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孔穎達(574年-648年),字衝遠(一作沖遠、仲達、沖澹),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經學家。 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監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孔穎達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五經正義》,原名《五經義疏》,專指《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五部儒家經書(通稱五經)的註解之疏義。由唐太宗詔令孔穎達主持,由諸儒共參議,貞觀十六年撰成,續有修正,直到唐高宗永徽四年才頒布。初名「義贊」,詔改稱「正義」。 《五經正義》的編纂被視為官方統一南學、北學的手段,使六朝以來南、北地區各自發展的經學思想殊途而歸一,是後來各朝代相繼編纂官方經學解釋的濫觴。至高宗時頒行,成為科舉考試的標準課本,然而朱熹對《周易正義》評價不高,認為孔氏負責編撰的《五經義疏》,《春秋》最好,《詩》、《禮記》次之,《書》、《易》為下。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孔疏不僅「墨守專門」,唯王弼注是從,而且「至於詮釋文句,多用空言」,「亦非考證之疏矣」。 《周易正義》10卷,根據魏王弼、晉韓康伯二人的注。 《尚書正義》20卷,根據西漢孔安國(實際上為偽託)的傳。 《毛詩正義》70卷,根據西漢毛公的傳、東漢鄭玄的箋。 《禮記正義》63卷,根據西漢戴聖的小戴禮記、東漢鄭玄的注。 《春秋正義》60卷,又稱《春秋左傳正義》,根據左氏傳、西晉杜預的經傳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