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澤水困 彖曰 困,剛掩也。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澤水困 » 彖曰
2013/07/01 15:53
《高島斷易》4702-困 彖辭

《彖傳》曰:

困,剛揜也。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者,如敵之被困於重圍,獸之受困於陷阱,困而不能出,即《彖傳》所謂「揜」也。

[坎]、剛也,[兌]、柔也,

九二為二陰所揜,四五為上六所揜,

內卦[坎]陽,為外卦[兌]陰所揜, 謂之「剛揜」,揜斯困也。

[坎]險[兌]悅,是[困]在身,而亨道也。

二五剛中,有大人之象,處困能亨,道得其正,唯君子足以當之。

以德則稱君子,以位則稱大人,以其剛中,乃能不失所亨,是以吉也。

若文王之幽囚鳴琴,周公之居東赤寫,孔子之被厄興歌,

是之謂險而悅,困而亨,樂天知命,有非險阻艱難所能奪其志也。

[兌]為口,故「有言」,

[坎]為孚,[坎]剛為[兌]柔所揜,故「不信」。

人當困厄,或陳書以干進,或立說以矜才,由君子觀之,竊歎其徒尚口說耳。

道既不行於世,言必不信於人,侈侈煩言,益致困窮矣。

大人處之,唯在秉剛履中,以濟其困而已。

以此卦擬人事,

困囚二字形相似,木在口為困,人在口為囚,故困亦有囚禁之義,是人遭窮被厄之時也。

困與亨相反,困必不亨,亨必不困,

唯君子處之,其身雖困、其心則亨,其遇雖困、其道則亨。

所以「不失其所亨」者,要在能守此貞也。

貞則不為小人之濫,而為大人之吉,是天之所以玉成大人者,正在此困耳。

卦徒以剛為柔揜,剛陽上升,自升入困,為柔所抑,屈而不伸,則困。

卦體下險上悅,雖居坎險,不失兌悅,

所謂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唯爭其道之亨不亨,不問其遇之困不困也。

卦象為澤無水,澤以得水為潤,無水則澤涸,

然澤不以涸而怨水,人亦當不以困而怨命,

「致命遂志」,此君子之所以為君子也。

在不安命之小人,一遭困難,勢必怏怏於心,輕舉躁動,

始則甘言媚世,用以乞憐,乞之不應,激而發為怨言。

不知困困而有言,卒至因言而益困 ,是之謂「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玩六爻之辭,多以「往」為凶、「來」為吉。

「往」者謂欲前往而爭之,是不知命也;

「來」者謂待其來而安之,是能俟命也。

《易》之大旨不外扶陽抑陰,即所以戒小人而進君子。

觀小人之處困,困則終困矣;君子之處困,困即為亨也。

以此卦擬國家,在人為困亨、在國為治亂,人不能有亨無困,國不能有治無亂。

困不終困,秉正以守之,則困亨;

亂不終亂,有道以治之,則亂治。

亂之由來,在於親小人、遠君子。小人柔也,君子剛也,是柔揜剛也。

[坎]為險,[兌]為悅,險則為艱難離亂,

國家當此,政散民流,上下交困,欲其悅而使眾也,不亦難乎?

苟其險而能悅,以[兌]濟[坎],則險不終險,

如太王之避狄遷岐、而終得興周,勾踐之臥薪嚐膽,而卒能滅吳,

皆所謂「處困而不失其亨」,雖亂而終治也。

原其所以治亂者,道在剛中耳。

「剛中」指二五而言,二五兩爻,皆得中。

五,君也;二,臣也。

君臣合志,同濟時艱,猶文王之得呂望,越王之有范蠡,亂而得治,皆二五之功也。

是以「幽谷」不能為之藏,「蒺藜」不能為之刺,「葛藟」不能為之撓。

天下事無不可為,惟在居剛履中,應天順人而已。

若徒以空言感世,則惟口興戎,適以滋亂,其何益乎!

通觀此卦,按[蹇][需][困]三卦,皆處險;

若[蹇]險而能止,足以避難;[需]險而不陷,義不至窮;

[困]卦上下三剛、為柔所揜,而無所容,是困也。

彖傳之旨,以險而悅、困而亨,

爻象之義,以往為凶、來而吉。

往者自下往上,來者自上來下,

來者齟齬而不得合,往者內外五塞。

初之「株木」障內,三之「蒺藜」拒中,上之「葛藟」蒙上。

九二在險,九五同德,為拯[困]之主,而為四所隔,

四與初應,而為二所隔,必待四來初,而五乃得與二合。

苟三之「蒺藜」不去,則四未得行;上之「葛藟」不去,則五亦未得通。

故[困]之害在三上,三上去而可無憂於初矣。

總之,困之者柔,而為其所困者剛也, 即《彖傳》所謂「剛揜」也。

豈知剛困而柔亦困,

剛困為「酒食」、為「金車」、為「朱紱」,悅而在下,困亨之象。

柔困為「木石」、為「蒺藜」、為「葛藟」,險而在上,困人之象。

惟其險而能悅,則險不為陷,

法[坎]之信、[坎]可以濟,

得[兌]之悅,[困]可以亨。

彼「酒食」「朱紱」「金車」,即從「木石」「蒺藜」「劓刖」「葛藟」而來,

其百般而磨折者,正所以試歷而成就之也。

困愈深,成愈大,孟子所論「天降大任」一章,可作為[困卦]之註腳。

回應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