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貼文者 : : 黃奕誠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 2015-09-27 00:14:43

陽曆 (公曆)

陽曆是公元前四十六年,創始於羅馬,由羅馬統帥儒略,凱撒大帝所採
用,故又稱「儒略暦」,但內容並不精確;

爾後其繼承人奧古斯都加以修改,直至1582年,由 敎皇 格列高里 十三世 再三修訂,才是現在西方大多數國家所普遍採用的曆法,亦稱西曆,即「格列高里曆」法。

由於西方人以耶穌誕生之年爲年,人事的紀年法,皆以公元年爲準,故
西曆又稱公曆。

陽曆之所以得名,是因紀年的曆法,依據地球繞行於太陽作爲標準,所
以最正確的名稱應爲「太陽曆」,簡稱爲陽曆。

由於地球的自轉,與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時間仍有差數,地球繞太陽一周,爲地球自轉三百六十五次又十四分之五點餘,所以仍訂一年爲十二個月,而分出大月、小月與平月三種計月法;
大月爲三十一日,
小月三十日,
平月二十八日;
以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等七個月爲大月,
以四、六、九、十一等四個月爲小月,
以二月爲平月,一年共有三百六十五日尙差五小時又四十八分四十六秒;

所以,又不得不穩四年的差數約共爲一天,加在二月份上爲二十九日,稱這一年爲閏年。

閏年的算法,並非依星球的運行起算,而是以公元起算,自公元元年起,遇到凡是用四可以除盡的年爲閏年,二月加一天爲二十九天;

但另有一項限制,用四除不盡的世紀不閏,能除盡的又算閏年,也就是每四百年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爲三百六十六日。
貼文者 : : 黃奕誠

Re: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 2015-09-27 00:16:58

陰曆 (農曆)

陰曆,是純粹以月亮的盈虧變化周期爲依據,創制人爲穆罕默德,普遍通行於回教民族間,所以亦有人稱它爲回曆。

陰曆全年亦分爲十二個月,單月三十日,雙月二十九日,一年共有三百五十四日;

但月球繞地球的公轉,與地球的自轉,仍然有差數,所以仍不得不設閏年。

純粹陰曆的設閏法,是以三十年爲一周期,在每一周期中的第二、五、七、十、十三、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九年等十一個年設閏,每逢閏年的最後一個月多一日,以與地球的自轉配合,但平均每年仍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又八小時四十八分;因此,陰曆的年與地球太陽的紀年法,根本無關,而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長期使用的「農民曆」曆法,其實就是「陰陽合曆」。

「陰陽曆」的特徵是,既重視月相盈虧的變化(陰曆),又照顧寒暑節氣(陽曆)。

曆月的平均値,大致等於朔望月(平均長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每月以月相爲起迄,朔爲始,望爲中,晦爲終;

歷年的平均値大致等於回歸年(回歸年長365.2422)平太陽日365日5時48分46秒,平年12個月,全年354或355日,與回歸年平均約少10日21時,需每3年裡1閏,5年再閏,
19年7閏;

閨年13個月,全年384或385日;

陰陽曆比陰曆優越,但平年和閏年的日數相差較大。

陰陽合曆裡的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故又叫「農曆」;

節氣的確表示四季寒暑變化的時期,但這些節氣是根據 太陽 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應該屬於陰陽曆中的 陽曆 部分;

從科學的角度看,把舊曆叫做「農曆」是不恰當的;

由於「農曆」在中國歷史悠久,各民族共同使用衆多的民間習俗,均與農曆及其二十四節令密切相關;例如:「年中行事」,都是以「農曆」來確定歲時、歲事、時節、月令、時令的。
貼文者 : : 黃奕誠

Re: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 2015-09-27 00:22:03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就曆法的發展來說,經過了殷周的長期醞醸,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制定出比較進步的曆法。

中國的曆法概念和其他國家一般的曆法不盡相同,目前世界上所通用的公曆,主要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即一年從什麼時候開始,
每月的天數是如何分配的,
閏月又是怎樣設置的,這三點決定著曆法的性質。

陽曆與月亮的圓缺無關,它是以太陽的運動變化來計算的;

太陽的一回歸年即爲一年,所謂回歸年,就是太陽年,就是大陽從春分點向東行再回至
春分點,就是平時所說的地球公轉的周期,現在所用的公曆就是這一種;

陽曆雖然也還以「月」分年,但月只是分年的一單位,實際上和月球沒有任何關係。

用閏月的辦法,使陽曆和陰曆相互配合,以適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就是陰陽合曆;
一般使用的農曆就是陰曆,它每月29天或30天,完全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計算,這方面屬於陰曆;

又把年分爲平年與閏年兩種,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

平年的曰數比回歸年少十幾天,閏年則多20天左右,如果把若干年的日數平均起來,則一年的日數,約和回歸年的日數相等,也就是每19年閏7次月,這屬於陽曆方向。

在殷周時期,曆法設置以陰陽合曆爲准,內容和現在一般的曆法概念差不多;

到了漢代以前,曆法複雜多了,不僅推算陰陽合曆,還要推日、月蝕的發生及五星的運行;

因而向全國頒布的曆法已不僅僅指示氣朔的時刻,而且還涉及到日月五星的現象。

中國以農立國,數千年來,一直都以陰曆作爲年、月、日、時的計算標準;

陰曆又稱農曆,由於一年之間有春、夏、秋、冬的氣候轉變,故有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精密劃分,不僅準確,也和陽曆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定作一年的觀點殊途同歸。

例如陰曆計算今年的八月十五日是陽曆的九月十一日,而明年的陰曆八月十五日卻不是陽曆的九月十一日。

原因是:陽曆的一年平均是三百六十五日,而陰曆的一年平均有三百六十日,歲實爲三百五十四日左右,每年餘日以三年一閏,積五年二閏,平均十九年七閏等,儘管如此,但陰曆的閏月,卻和陽曆的閏年,推斷時日的演變,可謂不謀而合。
貼文者 : : 天光微亮

Re: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 2015-10-02 15:18:55

日前過世的美食家韓良露,於過世前出版了一本"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

正如此篇文章所言,她亦強調,二十四節氣源於陰陽合曆,而非許多人誤以為的陰曆。

這本書融合了她人生多層次的閱歷,娓娓道來,還蠻有看頭的,頗有俠女風範的一個作家。

以下文章摘自博客來書店。

▲韓良露說: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源自中國古人從天人合一的基礎所觀察到的四時現象,中國一直到漢代才有二十四節氣的觀念,之前歷經過八節的概念,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節分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節中;之後才有觀察天氣變化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的節氣,與觀察氣候景象的雨水、穀雨、白露、寒露、小雪、大雪的節氣,以及觀察物候現象的驚蟄、清明、小滿、芒種節氣。

▲韓良露的節氣百寶袋!

  「多年來一個人默默地研究二十四節氣之學,這套知識帶給我很多的樂趣,喜歡旅行的我,加上又曾在寒溫帶氣候的英國居住五年多,讓我可以觀察到不同於亞熱帶台灣的二十四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因為心中有節氣變化,我常常可以通天人之際,在宇宙之中一點也不會寂寞……」——韓良露

【節氣文化】

  喜歡思考的韓良露,從陰陽到五行、從八字到星座,理清關於節氣的意涵與奧祕。

【節氣民俗】

  喜歡慶典的韓良露,道盡喜慶喪葬、神明崇拜、生命禮俗,樣樣脫離不了節氣。

【節氣餐桌】

  喜愛食物的韓良露,節氣讓她對大自然的物產更加「食有所感」、「食有所悟」。

【節氣旅行】

  喜歡旅遊的韓良露,遊遍天涯海角,觀察不同於亞熱帶台灣的節氣物候現象。

【節氣詩詞】

  喜歡閱讀的韓良露,在閱讀節氣詩詞時,找到與千古詩人詞人同在天地一氣的共鳴。
貼文者 : : 黃奕誠

Re: 陰曆與陽曆的比較 - 2019-08-23 17:33:15

張貼者: 天光微亮
日前過世的美食家韓良露,於過世前出版了一本"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

正如此篇文章所言,她亦強調,二十四節氣源於陰陽合曆,而非許多人誤以為的陰曆。

這本書融合了她人生多層次的閱歷,娓娓道來,還蠻有看頭的,頗有俠女風範的一個作家。

以下文章摘自博客來書店。

▲韓良露說: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源自中國古人從天人合一的基礎所觀察到的四時現象,中國一直到漢代才有二十四節氣的觀念,之前歷經過八節的概念,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節分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節中;之後才有觀察天氣變化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的節氣,與觀察氣候景象的雨水、穀雨、白露、寒露、小雪、大雪的節氣,以及觀察物候現象的驚蟄、清明、小滿、芒種節氣。

▲韓良露的節氣百寶袋!

  「多年來一個人默默地研究二十四節氣之學,這套知識帶給我很多的樂趣,喜歡旅行的我,加上又曾在寒溫帶氣候的英國居住五年多,讓我可以觀察到不同於亞熱帶台灣的二十四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因為心中有節氣變化,我常常可以通天人之際,在宇宙之中一點也不會寂寞……」——韓良露

【節氣文化】

  喜歡思考的韓良露,從陰陽到五行、從八字到星座,理清關於節氣的意涵與奧祕。

【節氣民俗】

  喜歡慶典的韓良露,道盡喜慶喪葬、神明崇拜、生命禮俗,樣樣脫離不了節氣。

【節氣餐桌】

  喜愛食物的韓良露,節氣讓她對大自然的物產更加「食有所感」、「食有所悟」。

【節氣旅行】

  喜歡旅遊的韓良露,遊遍天涯海角,觀察不同於亞熱帶台灣的節氣物候現象。

【節氣詩詞】

  喜歡閱讀的韓良露,在閱讀節氣詩詞時,找到與千古詩人詞人同在天地一氣的共鳴。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