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震為雷 彖曰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為雷 » 彖曰
2013/08/05 10:58
《高島斷易》5102-震 彖辭

《彖傳》曰: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體本[坤],靜極生動。

[乾]以一陽來,為[坤]二陰所掩,奮激而出,其象為雷,其德為動,

陽氣奮發,通達無阻,故曰:「震亨。」

[震]有二義:[震]在人者,為恐懼;[震]在天者,為震驚;

所謂迅雷烈風必變,雖聖人亦時凜天威。

是即昭事上帝,聿求多福之誡,故曰:「恐致福」。

迨至雷止氣和,萬物得生,人心亦為一快,神清體適,言笑宴宴,不改其常,

所謂言而世為天下則也,故曰:「後有則」也。

一曰:「震得乾元,後有則」,則者,即「乾元用九,乃見天則」,亦通。

總之,「虩虩」「啞啞」,

上天以威福並行,聖人以憂樂相感,不傷天地之和,自得生成之樂。

蓋「虩虩」者應乎[震]也,「啞啞」者得其亨也。

「震驚百里」者,謂雷聲聞百里,雷之出地邇,而聞聲者遠,遠尚畏懼,邇更警惕也。

[震]為長子,足以主器,出者君也,謂君出,而長子得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祭主夫敬,長子肅宮雍廟,雖當事變猝來,要不失奉鬯執匕之誠也。

此皆處[震]之道也,聖人亦法天而已矣。

以此卦擬人事,《玉藻》云:「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

君子「恐懼修省」,無時不敬,而遇變則尤加謹。

若小人平居放逸,本無「虩虩」「震驚」之意,一旦雷霆震怒,聞聲畏悚,不能自持,

甚至一擊亡命者,亦間有之,又安望死以致福哉!

蓋[震]雖為天道之變,而實由人事所自招,天未嘗於聖人而加寬,亦未嘗於常人而加厲。

惟震來而能致其敬,斯震退而不改其常,則「啞啞」之樂,亦即從「虩虩」而來。

遇變而可以求福者,處常而即可以為則也;地有遠邇,敬無先後,故曰:「驚遠而懼邇也。」

震者,動也,動必有靜;震者,起也,起必有伏,是即人事動作起居之要旨也。

人事之大,莫大於敬神格祖,奉鬯舉匕,一一以誠心將之,而不敢隕,

時有變而心則定,事可懼而神則安,非中心誠敬,焉能如是哉!

以此卦擬國家,「帝出乎震」,震者,乾之長子,足以代君父而宣威賜福也。

天震為雷,帝震為怒,《洪範》所謂「帝乃震」是也。

昔武王一怒而天下安,此即震亨之義。

震為威,震亦為仁,上天雷霆奮作,而雨澤隨之,一時群陰攝服,百物暢生,

凜其威者,魂飛而膽落,被其恩者,食德而飲和,

是「虩虩」「啞啞」之象,其即由此而形也。

聖王體乾出治,能令群黎畏其威,亦必令群黎懷其德;

諸侯之封地百里,威德所暨,始於百里,訖於四海,所謂近悅遠來,誠有不限於方隅者矣。

震於四時為春,於五行為木,一秉天地之生氣。

天地以好生為德,王者以愛物為心,巍巍蕩蕩之德,

即在兢兢業業之中,可以為下民造福,亦可以為後世垂則也。

「守宗廟社稷」者,人君之事,君出,則長子主器,

雖未成為君,即可承君父之德位,以為祭主。

《正義》謂此即釋「不喪匕鬯」之義。

通觀此卦,此卦次[鼎],《序卦傳》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器」者,鼎也。

革命既定,必建長子,繼體承乾,故曰:「主器。」此[震]之所以承[鼎]也。

[震]得乾元剛陽之氣,應時迅發,

其威怒一擊者,「天行」之健也,其發育群生者,「資始」之德也,

故聖人以兢業為無為,以好生為神武。

「虩虩」「啞啞」,理本一致,

以「虩虩」者凜天威,而心不敢肆,以「啞啞」者承天德,而氣得其和,

是即震雷春發秋藏之旨也。

上互[坎],[坎]為憂,故有恐懼之象,

下互[艮],[艮]為順,故有和悅之明。

[艮]為宗廟,為社稷,故有宗廟社稷之象。

[震]為出、為守,故曰:「出可以守。」[震]為祭,故曰:「為祭主。」

[震]之為卦,

由[鼎]出[震],[鼎]取其新,是靜而變動;

由[震]反[艮],[艮]取其止,是動而變靜。

動者聲同百里,靜者敬主一心,是以可「致福」,可「垂後」,可「驚遠」,可「懼邇」,

可以守,可以祭,而不至喪失也,謂能善處夫震者矣。

至六爻之義,各應其時:

初秉一陽,為[震]之主,二至[巽],為春夏之交,雷始發聲也。

三至[離],四至[坤],五至[兌],上至[乾],陽氣伏而震道終焉。

其爻皆兩兩相對:

初與四對,初為剛,四溺柔,故四之「泥」,不如初之吉。

二與五對,二「喪貝」,五「有事」,故二之「勿逐」,不如五之「無喪」。

三與上對,三「蘇蘇」,上「索索」,故上之「征有凶」,不如三之「行無眚」也。

大抵處震之道,以「恐懼修省」為主,

除初爻之外,皆不得處震之道,故《彖傳》之辭,惟初得專之。

回應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