾坤,交以離坎,乘以姤復,終以既濟、未濟,遂使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會歸於《西遊》一部。一陰一陽,一闔一辟,其為變易也,其為不易也,吾烏乎名之哉?

然則奘之名玄也;空、能、淨之名悟也;兼佛、老之謂也。舉夫子之道一以貫之,悟之所以貞夫一也。然老子曰:“道生一。”佛子曰:“萬法歸一。”一而三,三而一者也。以“悟一”之書,告之三教聖人,必有相視而笑者。昌黎有云:“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孔子者習聞其說,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吾師乎,吾不知其為誰乎?若悟一者,豈非三教一大弟子乎!吾故曰:能解《西遊記》者,聖人之徒也。

康熙丙子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
貼文者 : : 明陽

「鱉星」與「法」 - 2020-08-02 09:28:09



「鱉星」與「法」



「龜星」入尾宿8.5°,在周文王時代,約入赤經216°,昏見「龜」星南中為「大暑初候」,應履卦卦氣。《周易.序卦傳》:「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因此稱「履,禮也」。


黿,大鼈也。據「北宋皇祐星表」(約西元1050間觀測),「鱉星」入斗5度(約入赤經271°)。
丘處機西遊見成吉思汗時,約在西元1220年,昏見「鱉星」(赤經273°)南中為「秋分初候」,應賁卦卦氣。

《雜卦傳》:「賁无色也。」(無色

離卦九四之賁卦,賁卦卦氣應離卦九四爻辰為酉………

  離卦九四:「突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如果用吳承恩《西遊記》成書時間計,「鱉星」入斗5度(約入赤經278°),昏見「鱉星」南中為「秋分二候」,應觀卦卦氣。


觀卦 與 菩薩法號

  觀卦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觀自在」參見「附加檔」



觀自在菩薩的信仰,在古印度佛教中由來已久。後秦弘始八年(406年),在《法華經》的翻譯過程中,鳩摩羅什將「Avalokitasvara」譯為「觀世音」,這是「意譯」而不是「音譯」,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又據《楞嚴經》:觀世音菩薩以聽音方法契入法性,證得耳根圓通,修成正果。)故而觀世音之名開始隨著這部譯經廣為流傳。直到唐代因為避 太宗 李世民 的名諱,簡稱觀音菩薩。

而 玄奘大師 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是譯為「觀自在」,從觀卦六三之漸卦來探索,是蘊涵有「觀世音」與「觀自在」兩個法號在其中,而 唐太宗 李世民 是 玄奘 時代的當朝皇帝,當然要避諱,而因 玄奘大師 的易學修為極高,所以他另譯菩薩的法號為「觀自在」。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後秦.鳩摩羅什 譯)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貼文者 : : 明陽

離為鱉、為龜 - 2020-08-04 05:33:20



離為鱉、為龜


前之貼文述及天文星宿,古人有「龜星」、「鱉星」之命名,「龜星」入尾宿8.5°,「鱉星」入斗5度,可藉「歲差」而推相應之「卦氣」,由「卦氣」查其與「爻辰」之聯繫,然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繫辭上傳》第八章)。


在一次《易》友的聚會,研究生小張,提出《說卦傳》說「離為鱉、為龜」,這與天文的「龜星」、「鱉星」有聯繫嗎?

小張點開平版電腦資料:

《說卦傳》第十一章:「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為蟹、為蠃、為蚌、為。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小張說《周易》經文中只有「龜」,沒提到「鱉」.........接著又將三條與「龜」有聯繫的經文列出,供大家參考:

  頤卦初九:「舍爾靈,觀我朵頤,凶。」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弗克違,元吉。」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易學前輩鶴溪笑著說:小張這個問題不小啊!

.
貼文者 : : 明陽

Re: 離為鱉、為龜 - 2020-08-06 09:20:32

張貼者: 明陽


離為鱉、為龜


前之貼文述及天文星宿,古人有「龜星」、「鱉星」之命名,「龜星」入尾宿8.5°,「鱉星」入斗5度,可藉「歲差」而推相應之「卦氣」,由「卦氣」查其與「爻辰」之聯繫,然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繫辭上傳》第八章)。


在一次《易》友的聚會,研究生小張,提出《說卦傳》說「離為鱉、為龜」,這與天文的「龜星」、「鱉星」有聯繫嗎?

小張點開平版電腦資料:

《說卦傳》第十一章:「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冑、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為蟹、為蠃、為蚌、為。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小張說《周易》經文中只有「龜」,沒提到「鱉」.........接著又將三條與「龜」有聯繫的經文列出,供大家參考:

  頤卦初九:「舍爾靈,觀我朵頤,凶。」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弗克違,元吉。」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易學前輩鶴溪笑著說:小張這個問題不小啊!

.


易學前輩鶴溪說:《說卦傳》第十一章不只提「離為鱉、為龜」,也提到「為蟹、為蠃、為蚌」,似乎魚蝦海貝都可搭上,但在《周易》的經文中只有提「龜」……即「頤卦初九」、「損卦六五」、「益卦六二」三條爻辭中見到「龜」。

  頤卦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這三條爻辭中的「龜」字取象與「龜卜」有聯繫………
因為《說卦傳》說「離為日……為龜」,「離為日」有節氣之象徵,而占卜之取「用」,不離「天時」,但小張所提「離為鱉、為龜」與天文的「龜星」、「鱉星」的取用是有些不同…………


按:研究生小張,提出“《說卦傳》說「離為鱉、為龜」,這與天文的「龜星」、「鱉星」有聯繫嗎?”解說要多費筆墨,我想在本版另設議題來討論好了!
貼文者 : : Das

Re: 推背圖的起源和變遷 - 2021-10-01 19:52:03

考古的問題,很難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