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火天大有 九三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火天大有 » 九三卦象
2013/04/19 10:38
卜偃為晉文公筮納周襄王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

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而信宣於諸侯,今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對曰:「周禮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

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也,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復,亦其所也。」

晉侯辭秦師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陽樊,右師圍溫,左師逆王。

夏,四月,丁巳,王入于王城,取大叔于溫,殺之于隰城。

戊午,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


狐偃 :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晉文公的舅舅。狐偃隨重耳(即日後之晉文公)出亡時,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辭勞苦,夾輔重耳,為他出了很多計策,使重耳最終得以返回晉國,宏圖霸業,狐偃不僅具有政治家過人的膽識,還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大智大勇。

求諸侯莫如勤王 :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帶勾結狄人進攻周襄王,王師大敗,襄王逃到汜地(今河南襄城),襄王派人向晉、秦求救。晉文公聽取狐偃「求諸侯莫如勤王」的建議,辭退秦兵,單獨出兵打退狄人,活捉王子帶交給襄王,安定了王室。晉文公由此得到「尊王」美譽,並受四邑土地之賜。

黃帝戰于阪泉 : 即阪泉之戰。阪泉之戰,相傳黃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中,黃帝與炎帝兩部落聯盟在阪泉(—說今山西運城解池附近,一說今河北涿鹿東南)的一次交戰。黃帝先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勝之。再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擒而殺之。黃帝連戰皆捷,遂為一方之雄。黃帝一詞,最早就出現於此處


大意

從周武王開啟周朝,到周襄王臨朝,已經走過二百年。周襄王的時代,已是春秋諸侯國的時代,諸侯不怎麼聽使喚了。就是他的異母兄弟,也不將他放在眼內。

因為一個狄人女子的事擺不平,周襄王的這個異母兄弟——史稱“大叔帶”引來狄人軍隊攻入王城。周襄王被逼逃離。本篇故事就發生在這個事件上。

周襄王逃出王城後,不知往何處去;因為他不知道哪個諸候國會接納他。到了鄭氾這個地方,周襄王向多個諸候國發出了求救信。

秦國穆公反應最神速,立即揮師上路。

晉國文公剛剛接棒,立足未穩;接到求救信後,集合文武官員商量。晉文公問:「救助襄王可不可以去?」

謀臣狐偃對晉文公說:「可以去,應該去。要在諸侯中立威望,莫過於勤王。這是大義。勤王,會令諸侯信任我們。晉公要成就大業,諸侯的信任非常重要。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晉文公請大師卜偃灼龜觀兆。卜偃觀察完龜甲上灼出來的紋像後,說:「好。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

晉文公說:「這我可擔待不起啊!」(晉文公誤以黃帝比自己)

卜偃說:「唔,這不是說晉公你,是說周襄王的。今日之王,相當於古時之帝。依此看來,周襄王必能勝出。」

晋文公再请卜偃揲蓍布卦,遇“大有”九三(之“睽”)

卜偃說:「很好。遇公用亨於天子之卦。‘公’則我晉公,‘天子’則周襄王。戰克以後,我晉公同周王共享勝利成果。有什麼比這個還要好的?看卦象,上‘離’為日,為我晉公;下‘乾’為天,動變為‘澤’。陷入澤困中的天子,委身在日之下(另解釋為 兌為喜悅,乾天變兌樂,代表周天子笑臉迎接,宴請晉文公)。因此可以說,天子已降下身心,要迎接我晉公的到來了。‘大有’去,復來的是‘睽’,正是襄王今日所處的境況。我公前去救助,有何不可?」

到此,晉文公終於下定決心前去勤王。辭退了秦軍,順流而下。三月十九日,軍隊駐扎在陽樊,右翼部隊包圍溫地,左翼部隊迎接周襄王。夏季四月初三日,襄王進入王城。在溫地抓了太叔,把他殺死在隰城。初四日,晉文公朝覲周襄王。周襄王用甜酒招待晉文公,又讓晉文公向自己回敬酒。晉文公請求死後能用隧道葬他,周襄王沒有允許,說:“這是王室的規章。還沒有取代周室的行為而有兩個天子,這也是叔父所厭惡的。”賜給晉文公陽樊、溫、原、攢茅的田地。晉國在這時候才開辟了南陽的疆土。

回應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