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坤為地 卦象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坤為地 » 卦象
2011/01/06 20:28
《周易正義》0218-坤 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動之方直,不為邪也。柔而又圓,消之道也。其德至靜,德必方也。]

[疏]正義曰:

此一節是第一節,明坤之德也。

自「積善之家」以下是第二節也,分釋六爻之義。

「坤至柔而動也剛」者,六爻皆陰,是至柔也。

體雖至柔而運動也剛,柔而積漸,乃至堅剛,則上云「履霜堅冰」是也。

又地能生物,初雖柔弱,後至堅剛而成就。

「至靜而德方」者,地體不動,是「至靜」。生物不邪,是德能方正。

●[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疏]正義曰:

「後得主而有常」者,陰主卑退,若在事之後,不為物先,即「得主」也。

此陰之恆理,故云「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者,自明《彖》辭含弘光大,言含養萬物而德化光大也。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者,言「坤」道柔順,承奉於天,以量時而行,即不敢為物之先,恆相時而動。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疏]「積善之家」至「蓋言順也」。

○正義曰:

此一節明初六爻辭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者,欲明初六其惡有漸,故先明其所行善惡事,由久而積漸,故致後之吉凶。

「其所由來者漸矣」者,言弒君弒父,非一朝一夕率然而起,其禍患所從來者積漸久遠矣。

「由辯之不早辯」者,臣子所以久包禍心,由君父欲辯明之事,不早分辯故也。此戒君父防臣子之惡。

「蓋言順」者,言此「履霜堅冰至」,蓋言順習陰惡之道,積微而不已,乃致此弒害。稱「蓋」者是疑之辭。

凡萬事之起,皆從小至大,從微至著,故上文善惡並言,今獨言弒君弒父有漸者,以陰主柔順,積柔不已,乃終至禍亂,故特於坤之初六言之,欲戒其防柔弱之初,又陰為弒害,故寄此以明義。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疏]「直其正也」至「所行也」。

○正義曰:

此一節釋六二爻辭。

「直其正」者,經稱直是其正也。

「方其義」者,經稱方是其義也。義者,宜也,於事得宜,故曰義。

「君子敬以直內」者,覆釋「直其正」也。言君子用敬以直內,內謂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內理。

「義以方外」者,用此義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萬物,皆得所宜,各以方正,然即前云「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下云「義以方外」,即此應云「正以直內」。改云「敬以直內」者,欲見正則能敬,故變「正」為「敬」也。

「敬義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義,以接於人,則人亦敬,義以應之,是德不孤也。直則不邪,正則謙恭,義則與物無競,方則凝重不躁,既「不習無不利」,則所行不須疑慮,故曰「不疑其所行」。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疏]「陰雖有美」至「有終也」。

○正義曰:

此一節明六三爻辭,言「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者,釋「含章可貞」之義也。

言六三之陰,雖有美道包含之德,苟或從王事,不敢為主先成之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者,欲明「坤」道處卑,待唱乃和,故曆言此三事,皆卑應於尊,下順於上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者,其地道卑柔,無敢先唱成物,必待陽始先唱,而後代陽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疏]「天地變化」至「蓋言謹也」。

○正義曰:

此一節明六四爻辭。

「天地變化」,謂二氣交通,生養萬物,故草木蕃滋。

「天地閉,賢人隱」者,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賢人潛隱。

天地通則草木蕃,明天地閉草木不蕃;

「天地閉,賢人隱」,明天地通則賢人出,互而相通,此乃「括囊無咎」,故賢人隱屬天地閉也。「蓋言謹」者,謹謂謹慎,蓋言賢人君子於此之時須謹慎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疏]「君子」至「美之至也」。

○正義曰:

此一節明六五爻辭也。

「黃中通理」者,以黃居中,兼四方之色,奉承臣職,是通曉物理也。

「正位居體」者,居中得正,是正位也;處上體之中,是居體也。

黃中通理,是「美在其中」。有美在於中,必通暢於外,故云「暢於四支」。

四支猶人手足,比於四方物務也。外內俱善,能宣發於事業。

所營謂之事,事成謂之業,美莫過之,故云「美之至」也。

●[陰凝於陽必戰。]

辯之不早,疑盛乃動,故「必戰」。

[疏]正義曰:

此一節明上六爻辭。

「陰疑於陽,必戰」者,陰盛為陽所疑,陽乃發動,欲除去此陰,陰既強盛,不肯退避,故「必戰」也。

●[為其嫌於無陽也,為其嫌於非陽而戰。故稱「龍」焉。]

[疏]正義曰:

上六陰盛,似陽,為嫌純陰非陽,故稱「龍」以明之。

●[猶未離其類也,猶未失其陰類,為陽所滅。故稱「血」焉。]

猶與陽戰而相傷,故稱血。

[疏]正義曰:

言上六雖陰盛似陽,然猶未能離其陽類,故為陽所傷而見成也。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疏]正義曰:

釋「其血玄黃」之義。

莊氏云:「上六之爻,兼有天地雜氣,所以上六被傷,其血玄黃也。天色玄,地色黃,故血有天地之色。」今輔嗣注云「猶與陽戰而相傷」,是言陰陽俱傷也。恐莊氏之言,非王之本意,今所不取也。

回應與討論