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AI算命大師
水雷屯 初九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水雷屯 » 初九卦象
2013/04/16 17:28
畢萬筮仕於晉

《左傳●閔公元年》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為之極,又焉得立?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吳大伯,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且諺曰:『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天若祚大子,其無晉乎?」

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眾。」

初,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背景

前661年冬,晉獻公擴大軍隊編制,變原來的一軍為上下兩軍,自己帥上軍,太子申生帥下軍,隨即發動了一次開疆拓土的戰爭。晉獻公出征的戰車上,趙夙御戎,畢萬為車右。此次出兵戰果豐碩,一舉殲滅了耿(姬姓國,在今山西省河津市東南)、霍(姬姓國,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魏(姬姓國,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三個小諸侯國。

凱旋而還,為了獎勵英勇作戰的趙夙與畢萬,獻公將耿封給了趙夙,將魏封給畢萬做了采邑。從此,畢萬之後稱“魏氏”(由此看來,魏氏應為畢氏的小宗之一),在今後的晉國繁衍壯大起來。

當時,晉國的神算子卜偃就預言:“畢萬的後代一定會昌盛。萬,是滿數;魏,是大名(古時魏寫作“巍”,高大的意思);以這裡作為始封地,上天已經啟示預兆了。天子主天下,稱兆民;諸侯主一國,稱萬民。現在把這個叫“魏”的地方封他,他名字裡又有“萬”這個滿數,所以一定會得到民眾的。”

解析

當年,有志青年畢萬混跡晉國,那時他的地位還比較卑微,一度非常迷茫,看不清未來發展方向,捏不准自己在晉國是否能混出個名堂。話說自某天起,畢萬衍了一卦,遇《屯》之《比》。也就是說他這回得到本卦為《屯》,變卦為《比》。畢萬感覺吉兆來了,於是立馬跑到晉國大夫辛廖面前,讓大師指點迷津。

辛大師瞄了瞄,大呼:“吉!”

大師說吉,那肯定是吉,就好比江南說小酒漂亮,那肯定就是傾國傾城,准錯不了。但本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我們還是要挖掘挖掘這個“吉”的源頭。

考察本卦《屯》與變卦《比》的區別,我們知道變爻是《屯》的初九爻,按道理根據朱七條,判斷吉凶的應該是《屯》初九爻的爻辭:

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但人家辛大師根本就不理這一套,而是先從卦義入手,說:“《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大師從卦像聯系卦義,認為:《屯》的卦象是上坎下震,其六二、六三、六四三爻互體為坤,坤像征著大地,大地自然是堅固無比的;《比》的卦象是上坎下坤,坎為水,坤為地,好比河水流淌在大地上,悄悄滲入;所以說“《屯》固《比》入”。水與地切比無間,像征著畢萬在晉國的仕途基礎牢固,進展順暢,還有比這更大的吉利嗎?河水滋潤著大地,畢氏在晉國必定蕃衍昌盛。

接著,辛大師又從卦象上作進一步的闡述:“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屯》內卦為震,變卦《比》的內卦為坤,故《屯》變《比》的實質是內卦由震變坤,而坤為土,震變為坤土,所以“震為土”;震可以像征為車,坤可以像征為馬,所以“車從馬”,即“車跟隨著馬”;震又可以像征為足,所以“足居之”,即“雙腳踏著晉國的土地”;震一索為長男,長男為兄,所以“兄長之”,即“有哥哥保護他關懷他”;顯然,畢萬在晉國發展,會得到貴人提攜。

《屯》卦的二爻至四爻互體為坤,《比》卦的內卦也是坤,同時《比》卦的二爻至四爻也互體為坤,坤為母,兩卦有三個坤,故稱“母覆之”,看來,晉國之於畢萬,就好比母親之於孩子,撫育他、培養他。

《屯》卦和《比》卦的上卦都是坎,坎為水,二卦都有水從高處下流之像,好比眾人順勢歸附,故曰“眾歸之”。

“六體不易”指的是“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復之,眾歸之”這六條不變。畢萬是天時、地利、人和占盡,辛大師看到這一卦像,可能也眼紅了。

不過,大師終歸是大師,只見他心平氣和地接著解釋:“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這還是從卦象結合卦義的角度解釋:《比》卦上坎下坤,好比水彙聚在大地上,而大地是堅固的載體;《屯》卦二至四爻互體為坤,坤為純陰,陰性靜,所以坤有安定之義;《屯》卦內卦為震,響雷是能打死人的,所以震有殺傷之義,而震又為雷為動,具備威武之勢;綜合四點,所以辛大師才會說:“合而能固,安而能殺。” 具有如此雄偉的氣勢的人,這個世界上捨位高權重的公侯還能有誰?畢萬坐擁“公侯之卦”,仕途自然如同初升的太陽,一刻比一刻陽剛一刻比一刻光明。

“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屯者盈也,說明畢萬子孫的勢力將充盈晉國;又《屯》卦的卦象是上坎下震,坎為水、為雨、為雲,震為雷,說明畢萬的子孫將在晉國掀雲雷之興;《比》卦二至四爻互為坤,三至五爻互為兌,上兌下坤為《剝》,看來畢萬的後代將要剝盡晉國,把晉國翻過來變成自己的領國;將《剝》卦翻轉後得其綜卦,即《復》卦,一元復始,畢萬的子孫將要開國代晉,回復到畢氏最早的祖宗畢公高的狀況,這就是大師所說的“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的深意。歷史事實證明,畢萬和他的子孫後代在晉國的歷史上的確顯赫。

from 一呼归去来

後續

畢萬之孫因跟隨晉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為大夫,稱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晉事件中,魏武子後裔魏文侯得周天子敕命,立為諸侯,建立魏國,晉國滅亡。

魏姓是以委蛇肥遺龍虺為圖騰的炎帝支鬼姓的苗裔,其始祖是共工氏與蚩尤氏,兩族為世代郎舅親,共同以肥遺龍(一頭雙身龍)為圖騰。魏圖騰由三部分組成,左邊的女性像征炎帝魁隗氏的母親任姒,右邊的一頭雙身龍像征鬼,中間的禾代表他們的農業發明。周文王裔孫畢萬受封魏邑,子孫以國為姓。始祖:畢萬

回应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